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明明如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
1.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3.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篇2: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台湾省概况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我国东南沿海
台湾岛及附近小岛
3.6万km²
2200多万
611人/km²
二、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
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四、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
篇3: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
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蓝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______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基隆离福州仅276 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l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人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被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3,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ºC一22ºC,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P,。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画图,分析。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三十多年问,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六、板书设计
篇4: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
1.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3.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
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蓝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______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基隆离福州仅276 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l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人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被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3,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ºC一22ºC,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P,。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画图,分析。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19三十多年问,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六、板书设计
一、台湾省概况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我国东南沿海
台湾岛及附近小岛
3.6万km²
2200多万
611人/km²
二、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
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四、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
篇5: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特殊,设计时侧重要求学生读图来认识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一、设计读图了解台湾地理位置与范围时,不应只停留在读图上,还应让学生通过快速绘图掌握通过重要的经纬线定位的方法,同时更能加深同学们对台湾范围与位置的学习。
二、对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学习,略显空洞。所以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知识,以扩充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台湾出口导向经济的认识。
1 、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展示。同时,教师巧妙地精讲和点拨会事半功倍。
2 、小组合作时学生的默契配合和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计算题的动手练习或是拓展题的讨论,学生迅速的有序分工、各负其责的习惯使课堂节约了许多时间,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踊跃展示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
3 、引入两岸政治热点话题,让地理课堂走进社会、社会进入地理课堂,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例如钓鱼岛的归属问题,讲解日本与我争夺钓鱼列岛的权所有,不是为了几座荒岛而发。日本的眼光紧盯著的是钓鱼岛潜在的巨大经济和军事价值。夺取钓鱼岛是日本企图对我国东海海域海洋资源进行争夺的重要而关键步骤。同时,这几座岛屿的归属也直接影响著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甚至恢复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步伐。此时,让学生理解内地与台湾: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和平收复台湾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结合地图内容,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归纳,不仅能力得到提高,关注社会、关心国情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篇6: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一、本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
1、紧抓新课程核心理念
本节课教学过程,创设的各个问题,都是面对每一位学生,体现了“一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如通过电脑画面展示内容,分析台湾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台湾农作物与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原因。学生在分析回答问题时,难免有错误,或者不全面。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正确的观点,教师要赞同,对学生暂时失败和不足之处,教师可热情启发,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请其他同学帮你想一想。这样使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正确把握师生角色与合理补充教材
在授课过程中,师生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接近,也就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教材、教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且要把握乡土地理的相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补充相关内容。如本节教学设计中,根据台湾工业发展相关知识,增加了大陆与台湾发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意义相关内容,学生明白这一节课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如何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论,使学生达到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学习达成目标。
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能力
通过分组完成研究性课题,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社会调查,进行协作学习,感受与他人的讨论、探究和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而且有利于鼓励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组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本节教学设计不是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1)在讲授台湾工业关况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强调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分析工业分布沿海平原的有利条件时还可以通过电脑展示,台北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台北还是一片沼泽地,现在已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城市,也是台湾省的省会。以此表明西部发展历史悠久,并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2)在对台湾的海陆位置,自然环境练习题训练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同时授课时,教师说明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如果不说明情况,学生很容易误会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因为地理形图上显示出台湾岛上有很多条河流。
2、课堂驾驭能力方面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个别学生的一些创新观点予以肯定,但在课堂中却经常感觉忽视了这一点。如在讲授过程中,讲到台湾农作物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原因时,此时有学生提出:水稻分布在西部,是因为西部靠近大陆,便于出口。的确,分布在西部便于出口,但这不是农业分布在西部的自然原因。因此,在学生提出创新观点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肯定,从而更好驾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篇7:《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地理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地理教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自主学习】
