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父母与孩子作文

父母与孩子作文

2024-01-07 07:53: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iuxue18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父母与孩子作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父母与孩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与孩子作文

篇1:孩子与父母作文

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过,在每一个匆忙的身影背后,父亲关爱的目光越来越远,母亲熟悉的话语渐渐淡忘,在你身心疲惫的时候,驻足下来,读一读书中的温情故事,你会有感动的心跳。

儿时的我们到现在已经长大了,有很多的事都希望自己做主,闲父母罗嗦、烦。这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普遍的心态,但是你知道老人们为的是什么吗?

老人们要的不是别的,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全、健康。就这样你再闲他们罗嗦,他们烦他们也要唠叨,难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心态吗?不是这样的,他们知道他们也知道他们这样我们会烦他们,但是该说的他们还是要说,在他们眼里我们是永远需要他们护航的,并不是说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差,而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

以前当父母带着我们一起赏月亮和星星,这对我门来说也许是可有可无的记忆。那时父母总是重复的讲月亮里嫦娥的故事,说了一篇又一篇,要知道那时父母也并不老,难到他们不烦嘛,其实他们那时也烦。当我问父母时他们说谁叫我的儿子每次听都要笑呢?简单朴实的话我觉得足以让我透彻心扉。能从中完全的体会到我父母的爱,其实这是我们生活中很小很小的情节,父母给我们的远远不只这一点。难道父母仅给你讲过“嫦娥的故事”嘛!

平常我们多陪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家常,给他们捶捶背,按摩按摩其实要不了我们多少时间,但这样就会让老人很满足很满足了。

在这里我希望我们所有年轻人关心关心我们的老人,其实很多的老人很无奈,他们的老年生活并不是那么充实,还有我得告戒年轻人,老人并不是“饭桶”。关心他们并不是给他们吃就够了。 在这里我希望所有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希望我们所有的家庭和睦。

【孩子与父母作文3篇】

篇2:父母与孩子作文

我们要主动和父母搞好关系,因为是他们养育了我们,是他们教育我们,是他们把我们一路拉扯到大,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我们,我们的父母就不会快乐,在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候,父母就下决心把我们养育成人,一个好人,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外面玩也要有礼貌,他们无时无刻的照顾我们,难道那些不懂事的人好不懂得自己的父母亲们吗,还在憎恨父母的唠叨吗,还想“离家出走”吗?

一个人刚有了这条生命,就是留给父母的,现在大多是子女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手上的一块宝贝疙瘩,就像父母所说,放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掉了。

可现在的孩子呢?怎么回报自己的父母的呢?聚众斗殴?

酗酒抽烟?上课逃课?请您高台贵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不要再为父母惹事了,让父母歇一歇吧!他们累了,真的累了,我也承认,我不算是个好孩子,但我想对于以上所说的孩子们,我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做坏孩子没什么好的,不就是跟同学要点“保护费”,这根抢架勒索有什么区别,当然,咱们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其实我相信大多数部分孩子都比我先认识到这一点,我以前也是,调皮,打架。现在,我,是一个好孩子了,而那些无知的“小朋友”呢,他们呢,浪子回头,金不换……

篇3:父母与孩子作文

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过,在每一个匆忙的身影背后,父亲关爱的目光越来越远,母亲熟悉的话语渐渐淡忘,在你身心疲惫的时候,驻足下来,读一读书中的温情故事,你会有感动的心跳。

儿时的我们到现在已经长大了,有很多的事都希望自己做主,闲父母罗嗦、烦。这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普遍的心态,但是你知道老人们为的是什么吗?

老人们要的不是别的,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全、健康。就这样你再闲他们罗嗦,他们烦他们也要唠叨,难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心态吗?不是这样的,他们知道他们也知道他们这样我们会烦他们,但是该说的他们还是要说,在他们眼里我们是永远需要他们护航的,并不是说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差,而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

以前当父母带着我们一起赏月亮和星星,这对我门来说也许是可有可无的记忆。那时父母总是重复的讲月亮里嫦娥的故事,说了一篇又一篇,要知道那时父母也并不老,难到他们不烦嘛,其实他们那时也烦。当我问父母时他们说谁叫我的儿子每次听都要笑呢?简单朴实的话我觉得足以让我透彻心扉。能从中完全的体会到我父母的爱,其实这是我们生活中很小很小的情节,父母给我们的远远不只这一点。难道父母仅给你讲过“嫦娥的故事”嘛!

平常我们多陪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家常,给他们捶捶背,按摩按摩其实要不了我们多少时间,但这样就会让老人很满足很满足了。

在这里我希望我们所有年轻人关心关心我们的老人,其实很多的老人很无奈,他们的老年生活并不是那么充实,还有我得告戒年轻人,老人并不是“饭桶”。关心他们并不是给他们吃就够了。 在这里我希望所有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希望我们所有的家庭和睦。

篇4:父母与孩子作文

我是一个经常被爸妈骂的孩子,我自己也知道爸妈是恨铁不成钢才会骂我,可是你们知道吗?

