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趣事
“酸菜箜干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黄庭坚趣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黄庭坚趣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黄庭坚趣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与苏东坡等人交好,常常诗词歌赋往来,唱酬为乐。当然,他们之间联对取乐,也是必修之课,也留下了不少的佳话。
黄庭坚少时天资聪慧,才华横溢,因而也就自负其才。
有一次,黄庭坚到江南的繁华胜地江州府(今九江市)去游玩。当地的人听说大名鼎鼎的才子黄庭坚来了,都想一睹其风采,也想试一试他的才学,看他是不是浪得虚名之辈。因此,不少的文人学士都相邀陪同他一起去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这天,他们来到了甘棠湖中的烟水亭上,只见亭上的有个游客正在悠哉游哉地吸着水烟。有个书生灵机一动,一句绝妙的上联就产生了。只见他微微一笑,开口念出上联并要求黄庭坚对出下联: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此上联利用“烟水亭”这个地名,并反复地用了“烟”和“水”两字,要对出下联有一定的难度。这烟水亭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贬江州司马时所建,因其《琵琶行》中有句“别时茫茫江浸月”,因此名为“浸月亭”。后来,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来此讲学,其子又在此建亭,取诗句“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趣,而更名为“烟水亭”。此亭由于与众多名人有关,当然是一名亭。黄庭坚听罢上联,知道这是江州人在考验他的才学,如果对不好下联,岂不让江州人笑话!于是他略加思索,想起了刚刚游览过的“浪井”来,随口对出了下联:
“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众人听了,暗暗叫好,那个书生也点头表示赞赏。这浪井也是有来历的,相传是西汉名将灌婴驻兵九江时所凿,称“灌婴井”,又由于井紧靠长江,每当江中大风吹起,江涛汹涌时,井中也随风作浪,故称浪井。李白有诗云:“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说的就是这口井。用浪井对烟水亭,可以说不管是从名胜的名声,还是从字面来看,都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黄庭坚对于联对吟诗之类的乐事,本来就很喜欢,再加上被众人撩拔起了兴头,不免一发而不可止。他知道江州诸人对他黄庭坚还不是很了解,也想露一手。于是,当他们来到思贤桥时,也随口吟出一联,要求众人作对:
“思贤桥,桥上思贤,德高刺史名留世。”
其中的“刺史”指的是白居易,因为他在江州做过司马之后,又到杭州和苏州做过刺史。他离开江州时,当地百姓便建了一座“思贤桥”来纪念他。此联一出,倒还真没人能对出下联。于是黄庭坚便自己对出了下联:
“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马泪沾襟。”
不用说,联中的.“情多司马”指的也是白居易,他的《琵琶行》最后的两句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不难看出。
黄庭坚巧妙地对出了别人的上联,而他出的上联又没人能对得出来,于是言语间不免有一点骄傲之色。他的傲气使众人有一点不满了,大家都想出他的丑,让他收敛一些。一行人不久来到了小乔梳妆楼下,其中一个人说道:“我们江州有一才女,新婚之夜,学苏小妹三难新郎之举,以此梳妆楼为题出一上联,要新郎对下联,否则不能进洞房。可惜新郎才疏学浅,竞未能对出,以至郁郁而死。今幸逢修水才子光临,恳请不吝赐教,以使泉下冤魂瞑目。”说着,就念出了上联:
“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此上联暗藏对黄庭坚的贬低,认为他在显示自己的才华,目的是哗众取宠,把他比喻为献媚取悦于君子的痴女。那个人想,看你怎么对下联,这下总要出一下你的丑!但是黄庭坚毕竟是才子,一下子就听出了弦外之音。只见他眉头一皱,心想,这家伙还讥笑我呢,一定要想办法“回敬”他一下。正在思索,偶然抬头看见对面的延支山上,正是叶落花残的时候,便应声对出了下联:
“延支山上,落木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此一联针对上联而答,上联把他比喻为献媚取悦的痴女,下联他把自己比喻为春风,把其他人比喻为依附春风的残枝败叶,昨日黄花。可谓针锋相对。
有一次,大文豪苏东坡与黄庭坚在一棵松树下弈棋,一颗松子突然落于棋盘之上。苏东坡见此情景,脱口说出了一个上联:
“松下弈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一听,马上对出了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下联应对天然工稳,情景交融,令人拍案叫绝。
黄庭坚晚年填过一首叫做《西江月》的词,开头两句便是一副对联: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此联运用了藏词格。上联出自韩愈《遣兴》诗:“断送一生惟有酒。”隐藏了一个“酒”字。下联出自韩愈《赠郑兵曹》诗:“破除万事无过酒。”也隐藏了一个“酒”字。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喜欢“化腐朽为神奇”,巧妙地把古人的诗句化用,由此可见一斑。黄庭坚的博闻强识,富有文才,也由此可见一斑。
篇2: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目录
