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白马的苍耳》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网友之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骑白马的苍耳》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骑白马的苍耳》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分享。
篇1:《骑白马的苍耳》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苍耳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增强语文能力。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植物传播种子方法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补充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看一看:教师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请学生欣赏。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教师导语: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饰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它们又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五彩缤纷的色彩铺满大地的呢?为了解这个问题,动物王国的刺猬先生正在做这个调查,它会有些什么收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骑“白马”的苍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勾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扫出生字障碍。
2、轻声读课文,给同学介绍课文中说了哪几种植物?
三、再读课文
1、分小组读课文。可以一组一起读;可以每个同学读一部分;还可以两个同学一起读。
2、全班汇报读。
3、大声读喜欢的段落,告诉我们你知道了些什么?
4、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组,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你如果是其中的一种植物,你一定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传播种子的?不妨试一试。
2、你会对风等说什么呢?
3、推荐阅读《植物妈妈有办法》,想想自己又知道民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向别人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骑白马的苍耳》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2:《骑白马的苍耳》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树、苍耳是怎么传播种子的,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教学准备
苍耳实物、相关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贴近学生生活,谈话导入
1、你观察到现在是生意盎然的春天,身边有哪些植物?
2、为什么许多植物秋天枯萎了,第二年却更多、更茂盛?引出植物种子的传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1、请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一定要特别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采“智慧果”,巩固生字新词。
三、品读课文,了解传播方式
1、了解苍耳传播种子的方式
(1)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们了,你们把生字新词掌握得真牢固!孩子们,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苍耳?请自由读。简要说说小刺猬和苍耳之间发生的故事。你们见过苍耳吗?(板书苍耳)展示实物。看,这就是苍耳。你能说说它的特点吗?
(2)苍耳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A、读。请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找到答案。
B、说。请学生汇报,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弄明白了,课题中的“白马”加上了引号,表示它不是真正的马,而是……“骑白马”指什么?苍耳妈妈的绝招是让孩子们钩住小白兔的毛,让小白兔背着它的孩子去远方。(板书小白兔背)
C、想象。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把苍耳背到哪里去呢?
D、诵读。多种形式诵读儿歌,如分小组读,拍手诵读等。
2、我们知道了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好办法,那你知道蒲公英、凤仙花和樱桃树又有哪些绝招吗?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介绍了他们传播种子的方式?请孩子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自然段读一读。(板书蒲公英凤仙花樱桃树)请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相机引导:你知道蒲公英怎么传播种子了吗?你从第几自然段发现的?
(1)请生汇报读后,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2)“小伞”指的是什么?蒲公英的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才能传播?(板书风吹)
(3)看,蒲公英孩子已经撑好了小伞,准备告别妈妈,和风婆婆一起去旅行啦,让我们轻轻地吹一口气,送它们去田野、山洼。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每一道菜都有不同的味道,需要细细品尝;每一段话含着不同的感情,同样需要我们认真地读、细细地品。那你从这一段话中能品出什么呢,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轻柔的,还是读得稍快些、高兴些?孩子们,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品,快试试吧。学生自由练读后,请生读,教师引导评议:先说说小伙伴的优点,再礼貌、委婉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喜欢凤仙花的孩子一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
(2)为什么刺猬先生觉得凤仙花的妈妈了不起?“小炸弹”指的是什么?“子弹”指的是什么?凤仙花传播种子离不开什么?(板书凤仙花太阳晒)
(3)老师想品读品读这一个自然段,请你们听听老师把哪些词语读得重。请学生评议,适时激励。你们一定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来,分男女生试一试。
樱桃树:
(1)说小樱桃树“更有趣了”,是因为它是靠谁的帮助来的?(板书樱桃树小鸟带)
(2)描写贪嘴的小鸟时用了几个动词,请孩子们再自读课文,把写小鸟动作的词用“”标示出来。
(3)我们再美美地品读品读第四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四、拓展创编,整体回归
1、小刺猬把苍耳的来历记在了本子上,它仔细观察、随时记录的习惯真好!可是,小苍耳有了这么好听的歌,蒲公英、凤仙花、小樱桃树还没有呢,聪明的小朋友,让我们开动小脑袋,帮它们创编儿歌吧。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首,也可以和同桌的小伙伴一起编。自主创编后请学生汇报。
2、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度过了快乐、有趣的几十分钟,有了许多收获,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植物妈妈说什么?