我真的不想被你们骂,我也想自己做好每件事可是我就是做不好,我很笨我是个笨孩子总是惹爸妈生气,所以爸妈骂我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有时侯你们骂得太过分我的自尊心也会受损,我知道你们只是随便说说我而已,只是为了解自己的心头之气,我明明知道那是随口说说可我总是会把那些话当真,我有什么事不敢跟你们说因为你们永远是爸妈,所以我有些话只能憋着,我羡慕别的孩子,我生病了请假回家,你们给我的却不是关心而是骂,而别的孩子生病了请假回家爸妈是既担心有关心,相比之下我觉得他们的爸妈对自己的孩子真好,我嫉妒他们毕竟他们的爸妈是那样关心他们,可我生病回家,当头一棒就是骂你这样还读什么书呀,我看你是混日子,这些话让我想哭,爸妈教育孩子是你们的权利,我无法干涉,我只希望多点关心,多点沟通,少点责骂,行吗。

也许我根本都不值得你们关心,我做了那么多错事,你们不关心我,讨厌我也是应该的,我开始讨厌回家,家是温暖的,可我却感不到温暖,我回到家就是随之而来的骂声,我都这么大了,我有自己的思想,我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们越骂我,我就越做不好,我开始叛逆,曾经想得到的温暖全都成为泡影,我只能在苦涩的梦里尝到一丝虚幻的甘甜,梦醒来依然如旧,

都是我的错,犯下的错只能自己承受自作自受我乃活该。

篇5:父母与孩子作文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这样写,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开始不太明白这个抱歉来自何方,但是逐渐到后来开始明白和理解为什么生而为人的抱歉了。人是一种牟利的动物,看似规避其余的东西,追求所谓的道德的高尚和其他,不过归根结底落到实处的甚至有对生命的渴望和执着。

我对我的小时候也还能记得一些事,蛮横,喜欢欺负人。喜欢拿着自己的小身板和其他的去欺负自己的父母,或者更大的哥哥姐姐,并且在里面乐此不疲。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一些小小的羞愧的,零食总是巴不得自己一个人吃完就好了,好玩的玩具也舍不得给别人玩。希望自己一直玩乐,对自己看上的玩具一定要拿到手,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撒泼打滚要求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新的一轮欲望上来,继续乐此不疲的生活着,同新鲜的欲望搏斗,既没有享受人生的理想和感受认知,也没有对于生命的新一轮理解,然后时间就很快的过去,然后直到我现在长成这个尴尬的年纪。

我发现小时候的小孩好吃,贪恋父母的温暖,甚至来自于获利本身,因为父母和家里人是愿意放弃掉自己的获益,所以人又都愿意当小孩子,但是真到长大了,给小孩子做了父母,是不是也会继续这种生命的延续,我们也会学着现如今父母的那样对自己的小孩,然后恍如时光倒流,看起来好像是同人类和解了,你开始理解小孩的欲望,所以才会继续这么宠着他,恋着他,总是希望他也能达到点你以前也达到过的快乐。看起来高尚的幌子下,又是父母压抑自己的欲望,想要的高端一些的衣服,贵一点的酒看起来就一点也不重要了。不过在现如今的仍然身为小孩的我们看来,大人不妨自私一点,偶尔跟小孩袒露经济的困窘,这个看起来比较浮华的鞋子,这个名牌的鞋子可不可以不要了,如此这般,是不是会好一些。你们也可以自己完成你们自己的愿望。

仅以此篇献给我希望不要那么无私父母。

篇6:父母与孩子作文

自从学了《弟子规》,我受到了很多的教育。《弟子规》教我们要怎样做人,应该做哪些事, 不应该做哪些事。

我读了这本书,知道了人生在世,“孝”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即使学习再好,也无济于事,不能称之为一个好人。

那天,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小小的实践作业,那就是找出自己最常犯的一个缺点,向妈妈道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这项作业,并且做得很好。

那一天放学回家,我对妈妈说:“妈妈,这本《弟子规》真好,讲的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说了半天也没敢承认错误,反而如同一只小蚊子一样,缩到墙角去了。当时我非常不好意思,经过反复考虑,觉得还是要完成这项作业。终于,我鼓足了勇气,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对不起,请原谅我从前没有礼貌,过去我就像摸不着头脑的小母狮一样顶撞您,我再次向您道歉??”说着说着,便深深地鞠了一躬。

当时,妈妈一愣,对我微微一笑。说:“今天怎么了?话说得这么好听。”我知道,那时候妈妈一定没有料到我会这么说。后来,我跟妈妈讲了我学习《弟子规》的经过。我是真心地第一次向妈妈道歉。

老师教导我们:“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 “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

篇7:父母与孩子作文

在有些时候,

我真想自己没有在这个世界,

因为人世间的烦心事,实在是太多太多,是个无理数,

也许做父母的看见会心疼,

但是也请你们想象孩子在写下这篇日记时的感受,

我打心眼里说:我很怕我的父母,因为他们有时的表情。声音真的'很吓人!简直就要发疯似的。

我希望孩子与父母间没有隔膜,

有什么就和和睦睦的交谈一下,

当孩子的某种行为你不满时,

你不因该对孩子大声嚷嚷,

如果孩子没有缺点,全是好的,

那还须要你来教育他吗?

