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营销:回归营销基本面的思考与实践
“benbenx”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守望营销:回归营销基本面的思考与实践,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守望营销:回归营销基本面的思考与实践,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守望营销:回归营销基本面的思考与实践
思路决定出路,我一直坚信这样的观点,当我们出发在旅途中,我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要出发?盲目和不切实际的行动必遭失败。多年的营销生涯,从最早接触到推销到现在的顾问销售,10余年过去了。营销从何而来?今天的营销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面对你的客户,你用什么来奉献给他呢?而营销思想的回归必将成为重要的起点。
为什么在今天这样一个变革和信息化的时代,还是要再次提起营销的思想。相信很多从事营销的伙伴也知道营销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客户就是上帝。但是在我多年的营销中,我也看到很多人的行为上的误区,根源在哪呢?我认为还是我们的思想上,没有真正内化,就好比是学员虽然记住老师的观点,当没有感悟和融合成自己的东东。比如很多销售员一见客户就来老三套。就好比我们行业的一个化纤助剂老三配这个产品一样。什么是老三套呢?第一问候客户,“某总,最近生意怎么样?”;第二句卖产品“我们的产品怎么好,采用什么技术,于同行相比,,,,可以给你带来,,,”第三句强迫交易“要不给你先发点货,你先用用,不好不要钱等等”。然后接下来就是胡聊,在折磨客户和浪费客户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以上老三套的话,都是从“我”的角度来思考,也就是传统的销售思路还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营销的思想本质是什么?又如何在实践中来体现运用呢?
一,营销就是创造顾客价值
你有什么那是你的事,与客户有什么关系呢?客户只关心自己的事情,
有很多的销售员口才很好,但业绩不好,为什么?因为过于在客户面前展示自己和自己的产品,甚至还与客户辩论。试问假如你是客户,你喜欢与这样的销售员打交道吗?自己曾经在营销中就犯过这个错误。当客户夸自己口才很好的时候,还曾沾沾自喜过,悲催啊!因为这些行为本质是什么?是彰显你自己,没有站在客户的角度想,客户要什么?而为什么营销就是创造客户价值呢?理由如下
1,竞争不是你的行业激烈,你的下游客户行业一般同样如此。客户的需求往往是被迫的比较多。需求需要我们来满足和帮助客户解决。我们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也就是创造了客户的价值,让我们的客户在他的行业竞争中更有竞争力。所以我们找准客户的需求点非常重要。那怎么找呢?销售的80%时间是做沟通,那就是多问,问出需求,多看,看什么,看客户的生产现场,看客户的一些数据。
2,今天对于客户来讲,我不是他唯一的菜。今天的客户看着碗里的,吃着锅里的,甚至抱怨还是不好吃,缺了点什么,很正常。很多同行抱怨说现在客户忠诚度不高。其实不是客户的错,是我吗自己不够有魅力呀,就好比一个女人抱怨自己的男人一样,其实女人自己是否在不断创造男人的价值呢?让男人爱你永远,就必须不断创造那个价值,对于男人也一样,要不断为自己的老婆创造价值。虽这说话似乎不道德,但事实就是这样。
我认为没有其他的理由,就是以上两点。因为今天大家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真正的同在祖国一片蓝天下。当然以上观点对于90年代的中国销售也适合,只不过是不够充分的竞争掩饰了本质而已。就像海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你是否在光身游泳呢。
篇2:回归营销原点
在媒体与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消费者越来成熟理性,虽然我们很多企业还是迷恋于传统的营销传播手段,但确实要做“品牌”已经越来越难了,市场营销似乎已经真正进入了口碑营销时代,我们需要真的将产品做好、服务做好,来不断发展客户并赢得信任,著名的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说过:“无论企业在何种市场营销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产品都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以迎合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经营的常态”。
