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黄庭坚 幽兰赋

黄庭坚 幽兰赋

2023-06-27 08:31: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早上喝豆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黄庭坚 幽兰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黄庭坚 幽兰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庭坚 幽兰赋

篇1:黄庭坚 幽兰赋

吏部员外郎臣黄庭坚奉敕敬书于绩熙殿中。

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彼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木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

于是嫩叶旁开,浮香外袭,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入握称美,未遭时主之恩;纳佩为华,空载骚人之什。光阴向晚,岁月将终。芬芳十步之内,繁华九畹之中。乱群峰兮上下,杂百卉兮横丛。况荏苒于光阴,将衰败于秋风。岂不处地俏幽,受气仍别!萧艾之新苗渐长,桃李之旧蹊将绝。空牵戏蝶,拂花芯之翩 ;未遇来人,寻芳春而采折。既生幽径,且任荣枯。幂轻烟而葱翠,带涉气而纷敷。冀雨露之溥及,何见知之久无,及夫日往月来,时占岁睹,遇达人之回盼,披荒榛而见取。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至今;入梦为徵,燕姞闻之于前古。生虽失处,用乃有因,枝条嫩而既丽,光色发而犹新。虽见辞于下土,幸因遇于仁人。则知夫生理未衰,采掇何晚!幽名得而不朽,佳气流而自远。芊眠茂宛,靡迤秋坂。纫而为佩,骚人之意何深!间以在衿,楚客之情已罕。薄秋风而香盈十步,泛皓露则花飞三田。岂众草之敢陵,信有慎乎伐剪。既徵之而见寄,愿移根于上苑。

篇2:黄庭坚 幽兰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生于北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终年六十一岁。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

据叶县档案馆现存资料载:黄庭坚自幼聪慧,读书数过即能成诵。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举进叶县尉,职掌地方武装,维持地方治安。神宗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爱其才,留再任。

黄庭坚的诗在宋代影响很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与张耒、晁补之、秦允俱游苏轼门下,号为“苏门四学士”其成就则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又能词,亦善书法,行、草、楷书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为北宋四大书法家。

黄庭坚虽然有才华,但在封建社会里,在昏庸的封建统治者的阶下,因性情耿介,不阿庚奉迎,不附炎趣势而怀才不遇,不能发挥其才能,不能施展伟大的抱负。他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小人嫉妒排挤,几次受诬陷被贬,由京畿到边陲、疲于奔波。虽然,他一生时运不跻,处境困厄但却始终不渝地,一丝不苟地砥砺自己的笔峰,终于攀上了艺术的光辉顶峰,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华章。事业之树常青,艺术之花永红。黄庭坚的艺术成就不但受到后人的尊崇,就连当时的徽宗皇帝也极为赞赏。皇帝诏之为吏部员外郎,就因为爱其才。宋徽宗赵佶虽然做皇帝不是块合格的料,但对书画却很有天赋,造诣很高。黄庭坚的书法受到这样一位皇帝的青睐,足以说明他的.书法水平。

据《宋史、黄庭坚传》载:黄庭坚在叶县任职期间,曾多次游览卧羊山,并留下摩崖题字以纪游。《幽兰赋》原文,系唐人韩伯庸的应举之作。顾名思义,幽,偏僻也,兰,草名。一种名贵的称为“君子兰”。这篇赋,是赞颂生地偏僻、不被人们见赏的兰草,它虽然不被人们理睬,但不卑不馁,仍繁华茂盛、姿态端方,含芳吐秀、香气馥郁,不为世尘污染,显出“君子”的品格。它以幽兰和萧艾对比,歌颂了忠正廉洁的贤臣,贬斥了弄权作弊的小人,是一篇寓意有深意的文学作品。

