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教师教案设计
“scarle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动手做做看》教师教案设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动手做做看》教师教案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动手做做看》教师教案设计
《动手做做看》教师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在以前呢,大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带领下总是能够很快地学会生字,并将生字认会,那么今天老师不参于大家的学习之中,小朋友们通过自学能否将本课的生字给消灭掉呢?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识字方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5)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三、写字指导
进行写字教学时,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继续学习本课,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提问。
2、“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2、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日积月累
积累自已对自已有帮助的词和句。
四、实践活动
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篇2:动手做做看教案设计
动手做做看精品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讥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字,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介绍自己是怎么记字的;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4)全班交流: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书写生字:讨论如何把字写正确、写好看;完成课后“我会写”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字,老师随机评议
3、学生自读课文,用“——”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1、复习
2、导入: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
2)想想孩子们听了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号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4)老师巡视指导。
5)交流体会: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4、拓展课文内容
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1)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2)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3)老师小结
5、巩固生字
做组字游戏,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6、课外作业
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手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满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篇3:动手做做看的教案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一只杯子里装满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张纸,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撒出来。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出示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自由读课文质疑。
1、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了吗?动手做了吗?读读课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2、提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词:
鳞(l0n):鱼类、爬行动物或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组成。
哄(h%ng)骗(pi4n):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2)理解难句: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是科学家朗志万的话,意思是朗志万不是真的哄骗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地相信权威,凡事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三、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默读思考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说的。
(4)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2、汇报:
课文(第1-3自然段)科学家提出为什么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的问题。
(第4-5自然段)写了伊琳娜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
(第6-7自然段)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他这样做的目的。
3、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文通过写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我们不要轻信权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多动手做。
篇4:《动手做做看》的教案设计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设计
教具准备:
1.本课生字卡片。
2.制作powerpoint(注意:全部用楷体字)
读一读,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哪个字?
慢 漫
(1)老爷爷( )地走。
(2)水满了,从鱼缸里( )出来。
(3)发大水了,河水( )过了小桥。
提 题
(1)小明( )着一桶水。
(2)小红在做数学( )。
(3)小华回答老师( )的问( )。
教学目标:
⒈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会写“另、志”等9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善于动手实践,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5分钟
1.小朋友们,老师的话你们相信吗?
2.好。那我说:天一冷,你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来了。小朋友,你们相信吗?
3.为什么你们不信老师的话了呢?
4.呵呵,你们都和伊琳娜一样,是了不起的孩子!(板书:“伊琳娜”并领读两遍)我想小朋友们一定都读过课文了,老师写出了伊琳娜,你们一定会告诉我另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法国的大科学家——
(板书“朗志万”并领读两遍)
5.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就请课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帮忙。读完后说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句话。
6.谁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话呢?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小朋友,你最喜欢的是这句话吗?
7.谁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1.相信
2.不可能。(写自己的名字)
3.因为老师说的不对。
4.朗志万。
5.自由读书。
6.动手做做看。
7.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多动手,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对权威人士也不要盲目听从)
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8分钟)
1.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难的问题也这么快读懂了。如果老师不教你们,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2.这样吧,请大家分成两个小组,互相帮助读,先把课文读正确,再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最后,你们就可以分角色朗读。现在开始吧。
3.大家学得非常认真,可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了吗?
4.谁愿意当朗志万?谁愿意当伊琳娜?谁当“一个小朋友”和“另一个小朋友”?可不要小瞧这两个角色,过一会儿有很难的问题等着你回答!谁当妈妈?剩下的一个小朋友读叙述的部分。
5.(当读到“……把水喝下去了”时)请停一下。请问,你们这两个小朋友回答的对吗?为什么会说出两个错误的答案?
6.好的,请继续朗读。
7.(当读到“你动手做做看”时)对不起,请停一下。请问,您为什么要对女儿说这句话呢?
8.(全文读完后)伊琳娜笑完会说什么呢?不忙说,这次,老师想请大家先想想,再写下来,然后读给大家听。开始写吧!
9.谁愿意和大家交流自己写的.话?
1.(齐)能!