而4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营销策略自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以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论中的经典如何在4Ps理论指导下实现营销组合,实际已上成为公司市场营销的基本运营方法。
在以营销概念不断推出新的今天,各种营销战真是五花八门,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渠道战、终端战、人海战、概念战,让人眼花缭乱。但另一方面,消费者却被一大堆概念搞得一头雾水,品牌经营理念大行其道,众多企业追随主流思想,却缺少对产品的关注,甚至以产品观念是落后的营销观念为由,拒绝对消费者调研,产品研发等与产品有关的创新项目投资.在产品观念时代,产品改良与创新有很大空间,而现在,技术和文化进步缩短产品创新周期与成本,直接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但这并不能否认产品创新已经没有必要,相反,产品的不断创新,达到相当的市场竞争力是营销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无条件的动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产品,作为营销的第一步,应给予它相当重要地位。在营销运作中,产品是营销人运作市场的武器与前提,塑造产品力则成为运作市场的首要任务,这是有大量理论与事实依据的。
新营销的基础是要先做好产品
事实上,新营销与传统销售的区别就在于:传统销售是先有了产品,营销人员的任务就是把产品卖出去――这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新营销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首先开发符合特定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的产品,然后才是整合传播,把产品想办法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
而客观上,更多的顾客认同的其实是做营销先要做产品营销,首先要企业要做好产品,而做好产品的核心就是在于强调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企业市场定位的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它是现代营销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归根结底是看谁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必须研究消费者需求。现在的跨国公司似乎在产品的营销上要比国内的企业做的好,比如说; Siemens西门子,samsung 三星等国际著名大公司,他们在强产品营销的同时,重点把产品的品质感和消费者深层需要很好的结合了起来。
针对消费市场而言,其实消费者真正要寻找的不是产品卖点,而是将消费者期望与产品卖点价值在企业的品牌营销与管理之中,其中消费者的心理期待价值作用是非常重要――没有一个消费者愿意看到一成不变老套产品和平淡乏味的推销广告。这就对于国内那些靠企业形象过日子的品牌,无疑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障碍,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品牌营销的没有围绕一个真实而且可靠的产品,来塑造起强有力的形象与个性.而另一方面,产品力来自于对客户满足程度的高低,成正相关关系,对应的程度越高,产品力越强,则生命周期越长。形象地说,有产品力的产品就如同长了脚一样,不用“推”,自己都能在通路上走得很远,跑得很快。
再者,对于产品的创新分两个层次,物质层与概念层,对于产品的客观实体,顾客已经是越来越挑剔,但在当前同质化的时代里,产品的客观属性不再是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在包装,重量等方面追求卓越已经成为产品进入市场的必备条件,由此不难理解“加量不加价”等类似营销手段在今天只能带来昙花一现的效果,甚至根本就不灵。
篇3:回归营销根本
写上这个标题,可以理解为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从市场经济开放以来,营销已经被谈得“体无完肤”。一个个企业或产品“成功”的案例,出现在各种期刊杂志上,让营销新兵热血沸腾……一个个“营销大师”,出现在各种峰会中,谈论着其“独创”的“品牌八步成型,营销九招制敌”……一个个洗脚上田的“企业家”,走上大学的讲台,用着很不标准的“方言版普通话”大谈其企业与个人人生的如同神话故事般的成功经验。中国的营销,似乎仅用了三十年不到,就超过了欧美近百年的营销历程。营销,在不同的行业中,正在被不断的放大。
但我情愿相信,营销未曾真正到来过,或者,即使来过,我也愿意相信,真理的确在少数人手中?
