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M5UNIT1 教案 Welcome
“KindleFireHD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高二M5UNIT1 教案 Welcom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二M5UNIT1 教案 Welcome,欢迎大家分享。
篇1:高二M5UNIT1 教案 Welcome
高二M5UNIT1 教案 Welcome
Period One Welcome to the unit
Teaching aims:
To deepen Ss’ understanding of friendship
To practice Ss’ oral English by getting them involved in the discussion of friends and friendship
To learn the way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true friend
Teaching procedures:
Ⅰ.Lead-in
1. Listen to the song called 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
2. 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bout friends
3. Brainstorming questions:
1) Have you enjoyed the song? Can someone name the song ?
2) Can you gu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nes in the pictures?
3) Do you have any good friends? How many are they?
4) Do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Why?
5) Do you know the concept of “friendship”? Try to explain.
6) In your opinion, what does a real friendship consist of ?
Ⅱ. Picture talking: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and proverbs with your partner. Try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Picture 1,
1) Where are the two girls?
2) What are they doing ?
3) How long they spend speaking to each other?
4) Do you think they enjoy each other’s company?
5) What do you think ‘Friends are thieves of time.’ mean?
Picture 2,
1) What do you use a mirror for?
2) What are the two girls doing?
3) Do you think the girl on the right is a good friend? Why?
4) Do you have a good friend? Does he/she often give you advice?
5) What do you think the proverb ‘The best mirror is an old friend’ mean?
Picture 3,
1) What is the taller boy doing ?
2) Why does he do so?
3) Do you think it possible for a person to buy friendship?
4) In your opinion, what is the base of a good friendship?
Picture 4,
1) Do you think friends should be the same age and share the same hobbies and interests?
2) What does the proverb ‘True friends have hearts that beat as one.’
Ⅲ. Story-telling
Tell a story happened between you and your best friend.
Ⅳ. Discussion
1) What a true friend should be like?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you respect and who respects you
---shares your happiness and sorrow
---is trustworthy
---is honest, loving
---is devoted and loyal to you
---is selfless
2) Try to think of more proverbs related to friendship.
For example,
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a sun.
A man who has friends must show himself friendly.
……
Ⅴ. Extending
More proverbs about friendship
Ⅵ. Conclusion
What else can be our friends besides human beings?
There are many answers to this question. e. g. a dog, a cat, a dictionary, a computer, a toy car, a mobile phone, a TV set…
As long as we have love
Ⅷ. Homework
Smile to your friends. Finish the passage in Part B. on page 95 in Workbook..Preview the reading part.
篇2:9A Unit3 Welcome 教案
9A Unit3 Welcome 教案
Unit3 Teenage problems Comic 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生活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表达 2. 通过拓展学习,使学生对问题的种类和程度进一步了解,并产生强烈的解决意愿 教学内容 四会内容 词汇: disturb mad communication 词组: get fat try more exercise feel tired drive me mad feel lonely 句型: It’s unhealthy for you to eat too much. 三会内容 词汇: teenage 教学准备 1. 投影仪;ppt 2. 录音机 教学过程 step1 导入 老师说:I m very happy today , beause I … are you happy today (yes, … are you happy every day?)直到问出学生不是每天都高兴,然后就问为什么? 老师引导同学们谈自己烦恼,并适时教授部分单词 disturb, friends, homework, noise, parents, sleep 等,并板书。同时把同学们的烦恼写在黑板上。 老师展示一个调查需求,问同学们: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biggest problem on the blackboard? 这里要举手表决,节省时间。 Step 2 呈现 老师展示43页上的.图片说:Today I will show you some pictures of the students in Class 1, Grade 9. Can you tell me their problems? 这里通过描述图片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下刚学过的词并教部分未教过的词。如:communication 这里也可以训练同学们寻找图片信息的能力。 step3 练习老师说:We have some sentences under each picture on Page 43 Can you finish them now? 1. I don’t get enough ________. I feel tired in class. 2. 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do my __________. 3. The TV is always on at my home. The ________ almost drives me mad. 4. I don’t have any close __________ to talk to. Sometimes, I feel lonely. 5My cousin always makes a lot of noise and _________ me when I’m studying. 6. My ___________ work all day. They don’t have time for me. 同学们自主完成填空,并以问答的方式想班级展示答案。老师同时在多媒体上给出答案。 Step4 Discussion 老师说:Now, we know more problems. In Part B you can see all of them Can you discuss in groups and write 1----5 next to each problem then tell us your idea? 学生说原因非常重要,但,老师不要让学生讨论怎么解决,本节课就是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老师可以说:Ok, In the following lessons we will find more students who have the same problems with us.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find ways to solve our problems. Step 5 呈现 老师说:You ‘v e done a good job. You know that everyone has there problems. Then, how about our old friend Eddie.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s Eddie’s problem? 2. What’s Hobo’s advice?(建议) 3. What’s Eddie’s new problem? 这一步将对话处理成听力,因为它比较简单。 Step 6 练习1. 老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并进行分角色朗读。 2. 老师说:We have read the story. But how much have you remembered.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about the story. Eddies tells hobo that he _____ _____ a problem. He is ____ _____ . Hobo has a look at his stomach and tells him that it’s unhealthy ____ him __ _____ too much. Hobo also tells him __ _____ more _______. But this time Hobo plays a trick on Eddie again. Poor Eddie. 通过这一步来强调一部分知识点。 3. 学生表演对话,并加入自己的语言。 家庭作业 1. Read the dialogue 2. Remember the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篇3:《Welcome back to school》教案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I'm from America.
2、掌握 I'm from...句型.
3、认识美国 、加拿大、中国的国旗。并会介绍自己。
教学重难点
会说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I'm from America.
掌握 I'm from...句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Warm-up
与学生对话:Good morning , boys and girls.
Nice to see you again.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Fine, thanks.
Do you had a happy new year?
你们新年快乐吗?
Ss: Yes .
【设计意图】 :与学生进行日常会话,进行热身.并引入情景.
二、Presenation
1、T: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Guess! Who is it? A boy or a girl?生猜.
师说出答案:She is a girl.
教师请进新生或假设的新生,向学生介绍.
Look, she is Lili. She is from Qingdao.
然后新生自己介绍一下自己.(课前教师可以提前教给学生)
S: Hi! I'mLili, I'm from Qingdao .
T:Welcome, Lili.
【设计意图】 :达到师生互动教学。
2、播放Let's talk录音
3、教师扮演 Amy, 与学生打招呼。
4、学生练习one by one
【设计意图】 :达到生生互动教学。
三、Practice
1、Play a game
猜一猜 A boy or a girl?
学生用怪声打招呼,让另一学生蒙上眼睛猜是男生还是女生,学生参与活动。
2、击鼓传话,传到谁谁就来做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即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使学生在宽松的情景下巩固复习了所学知识。
四、Home work
学生回家做不同国家的小国旗,根据国旗向家长介绍自己.
