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沉香救母一教案设计
“老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课文沉香救母一教案设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课文沉香救母一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沉香救母(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一 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三个。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放歌曲)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吗?请学生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故事。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一、二段
1、指读第一段。
2、听了他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
3、自由读读第二段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4、(板书:了解真情) 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
5、俗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1)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
(2)小声读读爸爸的话。
(3)想想看,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6、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决心有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1)板书:决心救母
(2)小结。
四、学习第三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1)板书:拜师学艺
2、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3、讨论:
#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1)说说你令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 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3)点出:一……就……
(4)小结。板书:刻苦练功
(5)此时,小朋友,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6)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5)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四段来读读。
(6)小沉香又是怎样去救母亲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叹 泪 付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课文,练习朗读。
2、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3、完成书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说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
2、沉香是怎么刻苦练功的?
4、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描红,临写。
三、完成书后练习
1、朗读词语。
2、在生活中,小朋友肯定有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1)说话练习:我一看到动画片,就 。
我一闻到肯得基的味道,就 。
一 就 。
(2) 学生练说,评议。
3、完成练习册。
[沉香救母(一)]
篇2:课文《沉香救母》教案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二、三、四节,明白沉香在救母过程中吃了许多苦,感悟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沉香所受的许多苦,及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
黑板上简笔画崇山峻岭、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学习
(一)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
1.自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张开想象的翅膀。
3.集体讨论,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
板书:饿了……
渴了…….
4.师: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
5.沉香为救母亲,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多少座”、“多少道”换成“几座”、“几道”?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什么不能?(师总结: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板书:太
6.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勇士,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7.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指名)
8.师生评价。
(二)1.大声朗读第三小节,想想沉香为什么能得到仙人的帮助?
(勇敢、孝心、对妈妈的爱感动了仙人)板书:爱
2.师引读。
(三)1.和同桌读第四小节
2.那么多年没见妈妈了,见到了妈妈,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哪组能边读边演这个场景?
3.生读,师评。
4.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什么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
(四人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评价。
6.老师也被这画面感染了,我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此时的激动,行吗?(师范读第四小节。)
7.生齐读。
三、总结提升
沉香救母的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这个故事留给各位小朋友一些什么呢?
四、课外作业:
1.链接生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五、板书设计:
饿了……
渴了……
(太)
苦
累了……
爱
摔倒了……
……
篇3:沉香救母小学课文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却从来没有见过妈妈。
一天,沉香问爸爸:“我怎么没有妈妈呢?”爸爸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朗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朗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望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
不久,沉香就告别了爸爸,上山拜师学艺。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篇4: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
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5:沉香救母课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一篇课文叙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他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经过展开故事情节:拜别师傅,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一往直前;感动仙人,得到帮助;劈开大山,救出母亲。故事环环相生,衔接紧凑。学情分析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的恩情》、《陈毅探母》等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然后要求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正音,通过朗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 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 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引读:话说沉香知道母亲被二狼神压在华山脚下后,为了早日救出自己的妈妈, 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练习武功,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看,他长大了!在他不懈的努力下, 当年的小沉香如今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此时他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吧,请小朋友打开书60页,一起读第一小节。
2、沉香八岁开始习武练功,现在已经15岁了,这一练就是(七年)。在这七年里,沉香每天都想着早点救出妈妈,书中哪个词语表现出沉香这种心情。
3、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救母心切?怎么不用“走”?
这么着急想救母,还有哪些表示急切心情的词语呢?
积累:迫不及待 心急如火 刻不容缓 焦急万分
我们可以把读书时想到的词句,写在句子旁边,这就叫批注
4、是呀,小沉香的内心只有一个声音:一定要尽快救出自己的妈妈,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
(二)、教学第2自然段
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华山奔去。到华山可谓千里迢迢,一路上沉香可不容易呢!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请带好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行囊
1、自由朗读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适当做批注)
3、沉香遇到了哪些困难?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1、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看,(出示图:群山、深涧)
(1)要翻过这样的山,跨过这样的深涧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像这样的.高山、深涧,沉香要走过多少呢?
