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砚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母亲的手擀面美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母亲的手擀面美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每当吃面条时,我就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母亲做的手擀面。母亲虽去世多年,但依偎在母亲身边,吃她老人家亲手做的手擀面的生活片段好象发生在昨天。
小时候生活困难,幼小的记忆中只是家中来客人时才能见到母亲做的手擀面。手擀面端到桌上后,我总是用乞盼的眼光直勾勾地盯着盛着手擀面的大白碗,碗里热气腾腾,散发着香喷喷的诱惑,使人总是垂涎欲滴。当听到客人夸奖母亲的手艺时,唾液腺更是毫无吝啬地往嘴里喷涌着口水,虽是这样要好的自己也绝不能让客人看出一点破绽,因此口水只能静悄悄地往肚子里咽。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只有一个期盼:客人少吃点,快吃完,那怕剩余一顶点也能解解自己的嘴谗。其实那种解谗也只能是手擀面中加点蒜泥以菜的形式打发自己而已,因为剩余的总是少得可怜。
物质匮乏的年代,真正能吃顿母亲做的手擀面只能是自己生日的那一天。每年自己过生日的场景我终生难以忘记,就是家中再困难,借来、赊来,母亲也要专门为我做最喜欢吃的手擀面。每当这时我总是用期盼的眼光守侯在母亲身边,惟恐离开一顶点就会失去一年的等待和期盼。母亲把面粉放进面盆后,左手不断搅拌,右手用瓢一点一点地加水。
俗话说得好,软面饺子硬面汤,因此水要尽量加的少点。水加好了,母亲用力糅合,一遍又一遍,这样就成为一个大面团。母亲把面团放在面板上,擀面杖来回滚动面团,只见面团由厚变薄,由小到大,很快面团就魔术般地成为大小形同中等锅盖且厚度均匀的薄面片。母亲把薄面片一折一叠,均匀地用刀切割,做成手擀面。然后母亲把做好的手擀面放入含有煮熟的绿豆的沸水中,手擀面和绿豆混合在一起上下翻滚,“欢呼雀跃”,就像自己此时快乐的心情。大约5分钟左右,母亲把它盛在碗里,我便迫不及待地从母亲手中接过盛着手擀面的碗,立即狼吞虎咽。
这时往往眼谗肚子里饱,吃饱了总是还想吃,因为过去今天,一年中再也没有这么一天,因此总是把自己的肚子吃的鼓鼓圆圆。
最有意思的是今年的生日刚过,就盼望明年的生日快快到来,不为什么,就是盼望再美滋滋的吃顿母亲做的手擀面。但盼望的日子总是那么久远,一天两天,那可是整整一年,这一年不知道要胜过现在的多少年。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有了好转,但是母亲做的手擀面仍然是我们家中最喜欢吃的首选,特别是夏伏天的中午饭,母亲为我们全家做凉面,将切的稍宽点的`手擀面,放在沸水中煮熟,然后浸泡在冷的开水中,盛在碗里,在手擀面的上面放点黄瓜、椿芽、咸菜、蒜泥等混合而成的小菜,香味无比,百吃不厌,不但吃得饱还能起到防暑的作用。我们家中的孩子总是留着空肚子,盼望着中午这顿久违的凉面。
除此之外,母亲还手擀“宽心面”、“上梁面”,当然“宽心面”和“上梁面”绝对与自己无缘,“宽心面”是专门为姐姐出嫁时做的,“上梁面”则为家中盖房上梁时帮忙人做的。
转眼二、三十年过去,面条再也没有什么稀罕,鸡蛋面条、黄豆面条早已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当我吃着这些面条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总也吃不出母亲做的大部分只有单一白面成分的手擀面的味道。
母亲走了,今生今世的我再也不会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母亲做的手擀面只能成为我的一种回忆和怀念。
篇2:做手擀面说明文
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发了班级实践活动视频——学做手擀面。我便迫不及待地跟着做起来。
做手擀面,需要准备适当的面粉、和面盆、擀面杖等。我首先把手洗干净,撸起袖子,开始了制作手擀面的第一步——和面。把面粉倒在面盆里,再往盆里倒适量的水,边倒边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看着面粉成絮状后,就用手来回揉,不一会儿,就揉成了光滑的面团儿,可我的手上却沾满了面,好不自在。这时妈妈告诉我,揉面的最高标准是要做到三光:一是面光,二是盆光,三是手光。听了妈妈的话,我揉的更带劲了。