3、拓展: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板书……)你还知道哪些?
出示课件:这几种植物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激励: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多看书,多查阅资料。
板书设计:
21 骑“白马”的苍耳
蒲公英 风吹
凤仙花 太阳晒
樱桃树 小鸟带
苍耳 小白兔背
……
[《骑白马的苍耳》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3:《骑白马的苍耳》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紊字。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痹谠亩林辛私馄压英、凤仙花、樱桃、苍耳是如何传播种子的。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苍耳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比の恫虏虏拢海ò樽乓衾殖鍪疽徽耪琶览龅闹参锿计,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动物王国里的刺猬先生正在做这个调查,它都有哪些收获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毙〈题的收获都在课文里写着呢!请孩子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戴小红帽的字宝宝,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2贝蠹叶恋谜嫱度胙健N蚁嘈牛你们一定又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吧!谁愿意将自己认识的新朋友 介绍给全班同学呢?
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字,教师出示相应的字的卡片。
3鼻康魃字读音,并读一读。
这些新朋友的名字哪个容易念错,细心的孩子来给大家提个醒。(“苍”、“警”、“英”、“凤”是后鼻音,“查”、“炸”是翘舌音。)现在请孩子们大声地叫一叫这些新朋友的名儿,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4备生字组词。
你能给这些生字宝宝找到小伙伴吗?(学生自由发言,给生字组词。)教师随机写下词语,让学生一起读读。
5毕衷谧直Ρσ丫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了,你能读通顺课文吗?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读了几遍课文后,细心的小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课文有一个奇怪的课名“骑‘白马’的苍耳”。(板书:骑“白马”的苍耳)“苍”上面是“艹”,下面是“仓”字,这是一个形声字。孩子们,你见过苍耳吗?了解它吗?(有了解苍耳的学生可让他先介绍一下,教师再作补充。)教师出示苍耳的图片:苍耳的样子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 cm,直径04~07 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身有钩刺。
这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苍耳,但课文中的苍耳却会骑白马,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去寻找答案吧!
(一)学习第5~10自然段。
1弊杂啥恋5~10自然段。
孩子们,苍耳骑白马的秘密是被谁发现的呢?(小刺猬)
小刺猬可真能干,可它今天不能来到我们中间,它想邀请在座的小朋友做它的小助手,将它调查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介绍,你们愿意吗?
2绷私獠远怎样骑白马。
孩子们,小刺猬观察到苍耳是怎样骑白马的呢?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
(小刺猬发现,有三颗小苍耳籽,已经把自己的小刺钩在小兔的毛上了,并快乐地唱起了歌:小苍耳,骑“白马”,没腿也能走天下。告别妈妈和故乡,快到远处去安家……)
引导学生朗读勾出的语句,让生边读边体会。
提问: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预设:学生可能会知道小兔就是苍耳的“白马”;苍耳通过自己的小刺可以挂在小兔的毛上。)
教师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可归纳出几个问题:
(1)小苍耳为什么要将自己钩在小白兔身上,这有什么作用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了解到苍耳钩在小兔身上,是为了让小兔将自己带到其他地方去生根发芽。)
(2)为什么没腿也能走天下呢?(通过这一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苍耳不仅仅是可以钩在小白兔的身上,还可以钩在其他动物的皮毛上或是人的衣物上。它附着在动物或人的身体上四处移动,从而传播种子。)
(3)苍耳籽为什么会快乐地唱起了歌?(通过这一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到,小苍耳觉得自己长大了,能随动物或人四海为家,到四处去扎根生长,从而感到高兴。)
现在就让小朋友们跟随小苍耳,快乐地唱唱这首歌,可带上自己的动作。(表演读儿歌。)
3毙〗帷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自由谈。)
(二)学习其他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刺猬先生每天忙个不停,它还有哪些收获呢?请小助手们给介绍一下。
1毖生介绍蒲公英的种子的传播方法,教师随机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让学生从图中体会到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可随风飞到各处。在体会之后,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并谈谈可怎样读。
2毖生介绍凤仙花时,出示凤仙花果子爆裂的动画,让生充分体会到太阳的作用。随后让生在读中去体会太阳的作用。
3苯樯苡L业闹肿拥拇播方法,让生读出其中的趣味。
4毙〔远有自己的歌啦,可蒲公英、凤仙花、樱桃却没有。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帮它们编一编吧!
(三)总结。
1焙⒆用牵刺猬先生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植物妈妈送宝宝的方法呢?这些方法是怎样的呢?