出示:1、他翻过几座高山,跨过几座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2)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不由地想起了一个人——大禹,想起了这样的句子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察看水流和地形。
“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3)沉香为了救母,( ),吃了不少苦。你能用到前个单元学到的成语吗?
2、过渡:漫漫长路中,沉香跋山涉水,但更大的困难等着它.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1)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
(2)野果山泉能使沉香吃饱喝足吗?有时,在深山老林根本找不到吃的,喝的,那时的沉香只好(饿着肚子)(补充成语,餐风饮露)
(3)读到这里,老师又想了一只可爱的青蛙,他想去——看海
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
青蛙在松鼠的帮助和鼓励下,坚持不懈、顽强地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是什么支撑沉香?对妈妈的爱
(4)指名读(语速要快,渴了要加强语气)女生齐读
3、过渡:实在是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希望早日救出他亲爱的妈妈!
正因为走的路多,走得又急,所以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沉香的困难。)
沉香为救母亲,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什么不能?
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受苦?
让我们一起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4、想象拓展
(1)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猛兽、天气,摔倒了。)
沉香在路上遇到的困难远远不止这些,还会有哪些呢?
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
甚至有时还会有生命危险(当沉香在奋力爬山的时候,突然脚下的石块松动了,碎石像下雨般滚落,面对这些,沉香会不会退缩?为什么?)
板书:不畏艰辛
说四字词语:奋勇直前、一往无前、百折不回、风雨无阻
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
(2)(配乐)是的,白天,烈日炎炎,他奔跑着,汗如雨下!沉香啊,外面这么热,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呢?深夜,一轮明月伴随着一个孤寂的身影!沉香,夜已深,为何不眠不休?茫茫大漠,沉香的嘴唇早已经干裂,几分钟前他喝掉了最后一滴水,他再也没有力气走下去了!!你就停下来吧!崇山峻岭,只见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奋力向上登攀!突然,脚下的石块松动了,无数的碎石下雨般落下悬崖!小沉香多危险啊,还是回家吧!种种困难像猛兽一样拦住了年仅15的沉香的去路!面对这些,他害怕了吗?犹豫了吗?退缩了吗?放弃了吗?读第2段!!
(3)过渡: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一路上,沉香历尽——(引述)千辛万苦。我们都被沉香的孝心和勇敢感动了!但他自己面对这重重困难却——“一点儿也不在乎”(换个说法)毫不在乎,一点也不放在心上,他为什么不在乎?因为他——救母心切!是什么能让他忍受如此巨大如此痛苦的折磨(爱)?他现在心里只在乎的是什么?
(4)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小勇士,你们的眼睛告诉我,你们恨不得插上翅膀帮助沉香,就让我们一起为沉香加油鼓劲。说话练习
(5)说得真好,来,让我们用朗读来陪伴沉香一起奔向华山。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那么这位小勇士救出他的母亲了吗?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
二、新授
(三)、引读第3自然段
1、沉香对妈妈的爱深深感动了你们,感动了我,也感动了仙人!(引读)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
为什么仙人会帮助沉香?与二郎神这一仗又是怎样的一场战斗?
(四)、教学第4自然段
1、真可谓是力尽千辛呀!终于来到了华山脚下,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
就是这高耸入云的华山,压在妈妈身上了,你们看,(播放沉香此时图片)他双目圆睁,手拿神斧,心潮澎湃, 此时此刻,他的胸中似有千言万语,你是否读懂了他的心?那你就大声地替他说出来吧!
书上用了哪一个词形容了他此时的心情。读好日思夜想、无比激动。
3、于是,他——,奋力—— 板书:劈山救母
来,让我一起当一回激动无比的沉香,救母心切的沉香(边演边读)
孩子们,来,高高举起斧子,用尽我们全身的力量,一起帮助沉香救出他的妈妈!(再读)
4、引读课文只听“轰隆”一声巨响,??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惊心动魄的一刻吧。(播放动画)
受苦多年的妈妈终于重见天日,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孩子,沉香也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妈妈,此时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好最后两句
多么令人高兴的时刻,沉香终于见到了他的妈妈,我们真为他高兴,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句。
5、这母子二人分别的太久太久,此时终于团圆了(板书:母子团聚)从未见过妈妈的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在这动人的一刻,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你能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 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什么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看图练习说话,配乐《爱就一个字》)
6、让我们怀着心中的那份感动来读读这一小节.只要你觉得你的方式可以表现你的感动你就这样读.(配上劈山救母音乐)
三、总结提升
1、沉香救母的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黑板上老师写了一个大大的字,读!这个字有千斤重!读了这个故事,老师相信你们对爱应该有更深的理解了.
