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jetto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征 (认知目标)
2、掌握诗的内容(能力目标)
3、体验诗的意境(美育目标)
4、感悟作者的情感(德育目标)
二、教法、学法
1、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
2、读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师“启发式”、“讨论式”;
4、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诵带、歌曲带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播放朗诵带);
2、同学们轻声附和;
3、朗诵结束,老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回答“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
板书:《纸船――寄母亲》
[初读]
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
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解读]
1、自由读,学生结合课文旁的“批注”理解重点词句。
2、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订正,解决字词含义。
[范读]
1、老师带着感情的朗读。
2、放朗读磁带(让学生感受、体验、比较其妙处)
3、学生听后再次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4、学生再次自由读。
[品读]
1、学生集中读第一节,讨论:
①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抓住两个动词理解――“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不肯、留着――留着)
③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感情怎样?(思念、执着)
2、点名读第二节,讨论:
①这一节写什么?(继续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着?(不灰心、总)
③这一节在整首诗中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梦”作铺垫。)
板书:(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思念
3、男生读第三节的前两行,女生读后两行,讨论:
①这一节的神来之笔指什么?(纸船入梦)
②诗的最后一行为什么要用一个“求”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表明女儿渴望之切,希望纸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风浪有多大,也要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的情怀。)
③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结尾两行)
④这个感情深到什么程度?(至极)
板书:(第三节)梦纸船→(至极)的思念
4、集中读全诗,讨论:
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将至极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诗人将象征孤独和思念的纸船送入母亲的梦里,以表达怀念母亲的感情。)
[背读]
1、学生采用半读半背的方法自由背读;
2、集中背:根据板书老师引导背;
3、单个竞赛背。
[拓展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纸船》这首小诗,了解了诗人寄托情感的方法,现在我们朗读另一首小诗,再一次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1、出示投影:
《新月》(沙鸥)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晚。/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里靠岸。
3、采用不同方式读三遍,讨论: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深深的思乡之情)
②故乡带给诗人的永远是怎样一种感觉?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温暖、馨香;新月、花香、春天……)
③体味“我在你梦里靠岸”的意境。(诗人乘小船回到了宁静优美的故乡)
④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与故乡有关的古诗句?(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王唯的“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创新读]
1、现在我们要拍摄一段MTV,想象一下年青时的冰心在海上“叠、抛”纸船时的心情,请你为她设计几句内心独白。(妈妈,妈妈,你知道女儿有多想你呀!这思念,比山高;这思念,比天大;这思念,我只能用“纸船”的方式来表达……)
2、现在请为你远在异乡(或打工、或工作)的妈妈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深深的思念。(20字以内)(妈妈,今晚月儿正圆,您能来到我的梦里吗?)
[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受美的旋律,体验爱的温馨,鼓动情的风帆吧?!――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再次响起,在全体师生满怀深情的《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声中结束授课。
附板书设计:
(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
《纸船――寄母亲》 思念
(冰心) ( 第 三 节 ) 梦纸船→ (至极的)
篇2: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反复朗读感受本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教学教法
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教师“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和学生一起叠纸船,并提问:如果要把你的纸船寄给你的一位亲人或者朋友,你准备在纸船上写上什么话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冰心把她的纸船寄给谁呢?又写了些什么话呢?
诗歌内容
1、第一节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请一个同学朗读诗歌第一节。
提问:为什么“我”不肯随便丢弃一张纸,要留着留着?
回答:要留着叠成小船,并且一张纸要叠成很多很小的船儿。
我们一张纸就叠一只小船,而诗人为什么要把一张纸叠成那么多的小船呢?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回答。
“我”的小船叠好了要干嘛呢?抛到海里。诗人是在轮船上。
第一节内容:叠、抛纸船
2、第二节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请一个同学朗读诗歌第二节。
提问一:“我”叠的纸船抛到海里之后会怎么样?