(生根据提示填空:蒲公英妈妈的宝宝是靠送来的,凤仙花妈妈的宝宝是靠射出去的,樱桃妈妈的宝宝是靠送出的,苍耳妈妈的宝宝是靠送出的。)
2贝痈魑宦杪杷捅ΡΦ牟煌方法中,你看出了什么?(它们送宝宝的方法都不同;送宝宝的方法很有趣;这些植物妈妈都很会动脑筋……)
四、自主活动,知识扩展
刺猬先生看见邀请的小助手这么能干,心里很高兴。可它还不知道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怎么办呢?现在就请各位小助手再帮帮它,在课后通过观察植物、查阅书本、上网查询等方法为小刺猬调查一下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看看哪些孩子是最称职的小助手。
五、课堂小结,激发想象
结语: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附:板书设计
骑“白马”的苍耳
[资料]
柳树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椰子树妈妈有办法,它把家安在大海边,只要孩子成熟了落下来,就能跟着海水到海岸边发芽。
松树妈妈有办法,小松子穿着坚硬的铠甲,小动物们吃了不消化,拉在地上就发芽。
丝瓜妈妈有办法,她把娃娃挂在怀里来长大,最后人们摘下它,第二年种下胖娃娃。
[《骑白马的苍耳》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4:《骑白马的苍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的歌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老师也有礼物送给大家,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学们看大屏幕。(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可以交头接耳、可以发出感叹)。[图片放慢点,出现的方式多种]
1、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美丽的花、漂亮的花、红红的苹果]
2、是呀!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到底是怎样传播种子,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骑“白 马”的苍耳》(出示课件)板书:骑“白马“的苍耳。
二、粗读课文,回味感“趣”。
1、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两遍。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3、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21课骑“白马”的苍耳,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可以大声读、同桌读、站起来读)现在开始读书。
三、美读鉴赏、入情悟“趣”。
1、孩子们,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答,即可以适当解决一些问题)
2、孩子们,真不错,了解的还真不少。请你拿起收读一读,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就读描写这种植物相对应的自然段,通过读来表达你的感情。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植物和植物的传播方式,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植物标出来。(板书)植物名称。
3、孩子们读完了吗?请你来说说你读的哪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抽生)
4、(我读的是第2自然段)你认为这段哪些地方有趣?(样子:小伞,由风婆婆送来的),(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蒲公英宝宝撑着小伞由风婆婆送来的,请同学们圈了 一段表示动作的词。(撑、送)同时带领学生做动作。(板书:“丫”送、风)出示有文字的课件。孩子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可爱的蒲公英是怎样传播6种子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同时指导朗读)
5、有没有和他读的不是同一处植物的(有)好,你读的是哪个自然段(我读的是第三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凤仙花的了不起)为什么了不起?出示课件(样子:小炸弹。靠太阳)。(板书:晒)
凤仙花的妈妈真了不起,我们能不能读出它的了不起(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凤仙花的妈妈了不起的开始)
6、你读的是哪一段?(第四段),你为什么喜欢这段?哪里有趣?(小樱树就更有趣了,贪嘴小鸟吞下了樱桃,把樱桃核和鸟粪拉了出来)(出示课件。同时板书)。同学们,你们觉得樱桃传播种子的方法有趣吗?(有)请同学们看屏幕,读出它的有起?(至于那棵小樱桃树,就更有趣了开始)
7、你读的是哪一段?(我读的是第8自然段)那你又有什么收获?(我知道了苍耳籽是钩在小兔的毛上离开妈妈的)(同时板书:籽、钩、小兔)。同学们,你们见过苍耳吗?(见过)那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是什么样的?(有刺,是绿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苍耳到底长什么样?(出示课件)其实,苍耳最显著的特点应时满身长有小刺,那苍耳的小刺有什么妙用呢?(钩在小兔的毛上),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苍耳是怎样钩在小兔的毛上的?(出示课件)(文字课件)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读一读,点课件(钩)。孩子们钩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抓、挂)那课文中为什么有钩而不其它的?(因为用钩最准确),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段话。
小刺猬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非常高兴,还唱起了歌来:它唱的是什么歌?你们看(出示儿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儿歌(可拍手读、踏脚)师指着课件问:小苍耳,骑“白马”为什么白马要用上引号?这个白马是真正的白马吗?(不是,是小兔),为什么没腿也能走天下?(跟着动物)。
四,创编儿歌,表达乐趣。
1、教师总结,完成板书。(与学生共同完成板忆,可师问生答)
2、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田野,有滋有味地欣赏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情景吧!(出示课件)(老师解说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孩子们,小苍耳有了自己的歌,蒲公英、小樱桃淡、凤仙花都没有歌,你们能不能为他们编一编歌?请看大屏幕。
蒲公英,撑( ) 小樱桃,真好吃
没翅也能( ) 贪嘴小鸟( )
告别( ) 跟着小鸟( )
飘呀飘呀去( )掉在( )
凤仙花,了不起
结的果子像( )
太阳晒( )
种子射得( )
孩子们,大自然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老师推荐你们阅读儿歌《植物妈妈有办法》(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读书方式边读边记,孩子们,读后你又知道了哪些植物传播各子的方法。
总结语:
