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的实践与思考
“琨朗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的实践与思考,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的实践与思考,欢迎阅读!
篇1: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浦江县第二中学 洪丽丽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高三,英语习题量日益加大,教师与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做练习与讲评练习上。讲评课中,有些教师逐题仔细地讲解,采用“注入式”教学法,实行“满堂灌”教学。有些教师认为,讲评课没有上新课那么重要,于是蜻蜓点水式地对一下答案,或将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核对。显然,这些讲评模式因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被时代所淘汰。那么,怎样才能使讲评课收到良好的讲评效果呢?
二、讲评课的意义
讲评课是以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课型。讲评的目的决不仅仅在于澄清某个问题的正误和对试题进行单纯的分析,重要的是借助讲评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讲评,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讲评课的实践与原理
(一)把握“三性”
1. 时效性
考试后何时讲评试卷才能取得最佳效益呢?实践证明,试卷的讲评应放在测试后未上新课之前为宜。原因有二:首先,就学生而言,考试时其思维最集中、最活跃,此时他们对于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非常熟悉的。而测试后他们不仅急于知道分数,更急于知道正确的答案,求知欲极强。其次,对教师来说,刚阅完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因而此时讲评必然事半功倍。
2. 灵活性
考试后,学生们常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这对我们有何启示呢?显而易见,在争辩中理解的知识印象是最深刻的。所以,讲评时教师可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学生的争论,启发、引导学生自评,这样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讲评的效果。可见,讲评课与上新课一样,方法应灵活多变。
3. 实效性
试卷的讲评要注重效果。在复习考试中,每一次考试都要明确以下内容:考查的内容是什么、在《高考说明》中作何要求、涉及教材的哪些知识点。只有教师对这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评时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扩展和提高,使讲评成为一次收获、一次知识的巩固、一次知识的更新。
(二)紧扣“四环”
1. 查根究底
试卷的讲评不仅使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正确与错误的原因。如在选择题的训练中,不仅要使学生知道正确的选项,更应让学生明白不选其它各项的理由。
2. 联想迁移
试卷讲评的重要一点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评时应对试题做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变化形式进行分析评讲,达到培养学生联想迁移之目的。例:
Is it in the factory _____ we worked together last year?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in which
正确答案为A,但许多学生把后面的句子当成定语从句选了C。针对以上错误,教师可先改变句子结构,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It is in the factory ______ we worked together last year. 这一改,学生就一目了然,是一个强调句型,应选A。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接着问:去掉介词in,情况怎样?此时正确答案为C和D。最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假如把原句中的介词in移到worked后面,答案又是什么?显然正确答案是A、B,这样讲评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考知识点的印象,并培养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
3. 拓宽升华
讲评时,教师可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引申出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宽、加深。例: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______ he or she wants.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rever
正确答案为B,这题是以what+ever引导的名词性从句当宾语。于是教师可问:除what+ever外,还有哪些疑问词+ever可以构成复合词引导从句呢?在学生说出一些后,教师可予以补充,归纳如下:
(1)whatever, whichever, whoever属于关系代词,可引导名词性从句。
(2)wherever, whenever, however属于关系副词,引导地点、时间、方式等状语从句。然后,要求学生用这些词造句,如:
①He does well in whatever he does.
②You are free to go wherever you like.
③Whoever breaks the law should be punished.
④Here are two books. You may choose whichever you like.
⑤You may leave whenever you want to.
⑥However rich people are, they always want more.
接着教师可问:这些词除可引导上述从句外,还可引导什么从句?经启发,学生能想出还可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相当于no matter+疑问词。如:
Whatever I said, he just didn’t care. = No matter what I said, he just didn’t care.
