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2022-06-05 08:27: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寓目山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我是一个已参加工作好几年的教师,以前从未订阅过教学类报刊,自从去年订了《小学语文教师》后,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从内心里感谢《小学语文教师》对我的帮助。现在我有个问题向编辑老师请教。

六年制小学第八册《古诗两首咏柳》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教师教学用书》上说:“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但我认为,从诗句上看应是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到底是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呢?还是比作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我向其他老师请教,最后也没确论。

敬请编辑老师帮助解答。

河南省郑州市天地人学校 唐珍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应译成:不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用剪子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这里把拟人和比喻融合在一起了。“二月春风”回答了前一句中的“谁”,这样就把“二月春风”当作“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了,这是拟人。可见《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说法并没有错。“二月春风”是本体,“剪刀”是喻体,中间用了比喻词“似”,这是明喻。如果按字面上解释,“二月春风似剪刀”即“二月春风像剪刀一样锋利”(显示出春风的威力、春风的神奇)。

总之,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是就拟人手法而言的;把“二月春风”说成“剪刀”是就比喻手法而言的,两者不可混淆。

[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2:脑筋急转弯二月春风似剪刀

脑筋急转弯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就是指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要很快的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别的方面来思考问题。现在泛指一些不能用通常的思路来回答的的智力问答题。脑筋急转弯分类比较广泛:有益智类,搞笑类,数学类,成人类等。 脑筋急转弯是种娱乐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字游戏。

1、“如果认为身边人都是傻逼,那自己能不是傻逼吗?”“能。但只有一类人。”他们是?

2、为什么二月里男人不能在有风的地方小便?

3、节日的时候,小白兔生气地对小鹿说:你看人家别的女孩子都能收到花,你为什么不送给我。小鹿可怜巴巴的说:因为XXXX。因为什么呢?

4、有人问:“你朋友跟你说什么话通常会让你很感动?”一般人听到这句话也都会很感动的,你觉得是那句话呢?

答案:

1、精神病院的医生

2、因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我是梅花鹿啊

4、我来付钱吧。

篇3: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咏柳》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咏柳:一作《柳枝词》。

2、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3、妆:装饰,打扮。

诗意:

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着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着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C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篇4: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该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首句讲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飘逸的绿色丝带。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立意新奇,饱含韵味。

作者介绍

贺知章(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吴中四士”之一。

篇5: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上是什么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赏析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月的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形象地写出触摸不到的春风,使得整一首诗充满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更体现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由衷的喜悦之情。

篇6: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全诗是什么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全诗怎么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篇7: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结构体系

1.卷首语

2.识字:两个单元

3.课文:五个单元

4.综合性学习:两次(风景名胜展、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5.口语交际:五个话题(做好准备去春游、过生日、向伙伴介绍自己、装扮我们的教室、夸夸我的家里人)

6.积累与运用:七次

7.附录:我认识的字,我会写的字

二)、阶段目标

第四册是低段(1-2年级)的最后一学期,在教学中应该在把握阶段目标的基础上掌握本册目标,在完成本册目标的基础上达成阶段目标。

低段目标要点

1.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低段重点;认写分流,不加负担;认要记住,写要规范;写字姿势,正确好看;巩固拼音,能查字典;独立识字,方显能干。

2.阅读

喜欢阅读,培养语感;读通读顺,体验情感;学习默读,发展语言;主动提问,大胆发言;积累词句,养成习惯。

3.写话

写有兴趣,乐用词语;学用标点,错了不急。

4.口语交际

学会倾听,了解要点;交谈有礼,自信自然;积极讨论,乐表意见。

5.综合性学习

培养好奇心,提问共讨论;勤看勤活动,表达不拘形;课内外结合,注重探究性。

三)、编写特色与教学建议

(一)卷首语

1.教材特点

形象鲜活,揭示学习重点,富有感召力、亲和力。

2.教学建议

诵读汉字娃娃的话,浏览目录粗知教材,交流感受。

(二)识字与写字

1.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的方法编排内容。其中安排了两个单元(8篇)集中识字。其内容贴近生活、形式呈现活泼,富有文化品味,有利于学生多元识字。