然后便是擀面,在面板上撒上些干面,再将揉好的面按用手按成饼状,用擀面杖在面团上来回擀,每擀一个回合,要把面转一转,因为这样擀出来的面圆,在擀的同时还要加些干面粉,防止粘连。不一会儿工夫,一大张薄薄的面皮就出来了。
接着就是切面,把擀好的面皮来回折,折成四指宽,折叠过程中也要撒干面粉,折好以后就可以切面了。这时妈妈又叮嘱我:“切面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做到切的均匀,这样才好看。”妈妈先给我演示了一番,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左手四指弯曲按在面上,右手拿刀,仔仔细细地去切,争取把每根面都切的差不多宽,切好后抖掉面条上多余的干面粉,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这项“大工程”即将竣工,最后一步——煮面。把水烧开,就下面,开上两滚,面就熟了。我还做了酱汁调味,忙了一下午,当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面”端上桌时,我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如果不是亲身实践,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杰作!尝一口,啊!真美味!
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感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妈妈一直夸我做的好吃。下次我还要做手擀面,煮给家人吃。
篇3:做手擀面说明文
手擀面是一道家常便餐,简单美味。那次尝试让我学会了做一道美味的手擀面。
国庆长假,我和妈妈窝在家里看《十二道锋味》。看着看着,妈妈说:“我们来做一次手擀面吧!”“好呀!”说干就干,我们立刻找出食材和工具:鸡蛋、面粉、擀面杖、面板。
我先把2个鸡蛋打进准备好的面粉中,加入少量的清水和盐后开始和面。突然,我看见袋子里还有面粉,心生一计——在手上抹一点面粉,悄悄绕到妈妈身后,出其不意地在她脸上一抹。哈哈!妈妈立刻成了一个大花脸。妈妈瞪了我一眼,正笑得开心,我忽然觉得头上凉凉的,一摸,全是面粉!原来妈妈在我笑的时候将一把面粉撒在我头上。我已经壮烈“牺牲”,只好举手“投降”,乖乖地将和好的面揉成一个球,用擀面杖擀开。在面片厚薄擀得差不多时,我将其叠层并切成条状。最后,我将切好的面条放入鸡汤中煮。
大功告成啦!我们乐呵呵地看起了电视。随着时间一分一分流逝,妈妈突然嗅了嗅,大喊一声:“不好,糊了!”我们以闪电般的速度冲进厨房。看着那一团发黑的面,我们不由得苦笑起来。哎,我们只好再和面、擀面、切面。到煮面这一环节,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轮流守在锅旁。一分、两分……大概过了六分钟,我揭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将面盛入碗中,浇上甜面汁,一碗手擀面就出炉了。
我和妈妈尝了尝,不约而同地说:“好吃!”只有尝试了才会成功,要想享受成功和快乐,记得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哦!
篇4:做手擀面说明文
今天我和妹妹,一起帮妈妈做手擀面。
妈妈把面粉做成三个大面团后,就把面团给我们揉,她还和我们说:“面团要用力揉,变成黄色时就可以用擀面杖把面擀平,面团不能太厚或太薄,面条不能太宽。”
我揉了很长时间后,面团终于变黄了。我把面团擀平平的后,把面卷起,再用菜刀切成细细的一卷,不能太细,太细会断掉的,切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切到手了,我小心翼翼的切着面,我切好后,妹妹叫我把她的面团擀平,切好,我用手心用劲推擀面杖,推了几下后,面皮就变薄了,我把面皮切好之后,这就大功告成啦。我把面条放在一起,然后撒上面粉。妈妈说:“你们把切过的面打开,把上面的面粉弄掉一些。”我在一个一个打开时,妈妈说:“把它们多抖几下面条就会自动打开了。”我抖了几下果然打开了不少,我做好后,妈妈就下了一些吃,太好吃了!