每年都会出现很多的品牌或企业成功的浮出水面,也会有大量的品牌或企业倒下。这个交替过程,似乎物竟天择,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可以看看这些倒下的品牌或企业的真相,每一批企业的倒下,这样一些关键的因素成为致命伤:由产品没有特色而让市场淹没、质量引发的危机事件、由采购成本过高、价格缺乏竞争力等等。
为何这些方面会成为大量的企业倒下的主因呢?让我们先看看一些行业的现状。
比如大量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创新”。有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于是,一些企业基于成本和风险的考虑而不愿创新,甘愿成为一个模仿者。方便面行业、饮品行业等尤为明显。这些行业的品牌忠诚度不高,属于冲动型消费品,而且进入门槛不高。加之中国市场足够大,东边不亮西边亮。于是,当行业的领导者或市场出现哪一类产品畅销时,其它企业则蜂拥而上。于是,当金六福成功后,模仿者“金八福”也能挣不少钱;当“第五季”广告一响,立马就有“第六季”,并标明是“升级”产品……这些模仿,甚至可以理解为是“投机”,而这种不愿创新的行为,直接的恶果是:产品没有特色,只能跟随在别人后面,看似销量也不少,但卖的价格却远不及领导品牌。价格不高带来的后果就是盈利能力低下,竞争能力不强,稍有点风吹草动,就倒下了。就如最近的方便面行业的原材料大幅度上涨,导致不少小企业几乎面临灭顶之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愿意创新的企业,比如领导企业、细分市场领导品牌等,却在原材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反而有了更多的市场竞争的能力,
再比如质量门事件。质量事件可谓是“一触即倒”。纵观十几年来,尤其是在食品行业的质量事件,让不少的知名企业一个接一个倒下。大家都知道质量是“命门”,却为何依然“前赴后继”呢?甚至有个别头顶着各种社会给予的尊贵的桂冠,却做着回收过期产品再加工出售等恶劣的事件。事发之后还美名其曰“危机公关”。什么是危机公关,我的理解,危机应该是外界不确定因素给企业带来损失时的公关。而内部自己做黑心事怕人发现,事发后再来一套“狡辩”,这不仅有失营销人的道德,更不应把它当作高明的营销手法来褒扬。但或许是中国消费者太好糊弄了?或许是中国市场的确足够大?总之,质量门事件,依然在一些企业中继续上演,依旧有大量的“职业经理人”,敢于“手按着圣经发誓”,同时假话连篇。
无论是企业走完全的模仿之路也好,还是质量门事件引发的企业危机,我们不去谈这种模仿之路给中国闽浙一带造就了多少千万富翁,也不谈质量危机之后企业的公关手法表现得多么之好。我们回到营销的真相,透过这样的现状,我们反思,这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吗?为什么这种算不上智慧的“小聪明”,却在中国大行其道!
我们再试图从营销具体执行者的表现上找找原因吧。
与营销走得最近的,无外乎三种人,一种是智力提供的咨询(广告)公司,一种是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还有一种,就是随着企业一起壮大的创业者(老板)。
推动中国营销前行业,正是这一群人。但是,在这一大群人中,我们却总能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而制造这些不和谐的声音,甚至是一些在行业中有着极高知名度或江湖地位的“大师”们。
比如咨询公司,一套相似的创意或提案可以给不同的企业,于是,我们在很多电视上能看到一家号称行业领军智业的咨询公司的广告片,“奔跑着的人”创意用了N次,“外星人太空人”也用了N次。这种没多少动脑的创意,却似乎非常有市场。
再比如职业经理人,为何不少职业经理人,每到一个企业,就要否定企业的以前的“老人”,然后开始“清异己招亲信”。一位号称著名职业经理人,神秘的和我说“做大事要先祭”,即所谓要在一个公司建立“江湖地位”,一定要“杀”一些“老人”才能有权威。这种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任何一个企业,当你看到它问题的时候,你必须同时要承认的老职员肯定有优秀的一面,否则,企业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成绩?老板哪来的钱敢高薪请你打工呢?
