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2022-12-02 09:02:4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ujinyo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篇1:《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20、宇宙里有些什么

素质教学目标

1、 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 辨别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 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段把人们不熟悉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清晰地说明宇宙的本质特征。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手段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的写作特点。

2、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清楚地、通俗易懂地说明宇宙的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天涯( ) 灼热( )

2、 解释下列的词语。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茫无涯际:广阔得无边无际。涯:边。

灼热: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

二、&nbs

[4]

篇2:《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掌握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二、重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时,注意讲析段落的不同分法。

2、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分析“宇宙”的构词方式:“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因此它是并列结构的词语。让我们来看看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

2、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写出词语:

灼热闪烁涯际庞大眩目骨骼

广大得无边无际――(茫无涯际)涯,边。

微小得不值一提――(微不足道)足,值得。何足挂齿

(2)课前提问:

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说明文。

回顾学过的说明文单元:

明确:第一单元: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第三单元: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这个单元的要求:

明确: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引言论、列数字、

下定义、分类别(回顾以前的课文,各举一例。)

宇宙里到底有什么?

明确:恒星、恒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星云、行星、宇宙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段落:

明确:

一(1―11)恒星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层(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第6节小结)

第三层(7-9):介绍恒星的有关情况。

第四层(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第五层(11):回答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小结)

温度高、体积大、密度大、种类多、距离远――物质无穷无尽

二(12―20)恒星系

第一层(12-14):介绍银河系。

第二层(15-17):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介绍整个宇宙都在运动。

第四层(20):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小结)

太阳系、银河系、恒星系、运动――运动无穷无尽

三(21)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对象:宇宙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

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近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4、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

(1)第一层:以亲切的口吻和简洁的语言引出说明对象。(值得以后在写作中借鉴)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恒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各类恒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层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恒星不同点相同点

说明方法

体积密度表面温度

大很大很大非常小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分类别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中不太大不太小只有几千度

小非常小特别大高达3万―5万摄氏度

(3)第三层: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4)第四层:说明方法:分类别。

(5)第五层:小结第一部分,理解“宇宙是物质的”本质特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2、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3、归结宇宙的本质特征,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二、重难点:

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1)课文的体裁。

(2)说明的方法。

(3)宇宙有些什么?恒星的共同点是什么?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分析2、3部分:

(1)一、二层:主要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三、四层:以太阳系为例,说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

明确并出示幻灯片:

名称定义分类特点

恒星自身能发出光和热的天体,如织女星、太阳。1体积很大,由非常稀薄气体物质组成。

2体积比较小,由密度特别大的物质组成,温度高达3-5万摄氏度。

3中等恒星,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温度几千度。

行星绕着恒星的不发光的星体。不发光,绕恒星转动。

星云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间,由尘埃和气体组成。1本身不发光,反射恒星的光亮的叫亮星云。

2本身不发光,是黑暗的,叫暗星云。

银河系由1000亿颗以上恒星组成的铁饼状的恒星系。由1000亿颗以上恒星组成,呈环形,直径为10万光年。

恒星系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集合体,如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数以亿计的恒星系仍是宇宙的一个极小部分,飞快运动。

(3)分析第三部分:先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人类征服宇宙的有关情况,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表面温度至少3000摄氏度。

每秒钟能飞16.7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作比较: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

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光线和宇宙飞船。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打比方:萤火虫――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

恒星――水滴,说明在宇宙里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

铁饼,环――银河系的形状。

分类别:恒星――大、小、中。

星云――亮星云,暗星云。

举例子:仙女座。

所有的星星和恒星系全都在飞快地运动着。太阳也带着地球和其他

行星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飞奔。

下定义:亮星云,暗星云

4、归纳宇宙的特征,分析说明的顺序: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

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近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恒星(肉眼可见)――行星、星云

银河系(肉眼可见)――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太阳有行星(已知)――其他恒星也有行星

恒星系(已发现)――别的恒星系

5、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1)准确性:

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饶着他们转的吧。(表示推测,去掉便成肯

定,不符合认识规律。)

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表明最小限度,去掉不准确。)

表面温度高达3万-5万摄氏度。(因为表面温度不等于内核温度。)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表约数,去掉变确数,不科学。)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表明数量,去掉后变成全部,

不准确。)

(2)生动性: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无尽的宇宙。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

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得数一千多年!