2、课外拓展阅读
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片孝心,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小羊为了报达母羊的养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着的。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便是“羔羊跪乳”。
乌鸦小时侯,都是由它妈妈飞出去找食物,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喂给它吃。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再飞出去找食物了。这时,长大的乌鸦没有忘记妈妈的哺育之恩,也学着妈妈的样儿,每天飞出去找食物,再回来喂妈妈,这就是“乌鸦反哺”。
3、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你想怎样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播放歌曲:爱就一个字
四、课外作业:
1、按自己的想法,让父母感到自己的爱。
2、联系第10课内容,把《沉香救母》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3、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板书:沉香救 母 二郎神
刻苦练功美丽善良心狠手辣 寒冬腊月盛夏酷暑 神通广大 起早贪黑腰酸背疼
篇6:沉香救母课文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章。
2、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
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二.教学重点: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三.教学难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听《宝莲灯》主题曲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动画片里的主题曲?(请小朋友们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文题目:沉香救母(一),请同学们读两遍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沉香救母》(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故事。
(2)检查复习生字,新词。
A.自由读读
B.开火车读,读对了让他当我们的老师,我们跟着他读,读错了我当天的老师,叫他读。
出示生字新词: 叹了口气含着眼泪恨不得
美丽善良心狠手辣对付得了
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
腰酸背疼习武练功增添力量、、、、
(三)学习1-3自然段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沉香救母”,那么沉香的妈妈到底去哪儿了? 为什么要“救”她呢?(请小朋友们全班齐读1-2自然段)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完整。
在引导学生再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2.重点讲解爸爸和沉香的心理活动。
3.俗话说得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父亲看出来儿子的心思,他又说:二郎神心狠手辣······(请女生们起来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A.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
B.小朋友们想想,在这儿之前沉香爸爸有没有尝试过去救沉香的妈妈呢?(当然有)那就出来没有?(没有)为什么呢?
C.那小朋友再想想,爸爸心理相救却救不了,我们再次读读爸爸说的这句话,思考那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无奈)
4.A.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妈妈的决心有没有动摇?(没有)
B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攥紧了拳头)
C.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决心救母)
D.再次朗读第3自然段
4、以演促读
过渡:老师把这一部分内容改成了一段简单的课本剧,但是在改写的过程中,老师还有些疑问,还想请我们同学帮忙解决一下,我们一起来完善,然后演一演。
出示: 沉香:我怎么没有妈妈呢?
爸爸(叹了一口气):
沉香(再三追问):
爸爸(含着眼泪):孩子,你的妈妈是个
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
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沉香(又难过又气愤):爸爸:孩子,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
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沉香(望着苍老的父亲,默默地攥紧了拳头):
(1) 理解或补充括号里人物的感情,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台词。
分别指导朗读台词。
(2) 请同学上台演一演。评一评: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5、齐读1-3自然段。
6、教师小结,面对如此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的二郎神,8岁的
小沉香又那么急切地想去救自己的母亲,小沉香依然没有放
弃救母的决心,那么接下来,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呢?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4、5自然段。
2.轻读第4自然段
边读边想:沉香是如何刻苦练功的?哪些词句
特别让你感动?请做上记号。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①在你印象中,“寒冬腊月”和“盛夏酷暑”分别是怎样的?你是如何度过这两个季节的?
②发挥你的想象,沉香是怎样度过的呢?练习说话。
③指导朗读:读出沉香不怕辛苦、顽强学艺的品格。指名读、齐读。
(2)“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①读词“浑身”。换词理解,就是“全身”。
②沉香累得腰酸背疼了,又怎么会全身增
添了力量呢?(点出“一??就??”)
