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教学课件
“龙迹户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母教学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母教学课件,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母教学课件
一、设计背景:
本节课是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所设计的。本册教材P16、P26、P40、P50、P60安排学生学习英文字母,但在学完字母后,很多学生既不完全字母,特别是对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为了巩固所学的字母,为后边学单词打下基础,我自行设计了本节课。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的教材是初学者的第一册教材,是学生真正进入英语学习的开始,因此课本P1
6、P26、P40、P50、P60安排的是学习英文字母。本节课是在学完字母后我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自行设计的,希望对巩固英文字母有所帮助,为学习单词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到英语,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会因遇到困难,而遭受挫折。所以,在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中,我围绕26个英文字母设置大量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会熟练地认读26个英文字母。
2、学生在度的基础上会写英文字母,并会区分书写上形状相似的字母。 能力目标:
1、学生能读写全部英文字母。 2、学生能初步拼读单词。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游戏与操作过程中对学习英文字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单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写英文字母,区分形状相似的字母。 难点:拼读单词。
六、教法设计:
讲授法 游戏体验法全身反应法
七、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八、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
板书设计:
篇2:母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会熟练地读26个英文字母。
2.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会写英文字母,并会区分书写上形状相似的.字母。
能力目标
1.学生能读写全部英文字母。2.学生能初步拼读单词。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游戏与操作过程中对学习英文字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单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读写英文字母,区分形状相似的字母。
(三)教学难点:
默写字母和拼读单词。
教法设计:讲授法演示法游戏体验法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卡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1)复习导入:引导复习学过的常用单词与对话。
(2)认读字母:
1.多媒体出示26个英文字母的示范读音。2.打乱顺序指读。
3.读单词。4.根据老师和同桌的读音找出相应的字母。
(3)识记字母:
1.出示多媒体课件。2.出示形状相似的字母并教顺口溜。3.示范做肢体游戏。
4.让同学们根基刚才所学默写字母。5.检查与评价学生的默写情况。
(4)结束新课:1.谈谈收获。2.播放视频ABC歌。
板书设计:
学习26个英文字母
1.认读字母
2.识记字母
3.谈谈对学习英文字母的感受
26个英文字母拼写
篇3:沉香救母二教学课件
沉香救母二教学课件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帮助”造句。
3、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重点关键:
1、学会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图文对照,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3、出示词语:救母血痕在乎
诚心打败凶恶激动
浑身巨响怀抱师傅跨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奔痕”读前鼻音/“捧诚”读后鼻音/“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会用“帮助”造句。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感谢您浏览本站!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4、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3、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篇4:四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课件
一、老师自我介绍:
周老师身高164cm,体重50公斤,年龄几岁,喜欢听音乐,看电影……
指名自我介绍。
二、猜谜导入:(课件出示)
3、6、9、a
0.3、0.4、0.5、0.6、x、、N、、
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字母)
请你来猜猜这些字母表示的是什么数?
师:看来同学们还是很有办法的,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刚才那些字母只能表示一个数,所以我们说字母可以表示特定的数(板书:特定的数)我们再来看。
(一) 教学探究用字母表示式子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1、出示1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提问:摆1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用几根小棒?(板书: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出示2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提问: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可以列怎样的乘法算式呢?(板书摆2个三角形用2×3)
继续依次出示3个、4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启发学生用相应的乘法算式表示所用的小棒的根数,并作适当的板书。
2、组织讨论:你也能照样子提出一个问题吗?(如果有学生自己提出要摆a个三角形所用的小棒要几根?就让学生根据这类问题列出算式,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来提出)板书:a个三角形用a×3根小棒
追问:“a个三角形“究竟是几个三角形呢?引导学生得出这里的a是指任意一个自然数。(板书:变化的数)说明:字母有时候可以表示特定的数,有时还能表示变化的数。
3、小结:你觉得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个数有什么优点?
师:看来字母的作用真大,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板书:优点 简洁)
3、感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4、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开普勒曾说过。
(出示: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这种关系我们在数学上就叫数量关系(板书:数量关系)
(1)我用字母b来表示某某的年龄, 现在老师要告诉大家我的年龄比她大20岁,那b+20表示的'是谁的年龄?(老师的)
让我们将时光倒流,当某某的年龄是1岁时,老师的年龄(b+20)是多少?当b+2、3、4、……时。让我们再来畅想一下,当b=20、30、40时,b+20就是…?
那b能否等于200呢?(指出:在这里,b表示的是变化的数,但是却不能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
现在老师用x来表示我的年龄,怎么表示某某的年龄呢?(板书:x-20)为什么?