篇3:《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a) 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b) 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c) 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d)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能找出例子并体会。

e) 对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a) 说明的顺序是从大到小还是从近到远。

文中对各星体的解释到底是不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星体的资料。

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听一则民间故事《后羿射日》,谁会讲?

(指生讲故事)

问: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请讲出理由。

(指生回答:不能,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而且太阳表面温度很高。)

是的,在很早时候,由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因此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人们

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渐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释题及作者:

1. 指生介绍作者郑文光。(注释2)

2. 指生回答何为宇宙?(注释1)

(三)示标: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学习我们在这学期已学过两个单元,该学些什么大家有了点经验,请同学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学习任务是(出示小黑板):教学过程1. 理解宇宙的特点。

2. 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读疑研练过程:

1. 请大家结合课后练习一,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习一。

(指生回答。)

学生在回答第三小题时可能有争论,可引导学生看课文从哪里说起的。(从肉眼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说起的,再写到行星,写到星云中暗黑的暗星云等。从而判断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从近到远。)

2. 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学生回答。恒星2--9,星云10--11,银河系12--14,恒星系15--19)

3. 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恒星写起,那么我们先来学习恒星的特点吧。请一学生朗读2--9自然段。要求:

A. 在课文中画出恒星的特点。(第6自然段)

明确恒星是一个 的星体。(自身会发光发热的)

B. 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举例分析。(句式为:我认为哪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说明了什么。)

(读后讨论,交流,点评)

学生在分析大约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一句时,可能会认为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以下两句进行比较:

(1) 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2) 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用简明的叙述,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 用同样的方法自读下面的段落,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用--,作比较,打比方===)

(学生自学--交流--点评)教学过程5.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是无穷无尽,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和征服的,请齐读最后一段。

6. 文章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我们对于这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让我们觉得文章既生动形象又准确。

7. 小结延伸:

A. 请学生到黑板前补充板书。(斜体字部分)

B. 这篇文章是1957年出版的,离现在有40多年了,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宇宙一定还有更多的发现,请同学们来谈谈。

(学生有准备地发言)

结束语:宇宙的奥秘还有许多,它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研究,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

8. 课堂练习:

口答《同步练习》中的第5和第6题。

(五)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中的剩余练习。

板书:(斜体字由学生补充)

宇宙里有些什么 (科普说明文)

郑文光

说明对象 特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恒星 辽阔无边的近作比较 形象

星云 运动发展的 列数字 准确

宇宙 银河系 丰富多彩的 打比方 生动

恒星系 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远

篇4:《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2、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欢迎乘坐“神州x号”宇宙飞船,来到广阔神秘的宇宙,今天,我们将一齐漫游这神奇的宇宙,认识一下各种星体,看一看宇宙星到底有些什么?(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我是“神州x号”宇宙飞船的导游,我将带领你们参观宇宙,现在,首先来了解一下宇宙(教师读课文)(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拿起笔在本子上记下你所听到的认为重要的内容,要求同学们听完后谈谈你对宇宙的整体印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并作记录。

2、听完后学生谈听到了什么?对宇宙的整体印象,教师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恒星 中

行星

星云

银河系 河外星系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⑴教师:在你所听记录的内容中,你最想了解什么星体?请打开书本,找出有关段落,仔细阅读。

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是怎样说明的?

(学生读课文有关段落,作批注,小组间交流,小组成员轮流向小组其它同学汇报学习的成果。)

⑵学生上讲台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据此重点讲解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a. 打比方:用比喻说明更生动说明了事物的某种特征。

b. 列数字:用数字说明事物某种特征,给你留下具体的印象。

c. 作比较:用比较法进行说明,更加突出某种特征。

d. 分类别:使读者更全面了解事物。

⑶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a.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b.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叫它银

河系。

⑷通过学生分析,老师的重点讲解,要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据此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

2、再读课文,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概括出宇宙的特征。

(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四、探究训练,发展思维

1、在你平时的积累,你了解到宇宙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你认为世界上一些国家不惜花费巨资,发射飞船,探索火星等星球,有哪些意义?怎样保护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星球――地球。