大自然是无穷的、美丽的、奇妙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还想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吗?出示课件,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询,可以看《十万个为什么》,还可以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像小刺猬一样,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骑白马的苍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5:《骑白马的苍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在感情朗读中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树、苍耳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
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增强语文能力。
三、教学难点
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教法
谈话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3分钟)
1、和学生进行交流;
2、看一看:请学生欣赏(伴着音乐的一段动画);
3、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4、教师导语:小朋友说得真不错,老师看见了一只小白兔像一匹白色的马,在树丛中跑来跑去,几颗苍耳骑在“白马”的身上跟着奔跑,这就是骑“白马”的苍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骑“白马”的苍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感知课文大意(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些什么?可以说给同学老师听一听);
(三)细读课文,重点分析(20分钟)
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真能干,明白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分小组学习,完成小组作业。
出示课件:
(1)读自己喜欢植物的相关段落;
(2)说说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小宝宝的;
(3)相一想,小宝宝会到什么地方去?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学习,相互学习。
(四)表演儿歌,表达乐趣(5分钟)。
1、读一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唱一唱: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给儿歌加上旋律唱一唱。
3、演一演:用肢体语言抒发自己对儿歌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感受大自然的美(7分钟)
1、相互交流,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有序方法;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骑白马的苍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6: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骑白马的苍耳》教学反思
《骑“白马”的苍耳》是一篇知识童话,以刺猬先生的调查为线索,向我们介绍了蒲公英、凤仙花、樱桃、苍耳是如何传播种子的,非常适合小朋友们阅读。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学会14个生字和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学时,我遵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体说来,我觉得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说的地方;
1、开课有吸引力。我故意不写题目中的引号,请学生读题目,观察老师的题目写对了吗?孩子通过观察发现我少写了引号,然后我引导孩子,“白马”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这可是苍耳的秘密。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开课很有吸引力,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2、以学生为主体,识字方法灵活多样。本课识字教学任务重,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将生字出示在黑板上,请孩子用自己的好方法记住生字。孩子们说出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讲笑话,数笔画等好多方法。接着,我又以“苍”字为例,借助儿歌引导孩子用形声字的组成规律识字。孩子学得很有兴趣,很快掌握并找到了本课中的形声字。
3、注重交给孩子学习方法。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查字典。教学本课生字词“警察、调查”时,我注意引导孩子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有难度的字词,并告诉孩子,字典才是我们一生都离不开的老师,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学“钩”字时,我又引导学生为它找双胞胎 “钓”,交给孩子用比较形近字的办法记住生字。
4、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针对课文结构特点,在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完苍耳的传播方式之后,通过小组学习,体会归纳蒲公英、凤仙花、樱桃的传播方法。在孩子汇报时,我利用直观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认识他们,理解内容,促进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获得知识,受到情感熏陶。
5、本节课,我认为最大的遗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得不够充足,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用一个词简练总结出各种植物的传播方法。本课教学环节设计有点多,所以处理得不够细致。
篇7:《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练习默读课文,了解地动仪的样子及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感受文章清楚有条理地介绍地动仪的方式及作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地动仪。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3?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了地动仪后能告诉老师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地动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文中戴小红帽的生字娃娃,多叫几遍它们的名字。
3?检查识字情况。(指读带生字的词语,多媒体展示或使用词语卡片。)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会
1?出示地动仪的模具或课件。
2?小朋友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地动仪样子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出示课件。
①请小朋友找出方位词:
东、南、西、北
②课文为了说明地动仪的外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用“……像……”说一句话。
④齐读第4自然段。
⑤教师:地动仪是如何工作的?将有关句子用“”画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自由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⑥为什么张衡要发明地动仪?
