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典故轶事
“小狗饿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黄庭坚典故轶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黄庭坚典故轶事,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黄庭坚典故轶事
1、双井神童
黄庭坚出生于宋代洪州分宁县(江西修水)双井村明月湾。修水黄氏是个望族大户,曾经拥有过“登科被荐者摩肩,名世建勋者接踵”的显赫,在北宋科举中取得过“十龙及第”的骄傲。其后,因诞生了“江西诗派鼻祖”、“宋代四大书家”之一、《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的大孝子黄庭坚,更加满门生辉闻名遐迩。
黄庭坚生于书香之家,父亲黄庶和舅父李常皆是诗人。小黄庭坚自幼异常机灵聪明,《道山清话》记载,他五岁就已对五经倒背如流,并问老师:“人人都说有‘六经’,先生您为何只教了我‘五经’?”老师答曰:“春秋不足读!”小孩立刻反驳道:“这是什么话呀?既然被称为‘经’,必有过人之处,焉得不读?”于是找到《春秋》细读,十日成诵,无一字遗。
七岁时,小黄庭坚作了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八岁时,见邻居书生赴京赶考,小男孩便也跃跃欲试,特作打油诗相送,云:“送君归去玉帝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这些让人读后产生会心微笑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亲切地把小黄庭坚被称为“双井神童”。
2、“铁龙爪”之祸
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中了进士,登上仕途,更加致力于写诗,因游览舒州三祖山的山谷寺时,“乐其林泉之胜”,便取了“山谷道人”的别号。
熙宁五年(1072年),黄庭坚的岳父孙觉把诗文交给苏轼欣赏,并把自己的贤婿推荐给苏轼。苏轼一见,耸然动容,惊为天人,说:“作得如此好诗,绝非今世之人也。”孙觉马上接过话头,急切地说:“可惜知道他名字的人还不多,希望你多向士人推荐,帮他扬名。”
元丰元年(1078年),秦观拜访苏轼,成为苏门弟子;黄庭坚也给苏轼写了封信,表示仰慕之意,并呈诗二首。苏轼当即复信,赞美他的诗,“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两人相见恨晚,从此结下至死不渝的友谊。
元祐年间,苏轼在京,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俱游于苏轼门下,被人称为“苏门四学士。”
在“王安石变法”的前前后后,多次受苏轼的连累。虽然,他政治上比较超然,并不积极地介入党派斗争,但由于和苏轼、司马光的亲密交情,自然被人看成是反对变法的`旧派党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党派斗争的险恶漩涡,也把岸边上的黄庭坚给无情地卷了进去,受尽折磨。
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高太后逝世,哲宗亲政。“新党”章淳、蔡卞等人打着神宗和王安石的旗号,排除异已,打击报复:司马光、吕公著被夺去谥号,吕大防、范纯仁和苏轼兄弟等先后被贬,黄庭坚因参与修撰《神宗实录》,也被罗织了“低毁先帝神宗”的罪名。在受到传讯时,黄庭坚毫无惧色,据理力争,逐条反驳,让审讯者抓不到把柄,罗织的罪状大都落了空。蔡卞等人不甘罢休,又别有用心地指出,黄庭坚曾书写“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一语,逼问是否影射、攻击先帝。所谓“铁龙爪”,是由太监李公义设计制造的一种笨拙的疏浚河道的工具。
黄庭坚十分忿怒,大声答道:“我当时任北都官,亲自看见‘铁龙爪’挖掘泥沙,功效不大,劳民伤财、毫无效果,真儿戏耳!”