黄庭坚所书《幽兰赋》碑每通高2.08米(不包括碑跌),宽0.60米,厚0.18米,字为行书。由于这是黄庭坚在晚年历尽坎坷而受到皇帝的爱怜、提拔、奉皇帝敕诏而书,其诚惶诚恐的心情及凝聚的力量可想而知。他的书法既重于动态变化,又长于侧险取势,用笔纵横奇倔,以长横长竖,大撇大捺见功力。全篇气势雄浑,用笔腾路迭宕,逸趣横生,横笔奇倔而富有弹力,竖画遒劲而深藏豪放,充分体现了黄书雄浑、奇逸、健壮纵恣的特点。

清同治已巳年间(公元1869年),有位彭泽人欧阳霖来叶任知县。他在卧羊山看到了黄庭坚的摩崖题字。出于对黄庭坚这位先贤名家的敬崇和同乡的亲切感情,遂在卧羊山建祠一所,名黄文节公祠,作为对黄庭坚的纪念,同时,辗转索来黄庭坚留世珍品《幽兰赋》帧,命工刻石立之。这套碑的第一通为短序,序曰:吏部员外郎臣黄庭坚奉敕敬书于绩熙殿中。

《幽兰赋》碑,原立于县城北十来华里的卧羊山黄文节公祠内。卧羊山是一座平地突兀的小山包(现已被采石削平,仅余痕迹耳),据老年人讲,当年满山怪石,远远望去,犹如群羊遍布,有的像低头啃草,有的象卧着休息,有的象引颈咩叫,有的象抵架追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名。此山包东南约一华里处,又有一个更小的山包,上有一块巨石,形状活象一只猎狗,头朝着卧羊山张望,似警戒着“羊群”,因名“警羊山”。相传,古代神人黄初平叱羊化石于此。当然这是个牵强附会,无稽之谈的神话故事而已。由于平地突兀一个山包,山石奇特,风景优美,又有神话色彩,卧羊山遂成一个寺庙栉次嶙比,善男信女如织,游人如潮之地。古代,卧羊山麓有一条北去汴洛京津,南达荆襄湖广之要道,黄庭坚又是位历史上的名家,此碑又是奉皇帝敕诏而书,故为一件稀世之品,历来受到珍视。以前,文人名士、巨富豪商、达官贵人,多以有此碑拓为荣,因而,卖此碑拓成为卧羊山寺院僧众的主要生活来源,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名城商阜。

一九四二年前后,国民政府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鲁苏豫皖边区党政分会主任的汤恩伯踞叶,他以抢救沦陷区失学青年,培养抗战胜利后四省建设人才为名,经国民政府中央政府教育部的批准,在叶县南关外为一所“鲁苏豫皖边区学院”。他为装璜门面,假装斯文,毁掉卧羊山庙宇,将《幽兰赋》碑迁至学院内。日寇陷叶之时,《幽兰赋》碑几乎毁于兵燹。叶县沦陷后,又被日伪汉奸、叶县日伪县长赵明堂掠至他在城东关建立的青帮“家庙”内(今粮油供应站院)。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这件文物的保护。1948年,陈赓将军在叶停留时,曾专以观赏此碑,并指示当时的县长范离要保护好这件历史文物。1963年,政府将此碑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幽兰赋》碑自东关移存叶县文化馆。

《幽兰赋》碑,不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豹斑,也是中国人民历尽劫难的见证,更是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近几年来,国家已先后将其编入《中国名胜大辞典》、《海辞》、《中国历代名人名胜录》等书。这套碑刻本来知名度就较高,经诸书籍的宣传介绍,更是闻名遐迩,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

篇3:浅析黄庭坚《幽兰赋》的艺术价值

浅析黄庭坚《幽兰赋》的艺术价值

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他进士及第后,便来到叶县任县尉,主管地方治安。《幽兰赋》正是他在叶县任职期间为皇帝书写的书法作品。清同治年问,知县欧阳霖为了纪念黄庭坚,索来《幽兰赋》勒石而立。现此碑藏于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叶县县衙内。