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抽生回答。
教师小结:就如同学们所说的,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希望免除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为人类造福。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看字幕,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特点。
2?说说哪个字最难写。你给大家提个醒。
3?你能写好哪个字?请在黑板上试试。
4?教师示范写生字。
5?学生描写,教师巡视。
6?学生作业展,评议写得好的,给字戴小红花。
六、拓展训练
1?汇报收集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8:《农具》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能主动发现汉字的特征,并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了解常见农具的基本特征和作用,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发现汉字特点,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向家人或亲戚了解一些常用农具的名称和用途;收集农具图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农民播种、插秧、割稻的录像。最后出现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图。
2?指图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农具)
板书课文题目:农具。
3?课文里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农具,我们一块儿去认识吧!
二、学习课文,自主识字
1?请大家自己读课文,叫一叫这些农具的名字。遇到戴红色拼音小帽的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教师:你觉得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教教大家。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4?开火车检查读。
5?发现探究,归纳学法:
(1)自读生字,你发现哪些字有共同之处?
(2)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内的伙伴听听。
(3)全班交流,相机贴出词语卡片。
镰刀 铁铲 锄头(钅)
箩筐 簸箕 背篓(竹)
扁担 拖拉机 插秧机(扌)
(4)想一想,为什么第一组都是金字旁、第二组都是竹字头、第三组都是提手旁呢?你还知道哪些带有“钅”“竹”“扌”的字?
(5)说一说:我们按偏旁归类的方法记忆生字,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汉字的意思和它的偏旁有紧密联系,我们按以偏旁归类的方法学习生字,识记生字的字形,字义就更容易记了。
6?齐读词语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7?出示课文农具图。
教师:我们来给这些图片加上名片,谁愿意把名片(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图下?
指导学生上台贴,台上台下互动,一起找名片、读词语,老师及时评价,给予鼓励。
三、拓展知识,自主实践
将学生收集的课文以外的农具图片(农村小学可带实物)集中在一起,形成“农具园”,让学生自己去认一认、读一读或摸一摸、问一问、说一说。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让学生读一读,找规律:“割”左宽右窄,“担”等6个字左窄右宽。
2?看看谁能把这些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重点指导:插、割、器。
3?引导学生展示、评价。
[《农具》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9:《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复习iuü,学习它们的四声。
4、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草、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小朋友,想去大森林吗?那就和老师一起乘上快乐小火车,出发吧!
瞧!我们的目的地到了,你看见大森林里有什么?(出示媒体)
2、指名回答;表扬。(交流时正音“树”、“草地”、“蘑菇”)
3、随机出示“大树、草地、蘑菇、鲜花、小猴、小鸟”师领读。
4、把你看到的轻轻地讲给你的同桌听。
过渡:大森林里有青青的草地,挺拔的大树,鲜艳的花朵,还有可爱的小猴和小鸟呢!大森林可真热闹啊!看,小兔也来啦!它邀请我们和它一起去采蘑菇呢!
5、出示课题:板书“采蘑菇”(边写边说笔画笔顺)。
6、谁会读课题;(指导:采是平舌音;蘑菇读轻声正确)齐读课题。
7、“采”谁有好方法来记。
二、学习儿歌
过渡:那让我们马上跟随小兔去采蘑菇吧,请听课文录音,边听边记,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一)初步感知
1、交流:(1)你听到了什么?说给自己听;(2)再听一遍(集体交流)
2、出示课文内容:谁能试着把课文读正确?
(1) 指名读
(2) 愿意读的小朋友起立读。
过渡:小朋友学的认真,读的也棒,夸夸自己吧。瞧!你们学的这么好,课文里的字宝宝也急着想和你们交朋友呢!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树、草、地、去”
2、自己轻声读
3、做小老师
4、齐读
5、你知道“树”的部首吗?
谁来为“地”找朋友?(出示;齐读);
“去”谁有好方法记住它?你知道“去”的反义词是什么?(来)
“草”是怎么写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看老师写,比比谁看的最认真最仔细。(学生观察老师写,学生说,书空,书上描两个)
过渡:我们和字宝宝成了好朋友啦,热情的字宝宝邀请我们去采生字蘑菇呢!让我们随着小兔子的舞步出发吧!
