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白居易诗歌轻肥赏析

白居易诗歌轻肥赏析

2025-01-14 08:53: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育雯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白居易诗歌轻肥赏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白居易诗歌轻肥赏析,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白居易诗歌轻肥赏析

篇1:白居易诗歌轻肥赏析

白居易诗歌轻肥赏析

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 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确是十分精采的一笔!

篇2:白居易《轻肥》赏析

白居易《轻肥》赏析

【原文】

轻肥⑴

意气骄满路⑵,鞍马光照尘⑶。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⑷。

朱绂皆大夫⑸,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⑹,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⑺,水陆罗八珍⑻。

果擘洞庭橘⑼,脍切天池鳞⑽。

食饱心自若⑾,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⑿!

【注释】

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⑺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九酝:美酒名。

⑻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⑽脍切:将鱼肉切做菜。鳞池鱼:大海的鱼。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白话译文】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赏析】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诗题“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 “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此诗采用了写书的风格,白描的写法,真切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公。文学作品应反映生活的真实,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篇3:白居易《轻肥》原文赏析

白居易《轻肥》原文赏析

《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轻 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 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赏析】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确是十分精采的一笔!

篇4:轻肥,轻肥白居易,轻肥的意思,轻肥赏析

轻肥,轻肥白居易,轻肥的意思,轻肥赏析 -诗词大全

轻肥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篇5:白居易《秦中吟·轻肥》诗赏析

白居易《秦中吟·轻肥》诗赏析

秦中吟·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轻肥》是白居易代表作,著名组诗《秦中吟》中的第七首,题目一作《江南早》。他曾在一首诗中说到自己写作《秦中吟》的缘由,是因为“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是时兵某后,生民正憔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悲吟一事。”地和是唐宪宗年号,从公元8到8,一共十五年,白居易于元和三年(公元808)任左拾遗,也就是他在上面所说的谏官,他在任左拾遗时看到当时许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有些不便于在朝堂上议论,就写成了“一悲吟一事”的《秦中吟》。

也许一般的读者对这首诗的题目《轻肥》感到有些费解,搞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词还是蛮有来历的,出自《论语》一书的《雍也》章中的“乘肥马,衣轻裘。”意思是说坐的是高头大马拉着的车辆,穿的是又轻又暖的皮袍。所以,白居易这首《轻肥》诗的题目就是指的诗中那些驾着马车、招摇过市的宦官们。的确,在诗歌的开场白里,诗中人物刚一登场亮相,豪奢之气便扑面而来了,“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他们是坐在一辆辆豪华的马车中出场的,先声夺人,不可一世。“意气”之“骄”,竟然“满路”,而“鞍马”之“光”亦可“照尘”!这两句描写可谓是画龙点睛,活灵活现了。当他们这一帮人在街市上旁若无人地横冲直撞时,那么街上的人们在退避三舍之际,忍不住会互相打听一下,气焰如此嚣张的人到底是干什么的呀?“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有知情的说,其实不过是宫中的宦官罢了,可是不明就里的人仍然搞不懂,要说宦官也只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哪来这么大的威风啊?原来这帮人并不是一般的干杂役做粗活的小宦官,而是深受皇恩的朝中重臣了,“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他们一个个不是身居要职,当了“大夫”,就是手握兵权,拜了“将军”。“朱绂”,本指古代官服上的红色蔽膝,这里是指绯衣,为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所服,“皆大夫”表明来人一个个都是朝中要员;“紫绶”,紫色系印和玉饰的丝带,在唐代,是二、三品以上大员的服饰,这里是说来的这帮人还有的是兵权在握的将军。以宦官这种原本低下的身分,一旦大权在握,怎能不小人得志,目空一切呢?所以在大路上,趾高气扬,任意驰骋也就是理所当然,在所难免了。