《幽兰赋》石刻全碑十二通,是黄庭坚晚年大字石刻行书作品的得意之作,为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它为大字行书,大小错落,大字逾尺,小字盈寸;避让得当,错落有致;整体和谐,极富韵致;苍劲有力,飘洒俊逸。实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下面我将从笔法、结体、章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艺术价值。

一、笔法

黄庭坚书法用笔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其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此碑作为黄庭坚的大字作品用笔酣畅奔放,提按顿挫分明,犹如荡桨之沉着痛快,收放自如。其沉雄的笔力,曲铁般的线条,纵横浑脱,如“百”的横画、“阴”的捺画,皆有起伏,一波三折。正因为他这种独特的笔法,决定了其奇崛生涩的书法个性。此碑行笔快速,出锋爽利迅疾。如“处”“之”“艾”等字的捺笔在重按后提笔出锋,如利刃一般。另外“光”“风”等字在横笔末端的抛钩,先重压后奋力上挑,其钩极为锐利。关于用笔,他曾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所谓的“眼”,正是那夸张的提按顿挫,凝重涩劲的线条。此帖虽反复地跳荡腾挪、提按顿挫,笔锋却一直在画之中央。从具体笔划来讲,他的长横常逆锋入笔,一波三折以曲求平,如逆水行舟涩行运笔,手腕轻重动荡一笔出之,贵在自然。竖画,其实是长竖在一字中往往起着支撑作用,要写得挺劲有力,但仍有曲折之势,过直而无力、起笔向上回锋取逆势,然后行笔直下,中实而有变化,末了出锋有力,笔断后意仍顺惯性送出,在字外做收锋动作。撇划,落笔直下,行笔运至中途迅笔而出,以屈势取其峻险。捺笔,回锋直笔向右下铺豪,过三分之二处略停顿,调整笔毫提锋徐徐而出,将力送到尽头,不可轻飘草率而为之。

尽管黄书总体上是奇崛宕逸,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清雅爽利、意态万千的艺术魅力。对于用笔,他认为“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只有这样才能有“落笔奇伟,丰劲多力”的艺术效果。

二、结体

黄庭坚书法结字峻拔奇险,纵逸飘荡。此碑字形瘦长挺劲,尽展纵势,有顶天立地之概,如“什”“峰”“华”“月”等字皆高耸而立,颇富高格之气,不入流俗。黄庭坚虽以瘦长作为其字形的主调,但“不”“也”“上”“今”等字则不刻意变形,而是保留其宽扁的原型,丰富了字形的变化。其结字受苏轼的影响,以欹侧取势,字形多向右上倾斜。如“及”“夫”“况”“来”等字长笔尽展,画虽尽而意无穷。其结体中宫收紧,内紧外松,撇捺开张,如摇双橹。唐人创九宫说,所谓“中宫”,即为字心。更确切地说,任何一字,不管它的疏密斜正,必有其精神挽结的地方,讲字的长短虚实发布停匀于中宫旁的八宫,使其头目手足安置得所。如“将”“峰”“来”等字所有笔画都是气抱或者形接于圆心,使中宫收敛处更显得雄强茂美,表现出骨力道劲的气魄。此碑最大的特点是醒目的长笔,笔前摇曳而来,笔后潇洒而去,似欲不还,如“来”“入”“达”“什”等字突出主笔、纵横恣肆、四缘发散、纵伸横逸、气魄宏大、展左舒右,张弛笔势而能依旧用笔圆正,线条清劲委婉而筋脉舒展,其韵味十足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结字的方法突破了唐以来传统,创造了惊俗的.“辐射体”。长笔写法多参以篆意,先向左回入中肚取势,以涩笔逆行作一波三折运动,以老取妍,道劲两全,但贵在自然,做作便俗。