听录音三遍.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篇4: 《Welcome back to school》教案
《Welcome back to school》教案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能听懂会说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I'm from...Welcome.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2、听说出几个国家的名称,如:America,Canada,China。
第二课时
1、能听、说、认读单词boy,girl,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能听懂、会说短语“watch out!”
第三课时
1、能听、说、读、写字母Aa Bb Cc。
2、能听懂、会说以这3个字母为首的单词。
3、通过听、说歌谣复习字母,增强语感。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1、教师可先通过复习所学歌曲“Hello”导入对话,呈现句子:Welcome back to school.Nice to see you again.Nice to see you,too.通过运用以上句子进行师生间的问侯,导入新句型:I'm...I'm from China.让学生对此句型进行熟练地操练后,教师用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要学内容。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和模仿人物的形式,让学生说出:Hi! I'm Amy.I'm from America.
2、教师可通过国旗图片,教读国家名称China,America,Canada以及句型I'm from...然后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课件或图片中的人物,上台做自我介绍。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本课主要学习单词boy和girl及短语watch out! 单词和短语是通过WuYifan踢出的球差点碰到Sarah的身上这一情景而呈现的。通过这一情景,让学生理解watch out的用法,能听懂、会说这一短语。同时,学习单词boy和girl,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
2、Let's play部分是为了练习和运用所学的Let's talk部分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一个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二、教法建议
1、此课教学内容较少,教师可先给学生复习一下Let's talk部分的内容。再从视听入手,让学生先观看本课的教学课件,了解要学内容。然后通过教师提问,导入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回答问题,启发学生说出:boy,girl.然后教师可分别指着一男孩和一女孩说:
This is a boy.This is a girl.并让学生模仿说出句子。教师可在这一基础上继续把单词扩为I'm...I'm a boy/girl.I'm from...I'm a boy/girl....(人名) is a boy/girl.
2、在教学Watch out!这一短语时,可让学生再看一遍教学课件。通过问学生:What does Wu Yifan say? 教读:Watch out! 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一短语可用在什么情况下。让学生正确使用Watch out!这一短语。
第三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时“Let's say”部分主要是使学生能够听、说并认读字母Aa-Cc,并初步学习书写字母。单词apple,ant在本课第一次出现,教学时可通过课件或图片让学生进行初步认知。本部分教学较单调枯燥,教师应设计和开展多种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新知。
2、Let's chant部分是一首歌谣,通过听、说歌谣复习字母,增强语感。
二、教法建议
本课时的字母教学应放到单词中进行。在呈现新知部分时,教师可通过本部分中学过的单词进行导入。在学生能够看图读出单词的基础上,找出所含的相同字母及其位置。在教书写时,先让学生书空,确定字母的笔顺,再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中进行描红。教师要强调每个字母的占格位置,并在学生练习时,进行巡视,发现错误及时指导。
教学重点:
句型: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I’m from Amercia.
词汇:welcome,Amercia,Canada,China
教学难点:
Welcome的发音。
教具准备:
1、准备Amy,Mike和Bailing的头饰。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talk]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第一册所学歌曲“Hello”。[使用第一册Let's sing/A部分配套录音带]
2、对话练习:教师:Hello,A.
学生:Hello,teacher.
教师:Welcome back to school.Nice to see you again.
学生:Nice to see you,too.
请一些学生做此对话练习,由教师和一名学生来做,过渡到由两名学生来做。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师生问侯:
教师: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学生:Good morning teacher.
教师:I’m Miss He.I’m from China.(手中举起中国国旗) And you?
鼓励学生说出:I’m… I’m from China.
2、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I’m… I’m from…
3、教师:Class,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使用Let's talk A动画课件]教师反复点击对话框中的句子,学生跟读模仿。
4、教师问:
What's the girl's name? (Amy)
Is she from China? (No)
What does Amy say?
让学生模仿Amy说出:Hi! I’m Amy.I’m from America。
学生说完此句后,教师说:Amy! Welcome.
5、教师解释并教读单词:welcome
6、让学生表演课文对话,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7、用手中的'国旗做提示,教读学习单词China,America,Canada以及句型I’m from…
8、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Amy,Bai Ling和Mike上台做自我介绍。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Pass the balloon.游戏规则:6-8人一组围坐成圈,每组发一个气球。谁拿到气球谁就要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如:游戏开始时,一人拿着气球说:I’m Tom.I’m from China.然后把气球随便传给另一个人,拿到气球的人要继续游戏。(注:在这个游戏中,可以把自己当成其他国家的人。)
2、在Let's talk 的基础上,自编对话并表演。
A:(指着B)I have a new friend.
B:(起立)Hi,I am… I am from…
C:(全班) Nice to meet you.
B:Nice to meet you,too.
3、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我国省、市的名称都有哪些。让学生用I’m from....来表达出他们所喜欢的地方。如:I’m from HaiNan./ShanDong…等等。做完这一练习后,还可让学生找一找班内有没有老乡,如有都是谁。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拿出一些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的总统、总理、科学家或运动员等知名人士照片或图片向学生提问:
Who's he/she?(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Where is he/she from?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主要的国家名称。
篇5:《Welcome back to school》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听说单词Welcome,back,boy, and,girl, we , new, friend, today, from等;
2、会运用句子I’m / I’m from介绍自己及自己的情况。
3、学习表示国家和省会名称的单词:UK, China(Shandong), USA, Canada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运用句型和单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及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单词boy,girl,friend。
难点:1、boy和from的读音不易掌握。
2、认识和理解英语中人名、地名及国家名称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Revision
师生共唱Hello,歌曲,让学生迅速进入英语课堂。师生问候,用英语打招呼Welcome back to school!复习巩固学过的内容,介绍自己的姓名,创设英语学习氛围。
Step2.Presentation
播放课本主情景图,感受英语交流的氛围和场合。
1、教师借助Amy和Zhang Peng的'头饰向学生介绍引出单词:boy,girl,friends。
2、利用图片和学生教认读单词:boys and girls, today, new friends。播放课件学习新知识。
3、教师带头饰自我介绍:Hi,I’m Amy. I’m from the UK.借助国旗引导学生认识英国的英语名称。让学生带着头饰拿着国旗自我介绍学生接龙练习。
4、教师带头饰自我介绍:Hi,I’m Zhang Peng. I’m from Shandong. China.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来自中国 陕西
借助国旗引导学生认识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英语名称。观看课件再现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国家和国旗的掌握程度。
5、教师点拨:英语中人名、地名和国家名称的首写字母大写的写法。the UK是英文缩写形式必须都大写,读作U和K。
6、听课文录音两遍,第一遍带着问题听并回答问题,第二遍核对答案并跟读对话。
Step3.Practice
1、看课件完成课文对话
2、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练习对话。
3、小组展示:表演对话。
Step4.Extension
看地图介绍自己。
Step5.Homework
仿照课文对话,自己创编对话并表演。
手工制作做国旗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
I’m….
I’m from
China (Shandong)
the USA
Canada (国旗图片)
the UK.
Welcome!