回答: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提问二:“我”小船都被破坏了,为什么还是要每天都叠着?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回答:诗人一直都希望至少有一直小船能够到“我”到他到的地方去。执着,坚持,心中永存希望的人。
提问三:第一节留下的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把一张纸叠成那么多的小船呢? 回答:“我”希望叠的纸船到我希望他到的地方去,而纸船抛到海里不是被风吹回到船上,就是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不能到我要他到的地方,所以我要尽量多叠纸船,增加实现愿望的概率和可能性。
第二节内容:纸船的命运,坚持叠抛纸船
3、第三节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齐读诗歌第三节。
提问一:第二节中“我”要纸船去的地方是哪儿?
回答:母亲身边
纸船可能漂洋过海到达母亲的身边吗?显然不能。于是诗人便遥想母亲在梦中能够看见一只很小的纸船。
提问二: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
回答: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我”含着累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哀经过万水千山的跋涉到母亲身边的。
提问三:为什么要用“求”字呢?
回答:表明女儿渴望之切,希望纸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风浪有多大,也要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的情怀。
第三节内容:梦纸船
篇3: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这是本教学设计重点之所在。所以,通过讲故事引领学生加深对母爱的深切理解;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的;通过模仿诗中对母爱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华山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时,自己却累花了眼苦驼了背。一天儿子爱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却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两人在湖边散步,姑娘饿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亲的心捧来给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应了。儿子跑来,拿起刀,就将睡梦中母亲滚烫的心挖了出来,然后飞奔回去。不料在跨过小沟时,竟被杂草绊了一跤,将心摔出老远老远。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儿呀,快起来。摔疼了吗?”说话的是母亲那颗血淋淋的心。
如果说这是一则虚构的传说故事,那么下面的报道却是真实的: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同学们,不知你在听到这些故事和报道时,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或一句诗加以表达吗?(学生回答)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为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呢?(两三个学生举手。)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无一人举手。)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今天,我们就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借助《纸船》与母亲倾情对话。
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交流探讨
1、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诗人是用什么具体意象来抒写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的呢?
明确:纸船。(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3、你认为怎样朗读才能更充分地表达诗人的这种感情呢?两人为一组互读,结合例句来谈谈你的体会。
4、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浓缩在纸船里,同时还蕴藏在字里行间里。诗中有哪些词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请默读。
5、是啊,入情才能入境。吟诗,就是要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来朗读诗歌。那么如果请你配上背景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乐曲或怎样的旋律?
6、听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听时,请你发挥想像,结合自身经历,以第一人称将当时的情景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
(天风吹卷,海浪涛涛,一如我那波澜起伏的心。我此去远涉重洋,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我只有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啊纸船,你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你能漂入我母亲的梦中吗?)
7、大家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让我不由地又想起了冰心的一个小故事!冰心小时曾问她的母亲:“你为什么那么爱我?”母亲回答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道理就这么简单,就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儿女,所以父母就得为我们操心劳苦!我是母亲的儿子,又是女儿的父亲,读了这首诗后我也禁不住写了几句诗来表达我对“母爱”的感受。
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其实能寄托“母爱”的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你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写一两句诗。
8、这就是诗啊!是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会发现母爱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母爱,每人的体验皆不同。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此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下面就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说一说你的心里话,与各位在座的同学们以及听课的老师们共享!!
(相信学生肯定能够答出精彩!!)
布置作业
把今天读诗的感受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写一段心里话,收集到你的《心灵小语》中去,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孩子们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诗人的博大情怀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目标离现实可能有点远,有句话说得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愿孩子们在这节课学习之后会有所收获!!