⑵叙述数量关系。
我们再来学校兴趣小组的情况吧:
【课件显示:书法组比美术组多6人,书法组有(24+6)人
舞蹈组比美术组多9人,舞蹈组有(24+_9_)人
合唱组比美术组多x人,合唱组有(_24_+__)人。
指出:24+x表示的合唱组的人数,我们只要知道x等于多少人,就能知道合唱组的人数了。(课件出示:当x=10时,你能知道些什么?
通过交流明确:根据x=10,可以知道合唱组比美术组多10人,还可以知道
追问:34是用哪两个数相加得来的?“24+x”中的“x”换成了哪个数?“24+x”的值是多少?如果x=14的话,“24+x”的值是多少?想一想这里的x除了可以是10和14,还可以表示其他数吗?
(2)小结。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优点?(比用语言叙述简洁多了—)。(板书:简洁、便利。)
6、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自学简写规则。
【课件显示: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我们学过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板书:计算公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C=a×4、S=a×a)
关于用字母表示数还有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6页,自学例3。看看书上介绍了哪些简写的规则。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课件显示:数和字母相乘a×4= 4·a=4 a;1和字母相乘1×x= x;字母和字母相乘a×b= a·b=ab;两个相同字母相乘a×a= a·a= a2,a2读作a的平方。】
你现在会简写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自己在下面写写看。(板书:C=4a、S=a2 。)
(2)抢答。
其他含有字母的式子你会简写吗?试试看。比比谁的反应最敏捷。
【课件显示:将这些式子用简便的写法表示出来:4×b、x×5、a×c、1×x、x×x。】
(3)小结。
同学们真棒,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也充分体会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便利。
三、趣味应用,综合提高。
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结束,但给我们留下了好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再次来到世博园去看一看吧。
1、猜年龄。城市未来馆的机器人首先出了个题考大家。
【课件显示:同学们好,请你们来猜猜我的年龄,今年我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我的岁数是(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答案。)
2、填空。
【课件显示: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①一件世博纪念上衣a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②2路公交车上原来有35人,到一车站下去x人,又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
3、自主提问,解答问题。
【课件显示:“世博会”平面图。】
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出示苹果a个,橘子比苹果多4个,可以怎么表示橘子的个数?苹果比橘子少5个,橘子是苹果的3倍,橘子是苹果的一半呢?
5、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关系填表。
6、编唱儿歌。
最后,让我们到音乐广场轻松一下,看一看合唱团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出。
【课件显示并伴唱: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
(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我们一起来说说这首儿歌。
随着青蛙只数的增多,这首儿歌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表示出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呢?(从这些式子里可以看出嘴的张数和青蛙的只数一样,眼睛的只数是青蛙只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
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显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掌握了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说这首儿歌肯定会方便得多。
四、全课总结,纵深延伸。
我们今天又学习了一个新本领——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非常简洁、便利。)你们今天很了不起,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其实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件不容易的事。你知道是谁最早使用字母表示数的吗?他就是代数之父——韦达(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你有什么收获?
篇5:慈母情深母亲生课件
慈母情深母亲生课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2、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朗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问:诗歌赞颂的是什么?(母爱)
历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赞美母亲。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梁晓声写的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板题】:慈母情深
二、作者简介:
梁晓声:男,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点拨: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文章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四、再读文章,感悟慈母情深:
1、仔细默读,研读专题:文章中哪些词句能表现“慈母情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点拨: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2、老师非常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电视剧,让文章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镜头?为什么?先读书思考,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然后我们交流。
【课堂小结】:由梁晓声的母亲,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母亲,他们是那么平凡,然而是那么伟大。此时,我又想起了一位作家的文章--《母亲》。想听听吗?