篇6:《Welcome back to school》第三课时教案
【课题】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教学重点】学习英文字母Aa, Bb, Cc,能够按正确笔顺对字母进行描红。
能听懂会说apple, ant, boy, bag, Coke, coffee,。
【教学难点】印刷体与手写体的区别; It’s an apple. An的用法。
【教具准备】
教材相配套的Let’s say, Let’s chant 的视频和动画课件。
A B C 的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做日常口语练习:
A: Hi, I’m…I’m from…
B: Hi, I’m…I’m from…
A: Nice to meet you.
A: Nice to meet you, too.
2.请学生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
3.学生模仿Let’s practise A部分介绍自己。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学习字母Aa和单词ant, apple。
1)教师播放A Let’s say的动画课件,让学生跟读模仿。
2)教师用鼠标指着蚂蚁和苹果问学生:What are these?
3)教师用鼠标分别点击蚂蚁和苹果,让学生听一听单词的发音。
4)让学生用英文回答这两样东西的名称。
5)教师教读单词ant, apple
6) 教师问:你认识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吗?
7)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Aa的大小写。
8)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按笔顺书写字母,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做书空练习。
2.学习字母Bb和单词boy, bag。
教师用鼠标指着男孩和书包问学生:Can you tell me the words in English? (学生已学过这两个单词)
教师可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让学生模仿动画跟读单词。
教师问:谁知道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学生回答:b。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Bb的大小写。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书写字母大小写Bb。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做书空练习。
3.学习字母Cc和单词Coke, coffee。
1)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说出英文单词。(第一册书中已学过)
2)教师让学生说出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Cc。
3)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Cc的大小写。
4)教师在四线三格中书写字母大小写Cc,并让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4.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活动手册上字母Aa-Cc的笔顺,然后描红字母。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及时给学生进行辅导。
5.让学生看该部分的视频课件跟读模仿。
6.播放Let’s chantA的动画,让学生听歌谣。
7.让学生跟着动画学说歌谣,同时可用手打节奏。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1:看谁拿得快
教师可将字母Aa, Bb, Cc的大小写字母打乱顺序分别贴在黑板上,然后请两组学生,每组5名出列。教师报一个字母,让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快速地跑近黑板,将该字母的大写与小写分别取下。先拿到正确的.大小写字母卡的小组为胜者,可获一分。计算最后结果,给与优胜小组奖励。
游戏2:拼图说单词
教师把与本课单词有关的图片剪成几块,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拼图比赛。拼出后让学生说出单词以及该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拼出图形加一分,说对单词加一分,说出字母加一分,最后看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哪个小组就取得胜利。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出示以Aa, Bb, Cc字母为首字母单词卡片,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也许认识其中一些单词,这时教师引导他们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学生回答:It’s an apple…It’s a bag….
板书设计:
篇7: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的教案
教学重点:听懂、会说:“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This is my friend?”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及单词from的发音。
教具准备:头饰,name card,PPT,music,clock
教学过程:
I.Warm-up/Revision
1、孩子出示自己的头饰,做自我介绍:“I’m lily. I’m from Canada。” (引导其他孩子用:“Good morning. lily!”回答)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扩展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不同孩子扮演对话中的`不同人物,孩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扩展表演。) II.Presentation
1、game
(T制作一些人物名片,并在卡片背面画上国家的国旗)听音乐,传卡片。拿到卡片的孩子到前面扮演卡片上的人物。做自我介绍:“I’m Amy.”教师提问:“Where are you from?”孩子回答“I’m from America.”
孩子们试着提问:“Where are you from?”得到小卡片的同学根据情况回答。
2、学生小组间的问答:“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根据孩子自己制作的头饰回答)
3、请几个小组开火车问答:“Where are you from?”
4、教师出示钟表(把时间调到下午):“Good afternoon!”教师带上Mr. Black的头饰(走到一位学生面前)说:“Good afternoon! My name’s Mr. Black. I ’m from China.”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Good afternoon, Mr. Black. I’m Xiao Dong . I’m from China.” 教师提问一组孩子。然后请学生到前面来扮演Mr. Black.
5、教师带着Mr. Black 的头饰走到台前,说:“I have a friend in our class. Do you know who’s she?”教师指着扮演Amy的同学说: “This is my friend Amy.”(引导全班孩子问好)
Ss: Nice to meet you.
A: Nice to meet you, too!
Ss: Where are you from?
A: I’m from America.
Ss: Welcome!
6、教师播放Let’s talk部分的课件, 学生观看对话。跟读、模仿,分角色给课件配音。
7、小组分角色练习对话。
8、小组表演对话。
III.Practice
1、Listen and order the cards: 将课文图片打乱顺序,让孩子听一听, 摆一摆。
2、表演Let’s talk部分的对话。
3、小组中互换头饰(国家、名字),进行对话练习。(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IV.Add-activities
用所学的句型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
篇8:牛津版M5U2教案二:Welcome―Reading知识点
牛津版M5U2教案二:Welcome―Reading知识点
I.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Review the reading by filling in the form with the words in the reading.. 2. Get the students to grasp the usage of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3. Get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mastering the language points and some useful sentences. II.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have a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2. 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be familiar with the language points. 3. How to help Ss apply these points into practice. III.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test paper and a blackboard. IV.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Teaching check before class 1. Dictat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Ask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 Step 2: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hrases 1. open the floor 2. large amounts of 3. in addition / in addition to 4. large numbers of / a number of / the number of 5. turn into 6. be beneficial to / be of benefit to 7. see … as … 8. be bad for … / be bad to … 9. agree with / agree to / agree on 10.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 be responsible for (Page 25) 11. have a problem with (Page 25) 12. clean up (Page 25 F) Step 3: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hrases 1. Can you think of other ways in which people damage the environment? (P21) I am talking to you today about the way large areas of the world are damaged by industrial waste. (Line 10) 2. Pollution is so sad that many rivers are full of chemicals which flow into the sea and kill sea creature. (Line 14) 3. This will have a lasting effect upon the number of fish left for us to eat. (Line 14) 4. While we damage our environment, we keep produc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who need more land to live on. (Line 19) 5. The world’s population has grown to more than six times what it was in 1800. (Line 20) 6. My suggestion is that we should try to cut back on production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things we make and buy. (Line 22) 7. It is obvious that you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environment. (Line 29) 8. When people think of factories, they think of clouds of dirty smokes or a pipe pouring chemical waste into a river. (Line 31) The people running these factories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Line 40) 9. What we need is more effective laws to preserve the environment, which still allow the economy to grow. (Line 47) 10. Asking around, I find many people willing to pay slightly higher prices for things that a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ine 51) 11. What if we run out of space? (Page 25 E) 12. My dad says he doesn’t mind a little bit of pollution, as long as it means people have jobs. (P25 F) Step 4: Homework 1. Read the text to remember the words, phrases, sentences. 2. Exercises for consolidation. V. Blackboard design VI. Notes after teaching篇9:全册教案 pep2 Unit 1 Welcome back to
