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box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设计理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来理解课文,用多问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生活的重担,理解母亲所承受的苦难。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修改说明
一、激情导入: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 地:在医院里 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4.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修改说明
一、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二、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这样合适吗?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3.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四、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五、练笔歌颂母亲。
板书设计:
13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2:《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在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的基调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3、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重难点剖析:
本文是苏教版第八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用心去读,一定会为之而感动,因而。本次教学的重点就是借助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关爱。
教学的难点则在于小学生的认知与文章之间的差距,因而,努力将文章中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从而使学生正镇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真情实感是难点。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 你的一切就时刻牵绊着她。炎热的夏夜,她就像一阵清凉的风,寒冷的冬日,她就是一件挡风的袄,漫漫求学路,她就是那把遮雨的伞。她是谁(母亲) 板书:母亲
是啊,那就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妈妈,那就是把我们拉扯大的母亲。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并读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相信同学们都已经读熟了课文,但是老师还是想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好好读一遍,我相信你会和老师一样,心中会涌起一股激动。
读后问: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母爱的伟大)
是啊,米尔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但是课文中的作者却对母亲抱着另一种心情,请你默读课文,让自己的心走进文本,划划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我的心情
生读,读后找出:难过、愧疚 板书
你还能用什么词语形容?
三、朗读感悟
我为什么感到难过?(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句)
指导学生读出难过的心情,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竟然)
再读读这个句子。
是啊,我从没想过母亲这么轻,而我却从不知道,因为我一直认为母亲是(力大无穷)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引读读第五节)
同学们,请你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边读边把自己的体会写在句子旁边(母亲的艰辛、找重担的近意词负荷)
指导朗读。
是啊,母爱是伟大的这是天性,同学们,在生活中,母亲是怎样爱我们的?
生发言
是啊,所有这一切,就是母亲给我们的最深沉的爱,所有这一切,承载了太多太多最厚重的母爱,我们都是平凡人,人世间,还有什么能比这母爱更情意绵绵那?想到母亲为我们所作的这一切,也许你对重担何负荷会有更深的理解。
生谈对“重担”的理解
是啊,母亲的重担里面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她所挑的不止是生活的重担,她实际上挑的是大半个天啊!当我们理解了重担之后,在回过头来读读这段话,你觉得“翻山越岭”仅仅是指母亲在翻阅一道道山岭吗?(生谈体会)
是啊,这个人就是母亲,这个人就是妈,一年过去了,母亲在挑着重担翻山越岭,二年过去了,母亲仍在挑着重担翻山越岭,三年四年五年过去了,母亲仍在挑着重担翻山越岭,如此年复一年,母亲仍在挑着重担翻山越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读出母亲的艰辛,读出母亲那深沉的爱,读出我难过的心情。(配乐读第五节)
当我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 身躯去承载那么重的符合时,我不禁感到愧疚,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的说:“妈,我对不住您啊!”并指导朗读)
罗曼罗兰曾说过: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但在母亲的眼中,认为自己对子女的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吗?她又是怎么认为的?请你找找文中的句子。(出示:母亲笑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读读这个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面对这样的母亲,面对这位抱过我无数次的母亲,此时此刻,我相信我们的心情也会与文中的作者一样,也想抱一抱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抱母亲入睡吧!拿器你的书,轻轻地、慢慢地的朗读文章的最后两节。
生齐读
从这两节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说体会边让学生朗读。
母亲的两行泪是怎样的泪?(母亲为什么会流出泪水)
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回忆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当想到我第一次抱母亲就让她这么激动,欣慰,如果我们把这个无数次和第一次摆在一起,酒会发现我们的第一次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读到这里,不禁使我想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再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两节,读出母亲的欣慰,读出母亲的激动。板书:无数次
生齐读。
三、拓展升华
高尔基说:母爱是一部震撼人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让我们来读读名人雅士们读懂的母爱吧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在宽广博大的人生海洋中,母亲的爱就像一座小岛,是避开汹涌波涛的平安宁静之地。 --莱斯
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话说吗?