2.分小组合作学习。
3.(齐)可以了。
4. 分角色朗读课文。
5.不对。因为我们对大科学家朗志万没有一点怀疑。
6.朗读课文。
7.“妈妈”回答
8.写话
9.朗读自己写的话。
识写结合
巩固识字
(3分钟)
1.课文读得这样好,生字一定都认识了。谁愿意接受老师的考查?都愿意,好啊!下面请大家读卡片上的生字,看谁读的快又准。
2.现在我们开火车!
3.我们一起做一个填字游戏。请看大屏幕。
4.“慢漫”辨析及书写。
①填空:(1)老爷爷(慢慢)地走;(2)水满了,从鱼缸里(漫)出来;(3)发大水了,河水(漫)过了小桥。(出示图标“我的发现”)你发现什么了?
②请大家把这个字写两遍,一边写一边在心里说:哦,这个字和水有关。
5.“提”与“题”辨析。
①填空
(1)小明(提)着一桶水;(2)小红在做数学(题);(3)小华回答老师( )的问( )。
②如果要把这两个自写好看,应该注意什么?
6.请大家把这两个字各写两遍。写完这两个字后再把其余的几个字也写写。写完后就可以下课了。
1.学生抢读
2.开火车读生字。
4.口述填空
写字
书写时注意“是”作偏旁时“捺”要延长。
5.写字
篇5:动手做做看优秀教案设计
动手做做看优秀教案设计
课前透视
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的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疑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课文的疑点,以此为切入口,利于突破重点,激发探究读文的兴趣。】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识字教学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采用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自主识字的效率。】
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顺着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探究读文,不仅能较好地朗读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感悟到伊琳娜是亲手实验后才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更便于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交流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1)“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2)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3)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伊林娜生气的原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做看,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
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2、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用情境式的游戏指导书写,更利于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书写和发现的乐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读文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此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可以当记者进行采访,同时建议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强化学生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篇6:《动手做做看》优秀教案设计
《动手做做看》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1: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2: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3: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
五、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评析: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
篇7:《动手做做看》
为
变?――!
教师个案:
金鱼图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伊琳娜(不同意)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作业布置: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何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篇8: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的体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你动脑想吗?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想吗?有一位叫伊琳娜的小朋友不但自己动脑筋想,而且还动手做实验来证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动手做做看》。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②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同桌或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三)反馈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讨论自学提示第②题。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吗?(学生自由谈体会)
今后我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动脑筋思考,有疑惑的地方,要亲自做实验证实一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案点评:
在学习了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前两课的学习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地学习课文。
动手做做看*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动手做做看》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事情: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说:“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另外东西,水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那就不一样了。”虽然几个小朋友回答了朗志万,其中的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于是回家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做一做。”
朗志万听了,笑者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不肯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肯定满是对的。
篇10:13、动手做做看
13、动手做做看
课题
13、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难点
1、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 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3、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 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生字。
1、抽读:
2、齐读:
3、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4、认读新词:
伊琳娜 志气 问题 提问 提水 浪漫 朗读 哄骗 起哄 喝水 骗人 哄骗
5、写字指导。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 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①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A、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B、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C、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教师个案: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代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记者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教师个案: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修改意见
13、动手做做看
篇11:13《动手做做看》 之三
13《动手做做看》 之三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在以前呢,大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带领下总是能够很快地学会生字,并将生字认会,那么今天老师不参于大家的学习之中,小朋友们通过自学能否将本课的生字给消灭掉呢?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识字方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5)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三、写字指导。
进行写字教学时,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继续学习本课,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提问。
2、“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2、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日积月累
积累自已对自已有帮助的词和句。
四、实践活动
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13《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三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2:《动手做做看》教案
《动手做做看》教案
一、识字导入
师:学课文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师出示写有“朗志万”、“伊琳娜”的词卡,生字标上拼音。) 谁来喊喊他们的名字?
生1:朗志万,伊琳娜。
生2:朗志万,伊琳娜。
师:男(女)生读。
(男女生分别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他们有关。(边说边板书课题)大家一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他们究竟有什么故事呢?大家赶紧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课文)
师:(出示写了生字词的小黑板) 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请2-3名同学上台带读)
师:对于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我知道把“哄”的口字旁换成“氵”,就是洪国华的“洪”。
生2:我提醒大家,“鳞”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啦!