全册教案 pep2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和目标】 1.Let’s talk。本部分主要巩固Good morning./ Hi.并学习新句型: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I’m from …(国家)。Welcome!通过教学会话,让学生学会介绍他人及做自我介绍。 2.Let’s practice。为了巩固Let’s talk部分而设计的练习。 【教学重点】 句型: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I’m from Amercia. 词汇:welcome, Amercia, Canada, China 【教学难点】Welcome的发音。 【教具准备】 1.准备Amy, Mike和Bailing的头饰。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talk]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第一册所学歌曲“Hello”。[使用第一册Let’s sing/A部分配套录音带] 2.对话练习:教师:Hello,A. 学生:Hello,teacher. 教师: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again. 学生:Nice to see you, too. 请一些学生做此对话练习,由教师和一名学生来做,过渡到由两名学生来做。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师生问侯: 教师: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学生:Good morning teacher. 教师:I’m Miss He. I’m from China.(手中举起中国国旗) And you? 鼓励学生说出:I’m… I’m from China. 2.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I’m… I’m from… 3.教师:Class,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使用Let’s talk A动画课件]教师反复点击对话框中的句子,学生跟读模仿。 4.教师问: What’s the girl’s name? (Amy) Is she from China? (No) What does Amy say? 让学生模仿Amy说出:Hi! I’m Amy. I’m from America。 学生说完此句后,教师说:Amy! Welcome. 5.教师解释并教读单词:welcome 6.让学生表演课文对话,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7.用手中的国旗做提示,教读学习单词China, America, Canada以及句型I’m from… 8.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Amy, Bai Ling和Mike上台做自我介绍。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1.Pass the balloon.游戏规则:6-8人一组围坐成圈,每组发一个气球。谁拿到气球谁就要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如:游戏开始时,一人拿着气球说:I’m Tom. I’m from China.然后把气球随便传给另一个人,拿到气球的人要继续游戏。(注:在这个游戏中,可以把自己当成其他国家的人。) 2.在Let’s talk 的基础上,自编对话并表演。 A:(指着B)I have a new friend. B:(起立)Hi, I am… I am from… C: (全班) Nice to meet you. B:Nice to meet you, too. 3.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我国省、市的名称都有哪些。让学生用I’m from....来表达出他们所喜欢的地方。如:I’m from HaiNan./ShanDong…等等。做完这一练习后,还可让学生找一找班内有没有老乡,如有都是谁。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拿出一些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的总统、总理、科学家或运动员等知名人士照片或图片向学生提问: Who’s he/she?(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Where is he/she from?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主要的国家名称。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和目标】 1.Let’s learn 主要学习掌握单词:girl,boy, 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并能听懂、会说“Watch out!”这个短语。 2.Let’s play 本部分是为了练习和运用对话部分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一个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教学重点】单词:boy, girl 短语:Watch out! 【教学难点】Girl的发音; Watch out! 的运用。 【教具准备】教材相配套的视频、动画课件[Unit 1 A Let’s learn/Let’s play]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Let’s talk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做角色扮演。 2.教师出示国旗,让学生说出该国家的英文名称。 3.学生自我介绍:I’m…I’m from…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使用Let’s learn/A相配套的视频课件] 2.教师提:How many people do you see? Who are they? 3.教师接着学生的`答案来教读新单词。 T: Yes. We can see two people in it. They are Wu Yifan and Sarah. Wu Yifan is a boy. But Sarah is a girl。 T: Look!(分别指着男孩和女孩说)This is a boy. That is a gir。 4.让学生模仿说句子:This is a boy. This is a girl。 5.让学生模仿教师说:I’m… I’m a boy/girl. I’m from… 6.让学生模仿教师说:I’m a boy/girl. …(人名) is a boy/girl. 7.教师出示动画A Let’s learn,学习单词boy, girl。 8.让学生再看一遍教学课件。问学生:What does Wu Yifan say? 9.学习短语Watch out! 让学生先猜一猜中文意思, 教师再解释:Watch out相当于Look out !。 10.教师反复点击动画中的人物或对话框,让学生跟读单词和短语。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听音猜人。 先看Let’s play部分的视频演示,再让学生模仿做该游戏。叫一个学生上台背对大家,下面的学生可发出奇怪的声音或用异样的声音说一句英语,讲台上的学生根据声音猜出他/她是“boy or girl”。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来安排游戏的时间。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让学生指着某一个人物说:This is …He’s a boy. This is…She’s a girl.练习使用he和she来表达。也可让学生打开书,指着书中的某一个人物来进行这一活动。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和目标】 1.学习字母Aa,Bb,Cc,及这些字母开头的单词。 2.Let’s chant。通过歌谣复习字母,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学习英文字母Aa, Bb, Cc,能够按正确笔顺对字母进行描红。能听懂会说apple, ant, boy, bag, Coke, coffee。 【教学难点】印刷体与手写体的区别; It’s an apple. An的用法。 【教具准备】教材相配套的Let’s say, Let’s chant 的视频和动画课件; A B C 的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做日常口语练习: A: Hi, I’m…I’m from… B: Hi, I’m…I’m from… A: Nice to meet you. A: Nice to meet you, too. 2.复习A部分Let’s talk 和Let’s practise部分。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学习字母Aa和单词ant, apple。 1)教师播放A Let’s say的动画课件,让学生跟读模仿。 2)教师用鼠标指着蚂蚁和苹果问学生:What are these? 3)教师用鼠标分别点击蚂蚁和苹果,让学生听一听单词的发音。 4)让学生用英文回答这两样东西的名称。 5)教师教读单词ant, apple 6) 教师问:你认识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吗? 7)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Aa的大小写。 8)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按笔顺书写字母,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做书空练习。 2.学习字母Bb和单词boy, bag。 1)教师用鼠标指着男孩和书包问学生:Can you tell me the words in English? (学生已学过这两个单词) 2) 教师可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让学生模仿动画跟读单词。 3) 教师问:谁知道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学生回答:b。 4)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Bb的大小写。 5)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书写字母大小写Bb。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做书空练习。 3.学习字母Cc和单词Coke, coffee。 1)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说出英文单词。(第一册书中已学过) 2)教师让学生说出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Cc。 3)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Cc的大小写。 4)教师在四线三格中书写字母大小写Cc,并让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4.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把所学字母Aa-Cc进行描红。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及时给学生进行辅导。 5.让学生看该部分的视频课件跟读模仿。 6.播放Let’s chantA的动画,让学生听歌谣。 7.让学生跟着动画学说歌谣,同时可用手打节奏。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1:看谁拿得快 教师可将字母Aa, Bb, Cc的大小写字母打乱顺序分别贴在黑板上,然后请两组学生,每组5名出列。教师报一个字母,让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快速地跑近黑板,将该字母的大写与小写分别取下。先拿到正确的大小写字母卡的小组为胜者,可获一分。计算最后结果,给与优胜小组奖励。 游戏2:拼图说单词 教师把与本课单词有关的图片剪成几块,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拼图比赛。拼出后让学生说出单词以及该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拼出图形加一分,说对单词加一分,说出字母加一分,最后看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哪个小组就取得胜利。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出示以Aa, Bb, Cc字母为首字母单词卡片,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也许认识其中一些单词,这时教师引导他们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学生回答:It’s an apple…It’s a bag….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和目标】 1.Let’s talk 主要学习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This is my friend, …(名字)”它是2.A部分内容的延伸。 3.Let’s practice 巩固、操练对话的句型,鼓励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会话。 【教学重点】 听懂、会说:“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This is my friend…” 【教学难点】 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及单词from的发音。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己的头饰 2.游戏用的人物名片 3、配套的教学课件 4、游戏用的录音音乐 5、Mr.Black的头饰和钟表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孩子出示自己的头饰,做自我介绍:“I’m lily. I’m from Canada。” (引导其他孩子篇10:高二艺术设计教案
高二艺术设计教案
一、教材分析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第三课,在新课程标准中,本节课是高中一年级上学期较为重要的一节课程,在学生刚进入美术鉴赏课程中的一个深入课,从本节课开始,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及其相关问题。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均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们对于美术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基于现学生的知识含量对于刚刚接触的美术鉴赏课程的了解还很薄弱,在前两节课程中教师已经给学生进行深入讲解概念的掌握,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试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更全面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抓住教学重点,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典型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掌握具象艺术的特征和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鉴赏能力,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感受作品中的趣味性以及了解历史状况,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每一幅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知识,通过绘画,可以让学生更直白的'欣赏作品的不同价值,在学生的成长中可以加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其感受生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典型性)的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五、课型:鉴赏课
六、课时计划:1课时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陶冶法
(设计意图: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大家通过讨论、分析、欣赏的方式使学生激发审美兴趣,在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启发中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领会绘画带给生活的魅力带给学习的快乐。)
八、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教案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环节一:幻灯片播放图片,R·皮尔斯坦的照相写实主义作品,激起学生兴趣。
教师设问: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大家互相询问、分析。
教师设问:教师给出答案。(学生惊叹)也许大部分同学不会想到,原来绘画可以如此逼真的表现事物。那我请大家分析一下,上面的作品使用什么样的绘画门类将事物如实的表现出来,你能想象出画家还借用哪些手段来帮助他完成这样的作品吗?