五、拓展阅读,形成能力

你想了解我们星球所处的银河系吗?请你们打开课文自读课文186页,阅读《走马观花看银河》,并做成读书卡片。

(此教学环节也可放在课后进行)

六、总结全文,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今天,我们一齐游览了宇宙,了解到了各种星体,初步认识了宇宙,但我们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宇宙的许多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附板书:

恒星 中 列数字近已知

宇宙里有 小 作比较

些什么 行星 分类别

星云 亮 打比方 远 未知

银河系 河外星系

特征: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教学后记

篇5:《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2.学会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疑研练。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我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的繁星。望着星空,我常常自问天上是否有吴刚、嫦娥?宇宙到底有多深、多广?现在让我们跟着郑文光先生到宇宙里去遨游、探索吧!我们会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受到许多启示的!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

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你能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吗?

2.请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3.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从课文中举例分析吗?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你能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吗?

明确:(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2.请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明确:(恒星:第2―9段,星云:第10―ll段,银河系:第12―14段,恒星系:第15一18段。)

3.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星云特点是运动发展的,银河系是丰富多彩的,恒星系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文中的说明方法很多。只要学生能抓住几种来分析即可。)

4.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从课文中举例分析吗?

明确:(教会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明确:(是按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用这种顺序便于人们从熟悉的事物了解不熟悉的事物,达到清楚地了解宇宙空间的目的。)

6.研读赏析。

(此题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如果学生对某些说明文的基础知识不好,可以在感知课文后,先讲,再进行自主学习。)

(请一学生朗读第2―9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在课文中画出恒星的特点。

①恒星是一个什么样的星体?

②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举例分析。

明确:(句式为:我认为哪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说明了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②引导学生分析,学会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问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宇宙里有些什么

郑文光

说明对象 特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恒星 辽阔无边的近作比较 形象

星云 运动发展的 列数字 准确

宇宙

篇6: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目的要求

一、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特征,认识到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二、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说明方法。

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说明方法

难点:宇宙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搜集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我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的繁星。望着星空,我常常自问天上是否有吴刚、嫦娥?宇宙到底有多深、多广?现在让我们跟着郑文光先生到宇宙里去遨游、探索吧!我们会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受到许多启示的!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

茫无涯际

闪烁

骨骼

炫目

灼热

三、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你能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吗?

2、请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3、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从课文中举例分析吗?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步骤四、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反馈交流

1、明确: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2、明确:恒星:第2―9段,星云:第10―ll段,银河系:第12―14段,恒星系:第15一18段。

3、明确:星云特点是运动发展的',银河系是丰富多彩的,恒星系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4、明确:教会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教者举例:

篇7:《宇宙里有些什么》语文教案

一、学生知识与能力起点分析:

a)第一单元着重是让学生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第三单元着重掌握的是说明的顺序,这个单元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要掌握说明的方法。虽然每个单元各有侧重,但此乃三位一体。学生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中已接触过说明文,但对说明方法还没有完整的认识,在习作中还不能熟练运用。

b)学生对平时常见的事物已习以为常了,但对于不太熟悉的宇宙却有着许多的疑问,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这篇科学小品有了极大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a)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b)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c)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a)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能找出例子并体会。

b)对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a)说明的顺序是从大到小还是从近到远。

b)文中对各星体的解释到底是不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五、课前准备:

a)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星体的资料。

b)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

六、教学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疑研练。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听一则民间故事《后羿射日》,谁会讲?

(指生讲故事)

问: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请讲出理由。

(指生回答:不能,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而且太阳表面温度很高。)

是的,在很早时候,由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因此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人们

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渐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释题及作者:

1.指生介绍作者郑文光。(注释2)

2.指生回答何为宇宙?(注释1)

(三)示标: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学习我们在这学期已学过两个单元,该学些什么大家有了点经验,请同学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学习任务是(出示小黑板):

1.理解宇宙的特点。

2.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读疑研练过程:

1.请大家结合课后练习一,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习一。

(指生回答。)

学生在回答第三小题时可能有争论,可引导学生看课文从哪里说起的。(从肉眼“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说起的,再写到行星,写到星云中暗黑的暗星云等。从而判断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从近到远。)