……
师:把拼音去掉,还能很快地读出生字婴幼儿?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师:小火车开得又好又快!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教学反思:生字的出现应视具体课文而有所不同,本课生字不是很多,可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出现生字,让同学在具体语境中同学字。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
生:课文有7个自然段。
师:分别请7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考虑: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生读完后)
师:听了之后,你最欣赏谁的朗读?
生1:我觉得张卓然朗读得好,字音很准,也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李怡轩读得很通顺。
生3:郭梓峰读错了一个字。
(教学反思: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请同学读课文时可以在一小组开火车读,不必指名读。同是注意评读的指向性:字音是否准、语句是否通顺。)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课文讲了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问题,其他小朋友都没做,只有伊琳娜动手做了做,发现科学家说错了。
师:你概括得真好!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请2-3读)
(教学反思:朗志万提的问题同学找到读一遍即可此处不需做朗读指导。)
师:对于这个问题,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生1: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生2:还有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同学开始只找到了这两个)
师:文中就是两个小朋友吗?
生3:不是,还有伊琳娜。她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家问妈妈,妈妈让她动手做做,然后她就做了,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师: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小朋友说的。(生找到第2、3自然段) 哪个小朋友来读读他们说的话?(请2生读)
师:他们在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生1:他们想一定是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去了。
生2:他们想金鱼身上有鳞,水不会漫出来。
(同学回答与预设不符)
师:给他们提问的是谁?
生:科学家朗志万。
师:一般科学家说的话,人们会怀疑吗?
生:不会。
师:这两个小朋友也认为科学家的`话是_____(生补充:对的)。
师:那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
生1:觉得他说的就是对的。
生2:很肯定的。
师: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读读这两个小朋友说的话?
(请2-3生读、分角色读)
(教学反思: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应引导同学从文本中、关键词句中获得感悟,这样的朗读指导才干让同学具体可感。而不需去挖掘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层的东西。)
师:听了这两个小朋友的话,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鱼身上的鳞和水会不会漫出来好像没有关系吧。
生2:我也觉得他们没说对,可也说不出为什么。
师:伊琳娜和你们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她会说什么?做什么呢?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
生:第4、5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
(请1生读)
师:当伊琳娜把自身的疑问告诉妈妈时,妈妈怎么说的?
生:不能光想,你要动手做做看。(师顺势出示妈妈说的话)
师:话中的“光”字,你能换成另一个字吗?
生:只。
师:说完整。
生:不能只想,你要动手做做看。
师: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
(有几个同学摇了摇头)
篇13:动手做做看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色的水粉颜料呢?
2、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真的变成绿色了,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
3、小老师当得真棒,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开始吧。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同学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只要认识就大声读,不需要举手了。
6、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说说吧。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那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
三、朗读感情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
2、同学们读得不错,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讨论完后再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3、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⑴师: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说对了没有,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生: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师:奇怪是什么意思?
生: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师: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个别读(2~3人),全班同学提出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说得是不是一样呢?
生:不。
师: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2~3人读→师引导用的语气去读→再请2~3人读→师表扬)伊琳娜觉得他们有没有说对?
生:没有。
师: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请女生(2~3人)读妈妈说的话→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并让学生我想的意思,(只想不做→全班女生读)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后,她是怎么做的呢?我请同学来读第5自然段,再请1位女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让全班学生观察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生气)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
生: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很生气。
师: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谁会读(请2~3人→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提问:这个语气该怎么读呢?她又为什么生气了?
生:因为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所以她越想越生气。
师:“哄骗”换个词还可以怎样说意思相同“欺骗”,欺骗是不是个好词?
生:不是。同学们以为朗志万不是在真的欺骗他们,他是善意的欺骗,他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去动脑筋想了,还必须动手做做。
⑵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
(生: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⑶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伊琳娜高兴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
(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5、反馈: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必需要动手做做看。)
五、板书设计
生气(图) 高兴(图)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篇14:《动手做做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要勇于实践的意识。
二、重、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三、时间安排:2课时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初步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发明创造吗?敢于怀疑家的话吗?