学生讨论发言:(从教材中寻找参考答案,小组之间相互补充发言。)
教师补充:上面的作品使用油画的工具表现的,我们可以感受到油画这种材料在表现写实性作品时,表现力是如此的强大。当然不否认画家可能借助照相机和投影仪等一些科技手段来辅助完成作品,使作品达到如此高的清晰度和真实感。
环节二:幻灯片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眼前一亮。 学生打开课本第三课,引出课题: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设计意图:以照相写实主义作品产生的震撼效果,引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再结合课本中上海世博会中中国馆中展示的具有动态效果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更惊叹具象绘画的艺术特点。)
(二)新课教授,进一步讲解。
环节一:教师通过刚刚播放的视频讲述清明上河图,并且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视频中的内容总结相关的内容,包括人物、时节、地点、内容等,让学生分析。 教师提问: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讲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参考课本)
教师提问:《清明上河图》中大致分为几段,最具有故事情节、最精彩的部分是哪一段?
学生欣赏作品回答:(参考预习课本)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补充:《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
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图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了天才的运用,使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场面,通过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得到了集中而又生动的表现。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点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答创设情景中设下的疑问,明确本课目标即具象艺术的欣赏。)
环节二:播放幻灯片,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兹凯斯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
教师讲述:这是一幅几乎与真人等大的写生作品,作品完成后,放在一个大厅中,教皇的下属进来后,急忙取下帽子行礼,他以为真的教皇坐在那里。教皇本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是:“太像了,太像了,过于像了!”后来这幅作品被教皇收藏起来,从来没有展出过,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发言:(参考教科书及之前的预习)
教师补充:委拉斯凯兹是17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他始终担任西班牙画师,为国王、王后、教皇、宫廷贵族等上层人物画了大量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应教皇本人的邀请而画的。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直盯着观众,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着狡诈。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格特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教皇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半是不满半是赞叹的口吻说:“画得太逼真了!”
教师提问:作品的真实性可否让照相机替代?
学生讨论发言:(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作品,点出具象艺术最显著的特征:真实即客观再现现实,向学生简介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不能单从表面看现象,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三: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通过《清明上河图》和《委拉斯凯兹》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请说出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参考答案,总结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课件展示:1、真实性和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情节性
(设计意图: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更让学生理解作品,帮助他们宏观地把握知识点。)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主动性很强,课程安排很紧凑,通过绘画作品欣赏的对比性,学生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且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在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有了拓展,但是在
课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学生的自主性还是很难突破,下一节的课程要以难点为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绘画语言。
篇11:高二议论文教案
高二议论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写议论文常用两种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说说议议练练写写,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写作文了。老师知道好多同学一听写作文就害怕,如果我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写的是议论文,可能有些同学一个头要变成两个大了。其实我说,写作文没什么可怕的。为什么呢?今天我要提出一个观点,作文就是说话。怎么说呢?我们平时的课前讲话,同学们的讲话稿,那不都是一篇篇很好的作文吗。你们看,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说了一番话,搬到我们教科书里就成了一篇很像样的议论文。叶圣陶在《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一文里也说过:写作就是说话。如果作文就是说话,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因为说话谁不会呀?今天我们就尝试说说议议练练写写,学写简单的议论文。
二、引入议论的两种方法
今天我们学写议论文。写议论文就是告诉别人你的观点,其实你们每天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有一位同学说,我们班的星期二太可怕了,居然排了两节英语、两节数学、两节语文。在这段话里,“我们班的星期二太可怕了”就是一个观点,“居然排了两节英语、两节数学、两节语文”就是证明这个观点的事实。这段话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文的雏形。它提出了一个观点,再用一个事实证明观点。写议论文就是这样,首先要有一个观点,其次就要想办法证明这个观点。
那么如何来证明观点呢?
作文就是说话。还记得我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吗?我先说“我们平时的课前讲话,同学们的讲话稿,那不都是一篇篇很好的作文”,这是一个事实,再说“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说了一番话,搬到我们教科书里就成了一篇很像样的议论文”,又是一个事实,最后说“叶圣陶在《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一文里也说过:写作就是说话”,这就是引用名人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里,我是用了两种方法来证明我的观点,一种是摆事实,一种是讲道理。一般来说议论文里就是用这两种方法来阐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
三、学习用“摆事实”证明观点
1.阅读知识短文,划出哪类事实可用于阐明观点
现实中的事实,历史事实、文学作品中的事实、统计数字
演练一:说说下面的语段分别举了什么样的事实来阐明观点?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纪念白求恩》)
——举现实中的事实为例
②能读书和会读书,并非一回事。南宋陆澄,他从小好学,相当刻苦,“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可他读了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书中道理;他想编一部《宋书》,一辈子也没有完成,当时的另一位学者跟他开玩笑说:“陆公,书橱也。”唐朝李善,读书贯通古今,精于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深得好评;可惜的是他缺乏创见,只能为前人作注释,被称为“书簏”。
(《能读书未必会读书》)
——举历史事实为例
③《三国演义》是一本人见人爱的小说,其中有两个武艺高强、勇冠三军的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吕布,他先靠丁原,后却靠董卓而杀丁原,投靠董卓后,又杀掉董卓投靠王允,后来单干失败后,竟然想要投靠曹操,真是个没有丝毫“诚信”的卑鄙小人,所以遭到了人们的唾骂;另一个是关羽,自和刘备桃园结义后,一心一意辅助刘备打天下,死而后已,可称为天下第一“诚信”人,所以得到了万世敬仰。(《“诚信”何处寻》)
——举文学作品中的事实为例
④耕地在逐年减少!
