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急腹症的名词解释

急腹症的名词解释

2023-04-14 08:04: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取名困难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急腹症的名词解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急腹症的名词解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急腹症的名词解释

篇1:急腹症的名词解释

急腹症的名词解释

急腹症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泌尿系结石及异位妊娠子宫破裂等。

急腹症的病因

1.外科急腹症

(1)感染与炎症 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憩室炎等。

(2)空腔器官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癌穿孔、伤寒肠穿孔、坏疽性胆囊炎穿孔、腹部外伤致肠破裂等。

(3)腹部出血 创伤所致肝、脾破裂或肠系膜血管破裂,自发性肝癌破裂、腹或腰部创伤致腹膜后血肿等。

(4)梗阻 胃肠道、胆道、泌尿道梗阻等。

(5)绞窄 胃肠道梗阻或卵巢肿瘤扭转致血循环障碍,甚至缺血坏死,常导致腹膜炎、休克等。

(6)血管病变 血管栓塞,如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脏附壁血栓脱落致肠系膜动脉栓塞、肾栓塞等。血栓形成,如急性门静脉炎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如腹主动脉、肝、肾、脾动脉瘤破裂出血等。

2.内科疾病

(1)急性胃肠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腹膜炎、腹型紫癜、镰状细胞贫血危象、铅中毒、糖尿病、尿毒症。

(2)由于神经牵涉致放射性腹痛,常见有急性肺炎、急性胸膜炎,心绞痛,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

(3)脊椎增生性骨关节炎,脊柱结核、肿瘤、损伤致脊神经受压迫或刺激等。

3.妇产科疾病

急性附件炎、急性盆腔炎、卵巢黄体破裂、卵巢肿瘤扭转、异位妊娠破裂。

急腹症的临床表现

1.腹痛的部位

最先发生的部位可能是病变的原发部位。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开始在上腹部痛,当穿孔后消化液流向下腹,此时腹痛扩展至右下腹乃至全腹,易与阑尾炎穿孔相混。急性阑尾炎为转移性腹痛,开始在脐周或上腹部,为炎症刺激性内脏痛,当炎症波及浆膜或阑尾周围壁层腹膜时,则表现为右下腹痛。腹痛最明显的部位,常是病变最严重的部位,如有腹膜刺激征,则常提示该部位有腹膜炎。

2.腹痛的性质

持续性剧烈钝痛,病人为了减轻腹痛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咳嗽、深呼吸和大声说话均加重疼痛,定位准确,提示该部位壁层腹膜炎症刺激——急性腹膜炎。持续性胀痛常为脏层腹膜受扩张牵拉所致,按压腹部疼痛加重,如麻痹性肠梗阻、肝脏肿瘤等。阵发性绞痛,为空腔脏器平滑肌阵发性痉挛所致,常提示消化道、胆道或输尿管存在梗阻因素,如机械性肠梗性,胆道结石、蛔虫、肿瘤,输尿管结石等。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表现梗阻与炎症并存,常见于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胆道结石合并胆管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等。

3.腹痛的程度

急腹症的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对于病情较轻,周身情况好的病人,首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凡病变严重、病情复杂及周身情况不佳者,均应在经过必要的术前准备后,及时采用手术或其他介入治疗。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感染及中毒症状明显 已有休克或先兆休克表现的急腹症,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等。

(2)难于用非手术疗法治愈者 如各种外疝及先天性畸形所引起的肠梗阻、肿瘤所致的各类急腹症、胆囊结石引起的梗阻性或坏疽性胆囊炎,以及胆总管下端结石引起的梗阻性梗阻性黄疸及胆道感染等。

(3)反复发作者 局部病变虽不严重,但由于反复发作,需经手术切除病变以防止复发者。如复发性阑尾炎、反复发作的胆囊结石等。

2.具体措施

(1)体液疗法 应根据病史、体检、化验室检查及出入量记录,对液体及电解质失衡情况作出初步评估,及时补充日需要量及额外丢失量,并继续调整病期失衡量。

(2)胃肠减压 进行胃肠减压是治疗重症急腹症的措施之一。

(3)抗生素的应用 炎症进展快,病情重,需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病情恶化者,可抗生素与中药并用;对于准备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可早期开始使用抗生素,手术后一般应常规使用。

(4)激素及其他药物的应用 在急腹症的治疗中,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用于:①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炎性急腹症的抢救;②在阑尾脓肿或阑尾炎腹膜炎后期,对于形成的条索及硬结,给予小剂量激素;③对于某些与自身免疫疾病有关的急腹症,如硬化性胆管炎及Crohn病等,在急性症状控制后,使用激素以期控制其病情的发展。