4. 深化反刍
为了切实提高讲评效果,必须让学生及时消化讲评内容。通过消化,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具体做法是: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错误记录,建立错误档案,收录自己做错的题目,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有的放矢,及时复习。此外,教师可根据讲评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易错题,通过变换角度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加以训练,以巩固讲评效果,实现“第二次飞跃”。
(三)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是古人及当今许多学者的共识。教师讲评试卷的关键是应把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教给学生。如做完形填空时,可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四步:①浏览全文,掌握大意;②避难就易,逐句填空;③仔细斟酌,解决疑难;④通读全文,验证答案。又如,在做阅读材料的选择题时,指导学生选项的选取应把握:①选项的观点自身错误时要舍去;②选项正确,但与题干和文章内容无关的应舍去;③选项和文章虽有联系,但选项的外延或内涵与文章内容不统一的应舍去。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出现凭空想像、脱离阅读材料的现象。再如,做书面表达题时,指导学生遵循下列四步:①仔细审题,弄清大意;②编写题纲,拟出要点;③紧扣要点,扩写成文;④反复检查,修正错误。
总而言之,根据近年高考英语试卷“定位语篇,强调运用,注重交际”的命题特点,教师应从知识的系统性、语用角度、语篇结构、交际功能着手,以试卷讲评为载体,做到“查、联、拓、深”。只有做到知识的归纳和延伸、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试技巧的训练和养成,才是一堂优秀的试卷讲评课。
篇2: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尝试与思考
吴慧琴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初级中学)
摘 要:通过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尝试,试卷讲评课不仅能矫正错误,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结构,还能发挥试卷讲评课的激励、强化作用。它的有效性体现在讲评前对试卷解答的有效性分析;讲评中对试题疑难的有效性解析;讲评后对同类试题的跟踪检测和再评价。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层层递进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时效。
篇3: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尝试与思考
试卷讲评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少教师不重视试卷讲评课,有些教师甚至将试卷讲评理解为对答案,使讲者无力,听者乏味。笔者认为分析好一份试卷,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是对平时教学最有效的升华,试卷的讲评效果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上一堂试卷讲评课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上法,产生的效果因人而异。如果教师从试卷开头讲到结尾,逐题讲评,就会“高耗低效”。要提高试卷讲评的时效,变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需要探究试卷讲评的有效教法。通过对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尝试,本文认为好的试卷讲评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建立在讲评前对试卷解答的有效性分析基础之上,在讲评中对试题疑难、易错问题进行有效性解析,并在讲评后对同类试题进行跟踪检测和再评价,让大多数学生能达到目标。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层层递进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时效。
一、对试卷讲评有效性的认识
1.有效的试卷讲评应该有的放矢。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讲评前需要教师对试卷进行钻研和分析,设计合理的讲评方案。
2.有效的试卷讲评应该是及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告诉我们,时间越短,记忆越深刻,因此试卷讲评越早,学生越能以清晰的记忆和积极的心态听教师讲评,效果会越好。
3.有效的试卷讲评应该具有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作用。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试卷讲评时要用好激励手段,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
4.有效的试卷讲评应该有侧重点。试卷讲评课切不可不分轻重,面面俱到。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仔细分析学生可能出错的原因,有计划、有步骤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有效的试卷讲评应该具有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作用。纠正错误、规范解题、提炼方法、拓展解题思路、渗透解题技巧、提升能力是试卷讲评的目的,在讲评时应注重落实。
二、讲评前对试卷解答的有效性分析
试卷的有效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分析学生的试卷,二是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
1.有效分析试卷首先应建立在教师做试卷基础之上。教师的讲评是对试卷解答的再现,是对学生解题的示范,不宜出错,因此教师亲自做试卷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是有效讲评试卷的举措,不能空缺。
2.有效分析试卷应重点落实在教师对所有试卷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基础之上。毛泽东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试卷是有效分析学情的原始资料,调查学生的解答有利于分析学情。
