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作文
“圆筒冰淇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作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作文
关于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作文
教育与成人(孟令初)《三字经》里有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指明了来自家庭与老师的教育是我们成“人”的必备基础。但在我看来,家庭也好,学校也罢,他们都是助我们成长的重要外力因素。而成功的.教育还源于我们自身的行动和拼搏,我们内心的力量是前进的根本动力。
诚然,家庭作为我们出生起便生活的环境,这里发生的一举一动都令我们耳濡目染。在和父母相处过程中,我们无意识地模仿着他们的言行举止,并在他们有意识地教导中形成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在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我们某一方面的天赋可能被提前察觉开发,进而推动着我们遵循这条路深远发展――艺术世家、医生世家即是这个道理。我们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继而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家庭的缩影与化身。家庭是我们最初的学校,父母是我们最初的老师,而原生家庭对我们的教育也终将伴随一生。
我们在父母那里学会哭学会笑,学会了人世间最朴素的情感,但在老师那里,我们学会了借助知识的翅膀飞翔。盲女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富裕人家,自幼受到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关爱,无忧无虑。但若不是她的家教安妮沙利文在漫长的岁月中陪伴她成长,教会她读书写字,海伦凯勒很有可能只是一位幸福的盲女,而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每个人都是一块璞玉,有家人小心开采后送到老师手中,经过细细雕琢后褪去黯淡污浊的外壳,展露耀眼光彩。
由此看来,家庭与老师给予我们的教育确实至关重要,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确保我们“成人”的护身符:当一切外因不再如我们所愿,外因不再能够让我们借力时,自我行动力这一内在因素便至关重要。此刻正值特殊时期,因为疫情我们被迫在家通过网课继续学业,但是又有多少同学端坐桌前,打开电脑却手捧手机,沉迷于游戏小说?反观安徽在村委会大院中“蹭网”学习至深夜的农村小女孩翠珠,清晨便来到楼顶借用邻居网络河南高三考生,他们无一不是在用现代版“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向我们证明着:自身的努力与奋斗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家庭的教育可以用书本知识来弥补,而来自老师的教育也可以尽力争取。环境从来不是决定一个人境遇的主要原因,事物的内因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蚕蛹固然束缚住了蝴蝶,但是只要它不断挣扎努力,终会迎来破茧成蝶的一刻。人生也是如此,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态度和真正付出的行动才真正塑造了我们,只要我们想,只要我们付出,我们终会抓住那可能渺茫的机会,获得成长,开天辟地。
再奋斗不到一百天,便将迎来一次属于我们的重要考验,希望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以始终如一的拼搏精神面对高考,并在洗礼之后持之以恒,承载家人寄托,借力于知识,飞向属于自己的更广阔的天空,学以成人。
篇2:三字经详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家中的长辈对子弟的教育,学校教育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这 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两种教育的背景不同,内容也不一样,有些话老师说不出口,有些话家长说不出口,所以老师教孩子要孝敬父母,家长教孩子要尊师重 道,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圆满。
家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教育,叫做扎根教育,没有家教的小孩子,即使学校教育再优秀,他一生都不会有大成,因为 他没根。小孩子在三岁以前,是离不开母亲的,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活教材,小孩子都在模仿与记忆,这叫母仪、母教。《千字文》里就有“外受 傅训,入奉母仪”的话。“外受傅训”是在外面要接受老师的教诲,“入奉母仪”就是在家里要向母亲学习,以母亲的仪表做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父母自己不自尊、不严格要求自己,你的小孩子将向你学习什么呢?