(1)图文并茂的看图识字。

(2)相映成趣的词串识字。

(3)弘扬传统文化的韵文识字。

(4)寓学于玩的谜语识字。

(5)内涵丰厚的短语识字。

(6)自主体验的随文识字和自主识字。

2. 本册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60个字,会写301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

(3)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有自主识字的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5)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教学建议

(1)把握本册教材的识字类型。

看图识字:图文对应,形象识字。

词串识字:诵读词串,轻松识字。

韵文识字:熟读成诵,自然识字。

谜语识字:猜猜玩玩,趣味识字。

短语识字:品读短语,感悟识字。

课文识字:自读课文,语境识字。

自主识字:运用方法,独立识字。

会认的字:读准字音,认识模样,巧记识记。

会写的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工整书写。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新课改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获取知识。我们倡导,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引导学生自己做,包括想、说、写、改等,教师负责任地“懒”一点,学生就会“勤”一点。

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每个单元都编排了“自主识字园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这些学习资源,着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3)适当运用识字游戏。

争当小老师,开火车,找朋友,猜字,转魔方,名片交朋友,盖楼房,拆字合字,编顺口溜,送信,跨栏,摘果子。

教学中,许多实验教师还挖掘了教材的“渗透”特点,不失时机地创造性地开展“每日一读”“识字快车”“扑克擂台”“识字储蓄罐”等识字活动,并通过读书、读报、看广告牌、看车站牌、看电视、看电影等生活资源,拓展识字渠道,用中学、学中用,激发学生识字的自觉意识,学以致用。

需要注意的是,组织识字游戏,要“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

(3)落实“小步快进”的教学策略。

注重识字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

不求甚解,先记忆后理解。

允许遗忘,滚动识字。

开放自选,在生活中识字。

整体推进,识字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有机结合。

允许差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鼓励多学,底限明确。

注意分层指导,正确看待两极分化的问题。

把握分寸,会写的字大家容易掌握标准,只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写字习惯,包括写字的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会认的不要求写,只要求记住样子,不必记住每一笔画。

(5)重视写字教学。

描描写写,体验识字乐趣,使之认真写字。

a.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写字要做到“三个一”。写字要有好习惯:用具摆放整齐,姿势正确,按笔顺写。写字方法、习惯:写字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先把这个字的每一笔都看清楚,再完整地写出来。要求按笔顺写字,记住整个字再写。

b.降低难度。

1992年大纲: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偏旁部首。

课程标准: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不应把“写对”与“写好”同等要求。教学时应该先要求写对再要求写好。

c.严而不死:启发学生根据基本原则,自己把握生字的笔顺。部件名称、笔画名称、笔顺等都是约定俗成,不应当当作严密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不能越雷池一步。

在教学中要做到一下三个结合——

学生主动分析字形与多次练习相结合。

学生主动分析字形与多角度组词相结合。

学生主动分析字形与汉字书空相结合。

(三)阅读

1.教材特点

(1)主题组元,关注生命,视点新颖。

本册教材围绕5个主题精选了琅琅上口的文章共28篇,其视点新颖,风格各异,充溢着鲜活的生命与高尚的情怀,体现了语文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审美内涵。

二单元:亲近自然

三单元:亲情友情

五单元:儿童天地

六单元:科技创新

七单元:学会做人

(2)内容鲜活,题材新颖,文质兼美。

具体表现如下:

①感受真情关爱:《天蓝色的钮扣》(第61页);《谁住顶楼》(第56页)。

②凸现地域风情:《看黄果树瀑布》(第23页)。

③充满童真童趣:《等我也长了胡子》(第92页)。

④感受生命神奇:《谁跟小羚羊去避暑》(第96页);《骑“白马”的苍耳》(第133页)。

⑤歌颂名人伟人:《少年邓小平》(第149页);《歌唱二小放牛郎》(第163页);《装满昆虫的口袋》(第157页)。

⑥展现科技发明:《玩出来的发明》(第119页);《充气房子》(第138页)。

⑦吟诵古诗脍炙人口:《咏柳》(第40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142页)等古诗。

(3)重视基础,开启思维,激励自主。

每篇课文后设计了开放性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题,其目的在于:

①夯实基础,注重品读积累:每课后练习朗诵,背诵,积累词语,造句,近义词,反义词等,注意勾画、圈点的技能训练。

②根植文本,关注儿童生活:如《天蓝色的纽扣》(第61页)。《等我也长了胡子》(第92页)。

③多维引导,留有创新空间:如《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你想给卖火柴的小女孩送什么?试着写一写。”(第69页)

④方式灵活,体现学科联系。

课后练习题还注意承上启下。朗读、背诵为首项,安排默读先指导,要求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重视汉字的规范书字的指导,如描描写写。加强语言训练,抄写句子,为写话打好基础。注意学科融合,体现大语文观。

《湖》读句子,画画面。(美术)

《猜谜语》说自己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自然)

《数水果》为植物编一支歌。(音乐)

《二小放牛郎》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

2. 本册目标

(1)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4)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以及好词佳句。

3.教学建议

明确阅读教学各个环节的要求。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自主识字。

(3)熟读课文,自主探究。

以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讲得太多。

②企图挖深讲透说全,一步到位。

③用“标准答案”禁锢学生的思想,压制学生的创造力。

④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4)美读课文,体验分享。

要不断反思读的实效性。

一思读的多样性。

课上,老师过于强调读的多样化,对本来感情非常丰富的,需要一个人带着感情一口气读完的几行古诗,却让学生分成四个角色,你一句,我一句去读,结果你读不出我的情,我读不出你的意,把一首古诗读得支离破碎。

二思读的统一性。

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的体会不一样,读中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要珍视学生的体会,特别要珍视学生读的个性化,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体会,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思读的层次性。

不顾读的层次,急于去分析课文,只能是事倍功半。

(四)写话

1.教材特点

源于生活,利于表达。

二单元:在三八节里写心里话(第44页)

结合生活,调动情感激发写话兴趣。

三单元:学写留言条(第75页)

创设生活情景,联系课文内容,练习写话。

六单元:用词写话(第146页)

请用“先……然后……再……”写话。让学生学习按顺序写话。

七单元:写暑假的打算(第171页)

写话与合理安排暑假生活结合。

2.本册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在写话中试着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学会写留言条。

3.教学建议

(1)让学生乐于写话。

(2)降低难度,小步快进。

(五)口语交际

1.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编排了5个贴近学生的“口语交际”话题。其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角色互动化,情境趣味化。

二单元:《做好准备去春游》:发表独特见解,表述合作构思内容。(42页)

三单元:《过生日》:介绍自己怎么过生日,设计有创意的生日。(73页)

五单元:《向伙伴介绍自己》:介绍自己,注意与别人不同的地方。(112页)

六单元:《装扮我们的教室》:讨论怎样装扮教室,美化教室。(144页)

七单元:《夸夸我的家里人》:回放生活,交流表演。(169页)

2.本册目标

(1)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把握主要内容,能围绕话题讲述简短的故事与见闻。

(3)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学建议

(1)改进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是要创造交际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二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三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

(2)建构口语交际评价方案。

一是建构口语交际日常评价方案。

二是建构口语交际阶段评价方案。

(六)综合性学习

1.教材特点

教材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参与实践,在看、听、做、查、说中动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搜集、整理、交流、展示、课内外的信息,从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中主动地获得各种知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学习的快乐,提升语文素养。充分挖掘学习潜能,通过运用已知经验学习,利用音序查字典。