首先,教师应统计分析每题的得分率,把握学情。分析试题讲评的难点,确定讲评的优先顺序和侧重点,为分配试卷的讲评时间提供依据,有利于突破难点,为高效讲评赢得时间。
其次,教师应记录填空题、解答题的典型错误。分析“出错点”原因,罗列出“计算题步骤省略”“解答不完整、格式不规范”“作图未用尺规”等解题共同点,将上述“共同点”合并讲评,能做到“耗时少,成效高”。
再次,教师应分析出试卷的核心知识,重点讲评。试卷是所考查知识的载体,它涵盖了最重要的、学生必须学到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这些都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教师选择这些“核心点”重点讲评,步步击中“要害”,教学省时省力,学生学习快速高效。
最后,教师应筛选各题的正确解答类型,有利于多角度分析。记录各类正确解法,包括学生的姓名,与记录错误同等重要。在试卷讲评时一同展示,既能拓展解题思路、渗透解题技巧,还能激励优秀学生爱数学、学好数学。
3.有效分析学生的试卷离不开学生的自我诊断。把批好的试卷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试卷的再次审视,仔细完成自我诊断表,先对试卷完成自己的分析,不仅实现了多元化、人性化的评价,变学生的被动反思为主动反思,还由学生的想法促进教师转变教法,力求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通过自我诊断、反思,生生间的讨论、交流,用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能促使学生自我调节、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附:学生自我诊断表)
4.讲评前需要设计有效的讲评教案。设计讲评教案既是对试卷分析的总结,更是有效教学的方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需要重视。设计教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学习:一是难题做不出,讲评时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二是解答有漏洞,讲评时补充是重点,剖析原因是对策;三是解答错误,讲评时指导审题为首要任务,对概念、关键字眼、隐含条件、答题要求要研读,培养审题习惯,减少失误;四是心理紧张,讲评时要求学生应先易后难做题,缓解心理压力。
三、讲评中实施有效的试卷讲评过程
1.注重多元评价和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通报优秀分、平均分而不通报每个人的分数,帮助学困生分析存在的问题,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和解题中的闪光点,有利于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重点讲评该试卷中学生集中错误的问题
学生错误集中的试题往往反映了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缺陷,应重点讲评,能耗时少,效益高,有效地解决多数学生关切的问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1:下列命题中:①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②斜边长为6的直角三角形的重心到其外心的距离为1;③线段AB上一点C满足AC=AB,则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④所有角都对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相似;⑤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弧相等;⑥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垂径定理、圆心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还有三角形的重心和外心的概念,黄金分割点的概念和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学生的得分率不高,分析过程中发现学生对③的判断失误最多。通过师生对话和对课本的.再阅读,学生对黄金分割定义的表达形式不再局限于一种,减少了思维定式的副作用。
3.重现学生试卷中的精彩或失误
将试卷中精彩的解答用实物投影展示于课堂,或者让有巧妙解答的同学讲述自己对试卷的思考,能鼓舞被展示的学生学习信心,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总结解题技巧,优化讲评过程,节约讲评时间,提高讲评效益。
案例2.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如图1,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1.2m,CE=0.8m,CA=30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小明的身高EF是1.7m,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结果精确到0.1m)
经统计,本题的得分率只有36%,不少同学是因为选择方法不当而错误,从记载情况中发现这题学生有两种正确的解法,试卷讲评时我选择了实物投影展示教学。
学生1展示,解法是通过延长BD和AC构造两对相似三角形来求解。
学生2展示,解法是过D点作AB的垂线,将梯形分割成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运用一次三角形相似就能求解。
一会儿就有学生3举手,他展示的解法是过点C作BD的平行线交AB于点G,将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用一次三角形相似也可求解。图形分割方法与学生2的不同,解法有所创新,也很简单。
试卷讲评中通过运用多媒体精彩展示,错误回放,是“学生先行,思维在中,教师断后”理念的实践,是“教师主导,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试卷讲评的全过程,效果优于教师的一言堂。
4.注重小组合作交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可以利用小组互助的方式帮助解决。
案例3.如图2,电流在一定时间段内正常通过电子元件的概率是0.5,则在一定时间段内AB之间电流能够正常通过的概率为()
A.1/2 B.1/3 C.2/3 D.3/4
阅卷后统计,本学区这题的得分率约为43%。经调查,学生对图中电子元件不理解,对题干信息表象不准,就懵懂地选了A。讲评试卷时,我没有直接分析,而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选A呢?”