师提供例句:爸爸一看到电视上有足球赛,
就来了劲。
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我一看到动画片,就
一
4、欣赏图片第4自然段: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一下沉香在你心目中的印象。
肯定学生的回答,出示:不怕辛苦 顽强学艺
5、你们看,沉香只要一想起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瞧,他练得多认真!
6.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读读沉香是怎样刻苦练功的句子。 此时,你想对沉香说什么?
五、总结:
1.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他最终有没有救出自己的妈妈呢?他又是怎样去救自己的妈妈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最后,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
六.课外延伸和作业布置
配上音乐朗诵《母爱》
2.将《沉香救母(一)》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预习《沉香救母(二)》
板书设计
沉香救母(一)
得知真相救母心切
拜师学艺刻苦练功
篇7: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
课文《沉香救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引读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
他是怎样救母,结果怎样呢?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课文第二节。
沉香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哪看出来的'?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交流: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简笔画画出高山、深涧。让学生体会到山之高、涧之险
路途的遥远,相机指导朗读。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体会生活的艰辛,指导朗读课文。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沉香的困难。
比较: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
脚上磨出了一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血痕。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朗读体会。
沉香遇到了那么多困难和危险,可他一点儿也不在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欣赏《宝莲灯》的主题曲
4.引读学习课文第三节。
5.沉香的孝心不仅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
6.学习第四节
#看图:沉香来到了华山脚下,他心情怎样?会想什么呢?
学习课文指导朗读,读好日思夜想、无比激动。
#他又是怎么做的?
自由读课文。
练读: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读好奋力劈去。
#引读课文只听“轰隆”一声巨响,……
看图,想一想,沉香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感情朗读第四节。
三、练习默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1.讲解默读要求。
在心里轻声读,不发出声音,边听边想,记住课文内容。
2.练习讲故事。
根据“路上—打败了二郎神—劈山救母—母子相认”同桌练习讲故事。
篇8:沉香救母(一)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 设计思路
1.创设情景,体会情感。
《沉香救母》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的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写上,学生的体会就会很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创设将更好在帮助学生体会故事的情感。
2.读演结合,以演助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教师则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内化语言文字。
3.词句训练,重视积累。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比较多的,对字词的巩固、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进行字词训练,这就能减少课外机械地识记、抄写,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形式多样的词句训练,也能帮助学生合理迁移,提高说话、习作能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一、师生交流,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出示沉香图片)认识他吗?(板书:沉香)跟他打个招呼吧!
2.关于沉香,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沉香的故事。)沉香是怎样救出自己的母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补充课题。)
3.指导读准课题。师解说:这个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来学。先学第一部分。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完后把生字画出来。
2.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相互合作,纠正错误。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4.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孟郊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吗?
5.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过渡: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所以在他50岁那年写下了《游子吟》。老师范读古诗。
①.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定的方式朗读读课文。(分段读,分角色读等。)
②.师生评议,相机检查、巩固生词的读音:
美丽善良 心狠手辣 腰酸背疼 盛夏酷暑
叹了口气 含着眼泪 增添力量习武练功
对付得了 恨不得 寒冬腊月 起早贪黑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注意多音字“了”的读音。)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叹、含、泪
2.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给生字找的朋友最多。
3.尝试在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4.交流: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字?(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合理的记忆方法:偏旁加熟字;熟字换偏旁等。
5.课堂作业:描红、临写生字。
对于城镇的学生来说,“沉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熟知的人物,在揭示课题的同时,借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交流,选择喜欢的朗读方式,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集体协作的乐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进行字词的读音检查、巩固,有的放矢地进行新词教学,既节约了时间,又能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字词。
在识字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字形的教学,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丰富词汇,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并正确地使用生字。
第二课时设计理念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比一比,再组词。
又( ) 今( ) 目( )
叹( ) 含( ) 泪( )
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填空: 叹了一口气,含着眼泪说:“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二、读演结合,体验情感
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小朋友,你们知道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吗?
讨论理解:
⑴.沉香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便再三追问爸爸。
⑵.知道妈妈被三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心里十分难过和气愤。
2.以演促读。
⑴.同桌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教师巡视指导。
⑵.请学生上台表演。评一评: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针对某些环节展开讨论。
相机出示句子:
①.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
“再三追问”应该怎么演?指导学生读好沉香问爸爸的话。他会问什么?