当我是婴儿的时候,母亲为我托起我的整个世界,让我感受所有的温柔。
当我长大一点的时候,母亲为我引开一条蹒跚的小路,让我沿着小路去寻找生命里的自由。
当我开始读书的时候,母亲把我送入广阔的海洋,让我在里面恣意地生长。
……
在每个母亲眼里,儿女就像春天里放飞的风筝。
风筝在天空里自由地飞翔,母亲永远在另一头守望。
母亲的手紧紧抓住那根纤细的绳,因为那上面能承载所有的爱,传达所有的关怀。其实,在母亲眼里孩子永远是个孩子。我们时刻享受着母爱。
五、语言实践,倾诉情感: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一定涌动着爱暖流,请你把它说出来,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怀说出来!你可以对文中这位母亲说,可以对孟郊的母亲说,也可以对自己的母亲说,还可以对天下所有的母亲说。
2、欣赏冰心的《纸船――寄母亲》,探讨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附: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总是留着--留着,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的小说第一次发表 敬意
母亲为我讨回小人书
母亲为我凑钱买书 热爱
篇6:用字母表示数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初步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省略乘号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发展符号感,同时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渗透函数思想,感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双重含义、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激趣。
通过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中的“墙角数枝梅”这句话中的数来探讨用数学的角度精炼表示出不确定的数。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引导探究。
(1)出示情境。
(2)引导感受。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爸爸比小红大30岁)
②当小红1岁时,爸爸多少岁?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③当小红2岁时呢?3岁时呢?
④你还能接着这样用式子表示下去吗?请在草稿本上写一写。你在写这么多式子时,有什么感受呢?这样的式子能写完吗?
(3)观察思考。
①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有什么发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为什么不变?
②上面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只用一个式子就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呢?
(4)自主尝试。
(5)交流优化。
(6)渗透范围。
①当a变大时,a+30有什么变化?
②在a+30这个式子中,a还可以是几呢?a能是200吗?出示小资料: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③小结:看来字母可以表示的数量要由实际情况来决定。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组织学生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
2.组织学生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校车上下来5个学生后,学生的数量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回顾全课。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字母表示数?
(2)你认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2.扩展应用。
组织学生交流生活中收集的信息,小组讨论:哪些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些量是可变的?并将可变的量用字母表示。
篇7:用字母表示数课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4—4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及平方的意义及读写法,会根据计算公式用代入法求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与符号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会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入新课
1.呈现“杭老师来自D市的'H学校。”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事物名称。
2.呈现“华南实验学校占地约90000平方米,有宽敞明亮的大礼堂,能容纳800人,还有丹阳市首屈一指的校园图书馆,藏书W万册。”体会字母也可以表示数。
3.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见到的用字母表示事物名称或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4.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操作——做抓小棒的游戏。
1.明确操作要求:同学们每次抓的小棒根数要比老师抓的多2根。
2.教师分别抓1根、3根、7根小棒,学生抓出相应的根数。
在此基础上提问:怎样求出你应抓的根数?
教师板书出师生抓小棒相对应的根数。
3.老师抓一大把时,问:这时每个学生又该抓几根呢?
(1)引导学生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师生抓小棒的根数。
(2)体会用字母不仅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3)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当a等于60时,每个学生抓几根?当a等于200时呢?
(4)理解同一个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二)根据直观图形用字母表示数
1.摆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
(1)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摆2个、3个、4个呢?
(2)如果摆a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a)根,a表示什么?这儿的a可以是哪些数?
(3)当a等于6时,就是摆了几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当a等于20时呢?
2.摆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
(1)摆a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这儿的a表示什么?
(2)出示另一个正方形,用a表示边长,问这时的a表示什么?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和面积计算公式。
(3)体会同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
(三)教学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1)自学课本P106的最后3行。
(2)师生交流,结合具体例子分别说明字母和数、字母和字母相乘的简写方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的1。
(1)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反馈矫正。
(2)比较2χ和χ 的不同点,根据χ的值,分别求出2χ和χ 的值。
2.做想想做做的3。
出示线段图,理解图意,自主提出问题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3.想想做做的4。
四、师生小结,积极评价
在师生共同小结的基础上,介绍“用字母表示数”的发明人——韦达,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篇8:沉香救母的课件
沉香救母的课件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正确认读、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一······就······”说一句话。
4、学习小沉香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你们听到哪些神话故事?(进入神话故事页面)
2、你们知道哪些神话人物?(进入神话人物页面)
3、《沉香救母》这个故事是根据哪个神话故事改编的?你们怎么知道的.?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以此体现网络教学的优越性)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学生根据电脑老师的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进入“考考你”
(2)齐读课文。
三、精读理解课文: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分析老师的读法,并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4、学生个别试读课文。
5、齐读课文。
第二小节
过渡:第个孩子都有妈妈,沉香却从小没有见过妈妈,他心里肯定有疑问,于是他就怎样做了呢?请小朋友自学课文的第二小节。
1、生自学课文的第二小节。
2、分析理解第二小节的内容和一些词语的意思。
3、读一读。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最得意的句子读一读,并且说一说自己什么地方读得比较好,为什么这么读。
4、齐读这一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分析词、句、段的意思。
如: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等词语的意思。沉香爸爸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以及能否将这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思相同等等。
3、再读这一小节。让学生对比一下谁读得更好,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4、齐读这一小节。
第四小节
过渡:沉香他非常想立刻去救自己的妈妈,但她有没有这样做呢?这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将课文的第四小节读一读。读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
2、回答问题。
3、教师领读。并在领读的过程中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4、问:学了这一小节,让你想起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成语或俗语?