我走访了斜桥乡的好几个村,得知,一般来说,各村的人均耕地只有8分多,有两个村的人均耕地都不足7分。
据报道,我国“六五”期间,全国耕地已有3680亩落入“虎口”,其中,1985年减少1500万亩,去年比上年减少900多万亩,相当于青海省的全部耕地面积!(《危机,存在于中国的土地》)
——举统计数字为例
2.用事实阐明观点,最重要的一点是事实要能证明观点
演练二:有的同学以“谈友谊”为题,用到了这样几则材料:
A.少先队员在街头扶老携幼的行为 B.马克思与燕妮的真挚感情 C.恩格斯给马克思的无私资助 D.李白与杜甫结为挚友 E.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绵绵情意 F.国共合作 G.为孤老服务。
你认为这些材料是否适合论题的需要?为什么?
师点拨:应弄清“友谊”这一概念的含义,一般说来,它指朋友间的交情,它不同于“爱情”,也不同于一般同志间的交往,更不同于党派之间的某种关系,所以CD比较适合论题的需要。用事实阐明观点,事实必须确凿(真实可信,切忌胡编乱造)、新鲜(切忌人云亦云,总是举让座、老师生病等老掉牙的例子)、典型(能充分证明观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是几个,要注意代表事物的不同侧面,如古今中外。在阐明事实时,要写得概括简明。根据阐明观点的需要,突出事实的某一方面,不必面面俱到,不必细加描述。
演练三:根据《谈自学》、《谈取舍》、《谈追求》三个题目的不同要求,剪辑材料《英语神厨》,分别口述三段论述侧重点不同的论据材料。
英语神厨张立勇
1975年,张立勇出生于江西省崇义县一个小山村,整个学生时代,他没有走出过大山一步。
“我的家乡很美,但很穷,真的很穷。我们家更穷,是村子里最穷的人家。”留在张立勇记忆中的,是没有尽头的雨:“我最害怕过春天和夏天,是我们那地方的雨季,我家的房子到处都在漏雨,雨下在家里,地上都是烂泥,脚就踩在里面。我爸趟着泥水去别人家借钱,今天问这家借,明天问那家借,有时候还要借米……”
父母的身体一直不好,1993年,张立勇读高二,他作出了一个长子的决定:辍学打工。尽管他学习成绩很好,连年的三好学生。这个决定作得多少有些悲壮,他想能承担家庭的责任,“我放弃了读书,弟弟妹妹就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在18岁的张立勇心里,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挣到足够盖房的钱,让父母的后半生能够坐在干爽的不再漏雨的家里。
母亲恳求他读完高中,考大学,她不忍心聪颖的儿子放弃机会,回到农村,重复她艰苦的人生。然而张立勇意志坚决,他安慰妈妈:“我以后还可以考大学的。”离家前,母亲把他的高中课本仔细地塞进他的挎包里。
其实,那时的张立勇自己都很怀疑,有多少再回校园的可能。
来清华大学当厨师之前,张立勇已经在广州打了3年的工。先是在一家竹艺厂,“一天12个小时在流水线上,工资少得可怜。”随后他又进了一家中外合资的玩具厂,生产的玩具都销往国外,定单是英文的,纸箱上的字是英文的,一切标识都是英文的。看不明白定单上要求的尺寸、颜色,填充物量,张立勇很郁闷。
秋天,厂里来了一批外国客人,看身穿蓝西装的翻译陪着客人谈笑风生,张立勇心里“滋味莫名”。
“那时,我们七八个工友挤在一间狭小潮湿的屋子里,下了工,他们不是打牌就是喝酒。”张立勇很遗憾那几年被“荒废”了,他说自己想学习也没有一个可以学习的环境。
6月,通过亲戚介绍,张立勇成为清华大学食堂里的一名切菜工,成为栖居在这座顶级高校的一名边缘人。他怯生生地激动着,他终于可以触摸到梦想的边缘。
张立勇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清华是一个可以边工作边学习的好地方,虽然薪水没有在广州拿得多。”但张立勇说:“只要能维持我的生活,有一个氛围和环境让我学习,就OK了,That'senough,足够了。”张立勇以自己最感兴趣的英语为突破口,开始了在清华的自学。
请不起老师,就听收音机,买来二手教科书钻研。食堂规定,在给学生卖饭之前,厨师先吃,吃饭时间只有15分钟。张立勇掐好时间,7分钟吃完饭,剩余8分钟躲在一个放碗柜的地方背英语。他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在菜墩前、窗口前至少要站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人困马乏,就这样,张立勇每天都坚持自学七八个小时,从没中断过。“挤时间啊,实在瞌睡了,就喝滚烫的水烫舌头,一疼,就不困了。”
这样的坚持,在张立勇看来却是快乐,英语成为他最大的精神寄托。当然,这样的坚持也令他放弃了很多生活的乐趣:“我没有去逛过街,跳过舞,就是看会儿电视过后我就会后悔,觉得浪费了时间。在同事眼里,我是个不合群的人。”
提到英语,张立勇变得健谈。他说,整个北京城在他眼里都是一本移动的英语词典,广告牌、路标、饭店名称、地铁站口,只要有英文,他就记。就是泡一袋方便面,他也能学5个单词:盐、糖、味精、脱水菜、调味包。
从不敢出声到鼓足勇气用英语会话,农民工张立勇的身影逐渐活跃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的英语角。
为了检验自己的自学成绩,张立勇报名参加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顺利通过。,他又报名参加托福考试,取得了630的高分。
目前张立勇还在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读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他在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
3.演练四:
口头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观点。
口头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点。
口头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观点。
口头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少壮须努力”的观点。
四人一组,选一项大家轮流说,最后推举一人口述,其他同学评述这些事实是否能证明观点。
四、学习用“讲道理”证明观点
1.阅读知识短文,划出哪类道理可用于阐明观点
自己从生活中悟出的、导师先贤的正确论述、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2.演练五: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言警句
人生的价值,你在哪里?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从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至理名言:“ ”,到南宋文天祥的激昂高歌:“ ”,从古希腊晚期杰出的思想家伊壁鸠鲁所设想的“最精美”、“最合意”的人生,到十九世纪匈牙利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裴多菲的题为《自由与爱情》的壮丽诗篇:“ ”。多少人在思索着、寻找着人生的价值!