2、谈话质疑: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我放进一颗石子,水就会怎样?(观察后回答)如果我放进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满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你回答的对不对?好,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吧。答案就在课文中。
二、初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没有读通的句子再读几遍,然后听听学习伙伴是怎样读的。
(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水平又巩固了识字,读通了故事)
4、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然后读音并组词,并告诉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识字方法引导:(1)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考试的考。
(5)编写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5、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6、去掉音节。用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抢摘丰收果夺红旗猜字谜等。
7、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识字效率)
三、感悟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
(2)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要求:让学生反复读一下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3、出示伊琳娜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己读书思考。
(1)、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然后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2)、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并说说理由。
(3)、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读好伊琳娜的话。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4)、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围绕郎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读课文结尾郎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示下面几种理解: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的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四、拓展延伸:
从课外书或者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五、附板书设计:
15、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
生气→→哄骗→→动手做了做。
伊琳娜
笑了→→不是哄骗→→明白一个道理。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六、布置作业:
实践天地:
你心中曾有过新奇的想法吗?你想过让它变为现实吗?请你的家长协助你,动手试试看,你的想法能不能实现!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卡、用开火车读、齐读、分组读、男女赛读的方法认读要认识的字。
2、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掌握好要求会写的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然后轻声读一下。
2、指名分别读出要求会写的字音。
3、四人小组合作分析字形以及记忆方法。
4、小组代表汇报记字方法。
5、教师补充记忆方法。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指出自己感觉哪个字比较难写然后教师重点指导。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生字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们?
2、让学生试着组词或说一句话。
篇15:动手做做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装有沙的小盆。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实录与反思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7、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充分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
……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像我这样读
(生大声读,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
评析: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合理地、科学地处理了文本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饱含哲理的话,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提出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把装有沙的小盆放在课桌底下,实验者两只手腕放在课桌边缘,以尽量保证两个铁球处于同一高度,然后在一名同学的口令声中同时将铁球放下。其余同学观察实验结果。做实验至少两次以上,才能填写实验报告。
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师巡视)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后,师让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生甲: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中小的先着地。
生乙:我们的实验结果和他们不一样,是大的先着地。
生丙: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对实验结果不做评判)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
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并勾画^答~`案。
篇16:动手做做看教案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复习认识的生字,会写“哄、骗”两个字。
2、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会写个生字,感受故事的趣味,初步具有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听写:快慢、漫出来、问题、提出
二、理解课文
1、课文里的科学家是谁啊?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学生找到后,读出来。教师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2、小朋友们听到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找出句子,练习朗读。
3、伊琳娜和别的小朋友想的一样吗? 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话”。体会“光”还能换成什么词?
教师总结
4、请一位小学生做实验。其他孩子观察。提示孩子用上学过的词,解释实验。
5、做完试验后,采访孩子,你做完实验后,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知道朗读,读出伊琳娜的语气。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三、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朗志万和伊琳娜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组内交流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四、知道学生书写“哄骗”两个字。
1、知道学生观察自行,需要注意什么?
2、书写
3、反馈知道。
五、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学生抄写名言,积累知识。
六、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
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哄骗? 伊琳娜
篇17:动手做做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题、提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玻璃杯,一条鱼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你们平常在家都自己动手做过什么吗?
生自由答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动手的课文。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7、动手做做看
师范读课文。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七个小朋友分别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朗志万提的什么问题?
生分段朗读。
师:这些同学都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请全班同学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遍。好不好?
生:好
全班齐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那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样回答的呢?请两个小朋友读一读。
师: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话,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谁呢?
生:伊琳娜。
师:请女同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并请一生读妈妈的话。板书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师: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三、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那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师:我们看谁读得最好,就请他再上来做一做。
生读,并请他上来再做实验。
四、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分角色朗读。
说说写写:
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生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师总结。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对实验结果不做评判)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生:(迫不及待地)想!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找到答案后来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该课整体效果不错,学生和老师配合得十分默契,突破了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中心,从而懂得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但也存在的不足是,重点段的朗读要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加强,教师在上课期间没有组织教学,要加强。
篇18:动手做做看教案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
妈妈对伊琳娜说,你动手做做看!朗志万告诫孩子们,要动手做做看。几个小朋友在听了朗志万提的奇怪的问题后,是不是动手做做以后再回答的呢?朗志万到底哄骗小朋友没有呢?伊琳娜为什么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高兴地笑了?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伊琳娜会说什么呢?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在学习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伊琳娜想到的,我们的学生想到了吗?