5、再次读这一小节。
四、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学的《沉香救母》(一)主要讲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课文。
3、沉香经过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他最终有没有救出自己的妈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沉香救母》(二)。
教后感:
下面再来谈谈上了这堂课后受到的一些启发:
上了这堂课我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帮助学生自学方面效果比较明显。譬如: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只要轻轻点一上就轻松解决了,有些甚至可以配上相关的图片,如华山,我们可以配上华山的图片,学生学起来就更轻松,同时也可以省略许多老师讲解的时间。当然今天我做的这个网页因为时间和水平的关系很多都没能做到,刚才只是我的一个设想,或者说是我上了这堂课以后受到的一点儿启发。
篇9:左右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重难点 :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左右
1、由上下楼引入教学
师:为了安全,避免我们上下楼时冲撞在一起,学校要求我们都要“靠右行走”。出示书13页图,问:靠右行我们该走哪边呢?
2、出示课题
师:只要我们认识了左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与右
1、借助左右手认识左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举的是哪只手吗?对了,在举手发言时,我们通常都是举右手,老师现在要看看你们举的手是不是都是右手呢?
(1)做动作记右手。
拍一拍:让学生用右手轻轻拍一下桌子。
握握手:让学生伸出右手,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
(2)认识左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右手,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快把左手举起来,看一看,这就是我们的左手,用左手把铅笔盒摆好。
(3)借助儿歌强化认识左、右手。
教师和学生一起听音乐边说边做动作。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4)借助左、右认识左、右面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介绍座位。
谈话:在你的位置上,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学生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教室的摆设。
三、操作中辨别,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集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
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四、解决中运用,感受实用性
1、师:瞧,你们看见图上有什么?“上下楼梯请靠右行”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上下楼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和走路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在校园里同样,马路中咱们也该遵守交通规则。
2、练习书13页6题,用学过的上下、前后、左右说一说。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
篇10:左右教学课件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3左右。
二、教学准备:
1、课件、问题卡片。
2、在教室中间空出一条走廊。
3、要求学生准备好铅笔、尺子、小刀、橡皮、铅笔盒各一样。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材分析:《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
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左右”,
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策略选择:
本课以活动课的形式,以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四、教学流程
活动一:引出“左右”
1、学生活动:
①让两个小组的学生在教室中间的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 →说说感受(很乱)→假设在马路上大家都这么走会怎样?(交通混乱,容易出事)→你来想办法解决。(有秩序走,靠右走)
②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说说感受。
2、引出课题: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活动二:感知“左右”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①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我们常常用左手和右手做什么?左右手是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大。
②找一找我们身上还有这样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
③你怎样来记住左、右。
2、学生学做机器人,老师当遥控器,请机器人按遥控器的指令做动作。
伸出左手摆一摆,伸出右手摆一摆;
伸出左脚跺一跺,伸出右脚跺一跺;
拍拍左肩1、2、3,拍拍右肩1、2、3;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左眼眨一眨,右眼眨一眨。
3、显示课件(一个背对学生的小女孩),找出这个小女孩的左
右辫子、左右手、左右腿、左右身。
活动三:体验左边和右边。
1、按要求摆学具。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从矛盾冲突到解决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认识“左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生常常因左右手配合做事而较难分开体会,因此教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从而感知左和右,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从左往右依次为:铅笔、尺子、
小刀、橡皮、铅笔盒,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左数尺子第( ),从右数尺子是第( );
尺子的左边有( ),右边有( );
尺子在( )的左边,在( )的右边。
2、请大家把学具打乱,再随便摆一次,然后再回答以上问题给同桌听。
3、观察你这排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从左数我是第( ),从右数我是第( );
我的左边有( ),右边有( );
紧靠我左边的是( ),右边是( );
我在( )的左边,在( )的右边。
活动四: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请你转个身,看看现在你的左右各是谁?