1、台湾省包括岛,以及附近的岛、岛等许多小岛,北临海,东临洋,南临海,西隔海峡与省相望,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台湾岛是个美丽的'宝岛,岛上的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阿里山中的景色迷人。
3、台湾岛也是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和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
4、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产量居世界首位。
5、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为主,出口、、稻米、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工业,形成“――”型的经济,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6、号称“台湾硅谷”是科学园区。
【合作探究】
1、完成课本P33―P34活动。(答案写在书上)
2、完成课本P36活动。(答案写在书上)
3、台湾省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发展这种经济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4、完成课本P38―P39活动。(答案写在书上)
【质疑探究】
1、范围、位置、面积、人口
2、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3、美丽富饶的宝岛
4、出口导向型经济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1、台湾省包括、、等许多小岛,距台湾省最近的省。
2、台湾最长的河流是,最高的山峰,旅游胜地是。
3、台湾岛属、气候,温暖湿润。
4、台湾分布很广的著名树种是,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5、台湾省森林树种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A、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B、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
C、中部有高大的台湾山脉D、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6、台湾居民的祖先绝大部分来源于()
A、闽粤B、江浙C、浙赣D、桂粤
7、台湾经济类型类似于下列哪个国家的经济()
A、巴西B、俄罗斯C、日本D、澳大利亚
8、读图:
海峡:A
海洋:BGH
岛屿:CD
河流:E山峰:F
城市:①是台湾省的省会和人口最多的城市,②是台湾最大的海港和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③是距②最近的海港,是省的市。
台湾岛东部主要是(地形),西部主要是(地形),所以台湾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区。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自我评价:(共5分)
课前准备,自学教材,查看地图册,参与讨论,导学案作业填写。
自测等级(A、B、C)
篇8: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地图能够准确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产,学会分析农产品和气候、地形的关系,培养学生区域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4、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台湾与祖国大陆早日统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认识到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课件展示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乡愁》,用诗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台湾省。
体会诗歌的 情感、意境,体会诗中台湾与祖国的骨肉之情。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同学们学习本课的热情,揭示本节课题。
2、读图,归纳主要信息
课件出示 台湾在地球上位置图、台湾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图中信息,看看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以及与大陆哪个省最近,读图归纳出台湾地形、气候等特征。
使学生加深对地图的阅读以及归纳能力,在学习中明确方向。培养读图以及归纳地理事物能力。
3、案例活动教学
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活动,利用比例尺计算台湾与祖国的距离,阅读书中资料。
根据比例尺量图计算福州到基隆,厦门到高雄的距离。阅读活动资料,讨论回答问题
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地理的位置计算,从而得出台湾与祖国的距离很近,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总结该部分要点
根据同学们的读图以及归纳情况,教师对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并且引出下课时内容。
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的基本知识。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播放台湾农产品图,引导学生归纳台湾丰富的资源。
掌握台湾农产品的的基本情况,了解台湾是一个富饶的宝岛。
⑴位置: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位于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之间。
⑵范围: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小岛组成。
⑶居民:2300万,汉族占97﹪,多是明清以来广东和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⑷台湾是祖国领土的证据:地缘、血缘、历史和文化渊源。(P34中的活动2)
⑸自然环境:
①地形:岛内西部是平原,约占1/3;中东部是山地,约占2/3。
②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
③资源:水果、森林、盐库
④台湾之最:玉山是台湾最高的山,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湖泊。樟 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⑴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即出口导向型经济。
⑵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①优越条件,海岛多港口。
②丰富廉价高素质劳动力。
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资。
⑶工业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
原因:
①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②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④海运便利
⑷主要城市:台北是省会,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台南 是台湾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台湾的“硅谷”。
篇9: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师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以互动活动“猜猜看”引入,在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又适时的和学生一起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在浓郁的思乡之情中开始了这节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把内容分为三部分――“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出口导向型经济”,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课堂内容设计成“寻根”、“寻宝”等这样简易而又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活动题目,并且通过这种趣味性强的活动形式,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授课效果上得到了很好的反馈。授课内容上,我将对台湾纬度位置的认识与气候物产联系起来,同时,有机地将自然、人文与经济地理结合起来,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另外,通过系列活动的设计,从历史、文化、地质、经济、交通、人文等多方面多角度呈现海峡两岸一衣带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堂实践证明,一节好课要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而设计。问题是情境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而且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也有效的拉近了师生距离,有利于创造和谐宽松教学环境。这种方法,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总之,这节课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讲解时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收效颇丰。
篇10: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师教学反思
本课以歌曲配合图片导入新课。内容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地理特点,重点教授了台湾之“宝”。本课强调学习要懂得综合分析,使学生在基础学习的前提下学会逻辑分析,掌握地理分析方法。本课很重视学生的爱国情怀的提升。在新课结尾以歌曲配合图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祖国宝岛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两岸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本节课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好!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相关文章:
3.第三节 社会行为
4.神圣的反义词
6.神圣的婚礼主持词
7.神圣的土地说课稿
10.第三节透镜及应用习题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