②.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沉香为什么又难过又气愤?“难过又气愤”时会是怎样的神情?他表演得好吗?你会如何表演?
③.“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谁来读读爸爸的话,这里爸爸的心情怎么样?(尝试练读,个别读。)
⑶.还有哪位同学也想来试试?(师生评议:看了他们俩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⑷.齐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教师小结:8岁的沉香那么急切地想去救自己的母亲,可是怎么斗得过心狠手辣而又神通广大的二郎神呢?他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良 恨 狠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你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形近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另外,学生对于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字形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采用“以演助读”的方法,可以依靠形象化的形体动作来组织儿童的思维,这样,不但能保持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还能激发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趣变化。
把三个形近字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学习,可以帮助辨认、识记。
第三课时 设计理念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卡片:美丽善良 心狠手辣。(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学生练习选词说话。)谁能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说一两句话。(对说话不连贯的学生适当指导。)
3.过渡: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却被心狠的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沉香怎样才能救出自己的母亲?(板书:刻苦练功)
二、精读课文。
1.轻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沉香是如何刻苦练功的?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请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并说说你的想法。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①.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在你印象中,“寒冬腊月”和“盛夏酷暑”分别是怎么样的?你是如何度过这两个季节的?
沉香是如何度过的呢?(想象练说)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一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读词“浑身”。换词理解,就是“全身”。
沉香累得腰酸背疼了,又怎么会全身增添了力量呢?(点出“一……就……”。)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们遇到了自己喜欢或憎恨的事物,会怎么做呢?
师提供句例:爸爸一看到电视上有足球赛,就来了劲。
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我一看到动画片,就 。
一 ,就 。
(出示投影)你们看,沉香只要一想到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瞧,他练得多认真!此时,你想对沉香说什么?(练习说话。)
4.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付 告 武 累
2.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3.尝试描红,并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特别注意。教师相机在田字格中范写。
4.学生练习描红,临写。
这是两个意思正好相反的词语,用单个说话并不难,但要同时用上两个,学生就必须调动自己积累的知识,并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认识“一……就……”的句式,通过情景提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句式。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对于学生,是“导”而不是“牵”。
[沉香救母(一)教学设计]
篇9:《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之中。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学生特别喜欢情境教学,因为录像创设与文本息息相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愿学、乐学。本堂课,我始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好的机会让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在课堂评价方面,深感教师的评价多,学生互评自评少。评价形式单一,特别是在综合性学习评价中,我不够重视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以后的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对这两个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样才使课堂评价更有价值。
此次尝试课后,更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教学要渗透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过程。
篇10:《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沉香救母》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