一单元:《风景名胜展》(第14页)课外搜集,展示交流。

四单元:《用音序查字法识字》(第85页)学习方法,学以致用。

2. 本册目标

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学建议

(1)明确要求,准备充分。

目的明确。不能为活动而搞活动,不能热热闹闹走过场。

安排周密。要整体设计每个主题单元的全部内容,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能等主体课文教学完了再考虑综合性学习。

(2)相信学生,大胆实践。

有教师说,什么综合性学习,我们的学生根本不会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我们都有不会的时候,我们也是在教训中成长起来的。所谓“课堂是让人犯错误的地方”。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乃至整个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点:不怕不会,就怕没机会;只要有机会,不会也变会。

(七)积累与运用

本册书安排了7个“积累与运用”。

1.教材特点

(1)题型多样的拼音练习:有拼音正音、抄写音节、比较字母、唱字母表歌、看图找字母、音序查字法。

(2)探寻规律的识字复习:以专题组元的词串再现生字,除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及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外,“自主识字”采取由“汉字娃娃”提醒的方式,精心编排了丰富多样的复现生字形式,读来琅琅上口,在灵活有趣的语境中巩固识字成果。体现多认字、少写字、写好字的原则。

(3)动态生成的词语积累:有读词、填词、扩词、填写叠词、找近义词和反义词,读读猜猜,读读背背。

(4)方式灵活的句段练习:有抄写句子,读标点符号的儿歌,练习句子排序,感知怎样连句构段,在读与写、说与玩中积累和运用。

(5)寓学于玩的语文游戏:生动有趣,启迪智慧。

(6)经典古诗的品读积累:提升文化品质,自觉积累佳句。

(7)精美片段的自主识字:重现教材中不要求认的字,开发自主识字的潜能;设计自主阅读短文,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为中段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8)联系生活的自然习作:考虑年级特点和与低段的衔接,教材编排了两次“写话”练习内容:《学写留言条》创造生活情景,联系课文内容,练习写话(积累与运用三),(第76页)等以生活化的方式自然地进入习作,使学生感到习作与阅读都是生活的需要而愿写乐写。

2.教学建议

(1)自主读题,明确要求,自主练习。

(2)自主理解,同桌评价,合作交流。

(3)自主迁移,发现联系,学科融合。

(4)自主反思,梳理归纳,自我矫正。

(5)激发想写话的愿望,练写自己想写的事。

篇8: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和部首“立”,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3.认识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4.积累词汇,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见解或提出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16个生字和部首“立”,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难点:

1.认识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2.积累词汇,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见解或提出的问题。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西游记》,有谁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或者动画片?《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孙悟空为什么会大闹蟠桃会?他是怎么大闹蟠桃会的?他大闹蟠桃会的结果是怎样?)

二、朗读课文,读题质疑。

1.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表。

3.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刚才根据课文提出的三个问题。学生读完第一段,问孙悟空为什么会大闹蟠桃会?(因为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奉命看守蟠桃园的的孙悟空却得不到邀请,所以孙悟空非常生气。)读完第二、三、四自然段,问孙悟空是怎么大闹蟠桃会的?(他摇身变做赤脚大仙进入瑶池,喝的酩酊大醉,又误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偷吃了仙丹。)读完第五自然段,问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结果怎样?(孙悟空用隐身法一个筋斗翻出天宫,回到了花果山。)

三、学习生字。

教师讲解生字的字理(有条件的可借助课件演示),学生再说一说自己记字的一些好方法,比如小字谜、歌诀、部件组合等等)

四、练习。

1.用所学生字填空。

( )令 ( )过 ( )水 ( )划 ( )子

( )住 ( )则 国( ) ( )台

2.读读下面的词语。

起死回生 摇摇晃晃 东瞧西望 开怀痛饮 大摇大摆

醉眼蒙胧 不知不觉 扑面而来

3.用课文中的字填空。

( )摇( )摆 ( )瞧( )望

( )来( )去 ( )手( )拳

五、作业。

1.在虚宫格本上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心情。)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读好孙悟空的语言(包括内心独白)。