2.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学生回答。恒星2――9,星云10――11,银河系12――14,恒星系15――19)

3.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恒星写起,那么我们先来学习恒星的特点吧。请一学生朗读2――9自然段。要求:

a.在课文中画出恒星的特点。(第6自然段)

明确恒星是一个的星体。(自身会发光发热的)

b.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举例分析。(句式为:我认为哪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说明了什么。)

(读后讨论,交流,点评)

学生在分析“大约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一句时,可能会认为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以下两句进行比较:

(1)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2)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用简明的叙述,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用同样的方法自读下面的段落,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用“――”,作比较“”,打比方“===”)

(学生自学――交流――点评)

5.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是无穷无尽,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和征服的,请齐读最后一段。

6.文章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我们对于这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让我们觉得文章既生动形象又准确。

7.小结延伸:

a.请学生到黑板前补充板书。(斜体字部分)

b.这篇文章是1957年出版的,离现在有40多年了,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宇宙一定还有更多的发现,请同学们来谈谈。

(学生有准备地发言)

结束语:宇宙的奥秘还有许多,它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研究,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

8.课堂练习:

口答《同步练习》中的第5和第6题。

(五)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中的剩余练习。

板书:(斜体字由学生补充)

宇宙里有些什么(科普说明文)

郑文光

说明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恒星辽阔无边的近作比较形象

星云运动发展的列数字准确

宇宙银河系丰富多彩的打比方生动

恒星系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篇8:《宇宙里有些什么》的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掌握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二、重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时,注意讲析段落的不同分法。

2、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分析“宇宙”的构词方式:“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因此它是并列结构的词语。让我们来看看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

2、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写出词语:

灼热闪烁涯际庞大眩目骨骼

广大得无边无际——(茫无涯际)涯,边。

微小得不值一提——(微不足道)足,值得。何足挂齿

(2)课前提问:

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说明文。

回顾学过的说明文单元:

明确:第一单元: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第三单元: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这个单元的要求:

明确: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引言论、列数字、

下定义、分类别(回顾以前的课文,各举一例。)

篇9:《宇宙里有些什么》的教案

明确:恒星、恒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星云、行星、宇宙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段落:

明确:

一(1—11)恒星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层(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第6节小结)

第三层(7-9):介绍恒星的有关情况。

第四层(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第五层(11):回答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小结)

温度高、体积大、密度大、种类多、距离远——物质无穷无尽

二(12—20)恒星系

第一层(12-14):介绍银河系。

第二层(15-17):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介绍整个宇宙都在运动。

第四层(20):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小结)

太阳系、银河系、恒星系、运动——运动无穷无尽

三(21)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对象:宇宙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

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近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4、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

(1)第一层:以亲切的口吻和简洁的语言引出说明对象。(值得以后在写作中借鉴)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恒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各类恒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层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恒星不同点相同点

说明方法

体积密度表面温度

大很大很大非常小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分类别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中不太大不太小只有几千度

小非常小特别大高达3万—5万摄氏度

(3)第三层: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4)第四层:说明方法:分类别。

(5)第五层:小结第一部分,理解“宇宙是物质的”本质特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2、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3、归结宇宙的本质特征,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二、重难点:

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1)课文的体裁。

(2)说明的方法。

(3)宇宙有些什么?恒星的共同点是什么?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分析2、3部分:

(1)一、二层:主要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三、四层:以太阳系为例,说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

明确并出示幻灯片:

名称定义分类特点

恒星自身能发出光和热的天体,如织女星、太阳。1体积很大,由非常稀薄气体物质组成。

2体积比较小,由密度特别大的物质组成,温度高达3-5万摄氏度。

3中等恒星,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温度几千度。

行星绕着恒星的不发光的星体。不发光,绕恒星转动。

星云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间,由尘埃和气体组成。1本身不发光,反射恒星的光亮的叫亮星云。

2本身不发光,是黑暗的,叫暗星云。

银河系由1000亿颗以上恒星组成的铁饼状的恒星系。由1000亿颗以上恒星组成,呈环形,直径为10万光年。

恒星系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集合体,如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数以亿计的恒星系仍是宇宙的一个极小部分,飞快运动。