6、游戏:采蘑菇
(三)指导朗读
1、字宝宝回到课文里,你还认得它们吗?把书打开,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激发情感:小白兔爱吃什么呢?如果你是小白兔、小灰兔、小花兔、小黑兔,见到喜欢的蘑菇会怎样啊?瞧!那有一个大蘑菇,摸一摸,闻一闻,哇好香啊!瞧,这也有一个,还有这,还有那,哟,小兔们高兴吗?听老师读!
4、你们能读出高兴的样吗?(自己读)
5、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
6、老师也想来读,我想请和我一样喜欢学语文的小朋友读。
7、奖励大蘑菇。
三、学习拼音
过渡:蘑菇吃饱啦,该去运动一下啦!我们和小兔一起去爬山吧,瞧!还有3位朋友也来了,它们是谁呢?(出示学生读)
1、原来是它们三个呀,我们都是老朋友啦!请小朋友一起来说说它们的顺口溜。(齐读)
2、iuü和aoe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单韵母。(齐说)
它们和aoe一样也可以读出四个声调。今天我们来学学iuü的四个声调。回忆a的四声,学习之前先来回忆一下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3、小兔先和小i去爬山,要注意:i加上调号,上面一点省略不写,要不然两顶帽子太高了。
4、一声草地平又平,二声小兔上山坡,三声下山又上山,四声小兔下山坡。
5、范读:īíǐì;
跟我读:īíǐì;
小老虎读;小兔子读。
指名读;
齐读。
5、小兔又要和小u、小ü去爬山。老师不教了,小朋友来读,只要读准声调,读准拼音,就能读正确,谁来读?
6、指名读:ūúǔù;
会读的起立读;
U的第二声谁会读?(指名读);掉了牙齿的小朋友读;短发的小朋友读;
7、苹果组读:ǖǘǚǜ;樱桃组读:ǖǘǚǜ;齐读ǘǜ。
8、齐读拼音。
9、请小朋友在今天学的生字宝宝中找出带有iuü读音的字宝宝;(提醒脱帽)
跟我读。
过渡:小朋友都能在这些字宝宝中找到带有iuü读音的字,那以后看到带有他们的字可要读正确了。顽皮的字宝宝又躲进儿歌里啦!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四、复习拓展
拓展: 小白兔,去跑步,
穿过草地和树林,
放下篮子采呀采,
采了一篮大蘑菇。
(1) 自己读(2)指名读(3)读给朋友或老师听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0:《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分辨蘑菇的不同品种,了解它们的性质。
2、再现已有经验,把握表现重叠的简单方法,乐意争当采蘑菇的小能手。
活动准备:
1、各种蘑菇的实样及图片。白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鸡腿菇
2、云南高山的背景图,幼儿人手一份纸剪的高山纸样,白色特种彩棒和炫彩棒
活动过程:
一、再现经验(说说蘑菇的品种及蘑菇的营养)
1、用谜语引出蘑菇
今天有位小客人要到我们这里来,请你们猜个谜语,如果猜对了,小客人就会出来了。(生来像小伞,树下把安家,小伞收不拢,做菜味道鲜)。(蘑菇)
2、介绍蘑菇的品种
出示实物1(香菇)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香菇和蘑菇什么不一样呢?(颜色)
出示实物2(鸡腿菇)为什么大家喜欢叫它鸡腿菇呢?原来是它的柄特别的粗,就像公鸡的鸡腿一样粗壮有力。
出示实物3(草菇)这个是草菇,和白蘑菇比它的个子比白蘑菇矮,是矮矮的。
出示实物4(金针菇),这个细细长长的是谁啊?原来他是喜欢一堆堆的在一起。
出示实物5(茶树菇)这里还有一个朋友,它的样子和金针菇长得很像它有一个和金针菇不一样的名字,就是茶树菇。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菌菇”。这些都是蘑菇家族的朋友
3、了解菌菇的营养价值
你们吃过菌菇吗?菌菇可以派什么用呢?(根据孩子的回答及时调整)菌菇的营养也很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能够增加抵抗力。
是不是所有的菌菇都可以吃呢?(出示毒蘑菇),原来颜色鲜艳、花纹排列整理、从来没看见过的颜色的蘑菇是有毒的,颜色越是鲜艳的蘑菇越是有剧毒的,万一误食还会危及生命。
二、观赏讨论
1、了解菌菇的生长特点--一堆堆、一簇簇
大家都喜欢吃菌菇,我们现在吃的菌菇大都是人工培养的,真正的野生的菌菇营养要比人工培养的更好!野生菌菇生在在哪里呢?他们的家乡在云南。
2、了解重叠的前后左右关系
这些菌菇有的排在前面,有的躲在后面,层层叠叠。
在云南谁是采蘑菇的能手呢?云南的小朋友,听,小朋友们唱着歌到山里采蘑菇了(播放歌曲)今天我们跟着云南的小朋友一起上山采蘑菇好不好啊?