为人父母,就是替孩子捉身上的毛毛虫的,

如果孩子不再让你担心(在没成家之前),那做父母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人的一生不就为自己的孩子吗?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的继父或者是继母,

我想你更不应该对孩子嚷嚷,

因为孩子已经失去父爱或母爱,

你这样会增加你们之间的隔膜,并且这堵墙会越来越厚,

即使孩子有什么过错。缺点,

你应该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

如果你在告诉他时,你自己的心态都是很焦急的,责备的语气,

那孩子会接受吗?

我知道你们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凤,成龙!

但是你们应该用对教育方式才是!

不管你是否是孩子的亲生父母,都应该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

尽管你的孩子已经十几岁,二十几岁

但他们不管多大还是你的孩子!

我们做孩子的当然也会关心你们做父母的,

只有大人为我们做好表率,孩子便是。

我希望只要是人的,说话都应该心平气和的!!

篇8:父母与孩子作文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总感觉只有“相见时难别易亦难”的感情最为珍贵。可蓦然回首,才会发现,离我们最近、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最宝贵的父母的爱。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在外拼了命地赚钱供我们读书,而我们爱慕虚荣,互相攀比。青春期的叛逆使我们顶撞父母。就拿我来说。13岁的我正处青春期,气火旺盛,总为一点儿小事而发火。上次我妈在报纸上看到“喝奶茶等于变相吃塑料”这一报道时,便叫我不要再喝奶茶了。我以前与她说过多次我已不再喝奶茶了,这次又讲我,我便气愤的说了一句:“跟你说了不喝了,还说我。”老妈不语,躺在沙发上,卷了卷被子。我当时不知道这一句气话会伤她之心。之后她没有过问我这件事了。

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真是太不冷静了!难道就不能心平气和地和她说么?“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如果没有父母,能有我吗?万爱千恩百苦生我熟知我的父母啊!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父母也一样。父母在世时应多孝敬,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

“文学泰斗”季羡林就留下了这样的遗憾。他的母亲在世时他未能尽孝。他本想等到自己经济独立,生活稳定时再孝敬父母,可是,天不如愿啊!

“孝”是不能等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爱你的人远去时才想起去爱他!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父母奉献给孩子比宇宙更阔,比海更深的爱,而不需要得到太多。而孩子得到太多,那么付出的又有多少呢?

请记住,孩子给父母的一个微笑对父母来说是甜蜜且美好的。

篇9:父母与孩子作文

小时侯,我们对爸妈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爸妈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爸妈的权威。而在爸妈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爸妈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而怀念我们小时侯的乖样子。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在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爸妈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爸妈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爸妈的冲突,往往基于爸妈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求的“严”,反映出爸妈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爸妈的一片苦心。

与爸妈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爸妈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家中,爸妈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爸妈,亲近爸妈,努力跨越代沟,与爸妈携手同行。

在家庭交往中,与爸妈不必太计较。即使爸妈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爸妈争个高低上下。有时即使争赢了,也不一定给自己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我们认了错,也不会丢面子了,反而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篇10:孩子与父母作文

小时侯,我们对爸妈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爸妈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爸妈的权威。而在爸妈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爸妈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而怀念我们小时侯的乖样子。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在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爸妈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爸妈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爸妈的冲突,往往基于爸妈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求的“严”,反映出爸妈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爸妈的一片苦心。

与爸妈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爸妈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家中,爸妈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爸妈,亲近爸妈,努力跨越代沟,与爸妈携手同行。

在家庭交往中,与爸妈不必太计较。即使爸妈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爸妈争个高低上下。有时即使争赢了,也不一定给自己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我们认了错,也不会丢面子了,反而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推荐】孩子与父母作文4篇】

篇11:孩子与父母作文

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妈妈边吃边聊着天,谈着谈着不知怎么就谈到房子上来了。咱家里住的房子太小,要是再大一些就好了。说着说着就来了气,最终当然也无可奈何。 爸爸充满幻想地说起过去的事来,他说:“我们家本来有很大一套房子,是在爷爷手里建的,可惜后来因家里穷,奶奶把它当掉了,后来当票丢了,房子再也赎不回来了。唉,要是现在在我手上的话,光卖地皮就能卖个好价钱啊!”说着说着,不免生出许多惋惜来,口气中也多了一层责怪奶奶的意思。

可我细细一想,觉得爸爸的想法其实是不对的,先不说到底有没有房子,就算有,奶奶把房子当了那是奶奶的事,跟爸爸毫不相干。丢了当票,赎不回房子,虽说有些可惜,但这还是奶奶的事呀,你有本事可像爷爷一样造啊!