课后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学会思考,把读、思、说、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可以在读中思考,想好再说,说后再写;也可以在读中思考,想好就写,写完再说。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生字较少,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实践,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启发,教师适当予以点拨。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识字方法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5)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4.写字指导。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写字教学时,可以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二字中虽然都有个是字,但两个字的结构不一样,提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情趣,给人以启迪。伊琳娜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展开、发展而变化。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以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明确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不仅能较好地朗读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了解到伊琳娜是亲手实验才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便于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可用伊琳娜撅着嘴巴生气和面带微笑两张头像为媒介,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
2.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3.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4.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积累运用
本文语言平实,要把引导积累运用与朗读感悟融合在一起,不可孤立地进行训练,这样既有助于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有助于内化积累、正确运用。
1.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1)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2)反复读这个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2.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1)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2)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3)假如你是伊琳娜,你能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吗?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2.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整体朗读,以思促读
(一)围绕课题,整体朗读感悟课文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二)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1.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他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三)围绕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2.教师可提示下面几种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四)搜集名言,指导实践
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篇19:动手做做看教案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上课前我们先聊聊,如果遇到难题你们会怎么办?(8:31上课)
生311:动手试一试。
生242:自己解决。
生431:先动脑再动手。
生141:先想一想,如果想不出来,再问别人。
师:请教别人也是一种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出现在你们刚才回答的问题里。(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把这两个平舌音读好,再读一遍。(生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师:郭老师考考大家生字预习的情况,大家大声叫出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
生齐读生字。
师:全班一块儿读当然会了,哪列火车来开开?
第二组开火车读。
2、检查“我会写”的生字预习情况。
师:翻开语文书P61,想想九个生字有哪些生字在书写方面需要提醒大家的。(8:35)
生131:我想提醒大家“骗”右边是先横后竖。
师:全班用手书空。
生齐书空并念笔画笔顺:一笔横折,二笔竖折折钩……
师:大家很认真,“马”字最后一笔是提。
生271:“朗”字左边最后一笔是点,别漏了。
师:“朗”字左边跟以前学过的什么字很像?
生齐答:良。
师板书“良”与“朗 ”进行比较。
师:拿出笔写一写,“朗”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安排?
全班动笔练习书写。(师提示书写姿势儿歌)
生441:我要说“漫”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请大家跟我读读。
生跟读。
生261:“志”的上半部分是“士兵”的“士”。(8:40)
师:“士”上长下短,动笔写一写。
师范写,生动笔写一写。
师: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这些生字中出现了一对――
生齐:同音字“tí”。
师:(亮出卡片)我们怎么区分这两字,老师把这俩兄弟请到黑板上来。(板书:提 题)
生311:第一个“提”是提手旁,第二个“题”是页字旁。
生131:第一个“提”是提手旁,说明是一个动作,第二个“题”是页字旁,说明是写在书上的。
师:用“提”组词。
生:提问、提包、提起……
师:这个“题”呢?
生:问题、题目、难题,题问(订正:提问)
3、检查读课文情况。
师:考考大家对课文的预习情况,郭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准了没有。 (8:45)
生132、212、222、341、412、432、451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七个小朋友都读完了,谁来说说他们读得怎样?
生集体纠正字音。
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8:50)
师: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个人物?
生172:这篇课文介绍了:朗志万、伊琳娜、妈妈
师板书。
篇20:动手做做看作文
今天,老师在课堂上说:“一个杯子装满水,再用一张纸压在水杯的杯口,倒过来看看水会不会流出来?”
回到了家里,我和爸爸一起做这个实验。我叫爸爸拿来一个塑料杯,我拿来一张白纸。爸爸把水装在杯子里,我把纸给了爸爸,爸爸把纸压在杯口倒过来一看,水没有漫出来。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说:“因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把杯口封住了,水就流不出来了。”
这个道理我还不懂,爸爸也解释不明白,以后我要好好的学习,把这个道理弄懂。
【《动手做做看》教师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2.动手做做看散文
4.动手做做看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