当你读懂了这些句子,我想你会对文中的母亲会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再回头读读这三段话(五、十一、十二节),记住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生齐读。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陈老师曾经读过这么一篇文章,今天我把它带来了与大家共享。师读《替我叫一声妈妈》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也有很多的话有说,也许你也回忆起母亲的点点滴滴,也许你也有很多的话想对妈妈说。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或者回忆起来的妈妈的点点滴滴,或者今后想怎么对妈妈做的是,或者你学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写下来。
生写;写后交流。
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也是感慨万千,虽然我的母亲在去年去世了,但每每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总会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心中总是割舍不下那些已经成了永恒的追忆。课前,我也有感而发,写了几句,与同学们分享。(师读)
布置作业:
1、为爸爸妈妈读一读这篇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和爸爸妈妈的感受写在日记上
2、妈妈整天为你操劳,回家有个任务,拥抱一下自己的妈妈,每天为妈妈分担一样家务
[《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3:《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学生边听边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全班交流。
3、是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4、齐读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
二、初读
1、提出自读要求:
(1)先读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准生字词。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自读,指名读。
通过课前预习,你在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上有什么收获?
(2)齐读生字词。
(3)通过课前预习,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互相交流、补充。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自己再认真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补充、纠正。
4、指名正确说课文的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2、哪些字难写?关键笔画在哪儿?
3、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的歌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一、复习
1、同学们,这首歌是歌颂谁的?
是的,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新授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拿出笔来,勾画与课题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
(1)你们感受到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母爱┅┅)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讨论感悟。
(1)交流自己勾画的语句。
(2)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3)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出示投影:
a.“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b.“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4)在学生说的时候,相机指导用“轮流”、“翻山越岭”说一句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3、文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你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感恩呢?
(可提到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拿起手中的笔,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最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吗?
2、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选几篇写得较好的文章实物投影,并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学了这课,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现在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这感人的课文。
2、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拓展练习
1、课前,你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带来了吗?
2、互相交流。
3、谈自己的感受。
三、读写拓展
1、交流得真好,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那恩重如山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
2、各人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
3、创作成果展示。
4、是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母亲健康、快乐!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愧疚→崇敬、爱戴
母爱伟大
[《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4: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课文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3、读课题。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2: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出示3: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出示5: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6: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放FLASH)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5:《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从而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表达爱。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字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音乐《妈妈的吻》)有一个人,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也读过许多直接赞美母亲的文章,而课文的作者写的却是--(读题)他想表达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30秒)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18分钟)
1.让我们回忆一下,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交流)(20秒)
2.(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当我抱起母亲,才发现,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究竟”一词告诉我们什么?而我原以为母亲是很重的。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请你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学生自读,找答案)(2分钟)
3.(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重的担子。”)学习这段话。
⑴轻声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初步交流)教师给“重担”标记。
(3分钟)
⑵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纸的背后。也就是说,我们要读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我们用一只眼睛看“重担”的字面,那就是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重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提示:母亲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2~3分钟)