爸爸现在可以说没有什么成就,总想上辈给他留下些什么,房子到不了手,就把罪过归到奶奶的身上,似乎都是奶奶的错,才使他到这样的地步。其实要说错,那只错在爸爸自己,没有努力哪来成就。没有成就,一心躺着想吃天鹅肉,这是懒汉思想。爸爸总说当时环境怎么怎么不好。客观环境有没有影响?影响当然是有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可爸爸把客观环境当作决定他命运的主要原因,这显然是错误的。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总说自己学不好,是因为作业太多,课程太多,难度太大,没必要学的东西又太多。我找了许多理由来说服自己没有错。如作业做不出,我想少做几题也无妨,哪里能把作业都做遍的`。上课没听懂。抬抬手也就过去了,哪里有都听懂的道理。打篮球时总忘了回家,心想劳逸结合么,多打一会儿有何妨,想当初爸爸有什么作业拿回家来做……

我又想到爸爸对奶奶的责怪了。难道我也有那么一天吗?怪爸爸为什么没有给我留遗产?怪爸爸为什么不督促我学习,让我浪费时间?我今天的生活有了爸爸昨天的影子,我的汗流下来了。

如果有那一天,难道我能跟饭桌前的孩子说:“我没有文化是因为当初作业太多,教育制度不好,高考制度不行。”我能说这样的话吗?既然我不喜欢爸爸说的那番话,那我为什么不改变态度,重新开始呢?

不能用爸爸责怪奶奶的口气来责怪爸爸,我想我一定能够做到!

篇12:孩子与父母作文

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娇娇女。小时候听父母讲,我刚学走路就不让大人用手扶,上幼儿园,上小学,别人父母用车去接送,我呢?硬是死活不让父母送,背着书包一步步地走。爸爸眯着眼笑,妈妈抱着我亲,恨不得一口把我吞了。同学们说我傻,大人们说我憨,父母亲说我瞎逞能。上中学了,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唉!可能是天生的“贱命”吧!憨人自有憨人福,14岁的我,髙挑的个儿,出落得倒也像个大姑娘了。

放暑假了,我突然“异想天开”,反正闲着没事,不如出去找点活儿干,提高提高自理能力,体验体验劳动的艰辛,岂不美哉?

跑了整整一天,真可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位幵个体餐馆的大姐姐,可能看在都是女孩子的份上,答应让我试一试,我那个乐劲呀!当时恨不得喊她一声“上帝”。

回到家,我把这“好消息”透露给了父母。他们却出人意外地摇着头笑了笑。“真扫兴!”我嘀咕着。

怕耽搁了时间,第二天,起了个绝早,坐在客厅里看着那石英钟一秒一秒地溜着圈,真难熬啊!好像过了半个世纪。上班时间终于到了,我照例对父母说了声:“我出去了。”飞一般地直奔餐馆。我学着大姐姐的样子,穿上工作服,忙了起来。不大会,小餐馆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可以说,这种情影是我从来没经历过的.我觉得自己好似几百年没出过门似的,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新鲜。—天下来,虽然很累很累,虽然有几分紧张、几分羞怯、几分笨拙,虽然有听不完的责备,甚至还会偶尔听到几声粗鲁的骂声,可我还是特别的兴奋。我觉得自己仿佛变成另一个人了.

回到家,一看表,糟糕!十点多了,奇怪,爸爸、妈妈上哪儿去了?屁股还没落板凳,爸爸、妈妈便带着一股风扑进来,看见我,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妈妈一个箭步冲上来,尖声喊道:“你上哪去了?你上哪去了?”爸爸呢,唬着脸,将门关得砰砰响,好像我是犯了什么大逆不道的罪似的。还是妈妈打破了这紧张的空气,细声软气地说:“萍萍,你在外面疯疯瘢癫干什么呀?别人会说我们闲话的,你爸爸是领导,你得给他顾点面子!”爸爸幵口了,打雷似的:“明天再出门,小心你的腿。”回头又找了一句:“真是任性惯了。”说完还XX似的晃了一下拳头,

得,我才不吃他们那一套,能把我怎样?第二天早上,我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我去做零工的事,整个单位都知道了,顿时像开了锅的水。

“老王,听说李局长的千金在外面做小工。”

“啧啧,局长怎么不管一管?”

“他呀!只会管我们,如花似玉的姑娘,他管得住吗?”

“嗨!锻炼锻炼嘛!万一有一天老李靠边站了,她也要生活嘛!”

最可恨的是,那些尖嘴长舌的,瞎编一些说不出口的故事……这些人是怎么啦?一个个都这样?

对这些指指点点我毫不在乎。可是爸爸受不了了,他感到受了天大的侮辱。回到家,把我往沙发里一推,吼道:“你究竟出的什么风头,要这样干?学生应该要集中精力搞学习,你是女孩子,知道吗?”“爸爸根本不理解我!”我心酸地嘀咕着。

“我不理解你,我不理解你,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是理解嗯?”爸爸大声吼道。

从小到大,爸爸从未这样对待我,可今天,为了他的名誉、威信,发了这么大的火,我好像面对着一位陌生人。妈妈心疼地对我说:“萍萍,你别怪爸爸,他也不容易呀!你还是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路呀!”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我不是好好学习了吗?我好多次考试不总在全班、全年级第一?好多次的竞赛我不也夺得了全校第一吗?你还要我怎样好好学习?”我喊着。

爸爸脱下西装,愤愤地甩在沙发上:“你目光太短浅了,全校第一算什么,你为什么不争全省第一?全国第一?全世界第一?”