3.演练六
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珍惜时间”的观点。
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学贵有疑”的观点。
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后来居上”的观点。
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观点。
四选一,讨论、发言、评述、纠误。
师点拨:用道理作论据,要认真核对,不可有错漏或断章取义,引述后要有必要的分析评论
五、成文练习
1.讨论: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要求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说得让人信服。注意观点正确,有自己的见解。
2.提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这些:父慈子孝,兄弟友爱;为人谦和,礼貌待人;诚实可信,知恩图报;爱国爱民,心忧天下;克己奉公,廉洁公正;修身养性,君子慎独;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质朴求实,宽容大度;勇敢刚毅,身体力行
3.用笔说话(布置作文要求)
对自己刚才的一段话作修改补充,自拟题目,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简单议论文。(修改注意点:所述事实有无说服力,是否确凿,是否有新意,事实从数量上看是否充分,叙述事实是否简明概括,所引用的格言名句是否准确,是否能证明论点,特别要注意把口头表达时一些不规范的语言改掉。)
注意将摆事实、讲道理结合运用,避免空发议论和以例代理。
六、实战演练
课后完成作文
篇12:高二心理健康教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设计理念:
1、自卑心理现象的普遍存在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自卑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这种积极作用的发挥要靠在心理上用另一种优势来平衡这种不足。对这种优势的追求或保持恰恰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自信的前提。因此使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就是让学生建立起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以自信的姿态来面对学习生活,面对人生。
2、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到了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也有所加深,他们更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印象,也就决定了一旦发现自己某些地方不如人时,就会出现类似于“是不是我不行”“看来我的能力比不上别人”的想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生表达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明确自卑的危害及原因。
2、通过欣赏自己的活动,掌握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故事引导及参与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积极自我暗示增强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拍手活动,使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使学生学会客观全面认识自我
3、增强自信心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自我欣赏,消除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
难点:学生在对别人进行表扬时,能够对其确实存在的某些具体特点进行表扬。
教学方法
多媒体、心理行为训练、小组活动、讨论及故事引导
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歌曲、图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小游戏:你认为自己一分钟最多能拍多少次手?
拍手(半分钟提醒)
总结并导入:没有努力之前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相信自己。
3、正文讲解:
为什么要自信?
需要层次理论
自信带来成功的例子:贝聿铭(卢浮宫前的金字塔)辛普森夫人
如何自信?
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皮革玛丽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积极自我暗示(找本上卖拐)
抬头走路(像个大人物)
保持微笑(辛迪.克劳馥:女人啊,如果你出门的时候来不及化妆,那就带上微笑吧。)
加快步伐(有明确目标)
建构社会支持系统
4、巩固练习(到讲台上先鞠躬,大声说出下面的话,给一分钟考虑)
大家好,我叫XXX!我是一个——、——、——的人。我的目标是——。
5、课堂小结
自信可以塑造
6、布置作业:
从自卑走出来的经历。
7、板书设计
自信人生
什么是自信?
为什么要自信?
如何自信?
篇13:《赤壁赋》教案(高二)
《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
2、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
3、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学习文言句式。
2、了解情感基调在 主客问答之间的跌宕起伏。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
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段话是今年已入选为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词。我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注:①关于乌台诗案 ②此处“赤壁”)
关于乌台诗案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 1079 )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 ( d ǎ n ),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 4 次上述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御史台审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 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所以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周瑜破曹兵的赤避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而已。
、作者介绍:
苏轼(公元1037--1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诽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烈反对。王安石、司马光死后,他又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海南岛,直到63岁遇赦北归,第二年在常州病逝。 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论画主张神似,擅长画竹。 在思想上,苏轼博通经史,一方面,他仰慕屈原、贾谊、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改革弊政。他在长期担任地方官期间,在“仁政爱民”的思想指导下,做了许多好事。另一方面,他又酷爱陶渊明,喜读《庄子》。他一生政治生涯,先后经历了两次沉重的打击,对庄子的思想容易产生共鸣,表现在:一是旷达超脱,一是玩世不恭,甚至消极出世。这也是形成苏轼世界观复杂化、经常陷入“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家的世界观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从而形成自身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在苏轼的文学作品中就明显地留下了庄子影响的痕迹。庄子散文洋恣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而苏轼散文也具有纵横捭阖、挥洒自如的气势,他的《前赤壁赋》就是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苏轼散文还在《孟子》、《战国策》以及贾谊、陆贽等人作品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论政、论史的散文,大多笔力雄健,有行云流水之势,因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欧阳修领导的复兴古文运动的主将。
二,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词和断句并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感知。
A、(因为这是一篇散文赋)“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前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如通篇换了12 次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主张,也采用了不少对偶排比的句式等。使文章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B、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 xū) 2、桂棹( zhào)
3、余音袅袅( niǎo)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6、愀然( qiǎo)
7、山川相缪( liáo)
8、舳舻千里( zhú lú)
9、旌旗( jīng) 10、酾酒( shī) 11、横槊( shuò ) 12、渔樵( qiáo)
13、扁舟( piān ) 14、匏樽( páo)15、蜉蝣( fúyó)
16、无尽藏( zàng) 17、狼籍 ( jí) 18、枕藉 ( jiè)
C解释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1、分别请学生起来朗读并单独翻译各节。
2、师提示、纠正、补充、答疑、解释重点字词,疏理文意。
作业:熟读课文,以书面形式把课文翻译一遍。
第二课时:
齐读文章,进入鉴赏。 一、课文结构及鉴赏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全文共五段:
学习第一段:
思考:(l)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几层?
(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
明确:
(l)可分三层:
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
②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
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情况。
(2)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学习第二段
思考:
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本段的“嘻”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
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同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
(1)可分两层:①写作者的歌声②写客人的萧声,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萧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2)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
(3)“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4)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萧存。体现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萧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5)转折过渡
学习第三段
思考: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2)“客”是如何闻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明确:
(1)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2)“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还有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不是为了写人生短暂.
一般的人,在忧患于人生短促和虚空时,他会怎么做?