根据古制,母亲怀孕作胎以后就要开始对胎儿进行胎教,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要认为,胎儿时期小孩 子的感官在发育阶段,还没有感知功能。你怎么知道胎儿没有感知能力?你怎么知道胎儿感知不到外界信号呢?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三个月的胎儿就开始有听觉了, 也就是从三个月开始就可以用声音进行胎教了。听神经元的发育在零岁到三岁时完成百分之六十到八十,三岁以内的儿童听音乐,只要听一遍终生都不会忘。父母想 培养小孩子为音乐家的,一定要趁早。
胎教的总原则就是一个正字,时时按“正”的原则去做就可以了。无论是行住坐卧、举止言谈都不能离开正字,站着不能歪,躺着不能歪,坐着不能歪。你外面有正,胎位才能正,小孩子的内心才能正,将来这个小孩子才能正,这是胎教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关键。
什 么是正呢?正字的下面是止,上面是一,止于一就是正。一切专一、合一才有正。这是教育的准则,如果只生养子女而不负责教育,这是父母的过失。人多生几个孩 子容易,但是个个都教育好,是非常困难的。父母要是怕麻烦就考虑好,少生几个孩子,这样既对孩子负责,也对人类负责。尤其是现代的母亲,自己都有工作,教 育子女既没时间也没耐心,干脆出钱请家教最省事。母仪母教必须自己来,外人代替不了。现在辛苦三年,将来你能省心一辈子,算算账看看哪头划算?所以在教育 问题上母亲想大撒把是绝对不行的,女强人可以缓一缓再当,先考虑小孩子的教育,这是他一辈子的大事,将来他还会有后代,这个因果关系可绝不是一两代人的事。
如果师教有问题、老师教育的方法不对,那是老师的失职,同样是大问题。传统教育的师道,老师是绝对的`牺牲者,一辈子办教育默默无闻, 视年长的学生为弟、年幼的为子。弟子们的地位再高,回来看老师也一定行大礼,感谢老师的大恩。现在搞教育的都是走投无路,迫不得已,用钱钟书的话说,“这 个人不是死了,就是教书去了”。
传统教育中的师,分为“经师”与“人师”两类,传道、教学生做人的是“人师”,授业、解惑的是“经师”,两类老师的职责不同,家长一定要区分清楚。
家 教和师教都有了,但父母和老师教什么?这在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中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教育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化性子,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拧种一个,脾气大得 很,非得依着他的性子不可。如果父母不帮助他化性,今后这个孩子的命就很难立起来。上学以后,老师如果不能帮助学生化性、立命,就是误人子弟。当老师的必 须详细考察学生的天命、宿命与阴命,按学生命的大小来教育他,才算尽了师道。
人的命如车轮,性如车轴,性子不正,命轮一定会跑偏,所以韩愈才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帮助学生化性立命,教他做人之道,比较起来老师的作用比父母还重要。为师者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很可能误人子弟, 好材料也被你毁了,古人叹曰:“我眼本明,因师故瞎”不正是对那些滥竽充数的“瞎师”的控诉吗?
篇3:三字经故事—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三字经故事—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释]
教:这里有两个“教”字,第一个是父之较,第二个是师之教。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子:这里指为人子女。不学:不肯读书学习。非所宜:是说不应该如此。为:作为、成就。
[语译]
做父亲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这就是老师的怠惰。做人子女者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幼小时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
[故事]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篇4:老师教育札记推荐:教不严,师之惰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也是一个看钱的时代。
但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看分的时代。
分从何而来,从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来。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起伏不定,内心是焦虑的。
但毕竟,家长不是全才,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面对具体科目的学习,家长也无能为力。
家长只能不断地督促,劝导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再投入。通过家庭活动,让孩子明白,学习全靠自觉,你只有想学好并为之努力,你才能真正学好。
然而,孩子每天面对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每根神经。
教不严,师之惰,有理。
作为老师,切不可有孩子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奢望。
你布置的任务,如果不认真检查,孩子就会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次数一多,孩子就不会把你的要求当回事。
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要严。
严于律己
老师总是提前到教室,孩子迟到的自然就会少,有效学习的时间就会增多。
老师总是彬彬有礼,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循循善诱,孩子顶撞的事就很少发生。
老师风趣幽默,课堂就不会死气沉沉,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长久持续。
老师知识渊博,学有所长,孩子就会不自觉模仿,这是榜样的力量。
赏罚严明
初中生,从本质上说对老师是畏惧的。老师如果能利用学生的这个特性,发现孩子的优点,赏,孩子会很快进入奋发的自觉期,他能从鼓励中获得长久的动力,这种力量的巨大惊人的。针对孩子的缺点,罚,罚到他改正为止。当然罚要有度,要在孩子的承受能力范围内,而且还要罚得有趣,罚得他心安理得,罚得他不接受惩罚就会不好意思。
师道尊严
新时代说这个话题好像有点古板,但老师又必须有师的风范,有师的气度,有师的威严。
见过一些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老师,因为和孩子们的距离过近,孩子们全然没了分寸感,可以从老师兜里抢手机玩,随便和老师开玩笑,课堂上嬉闹一片,老师最终被迫离开。
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相处要有原则,有底线,把握好这个分寸,才谈得上师道尊严,才谈得上教学相长。
严师出高徒,在思想上可以把他们当大人看,在学习上他们毕竟还是个孩子,老师只有严谨、严格、严明、严肃,学生才会有明媚的春天。
作者:关二哥
公众号:天一学习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作文】相关文章:
3.招教 师爱范文
4.天纵之教读后感
8.教初一作文
9.教资作文
10.怎样教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