篇4:《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母亲的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本诗挚爱母亲的亲情美。
二、学法引导
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欣赏。重点欣赏这首诗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母女之间的深深的情感。
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
3.疑点:诗的第三节。
4.解决方法:讲解,辩论。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及相关的伴乐朗诵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
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讨论。
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七、教学步骤
导语 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这首诗。
(一)明确目标
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生字
叠dié 抛pāo
生词
天风:大自然之风。
吹卷:吹动翻卷。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例:无端生事。
至爱:至,极;最。例:欢迎之至。至爱:最爱。
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
篇5:纸船--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诗内涵。
2 掌握本文写作手法。
3 体会母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课外材料的补充加深对母爱的体会。
教学方法 赏 析法 教学煤体 投影
教 学 设 计
情景切入:
人们都知道,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纯洁、最不指望回报的感情,对母爱的感恩与歌颂,是人类最美好的共同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体会那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成的“纸船”。
(通过学生朗读,听范读,大家齐读的方式体会文意。)
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图景,你体会到了吗?请同学们依据材料,结合个人的体会,谈一谈对诗的理解?
分析:
诗人凭借叠纸船戏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了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诗人以纸穿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读吧《纸船》谁能不为诗人对母亲的笃情所动容呢!你还搜集到哪些冰心的有关母爱的诗歌。
冰心的小诗犹如平静的春水里繁星的倒影,晶莹璀璨,却有耐人寻味,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仿照她的这种三言两语的形式书写对亲人的爱好吗?
总结:
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让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祝福所有的母亲幸福。
纸船:
1、执著让人感动,对感情的执著,对爱的执著,即使纸船并没有流走,但仍然要叠。
2、对母亲的思念极深,很浓烈,找出具体的语句,并有感情的读出来。“一只一只”所叠纸船数量多,“从不肯”写对母亲思念之情由来已久。
3、叠纸船是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纸船不一定要漂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要漂到母亲的梦里。
4、意境很美,在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写出游子漂泊在外的寂寞,永远也不停止对家的思念。你会想到一个女孩儿坐在船上,正痴痴的盼望纸船能够带走她给母亲的心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会在叠着一只只纸船的。
5、你在诗中体会到一种忧郁,这种忧郁从何而来呢?
来源于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爱。尤其是,这时他背井离乡去美国求学,爱的更深切,更热烈。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冰心爱的三大主题。
从作品中读出了深深的母爱,母爱也会很快乐,也会很深沉,当诗人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寄托纸船上的时候,你会用一种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呢?
篇6:纸船—寄母亲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恢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帆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篇7:《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罗定黎少中学 王海媛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听一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听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这是一首写妈妈的歌。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歌词写得很好。
生:歌手也唱得很深情动人。
师:是的,这是一曲赞美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人类永恒讴歌的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想念妈妈的诗。诗中的女儿就是年轻时代的冰心奶奶。那么冰心奶奶当年是怎样想念妈妈的呢?让我们随着朗读一起走进冰心的心情吧。
(多媒体播放vcd朗诵。先播放冰心画像及简介。后放诗朗诵。船在翻滚的海浪中飘摇,海浪声萦绕课室)
师:听了朗读。你认为诗歌从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看法?
生:读得比较缓慢。
生:感情也很深沉。
师:是的。这首歌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语调是深沉的。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自由朗读,互相提意见,男女各选代表进行比赛。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
(男女代表朗读)
师:大家认为他们读得怎样?
生:男生代表读得快了点。而且“船儿”中的“儿”应该读儿化音。
生:女生读得比较有感情,但声音稍小了点。
师:评价得不错。现在我们再来开一个诗歌评改会。冰心奶奶是大家,她的作品大家敢改吗?
生:(齐答)敢!
师:好,现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斟字酌句,看哪个小组修改得既漂亮又有创意。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好,诗歌评改会现在开始,请各个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亮出自我风采!
(课件板书提示:可用删除法,换词法,修改符号法)
生:我觉得诗歌的第一句中的“从来不肯妄弃了”读起来有点拗口。删去“来”字读起来更顺口。
生我觉得第一句中的“了”字也可以删去,因为“了”有表示完成的意思,删去更能从时间上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绵长思念。
生:我发现诗歌中有别字,作者把“地”写成了“的”。
师:我同意这些同学的说法,同时提出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发现冰心文集以及其他书籍中《纸船》的第一句是没有“来”字的。并且当时没有“的地得”之分。讨论继续!