喝酒,及时行乐。像曹操《短歌行》中说的:“何以解忧?(众生齐念)唯有杜康!” 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但苏轼不用此法。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
学习第四段
思考:(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2)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3)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明确:
(l)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2)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笑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3)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 以水和月为喻的一段议论,可以看出佛教禅宗对苏轼的影响。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学习第五段
思考:(l)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3)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明确:(1)本段感情色彩为”吕”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c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2)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3)“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二、总结内容结构: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萧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三、研读讨论:
问题一:
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 )--→(悲)--→(乐)
问题二: 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乐: 清风明月、水天一色
(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
问题三: 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问题四: 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1、探究第四段的思路、说明分层理由;分别用一对表示矛盾关系的词语来概括层意。
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变与不变
二:取与不取(注意抓住“且夫”等关键性词语来理清思路)
2、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
变 不变
逝者如斯 (水) 未尝往也 (水)
盈虚者如彼(月) 卒莫消长也(月)
时刻在变 (人) 无尽也 (我)
(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
3、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并加以分析。
物 人
客: 无穷 不变 须臾 变化 (片面) (悲)
苏轼: 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 (全面)(喜)
(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这是一种理性的思辩。)
4、请学生从已学过的课文中,寻找事例来证明“变与不变”之理。
5、分析第二层“取与不取”
取 不取
清风明月 非吾之所有
(大自然是一部抚慰人心灵、开阔人胸襟、陶冶人情操、启迪人智慧的百科全书。)
四、问题小结: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辩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辩使他乐观旷达。
作业:试着背诵课文,并感知苏轼的情怀。
第三课时:
大家一起来背诵《赤壁赋》
重点字词
1、一词多义
(1)歌
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歌声。)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克,打下。)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4)如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动。)
B、纵一苇之所如。(往,到,动。)
(5)之
A、哀吾生之须臾。(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B、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动词,的。)
C、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D、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不译。)
(6)乎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动词,形容词词尾。)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
C、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7)于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词,表被动。)
C、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8)固
A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B 雍州之地,ズ之固,自若也 (险固)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动,使……稳固)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
(9)适
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
C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嫁)
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适合)
E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 (刚刚,才)
F 适大病,不能行 (适逢)
(10)逝
A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 (流逝)
B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通“誓”,发誓)
C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 (去,消失)
D 时不利兮骓不逝 (跑)
(11)曾
A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B 曾不知老之将近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12)苟
A 苟非吾之所有 (假如)
B 欲苟顺私情 (假如)
(13)虽
A 虽一毫而莫取 (即使)
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然)
2.通假字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读zhǔ,劝人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凌乱。)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尊”同“樽”,酒杯)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同“藉”
击空明兮流光 --“”同“溯”,逆水而上
3.词类活用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可译为“向西,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可译为“向东进军”)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破:形容词做动词,大破,攻下;下:名次做动词,攻下.) 正襟危坐(使动用法)
二,句式和修辞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介宾后置)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修辞:对偶)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介宾后置) 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句式:定语后置)(修辞:对偶) ⑤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修辞:对偶) ⑥客有吹洞萧者(句式:定语后置)
⑦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⑧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修辞:对偶) 记叙夜游赤壁所见之美、所感之快、所闻之妙,引出下文主客问答
①“何为其然也?”(句式:宾语前置)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被动句式) ③而今安在哉?(句式:宾语前置)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介宾后置) ⑤侣鱼虾而友糜鹿(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修辞:对偶)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修辞:对偶)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修辞:对偶)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修辞:对偶) 概括段意: 主客问答:(之一)感慨生命短暂,英雄难觅;长江无穷,自然永恒(悲观消沉的人生观) ①而又何羡乎?(句式:宾语前置、反问) ②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修辞:对偶)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句式:介宾后置) ④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句间关系:假设) 概括段意: 主客问答:(之二)物与我皆无尽也,何羡之有; 清风明月用之不竭为我共食,其乐融融 (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三,[小结]《前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它写的是秋夜泛舟游赤避的情景。文章通过物描写和主客对答,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和抑郁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
延伸:
苏轼是如何得到了永恒的?
人格魅力:辩证处世、正直进取、旷达乐观、真纯淳朴、胸怀天下等
文学成就: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辛”(苏轼、辛弃疾)等
文化遗产:
书画成就 :“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前赤壁赋》被董其昌誉为“《兰亭》之一变也”)
食文化(东坡肉等) 酒文化(自酿养生酒)
茶文化(自制紫砂壶) 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等)
为官政绩:
疏浚西湖、修建苏堤、 兴办医院、学校等为民办的实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泽被后世。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全文 3、课外阅读作家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分析“东坡境界”。
陈秋羽
篇14: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要点:
1、整理内容和思路,
2、了解科学知识:动物游戏之谜的科学知识
3、文体性的讨论:一是开头作用;一是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
4、文本性的讨论:一是关于假说,一是没有定论,三是作者字句中流露出的科学态度的启示
教学设计: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结构
通读全文,抓关键句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明确:⑴~⑷ 动物也游戏表(浅)
⑸~⑻ 动物游戏可分为三类 ↓
⑼~⒂ 关于动物游戏的四种假说及结论 里(深)
这篇文章就它的层次而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文章由现象到分类,再到意义、目的,遵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这非常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体现了说明文的又一点特色:条理清晰。
2、文章开头三段,作者生动形象地写了叶猴、北极渡鸦、露脊鲸的游戏,这三个例子是否是动物游戏行为的简单罗列?结合阅读体会,说说这样开头的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答案)
【明确】:(1)三个例子不是简单罗列,而是注意了取材的区域的不同,从缅甸的热带丛林到北极的冰雪陡坡,再到南美附近的大海,这就突出了动物游戏的普遍性,也就突出了对此研究的意义。
(2)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引出说明的问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文章的题目就是《动物游戏之谜》,主要内容就应该是解说“谜”在哪里。所以,文章列举了各种假说。那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关键句,筛选出 “假说”的根据和结论。
演习说 根据:黑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 结论: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自娱说 根据:河马玩浮叶 渡鸦滑雪梯 结论: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的紧张生活得到调剂和补偿,使其心理上保持平衡,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学习说 根据: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 结论:游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锻炼说 根据:~羊奔跑跳跃、北极熊夏季进行的游戏 结论: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
4、【提问】课文有没有结论?
【明确】有。“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大部分同学可能会认为“没有结论”,这是概念不清所致。本文不是没有结论,而是没有对“动物游戏之谜”给出明确的揭秘解答,作者为什么没有对文中四种假说的任何一种予以肯定呢?
【明确】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
第二、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下结论。
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让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
(学生的回答可能比较幼稚,如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等,教师应适当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远的科学世界;可以将这一问题改为“本文既然没有对动物游戏给出明确的揭秘解答,那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1、我们要关注自然,关注未知世界,我们应该拥有一颗积极探索神秘的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对生命、对世界的激情。
2、我们不要迷信权威,不要盲从他人,不要囿于成见,也不要被错综复杂的现象所迷惑,而应该透过现象,乐于探索、勇于质疑,用一种冷静、思辨的理性审视这个纷繁芜杂的客观世界。
5、探究问题(研读两个关键句)
1、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被认为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2、“动物游戏之谜没有完全解开,但动物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讯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
【提问1】: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本环节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明确】(1)、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2)、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3)、创造性和想像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4)、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5)、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提问2】怎么理解“吃惊”一词?怎么理解“都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
1、傲慢的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有超出生理以外的各种行为。而事实上,动物也会思考,也会游戏,也是有智慧的。
2、我们的探索还漫长,但是我们有怎样的探索态度和精神意义更重大。a
篇15: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内容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1册课本第1课的《信息以信息技术》。这一节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论知识偏多,“信息”及“信息技术”等的概念也比较抽象,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解或厌烦。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2)明白信息及载体的关系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信息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影响4)知道青少年如何正确利用信息技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自学教材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难点:信息与载体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导学案,幻灯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高二M5UNIT1 教案 Welcome】相关文章:
1.全册教案 pep2 Unit 1 Welcome back to
3.高二作文教案
4.作文教案高二
5.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6.高二语文教案
7.高二生物教案
9.高中高二语文教案
10.高二化学《乙醇》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