篇4:回归营销的本质
经典的营销理论告诉我们,营销的本质就是发现并满足消费需求,达到企业目标,
也许是营销理论不断的发展的缘故,抑或是有人一定要想创立自己的“理论”,当下DD忽视营销本质的声音很多,有理论方面的DD这个就不说了;但也有实战中的营销人,自认为可以“跳出”需求,出奇制胜解决销售和营销问题。
下面要说的这件事情是营销泰斗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提到过的经典案例之一。案例上说:有位办公室文件柜制造商,生产的办公文件柜品质优异,而且品牌形象好。后来他用更优质的材料来制造这些柜子,但销量下滑,他跑去问销售商:为什么顾客不想买我的柜子了?销售商说:“因为文件柜价格上涨了”。制造商理直气壮的说:“我有了更好的材料,这些柜子从四层楼扔下去仍能完好无损”。他的销售商表示赞同并说:“是的,但显然是我们的顾客并不打算把它们从四层楼往下扔。”
很不幸,这个案例居然在被我完整的见识了一回。
在某购物广场的马路对面,一个小电器在做“路演”。广场上人山人海,电器“路演”的音乐倒吸引了我的眼光。
只见一个长的很“精明”的主持人手拿一个DVD,口若悬河,旁边的一个助手配合做各种演示,
主持人说的大致内容是DVD的质量非常好,能够识别很好格式的碟片。接着,他叫助手拿出一个周边被剪得凹凸不平、破破烂烂的碟片,说这样的碟片都可以放;这还不算,接下来,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主持人把DVD放在舞台上,自己在上面狂跳,最后,他把DVD夸张的仍下舞台,说这样也没事,还可以播放。
实在来说,主持人的口才和现场演示的技巧还是比较专业的。人气也聚集起来了,确实不容易。但似乎这样的方式根本没有效果,基本没有人买他们的东西。大家笑笑、看看热闹就走到旁边或只是看看而已。这真是“叫好不叫座”的“完美表演”!
笔者不去探讨时下用路演的方式销售不知名的DVD产品的策略是否有效、以及定价是否合理!但主持人说那个DVD卖800元一台,我直咋舌(一点也不便宜),现我只想从销售的本质上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不要以为有“人气”就能卖东西。俗话说,货卖堆山,越是人“扎堆”的地方,越要挤过去看热闹,这是中国人的习惯了。但对于电器来说,人们的购买还是比较理性的,家里能用的,一般也不会经常换。
第二,回归本质来销售。销售的“本质”还是要回归需求,这里说的需求是产品的核心利益点,即能给顾客带来核心利益的产品属性。顾客不会去关心DVD能否承受几百斤重量,也不会在意从楼下扔下来会不会坏。我想,顾客关心的是:DVD品牌、播放效果、功能、当然还有价格和附加值(诸如赠品、配套赠品等)。
篇5:让营销回归营销者
营销与管理具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营销者从企业外部思考关心的是建立品牌,管理者从企业内部思考致力于削减成本和专业生产,
让营销回归营销者
。从管理角度来解决营销问题必然会付出惨痛代价,重视营销的CEO们要做的是,让营销回归营销者。
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曾经写道:“任何商业企业都有且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同时,他还强调“营销是商业企业显著而且唯一的功能”。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经历了对生产、财务及资本运作等内容的关注,企业CEO们逐渐意识到营销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CEO们对企业营销的参与并未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带来的是更多的战略失误。原因是什么呢?
营销和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很难区分彼此,但就思考方式而言,二者差异迥然:管理常常从企业内部思考,而营销则从企业外部思考;管理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更好运营,营销则为了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从而不断创造新的顾客。管理和营销相互协作,帮助企业健康成长,一旦二者发生错位,悲剧就将产生。
我们认为,在当今企业界,管理者思维盛行并以此指导企业的营销和战略,正是一个又一个大企业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管理角度与营销角度