生1:我认为“妄弃”可以改为“丢弃”。
生2:我认为不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丢弃”表明很轻率丢弃。用“妄弃”更能表达对母爱的珍惜。
生3:我认为“抛”用的不够好,给人一种很随意丢掉的感觉,表现不出对母亲的深情与怀念。
师:那你认为可以换用哪个字?
生3:我觉得“放”字会更好。
师:同学们怎么看?
生:我认为“放”字不好。因为“放”字给人一种有目的的感觉。而在苍茫的大海上,作者的心境应该是惘然的。
生:我也认为是“抛”字更好,因为当时作者正在大海上,还上风大浪大,作者的心境也不是平静的。“抛”是她发泄情绪的一种体现。她是在发泄她的孤独,寂寞和思家的情绪。
生:老师,为什么作者在诗歌里用“舟”而不用“轮船”?
师:大家怎么看?
生:在古代,舟就是轮船。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生:我不同意。轮船很大,表达不出诗的意境。
师:为什么舟能表达出来呢?
生:因为“舟”能给人一种很渺小的感觉,让人感到海上的飘摇不定,让人感到作者的孤独惆怅。轮船表达不出这种美感。而且“轮船”在语音上也没有“舟”的美感。
师:大家讲得真好。“舟”写出作者孤独的心。那么可见,“舟”象征了什么?
生:作者的心。
师:对极了,那么我们学过的那些是写舟或表现与“舟”“帆”相类似内涵的诗句呢?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室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室。在这里老师插个队也问一个问题,好吗?
生:(齐)好!
师:我最喜欢诗歌的最后一句,你们看:纸船是有形的东西,而爱和悲哀是无形的东西。有性的东西怎么能承载无形的东西呢?这说明了诗歌语言的创造性。但我觉得还可以改喔。例如我们同学刚进中学时,由于不适应学校生活,想妈妈想得要命的时候,忍不住要流泪。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改呢?载着---------归去(延长声音—)
生:泪水
生:一行泪水
生:一船泪水
师:好。这就是诗歌,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些诗歌。(老师朗诵课件)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船泪水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无数个思念的梦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腔愁绪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颗温柔的心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这首流泪的诗归去。
师: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读懂作者的爱。-同学们,除了可以写爱母亲,我们还爱着那些人和物呢?
生:爸爸
生:爷爷奶奶
生:兄弟姐妹。
师:冰心奶奶把爱折成纸船,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表达心中的爱呢?现在请大家拿起你们表达之笔,仿写第三节诗歌,表达心中无限的爱吧!
(学生埋头创作)
师:好,各位同学现在请用最真挚的感情朗诵你们的作品,表达心中的爱吧!