学生1:“电流在一定时间段内正常通过电子元件3/4的概率是0.5。”
学生2:“不对,从图看是并联电路,这个0.5是电流通过一个电子元件的概率,也就是一个支路的概率。”
学生3:“现在我们要求的是并联电路有电流的概率,只要有一个电子元件有电流通过,AB之间就有电流了,要根据树状图来确定的,画出来的结果是3/4。”
学生4:“上次我们有一道题跟这题差不多,只不过不是元件而是开关,当时我填对了。”
教师:“这几位同学讨论得很好,我们做题要学会类比。本题与两个开关并联类似,画树状图解答如下:两个元件记为C、D,每个元件通电结果分别记为“有”或“无”,AB之间通电结果有4种(如图3),由于元件C、D是并联,结果中至少含有一个“有”就能正常通电,其中3种符合条件,故AB之间能正常通电的概率为3/4。
教师组织生生合作,将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学生互查、互助中解决。在自查和互查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解决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善于分析错误的原因和知识背景,另一方面要收集学生交流信息,弥补自己在试卷分析时的疏漏,为“教师断后”做准备。
5.重视个别问题开小灶
由于课时有限,课堂上教师主要针对试卷中“共同点”问题进行教学,无法顾及个别学生的问题,因此课后需要个别辅导。在批改试卷或对试卷统计分析时要对个别问题进行记录,交流时就有针对性。教师与学生需要平等对话,仔细分析出错的原因,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矫正错误。
案例4.如图4,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中能判定CD∥AB的是()
由于阅卷时有记录,我发现两个中等生选择了C,在自我纠错过程中她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认为是正确的,说明她俩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知识点模糊。在自我诊断中,引导她们找到课本相关知识,帮助她们分析了错误原因并订正。实践证明,小范围的个别辅导,能有效地弥补学生知识上的漏洞,纠正错误。
6.注重归纳总结,升华认知
试卷讲评课是一次知识系统化过程,需要提炼试题中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梳理数学知识,规范学生解题。重视常规解法,强化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正确运用;交流巧妙方法,促进学生开阔视野,思维敏捷,加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案例5.试用所学的知识比较x,x2,1/x的大小。
比较大小通常的方法是作差法或作商法。如果采用作差法,需要对x取值范围进行讨论,能做对的同学很少,批卷时发现不少学生用特值法,讲评时表扬他们聪明,不过特值法只适用于选择题或填空题,做解答题就不行了。引导学生作如下操作: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y=x,y=x2和y=1/x的图像,观察所画图像能否直接写出结果呢?经过画图,找交点,比较图像位置,答案很快浮出水面。通过这样典型题的讲评,学生体验到数形结合的妙用,归纳出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解方程或不等式。
四、讲评后实施有效的跟踪检测和再评价
数学教学应立足于整个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整体视角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推敲、反思、总结、升华过程进行设计。实践证明,一道数学题在讲评后并不等于以后就会做。针对学生试卷中的易错点、核心知识点、共同点问题需要设计变式题,组织学生再练习再评价,促使学生领悟试卷中问题的关键,掌握问题的解法,促使学生专心听讲,通过学以致用促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扩大试卷的讲评效果,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进步。编制跟踪练习,题量不宜过多,一般是4~8题,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案例6【试卷原题展示】(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试题)如图5,经过点B(-2,0)的直线y=kx+b与直线y=4x+2相交于点A
(-1,-2),则不等式4x+2<kx+b<0的解集为____。
【跟踪试题】如图6,经过点B(3,0)的直线y=kx+b与直线y=2x+4相交于点A(1,2),则不等式0 A。-2 原题的特点是将一次函数与解不等式组结合,将解不等式组转化为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用求未知函数解析式,也不用解方程组求待定系数,只需要知道交点坐标,通过看图,利用不等式组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意义,就可以求解。与原题比较,跟踪题目改变了坐标系中两条直线的交点位置,由原题的第三象限变为第一象限;改变了大小关系,由原题的函数值都小于零变为都大于零。结果是所考查的部分图像由x轴的下方变为x轴的上方,它们的考查功能相同,都是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不走求函数解析式和解不等式组的途径,而是培养学生运用图像法解题能力。由于不等式(组)和函数都是代数部分的核心知识,因此作为重点跟踪对象,促进试卷讲评内容的消化,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是否有效,实则是功在课前,重在课内,不离课外。教学流程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检测讲评效果”,共分三步做好工作,即课前分析试卷(研究问题),课中讲评试卷(解决问题),课后跟踪练习(检测效果),将试卷讲评设计成一个系统的教学链,层层递进。教师在试卷讲评中要让学生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提高,试卷讲评的效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印冬建。浅谈试卷讲评时必须抓住的几个“要点”[J]。中学数学:初中版,(02):4-6.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05:384-385. 吴喆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 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 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 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激活课堂的四项要求是:1、导入含 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3、探索有活力 --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4、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有悬念。 一、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 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因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 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1 )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2)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 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 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creative ,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近一学期我尝试 了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 以Book V,Unit 10为例:课文是大家都熟悉的足球“Soccer”,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When you hear or see the word“soccer/football”,what's the first word or expression appear ing in your mind? 问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我把他们的联想 --罗列在黑板上,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便于总结: 附图{图} 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联想是丰富的,几乎人人参与,且无重复。虽然由于时 间与黑板大小关系,展示的还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的联想,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以后 课文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 业。课堂活动为:(1 )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 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 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1.