“哼!怪不得别人说你们这些当干部的,一个个官当得越大,越不满足.原来真是这样!”我不经思索地连珠炮似的甩出这串话。

“啪啪!”脸像刀割一样钻心的痛,我透过朦胧的泪花,看见了那张气得紫红的脸和微微颤抖的肩。我捂着那挂着泪花、印着指头印的脸,冲进了卧室……

篇13:孩子与父母作文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总是爱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

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每次把试卷给父母看的时候,父母总是会指着我说:“你看看人家。”而我也总是会反驳道:“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了,我是不如他们,但我也有我自己的长处。”这句话也总是会让父母重复这样一句话:“也没见着你有什么优点。”谁知,我竟然将这句话放之心上。我便疯狂地开始学习其他长处,心想:既然学习拿不下,就抓抓其他特长。于是我便开始学习起了跳舞。

夏日炎炎,太阳挂得高高的。我来到舞蹈培训班,这里有很多比我早很久就开始学习的学生,而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将与他们一起度过。刚开始就要练习基本功,一劈叉下去,一粒豆大的汗珠就从我的脸颊滑落下来,但我知道我必须坚持下去。过了一个星期,我终于慢慢追上了那些比我先学的学生。

两个月后。学校要进行一次文艺汇演,我激动地举手报名,这可是上天赐给我的一次机会,我一定要让我的父母看看,我也是有长处的。于是我和班级同学自行组织排了一支扇子舞《众里寻她》。我们班拿了一等奖,我和同学们高兴得抱作一团,怀着激动地心情举起我们的荣誉奖杯。我也拿到了属于我的个人奖。

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回家,路过我家隔壁的邻居家时,我听见邻居阿姨对她的女儿说:“你看看隔壁那家的女儿,跳舞跳得多好,你也不学学人家。”我停住了脚步,这句话简直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于是我敲了敲门。邻居阿姨满怀笑容地打开了门,说:“刚说你呢,你就来了。”我向邻居阿姨问过好后,便对她说:“阿姨,您刚刚说的话我都听见了。我跳舞跳得好,但是大姐姐的学习可比我好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邻居阿姨笑了笑,表示认可。

我打开家门,高兴地举起证书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并不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傻孩子,妈妈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够了,这次表现很好,继续努力。”

我点了点头,把证书挂在了我家最显眼的地方。

篇14:孩子与父母作文

小时侯,我们对爸妈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爸妈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爸妈的权威。而在爸妈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爸妈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而怀念我们小时侯的乖样子。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在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爸妈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爸妈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爸妈的冲突,往往基于爸妈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求的“严”,反映出爸妈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爸妈的一片苦心。

与爸妈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爸妈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家中,爸妈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爸妈,亲近爸妈,努力跨越代沟,与爸妈携手同行。

在家庭交往中,与爸妈不必太计较。即使爸妈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爸妈争个高低上下。有时即使争赢了,也不一定给自己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我们认了错,也不会丢面子了,反而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篇15:父母与孩子的作文

今晚的月色很好,在明亮的月色和橘红的路灯灯光混合的夜色里,孩子们在草坪间的娱乐空地上欢快地嬉戏着,他们不知道疲倦,他们好像也没有烦恼,这是他们一天最快乐的时刻,大人们在旁边看着他们玩耍,他们尽情释放着心中所有的快乐和欢愉。这是一群还没有上学或者刚上小学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压力还不是很大,他们还有时间来尽情地享受晚饭后这不受约束的娱乐时间。可是那些再大一点的孩子却很少在这个时候闪现他们的身影。

我越来越感到现在的孩子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来自父母,现在独生子女多,生活也好了,许多父母有条件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有经历为孩子打造这一切,希望孩子将来有所成就和发展,也希望自己年轻时未实现的愿望让孩子来实现,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环境就业压力比较大,所以孩子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家长都怕,万一一松懈,自己的孩子落在了后面就可能因为升不到重点初中和重点高中而失去了考上好大学的机会,所以许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学习的时间很满,休息日也不例外。可是就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忽视了合理的时间安排,往往也忽视了自己孩子的特点,今天学画画,明天学英语,后天学钢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样的资质,不是孩子的爱好都相同,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万,生活也不会都一样,而今天的很多父母目标就是让孩子出人头地。当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父母包办孩子将来发展的做法也未必可取。现在很多人在批“80后”或“90后”的时候,不如先批一下他们的父母吧。温室里的花朵挪到大自然里的时候当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如果想办法教育孩子成龙成凤,还不如先教孩子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心态,有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能屈能伸的心态和与周围的环境相融洽的心理。还不如教育孩子自己认识什么是生活,教育孩子思考自己将来该怎样生活,并且该怎样来为目标付出行动,而不是枯燥、机械地去学那些“知识”。

就象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家长先扶着,跟着,到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家长不再管,孩子自己已经能行走自如了,人的一生如学走路,父母总有应该松手的时候,不然的话孩子什么时候能长大呢?