关好苹:奶奶,倘若你梦见一朵金针花。
不要惊讶它的美丽。
这是你心爱的孙女流着汗种的。
万水千山,求它飘着她的怀念和关爱归去。
欧燕桃:朋友,若果你心中受到一句温馨的祝福
不要心悸它的突然出现
这是思念你的朋友深情的问候
细水长流,代表你我之间深厚的情谊。
黄海晏:朋友,假若你抬头温暖关键一只飞翔的纸鸢
不要担心它的娇小软弱
那是我们俩怀着梦想叠的
万里长空,求它载着我们的理想和幻想高飞。
黄银芳:风儿,倘若你在偶然中看见一直充满愁绪的小鸟
不要惊讶它的失落
这是你的至爱留下孤寂的窗
往事如新。让它与我的心灵相撞吧
关洪发:母亲,倘若你梦见一颗流星
不要惊讶它无端出现。
这是你儿子充满祈祷的泪光
万载千秋,求它给你带来平安与快乐
林浩达:哥哥:倘若一轮红月悬挂在你的梦乡
不要诧异它的特别
这是弟弟的思念之情
和着期盼的泪凝成而凝成,升起
千里迢迢,让它向你撒上净色的思念。
冯彩琼:大地,倘若你收到了树上最后一片黄叶。
不要拒绝它痛心的到来
这是大树献给你一年最后的礼物
年复一年,让它把敬爱与孝心带给你。
师:同学们,诗歌是生活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老师感动于你们在此播种的爱,让我们在充满爱的生活亮丽我们的人生吧。
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梦中看见一支彩粉笔
请不要惊讶它的无端入梦
这是你们亲爱的王老师用爱和诗意凝成的
学途漫漫,求它美丽你们别样的青春年华
(掌声热烈,音乐响起,下课)
篇8:冰心《纸船--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
冰心《纸船--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
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A、这首诗写在诗人去美国留学途中,诗中用纸船寄托了对母亲的深切眷恋,这是一种托物抒情的写法。
B、一、二段只说每天叠纸船抛下海里,不点明意图,感情含而不露,是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的过程。
C、三段通过记叙终于有一只纸船,经过千山万水,回到母亲身边,抒发了诗人渴望回到祖国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笔触细腻,感情真挚;不讲究韵律,挥洒自如。
p参考答案y
p参考答案y
C(是作者的想象,而非写实) p页首y
篇9: 《纸船寄母亲》读后感
折一只纸船,
寄向远方,
纸船里有着母亲温暖的怀抱。
折一只纸船,
寄向远方,
纸船里有着母亲暖心的问候。
折一只纸船,
寄向远方,
纸船里有着母亲满怀的期待。
折一只纸船,
寄向远方,
纸船里有着母亲数不清的泪水。
折一只纸船,
和寄向远方,
纸船里有着母亲动听的歌谣。
折一只纸船,
寄向远方,
纸船里有母亲欣慰的目光。
折一只纸船,
寄向远方,
纸船里有着母亲所有的爱。
母亲啊,母亲,
您就向一支蜡烛,
点燃了自己,却照亮了我们。
您无私地付出,
却不求回报,
只是默默地,默默地
奉献自己的一生
篇10: 《纸船寄母亲》读后感
弹不出贝多芬的悲伤―――诙谐扣弦的乐章
总是不停地和着蒲公英的艳姿,
希冀有一朵像“金色花”的寄语能带去我虔诚的祝福
我多想潜进你的夜
看那悯月如何敷在你的白丝上
喜欢就这样躺在你的怀里
酣睡于摇篮曲中……
爱的韵味很浓――
在我的季节里没有寒冬,爱我的人早已将那恶魔赶走
在我的航线上没有暗礁,爱我的人早已为我指明方向
在我的备忘中没有悲伤,爱我的人早已将那欢乐填满
风风火火,一路走来,带上我的爱和感激归去
懵懵懂懂,一架屋檐,就是我灵魂的全部归宿……
篇11: 《纸船寄母亲》读后感
慢慢读完冰心的《纸船――寄母亲》有一种浓浓的惆怅,淡淡的,冰心用温润的`笔调写出了对母亲的思念,就算风吹雨打也不放弃,继续叠着,我不禁为冰心的执着所打动,是啊!母爱是伟大的,是不分种族和国界的,我何曾又不是这样呢?常常惆怅着,啊!多么美得诗句啊!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位出国留学的学子对母亲的思念。
也让纸船带去我的思念吧!