这首诗的写作方法借鉴了杜甫的新题乐府诗,如开头的这一段先描写、再点明的手法就和杜甫名篇《兵车行》如出一辙,《兵车行》就是先通过场面描写来再现“车辚辚,马萧萧”的拉夫情景,然后才由问答之间,引出事情的真相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白居易的新乐府正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所以,无论在批判的锋芒上,还是表达的方式上,都有不谋而合之处。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军中,指神策军,这是保卫皇帝的御林军,其地位自然非同小可。“夸赴”一句是这些“乘肥马,衣轻裘”者的自夸得意之辞,我们此刻要去赶赴的是赫赫有名的'神策军的宴会,你们这帮俗人,一来不可能与我们同日而语,二来还不赶快闪道,耽误了老子的时间,谁能担待得起?一时间,只听得马嘶人叫,只见得飞奔如云,转眼间都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满街的扬尘。这两句和开头的“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后呼应,互为表里,把这一伙宦官那种外强中干的气焰和内心空虚的丑恶嘴脸,勾勒得入木三分,读过之后,真令人哭笑不得,感叹不已。

接下来,笔锋一转,已是这群人在宴会中的场面了,“樽?(lei 音雷)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bo 去声,读做薄荷的薄)洞庭橘,脍切天池鳞。”樽?,酒具;九酝,美酒名,据《西京杂记》卷一载,是在每年正月初一制酒,储存到八月才酿成,所以叫九酝。八珍,古代八种讲究的烹饪方法,在唐代宫廷盛筵上很是流行;杜甫的新题乐府诗《丽人行》时,也说起杨氏兄妹在曲江边欢宴时,还受到唐玄宗的赐筵,“御厨络绎送八珍”。擘,用手指把东西剖开。洞庭橘,出产于太湖洞庭山中的橘子,极为名贵,在唐代为贡品。天池,是海的别称,语出《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神策军中的宴会果然非同一般,喝的是精心酿造的醇香美酒,吃的是宫廷中送来的山珍海味,手上剥的是太湖出产的精品贡橘,筷子夹的是难得一尝的天池海鲜。这四句诗与前面的写法相同,都是运用了铺张扬厉的修辞手段,极力渲染“军中宴”的豪奢排场,与他们在都市上狂奔走马的行径相互呼应,足见这群“内臣”的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已经到了不分场合,登峰造极的地步了。但他们本人却是浑然不知,以为这一切豪华的排场、所有非分的享受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问题就在这里,是谁给了他们这种无法无天的权势?而他们一旦取得了这种社会地位之后,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勾当?而这一切又意味着什么?且看他们一个个在酒席宴上,踌躇满志,目空一切的嘴脸,“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酒足饭饱之后,“心自若”是说他们志得意满,“气益振”是说他们比起在街上的“意气骄”来愈发骄横。以上十四句的描写从街上的纵马狂奔,到宴中胡吃海喝,作者不动声色地为读者展现了当时“内臣”们在长安市上的所作所为,在“军中宴”上的毫无顾忌,而市民对这群显要的宫中“宠儿”行径只能敢怒不敢言。

如果只是单纯地描写了一幅内臣骄奢行乐图,那么,人们的眼光也许会只停留在对宦官的不满上,而这并不是白居易写作此诗的主要目的,他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的,而且是想引发更深层的思考,就是将这场内臣们的都市行乐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上来看待,即“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江南旱,据《旧唐书·宪宗纪上》载,元和三年(公元8),即白居易任左拾遗的头一年,“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东道旱。”南方的饥馑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天。衢州,即现在的浙江省衢县。一方面是“大夫”、“将军”们的山吃海喝,脑满肠肥,一方面是平民百姓的食不果腹,走投无路。“人食人”与前面的军中宴那豪奢的场面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强烈反差,而作者深知这一铁的事实,比任何谴责与批判都更具战斗性,因为只要还有一点点良心,就不能不对这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义愤填膺,所以也就用不着作者自己再站出来发表什么观点了,而是见好就收,点到为止,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已经足够让人猛省了。这就是苏轼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得不止。”前面对内臣的大段描写,就是要造成一种欲擒故纵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最后两句的提醒,就收到了一种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的效果。作者表面上是在告诉人们,江南的灾民已经没有了生路,迫不得己地发生了“人食人”的人间惨剧,而实际上,他是在声讨这场悲剧的幕后操纵者,因为,前文所提到的那些大肆挥霍民脂民膏,暴殄天物的“内臣”们,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食人者”!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小诗,《问刘十九》,这是一首不但自己喝酒,而且还要邀请朋友一起来共享的诗,读完之后,我们会对这位大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性格情趣有更全面的了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刘十九是嵩阳处士。全诗只有短短四句二十个字,却营造出一种非常令人向往的舒适环境和温馨气氛,这种环境和气氛也许比美酒更加能吸引朋友的到来。