另外,其结字主次分明,

《艺概》论道:“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锋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而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黄书于主次处理堪称老手,如“岂”“中”等字其主笔突出精彩,又如“主”独厚底横,用笔动作幅度大而形全神完,上两横为余笔,较通常更短,上留下放,意在陪衬烘托。此碑不仅每个字外形各异,别具匠心,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又是左顾右盼,俯仰生情。其字与字之间以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如“今”字左低右高向左下倾斜,而“入”字则左高右低向右下倾斜与“今”自成互盼之势,产生出一种特殊的视觉审美,似那乱石铺街,寓乱于整。

三、章法

黄庭坚在章法上的处理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具有特殊的魅力。黄庭坚《幽兰赋》全篇12通。章法因字法自然生成,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行距稍宽,字与字之间紧密相连,甚至互相穿插,在整体章法上浑然一体。其章法富有创造性,他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如“梦”字上半部插入“入”字底部;“日”字上部插入“夫”字下部境内:“都”字撇笔斜插到“取”字右下部;“坡”字捺笔插到“来”字左上部。再如“为”和“华”“坡”和“荒”“时”和“占”“岁”等紧密相连的字组成了字组,域两字一组,或三字一组,使章法中出现了变化。这种处理,不但使行气更为贯通,也增加了疏密的对比,呈现爽朗自然的气象,于不用意处见其匠心独运,具有特殊的魅力。

由此可见,此作节奏感强,在跌宕的气势和强烈的节奏中,线条的轻重缓急以及疏密的处理得潇洒多姿。点画形态上更显神奇,画长点短,遍观全篇,其结构或长或短、或左或右、或开或合、或疏或密、或顿挫起伏、或静若微波,使作品的整体章法处理得轻松随意,而又具有理性,让人叹服!

总之,笔者认为《幽兰赋》作品是黄庭坚发展与成熟时期最具代表的大字碑刻作品之一,是山谷老人成功走向书法风格史和创作史的重要作品之一。而正因为此,他才因其个性鲜明的笔法,奇崛劲险的结字,富有创造的章法,行成了其长枪大戟、绵劲迟涩、追求意境的书风。并以高格的学养、刚正的品格、高雅的诗文、独特的书法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宋代书法尚意的开拓者。

拓展阅读: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生平

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篇4:黄庭坚墨竹赋碑

黄庭坚墨竹赋碑

黄庭坚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其书法独树一格,亦为“宋四家”之一。

【赋文原文】

子刘子河洛之英,骨毛粹清[1];用意风尘之表,如秋高而月明[2]。游戏翰墨,龙蛇起陆[3];甞其余巧,顾作二竹[4]。其一枝叶条达,惠风举之[5];瘦地筍笴,夏篁解衣[6]。三河少年,禀生勦刚;春服楚楚,侠游专场[7]。王谢子弟,生长见闻;文献不足,犹超人群[8]。其一折榦偃蹇,斮头不屈[9];枝老叶硬,强项风雪[10]。廉蔺之骨成尘,凛凛犹有生气[11];虽汲黯之不学,挫淮南之锋于千里之外[12]。

昭穆至于来云仍昆,组练十幅,烟寒雨昏,乃为能尽之[13]。盖阳虎、有若之似夫子,市人识之;颜回之具体,门人不知[14]。苏子曰:“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办。”[15]意其在斯。

刘子凌云自许,按剑者多[16],故以归我,请观谓何[17]。黄庭坚曰:吾子于此,可谓能矣[18]。犹有修篁之岁晩,枯枿之发春,少者骨梗,老而日新[19]。附之以倾崖礐石,摧之以冰霜斧斤,弟其曾高[20];藉外论之,梓人不以庆赏成鐻,痀偻不以万物易蜩[21];及其至也,禹之喻于水,仲尼之妙于韶[22],盖因物而不用吾私焉[23]。