篇12: 《纸船寄母亲》读后感
谁的心中都有爱,但每个人的爱却有所不同。但是都明白,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母爱如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滋润着万物。手捧着那首小诗,品味着想回报那“春雨”的爱。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她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是诗的一段,抒发了冰心奶奶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诗人用孩子的天真角度来颂扬母亲!也是对母亲的一种回报,用纸船来寄托当时的心情,也象征着纸船在大海漂泊无依,随时会被大浪拍倒的,象征这孤独。但只要小船停靠在祖国,停靠在母亲身边,就多了一分安全感,或许不再恐惧孤单。
我在一次郊游的旅途中看见了一幅回报母爱的画面:我们都打着雨伞向目的地走去,在一棵树上,一只老麻雀在窝里蜷缩着,只能依靠别的动物才能活下去。就在我准备爬上树救它时,一只小麻雀衔着食物,一眨眼就飞到了巢穴中,老麻雀看见它兴奋地尖叫了起来,那只小麻雀衔着食物轻轻地,一点一点地往老麻雀嘴里送,那一张一合难道不是孩子回报母亲的爱吗?看到这我早已热泪盈眶,回报这二字如此简单,但蕴含的深意却永远不能说清,当孩时承诺过长大后报答父母,还记得吗?当孩时要长大后孝敬父母还记得吗?为什么要长大后呢?回报其实有时很简单,在学习上有优异的成绩不让父母担心也叫回报,在父母劳动时,说一句,我来,那也叫回报。要让父母知道,他们的付出也是有回报的。
百善孝为先,如果不把“孝”字的意思传承下去,那中国的传统美德岂不是失传了?学习麻雀,学会反哺。
篇13: 《纸船寄母亲》读后感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很小的船
从舟上抛下海里
有的被大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漂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到一个很小的白船儿
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挚爱的儿子含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爱和悲哀归来
篇14:纸船-------寄母亲作文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篇15:诗歌:纸船-寄母亲
诗歌: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丢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粘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留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千山万水,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母爱是无私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要对母亲好…
篇16:《纸船――寄母亲》读后感
小小的船,或逆水而行,或顺水流下,但每一只船,都承载着满满的爱。小小的船儿,有大大的勇气,它们会避过汹涌的海浪,会穿过凶猛的鱼群,会安全抵达那个爱的彼岸。那个彼岸,没有战火的猖狂,没有风雨的袭击,没有坏人的喧嚣……只有爱,只有情,处处都弥漫着爱的馨香。
作者冰心以亲切真实的文字,抒发了内心对母亲深深的渴望――她渴望怀抱,她需要母亲怀抱的温暖;她渴望关怀,她需要母亲关怀的温馨;她渴望微笑,需要母亲的微笑来填充自己的心灵。尽管诗中描述了冰心的坚强,但语言中,透露着无穷的悲伤。虽然“有的被大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可冰心思念母亲的情永远不会被海水淡忘。而那些盛满着浓浓思念的无数只纸船,它们将漂向何方?我们不得而知。时间不会褪去女儿对母亲的思念,岁月无法阻止亲人的相见。
冰心“总不肯妄弃了一张纸”因为那对于一个没有母亲陪伴的女儿来说――那些不仅仅是几张纸。那些是纪念母亲的照片,是母亲的真实写照。母亲虽然不在身边,可母亲在孩童时期的教育历历在目。而她不肯妄弃了一张纸,那是不肯忘却母亲的教诲啊!虽然母亲没有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但母亲的话语却时常浮现在眼前。所以,“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虽然有时会为想念母亲而哭泣,虽然有时会忽然想不起母亲――可是对母亲的爱,就像鸟儿对蓝天的依赖――永不泯灭!
小小的船儿,馨香的色彩。那是冰心用心描绘的彩画,那是冰心用爱缀上的芬芳。“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冰心在如此的心情下,是怎样写下这样一篇震惊文坛的诗歌啊!
千言万语无法诉尽自己的思念,只愿自己对母亲的想念,可以化作一条思念河,纸船就这样顺着这条河,漂向那个美好的彼岸――传递自己深切的思念。
小小的船儿漂呀漂,漂到那幸福的彼岸……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5.《纸船》教学设计
8.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