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课时,根据教案,我让学生自由读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看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知是这个问题设计的太过笼统还是要求过高了,学生的回答不尽如意,就在这时,有学生站起来回答:“沉香才8岁,为什么他的爸爸是苍老的爸爸?”应该说他的回答滑离了所提问题的轨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我先让学生先回答了这个问题,有学生说因为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很操劳,所以苍老了,也有学生说爸爸常常思念妈妈,心里很难过才会这样的……学生的回答解决了疑问,我就请学生根据“默默”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还让学生谈了对“攥紧”一词的体会,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跟刚才的沉闷判若两回事。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这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于是我就让学生与同桌讨论,接着交流,然后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最后让学生写下一段通顺的话。附上学生的一篇习作: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后,妈妈就摸着沉香的头说:“好孩子,你委屈了。你的身体好吗?你过得好不好呀?你饿着没有呀……”沉香激动地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我心里很开心。妈妈,您在山下一定吃了很多苦,身体很虚弱了吧。好妈妈,让我背你回家吧!”说完,沉香就蹲下来让妈妈趴在自己的身上。妈妈连忙说:“乖孩子,妈妈的身体还行,就让我自己走吧。”说着就搀着沉香的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篇11:《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课时,根据教案,我让学生自由读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看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知是这个问题设计的太过笼统还是要求过高了,学生的回答不尽如意,就在这时,吴正涛站起来回答:“沉香才8岁,为什么他的爸爸是苍老的爸爸?”应该说他的回答滑离了所提问题的轨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因为我想到了薛法根老师的课,想到了他富有特色的读中悟,悟中读,我何不让学生根据字词来体会呢?我怀着尝试的忐忑心情,让学生先回答了吴正涛的问题,有学生说因为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很操劳,所以苍老了,也有学生说爸爸常常思念妈妈,心里很难过才会这样的……学生的回答消除了我的惶恐,我就请学生根据“默默”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还让学生谈了对“攥紧”一词的体会,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跟刚才的沉闷判若两回事。
篇12:《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本文是续上篇的第二个故事,内容生动而又感人。主要讲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
教学时,还是延续上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和孩子们一起紧扣文章的字眼,从关键词入手,一起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请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紧扣“不在乎”这个词,问孩子们,沉香不在乎什么?为什么一点都不在乎?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并联系文中的“多少座、多少道、一个个、一道道”分别与“几座、几道、一个、一道”进行比较,这样做,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了沉香的不畏艰险,救出母亲的顽强意志。之后,再让孩子们反复诵读,反复品味,通过交流进一步提升对文本的感悟。
在教学最后一段时,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设计,问:“沉香和妈妈见面了,他会说些什么?心情如何?”学生回答:“沉香心情很激动,他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学生又从文本中脱离出来了。于是这时,我创设情境,把自己当成沉香的“妈妈”,让孩子作为沉香,此时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会说些什么?我拉着学生的手说:“我的孩子,妈妈可见到你了!”学生十分激动,一边扑进我的怀抱,一边望着我说:“妈妈,我日夜都在想您,您受了那么多苦,今后,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可见,在设计时不但要把自己溶入角色,也要把学生设计入角色,这样课堂上学生才会说出动情的话语,才会出现感人的场面。
我想,这节课正因为有这样的教学,就是要促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以学生为学,一切以学生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3:《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沉香救母(二)》是上个故事的续篇,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一心要去救母。在教学中,我还是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和沉香对话。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沉香吃尽千辛万苦向华山奔去。这一段话,我请学生反复朗读,想像自己看到的画面。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像,有些孩子回想到了《青蛙看海》中坚持不懈的小青蛙,想到了《大禹治水》中不辞辛劳,走遍千山万水的大禹,他们想到了“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山高路陡”等词语。
他们看到了在茫茫沙漠中、在崇山峻岭间、在荆棘丛生的荒野里沉香那瘦小的身影。接着,我就请学生把自己想像成沉香,接受老师的采访。沉香啊,你的脚上怎么有这么多的血泡,你疼吗?你的身上怎么有这么多的血痕,你疼吗?你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你有没有想过要放弃啊? 在想像中,沉香的形象越发丰满了,在对话交流中,沉香的孝心也越发令人感动了。所以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表演沉香母子相见时的情景时,孩子们都演得比较深情。
篇14:《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沉香救母》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沉香的身上有许多好的品质,诸如坚强、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等,但是考虑到本单元的主题“人间亲情”,所以将沉香身上所有的品质定位于一点,就是他对母亲的孝心,正是他对母亲的一片挚爱之情,促使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经历千辛万苦,最终救出母亲的。最终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会写“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用心体会沉香的品质。
课结束了,趁热打铁进行反思,本课在教学设计方面重点想突出语言文字训练,体现“语文味”,并在以下方面做几点尝试:
1、加强词语教学。
(1)词语教学:采用归类读词语的方式。我将课文的词语分为两字词语、四字词语和ABB式词语,加强积累。
(2)近义词教学: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让学生用“感动”“激动”填空,理解两个词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用“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这一句引入课文重点段。