如果帮孩子成长,不如交给他们自己生存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锻炼成长,成为驾驭生活的宠儿,或许这才真正是生活中的蛟龙和凤凰。

篇16:父母与孩子的作文

人是被大脑里的操作系统指挥着往前走的,就这样,我逐渐形成了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后来被我称为“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的渴望”。这是一种心灵对未来的渴望,渴望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向前延伸,这种渴望落实到行动上,就是看书学习,这是我能走出去的惟一一条路。

被“偏爱”的童年

我们家一共有三个孩子,我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我哥哥在四岁时得了肺炎。我外婆迷信,说是被鬼“相”了,不让送医院,结果哥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被送到医院。医生说,哥哥的肺部都烧黑了,埋怨我父母送得太晚。我父母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离开了人世,母亲撕心裂肺地哭了很长时间。后来,也许是为了弥补对哥哥的爱,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我的身上。

小时候,我印像最深的一件事情是打针。那时,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几乎天天都要打针。每次打针时,我都像被宰杀的猪一样嚎叫。哥哥的离去给母亲带来了阴影,只要我的身体有一点毛病,她就送我去打针。有一次,我得了肝炎和哮喘病。父母吓坏了,第一时间送我去医院接受全面治疗,还为此提心吊胆了很多年,幸运的是,我终于活了过来。为了给我增加营养,从1962年我出生那年开始,到1980年我考入北京大学,母亲一共养了136头猪,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母亲还养鸡,每次我身体有点问题,母亲就杀一只鸡给我补身子,邻居说我从小是在鸡汤和鸡蛋里泡大的。

母亲把她全部的爱都给我了,为了我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她可以做出一切牺牲。我姐比我大五岁,她长大后,母亲让她去学医,因为她当医生后,可以方便给我打针。这似乎对我有点“偏爱”,但是母亲的爱,伴随着我成长,一直到今天。

我的父亲是个木匠,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父亲最拿手的手艺活是架大梁。方圆十里之内,只要有人家盖房子,一般都会请他去架大梁。在我们家乡有个风俗,架大梁、盖新房的人家当天都要请喝酒,我父亲很慷慨,经常喝得一高兴就不要工钱了。有时候,母亲也会因为父亲没拿到工钱而跟他吵架。我父亲长得又高又壮,而我母亲长得很瘦小。可是,每次我母亲打我父亲的时候,父亲从来都不还手。不管别人说什么,父亲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任何时候都不会伤害家人。所以在我的心里,一直觉得我父亲特别宽厚,特别有男子汉气概。

在没有人家盖房子时,空闲在家的父亲也会做一些家具拿到市场去卖,比如八仙桌、椅子、凳子等。但是父亲的性格很粗放,做不了细致的活儿,所以他做的家具不太美观,也卖不出好价钱。经常是别人买去的家具,过几天又送回我家来修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用在修家具上的时间比用在做家具上的时间还要多,但他依然乐在其中。每次父亲做家具时,我都在旁边“帮忙”——其实是捣乱,但父亲从不管我,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不知不觉中,我学会了使用刨子、凿子、锯子等工具。我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做小凳子了,尽管我做出来的小凳子坐上去就散架,但我依然充满了成就感。现在,我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这和小时候玩这些木匠工具应该有很大关系。

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宽厚,学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态度。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悲和喜,不管别人怎么说,做自己想做、愿意做的事,并且乐在其中,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呢?父亲活得很潇洒,他友善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因为不计较,所以不悲伤;因为不在意,所以不落寞。“吃亏是福”,这句话在父亲那里得到了验证。父亲慷慨地对待家乡的父老乡亲,因此得到了众乡亲的爱戴;父亲宽厚地对待母亲的责怪和不满,也得到了母亲因感动而回馈给他的更深的爱。父亲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让我懂得要真诚、宽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坦然面对失败和痛苦。生活,正是在这种坦然、与世无争的态度中,变得更加美好。

我母亲和一般的农民不一样,她没有深厚的土地情结,而是一心想要跳出农村的土地,翱翔在更广阔的天空中。她没能实现这个梦想,就把这个梦想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在我很小的时候,大脑里就好像被植入了一个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是徐霞客。因为徐霞客也是江阴人,所以,在江阴流传着很多关于徐霞客的故事。最开始是听我母亲讲徐霞客,母亲让我以徐霞客为榜样,好好学习,长本事,将来走出农村,光宗耀祖。后来是听村里的老人讲徐霞客,他们不讲徐霞客是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他们一讲就是:“哎哟,徐弘祖(徐霞客的真名)每次出去,总能带几个美女回来。”我一听,就很开心:“哦,走出去就能带美女回来。”听了徐霞客的故事,我经常是看着天上的云,看着长江的水,幻想着外面世界的样子。然后就会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够出去,也带几个美女回来呢?”慢慢地,这个想法就扎根在我的脑子里了。人是被大脑里的操作系统指挥着往前走的,就这样,我逐渐养成了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后来被我称为“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的渴望”。这是一种心灵对未来的渴望,渴望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向前延伸,这种渴望落实到行动上,就是看书学习,这是我能走出去的惟一一条路。