一、学会质疑,善于提问。

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是你不明白的,也可以是你根据课文内容想到的,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重要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或小组讨论加以解决。

二、读后评价,加以理解。

你觉的孙悟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评价一下,然后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评价它。

(1.神通广大:用定身法定住摘蟠桃的仙女,变做赤脚大仙混入瑶池,拔毫毛变出瞌睡虫,使隐身法一个筋斗翻出天空。2.聪明:骗走赤脚大仙,再变他的模样混入瑶池,知道闯下大祸,就三十六计,走为上。3.冲动:王母娘娘不请就不请,干吗大闹蟠桃会呢?)

三、复述或改编或续编。

结合课后活动,“表达”进行。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图,弄清下面两个问题。

1.文中有几个人物?(孙悟空、七个仙女、赤脚大仙、酒坊中的人,还有提到没有出现的人物:王母娘娘、太上老君)

2.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

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的指导。

四、作业。

1.完成课后活动二。

2.把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评价。

3.小组同学合作排演课本剧。

篇9: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重点认识8个字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复现。通过朗读感知8个生词。指导书写“命”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画、原著等学习资源提高识字效果,增强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以名著导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文学作品中陶冶情操,感受文学魅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够有感情地诵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在朗读重点语句中感知生字、生词。

课前难点:运用工具书独立完成预习。

课前准备:查找、阅读、观看有关孙悟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给大家放一首动画片的主题歌,听一听歌中唱的是谁?

2、你知道孙悟空的哪些故事?

3、孙悟空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二、方法拓展、有效识字:

1、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认真听老师读读这个故事,听准字的读音。

2、感知生字

(1)读词卡。

(2)读准字音。

(3)重点识记“命”字。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用口来表达内心的想法,用耳朵聆听世界的声音,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4)指导书写:

那就让我们动手写一写这个富有生命的字吧。

(5)学习“守”

像这样由两个字义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你能说出哪些?

(6)学习“摘、拧”

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

(7)学习“炼、炉”

你想用哪种方法学习这两个字(炼、炉)

(8)学习“君、赤”【2分钟】

谁还能给这个“君”字组出更多的词语?

(9)变换语境识字:

(10)再次读文。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大声地读出来。

三、复现生词、指导朗读。

1、表演读:(出示句子:孙悟空见他中计,“嘿嘿”一笑,变做赤脚大仙的模样,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瑶池。)

2、欣赏读:(出示句子:悟空搬出几坛仙酒,就着为宴会准备的佳肴,开怀畅饮,不知不觉喝得大醉。)

3、对比读:(出示句子:心想:“不好!不好!这下可闯大祸了!”)

(出示句子:悟空心想:“王母娘娘既然不肯请我,我不妨变做赤脚大仙的模样混入瑶池。”)

小结:这两句话虽然都是孙悟空心里想的,但是不同的想法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4、评价读:

在这四句话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来读一读,觉得自己读得很好就给自己加一颗星,觉得自己读得特别好就加两颗星。

5、汇报读:谁能勇敢地来汇报你的朗读成果?

四、名著导读:

孙悟空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大闹了一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回到花果山。后来又发生了哪些故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故事多来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原著中记录着更多的精彩故事,让我们阅读原著,感受文字世界的魅力。

板书设计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生命)

命、守、摘、拧、 (命令)

练 —炼、炉、赤、君 既然 不肯 模样

(字卡贴在树上) 中计 佳肴 闯祸

【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2.《地动仪》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3.《好事情》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4.《小雨点》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5.《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七(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6.花孩子(西师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7.《小儿垂钓》改写(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8.《骑白马的苍耳》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9.《积累与运用(七)》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0.漫给我的启示(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