蔡卞等人质问:龙是谁?龙是皇帝,是天子。难道天子之爪是儿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种强硬愤慨的姿态,触怒了年轻气盛的哲宗皇帝,加上章淳、蔡卞等人的推波助澜,黄庭坚于绍圣二年(1097)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绍圣四年(1097),再贬一级,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3、花甲老翁笑逝雨中
元符三年(11)正月,哲宗去世,徽宗赵佶即位,暂由向太后执政,诏复司马光等人。在贬谪多年之后,黄庭坚终于熬到还朝,不禁欢喜;想到苏轼和秦观等人都已在归途中去逝,又不禁唏嘘。
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新一轮更加残酷的政治迫害就开始了。崇宁元年(11),徽宗亲政,蔡京擅权,又兴党祸。四月,赵佶下诏销毁三苏、秦观和黄庭坚的文集;六月,罢免黄庭坚的太平州知州的职务;九月,在各地立“元佑奸党碑”,苏黄都在其中。担任副宰相的赵挺之,因曾与黄庭坚有过政见冲突,假公营报私怨,更是“痛打落水狗”,诬告他“幸灾谤国”。至此,黄庭坚受到了人生最严厉的打击:撤销一切职务,流放宣州(今广西省宜山县)编管。
当时,黄庭坚已经年近六旬,体弱多病,听说要流放到宜州这种“南方瘴雾”之地,家人都为他忧心忡忡、伤心落泪。黄庭坚却笑呵呵道:“你们都放心吧!我早在熙宁年间,就有鬼怪来送梦,提醒我会被贬宜州。宜州者,所以宜于人也;鬼怪之言,岂欺我哉!”
黄庭坚很早就信佛,以之排遣人生的郁闷和烦恼。第一个妻子孙氏死后,他写了一篇祭文《文愿文》,说:“今日对佛发大誓,愿从今日,不复淫欲、饮酒、食肉。设复为之,当堕地狱,为一切众生代受头苦。”此后二十年,他基本上践言而行,保持清心寡欲、超然淡泊的心态。据说他还和苏轼一道拜访高僧,高僧说东坡前身是五祖戒和尚,而山谷前身则为一女子。黄庭坚信以为真,恍然大悟地说,难怪在贬谪到涪陵时,曾梦见一女子来送梦,告之是她转世云云。他特地记载了这件事,刻石于涪陵江上。
崇宁三年(11)三月,黄庭坚到了宜州,却没有居所。他向小老百姓租房,却遭无理官吏刁难,竟租不到一间房子。无奈之下,他搬进宜州唯一的一处寺庙居住,可这所崇宁万寿寺却是皇家专用的,又被人驱赶了出来,流落街头。直到崇宁四年(公元11)五月,黄庭坚才好不容易在城头寻觅到一间破败阁楼,算是有了栖身之地。
宜州潮湿闷热,夏秋之交更是难捱;而秋老虎肆虐之时,小小阁楼里闷热、潮湿、狭窄,简直就不是人过的。但黄庭坚并没有怨天尤人,还读书赋诗,写词唱歌,书法越练越精。
九月三十日,干涸多日的宜州下了一场小雨,酷热的天气倏地变得凉爽。黄庭坚高兴得手舞足蹈,叫来好友范寥,破戒喝了几两小酒。饭毕,他坐在小凳上,挽起裤子,脱掉鞋子,把双足伸到屋檐外。当双足沾到清凉的雨点时,他舒畅极了,笑得散乱了满头白发,还回头对范寥说:“真爽啊!信中(范寥的字),什么铁龙爪,不过是党派之争的借口罢了。我今天统统把它抛到九宵云外。哈哈哈……信中,我一生从没有这样快活过!……”
话音未落,他就慢慢地倒了下来,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篇2:黄庭坚典故轶事及简介
与黄光和尚
黄庭坚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来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称花光和尚。仲仁酷爱梅花,每值春暖花开,他就终日坐卧花间,吟诵赏玩。曾于月夜见梅影映窗,疏影摇曳,悄然可爱,于是欣然提笔摹写。此后,他的梅花画技大进,将梅花枝干虬曲、疏影横斜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墨梅画法的始祖。黄庭坚对仲仁画作称叹不已,夸他所画梅花“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观和苏轼留下的诗卷给黄庭坚观赏,并且画梅数枝及烟外远山相赠。苏、秦都是黄庭坚在京城的至交挚友,但两人均先他而逝。在长沙,黄庭坚遇到了秦观的儿子和女婿。穷困潦倒的他们,正护送秦观灵柩北上。黄庭坚见到两位晚辈,竟握着他们的手失声痛哭,随即赠银二十两作办丧事之用。此时此地,又见亡友遗作,想起官路飘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汹涌,作《花光仲仁出秦苏诗卷思二国士不可复见开卷绝叹因花光为我作梅数枝及画烟外远山追少游韵记卷末》。
快阁名闻天下