(3)分析第三部分:先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人类征服宇宙的有关情况,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表面温度至少3000摄氏度。

每秒钟能飞16.7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作比较: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

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光线和宇宙飞船。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打比方:萤火虫——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

恒星——水滴,说明在宇宙里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

铁饼,环——银河系的形状。

分类别:恒星——大、小、中。

星云——亮星云,暗星云。

举例子:仙女座。

所有的星星和恒星系全都在飞快地运动着。太阳也带着地球和其他

行星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飞奔。

下定义:亮星云,暗星云

4、归纳宇宙的特征,分析说明的顺序: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

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近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恒星(肉眼可见)——行星、星云

银河系(肉眼可见)——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太阳有行星(已知)——其他恒星也有行星

恒星系(已发现)——别的恒星系

5、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1)准确性:

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饶着他们转的吧。(表示推测,去掉便成肯

定,不符合认识规律。)

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表明最小限度,去掉不准确。)

表面温度高达3万-5万摄氏度。(因为表面温度不等于内核温度。)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表约数,去掉变确数,不科学。)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表明数量,去掉后变成全部,

不准确。)

(2)生动性: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无尽的宇宙。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

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得数一千多年!

篇10:《宇宙里有些什么》

《宇宙里有些什么》

20、宇宙里有些什么

素质教学目标

1、              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              辨别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              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段把人们不熟悉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清晰地说明宇宙的本质特征。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手段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的.写作特点。

2、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清楚地、通俗易懂地说明宇宙的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天涯(   )               灼热(   )

2、              解释下列的词语。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茫无涯际:广阔得无边无际。涯:边。

灼热: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

二、          导入

夏夜在外乘凉,仰望天空,我们总会对神秘的宇宙产生无限的遐想。那么,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一起来了解和认识。

三、          初读课文,了解结构

四、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2、回答以下问题。

(1)       宇宙到底有些什么呢?

(2)       文章的结构怎样的?

明确:

第一部分:(1――11)恒星――分五层

第二部分:(12――20)恒星系――分四层

第三部分:(21)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五、          分析课文

1、提问:宇宙里有些什么?

2、提问:作者在介绍这些星体时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提问:课文介绍这些内容时,主要为了说明什么?

4、阅读第2段:第2段介绍的是什么星体?

5、阅读第3段:第3段介绍了恒星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6、阅读第4段:第4段介绍恒星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7、阅读第6段:说说第6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8、第7段至第11段介绍的是行星和星云的情况,你能给星云下个定义吗?给星云分个类别?

9、第11段中的“这样”有什么作用?

10、阅读第12段:这段介绍什么星体?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阅读第16段:这段介绍什么星体?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2、阅读第20段,思考第20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13、阅读第21段:概括段意:阐述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六、          布置作业

七、          1、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          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表面温度至少3000摄氏度。

每秒钟能飞16.7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作比较: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

光线和宇宙飞船。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打比方:萤火虫――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

恒星――水滴,说明在宇宙里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

分类别:恒星――大、中、小

篇11:宇宙里有些什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并初步学会辨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可征服的。

教学重点

了解并初步学会辨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导入  新课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搭乘“阿波罗11号”飞船,代表人类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完成了人类登月的梦想,人类向宇宙太空迈出了第一步,人类还要向更加遥远的太空进军。茫茫宇宙,无穷奥秘。今天,让我们先来看看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 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1、给课文小节标上序号,划出新词,参考注解和词语手册,掌握词义。

2、宇宙里到底有什么,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3、简单谈谈你对宇宙的认识。(在课文里找依据)

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

宇宙是物质的`,不断运动着的,丰富多采的,可征服的。

三、精读探究

宇宙是广阔无边,奥秘无穷的,为了介绍清楚它的特点,课文成功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研究课文的精彩片段。

1、读2―6小节,填写上面表格

2、这段课文生动准确的介绍了各种恒星的特点,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文中,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必须恰当的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引言论、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屏幕上的文字,与课文第四小节有什么不同,找出不同的地方,并说明课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朗读课文。

3、这里有一段关于恒星颜色、温度的影片,请同学们仔细听,说说其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欲望