建立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 象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 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勒斯特市 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 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把所有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 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观牢记信息。传 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笔记,但大脑不是以此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 ,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容易,迅速。我尝试在课堂 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 成一幅脑图。 (1)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 (2)然后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 (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 (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 (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以Book V,Unit 8为例。此篇课文是:“Buying Books”。 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不是人物传记,也不 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既无必然联系,也无故事发展的必然线索。课文读懂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 此,我就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附图{图}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根据脑图理解全篇课文后表示,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创设多位一体格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 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 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跑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 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我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 自在黑板上罗列 key words或画出脑图来让学生复述。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以Book V,Unit 7为例:课文的题目是:“Blindness and LouisBraille”。 课文讲述得是Louis Bra ille 和他发明的盲文。 学生对Louise Braille的生平一点也不熟悉。脑中也无他的脑图。为此,我作了新的 教育设计。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 :(1 )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2 )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 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4)教学直接影响将学习机会转化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机等,其 它因素。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 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但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 到提高。因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 活动学生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那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而教师能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以Book V,Unit 2为例, 该课文标题为“Improving Your StudyHabits”。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 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求对课文最大限度的理解。要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 已有的关于“Study Habits”的图式。 在学生罗列出自己的“Study Habits”之后,让学生互相传阅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请他们判断哪些是 好的或哪些不足取。并以debate的形式进一步加以阐述、辩论。在启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过充分的积极思 维之后,再让他们阅读该课文。这时候他们便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并能很好地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着悬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首先要靠教师精 心设计课堂及课后的活动内容。且须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在做中学习。(2)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 趣相关联。(3)学习应该和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 在当今信息时代,光靠课堂上学得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光靠课堂上老师的灌输也是远远不行的。学生 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及当代高科技赋予的各种快捷的信息服务,自我充实,把课本知识及外界的 现实世界相联系。 再以Book V,Unit 10为例:课文Soccer是学生熟悉、热中的话题。学生中有不少是球迷,她们远远不满足 有限的课本知识。因此,我在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后,放手让她们去图书馆或上网翻阅、查询有关足球的一切, 之后每位或每俩位同学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球类的poster。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她们或查阅书籍、画报,或上网 从internet上调用所需的资料,或自己撰写对中国足球现状及未来看法。学生们的张张poster图文并茂,制作 精美,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令人应接不暇。她们的每张作品,无论好坏都被展示在教室的墙上。一下课,po ster的周围便围满了兴致勃勃的学生,时而可以听到她们的笑声,时而可以听到她们的议论。短短的一个星期 教学,学生们获得的知识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从范志毅到Ronaldol/Beckham;从甲A战火到世界杯风云;从女足 到中国足球之未来;从动画片‘灌蓝高手’到NBA。 我和学生都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全体学生参与的这种 课后教学活动不仅可使学生在活动和运用中学会外语,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自信心。这也符合素 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一 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去解决知识症节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 解知识。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阐述了课堂导入的作用;分别从“质” “量”“度”三个方面总结了导入的`原则;详尽分析了导入的四个步骤;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了五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篇4: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5: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篇6:大学英语听说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听说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面对21世纪的挑战,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和具体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推动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工作.