分轻度(隐痛),中度和重度(剧痛),表示病变的轻、中、重,但也因个人耐受程度有所差异。

篇2:外科急腹症护理

摘要:急腹症是外科常见而又十分复杂的病症, 对急腹症要尽量明确其原因,积极抢救重症病人,诊断未清楚前禁止使用止痛剂,给予禁食补液是必要的,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早期诊断和予以正确的治疗,这对降低死亡率、及早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3:外科急腹症护理

急腹症是指一些需要外科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

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很快恢复健康,否则延误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每1例均须重视并认真处理,这时除针对地辅助检查外,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严密观察和耐心细致的护理,直接关系到诊疗效果及对重症患者的抢救时机,故护理工作中应十分重视对急腹症病人的观察及护理,现结合临床实践,浅谈个人体会。

1 急腹症常见原因

大多是由腹腔脏器疾病所致的急性腹痛,如空腔脏器的炎症、穿孔、嵌顿、阻塞或扭转,实质器官的破裂,炎症及各种腹腔脏器血运障碍引起。

2 急腹症的病情观察

急腹症的病人多起病较突然,腹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都可随时变化,并发现伴有其它症状及体征。

腹痛的部位、时间、性质与程度的变化,常作为某种疾病的诊断依据或观察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

2.1 腹痛开始仅上腹部或脐周围,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化验白细胞上升,多数在10.000-150.000/MM3之间,中性白细胞增高至75%以上,则就考虑是阑尾炎。

2.2 腹痛呈阵发性绞痛,疼痛多在腹中部,可伴有肠鸣、呕吐,有时能见到肠型,应考虑是肠梗阻。

2.3 腹部突然发生持续性剧烈的疼痛,以上腹或右上腹部明显,强迫体位,全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同时有恶心、呕吐、虚脱表现者, X线照片约80膈下游离气体,应考虑系溃疡穿孔。

2.4 腹痛为右上腹部持续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有时放散至右背部及肩部,伴有恶心、呕吐,应考虑胆囊结石症。

2.5 有外伤史的腹痛,腹胀伴有口渴,心慌,皮肤苍白,血压下降,最初发生疼痛的部位往往表示相关受损脏器的部位。

肝、胆、十二脂肠损伤,又可出现右肩部放射痛;脾、胰、胃损伤后疼痛则以放射至左肩部;肾破裂或大血管损伤,引起后腹膜大出血时,可出现持续性剧烈的腹痛和腰背痛。

2.6 女性病人突发腹痛,应结合孕产停经史,考虑宫外孕破裂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总之,对每个急腹症的病人都要询问有无发热,腹痛开始的部位、时间、性质、排便、排气及月经史和既往史。

准确测定体温,脉搏和血压,注意观察病人面色,体位姿势,精神状态,神志的变化,为医生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 护理

3.1 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减少不良刺激。

护理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以减少疼痛刺激。

需手术的病人,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应给予安慰和鼓励,尽量解除病人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保证病人处于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

3.2 对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的病人,认真观察其呕吐、排泄物的数量、性质、色泽、气味。

3.3 减缓疼痛,对诊断不明,如果腹痛剧烈难忍,尤其是有可能出现疼痛性休克者,应减缓疼痛的程度,可采用针刺足三里、内关等,对痉挛性腹痛可肌注解痉药物如654-2、阿托品等。

诊断明确者,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镇痛剂。

4 结语

外科急腹症在临床较为常见,致病原因多为炎症、梗阻、出血、穿孔、缺血、腹部损伤等,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延误诊断、抢救不及时,就可能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和生命危险。

护理人员应认识腹痛的病因、性质、病理变化过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病人及时得到诊治。

同时,腹痛的部位对病变有定位意义:一般起病最先发生疼痛或疼痛最显著的部位即为病变部位,故可根据脏器的解剖位置初步判断病变部位。

但应注意腹腔以外的病变可引起腹部放射性疼痛,如右侧肺炎、胸膜炎可放射至右侧上下腹,引起腹痛,易误诊为胆囊炎或阑尾炎,护士观察病情一定要认真分析,避免误诊或漏诊。

参考文献

[1] 龙如美. 浅谈急腹症的护理体会[J]. 职业与健康, ,(07).

[2] 王晓光. 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02).

[3] 杨秀云,张春芳. 外科急腹症265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4).

[4] 吴霞. 外科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 2009,(03).

[5] 罗远玉. 外科急腹症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 2008,(06).

[6] 赵桂芝. 外科急腹症护理体会[J]. 中外医疗, 2009,(02).

[7] 张淑霞. 外科急腹症的护理方法与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01).