生平简介艺术造诣后世评价代表词作文学成就收缩展开生平简介黄庭坚 为盛极一时的 江西诗派 开山之祖。 江西 修水县 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 进士 。历官 叶县 尉、北京国子监 教授 、校书郎、著作佐郎 、秘书丞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 》 检讨官。后擢 起居舍人 。绍圣初, 新党 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 宜州 卒。 宋英宗 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艺术造诣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 苏轼 ,与 张耒 、晁补之 、秦观 并称“ 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 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 秦观 齐名,有《山谷 琴趣外篇 》、龙榆生《 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 诗人玉屑 》)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 山谷词 》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 松风阁 诗》、《 华严疏 》、《 经伏波神祠 》、《 诸上座 》、《 李白 忆旧游诗》、《 苦笋赋 》等。书论有《 论近进书 》、《 论书 》。黄庭坚是“ 苏门四学士 ”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 宋四家 ”。词与秦观齐名,艺术 成就 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 山谷集 》七十卷。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 王羲之 《 兰亭集序 》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 宜宾 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曰“ 流杯池 ”。受当地人喜爱。
后世评价《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是北宋 书法家 、诗人 黄庭坚晚年 草书 代表作。正如 沈周 在诗卷的 题跋 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 ’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祝允明 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
代表词作我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具名气的屈指可数。快阁算得上是全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 中国名胜词典 》。
快阁雄踞在 泰和 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 唐代 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 太常博士 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
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 登快阁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江西诗派首领,在北宋诗坛上,与苏轼齐名,世号“苏黄”。黄庭坚任泰和 知县 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年)赋诗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 一道月分明。
朱弦 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 南宋 陆游、文天祥、杨万里 ,元代的 刘鹗 ,明朝的 王直 、罗钦顺, 清代 的高咏等。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 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 》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所执,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 文天祥 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其凛然气节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一千多年来,这座著名的古建筑却屡建屡毁。据记载,明 万历 十六年(1588年)毁于水,十九年修复;清 嘉庆 十八年(18)公修, 道光 四年(1824年)由邑人曾敏才捐资重建; 咸丰 三年(1853年)毁于兵燹,五年重建。
快阁为砖木结构,共三层,高台回廊,大红石柱,青瓦重檐,瓷鸥盖顶。檐楔彩色螭头,梁雕龙画凤,穹顶图饰。阁厅正面墙上嵌有黄庭坚像及黄庭坚自题像赞。藏经室临河左右侧的墙壁上,分别嵌有一石匾。左侧是宋代诗人陆游题写的“诗境”二字,右侧是黄庭坚的手书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题词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阁下的涪园、盟鸥馆、山谷祠与快阁参差媲美,构成“西昌八景”之一的“快阁盟鸥”。
文学成就同他的...