2、大家一齐来感受一下,我们来上回体育课,按老师的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再看看这时你的左右各是谁?你有什么发现?(对回答最精彩的学生给予表扬,并与他握握手。)
3、与老师握手,你用哪一只手?老师用哪一只手?你有什么发现?(面对面,我们的右手不在同一边。)
4、出于礼貌我们都用右手与别人握手,请同桌握一握手,进一步体验。
5、我想请大家举右手,我也想举右手,你说我该举哪只手?你请老师做个什么动作,一眼就看出是左手还是右手。(转身)然后我们都举左手,你发现什么?(面对面,左手不在同一边。)
6、师生面对面,看着桌上的学具,请学生回答对方的左右边各
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以“谁”作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打乱后随便摆一摆”,打破了学生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用转身、握手、找东西等活动,激起学生疑问,抓住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其中的奥秘。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有什么?
教师把铅笔盒、小刀放在身体的左边,橡皮、尺子、铅笔盒放在身体的右边,问学生:现在我们面对面,请问我的左边有什么?我的右边有什么?
活动五:巩固左、右。
1、抢答: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正确的答案。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幸运52?李咏叔叔说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每组派一人进行抢答。
① 出示
师:它不在最左边,也不在最右边,它在桃子的右边,在樱桃的左边,请问它是( )。
(哪一个学生抢答成功,说明理由后老师就把这张可爱的问题卡片送给他。下同)
②出示一幅图,一个男孩面对大家,他的左边是儿童公园右边是图书馆,后面是超市。
师:星期天,妈妈带小明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小明的右边,请问他们要去哪?
③出示一幅图,三个动物三个家
师:小狗住小猫的右边,小兔紧挨着小猫的右边住,用线连一连,给动物们找到家。
2、辩论:老师和一个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说明理由。
活动六:实践左和右。
P6生活中的数学。
组织有效的`抢答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去认识、去感悟、去体会,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五、教学片段实录:
活动一:引出“左右”
师:我们教室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现在请两个小组的小朋友在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
(两个小组的学生在走廊里来回随意走动。)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场内的):老师干吗要我们走来走去?
生2(场内的):老师这样走都会撞到。
生3(场外的):这样走很乱。
师:假如在马路上有许多车、许多人,也这样走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生1:会很危险。
生2:有可能会撞起来。
生3:会出车祸。
生4:这样走不好。
师:那你想个办法,怎样比较好?
生1:大家都靠一边走。
生2:大家都靠右边走。
生3:大家都靠左边走。
师: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交通规则,我国规定每个公民都靠自己的右边行走或行车。现在请同学们都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一走,有什么发现?不知道右边在哪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忙。
(场内学生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
师: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1:好多了。
生2:不乱了。
生3:这样不会撞到。
师: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
活动五:巩固左和右。
1、抢答:
……
2、辩论:
师:老师和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
生1:肯定会的,都走同一边肯定会撞起来。
生2:不对,一人上一人下,不会撞起来。
生3:对哪!面对面,两个人右边不在同一边,不会撞起来。
生4:都是右边怎么不会撞起来?
生5:不会的哪。
(教室里一大片声音说不会,一小片声音说会,很热闹)
师:谁能拿出有力的证据,说服对方。
生6:老师我们来表演一下,就是最好的证明。
师:好主意。
(师生面对面,各自靠右走,用事实证明不会相撞,全班一片欢呼声。)
……
六、教学反思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实践、丰富及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用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学“左右”一课前,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左右有了初步感受,但对其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情况,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为正确理解左右奠定了基础。另外,这节课也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进行思考。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许多活动,创设了许多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比较、操作、交流、推理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例如活动五中的抢答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没有念完题就知道答案,因为桃子的右边有菠萝和樱桃,它不是最右边,那肯定不是樱桃,只能是菠萝。在这老师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推理解决问题,小小的一道练习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从更高要求看,本课在这一方面略显不足,教师可以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篇11:皮影戏教学课件
皮影戏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皮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掌握皮影制作的流程和工艺。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制作和参与表演,更加全面地体会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和感知皮影艺术的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皮影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皮影制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
皮影的传说与历史:“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 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皮影最早诞生于前,俗称“影子戏” ,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同学们很喜欢看电影动画片,那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形式的?(欣赏教师准备的图片皮影戏资料)导入本课——多姿多彩的皮影。请同学们看我们组给大家搜集的有关皮影的美丽传说。
三. 讲授新课
1.皮影:课本上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是用皮革作出来的.,叫皮影。皮影俗称灯影戏成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
2.介绍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源于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中国不少地区都有皮影,其中陕西皮影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
施色考究,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3.我国著名几个皮影戏产地:河北皮影、陕西皮影、甘肃皮影、山东皮影、北京皮影。
4.学生欣赏课本,复习学过的知识。
5、皮影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1、景观设计 2、平面图案 3、舞蹈元素 4、影视作品等等
观赏作品《桃花源记》以皮影为元素的中国动漫
四. 课后小结
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皮影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皮影都是精美的民间工艺,我们应该热爱我国的传统工艺。
五、作品评价,展示交流
1.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作品以及设计意图;选出好的作品集体欣赏交流;