⑶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重担”的含义。(课件出示:三句诗)有这样三句诗写得好,“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悉心地照料。“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在儿女从小长大的过程中,以及长大以后,母亲对子女一直是牵肠挂肚!所以,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1分钟)
⑷(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所以,挑着无数重担的母亲,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一句话你读明白了马?我的心里什么难过呢?(指名交流,指导朗读)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
(2~3分钟)
⑸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母亲走过多少艰辛和坎坷,付出多少青春和年华!当我们这样理解了母亲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得更好。(1分30秒)
4.(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这样过来的?”)面对母亲,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更感到愧疚。而母亲呢?轻声朗读出示的句子,思考: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母亲把辛劳看得很平常。为家庭,为子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这句话)
(1分30秒)
5.母爱是伟大的,具有无穷的感染力,文中的护士也被感动了,你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指名读句子,说一说理解)(1分钟)
6.你们都读懂了自己的母亲,读懂了天下所有的母亲,带着自己的感悟,用一颗虔诚的心一起读这一段。(1分钟)
学习课文4~5自然段。(15分钟)
1.“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自由轻声地读五、六两个自然段。
(1~2分钟)
⑴哪些语句感动了你,读给大家听听。(1分钟)
⑵(课件出示: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分钟)
⑶上一节课,很多同学在这儿提出了问题:母亲为什么而流泪呢?现在找到答案了吗?(师生交流:流泪并非只为哀痛,更多的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苦涩而又甜蜜的泪水……)(这是……泪水,你读懂了母亲,请你用朗读来表达。)你们读懂了母亲,带着这种情感我们再齐读这段话。(5分钟)
⑷回想我们的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板书:无数次抱过我),“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对比一下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师生交流: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母亲对我们却无私的奉献着。……)(1~2分钟)
⑸天下的母亲都有一颗博大而包容的心。每一个母亲都是如此,你想到了你的妈妈了吗?她在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你能举一个事例吗?(指名交流)(3分钟)
⑹小结过渡:母亲的爱像深深的海洋,我们就是那清浅的小溪,永远流淌在母亲的怀抱里。(10秒)
三、总结延伸。(5~7分钟)
1.这使我突然想到一句诗,孟郊的《游子吟》还记得吗?知道是哪一句吗?(课件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0秒)
2.
是啊,父母之恩无以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记住这句话,齐读。现在请拿出笔,用心用情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并且铭刻在你的心里。(教师板书)
(1分钟)
3.此时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声献给我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课件出示)你愿意也读一读吗?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
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
这种爱,叫母爱。(2~3分钟)
4.
也许,我们平时都疏忽了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现在,就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心意卡上,相信这一定是妈妈最喜欢的礼物。(学生动手书写)(2分钟机动时间)
四、课外作业:
1.把心意卡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
2.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板书:
无数次抱过我
13、第一次抱母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6:《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常海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重担、翻山越岭、泪水”,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接着学习第13课,出示课题:《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速度快一点,像说话那样自然。)听配乐课文朗诵,回顾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感悟母亲的伟大。
1、师:同学们,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交流:换床单,“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指名说)
3、母亲这么轻,作者是什么感受?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难过,愧疚。“)为什么难过?(我太粗心,不了解母亲;没有替母亲挑重担;母亲生病。)
4、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作者的眼力就这么差吗?为什么一直到今天才发现母亲这么轻?记忆中的母亲是怎样的?
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引导: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指名汇报。
师: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母亲挑起的是半边天。
5、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板书:母爱)
交流:母爱。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胸怀,其实比天空还大的是母爱。
师: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重担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来,捧起书,一起读一读2、3自然段。
6、师: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我倾听到爱的流淌,我想起了母亲说的一句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交流: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说这话时,母亲笑了笑,说明母亲把几十年的辛劳看得很平常。
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自己的母亲了吗?
交流说说自己的妈妈。
7、课文的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那么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是写我用心地抱母亲的情景?
出示:最后一段。教师深情地朗读。(板书关键词:无数次抱我)
结合理解母亲的“泪水”: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幸福、欣慰、激动、开心、是甜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最感人的一段话。
四、深化拓展
1、“无数次”与“第一次”比较,你一定有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无论用古诗,还是成语,或者为母亲唱上一首歌。)
2、作业
师:母亲真好,回到家,让我们也好好地为母亲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吧!然后写在今天的日记里。
五、歌曲欣赏。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爱
无数次抱我
、4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篇7:《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赏析(网友来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杨蕸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说“于老师是平民,或者说是平民哲学家,甚至是禅学家,散淡、平易、简洁、随和、诙谐。他似乎有一根金手指,能在简简单单的课文里,在平平凡凡的生活里,随手找到语文教学的真金,平易之处最奇崛。”阳春三月,于老师在宜昌为我们呈现了《第一次抱母亲》的精彩课堂。在于老师的课堂,我发现了一种近乎铺张与奢侈的东西--那就是“读”!