......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1:《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2、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3、复习单韵母i.u.v,读准四声。
教学重点: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导入儿歌,学习生字“采”。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你看到图上谁?小白兔跑这么快要去干什么呢?
指名回答。
是啊,它要去采蘑菇。出示课题4、采蘑菇
指名读。
2、读得真棒,把今天的生字宝宝“采”给请出来了,领读。指导笔顺,生小书空。
再来读读课题,注意“蘑菇”的“菇”在这个词中念轻声。
3、那么小兔是怎样去采蘑菇的?我们一起听听课文录音。
4、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二.听读儿歌,学习生字:
1.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一会儿老师听听谁学的最像。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师生合作读。
4.学习生字:出示:草、地
(1)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地”字中藏着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4)打开书本描一描“草、地”各描5个。
5.再读儿歌,指导背诵。
过渡: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儿歌,再来读读。
(1)指名读,师生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
(2)跟读词语:绕过、穿过,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绕过、穿过”二词。
(3)表演儿歌。
(4)背诵儿歌。
6.学编儿歌。
出示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图片。小组合作,学着课文,试编儿歌。
三.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2、媒体出示游戏:采蘑菇。
过渡:老师这里也有很多蘑菇,这些蘑菇上有很多字宝宝,让我们的小组长带着大家一起去采蘑菇,把采到的蘑菇放在篮子里,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采的蘑菇最多。
出示词语:小草 草坪 大地 土地 采蜜 采茶 跑步 赛跑
散步 散开 去年 过去 失去 绕过 跑过 过年
四.学习拼音,认读i u ü 的四声。
1.复习i u ü,背诵儿歌:一二一二i i i ,火车火车uuu,金鱼金鱼üüü
2.学习认读i u ü 的四声。引导自主发现i加上声调符号后,i上的一点不见了。
1).做“听音取卡片”的游戏。
出示i u ü的四声卡片,老师读字,学生取出相应的字母卡片。
如:阿姨的“姨”,乌鸦的“乌”,下雨的“雨”,跳舞的“舞”,椅子的“椅”等。
2).找找儿歌中有没有带有i u ü这三个字母的字,找到后用笔圈一圈。
五.课外拓展,朗读儿歌。
今天大家学的特别棒,现在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我们舌头转转,跳个舞吧!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一起表演。
补充儿歌:小白兔,练跑步,
跑过草地和大树,
放下篮子采呀采,
采了一篮大蘑菇。
板书:
4、采蘑菇
草(小草)(青草)(绿草)(草地)(草原)
作业设计:
1、读课文,认读生字卡片。
2、练习书写笔画“横折钩”“竖弯”,练习书写“采、草、地”。
教学反思:
要达到学生正确朗读、熟读成诵的目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学生看图说儿歌的内容”环节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每次读教师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指读、字字过目--不加字、漏字--正确朗读,熟读成诵,让学生模仿、熟悉、积累课文语言,逐步达到熟读成诵。这种丰富的、多种形式的读,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学习。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2:《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2、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3、复习单韵母i.u.v,读准四声。
教学重点: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两分钟预备铃:祖国是我家 +数金鱼 古诗《画》
教学过程:
一. 听录音导入儿歌,学习生字“采”。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看,谁去干什么?