当今商业最核心的问题是关于“管理”和“营销”的分歧。很少有公司是因为营销失误而陷入困境,更多的是源于管理失策,但往往嫁祸于营销。管理关心的是增加销量数字,因为只要够便宜,你可以卖出任何东西,所以管理者致力于削减成本和专业生产;营销关心的是建立品牌,而建立品牌的最佳手段是使商品或者服务比竞争者的更昂贵,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认为你的才是“更好的”。
更高的价格往往并不是负面的。有一条关于品牌的定义:品牌就是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或服务付出的高过此商品或服务本身实际价值的额外价值。如果消费者不愿意去支付额外的部分,那就说明他只是购买一件商品,你所拥有的也只是这件商品上的一个名字。
早期联邦快递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管理角度,什么是营销角度。换句话说,就是价格竞争与品牌竞争之间的区别。很早之前,联邦快递尝试与空运老大Emery打价格战,任何空运服务的价格都比Emery的便宜。三年过去了,这招并不奏效,而且联邦快递损失了近2,900万美元。之后联邦快递修改了品牌战略,只集中于“隔夜送达”业务,并将广告预算增加了5倍。结果是惊人的,联邦快递占领了“隔夜送达”服务市场,公司也迅速超过了对手Emery,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联邦快递并没有放弃两天送达、三天送达业务,消费者仍可选择这两项服务,但人们记住的是联邦快递就是隔夜送达的快递服务。
在评估公司的战略时,管理和营销是两个不同的极端。管理首先想到的是扩大业务。Robert到任家得宝CEO的第一把火就是花费60亿美金收购25家批发供应商,目的是扩张家得宝的建材供应链业务(目前家得宝正在为这块业务寻找买家)。
营销首先想到的是更为聚焦。当你在人们心目中代表不了任何东西时,你不可能去建立一个品牌。使品牌真正代表一些东西的最佳方法是,聚焦于单一的服务上或者占据你的特质。如果联邦快递聘用一名“削减成本的制造业高手”作为首席执行官,那它今天会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也许会处在和克莱斯勒一样尴尬的位置上。
克莱斯勒的营销问题
克莱斯勒的销售下降了7%,约损失了15亿美金,正因为如此,克莱斯勒被卖给了私人股本公司Cerberus。Cerberus是怎么做的呢?聘用一个新的CEO,委任Robert Nardelli将克莱斯勒带出困境。Robert的强项是什么?他是一个“成本控制”专家,目前已有计划削减1.3万个职位,“如果我们能执行得更迅速,如果我们能执行得更有效,那就成了”!
更迅速、更有效,这是克莱斯勒的问题归结吗?任何营销人士都清楚地认识到克莱斯勒的问题并不是制造的问题,也不是价格原因。请给我一个购买克莱斯勒的理由。我给不出,你呢?克莱斯勒的关键问题是遇到了品牌困扰。更迅速地推出更便宜的克莱斯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事实上克莱斯勒在美国市场上已经比丰田、本田或是日产的同类车便宜了。
从营销的观点来看,克莱斯勒的部分车型品牌非常混乱。克莱斯勒是什么?一部便宜的PT卡车,还是一部昂贵的300C?那道奇呢?便宜的,高价的轿车又或是卡车。
克莱斯勒唯一成功的品牌是Jeep。为什么很多公司认为在自身不同的品牌下都需要一系列齐备的产品?许多年前克莱斯勒收购了美国汽车公司(American Motors),那公司也是一团糟,唯一有感召力的品牌就是Jeep (当时美国汽车公司认为它们的经销商应该同时经营Eagle牌汽车,Eagle牌汽车基本上是无人问津的)。经过收购后,保留下来的品牌只有Jeep,其余的都被装进旧纸堆中去了。
通常书上会有两种关于收购的描述:“管理占领”和“营销占领”。9年前,戴姆勒-奔驰公司花费360亿美金收购了克莱斯勒。《国际先驱论坛报》如是说:“一项划时代的收购,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描绘了一幅新的蓝图。”这听上去像什么?对于我们,这是明显的关于管理占领的论述。如果从营销占领的角度来看待此次收购,正好相反:“一家德国/美国汽车公司贩卖昂贵/便宜的汽车,这简直就是瞎扯。”9年过去后,戴姆勒出售了市值16亿美元的克莱斯勒。天哪,又一个管理的灾难!
篇6:告别过度,回归营销根本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促销吗?”