小儿腹泻的护理【2】

[摘要] 目的 研究引起小儿腹泻的相关因素,总结对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5月~9月收治的312例腹泻患儿的资料,根据312例患儿的不同病情状况进行适当地饮食调整、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

结果 在312例患儿中,显效56例,占17.9%;有效216例,占69.2%;无效40例(包括重症脱水死亡1例),占12.8%;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87.2%。

结论 小儿腹泻病因繁杂,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到对症护理及对因护理,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小儿腹泻;相关因素分析;护理体会;细菌

小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它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它的发病率居于第2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1]。

发病季节主要以夏秋季节为高,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

其原因多是因为细菌、病毒感染所致,也有部分患儿是因为喂养不当、气温变化等因素引起的[2]。

本文对本院205月~209月入院治疗的312例小儿腹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患儿312例,其中,女124例,男188例;年龄1个月~7岁,平均年龄5.8个月,其中,2岁以下168例,2岁以上144例。

在这些患儿中,并发轻度脱水132例,中度脱水45例,重度脱水3例;伴随有发烧98例,呕吐76例。

患病的感染因素包括有:(1)由于滥用抗生素所致的患儿肠道内菌群失调;(2)患儿消化道内发生感染和消化道外发生感染;(3)由于患儿体质虚弱等原因。

在本院收治的这些患儿中,感染痢疾杆菌8例,感染大肠埃希菌32例,感染轮状病毒145例,其他病原菌感染127例;添加辅食喂养的患儿有146例,牛奶喂养的有86例,普食喂养的有73例,母乳喂养的有62例;伴随小儿腹泻疾病的过程中,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有136例,营养不良的有16例,败血症的有4例,佝偻病的'有10例。

在发病季节上:1~3月62例,4~6月82例,7~9月60例,10~12月108例。

1.2 护理方法

1.2.1 病情观察 观察患儿脱水的程度: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儿面色、意识、精神状态、眼窝和前囟门是否有凹陷、口腔黏膜和口唇是否有干燥、有无尿液及尿液的颜色、量、气味,皮肤是否有弹性、哭时是否有泪流出;观察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电解质失衡,如低血钾、低血钙等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观察:如果患儿出现腹胀,则应注意患儿有无大便及大便的次数、性质、量,并注意观察其排气情况。

如果患儿有呕吐的表现,要观察呕吐的次数、时间,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内容物、气味等[3]。

1.2.2 合理饮食 治疗患儿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饮食调整:(1)鼓励并提倡母乳喂养,但是过程中要对母亲的饮食情况加以指导,母亲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多喝水,注意饮食卫生,缩短给患儿的每次喂奶的时间,这样更有利于患儿的消化吸收,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2)对于6个月以上已添加辅食的腹泻患儿要注意辅食的调整,多给予一些易于消化吸收的半流质食物,如汤面、小馄饨、肉末、菜泥等。

辅食切不可一次吃过饱,做到少量多次。

而6个月以下的患儿需要暂停添加任何辅食。

(3)普食的腹泻患儿应注意不要喂养生冷、坚硬难消化的食物,应以清淡为主。

(4)对于那些呕吐频繁的患儿,需要禁食6~8 h,但是在禁食的过程中不需要禁水,从而达到休息胃肠道的目的。

(5)正在牛奶喂养的患儿,应对牛奶加以调整,可稀释牛奶或者减少奶量,或者改用豆浆、米汤、酸奶等其他食物。

(6)那些患有病毒性肠炎的腹泻患儿,大多伴有双糖酶缺失,应该暂停给予患儿乳类食品,可以改用酸奶或者豆浆之类食物替代[4]。

1.2.3 用药护理 大多数的小儿腹泻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来的,医务人员应该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抗生素滥用。

如果患儿在诊治过程中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情况时,医务人员需要给予患儿及时静脉补液。

补液时要遵照“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

同时应注意要见尿补钾。

补钾过程中要切记将钾盐静脉推注予患儿。

补钾的浓度要不超过3‰。

补钾的速度不宜过快,禁止静脉推注。

在补液的过程中,要定时观察患者补液后反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滴数,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

同时,也要记录补液后第一次排尿的时间,来估计血容量的补充情况。

实时根据患儿的皮肤弹性、精神状态、脱水情况而选择适合的调整治疗方案,做到因病制宜。

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口服补液。

在使用抗菌药治疗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腹泻时,要在治疗过程中加用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等微生态制剂,从而有利于患儿腹泻的尽快恢复[5]。

1.2.4 心理护理 对于患儿的家属,医务人员要及时说明病情和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儿与家属的疑虑恐惧情绪,取得他们的配合,有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护士巡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那些不会用语言表达的患儿情况,对于他们的病情要更加深入了解,针对各个患儿不同的病情,制定适合他们的合理护理措施,只有做好了护理工作,才能使患儿早日康复。