同学们,太阳是这许多恒星中的一颗,九大行星围绕着它转,构成了太阳系,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又构成了银河系,宇宙中有千千万万个象银河系这样的恒星系,广漠的宇宙有着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人类去探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也许将来你会成为宇宙专家。

五、总结

填上合适的词语:宇宙是

同学们,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人类正在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加入我国的航天事业,为探索宇宙奥秘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12:宇宙里有些什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宇宙里有些什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江苏省泗阳中学 杨晋闯

知识目标

1.掌握部分生字词。

2.了解说明文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能力目标

1.训练自学能力、概括能力。

2.训练学生归纳能力。

3.能力分析说明方法的运用对说明事物的作用。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伟大宇宙的情感。

2.培养学生唯物辨证法的认识观。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说明。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课前大家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再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老师向同学们了解你读了本文后采纳到的信息。

二.读书情况了解

1.从课题看,这是个什么问句?

[明确:设问句,是有问有答,答就在本文的课文内容中]

2.要求学生合上书:

A.一组学生到黑板上写出从课文内容来看,宇宙里有些什么呢?把它们一一列出来。

B.其他学生在坐位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写出课文里告诉我们,宇宙里有些什么?把它们一一列出来。

3.下面的学生在板演的学生写好后,小组里可以选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补充。

4.请再以小组讨论:把黑板所列的内容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版。

三.教师评讲板演情况

四.归纳黑板上板书体现的'说明方法

[明确:分类别、列图表]

五.分析课文说明方法运用的效果和作用

1.学生看书,标划并评注。

2.师作好指导归纳,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说明好事物的特征。

[明确: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

六.总结及布置作业

1.学生归纳学习本文以后的收获。

2.准备一个关于宇宙的小故事。

作者邮箱: syzxyjc@126.com

篇13:20、宇宙里有些什么

20、宇宙里有些什么

20、宇宙里有些什么

素质教学目标

1、          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          辨别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          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段把人们不熟悉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清晰地说明宇宙的本质特征。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手段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的写作特点。

2、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清楚地、通俗易懂地说明宇宙的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天涯(   )               灼热(   )

2、          解释下列的词语。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茫无涯际:广阔得无边无际。涯:边。

灼热: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

二、    导入

夏夜在外乘凉,仰望天空,我们总会对神秘的宇宙产生无限的遐想。那么,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一起来了解和认识。

篇14:《宇宙里有些什么》 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

《宇宙里有些什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教学目标:1、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2、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导语:欢迎乘坐“神州x号”宇宙飞船,来到广阔神秘的宇宙,今天,我们将一齐漫游这神奇的宇宙,认识一下各种星体,看一看宇宙星到底有些什么?(板书课题)

(2) 课前提问:

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   说明文            回顾学过的说明文单元:

明确: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引言论、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回顾以前的课文,各举一例。)

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我是“神州x号”宇宙飞船的导游,我将带领你们参观宇宙,现在,首先来了解一下宇宙(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拿起笔在本子上记下你所听到的认为重要的内容,要求同学们听完后谈谈你对宇宙的整体印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并作记录。

2、听完后学生谈听到了什么?对宇宙的整体印象,教师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恒星 中

行星

星云

银河系 河外星系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⑴教师:在你所听记录的内容中,你最想了解什么星体?请打开书本,找出有关段落,仔细阅读。

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是怎样说明的?

(学生读课文有关段落,作批注,小组间交流,小组成员轮流向小组其它同学汇报学习的成果。)

⑵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据此重点讲解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a. 打比方:用比喻说明更生动说明了事物的某种特征。

b. 列数字:用数字说明事物某种特征,给你留下具体的印象。

c. 作比较:用比较法进行说明,更加突出某种特征。

d. 分类别:使读者更全面了解事物。

⑶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a.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b.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叫它银河系。

⑷通过学生分析,老师的重点讲解,要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据此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

2、再读课文,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概括出宇宙的特征。

(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四、探究训练,发展思维

1、在你平时的积累,你了解到宇宙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你认为世界上一些国家不惜花费巨资,发射飞船,探索火星等星球,有哪些意义?怎样保护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星球--地球。

五、拓展阅读,形成能力

你想了解我们星球所处的银河系吗?请你们打开课文自读课文186页,阅读《走马观花看银河》,并做成读书卡片。

(此教学环节也可放在课后进行)