一、读进去,山就是山
于老师常说:“语文就是语文,不需要加许多定语。我追求的是一个‘实’字。”具体到一节课上,他最关心的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所以,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样人文色彩极浓的课文时,他也能沉下心来,从每一个生字开始,教学生扎扎实实读书。
师:生字认识了吗?我写一个你读一个。(师转身写)你先不要读,我写完你再读。
(教师板书:“越”)越可以和哪些字组成词语?
生:翻山越岭……
师:翻山越岭,(教师将词语在黑板上补充完整)一起读。
生:(齐读)翻山越岭。
师:把每个字读实,声音不
要发飘,不要轻浮,要实在。
生:(轻轻读)翻山越岭。
师:“越”在这里当什么讲?
生:越过。
师:等于没说。
生:穿过、走过。
师:在《新华字典》里这个字有七种解释,这里是“跨”的意思。
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山就是山,在语文课堂上,任何表面的热热闹闹都替代不了还原事物本质的过程,惟有读可以在学生的头脑里唤起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
二、读出来,山不是山
师:德国一个作家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看到文字的背后。如果用两只眼睛读书,读“重担”你决不会只看到一百多斤重担。现在用两只眼睛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
师:现在你对“重担”是怎样理解的?
生:赡养老人。
生:抚养子女。
生:生活的压力。
生:母亲是家庭的顶梁柱。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看前面的“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岭吗?你现在对这个词是怎么体会的?记住了,用两只眼睛读书。
生:是一个个生活中的困难。
书读到这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山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它是“母亲为了子女、家庭和社会所走过的艰辛道路。”我豁然开朗:书要读得进去,也要读得出来。“重担”与“翻山越岭”--一个前后关联的照应,一次过去之后的回首,将“平易处的奇崛,朴素里的华章”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不得不叹服:大师就是大师!大师总能从看似平淡的课文里品出“味”来,而把引导学生品味的落脚点永远落实在读上面。“重担”的分量是学生读出来的;“翻山越岭”的艰辛是学生读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内涵与精髓也是学生读出来的。
三、读开去。山还是山
师:谁来读最后两段?
(生读最后两段,教师板书“无数次”。)
师:(生读完毕)读得真好!看黑板上(“第一次抱母亲”和“无数次”),现在只剩下课题和我刚才写的三个字。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都被母亲无数次地抱过,我们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而我们第一次抱母亲时,却让母亲感动地流下了泪水。当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不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吗?
生:妈妈,我以后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
生:妈妈,也许你很平凡,也许你不算很伟大,但我认为你是最棒的,我会为了你,为了祖国妈妈增砖添瓦。
师:(指着一名女生)我看到她流泪了。
生:(站起来,泣不成声)妈妈,你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妈妈,你辛苦了。我想对自己说,以后不要太任性,不再对妈妈发脾气了。
师:(激动地)知道我最想说什么?
生:(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请大家把这句名言,这句至理名言写在课本上,刻在心里。在备课的时候,我在书上还写了这样一段话,读给你们听听: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呢?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我的周围还有很多别人的母亲,我要像爱我的母亲一样爱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心我的孩子一样爱我的学生。
“无数次”与“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是于老师的“金手指”点到的又一真金。凭借这种蒙太奇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蓦然回首”的顿悟,产生与老师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通过读,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仔细听,山还是山,只是那山看在眼里,已经有了另一种内涵。
“好好学语文,语文太好了!好好读书,书越读越有味道!”课在于老师深深的感触和殷殷的期望中结束,在场的一千多人沉浸在他一步一步带着我们走进的读书境界里,像流连于一处美轮美奂的风景,久久不愿意离去……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赏析(网友来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8:《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2、抓住关键词句细细揣摩,体会母亲辛劳的一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以及对母亲的温情,感受到作者感激、热爱、孝顺母亲的心。
二、教学重点:抓住”我左手托住她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细细体会,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和对母亲辛劳一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知道我们更应该关爱母亲,让母亲感受到儿女的爱。
四、教学过程:
㈠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
2、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抱母亲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请大家把书打开,快速的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㈡品读语言,感受尴尬。
1、交流。听清楚,“我”是怎样抱母亲的?