篇3:黄庭坚纪念馆
基本概况
水县黄庭坚纪念馆坐落于县城南山崖上,危崖兀立河畔,四周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这儿为黄庭坚少时读书游憩之地,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之美誉。南山崖相传为黄庭坚的栖游读书处。现在还存留着他的'“佛”、“钓矶”等摩崖石刻及手植薜荔崖等遗迹,还有他的法书碑刻100多通。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内的临江一侧,依次建起了溪山自在楼、九曲回廊、山谷祠、澄秋阁、顺济亭、一翠亭等造型各异的仿古建筑,另有石门、藏龙洞、钓矶、摩崖题“佛”等名迹。山谷祠内,塑有一尊黄庭坚的全身塑像,山谷老人昂首而立,双目炯炯,直视前方,似在构思美文佳句,又像在忧心人间疾苦。
纪念馆修建
,修水县斥资3000万元,实施黄庭坚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使纪念馆占地由原来的9亩扩大到现在的45亩,并复建濂溪书院、兴建松风阁、八贤纪念馆、大型书法廊等建筑。
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427件,标本1万多件。其中黄庭坚撰文并书写的《王纯中墓志铭》及《宋故徐纯中墓志铭》均为宋墓出土,所作行楷在传世黄庭坚书法作品中少见。
陈列有黄庭坚各个时期、各种风格书法作品,主要有《松风阁》诗、《经伏波神祠》、《赠邱十四》、《墨竹赋》、《茶宴赋》等100余通。同时馆址南山崖保存了大量历代名人题刻石刻。
分“双井神童”、“才华初展”、“勤政恤民”、“苏黄唱和”、“满川风雨”、“诗开西江”、“翰墨千古”七个板块,详细介绍了黄庭坚的生平、史迹、成就及影响。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修水从原始社会到清末民国的历史,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江南著名文化——山背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标本,商周时期的陶器标本,春秋战国时期的甬钟、陶甗,秦汉时期的陶罐、铜弩机,唐宋明清各种瓷器等其他珍贵文物。
收藏了大批珍贵历史文物,主要有:黄庭坚撰并书的“王文叔墓志铭”和“徐纯中墓志铭”、立体浮雕山水画田黄古印、朱耷(八大山人)《鱼雀图》、陈宝箴《家信》、陈三立书法立轴、陈师曾绢本画《梅》和《兰》,及宋明清各类扇面书画和大量钱币、瓷器等珍贵文物。
该馆基本陈列是《黄庭坚生平陈列》和《修水县历史文物陈列》。该馆还举办地方名人书画陈列等专题陈列。已出版《黄庭坚的传说》一书。
207月江西修水县发现两座古墓葬,其中出土的一方墓志铭碑经当地文物部门考证,系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撰文并书写,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据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馆长介绍,修水县溪口镇溪口村村民日前在建房时发现了两座古墓葬,墓葬中发现一方青石质墓志铭碑。墓志铭碑高59厘米、宽40厘米,碑文字迹清晰可辨。除标题横排隶书外,正文均为竖排小楷书,共16行321字。伴随出土的还有影青瓜菱形执壶1件、铁壶1件和三脚铁炉1件。
这是修水县第三次发现黄庭坚撰写的墓志铭碑。据专家介绍,墓志铭叙事清楚,黄氏世系准确无误,碑文字体清劲稳重。这方珍贵的墓志铭碑已由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收藏保护。
篇4: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由于家境不太富裕,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诗人孙觉(字莘老)。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北征》诗胜过韩愈的《南山》诗。而另一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值庭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辈心服口服,结束一场争论。从此,孙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已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篇5:《黄庭坚》文言文
《黄庭坚》文言文
《黄庭坚》文言文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生平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篇6:黄庭坚传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原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③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篇7:黄庭坚传
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灵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考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很惊讶,认为他进步神速,一日千里。后来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等次为最优,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才学过人。留他两次担任教职。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用平易之法治理该县。当时上级下发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唯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改任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衔。《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服侍察看母亲的脸色,衣不解带,等到(母亲)去世后,(黄庭坚)造房子在墓旁守孝,哀伤到生病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年,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又改任鄂州知州。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让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来又因为亲属的嫌隙,于是改官至戍州,黄庭坚对此泰然处之,丝毫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用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征召他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官职,他都不去赴任,请求为郡官,得以任命为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隆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心意,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国家的灾祸感到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黄庭坚流放到永州,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被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尤其擅长诗歌,四川和江西的君子士大夫都认为黄庭坚可比苏轼,所以称他们为“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的景的优美,因而给自己取别号为山谷道人。
【黄庭坚趣事】相关文章:
1.黄庭坚
2.黄庭坚简介
3.定** 黄庭坚
4.黄庭坚传
5.水调歌头 黄庭坚
6.黄庭坚书法
7.清明黄庭坚
8.黄庭坚墓
9.黄庭坚诗
10.黄庭坚词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