作 者:程莹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大学英语部,湖北武汉,43005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听说现状 系统理论 教学方法篇7:在新课标下对英语活动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在新课标下对英语活动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品质,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国际化。同时,素质教育的挑战,向英语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其教材和教学方法也正在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改革,以便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个总目标服务
关键词:活动教学 呈现活动 练习活动
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是教学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教师思想开放,勇于创新,使用新教材得心应手,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也有一部分教师不是改革教学方法,而是信奉拼时间、抓测试,练习多为机械背诵,教得单调,学得被动,课堂缺乏情趣和凝聚力,这就造成“费时多、收效较差”的局面。所以,尽快摆脱传统外语教学单向、平面化的教学模式,是我们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为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交际活动教学法,实施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交际活动情景,加强语言交际运用的过程,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探索英语教学的科学规律,摒弃单一的、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高效高质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一、什么是交际活动教学?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忽视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在学生认识发展中的作用,而交际活动教学正是注重研究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所以交际活动教学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主张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
二、如何理解交际活动教学的内涵?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不仅有智力活动,而且要有体力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把“交际活动”理解为“活”加“动”。“活”就是活化文字、活化教材内容、活化教学。师生双方都要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交际化。“动”就是身体各部位、认知结构及人的主体意识都动起来。活动是为了掌握和运用语言。交际活动教学有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条:
1、观念上,交际活动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是一种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2、方法论上,交际活动教学是一种在活动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形式,但它必须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3、活动形式上,不能单纯的追求外显的操作性活动,忽视内隐的观念性活动。外显活动和内隐活动读必须有学生的积极思维参与。
4、理论上,交际活动教学以多元理论的综合为其主旨,综合各派的优点:学习与习得的综合,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活动和交际活动的综合。
交际活动教学的要点在于:把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相互交流,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
三、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交际活动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能力,使他们在使用语言时不仅句法正确,而且要懂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对谁才使用这样的语言。(语言学家Ronald Carter)所以该教学法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授语言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语言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地掌握语言。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理论的学习机制,从直观教学入手,采用灵活组合、循环操作、螺旋推进的方法。通过高密度、快节奏、广包含的训练使同层次的知识点更快地为学生所掌握和巩固,从而使外语学习更具吸引性和有效性。
2、层次性原则。交际活动教学按照认知规律需要逐步开展,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按其 规律可分为三个层次:纯语言活动、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三个层次依次递进,认知水平由低到高,学生的创造由小到大,教师的控制由大到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逐渐平衡。因此,这三个层次的活动不可偏废,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形式的操练上,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语言能力的基础训练而空谈交际能力的培养。
3、环境性原则。环境一般指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手段活化教材和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活动情景;二是指要把学生放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去考虑。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教师必须在社会环境中考虑和了解学生,所制定的活动目标、内容、方式等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力水平;还要承认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4、创造性原则。活动的成功度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机非常重要。好的活动设计,既非轻而易举又非高攀不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应激励学生在对原有知识消化和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完成难度适中或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这种任务的完成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信心并提高自控力。
四、如何实施英语课堂交际活动教学?
根据交际活动教学的理论原则及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呈现活动、练习活动、实践活动。不少活动可以交叉进行,每类活动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
1、呈现活动
呈现活动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在一种能使意思明了的情景中清楚而自然地说出新的语言,同一语言项目的呈现方式也要随时间、场合、情景及授课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另外,语言的交际性也决定新的语言项目的呈现要科学合理,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悟出新语言材料的意义下面几种呈现方式,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⑴直观呈现。直观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利用实物、卡片等呈现生词,运用图画、幻灯或其他电教设备介绍新的语言项目。如在呈现“half”一词时,就用小刀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或将一张纸撕成两半来教这一单词。这种直观呈现的方法一方面使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新语言,有助于准确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另一方面,教师的讲解也能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以深刻印象。