2、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①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指名读。
②听了他的读,你看到了什么?
A:引,左手在哪?右手在哪?“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小心,周到,细心)
B:抱的是自己的母亲,而且是病中的母亲,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③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
A:“我”使劲一抱,
B:看到“我”仰面摔倒。
④是啊,第一次抱母亲,“我”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
A: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B:一直都以为母亲很重,没想到母亲这么轻;C我母亲的关心太少了,从来没有发现母亲竟然这么轻。
⑤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
A:对母亲不了解,心里感到难受;
B:“没想到母亲轻轻的”。C: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说?你再说一遍。
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⑦第一次抱母亲,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才导致“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我的这一举动,护士全看在眼里,她看得可不是太舒服了,让我们来读读护士和我的对话。直接读对话就行了。同桌练习一下。
A;从护士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对我的责怪,对病人的担心。)指名读。
同学们,这样读合适吗?护士的话该怎样去读?为什么?
(能这样高声地去责怪吗?)谁再来试试?
B:从“我”的回答中,你听出了什么?
难为情,难过,嗫嚅,内疚。。。。。。
C:怎样读好这段对话呢?同桌练习一下。
⑧其实呀,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我竟然这么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我心里很难过。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是天,母亲就是大树,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㈢沿情体验,反思自我
1、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子。
①交流。哪些词句反映了母亲的担子很重?
②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爬山时,你有什么感受?
③我们游玩时爬山都感觉非常累,而母亲呢,又是怎样爬山的?
④母亲是一天这样翻山越岭吗?是两天吗?是一年吗?
⑤在我们长大的日子这么多年里,母亲总是手里 背上 肩上
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大雨倾盆,山间的小路泥泞不堪,母亲也要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呼呼的北风吹在脸上象刀割一样,母亲还是要手里 背上 肩上 ;
⑥现在你可以告诉大家了吗,这儿的担子仅仅指肩上挑的担子吗?它还指什么?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母亲对儿女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当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母亲要。。。。。。。当我们兄妹两需要学费的时候,母亲要。。。。。;母亲真不容易,她挑起的实际上是大半边天啊!
⑦再读读这段话,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A: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挑起的是超过她身体的生活重担;
B:母亲的身体是瘦弱的,但是她的意志却是坚定的;
C:母亲是多么不容易啊;
D:这是一位伟大的、无私的、坚强的、宽容的母亲;
也许此时,我们都对母亲产生了敬意,来,带着这种敬意,齐读。
⑧想想母亲付出的这一切,“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A:我是幸福的,因为母亲宁可自己吃苦,也没有让我们受到委屈,让我们在她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
B:我心里很难过,因为母亲为我们吃了这么多的苦,我竟然不知道;现在母亲生病了,都是生活的重担压的她身体生病啊;
C:我这时不仅仅是难过了,比难过还要难过、内疚,那就是愧疚了;
D:心里非常难过,因为自己从来不了解母亲。
此时,我的心里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现在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⑨望着母亲瘦削的脸,想到母亲辛劳的一生,想到自己没有真正关心过母亲,我心里会想什么呢?我想: 我想: 我想: 我想: 我现在就想:
对,作者和大家一样,也在那一刹那间产生了这种奇特的想法,他是怎样说的?