每天晚上,我都和姐姐坐在煤油灯下看书、写作业,母亲在一旁纺纱。因为有动力,所以我在学习上一直比较自觉。我的记忆能力很强,所以从小到大,语文成绩一直都很好,但数学成绩一直很一般,在班级里也没有得过太好的名次,但是因为我一直在努力学,母亲也不骂我,而且,她基本上不认识字,所以也不知道我的成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我小时候非常爱护书,每本书都用报纸包起来,包得特别漂亮。期末考试结束后,我的书还跟新的一样。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书和连环画。当时,我有很多小人书,有的是自己买的,有的是跟小朋友交换的。我向母亲要钱买小人书,即使家里没钱,母亲也从来没有拦着不让我买,她非常支持我读书。再大一点后,我开始去公社和大学图书馆借书看,那时我开始看长篇小说,看了很多。记得有一次,我姐姐不知道从哪里借了一本《林海雪原》,我就偷偷看完了,结果被我姐骂了一顿。当时姐姐读高二,我读初二,她认为《林海雪原》里面有恋爱的故事,不是小孩子该看的书。

我读高中的时候,很多书就已经开放了,可以随便借阅,那时我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我特别喜欢看小说,不管什么小说,拿过来就能读进去。我读书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拿起来就放不下,有时边吃饭边看。我母亲一直非常支持我看书和学习,但是有时看见我边吃饭边看书,急了就会把书扔到地上。因为这样吃饭的速度太慢,这在农村父母的眼里是一种特别懒散的坏习惯。

母爱为我撑起一片艳阳天

母亲对我最重要的帮助有两次。一次是我初中毕业以后,帮我争取到读高中的机会。我读初中时成绩还可以,老师也很喜欢我。当时,初中的学制只有两年,初中毕业时,我属于班级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本来是能读高中的,但当时有项政策,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人上高中。我姐读了高中,我就不能再读了。当时我在家里也不是完全闲着,没事我就画画,画得还挺好的。待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母亲看我特别郁闷,也觉得很难过,她本来是希望我能读完高中,然后当一个民办老师的。她几次跑去跟公社的领导求情,希望能给我一个上学的机会,但都没有成功。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了。第二年5月份,我们隔壁村的一个女孩不愿意上高中,就退学回家了。听说这件事后,母亲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马上去公社找领导,然后又去高中校长家里争取。母亲对校长说:“我儿子学习挺不错的,你们能不能让他来上高中?”校长说:“学校不能增加名额。”我母亲马上说:“不是有个女孩子走了吗?求你让我儿子代替那个女孩吧。”我母亲花了很大力气,后来学校终于答应了。

由于在家耽误了将近一年时间,在我进入高中的时候,高一马上就结束了,而当时高中一共就两年,所以,我实际上只读了一年高中。进入高中以后,我的成绩一直落在班里其他同学的后面。读了一年后,老师要求大家全部参加高考,因为我本身很喜欢学习,所以尽管只读了一年高中也很想试试身手,就和大家一起报名参加高考。

当时,即便要参加高考,我每天要干的农活还是一样都不能少,比如我放学回家后,要去外面割草。当时农村的家庭一般都会养两头猪,个别人家还会养一两只羊。猪和羊吃的东西是长在田埂上的,而且猪有猪喜欢吃的草,羊有羊喜欢吃的.草。每天晚上我放学回家,都要割两篮子草,一篮子给猪吃,一篮子给羊吃。到了夏天,还要割更多的草,回到家里把草晒干,然后一捆一捆扎起来,等冬天没有新鲜草的时候,再给猪和羊吃。

第一次高考我没考上,但我还是非常感谢母亲对我的帮助,是母亲让我重新回到了学校,如果仅靠我自己,不可能再有机会读高中,更不用说考大学了。第一年高考没考上,我当了一名英语代课老师。

那一年我16岁,高考英语才33分,虽然我的英语水平不高,但是学生很喜欢我。从学生那里,我获得了信心,决定第二年继续参加高考,结果我又落榜了。

母亲对我的第二次重要的帮助是高考。我连续两年没考上大学,却越战越勇,到了第三年的时候,我还想考。母亲对我说:“你可以考,但是自学肯定是有难度的,成绩很难提高,你应该走一条新路。”没过几天,我们县里刚好办了一个高考补习班,要招40名学生,但我的测试总分排在40名之外,没有资格进去。母亲知道这个结果后,二话没说就进城了。因为听说补习班有一位曹老师,前一年他培养的一个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也不知道母亲通过什么办法,竟然专程找到了他。

当时曹老师有个儿子,刚刚一岁,但夫妻二人工作都忙,曹老师的妻子身体又弱,没有足够的奶水给孩子吃。我母亲见孩子长得又瘦又黄,就自告奋勇地提出要帮助曹老师带孩子。她说,农村的米、菜和鸡蛋都新鲜,不愁孩子吃了长不胖。母亲让曹老师放心,她一定能把这个孩子带好。曹老师很感动,于是收下了我。当天,母亲兴冲冲地从城里回家时,刚好赶上大暴雨,一路上,母亲好几次摔进路旁的水沟里。我在家里焦急地等着母亲,当看到母亲像个泥人一样站在我面前时,我立刻明白,我只有一条路了……拼命学习一年以后,我终于考入了北京大学。

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之后,母亲很高兴,把家里的两头猪都杀了,请了三个厨师,宴请全村的亲戚、朋友和老师。宴席分中午和晚上两拨进行,这一请,让全村人足足吃了两天。