指名回答。
是啊,它要去采蘑菇。出示课题4、采蘑菇
指名读。
2、读得真棒,把今天的生字宝宝“采”给请出来了,领读。指导笔顺,生小书空。
再来读读课题,注意“蘑菇”的“菇”在这个词中念轻声。
3、那么小兔是怎样去采蘑菇的? 我们一起听听课文录音。
4、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二. 听读儿歌,学习生字:
1. 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一会儿老师听听谁学的最像。
2.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 师生合作读。
4.学习生字:出示:草、地
(1)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地”字中藏着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4)打开书本描一描“草、地”各描5个。
5.再读儿歌,指导背诵。
过渡: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儿歌,再来读读。
(1)指名读,师生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2)跟读词语:绕过、穿过,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绕过、穿过”二词。(3)表演儿歌。(4)背诵儿歌。5.学编儿歌。出示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图片。小组合作,学着课文,试编儿歌。
三.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2、媒体出示游戏:采蘑菇。
过渡:老师这里也有很多蘑菇,这些蘑菇上有很多字宝宝,让我们的小组长带着大家一起去采蘑菇,把采到的蘑菇放在篮子里,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采的蘑菇最多。
出示词语:小草 草坪 大地 土地 采蜜 采茶 跑步 赛跑
散步 散开 去年 过去 失去 绕过 跑过 过年
四.学习拼音,认读i u ü 的四声。
1.复习i u ü,背诵儿歌:一二一二i i i ,火车火车uuu,金鱼金鱼üüü
2.学习认读i u ü 的四声。引导自主发现i加上声调符号后,i上的一点不见了。
1.做“听音取卡片”的游戏。
出示i u ü的四声卡片,老师读字,学生取出相应的字母卡片。
如:阿姨的“姨”,乌鸦的“乌”,下雨的“雨”,跳舞的“舞”,椅子的“椅”等。
2.找找儿歌中有没有带有i u ü这三个字母的字,找到后用笔圈一圈。
五.课外拓展,朗读儿歌。
今天大家学的特别棒,现在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我们舌头转转,跳个舞吧!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一起表演。
补充儿歌:小白兔,练跑步,
跑过草地和大树,
放下篮子采呀采,
采了一篮大蘑菇。
板书:
4、采蘑菇
一二一二i i i ,
火车火车uuu,
金鱼金鱼üüü
作业:
1朗读第四课2遍
顺序为:读儿歌、读字读笔画读三个字的笔画(按照笔顺)、读拼音
2背儿歌,描书上的字.
3预习第五课 同前
教学反思:
因为今天有老师来听课,孩子们特别兴奋,整堂课气氛特别活跃。在备课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读读演演的形式学习儿歌,形式活泼,有助于学生理解儿歌,背诵儿歌。在复习巩固生字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记住今天的生字并有所拓展,所以设计了采蘑菇游戏,已达到教学目的。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3:《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采蘑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3个生字。
2、复习单韵母。
3、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学习笔画“横折钩”,会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描写“采、草、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在干什么呢?(说话练习,师生互动)
2、出示课题:12采蘑菇(指名读、齐读课题)
说明:在导入新课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使导入环节比较自然,学生的注意力能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学习儿歌
1、听一听,说一说。
(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要求:听读时要左手按书、右手点字。)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是一个说话练习,通过带着要求听录音,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儿歌内容上,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了解儿歌内容。
2、指名读。
说明:个别朗读指导、鼓励学生模仿录音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树、草、地、去。(正音、组词、笔顺、记忆方法)
正音:翘舌音(树)平舌音(草)
组词:请个别学生回答,其余跟读。
笔顺:教师示范,学生跟着边说边写,然后在桌面上用手指再比划一遍。
记忆方法:联想的方法(树)、“拼一拼”的方法(草、地),“剪一剪”的方法(去:“法”“剪”去左边的三点水就是“去”)
说明:生字教学主要从“正音、组词、笔画、笔顺、记忆方法”方面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言,通过开火车的形式以及个别认读的形式进行正音、组词。另外,教师通过示范书写、带领学生书空的方式进行笔顺和笔画的教学。在识字记忆方法方面大胆采纳学生的记忆方法并对学生的一些表述进行修正,使学生对识字认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对“横折钩”这一笔画进行重点讲解。(教师示范,学生跟着边说边写)
5、读儿歌: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说明:教师通过范读对学生之前的朗读进行正音并根据班级情况进行个别、整体的朗读指导。
6、做“滚雪球”的游戏
说明:鼓励学生背诵儿歌,同时通过“滚雪球”这一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指导背诵
(1)男女生赛读
(2)试背
三、拼音教学
1.复习I u ü及其四声。
2.比一比,读一读(比对u和ü,i和ü,i和u的发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3.我会连线
(1)指导理解图片内容
(2)请学生试读
(3)教师举例说明连线的要求和根据
4.读一读,玩一玩
(1)请学生朗读图片上的单韵母,正音。
(2)角色扮演(兔子和狐狸)
(3)比赛
四、拓展学习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骑白马的苍耳》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6.《积累与运用(七)》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