⑩读“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A: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
B:深情的,恳切的,请求的;
C:你来读读看。你来读。你来读。
㈣感悟深情,体现行为
1、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老了。曾经,她用那么轻的身体,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哪一个不是这样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举动,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2、配乐范读。
3、听着,听着,你看到了什么?
4、(板书:轻轻摇动)
5、我的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让母亲如此地幸福,如此地欣慰和温暖,母亲真的不要求我们做什么,而我们的的确确又需要为母亲做点什么,来,你也用这么一个小小的、充满温情的举动回报自己的母亲?好吗?谁来读。
6、用我们的笑容带给母亲笑容,用我们的孝心为母亲绽放心灵的的花朵,来,让我们一起捧起书,给母亲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拥抱,向母亲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㈤激情表达,语言实践
这节课,留给同学们两个作业。
出示:
1、填空: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在横线上填上自己的话,第一次抱母亲,使我明白了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我要怎么样?
至少填三句,不重复。
2、了解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拥抱,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情,可以向母亲说一句感激的话。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用力过猛 难过 愧疚
轻轻摇动 幸福 快乐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9:《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它是一篇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部分(2、3)讲“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第三部分(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母亲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三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针对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理解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实际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3)情感目标: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内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我”和护士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语言感人,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2)创设情境教学法
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
(3)对话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后再展开课堂对话。
2、说学法
(1)自读自悟法
“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合作学习法
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在回答问题上可以相互补充。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播放《烛光里的妈妈》的歌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1、同学们,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呢?
2、是的,是歌颂母亲的歌,叫做《烛光里的妈妈》。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板书:13、第一次抱母亲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篇10:《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两次抱母亲的思路,通过作者两次抱母亲的动作理解“我”对母亲不同的感情;
3、理解课题中“第一次”和“抱”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几次抱母亲及作者对应的感情;
2、理解课题中“第一次”和“抱”的含义。
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准备:PPT、预习单
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共鸣。
1、播放母亲节沙画视频(暖场视频PPT1,约3分钟)。
2、师(出示PPT2):看完这个小视频,老师想到了冰心写的一首小诗:“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张炜月和其母亲的故事中。
二、理清思路,品读课文。
师(出示PPT3):你来读一下课题。
生:第一次抱母亲。
师:我听出你把“抱”字读得特别深情。(板书着重号标注“抱”字)
师:文中的我抱了几次母亲?
生:两次
师:抱了哪两次?你能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吗?
生: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出示PPT4)
师:作者在抱母亲做什么?
生:换床单。(出示PPT4:抱母亲换床单;板书:换床单)
师:还有一次呢?找出相关语句。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出示PPT4)
师:这一次作者抱母亲做什么了?
生:入睡。(出示PPT4:抱母亲入睡;板书:入睡)
(一)抱母亲换床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抱母亲换床单(出示PPT5)你来读。
生: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师:作者抱母亲换床单是怎么换的?(出示PPT6)
生:托抱。
师:抓得很准!(板书:拖抱)
师:此时作者拖抱的是怎样的母亲?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生: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母亲病的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哦,原来作者拖抱的是一个生病的母亲。(出示PPT7;板书:病人)
师:抱着生病的母亲,此时此刻作者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快速浏览第2、3节。
生:难过、愧疚
师:作者难过的是?(板书:难过)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出示PPT8)
师:好,读得再轻些。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来,读出自己的意想不到。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师引读)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范读)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再读。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
生: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是啊,母亲这么轻,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
生:力大无穷。(PPT出示:力大无穷)
师:我好愧疚啊!(板书:愧疚)
师:孩子,你来读出作者的愧疚之情。(出示PPT10)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有点小愧疚了。你来。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真愧疚啊!你来。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真是太愧疚了。
师: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难过和愧疚。
(二)抱母亲入睡
师:所以此时作者突发奇想,要抱母亲——
生:入睡。
师:(出示PPT11)你来读。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读得声情并茂。
师: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出示PPT12)开始讨论。
事件
“我”如何抱
“我”把母亲当作
“我”的
感受
抱母亲
换床单
托抱
病人
难过、愧疚
抱母亲
________抱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这一次“我”抱母亲是怎么抱的?
生:摇抱、搂抱、怀抱……
师:你们说的都对,这些都是拥抱啊!(板书:拥抱)
师:此时此刻,母亲在作者眼里是什么?