中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快阁算得上是中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快阁雄踞在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年)赋下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与舅舅斗对
有一天,李常来到黄庭坚家,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吟顶真上联道: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见舅父又来考试,黄庭坚非常高兴,才思益发敏捷。他从手中握的那管毛笔得到启发,立即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李常见外甥小小年纪便能对出这样难度较大的联句,从此对黄庭坚更加器重、爱护,着意精心栽培,使之进步更快。
收藏中华震旦角石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远古时代的动物明星——头足类”展览上,一块曾经由黄庭坚收藏的珍贵化石当之无愧成为“镇展之宝”。它是一块距今4.6亿年的`“中华震旦角石”,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左侧保留了黄庭坚的真迹。长度达到19厘米、宽11.4厘米、高度2.5厘米,表面很光滑。左侧很清晰地刻有四句诗: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并署名“庭坚”,下方还有章。该诗文是黄庭坚早期之作。而化石很可能是黄庭坚在1079年,也就是被罢免国子监教授之后其前往江西太和县任知县期间所得。这块“中华震旦角石”并不算大,但由于刻有黄庭坚的诗文,它应该是世界上第一块被人类所收藏的化石标本。
黄庭坚的故事
山谷得中宋朝的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芜湖的知州,他就任时才26岁。有天他在午睡,做梦走出州衙,来到一处乡村,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站在一家门外的香案前,桌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喊叫人的名字,山谷走近前去,看那碗面还热气腾腾,似乎很好吃的,不自觉的便端起来吃,吃完回衙,一觉醒来,嘴里还有芹菜香味,梦境甚清晰,但以为作梦而已,山谷还不在意。
次日午睡,再梦如昨,口中又有芹香,于是大感奇异,遂起身步出州衙,循着梦中道路行去,行至老婆婆家门外,叩门进去,正是梦中所见的老婆婆,问她有无在门外喊人吃面之事。婆答:“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在生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山谷问:“你女儿死去多久了。”婆答:“已经26年了。”山谷心想,自己正是26岁,昨天亦正是自己的生辰。遂再问她女儿在生的情形,家中还有些什么人?婆答:“我只有一个女儿,她在生喜欢读书,信佛吃素,很是孝顺,但不肯嫁人,到26岁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她说还要回来。”山谷问:“她的闺房在那里,我可以看看吗?”老婆婆手指着那间房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里,只见卧床桌椅之外,靠墙有一个大柜还锁着。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婆答:“全是她的书。”问:“可以打开吗?”婆答:“锁匙不知她放在那里?所以一直无法打开。”山谷心中想了一下,记起锁匙的位置,便告诉老婆婆找出锁匙,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山谷细阅之下,原来他每次试卷的文章,竟然全在这里,而且一字不差。山谷此时心中完全明白,他已回到了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这个家只剩老母一人。于是山谷跪拜在地,口称母亲,说明自己就是她的女儿转世,然后回州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山谷在州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滴翠轩”,亭中有山谷的石碎刻像,自题像赞曰:“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从这首像赞,亦可以证明山谷的转世故事,为真实不虚也。