我在做手擀面中学到了面团揉的时间越长越好吃。做手擀面不容易,面不能檊的太厚或太薄,切的时候要避免两头不匀称,切实还要小心,别切到了你的手指。
虽然很辛苦,但是吃到了自己做的手擀面,我很开心!
篇5:手擀面经典散文
手擀面经典散文
我喜欢面条,物美价廉,营养丰富,而且可以做成多种口味,西红柿鸡蛋面、牛肉面、炸酱面等等……且省时,效率高,适合我们这样的上班一族。家里人也都属于典型的北方人,一家人酷爱面条——手擀面,平时在一起吃得最多的就是西红柿鸡蛋面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面条可以买现成的或在市场上买回面条自己煮了吃,但心里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妈妈做的那一碗手擀面。
妈妈经常讲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发烧到了四十度,皮实的我照样玩耍,可是父母担心,便找来医生要给我看病打针,执拗的我吓坏了,跑到床上,钻到最里面的旮旯角,就是不出来。好说歹说,还是不行,妈妈只好强行将我拉出来,抱在怀里打针完事,最后哭闹不停的我在一碗面前止住了哭声,抽泣中吃下那时人们在得病时才会吃到的汤面。这件事妈妈不知讲了多少遍,每次我都眼泛泪花专注地听妈妈讲下去,并不时地提出一个个不一样的问题来迎合妈妈。也就是从那时起,妈妈就知道我爱吃汤面。
再长大些,隆冬时节,从冰天雪地里跑回来,冻得通红的小手捧着一碗热乎乎的面条,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暖融融的汤面,心里美滋滋的,既能暖身又能饱胃,别提多高兴了。
家里做饭基本都是妈妈承包,可是手擀面就不同了。父亲几乎不下厨房,但是和面还是拿手的`。一盆面,一碗水,先用手指沾水淋在面上,搅拌,再淋水,再搅拌,反复进行,面粉慢慢变成一团团的絮状,然后用力揉在一起,一块面团就揉好了,盖上布,醒着。父亲经常说“软饺子硬面”,手擀面关键是在和面上,面要和得硬一点,嚼起来才有劲,筋道。
醒好的面团放到宽大的面板上,父亲经过反得揉搓,然后在擀面杖的碾压下,慢慢变成一张大大的圆圆的面皮,再晾上一小会,然后,把面皮对折后,再层层叠加起来,有手掌宽。接下来,切面条是妈妈的拿手戏,只听得“笃笃笃”“笃笃笃”,菜刀与案板的接触,发出连续而有节奏的声音,均匀整齐的面条就切好了,然后,妈妈从中间抄起面条,在空中用力一抖,随着干面粉落下来,一根根粗细均等的面条听话地排列在面板上。
那时候,月供面粉并不能敞开了吃,还有粗粮搭配。手擀面就是那时候给了我一直到现在都不能忘却的记忆,由母亲擀制做成的稀面条,每次都是妈妈碗里面条最少或没有,只有菜、汤以及泡进去的玉米面饼子。那时的母亲很瘦,高高大大的个子只有百十来斤,母亲干着最重的体力活,吃着最差的饭菜。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愧疚,都是我们姐弟几个不懂事拖累的。每次吃饭时父亲都说,紧紧让让吃不了,争争抢抢不够吃。从那时起,在家里,绝对不会出现争抢的场面,也算是不是家规的家规吧,现在我们的孩子们也都懂得这句话含义。
那时候冬季蔬菜品种很少,西红柿更是见不到。因此在夏季,西红柿大批上市时,妈妈买下很多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开水烫一下,把皮剥下来,切成细条状,塞入一个个的瓶子里,这也是我们姐弟三个最热衷于做的事。装好瓶后,再经过高温蒸煮,密封好,冬天吃的时候掏出来,跟新鲜的一样,西红柿味道一点不减。
总忘不了冬季,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那温馨的画面,总会让人心里暖暖一动。一家人每人端上一碗手擀面,“吸溜吸溜”吃得煞是痛快。吃在嘴里,鼻子也抢了先,先闻个痛快。深吮几口面汤,烫烫的,香香的,面条顺着喉咙流下去,顿时浑身暖暖地,于是埋头苦吃,迫不及待地把一根根面条送入嘴里,流入胃里,畅快淋漓,忘不了儿时的快乐与贪婪,完了,拍着鼓胀的肚皮大叫,好吃好吃。这个时候,父母就会看着我们笑盈盈的。
今天是周日,寒风凛冽,我带着冰冷的温度回到家,妈妈问想吃什么饭?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就手擀面吧。