生:孩子。
师:概括的很准确!了不起!(板书:孩子)
师:拥抱着母亲的作者,此时此刻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生:对母亲的感恩、幸福、愧疚之情……
师:这就是对母亲的疼爱啊!(板书:疼爱)
师:除了疼爱,我抱母亲入睡时还享受其中。(板书:享受)
师:(出示PPT13)谁愿意读读这段文字?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
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我听出了爱的味道。
师:你来。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
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我听出了你的享受。
师:我们带上动作一起来。
生齐读。
师:母亲在你们的怀抱里一定很幸福。
三、强化思考,加深理解。
师:把题目再读一遍。
生:第一次抱母亲
师:这一次我听出了你把第一次重读了。
师:作者明明抱了两次母亲(手指板书示意),这里的第一次到底指的是哪一次?
生:第一次指抱母亲入睡。因为这次作者是好好抱母亲的,是把母亲当作孩子一样用心抱的。
师:是啊,作者抱母亲换床单时,把母亲当作病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主动去抱母亲。而这里的抱母亲入睡才是作者发自内心地把母亲当作孩子来抱,充满了疼爱和呵护之情。抱母亲入睡不但教育了儿子,而且感动了母亲。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话。
师:想一想,“我”把母亲抱在怀里时会想些什么?母亲躺在‘“我”怀里时会想些什么?(出示PPT14)
师:要求:1、4组写“我”的心里话;2、3组写母亲的心里话。
师:(PPT音乐)儿子,你抱着母亲,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妈,这么多年让您辛苦了,我真是太对不起您了。
师:好愧疚的儿子。
师:母亲,你躺在儿子怀里,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儿子终于长大了、懂事了,真好!
师:好欣慰的母亲。
师:孩子,你抱着母亲,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妈,这么多年您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现在儿子长大了,您肩上重担也该卸下来由我们扛了!
师:好感人的儿子。
师:母亲,你躺在儿子的怀里,你想说?
生:这么多年的苦没白费,有这么孝顺的儿子陪伴我左右,我应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妈妈了。
师:好幸福的母亲。
师:儿子,你想说?
生:妈妈,您歇一歇吧,这么多年的付出真得辛苦您了。现在,您就好好享受我们兄弟姐妹对您的爱吧。
师:好孝顺的儿子。
师:母亲,你想说?
生:儿子啊,母亲你点也不辛苦啊!能把你们拉扯大,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母亲心里只期盼你们能过上好日子啊!
师:好惹人疼爱的母亲啊!
师: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竟然让作者如此愧疚,让母亲如此幸福感动。你也想为母亲做些什么?也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疼爱和呵护?
生:我可以为母亲洗脚。
师:我想母亲一定很幸福。
生:我可以为母亲捶背。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儿子。
生:我可以为母亲做饭,因为她下班很晚。
师:我想这个母子情深的场面一定很温馨。
五、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师:(出示PPT15)课后作业:以“第一次xxx”为题,把你第一次为母亲做什么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篇11:《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 地:在医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篇12: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阅读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一起读!
生:齐读(第一次抱母亲)
2、师:课题中有三个词语,“第一次”、“抱”、“母亲”,你想强调哪个词语呢? 生:(指名说理由再读)先由学生说
师:第一次:这第一次,意义非同寻常!