篇3:黄庭坚典故轶事及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谈谈黄庭坚书法成就及特点
2.黄庭坚《念奴娇》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3.谈谈黄庭坚诗词艺术风格
4.黄庭坚生平及主要成就
5.黄庭坚《论书》解读
6.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7.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教案
8.黄庭坚《定**》鉴赏阅读答案
9.黄庭坚的生平简介及诗词
10.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赏析
篇4:秦观轶事典故
秦观轶事典故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史馆编修。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被贬雷州
北宋哲宗时期,因为新旧党争,秦观被贬杭州通判,旋贬处州酒监税、后又移至彬州、横州编管,不断南迁,元符元年(10)秋,贬到海康。这是秦观贬谪生涯的最后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观走过了他人生最后三年时间。
秦观初到雷州,故乡高邮正是雨打芭蕉,蟹肥虾美之时,而他长期活动的东京也是梧桐落叶,大雁南飞,但在雷州,依旧艳阳高炽,与溽夏无异。人在万里,江湖飘零,知已难遇,故人长绝,加上雷州风土故物不类中原,多愁善感的秦观每日郁郁寡欢,他写诗道:“白发坐钩党,南迁濒海州。……灌园以糊口,身自杂苍头……鹪鹩一枝足,所恨非故林。……海康腊己酉,不论冬孟仲……可怜秋胡子,不遇卓文君。”这种情绪等到这一切在苏东坡到来才有所改观。
雷州永别
宋哲宗元符元年初冬(1098年),秦观的恩师苏东坡在海南岛昌化军(今海南儋县中和镇),遇赦北归途经雷州,两人相见,恍如梦寐。秦观拿出自已在雷州写的诗请老师批评,苏东坡哈哈大笑,也拿出一把扇子递给秦观,秦观接过一看,原来是自已南谪过程中写的一首《踏莎行》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整首词充满了伤感,甚至有点凄厉。据说苏东坡听到这首词之后,叹息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看到老师将自己的作品写在扇子上随身携带,秦观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至于秦观给苏东坡看的诗,有人说是他连夜写的《自挽诗》,里面有这些句子:“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奇祸一朝作,飘零至于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但也人说这首《自挽诗》作于元符二年,如是,那就是苏东坡走后几个月的事了,那么,呈给老师的当是《海康书事》等作品。
看了秦观的'诗,苏东坡感慨万千,他和秦观在文学观念上是不一致的。苏东坡生性乐观,喜欢写一些豪放的词,虽也有伤感之作,但大体是格调昂扬,由此对秦观的婉约风格颇有批评,曾调侃这位弟子为“山抹微云君”。而此时,同样被贬的经历,多年宦海沉浮,特别是秦观被贬,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自己的连累,[3]苏东坡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包容性。苏东坡一边看,一边赞叹,但他也想,整天生活在这种情绪中,决不是延寿之法。于是他想办法予以引导,第二天,两人共游雷州,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不时引起苏东坡的开怀大笑。老师的乐观也感染了学生,也冰释了秦观多日的痛苦。在天宁寺,苏东坡看到寺门上“万山第一”四个大字,禁不住又笑了起来,那是一年前路过雷州时应方丈的请求写下的。这四个字,不单是颂扬天宁寺,也是自身境界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对秦观的一种激励,让他从小我的痛苦中走出来。秦观也陷入深思之中。
苏东坡走后,秦观的心境也放松了不少,他多次到乡民中体察他们的疾苦,观摩当地的风俗。元符三年(11)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不久,秦观也奉命北还,死在路上。
梦中题诗
