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变的名词解释
“吃一炖饺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关于改变的名词解释,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关于改变的名词解释,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关于改变的名词解释
改变的意思
(1) 事物变得和原来不一样 你不可能根本改变人的本性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鲁迅《祝福》
(2) 改换,更改 改变供电线路 室内布置改变一下,给人一种新鲜舒适感
改变造句欣赏
1.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也有很大改变。
2. 变换词语的位置,可以改变句子的内容。
3. 由于天气原因,学校改变了开运动会的计划。
4. 这就是为什么动态地改变菜单有时候事与愿违。
5. 改变了什么经济,一些企业只会虮虱相吊,坐以待毙。
6. 试图以公投去改变人大会决定,都只会是徒劳无功。
7. 埋头苦干,然后从不改变,就等于行尸走肉。
8. 你作了这么大的改变,把故事弄得支离破碎了。
9. 他因循苟且地活着,从不考虑改变自己的现状。
10. 此人显然执而不化,很难改变他的主张。
11. 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12. 你如果要改变纸上谈兵的习气,得到实务中去多磨练。
13. 环境的改变促进了这种植物的进化。
14. 他们把贫瘠的土地改变造了一年两熟的稻田。
15. 甚至连一些国会议员似乎也已经开始因此改变看法。
16. 事实胜于雄辩,你再强词夺理,也改变不了大家信念。
17. 新的厂长上任后,厂里一潭死水的局面很快得到了改变。
18. 环境对人的习性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19. 孤立的,因此他们为了能最大程度脱离自己与气候改变的关系,就言过其实的说些气候变化的方方面面。
20. 你要改变改变这种僵硬的态度。
21. 事实就是事实,你就是再怎么自欺欺人,事实也不会改变!
22. 你改变不了他的看法。
23. 当初我认为我能改变维克多。
24. 不管她如何乔装打扮,始终改变不了她的本性。
25. 千古荒原不再沉睡了,我们唤醒它,让它改变了模样。
改变造句精选
1. 人们的时尚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穿着奇装异服,头染各色,也敢招摇过市,不惧目光。
2. 对我来说改变是困难的,所以我只能顺水推舟了。
3. 他俩坚贞的爱情,任凭物换星移,也不改变。
4. 他审时度势地改变了计划。
5. 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6. 人们下决心改变这个地区的落后面貌。
7. 在这场比赛中,我班足球队起初连连失利,但后来改变了攻守战术,终于转败为胜,击败了对方。
8. 任凭它是寒冬还是酷暑,也不会改变我们的计划。
9. 由于班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改变了过去一潭死水似的局面。
10. 选举期间,任何小道消息都可能改变街谈巷议的走向,从而左右选情的趋势。
11. 尽管她满腹才情,却无法改变命运。
12. 政府对这项改变所做的民意调查,不过走走过场而已。
13. 船长扭转船舵,改变了航向。
14. 沧海桑田,也改变我不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15. 但是他的对手却改变了想法。
16. 他根本不会改变剥削阶级的本性。
17. 都是年轻人,为什么我们要首鼠两端的呢,改变一下吧。
18. 萦绕在心头千丝万缕的悔,已却终究改变不了现实。
19. 这个公司惯于抱残守缺,需要我们来改变它。
20. 因为安乐窝的存在,它是很难改变。
21. 我可不能坐以待毙,得努力工作改变我们的生活条件。
22. 她决心考研究生的想法是雷打不动的,任何人也不能改变她的决心。
23. 尽避物换星移,我们的友情也不会改变。
24. 赵书记改变了原先的火爆性格,回霜收电,让人刮目相看。
篇2:春秋笔法名词解释
春秋笔法名词解释
【解释】: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释义】: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若有可以和别人共同商量的地方,就不独自决定判词。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建议一字一句。弟子们听孔子授讲《春秋》时,孔子说:“后代了解我凭的是这部《春秋》,而怪罪我也凭的是这部《春秋》。”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曲折的文字。
春秋释义
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春秋”作为一个重要的先秦年代,来源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篇3:三字经名词解释
子 不 学
非 所 宜
幼 不 学
老 何 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注释】
子:是为人之子。
不学:是不肯读书。
宜:应该,适当。
幼:指黑发年少时。
老:指长大成年以后。
何为:指不能有作为。
【故事】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篇4:三字经名词解释
玉 不 琢
不 成 器
人 不 学
不 知 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注释】
玉:美玉。
琢:雕琢。
器:指器物。
义:义理、道理。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关于改变的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1.函名词解释
2.组织名词解释
3.名词解释感谢信
4.消毒剂的名词解释
5.行政程序名词解释
6.市场细分名词解释
7.过渡期的名词解释
8.货币的名词解释
9.管理层次名词解释
10.肺结核的名词解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