妈妈还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不急不慌地和面擀面,做卤,煮面,看着妈妈忙忙碌碌,有条不紊,井井有条,不一会,细长的面条就下锅了。
吃着妈妈亲手做的手擀面,回味悠长。父亲看着我们在一旁说笑,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父亲一直是这样,话不多,但每句话都说在点上,没有多余的话。父亲自从生病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虽说在慢慢恢复,灵活的右手只能作为肢体的一部分存在着,只是偶尔被动的活动着,不能再像从前的父亲那样吹吹拉拉,写写画画,父亲再也不能为我们和面了,我再也吃不到父亲和的面,母亲擀的面条了。吃着吃着,我再也吃不下去,泪水模糊了双眼。
平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学做手擀面给爸妈吃,让爸妈吃到我亲手做的手擀面!
回到家,我自己就试着和面,想着爸爸怎么和面,我努力让面硬点再硬点,我要学做最好吃的手擀面。
手擀面可真是个技术活,平时看着面团在妈妈手中转来转去,在擀面杖的作用下一点点变大变薄,轻松自如。可面团在我手中就是不听使唤,尽管非常小心,可擀出来的面片还是中间薄边上厚。这才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啊!无奈只好求助。妈妈说,擀面时两手力道要均匀,要经常翻转面皮,不能擀起来没完没了。薄厚不一的面吃起来口感会不好的,薄的熟了,厚的还欠火候。果真如此,低头吃着自己做的手擀面,眼泪叭嗒叭嗒往下掉,手擀面真的太难了。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我怎么连手擀面也做不好,想让父母吃到我的手擀面就这么难吗?
接下来时间里,手擀面成了我的家常饭,经常出现在餐桌上,但总也吃不出妈妈的味道,连孩子也说,没姥姥做的好吃,差得远呢。我只好继续咨询,妈耐心地说着,仍然是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怎么做卤,加什么佐料,什么时间加,怎么煮面,面条什么时间出锅,我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就又是漫长的试制过程,在我看来很难的手擀面做起来竟也是得心应手了,偶尔咂咂嘴,感觉也有点像模像样了。
又是一个周日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做起了手擀面。看我竟然如此熟练地做着,妈在一旁笑眯眯地说,难吗?不难吧。我忙说,不难不难。妈又说,那怎么会天天吃手擀面,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烦的。我趁机问,怎么每次都没妈做的味道好呢?妈笑着说,近似轻描淡写般,没啥,用心做就好了。
是呀,用心!用心为家人做饭,这么多年,妈妈一直用心地为我们做饭,哪怕只是一碗手擀面。
都说世界上最好吃的饭菜都是来源于妈妈的味道,因为妈妈用心尽力为孩子们做着最可口的饭菜。爱吃的,不一定是昂贵的,但那味道永远是唯一的。
原来做饭就是这么简单,用心二字,全部包含其中。用心,这么多年来,妈妈的饭菜如此香甜,如此让我回味,只此二字。哦,我终于读懂了,妈妈的爱已融在锅里化在碗里。
我用心地做着我的手擀面,操作娴熟。不一会,端上餐桌,看着两鬓斑白的妈妈吃下第一口,妈妈点了点头,我不知道妈妈吃到的这碗手擀面里是不是也有了妈妈的味道?
篇6:关于擀面的优秀作文:擀面
面条,是中国的传统美食,相信大家都吃过,比如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广东云吞面……嘿,别流口水,我还没说完呢。比如自制手擀面,那可是我的最爱。这不,前天,我们小作家培训班就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擀面。
事非经过不知难。手擀面条是好吃,可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哟!