秦观在雷州,还有一些逸事,如他在海康宫亭庙下,梦见天女拿一幅维摩画像让他写赞,秦观笃信佛教,于是欣然题道:“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醒来后,就把这段话记录下来,据说真迹落在天宁寺。宋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说,自已在天宁寺,还亲眼从和尚戒禅那里看到这幅字,正是秦少游的笔迹。清潘永因所编《宋稗类钞》也提到真迹在雷州天宁寺。当然,做为逸事,里面也都加了一些天女嘲戏秦观的情节。
篇5:柳永轶事典故
柳永轶事典故
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眠花宿柳
柳永生在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之家,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系统训练,养成功名用世之志,然而,他一旦出入“秦楼楚馆”,接触到“竞赌新声”,浪漫而放荡不羁的性格便显露出来,因此,青楼成了他常去之处。科举落第后,柳永沉溺烟花巷陌,都市的繁华、歌伎的多情,使柳永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处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人填写。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交往,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歌伎是柳永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150首,歌伎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篇6:孟浩然轶事典故
孟浩然轶事典故
孟浩然这人,少年老成,年轻时就受东汉隐士庞德公鬼魂诱惑,居然在襄阳城隔汉江相望的鹿门山造了个小别墅,一心归隐,想做山人。这一志向足足坚持了二十来年,期间佳作频出,文采斐然,居然因此而名扬四海,到后来,连唐朝两大诗坛顶尖高手李杜都很虚伪地对他顶礼膜拜。有诗为证: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闷十二首(其六) 杜甫
复忆襄阳孟浩然,
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
漫钓槎头缩颈鳊。
这老李实在不厚道,你夸人也不能这么卑躬屈膝地让对方趴自己头上啊,万一老孟倚老卖老拉你一泡屎怎么办?不过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在这儿也不多作批评了。当然,从老李诗中,我们可以想见老孟当时名扬天下的资本有三:一是风流,即有文采,善词章;二是爱喝酒,喜隐逸之乐;三是品格高尚,连李老都佩服得不敢扬视了。
相比老孟和老李,老杜只能叫小杜了。不过老杜作为一伟大爱国诗人,并不认同老孟的隐逸之乐,在他看来,人之所以要长个聪明脑袋,是要用来报效国家,造福民生的,所以年轻时即立志“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的高远志向。因此,老杜赞颂老孟,就只称其诗才了。相比之下,老杜实在多了。
不管怎么说,老孟是确实有才的,这绝对无可非议,你看他最后居然和王维一起,站上了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巅峰。
如果老孟一生隐居,那简直不是人了,也就太遗憾了,“神”固然受人膜拜,但终因仙气太重,人气太淡,至少我不喜欢,不相信。下面要讲的是老孟让我感觉最可爱的几个故事,让我感受到天才的人气。
老孟糊涂一世,居然也“聪明”一时,换个角度说,是高烧了几回。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老孟回到老家后第二次发昏期,或许那时候男人也有更年期。当时他的一个朋友,叫韩朝宗,任襄阳刺史。老孟老到老韩那里讨酒喝,一来二去,总是喝醉,喝醉的老孟就吐真言了:“你小韩真命好,屁大点本事,诗都不会写,官却做得这么大;我老孟命苦,才华横溢却一介布衣,这世道,不公平,郁闷啊郁闷。”常言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韩也够哥们,总悲伤着老孟的悲伤,想替老孟找条求官大道。终于有一天,老韩下了决心,对老孟说:“过段时间我要到长安出差,你就跟我跑一趟,我把我的狐朋狗友红颜知己都介绍给你认识,到时候大家一起找个机会陪皇帝老儿喝酒泡妞,争取拿下皇帝老儿的心,那就不怕没官做了。当然,你千万别忘记准备几个大一点厚一点的红包,顶顶重要的'是,要准备个把够美够媚的青春活力少女,拿上一罐酸牛奶……”老孟一听,借着酒劲一想,这不错啊,又不用参加高考,又不用参加公务员考试,免得受那些鸟气,还有官做,太好了。