2、重点突出、以读代讲
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直接切入课文的重点段第二段,引导学生自己默读,边读边画出最能体现沉香孝心的词语和句子,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在第四段教学中也是采用以读代讲的办法,老师的作用是重点点拨学生想象沉香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又如何日思夜想妈妈的,通过配乐读,老师引读的方法加强了朗读训练。
3、体味语言的表述方式
语文的根在语言,应该让学生体味到语言的妙处,感悟到不同语言所表达的不同意义。在第二段中我运用了词语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多少座”与“几座”将“多少道”与“几道”将“一个个”与“一个”将“一道道”一“一道”进行对比,从而感受到词语的意义,并进一步感受到沉香经受的磨难。
对于“日思夜想”这一词语的理解,让学生结合实际想象沉香白天里什么时候最想妈妈?晚上又是怎样想念妈妈的?由于学生有想念妈妈的亲身体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堂中的不足:
1、由于学生预习的差异,在认读词语时,个别学生认读有障碍,在纠错的过程中,用了很多时间,所以在处理课文时显得有些仓促,当学生找到最体现沉香孝心的句子时,没有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读后的感想。
2、拖堂。因为已经下课了,让学生想象母子见面时会说些什么显得仓促。
3、本堂课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痕迹比较重,课堂生成不够丰实。
4、生字教学内容少。本课只写一个生字,有点少,应该再写一个。
5、生字指导有些碎。可以让学生先从整体入手,观察字的左右结构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了解“救”是一个左右宽度基本相等的字,然后就重点笔画加以强调。
6、课始,让学生用三至五句话简要地说一说《沉香救母》(一)这个故事,这个要求过于拔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复述课文就不错了。课堂上从学生回答的效果来看,的确如此。
篇15:《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他救母心切,便拜别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师:你们觉得“救母心切”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心里想着要去救母亲。
生:就是马上就要去救母亲。
生:就是心里很着急,有点等不及了。
生:就是什么都不顾了,谁也拦不住……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老师扮演师傅,学生扮演沉香。)
生:师傅呀!徒儿要去华山救母亲,特来向您告别。(学生单膝跪倒,双手作抱拳状。)
师:(扶起学生)徒儿呀,此去华山路途遥远,你一个人不怕吗?
生:徒儿不怕!
师:路上很可能遇上猛兽、山贼……为师不放心呀!
生:(面露难色,答不上来。)
师:谁来帮帮他?(马上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师傅,徒儿跟您练了一身本领,我不怕猛兽、山贼。
生:师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去救我的母亲。
师:徒儿呀,你年纪还小,而那二郎神本领高强,为师怕你不但救不了你母亲,甚至连你自己也落入他的手中。你还是再等几年吧!
生:不!师傅,想到母亲还压在华山底下,我不能等。
师:一刻也不能等?
生:对,一刻也不能等!
[反思]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模拟的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会沉香的语言、神态、心情,从而,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救母心切”。
篇16:《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沉香救母》是一个生动的神话故事。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了由这一故事改编的动画片《宝莲灯》。学生心中已经对人小志大,不畏艰险的沉香充满了敬佩,已经熟悉了故事内容。如何让学生将外在的形象内化为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情呢?
在学习到课文《沉香救母》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我紧扣“不在乎”作为文眼,让学生细细地品读,沉香为了救出妈妈,他“一点都不在乎”什么?以这个为切入口,引领学生走入文本,重点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饥、捧、磨出一个个血泡、划下一道道血痕”这些字词加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力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再通过交流进一步全面提升对文本的感悟。“沉香不在乎长途地爬山涉水。”“沉香不在乎一路上忍饥挨饿,餐风饮露。”“沉香不在乎脚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他也不在乎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危险。”——————学生以心灵诠释着文本,再造着文本,并且从文本中获得了充分的情感体验,此时让积蓄情感得以升华,提炼深刻的内涵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我把学生的这些情感凝聚成一个喷涌点:“小朋友,沉香当时还只不过15岁,面对这么多的困难,这么多的危险,老师想都不敢想,可是沉香不但一一克服了,而且还“一点都不在乎”,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课堂的高潮,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篇17:沉香救母课文内容
沉香救母课文内容
沉香救母课文内容
沉香救母(一)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却从来没有见过妈妈。
一天,沉香问爸爸:“我怎么没有妈妈呢?”爸爸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朗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朗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望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
不久,沉香就告别了爸爸,上山拜师学艺。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沉香救母(二)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凶恶的二朗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的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妈妈重见了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课文沉香救母一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2.沉香救母读后感
6.沉香救母教学反思
10.目连救母的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