首先是和面,老师先取了一些小麦粉倒于盆中,又倒了些许清水——可以开始和面了。和面时,老师的手变化得十分迅速,只见她娴熟地将面一团,一掐,一扭,一压,一揉……不一会儿,一个又大又白的面团便诞生了,好一个可爱的“大白”。俗话说得好:“自己动力,丰衣足食。”接下来,老师让同学们帮忙做面。大家一听,个个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轮流揉了起来,揉了许久,面团变得越来越劲道了。这时,不知谁暗中伸出一只手,在面团上猛地一摁,一个手型毫无保留地印了上去,我们见了哈哈大笑。
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环节——擀面了。看老师握着擀面杖把面团越擀越薄,越擀越大,我觉得挺轻松有趣的。不过,亲身体验,我才知道擀面可是个体力活,才擀两下,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其他的同学也和我一样,好多人头上都汗珠闪烁了。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面终于擀好了。那样貌,真酷似一张“白牛皮”。
擀面之后是切面,切面之后是煮面,煮面这后便是最让人期待的吃面了。老师拌好煮熟的面,我们便争先恐后地将碗伸过去。嗅着面香,我已经垂涎欲滴了,叉了一筷子送进嘴里,软韧而爽口,满口生香,我眼睛一亮,真美味啊!
这次活动,不但让我们品尝了香浓可口的手擀面,而且让我们明白了:硕果是用汗水浇灌的,干什么事都要付出辛劳!
公众号: 兴化小作家
篇7:散文《家乡的擀面》
散文《家乡的擀面》
人的饮食习惯有时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小时不喜欢吃菜薹和葱、芹菜之类的东西,可长大以后对这些蔬菜也慢慢接受了。可有的习惯却是一辈子也改变不了的,比如我喜爱的米粉和面条,特别是对尤其喜爱。30多年过去了,我仍改变不了这个嗜好,这也许就是我一生的最爱。
擀面是何物也?就是家乡自产的小麦面粉,由多道手工工序制作而成的一种面条。这种面条虽然不及机制面条精细,但它的面团经过人工的多次揉捏,制作出的面条口感好,有很强的柔软性,吃起来软滑爽口。
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家乡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大好,许多家庭的粮食还不能满足自给。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多数的家庭每天吃两顿饭食,晚上就要吃一餐擀面。到了八十年代,我上初中的时候,每天走读,上完晚自习回家,奶奶总要给我留上一碗热腾腾的擀面条,有时还在碗底藏上一个荷包蛋或煮鸡蛋什么的,吃起那香喷喷的擀面,心里美滋滋的.。每到家乡土豆成熟的季节,奶奶用新鲜的土豆切成一片一片的和擀面一起煮着吃,新鲜土豆的甜美加上面条的软滑,吃起来真是美极了。
奶奶去世后,母亲就接下做擀面的活儿。九十年代初期,我不时尝过母亲亲手制作的擀面。到了新世纪以后,家乡人嫌自种的小麦产量低,收入少,都改种水稻和其它农作物了。没了小麦,擀面也就成为无米之炊。随着农村的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现在的农村人没有几个人愿做擀面吃了。因为做擀面是件麻烦的事情。首先要和面粉,第二步是揉面团,其三是擀一大张面皮,最后切面条,中间要经历很多细微末节的事情。现代的农村人日子好过了,许多人不愿讨这个麻烦。大多数愿花上几个钱,买上一包精制面条,够吃上一阵子。逢年过节,人们当然忘不了买上几斤上等的精制面粉,做做肉包子或包水饺吃。现在的农村老家,做擀面吃已成为物以稀为贵的事情。
当我走出社会,奔波行走在南方的都市,每当上馆子吃上自己喜爱的面条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擀面,想起那些难忘的岁月。过去的生活虽然清贫,没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但咀嚼软滑擀面的滋味却是终生难忘的。
擀面,融为我人生和生活的一种挥之不去情感。我永远爱这种滋味和感觉。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相关文章:
2.熟面美文欣赏
3.作文 擀面皮
5.擀面皮小学生作文
8.孝?母作文
9.母情节短信
10.母情节祝福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