“我们首要的目标是销量,我们只要不停的促销,我们不需要广告和品牌……”青岛啤酒片区市场经理的话代表了国内大部分啤酒企业的观念,确实,在啤酒这样一个已经严重过剩的行业,市场竞争已经具体到对终端的争夺、促销力度、促销礼品等具体的层面,这是一种现象。
丝宝集团是国内洗化企业中终端工作做得最细致的企业,从产品陈列到终端活性化管理,从终端的VI视觉规范到经销商、促销人员详细的奖励制度都十分完备,这种方法一度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近两年来,宝洁等品牌也加大对终端的争夺,丝宝的终端策略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随着竞争对手的跟进,终端维护等营销费用也大大增加,丝宝面前摆上了一道难题。
在电器行业,大量的企业都把经历放在终端战、价格战、概念战,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以血的代价为战争买单,然而市场依旧疲软。
不仅仅在啤酒和洗化行业、电器行业,在众多的快速消费品行业,终端的争夺、免费赠送、礼品赠送、抽奖针对渠道、针对消费者五花八门的细致的促销计划已经相当普遍。然而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经销商,营销手段越细致,品牌的忠诚度越低,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过度营销”现象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企业也随之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到营销活动中,这原本是一件好事,然而永无休止的消费者研究、市场调查、广告、公关、软性新闻、促销 、终端管理……尽管如此,消费者并不领情,“更细致”的营销并没有让企业的市场状况有很好的改观,相反,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今天市场感到无所适从。
这就叫适得其反。
为什么企业和代理公司竭思尽惮地搞出的新促销花样和根据调研结果开发的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为什么更细致的终端管理和更优惠的奖励对拉动产品销售并没有太明显的效果?
一家外资广告公司的主管说,我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为某电器品牌撰写了长达200页的年度促销计划,仅仅提案就用了6个小时……,
一个服务电器产品长达5年之久的企划经理说,我对这个行业太熟悉了,简直是了如指掌,在这个行业里如果你想要活下来,你就必须要做好终端、促销、销售通路的管理……这是一种典型的心态,大家都只顾埋头“营销”,并自得其乐。一篇文章说《难道家电行业没有营销吗》当然不,相反,家电的“营销”已经过度了。
无休止的促销和广告活动很容易让企业营销陷入一种不自觉的失去焦点的怪圈,如果整天的活动和促销,有谁还有经历和兴趣去关心品牌独有的价值呢?
如果企业不在乎消费者对品牌的感觉,并不注意保持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独特的价值,而把过多的精力和兴趣点放在促销和广告上,这就是过度营销,事实证明,企业最终要为过度营销的行为付出代价。
在白酒行业,小糊涂仙曾经是一个有潜力的牌子,这种第一个打出现代文化酒概念的白酒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小糊涂很快就陷入了过度营销的陷阱,它迅速的延伸出小酒仙、小糊涂神等系列的产品,并把过多的经历放在促销和渠道控制上,现在,小糊涂在中高档酒的市场地位已经被金六福取代,金六福虽然也把相当的精力放在促销活动上,但是金六福的高明在于借助任何契机不断的强化自己“福酒”的概念。
青岛啤酒过激的品牌延伸、过多档次的产品,过度的营销并没有让自己在华南成为第一啤酒品牌,而且在全国啤酒第一品牌的位子上,青岛啤酒的日子也并不好过。青岛啤酒的市场总监们是否会为一个问题感到迷惑?当几年前青岛并不太做促销,也没有太多的系列产品的时候,消费者十分喜欢青岛,而今天,消费者的热情明显在下降。其实不仅仅是因为竞争对手的数量增多了,而在于青岛啤酒没有意识到自己品牌真正的力量所在。如果有人够敏感,你会听说贵阳有一种叫茅台的啤酒,正向全国扩张市场。我们这里并没有要表扬茅台啤酒的意思,(实际上这种产品长期来说肯定是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酒楼里的促销小姐说:客人们都惊奇的说,什么?茅台也有啤酒?来一瓶试试……)但是这种啤酒短期内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价”,看看国内市场缺乏一只零售十圆以上的高价国产啤酒,而国内的企业中青岛无疑是最有资格去做的企业之一。(青岛啤酒的市场总监们,你们看到这段话没有?)
过度的营销也没有让一家彩电企业从市场中捞到好处,相反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低谷。
【守望营销:回归营销基本面的思考与实践】相关文章:
1.营销体会和思考
3.营销与策划简历
7.营销管理制度
8.营销短信
9.营销计划
10.营销制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