若夫燕荆南之无俗气,庖丁之解牛进技以道者也[24];文湖州之成竹于胸中,会稽之用笔,得如印印泥者也[25]。

诗曰:“鹤鸣于天。”[26]抄万物以成象,必其胸中洞然[27]。好学者,天不能掣其肘[28],刘子勉旃[29]。

【有关注释】

[1]河洛:黄河、洛水之并称,泛指两水之间的地区,或专指洛阳。英:事物精华部分,或指才能出众之人。骨毛:精神气质和仪表特征。骨,指人的品质与气概;毛,指须发等外在特征。粹清:纯洁清明。

[2]用:以,而。意:指胸怀、内心、意气等。风尘之表:即“风尘物表”,指超越世俗之上的人或物。

[3]游戏:谓绰有馀力而不经意为之。翰墨:原指笔墨,借指文章与书画。龙蛇:指书法、文字的飞动圆转。起陆:腾跃而上。

[4]甞其余巧:本作“甞巧”,指试验其技巧。甞,同“尝”,试,试探。余巧,应付裕如的技能、技巧。顾:而。

[5]条达:断续分散貌。《孙子•行军》“散而条达者,樵采也”,杜牧注曰“条达,纵横断絶貌也”,王晳注曰“条达,纤微断续之貌”。惠风:和风。举:飞,飘动。

[6]筍笴(sǔn gě):亦作“笋笴”,芽笋制成的笋干。筍,同“笋”。解衣:指竹篁脱落笋衣。

[7]“三河少年……侠游专场”句:本句引用曹植《名都赋》里京洛少年的行为举止。禀生:禀性。勦(chāo)刚:轻捷刚健。楚楚:鲜明、姣美、端肃貌。侠游:并游。侠,通“夹”。专场:谓在一定场所无所匹敌。

[8]“王谢子弟……犹超人群”:指大家世族子弟,出身高贵,受家风熏陶,纵不修饰,翩翩自有意态。王谢,六朝望族王氏、谢氏的并称。文献:朱熹集注《论语•八佾》“文献不足故也”曰:“文,典籍也;献,贤也。”

[9]榦:同“干”。康熙字典:“树木旁生曰枝,本根爲榦。”偃蹇(yǎn jiǎn):曲卧。斮(zhuó):古同“斫”,斩断。

[10]强项:谓刚正不为威武所屈。

[11]廉蔺:战国时赵国廉颇和蔺相如的并称。两人皆为功臣。蔺拜相,廉不服,欲与为难。蔺以国事为重,不与计较。廉终觉悟,两人成刎颈之交。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宋书•张永传》:“当远慕廉藺在公之德,近效平勃忘私之交。”凛凛:威严而令人敬畏的样子。

[12]“虽汲黯……挫淮南之锋”句:《史记•汲黯列传》:“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13]昭穆:这里指父子之间。本指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郑玄注《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曰“父曰昭,子曰穆”。来云仍昆:当为“来昆仍云”。来昆,后代子孙。仍云,仍孙与云孙的并称,“仍”为八世孙,“云”为九世孙,泛指子孙后代。组:丝带。练:白绢。

[14]阳虎:一名货,春秋后期鲁国人,权臣季孙氏家臣,曾执政鲁国,开“陪臣执国政”先河。长相似孔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阳虎曾经未打招呼,擅自带兵过匡人之境去郑,因而得罪了匡人。孔子周游列国至匡(即陈蔡)时(公元前4),被匡人误为阳虎,“拘焉五日”,差点丢了性命,后经人再三解释,消除误会才“得去”。

有若:字子有,孔门弟子,鲁国人,长相似孔子。又,孟子谓孔子殁后,子夏、子张、子游以为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以为不可,语见《孟子•滕文公上》。

颜回之具体:《孟子•公孙丑上》曰:“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閔子、颜渊,则具体而微。”赵岐注:“体者,四肢股肱也……具体者,四肢皆具。微,小也。”朱熹集注:“具体而微,谓有其全体,但未广大耳。”门人:弟子,指孔门弟子。

[15]“苏子曰”句:文见苏轼《净因院画记》。工人:擅长绘画人物。曲:多方面,详尽地。高人:指才识超人的.人。逸才:指出众的才能。

[16]凌云: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自许:自我评价。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