母亲:听得出,你对母亲怀着深深的爱意。
抱:这一“抱”,抱起的是儿子深情的回忆,无尽的愧疚
你们看,一个课题,只要用心体会,就能读出这么多的感觉和韵味。来,让我们带着各自的理解,齐读课题!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一直以为母亲有――(生:100多斤)而事实上,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也只有――(生:89斤)。作为儿子,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却在母亲生病住院时,才突然发现 生读:(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师:听得出,你很难过、愧疚。(板书:难过、愧疚)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我如此难过与愧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表现母亲的句子,批注你的感受。
二、感受母亲的无微不至、不求回报
学生交流勾画批注
句一:“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1、生交流感受,引导抓住“重、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交流一个读一个,结合金钥匙,抓住关键词语重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母亲翻山越岭时的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在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夏天,我们仿佛看到了――生读:“母亲总是??直到我们长大。”
师: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们又仿佛看到了――生读:“母亲总是??直到我们长大。”
接下来又有哪句话写到了母亲呢?
句二:“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让我们放下,她自己来挑。”
生交流感受(引导:我们都长大了,能挑重担了,为什么母亲还是要帮我们挑;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
1、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引导抓住“重担”进行理解,再回扣“翻山越岭”
2、大屏幕出示:(从学生对“重担”的理解,丰富开去)
A、生读“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师:儿女生病,母亲万分焦虑悉心照料,恨不得替儿女生病;
B、生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师:为了教育子女,母亲煞费苦心;
C、生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3、师: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儿女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
师:是啊,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
2、师:要挑起这样的重担,需要多大的“力量”啊!
师:难怪
生:(齐读)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师:难怪
生:(齐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负荷。
3、师: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读得更有情。
生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句三:“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4、师:面对这深深的歉意与难过,母亲(生齐读)
生:齐读句三
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是什么句,你能改为陈述句么?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
师:同学们,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话语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感受并个性朗读(感受不求回报)
师:(评价语)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啊!
是的,哪个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反问句转陈述句)此刻,你的脑海里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吧。
5、师引读三遍。(深化母亲的不求回报)
师:A、面对这样一位积劳成疾的母亲,我竟一直以为她力大无穷,我怎能不为自己的疏忽而难过、愧疚呢?(齐读――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您啊!”)
B、面对这样一位无私付出的母亲,在儿女长大之后仍然不辞辛劳,不求回报,想到这里,我更加难过、愧疚。(齐读――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您啊!”)
C、面对这样一位坚强如山、默默奉献的母亲,辛苦操劳数十载,儿女的疏忽大意却仍毫无怨言,听到这里,我无比难过、愧疚。(齐读――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您啊!”)
三、抱母亲,感受母亲因为一点点回报而感动不已
1、师:范读(10自然段一、二句)“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2、师:引读一次
(描述:此刻,母亲那瘦小的身躯就依偎在我的怀抱里,正如儿时我千万次以为在母亲怀里一样,轻轻地、暖暖地,那久违的亲近,那儿时的味道,一点点沉浸、蔓延??)
3、生读:10自然段一、二句
4、师:尽管这第一次是那样的微不足道。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从母亲的眼里流出来??”
5、师:引读两次
(描述:A、这是欢喜的泪,虽然是微不足道的第一次,但对母亲来说是那样的欣慰,她觉得这辈子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B、这是幸福的泪,虽然是平常普通的第一次,但对母亲来说是那样的弥足珍贵,这是她这一生最甜蜜幸福的时刻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深化拓展
1、师:这就是母爱
2、师:孩子们,你知道你的母亲有多重吗?(预设学生能否答出)
3、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体重每增减一斤,你们的母亲都一清二楚,(谁的母亲告诉我,你有?斤;谁的母亲告诉我,你最近长重了?斤;??)(如果条件允许就请几位家长来听课,现场问家长您的孩子多重)
4、师:听到这里,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些什么?
5、生:写并交流(如果能邀请到家长到场,就请孩子过去读给家长听)
6、师:评价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