2.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和补充,以鼓励为主。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回顾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肯于动脑,能够发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交汇之处。
作业:搜集皮影戏的知识,下节课给同学们分享。
篇12:《不求甚解》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的:
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学习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
1.一事一议,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从探讨作者论证思路入手,学习课文注重说理,深入分析的写作特点。
2.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幼年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经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58年秋,调任北京市委书记,主编理论刊物《前线》。60年代初以马南村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的是《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在文中,_、_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邓拓首当其冲,被诬为三家村主将而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邓拓是一位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至为关切的作家。本篇谈论的是学习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以及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但角度与众不同,教育性极强,对于今天有志于为祖国富强而学习读书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无疑是极好的治学修养的教科书。
(二)解题:
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现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证,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文章反弹瑟琶,新人耳目,在轻松愉快中使读者受到教育。就其根本思路来说,乃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就其立意来说,是不求甚解的新解。
(三)解释词语:
会意:会心。
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死抠:kōu在字句上钻研或找错。
豁然:一下子彻底晓悟;开阔;顿时通达。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就会有收获。
(四)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对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1自然段)
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确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谓不把话说死,自然而然地正面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但也不应该盲目反对。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什么又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这是本文议论的核心。
第二部分: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2--3)
一是全引全文,言之有据,认为它不好的原因的断章取义,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这是何苦来呢?语气幽默,态度和平,被批评者都会感到亲切。
二是对引文进行全面的辩证。首先,一定要好读书,好读书,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诀,全在于会意。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是对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热情赞扬。
三是全面解释陶渊明式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旧词翻出新意,宛如一股清风吹进读者的心扉。
第三部分: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彼此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4--9)
一引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强调今天学习应该抱虚心的态度。
二引诸葛亮的例子,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
三引宋儒陆象山的语录,说明未晓处且放过的方法与陶渊明的提法很相似。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个且字,说明放过是暂时的,只要认真会意未晓处最后还是会晓的。
三处例证、引证,或古或今,或中或外,信手拈来,自由骋笔,恰到好处。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这就是结论。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三、五
篇13:《不求甚解》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懂得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要努力追求知识的广博。
2.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论证思路,了解文艺随笔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导入
“不求甚解”这个词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只求知道个大概。这个词带有批评和贬义。今天,我们来听听作者邓拓对这个词的理解,看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2.阅读课文
仔细阅读课文,读懂每个句子,勾画疑难。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结合相关的语句加以概括。
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
一、领会文章主旨
1.“不求甚解”的出处。
2.给“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句加上标点并翻译。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包含哪两层意思?据此提炼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即主旨)。(第4段)
主旨:读书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是不是说读书不需要认真,马马虎虎,粗知大意即可?作者在哪一段对此进行了补充论述?
第7段作了补充论述,使论证严密。
二、学习论证方法
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观点?
(1)举例论证
A.举普列汉诺夫的例子,说明他读书不虚心,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B.举诸葛亮的例子,论证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是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注意:作者运用举例论证时,是否只是列举事例?第5段的句和第6段的句能否删除?
这些语句紧扣作者观点对事例加以分析论证。写议论文,不可只列举事例。
(2)道理论证
第8段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论证“不求甚解”的态度。除引用外,仍有分析论证。
三、理解论证思路
1.梳理思路
竖靶子:开门见山,摆出要批驳的靶子。
引出处:介绍“不求甚解”一词的出处。
释新义:正面阐述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本义。
援例子:举例论证观点。
引语录:引用名家的话论证观点。
结上文:总结全文,重要的书反复读,方能“会意”。
2.《燕山夜话》的写作
“写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邓拓
《燕山夜话》是作者(时任北京市市委书记)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的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
3.文艺随笔
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文艺随笔属于杂文的范畴。
四、拓展延伸
1.《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
2.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结合你的阅读体会谈一谈。
【母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1.教学课件
2.陈毅探母教学设计
5.沉香救母教学反思
6.书法教学课件
7.音标教学课件
8.匆匆教学课件
9.拼音教学课件
10.flash教学课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