红包准备几个,大不了多卖几棵鹿门山的千年古松,现在古松可值钱了,现在很多单位特重视绿色环保,前段时间还有**园林公司的老总来跟我买古树去种呢;美女么,汉水上的小姑娘个个水灵灵的,随便拐几个就行,到时候渔歌一清唱,绝对胜过超级女生,绿色环保原汁原味还安全可靠。这么一想,当场就答应下来了。问题是,老孟回到家后酒就醒了,细细一想,我这么做,不会毁了辛辛苦苦几十年经营起来的清誉么?再说现在滥砍滥伐是要罚款判刑的;拐卖少女,不但与心不忍,而且现在正是奥运严打期间,到时候皇帝老儿美女照受,罚单照开,那不是冤死了?但老韩那里都已经答应了,不好反悔啊!说不定,他机票都买好了呢,现在正是旅游旺季,机票听说不打折!想来想去,这死老孟居然想出了一个损招:躲到鹿门山睡觉去。结果,那个韩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差点耽误了出差。这么一来,我们的孟老夫子又一次与高官厚禄失之交臂了,可惜啊可惜。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老孟确实老糊涂了之后,当时张九龄为荆州刺史,老孟和他又是诗词雅友,算是君子之交了。这天晚上吃过饭,老孟从中央台时事新闻中看到美女主持在和张九龄访谈,别看他老张头发胡子一把白了,在美女面前,居然容光焕发侃侃而谈,愣是把美主持佩服得一愣一愣,一口一个“您”的。老孟看得心痒痒了,想:“我老孟要有这一天就好了,汉水上的少女看腻了,太土,和风情美女亲密接触一回,总比老是看着古松石径爽得多。”可怎样才能有这种艳遇呢?只有两条路:要么做大款,要么握大权。发财么,自己没读过经济金融专业,下海怕淹死,太不值得;还是做官好,连老张都能做这么大的官,我老孟至少也得弄个长安市长做做,说不定还能进常委呢。不过,现在自己还是一介平民,年纪又这么大了,如果从县令开始一步步做上去,那太郁闷了,一不小心到了看见美女都没精神的年龄还没足够的官位怎么办?只能走捷径了。于是,熟知官场潜规则的老孟给老张塞了一个大红包了,递上一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自荐信: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张九龄一掂红包,够沉!一看来信,老泪纵横:这老孟也太不容易了,年纪一大把,还这么惦记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不想个办法起用他,真是国家的一大损失啊!
于是,张九龄随便打了个招呼,孟浩然就到他幕府效力了。本来么,老张老孟联手管理荆州,那肯定是百姓之福,可老张没想到的是,老孟根本没把这么小的一官职放在眼里,自己还以为帮了老孟多大的忙呢。但老孟毕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一大诗人啊,也不好意思想老张开口说自己做官的胃口和目的。就这样,呆了没几天,老孟就觉得无趣了:既没有上电视的机会,也没接触美女的可能。一赌气,官也不要做了,回家!这不,第三次机会浪费了。
篇7:张九龄轶事典故
张九龄轶事典故
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主要活动于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三代。在唐玄宗时期,他担任宰相,事业到达了巅峰时期。
民间传说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超凡天赋
唐代名相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七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宝林寺是名刹,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殿前香客赶忙回避。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太守见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张九龄信口道:“好呀。”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
张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去后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张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张九龄诉说原委。和尚好生奇怪,便让张九龄说太守出的对子。张九龄念出太守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应对的。”张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和尚一听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脚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