1.2.5 健康教育 应该重视防病于未然。

要向患儿家属交代预防的重要性。

积极向患儿及其家属宣传预防腹泻的知识,如何在饮食生活上做到有效避免腹泻的诱发因素。

告知他们母乳喂养的优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更多的还要提醒他们要加强体质,增强锻炼[6]。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中腹泻疗效判断标准,结合小儿特点将腹泻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大类。

显效:经过治疗及护理后的72 h内粪便性状恢复正常,大便次数与正常同龄儿一致,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护理后72 h粪便性状趋于正常,次数有所减少,全身症状有改善;无效:治疗护理后72 h各项指标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篇4:急腹症医治腹腔镜运用论文

急腹症医治腹腔镜运用论文

临床普外科疾病中,急腹症较为多发和常见。急腹症为腹部急性疾病的总称,如腹外伤、机械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剧烈疼痛,若不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近年来,医疗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为急腹症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2]。本文将腹腔镜诊断技术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的治疗中,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16~61(32.5±2.5)岁。疼痛性质:持续性腹痛36例,阵发性疼痛19例,放射痛15例,阵发性腹痛转持续性疼痛20例;合并发热30例,恶心、呕吐32例;疼痛部位:上腹痛43例,全腹痛16例,右下腹14例,左下腹9例,脐周8例。均排除心、肝、肾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

麻醉生效后,行正中旁切口、腹直肌切口或正中切口,对皮肤及皮下组织行逐层切开,依据对腹腔脏器在进入腹腔后探查,常规处理损伤器官,行缝合、止血操作。观察组:指导并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麻醉效果生效后用Veress气腹针行穿刺操作,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0~14mmHg,缓慢置入腹腔镜,电视下探头对腹腔行探查操作。仔细观察阑尾、胆囊、胃、十二指肠、肝脏、盆腔、小肠、结肠,确定病变部位,依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出准确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患者为上腹部病变时可在剑突下和右侧肋缘建立操作孔,患者为下腹部病变时在麦氏点和左上腹建立操作孔,将器械置入后行止血、修补、吻合、缝合、修补等操作,及时处理异常。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确诊率。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普外科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病情复杂,部分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腹部穿刺、X线摄片、CT或B型超声等辅助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病因,使临床治疗得到了一定时间的延误。近年来,腹腔镜在医疗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不断深入和研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已在急腹症的诊治中广泛开展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腹腔镜技术避免了传统剖腹探查术对患者身心上造成的痛苦,减轻了其经济负担,使出血、感染、伤口裂开的发生率降低[3]。在微创条件下腹腔最大程度行放大效应探查,使盲目开腹和漏诊情况得到有效避免。并全方位探查患者脏器表面情况及脏器之间的位置形态,确诊率显著高于剖腹探查。尤其在诊断复杂部位的病变时具有较高优越性,如肝区脏器及脏器背侧结构。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操作技术目前已得到较大程度的完善,传统普外科手术基本都可应用腹腔镜辅助完成,患者具备开腹指征的情况下一般均可行腹腔镜检查,如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空腔脏器穿孔、腹部外伤、原因不明的腹痛等[4]。排除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若其呼吸、循环系统稳定,腹腔镜可作为首选的探查方法。儿童和老年患者机体耐受力较差,以及对外形美观度要求较高的患者,均较适合行腹腔镜探查。糖尿病患者伤口生长能力较差,腹部肥厚患者伤口易液化,均需选择腹腔镜探查。患者单纯为腹部外伤或腹痛待查,腹腔镜探查术也需优先选择。其原因为腹腔镜应用范围较广,不受术野暴露的.影响,并因腔镜有一定的放大效应,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探查的可靠性;可在腔镜下对较小部位直接处理;可合理设计切口,最大限度将创伤降至最低,即使在中转手术中也可尽快定位病变部位。在掌握以上适应证的同时,还需对手术禁忌证严格把握。患者为急性大出血并休克、心肺疾病不适合气管插管、生命体征不稳定、严重腹胀、复杂的腹部外伤或腹膜后脏器损伤的情况下均为应用腹腔镜的禁忌证,患者即往有腹膜炎、腹部有手术史、气腹不能建立为腹腔镜应用的相对禁忌证。另外,还需在实施腹腔镜操作时,把握中转开腹指征,如并发大出血、病变部位解剖复杂手术不能顺利开展时需及时行中转手术处理。术后需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综上所述,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应用腹腔镜,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提高确诊率,出血量少,能明显改善手术效果。

【急腹症的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1.函名词解释

2.组织名词解释

3.名词解释感谢信

4.消毒剂的名词解释

5.行政程序名词解释

6.市场细分名词解释

7.过渡期的名词解释

8.货币的名词解释

9.管理层次名词解释

10.肺结核的名词解释

下载word文档
《急腹症的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