行路难赏析
“陈睿陈秀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行路难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行路难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行路难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的诗文解释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 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篇2:行路难赏析
这首诗是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意,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会 豪饮的。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 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串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而是从 吕尚和 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虽然现实是那么得艰难,道路是那么得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本诗利用 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 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行路难》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画像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篇3:行路难赏析
词语解释
箸: 筷子。
顾:望。
安:哪里。
篇4:行路难其一赏析
公元744年,李白在朝廷受到排挤,被贬出长安城,因为建功立业的理想难以实现,他感到前程渺茫,写下了这首《行路难》。
诗歌开头,在豪华的宴会上,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商己却无心痛饮。李白向来爱酒,这时他却喝不下去,反倒拔起宝剑四处张望,表现了他郁闷的心情和迷茫的思绪,初步体现了“行路难”的“难”。接下来作者用渡黄河、登太行两件事的难以实现,进一步强凋自己人生路上的艰难。然后,作者想起了历史上的姜太公和伊尹,他们以平民身份受到提拔的事迹增添了作者的信心,但在与古人的对比中,作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不幸,不禁大加感叹:前行的路实在艰难,我该何去何从?作者将自己的迷茫终于大声地呼喊出来,鲜明地表现了“行路难”的主题。但乐观向上的李白始终不会一直消极下去,在诗歌的最后,他再次树立起信心,表示自己定会像宗悫那样乘风破浪,实现人生的理想。
诗歌以忧郁的基调开始,以豪壮的气势结束,表达了自己虽暂时找不到出路却仍然不丧失信心、乐观进取的精神,尤其最后两句,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自信与豪情,后人一般用它来指实现宏大理想的坚定信念。
篇5:行路难其一赏析
诗的前两句用“斗十千”的清酒和“直万钱”的珍羞的盛宴,写出了朋友对诗人的离去的恋恋不舍,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美酒佳肴,深情厚谊,这些对于一个天性豪迈的诗人来说,本来该是个尽兴、浪漫的时刻。
可现在诗人却只能“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诗人停止了倒酒,扔掉了筷子,拔出了长剑,四处不停地环顾。这些反常的行为贴切地写出了诗人在京城受挫后苦闷抑郁的内心状况。本来,有着远大政治抱负、雄才大略的诗人能够幸运地亲近皇上,舒展自己才略是件快意人生的事。但现在,诗人却不幸地遭到皇上无情的“变相驱逐”,连京华之地都不能逗留了,没有人能体会得到诗人此时的惆怅和失落的情绪。停、投、拔、顾四动作传神地写出了这种心理状态下的真实情况。
冥冥中,诗人深感到前途的难测,道路的艰险。想横渡黄河,却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冰塞川”的险阻;想登上太行山,却又要面临“雪满山”的考验和危险。在人生的道路上,诗人进退不得。层层的考验,重重的险阻,让诗人心感无奈而又彷徨无据。诗人在愁苦着脸。
但我们的诗人,向来豪迈成性。他习惯用积极的眼光,坚定的信念,宏伟的抱负,去寻找他希望的所在。他坚信终有一天,他的横溢的才华定能得到尽情地舒展。他看到姜尚在湖边钓鱼时得到了文王的赏识;他看到了伊尹在做梦乘舟绕日月穿行后便得到汤的重用。诗人也坚信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姜尚和伊尹一样,受到明君的聘用。他坚信自己也一定能逢上赏识自己的伯乐、知己。那一天的到来就是自己舒展才华和抱负的开始。诗人心里揣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和一份炽热的希望。
但眼前,面对着千头万绪的人生道路,又该去选择怎样的一条道路呢?一回到现实,我们的诗人又感到难堪和迷惘起来了。眼前纵横交错的人生道路,曲折复杂、凶险难卜,真不知该走哪一条才恰当?面对摆在眼前的那么多的歧路,诗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茫然。唉!哪一条人生道路才能顺利地到达自己的辉煌前景呢?谁能指点下我们苦闷的诗人?
但在重重的困难和险阻面前,我们的诗人并不显得沮丧,更不沉沦。相反,我们的诗人又显出了他的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豪情满怀的气概来。诗人决定要乘长风去破万里浪,挂起高高的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如此的气概,看来,诗人宏伟的抱负得以舒展的时日也不远矣。
《行路难》全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是诗人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这首诗特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
但在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中,我们很容易地去捕捉到一颗鲜活的心。
篇6:李白行路难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7: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作于天宝三年(公元
744年)。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诗人应昭入京做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遭受谗毁而被排挤离开长安。此时李白在政治道路
上遭遇艰难困苦,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他仍仔有幻想,盼望有一天会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在此诗中他仍对人生前途充满了乐观的情绪,表现他豪迈的
气概。
全诗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的苦闷心情。
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意,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
为他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如此盛情,肯定是会痛快豪饮的。可是,他今天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
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李白的“停、投、拔、顾”等一连串的动作,形象地刻画出他内心的苦闷与抑郁,感情
的激荡和变化。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写自己仍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
五、六两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是说,想渡黄河,冰冻封河川;想登太行,积雪堆满山。紧承“心茫然”,诗人又从正面写“行路难”。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被
“赐金放还”,从此当然险山恶水,前途被阻挡。因此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兴,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七、八两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
舟梦日边”,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变相撵出了长安,但是,李白又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
“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
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他们,诗不甘于消沉,而是从中得到了信心。虽然现实是那么得艰难,道路
是那么得渺茫,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第三部分最六句,写自己对未来充满着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
遇。从这跌宕起伏的感情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万般艰难、内心矛盾的心情。最后,诗人出于本身积极入世的'强烈愿望和强坚毅力,终于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
负。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坚定信心。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
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
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是令世人学习的。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篇8:李白《行路难》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赏析】相关文章:
1.行路难其一赏析
7.行路难其二,行路难其二李白,行路难其二的意思,行路难其二赏析
9.行路难原文
10.行路难说课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