动天墨砚
张九龄家住县城保安里,小时候在大鉴寺读书。他常用的墨有尺多长,墨砚有汤盆般大。有一回,墨砚被一只大老鼠拖走了,他很气愤,把老鼠捉来钉在木板上,并写上:“张九龄,解鼠上朝廷,若然解不到,山神土地不安宁。”然后把木板放于江中,说也奇怪,木板一下水,不是顺流南下,却是逆水北上。刹时,只闻锣鼓声在江中响起,又见木板去处旌旗飘飘,好象兵马在押鼠上京。有一年,韶州大旱,田地干裂,禾苗枯萎。人们从早到晚都去大鉴寺求雨。张九龄目睹惨状,倍感难受,问求雨的人:“你们这样就能求得到雨吗?”求雨人说:“求得多了,老天爷就会感动。”张九龄听后仍说,老天爷是靠不住的。求雨人见这个小孩说个不停,不耐烦地说:“有本事你降些雨来。”张九龄一听这话,不声不响地将他的墨砚放在地上,两手捧着墨磨了起来。求雨人奇怪,问他要干什么。张九龄说:“我要写状子告老天爷。”大家以为小孩说气话,不作理会。谁知,墨砚里的清水越磨越黑,天也越来越黑,待把一整条墨磨完,天空已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这时,九龄猛然拿起墨砚往天上一泼,只听哗啦一声,那盘墨水即化作倾盘大雨落了下来。全城的人都从家里跑出来,让雨水淋个痛快。打这时候起,张九龄的名字就深深刻在曲江百姓心里。
智谏唐明皇
张九龄棋下得好,唐明皇便常找他下棋。唐明皇不是九龄对手,却总是不服输,天天都要张九龄陪他下棋,一心要与张九龄比个高低。九龄见唐明皇迷恋下棋不理国事,心里焦急。
一日对弈,厮杀正酣时,张九龄忍不住地对唐明皇说:“陛下,天天下棋不好。”“不要紧,”唐明皇一面回答,一面提了“车”来捉张九龄的“马”。“陛下,老这样下棋,朝廷大事你怎顾得了啊?”张九龄又说。“不要紧,”唐明皇把对方的“马”吃掉了。“现在内则官吏腐化,外则异族侵境,如不富国强兵,国有难,百姓就难安居。”“不要紧,朝廷有文武百官料理,你快下棋吧。”唐明皇仍摆弄棋子。张九龄便不再说话,他一边下棋,一边想法让唐明皇把“车”腾了出来。唐明皇以为得势,拿起“车”横冲直撞,连扫几子后,又在中宫线上叫“将军”。张九龄没有起“仕”保“帅”,只上一步卒。唐明皇见走法奇怪便提醒九龄。“不要紧。”张九龄若无其事。“你不顾将军,吃帅你就输了,还说不要紧。”九龄此时大笑说:“陛下,下棋好比管理国家大事,如帅一动不动,与各子不齐心,各子也不保护他,这局棋当然输啰。下棋是娱乐,国事才要紧”一席话说得唐明皇面红耳热。
拓展阅读: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子子寿,生于公元678年,卒于740年。唐代韶州曲江人,世称其为“张曲江”。是西汉时期留侯张良的后人。他在任宰相期间,尽忠职守,选贤任用,不趋炎附势,是开元盛世最后的一名贤相。
据说张九龄年纪很小就很有名,他7岁就能写文章,弱冠中了进士。在他的仕途中,宰相张说是他的命中贵人。而张说,也是开元盛世期间的一个名相。他看好张九龄不仅是因为两个人都姓张,还因为张九龄文章写得好,他常常对张九龄在政治、文学方面指导激励,对张九龄的影响很大。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当时的宰相姚崇发生矛盾,回家闲赋去了。在此期间,他修建了大庾岭,为他家乡的人民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开元六年,他因修建大庾岭有功,重新入朝为官。几年后,张说被李林甫、宇文融等人弹劾后罢相,张九龄也受到牵连。十七年,张说重新被启用,张九龄被他多次推荐任用。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被拜为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了他的宰相历程。在任期间,多与奸臣安禄山、李林甫等恶势力斗争不止。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被周子谅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在家乡病逝,葬于老家。唐玄宗赐谥号文献,封荆州大都督。
【黄庭坚典故轶事】相关文章:
1.白居易轶事典故
3.秦观轶事
4.黄庭坚
5.曾用名轶事散文
6.春节轶事作文
7.朱自清人生轶事
8.山村轶事诗歌
9.姥爷轶事作文
10.诗人轶事诗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