⑵身势语呈现。教师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身势语言(body language)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语言的效果,并且能使所呈现的内容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收到表情达意、事半功倍之功效。如在呈现“laugh, cry, jump, asleep, happy, angry, put on, take off”等词与词组时,教师只需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或动作等就能使学生一看便知,一听就懂,一练就会,并能激发学生的模仿、参与意识,同时还能活跃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⑶情景呈现。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切实可行的、恰如其分的语言环境,把学生置于交际或半交际的语言情景之中,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提供场所。如在处理Ann's birthdy的呈现步骤时,教师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盒,走到一位学生跟前说,“Today is your birthday. Happy birthday to you! Here's your present.”他马上不假思索地说,“Thank you very much.”接着教师指向后面同学,示意往后传递,于是这个同学又拿着这份礼物转向下一位说“Here's your present.”这样创设情景再伴以有效的连锁操练,学生理解所呈现的语言知识就容易多了。
⑷讲故事呈现。利用讲故事引出新知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办法。英语教材里有一些人物、说事情、谈经历的对话或短文,如What a Good Kind Girl, Ling Feng's Diary, The Tiger and the Monkey, A Traffic Accident, Thomas Edison等。教师在呈现时就可以紧扣教材内容用极简单的英语编成短小精悍、易懂且生动有趣的故事,再配以简笔画边画边讲,这样做不但可以结合实际,寓思想教育与语言教学之中,还能把训练学生听力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为后面的打好基础。
⑸疑悬念呈现。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计疑点,设下悬念,能勾起学生的强烈的破疑愿望,激起他们寻根探源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促使师生向具有“信息沟”的交际过渡。如在处理An American Boy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about an American boy called James. His parents loved him and he was happy. But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child. His parents were very sad. Do you know what was wrong with him?” 这样给学生留下悬念,他们就会关注稳重的人物命运,当他们读到“There was a good doctor.、、、”时,同学们的精神为之一振,直至阅读到最后James could see! How happy everyone was!时,他们也就如同一块石头落了地,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⑹其他呈现方式还有:对比呈现、以旧引新呈现日常交际式呈现等。
2、练习活动
练习活动是指新语言项目呈现后所进行的旨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此时的练习与呈现阶段的练习区别在于:练习内容不是单项,而是新的语言项目的结合,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语篇层次上的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练习,采用形式各异的活动和循序渐进的练习。
⑴控制性练习
控制性练习是指学生所说出的句子或产生的话语,无论是从语言结构,还是从起其所表达的意义,都完全受到教师的控制。这种练习比较机械,学生甚至无须多加理解就可以说出或写出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这一层次练习的典型形式有模仿、重复、替换、简单问答等。凡是向学生第一次呈现某一语言项目之后,尤其是新的语言结构,紧接着就应向学生提供这一层次的练习。
⑵半控制练习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语言进行自由交流、表达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由控制性练习进而发展到交际活动,跨度较大。因此,在这两者之间应有一种承上启下、具有过渡性质的练习形式--半控制性练习阶段,学生所作的反应除在内容上受到限制外,在语言结构方面,学生有一定的余地,也就是说,学生所产生的话语,只要表达的内容与教师提供的信息保持一致,意义完整,语法结构正确,就可以了。由此可见,完成半控制性练习比完成控制性练习,其难度较大。半控制性练习的典型形式有改变句子的练习(缩短、扩展)、根据课堂情景或阅读短文进行问与答、复述课文等。
3、实践活动
使学生达到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课本上所学的语言结构,在一定的语境中较为贴切、妥当地表达某一语言功能的能力。教师只有通过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才能达到。虽然这种机会有限,但教师应尽量设置一些模拟的、相对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这种语言情景中进行实践活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在教材的编写结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在所建议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都明显地体现了信息差距的一些原理,从而为贯彻交际原则奠定了基础,也突出了新教材的特点。信息差距活动多种多样,组织方法可灵活多变,可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设计,可以单独练习某一语言项目,也可以交叉结合进行。
⑴达成共识的活动。教师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建议或计划,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最后各组成员取得一致的意见。这种交流活动能使学生装自由运用语言`,发表意见。例如:告诉学生装要外出郊游。让他们分组讨论,决定带动10种必需品。各组拿出统一的意见。
第一步:要求每位学生装写下自己想带的10种东西。第二步:把学生配对。让每对学生讨论,列出统一意见后的'10种必需品。第三步:当每对列出清单以后,让两对学生合并,讨论谈判,列出4名学生一致同意的新的清单。第四步:两大组再进心进行合作,重新列出新的清单。然后,进行全班反馈,让每组通报自己的选择并解释理由。这种交际活动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可以激励他们多讲
[1] [2] 下一页
英语。⑵ 转换信息的活动 这种活动是让一组学生获得执行某种任务的信息指令,要求他们在不展示指令的情况下,使另一组学生说出完成这个任务的指令。
例如,给一组学生提供英国跳传统舞的指令,然后,要求这组学生在不展示指令的情况下,通过表演,让班上其他同学说出跳传统舞的步骤指令。这样,其他同学必须通过观察动作,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说出指令。教材中许多材料都可以通过从指令到表演.从表演到指令的信息转换活动进行练习,如植树.种菜等。
⑶交际游戏的活动 这种活动就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式的情景中。交际游戏活动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例如,老师拿一张图片,让学生在不看图片的情况下通过向老师提问猜测图片上是什么。这种活动也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小组中一位学生手拿图片或设想一个情景,让其他同学猜测。请看下列例子:
提问:猜猜我是怎样去邮局的。
其他学生:Did you go by car? Did you go by bus? Did you go by foot? 直到猜对为止。
⑷个人信息交流的活动
学生配对分组活动,交流个人有关生活.兴趣.经历等信息。以“你最喜爱的事物.歌曲……”为例:第一步:将学生配对或分组。 第二步:老师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下列词查表,要求没一位学生通过向组内另一学生提问的方式填写调查表。
Questionaire
Fill in following questionnaire about your partner.