母亲一心想要报答曹老师对我的培养,帮曹老师带了三年的孩子。三年后把孩子送回去时,孩子又白又胖,曹老师和他爱人都非常感谢我母亲。现在曹老师跟我的关系还特别好,跟我母亲的关系也特别好。

自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以来,我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我说:“是我的母亲。”因为,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也没有我的今天。我做事的风格和对待困难的态度都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我非常尊敬我的母亲。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母亲就已经是我们公社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了。当时,很多农村人赚到大钱之后就忙着盖房子、买车,改善生活条件。但我母亲却不这么想,有了钱之后,她就想着给乡里修路、修桥、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上学。她说,自己因为没读过书,吃了很大的亏,不管怎样,都要让后代读书,当个文化人。

创办新东方以后,我在经济上变得宽裕了,就把母亲接到了北京。而母亲却闲不住,经常到新东方来转转。当时,新东方的办学条件很差,夏天时,教室里没有空调,学生们听课时都汗流浃背的。母亲看到这个情景,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就去了冷冻厂,用卡车拉回很多大冰块,放到教室里给学生们降温。后来,她发现学生们中午吃饭有困难,就在学校旁边办起了餐馆和日用品小卖部。这下,母亲的特长又得到了发挥。不久,学校住宿班的食堂、学校教材印刷、教师录音磁带采购等业务都被母亲接管了,而且她把每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王强成为新东方的CEO以后,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我很豪爽地对他说:“你当CEO,想炒谁就炒谁!”没想到,王强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包括你妈吗?”我当时还嘴硬,说:“当然包括!”可我刚回到办公室就觉得不对劲,又立刻跑到王强的办公室,对他说:“王强,你炒谁都行,只是希望你对我妈手下留情。”我清楚地记得,王强当时看我的眼神,既有无奈,又有不满……

其实,我也很矛盾。我知道,从管理的角度,我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可人性就是这样的,人首先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其次才是理性的人。我爱我的母亲,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情感,我希望我的母亲快乐,即使为了母亲的快乐去低头求人,我也在所不惜!尽管那时我已经懂得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但我怕母亲“下岗”后会难过,她忙碌了一辈子,停下来就会不舒服。虽然可以哄她说,不让她工作是为了让她享清福,可谁都知道,这背后的意思是在宣告她真的老了,要彻底回归家庭了,这种失落感对母亲来说,打击是巨大的。作为儿子,我希望尽量延长母亲的成就感,让她尽量多地体会自己的存在价值。所以,我宁可让大家指责我不理性、留恋家族小作坊式的企业,也不想对母亲有半点伤害。

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来,一直强调“孝敬”二字,可我认为孝敬应该以敬为先,没有敬,孝就会打折扣。正因为我对母亲有着深深的敬,所以,我对母亲的孝才如此深厚、强烈,以至于连企业管理规则都被我放在了第二位。

篇17: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题作文

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题作文

现今社会常提到的问题就是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代沟呢?这往往就是年龄之间的问题。在生理上,孩子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凭感情论事,常会出现一言不合就开始闹起来了;而父母此时往往正处于更年期,心情更是不会好,在与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两个人很有可能会吵起来。在心理上,孩子有了自己的`见识和经验往往对父母轻慢;而父母则因为孩子的转变而不安。但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然而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解决问题同样需要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孩子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冲动行事,做事之前要好好想一想自己这么做之后的后果是什么;父母同样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对待孩子不是要非常严苛,其实还需要父母对孩子宽容,毕竟两代人的见闻是非常不同的。主要还是要父母和孩子好好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

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很重要,它能缓和两代人的关系。

篇18:父母与孩子代沟英语作文优秀

Generation gap refers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old and young. The term came into fashion after the 1980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代沟指的是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误解。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流行。然而,近年来,这种现象是越来越激烈。

How does generation gap come into being? 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the two generations have grown up in different ages, thus they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life. Secondly, due to having little in common with each other, they are unwilling to sit down and talk face to face. Besides, as modern life is so stressful, both of them are so busy with their study or work that they have not enough time to exchange their ideas.

代沟是如何产生的呢?第一个原因是这两代人是在不同时代长大的,所以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同的。其次,由于由于彼此之间很少有共同之处,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坐下来面对面交谈。此外,由于现代生活的压力很大,大家都忙于学习或者工作,以至于都没有时间来交流彼此的'想法。

To bridge the generation gap is not easy at all, but we can do something to shorten it. For one thing, children should respect their parents as well as accept their good advice. For another, parents should not only show their love and care to the kids, but also support their good life view. As long as the old and young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it would be more harmonious in family and world.

架起代沟的桥梁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做些事情来减小代沟。一方面,孩子们应该尊重他们的父母并接受他们的建议。另一方面,父母不仅要展示他们对孩子的爱和照顾,也要支持他们良好的人生观。只要老人和年轻人能够互相理解,家庭与世界之间会变得更加和谐。

【父母与孩子作文】相关文章:

1.父母与孩子的代沟的英语作文

2.孩子父母感谢信

3.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心得体会

4.一个与父母永远离别的孩子

5.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

6.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7.父母情绪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8.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五大注意

9.呵护“孩子”,感恩父母作文

10.初中优秀作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下载word文档
《父母与孩子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