[17]故:特地。归:通“馈”(kuì),赠送。谓何:如何,为何。

[18]吾子:古代指对对方的敬称,一般用于男子之间。

[19]修篁:修竹。岁晩: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或出现于农历“年初”,或出现于农历“上一年年末”,凡后一种情况,即称作“岁晚”(岁晚,即“年末”)。枯枿(niè):枯枝,枯株。发春:春气发动,或春天万物发生。骨骾:亦作“骨鲠”,指有刚直之气。日新:日日更新。《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倾崖:险峻的山崖。礐(què)石:坚硬的大石。摧:《康熙字典》:“《增韵》:挫也,抑也。”斧斤:指以斧子修削、雕琢。弟:通“第”,只,只是。曾:古同“增”,增加。

[21]藉外论之:假托外人论说之。藉,同“借”。

“梓人”句:《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jù),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损耗精气)也,必齐(“齐”通“斋”,斋戒)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非议和称誉)巧拙;齐七日,辄然(不动貌)忘吾有四枝(“枝”同“肢”,肢体)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官吏在朝廷治事之所,借指朝廷),其巧专(专一)而外骨消(骨,“滑”也,乱也。外而滑心之事尽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指材木的质地),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动手加工)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以人纯真本性融合木料自然天性),器之所以疑神者,其(可能,恐怕)是与!’”

篇5:幽兰

幽兰孤独开山洼,

要做广告传万家。

松树摇头说欠妥,

须防人知连根挖!

篇6:幽兰

空山幽谷涧,素兰随风摇摆,其香,淡而幽,纯而雅,沁人心脾,心头由上而下一缕悠然。

有“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的飘逸,有“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的隐逸,更有“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的雅情……历代文人对兰情有独钟,并赋予了它一种气质、一种风格、一种个性,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兰魂”。

“兰魂”——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

妈妈爱兰,她说:“兰花虽淡,但很清秀,有一种不被世俗所污染的气质。我喜欢它的香,淡,却情意浓浓。”我喜欢兰,更崇敬拥有“兰魂”的人。

爱国诗人屈原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诗仙”李白借兰咏发“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的逸致翩然的风情;谭嗣同在《画兰》中“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的伟大报国志向;爱国将军张学良精心养兰,他曾把自己精心培育的线艺名兰托台湾花卉协会会长黄秀球先生赠给,以表达他满腔爱国热情和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的期盼之情……不仅仅如此,勾践种兰、鲁迅采兰、朱总爱兰、周总理赠兰都是对“兰魂”的独爱和崇敬,他们向往同兰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兰魂”。

于是,我开始寻找属于我的“兰魂”。漫步在幽兰丛中,我发现,“兰魂”受到了金钱势力的玷污,一株兰花竟可以上千元上万元出售,成了金钱势力的象征,给那些人贴上一张虚荣的面皮。不,决不可以,我开始慌了。兰,本身因脱离金钱、势力、虚荣而被圣人所敬仰,清贫的生活也因它而典雅。而这,只会让人们对兰的亲狎而亵读了“兰魂”。我们决定反对这样的事,我们要维持“兰魂”的馨香。亲爱的人们,快停止这种愚昧追求物质回报的行为吧!让兰携永馨香!

带一颗真诚的心,去体会“兰魂”,这将是一场重大的心灵洗礼,洗去灰蒙蒙的雾,洗去污浊的水,给人一个清新的心境,一泓清澈的泉水!

【黄庭坚 幽兰赋】相关文章:

1.深谷幽兰散文

2.黄庭坚

3.作文:一冬一幽兰

4.黄庭坚简介

5.定** 黄庭坚

6.黄庭坚传

7.水调歌头 黄庭坚

8.黄庭坚书法

9.清明黄庭坚

10.黄庭坚墓

下载word文档
《黄庭坚 幽兰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