六、总结全文,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今天,我们一齐游览了宇宙,了解到了各种星体,初步认识了宇宙,但我们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宇宙的许多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附板书:

恒星 中 列数字近已知

宇宙里有 小 作比较

些什么 行星 分类别

星云 亮 打比方 远 未知

银河系 河外星系

特征: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郝炎

篇15:《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顺课文,了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

2.了解本文抓住宇宙运动无穷无尽的特征,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说明的行文特征。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的说明顺序。

为了介绍人们所不熟悉的太空世界,作者先从人们肉眼能看见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介绍恒星系时又是先从大家熟悉的银河系写起,在说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由已经发现的数以亿计的恒星系推测还有别的恒星系。这样由近及远、有已知到未知地说明,便于人们有条理地、清楚地了解宇宙里有什么,更好地把握介绍的知识。

2.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这些概念,因此是学习的重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到那深邃、湛蓝的夜空,群星点点,会让人遐想无限,大诗人郭沫若在诗中写到“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多美的地方啊!11月12日中国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升入太空,绕地球五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天空、宇宙。现在让我们跟随郑文光先生去看看《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教学过程

1.默读全文,思考:宇宙里有些什么呢?宇宙的特征是什么?画出关键性的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的思路是什么?请列出提纲。

这两步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明白抓住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特点,按照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银河系、银河系以外的恒星系……。

3.读读下列画线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人们不熟悉的宇宙说明得通俗易懂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1)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2)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3)每当初冬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差不多在天空正当中有一个纺锤形的小光斑,就是这个恒星系。

(4)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

(5)宇宙里有千千万万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点拨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本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

4.请同学们在本文或者本单元的课文中就每一种说明方法寻找一个句子,先自己分析,然后与同桌交流,有疑惑的地方再在班上交流。

(强化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及巩固迁移能力。)

5.请学生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自己认为运用准确的词语,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要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这个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

三、总结

这篇科学小品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多种说明方法、恰当的说明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什么以及宇宙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资料宝藏】

1.名师教学案例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什么》时,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万万等于多少?”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万万不等于亿吗?”在大家的笑声中,提问题的学生灰溜溜地坐下了。于老师觉得他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于是她问:“既然万万等于亿,但是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而却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这一问,学生们都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用‘亿’用‘万万’有两个好处,第一,用万万听起来响亮,亿却听不清楚;第二,万万好像比亿多。”这时同学们又笑了,其实这个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于老师当即给予肯定,并表扬说:“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叠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同学都用钦佩的眼光看着那个学生,而老师却说:“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这个新的知识,是谁给予我们的呢?”这时大家都将目光集中到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同学,这个学生十分高兴,这对他以后敢于大胆提出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关于宇宙

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有个人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大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

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着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

16,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1687年,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

18世纪上半叶,由于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

18世纪中叶,赖特、康德和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

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3.航天事业的重大事件

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在离地面181000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一周,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揭开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篇章。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梦想。

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4.我国发射卫星状况发展回顾

自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卫星研制水平和制造技术不断提高,成功开发研制出了多种卫星,形成了不同的应用卫星系列,使一颗颗中国卫星在太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了50多颗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9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通信广播卫星9颗,气象卫星2颗,资源遥感卫星2颗,导航定位卫星2颗,测量大气密度的气球卫星2颗,国外卫星10颗。这些卫星的成功升空,不仅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水平,使我国跨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而且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都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16:《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以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

宇宙辽阔深邃,也很神秘,但是离我们又太遥远了,无法直观地去感受触摸,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希望能进一步帮助学生近距离直观地去感受宇宙,就在网上找了有关宇宙的一段3分钟视频和一些图片,组内听课的老师提出了立足于课本立足于语文味的看法,我又思考了一番,能否把双方的思想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说了宇宙中有些什么后可以适时地出示一些图片,并让学生看图片指认相关的物质,对了解宇宙物质的组成会不会起到更为显著的效果。