When he/she was a child,what was his/her favourite food? Why?_______________
When he/she was a child,what was his/her favourite song?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学生完成任务后,老师通过体温方式进行反馈
⑸完成故事的活动。这种活动是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要求每位学生只看其中的一部分,然后要求他们通过向组内其他同学体温的方式完成整个故事。教材中的课文都可用来进行这种形式的口头交流。
⑹扮演角色的活动。就是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如警官、售货员等,设想一种情景,如购物、安排晚会等,在这样的情景中进行模拟交际训练。对课文中的对话可采用控制性扮演角色的活动进行练习。练习完每课对话之后,可请一对学生临时编排相似的对话或把全班学生配对,让所有学生同时编排相似的对话进行训练。课文阅读也可采用扮演角色的采访活动,请一位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主人公,其他学生向其提问。
练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之间呈现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层次。它们的目的、着重点以及教师在不同的练习阶段充当的角色也有差别。第一,练习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语言结构和词汇,着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实践活动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结构和所学词汇,旨在培养学生达到“为交际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一种着重表达意义的练习;第二,在练习活动阶段教师应注意学生所用语言的准确性;而在实践活动阶段,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学会表达思想的流畅性和完整性这两个方面;第三,在不同的练习阶段,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同。在练习活动中,教师起着一个示范者、组织者、指挥者的作用,而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则扮演学生的帮手、咨询者、鼓励者、记录员的角色;第四,在这两个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产生的话语及占用的课堂时间则由少到多。
用交际活动组织教学并非轻而易举,需要作出努力。“活动”两字在外语教学中含义很深。外语课堂教学必须紧密结合交际,利用各种科学手段,自始至终在语言活动的氛围中培养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在新课标下实行交际活动进行教学,是实施新大纲、使用新教材的一个基本点,是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交际能力、实现“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所以实施英语课堂交际活动教学是值得我们认真讨论、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The Foreword of Teacher's Book”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Littlewood, W. (1988)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 Cmbridge , CUP
Doff , A (1988) Teach English , Cambridge :CUP
舒白梅 《现代英语教学》
应云天 《外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页 [1] [2]
篇8:在新课标下对英语活动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在新课标下对英语活动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品质,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国际化。同时,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挑战,向英语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其教材和教学方法也正在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改革,以便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个总目标服务
关键词:活动教学 呈现活动 练习活动
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是教学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教师思想开放,勇于创新,使用新教材得心应手,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也有一部分教师不是改革教学方法,而是信奉拼时间、抓测试,练习多为机械背诵,教得单调,学得被动,课堂缺乏情趣和凝聚力,这就造成“费时多、收效较差”的.局面。所以,尽快摆脱传统外语教学单向、平面化的教学模式,是我们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为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交际活动教学法,实施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交际活动情景,加强语言交际运用的过程,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探索英语教学的科学规律,摒弃单一的、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高效高质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切实落实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一、什么是交际活动教学?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忽视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在学生认识发展中的作用,而交际活动教学正是注重研究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所以交际活动教学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主张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
二、如何理解交际活动教学的内涵?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不仅有智力活动,而且要有体力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把“交际活动”理解为“活”加“动”。“活”就是活化文字、活化教材内容、活化教学。师生双方都要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
[1] [2] [3] [4] [5]
【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的实践与思考】相关文章:
1.试卷讲评课教案
3.试卷讲评课的教案
8.作文讲评课教案
10.构建高效数学试卷讲评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