我在补充课外知识时花的时间太多,在同仁们的启发下我意识到主要是我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活动还不够充分,因为教学手法没有能再精心优化,出现了多处手法重复的问题,教学设计如果调整为整体感知——语段精读——欣赏语言,是不是更为可行,当然,如果干巴巴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那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至关重要了。我应与学生进一步对话,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意识,语言意识和方法意识,进一步优化我的课堂教学环节。

篇17:《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反思

本文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也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篇说明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说明文是一个新的文体,并且本文又是一片科普性的说明文,对于广袤神秘的宇宙,学生知之甚少,于是针对这样的一个情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是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列数字 、举例子、分类别 的说明方法;二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目标确定以后,我就寻求本文的切入口,将本文分成三个板块:一是,初读课文,了解宇宙;二是,再读课文,走近宇宙;三是,结合课文, 拓展延伸

之所以设计第一板块,是因为要让学生对本文的内容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尤其是让学生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因为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征,才能较好的展开下面的教学。为了避免说明文枯燥无味的特点,我将文中出现的一些星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收集相关的图片,并且做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上对宇宙有所了解。在学生对所说明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以后,开始正式走进文本,让学生来从更深层面认识宇宙,于是我设计了第二个板块,并且围绕目标,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于复杂的宇宙,作者是怎样把它说的浅显易懂的呢?”接下来很自然的过渡到今天的重点即说明方法。在处理这个重点时,考虑到我校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文体。于是,我在这一环节上花了一些心思。首先我用幻灯片投影一些简单的说明方法,让学生了解认识;然后,根据此题的要求,我给出了一个比较有典型性的示例,并且做了相应的讲解。紧接着,我把课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摘录下来,用幻灯片放出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以及自己的理解来说说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由于方法指导到位,学生反应很积极,虽然语言表达上还是有点欠缺,但是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当然,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也是一个重点,但是考虑到本文的说明对象比较抽象,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于是我就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干脆不讲,给这一问题留有空白。

所以,本堂课下来,我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其实到底怎样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总结自己借鉴别人,不外乎有以下几点:一是目标明确,但不能求全,一课一得最好;二是能够围绕目标设计问题,问题指向一定要明确。三是点评一定要到位。当然,点评需要技巧更需要艺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长期的磨炼与积累。所以,怎样来为自己充电,怎样有效地汲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怎样处理教材,怎样有效地进行点评就成为必需研究的话题。

篇18:《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顺课文,了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

2.了解本文抓住宇宙运动无穷无尽的特征,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说明的行文特征。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文章的说明顺序。为了介绍人们所不熟悉的太空世界,作者先从人们肉眼能看见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介绍恒星系时又是先从大家熟悉的银河系写起,在说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由已经发现的数以亿计的恒星系推测还有别的恒星系。这样由近及远、有已知到未知地说明,便于人们有条理地、清楚地了解宇宙里有什么,更好地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

2.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这些概念,因此是学习的重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到那深邃、湛蓝的夜空,群星点点,会让人遐想无限,大诗人郭沫若在诗中写到“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多美的地方啊!20xx年11月12日中国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升入太空,绕地球五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天空、宇宙。现在让我们跟随郑文光先生去看看《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教学过程

1.默读全文,思考:宇宙里有些什么呢?宇宙的特征是什么?画出关键性的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思路是什么?请列出提纲。这两步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理清脉络,明白文章抓住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特点,按照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银河系、银河系以外的恒星系……。

3.读读下列画线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人们不熟悉的宇宙说明得通俗易懂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1)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2)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3)每当初冬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差不多在天空正当中有一个纺锤形的小光斑,就是这个恒星系。

(4)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

(5)宇宙里有千千万万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点拨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本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

4.请同学们在本文或者本单元的课文中就每一种说明方法寻找一个句子,先自己分析,然后与同桌交流,有疑惑的地方再在班上交流。(强化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及巩固迁移能力。)

5.请学生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自己认为运用准确的词语,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要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这个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

三、总结

这篇科学小品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多种说明方法、恰当的说明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什么以及宇宙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相关文章:

1.宇宙里有些什么说课稿

2.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

3.宇宙生命之谜教教案

4.《宇宙》读后感

5.《宇宙》读书笔记

6.《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7.《宇宙的边疆》教案 (高一必修三)

8.一去二三里教案

9.教案里的教学内容

10.人类宇宙美文

下载word文档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