绿蚁,酒面上浮起的绿色泡沫。醅,未经过滤的酒。“绿蚁新醅酒”,是新酿成后刚刚滤去酒渣的酒,酒面上泛起一层细小的绿色泡沫,显得格外清冽。“红泥小火炉”,一只小小的土炉子,在一旁映出通红的火光。晶莹清澈的美酒,在火红的炉光的映照下,浮动着细微的酒泡,暖烘烘的空气中散发出阵阵令人垂涎欲滴的酒香,气氛是那样的温馨,环境是如此的宜人,真是酒未醉人人已醉了。

备下美酒,点起火炉,当然是为了开怀畅饮,不过,这番精心的布置又与当时的天气和时间密切相关,这就是第三句诗中告诉我们的“晚来天欲雪”,忙完了一天该忙的事,傍晚时分,眼见得一场暮雪就要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在这将下未下之际,能够和朋友小聚一番,背靠温暖的火炉,畅饮醇香的美酒,共度这良辰美景,岂不是难得的赏心乐事?所以,在诗的最后,白居易向朋友发出了直接的邀请,“能饮一杯无?”不多喝,就几杯,怎么样,来吧,不要辜负这天造地设的节候,不要冷落这诚心相邀的至情。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不过,就在读者也在为刘十九高兴,由衷地羡慕他能有白居易这样一位细致周到的朋友热情相邀的时候,诗歌已经结束了。所以我们无从知道他们是如何度过这一个令人向往的夜晚,但是我们也完全可以为自己、为朋友营造出一种相同的气氛,来它一个“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相聚呀。也许我们手头端不出亲自酿造的绿酒,家中也没有现成的生火的泥炉,一时半会儿,或许也碰不上“晚来天欲雪”的傍晚,但是我们不同样都具有这首小诗中,那最吸引刘十九的,也最令我们向往的白居易那份对朋友的质朴而真诚的感情吗?只要有了这份真感情,那么总会找出机会来和朋友同尝美酒,共度良宵的,而这种小酌,比起《轻肥》诗中的“军中宴”来真不知要高雅出多少倍呀。

也许那天晚上,白居易与刘十九不是只喝了一、两杯,而是不醉不散,尽欢方休。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绿蚁新醅酒”虽然早就被他俩喝得一滴都不剩了,可是这首小诗却不知醉了古今多少性情中人,千载之下,每一读过,仍然可以品味出其中那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醇香呀。

篇6:白居易《轻肥》释义赏析及文言常识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轻肥》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篇7:白居易《轻肥》释义赏析及文言常识

白居易的《轻肥》是一首现实主义诗篇。

《轻肥》诗曰:“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酿,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瞿州人食人。”

白居易的《轻肥》描写了唐朝中期社会的真实面貌。

封建社会从皇帝到平民是分为阶级的`,同在一个天底下,同在一个社会,不同的阶级生活状况是天壤之别的。皇帝居于社会的顶端,以皇帝为首的统冶集团生活极度奢侈,縻费无度;而贫苦百姓的生活是饥寒交迫,苦不堪言,甚至流离失所,卖儿鬻女……社会形成了极端的两极分化。一但发生灾荒,情况更为严重。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是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据《通鉴·唐纪五十三》载:元和四年,“南方旱饥”。这首诗即写于江南发生大旱的这一年。白居易的《轻肥》正是从统冶阶级的奢侈腐化,縻费无度和广大百姓深重苦难这这两个方面描写社会生活的。这首诗共十六句,其中十四句是从统冶者方面写的。诗的开篇即写“内臣”“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仅仅十个字,就把一群人的,跃武扬威的情状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接着“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揭示了这一群人的身份,原来这骄横跋扈的一群是皇帝的亲信,即“内臣”,即太监,他们是最高统治者的亲信和爪牙。就是这样一群人,竟然个个都有身居高官,“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这些人在这大灾之年在做什么呢?原来是赴宴,“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人数众多,而且是乱纷纷的,争先恐后。酒宴上吃喝的是什么?“樽罍溢九酿,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吃喝全是由精妙的工艺酿制美酒和难得一见的山珍海味。又有上好的果品享受,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甘美餍足之后,更是神气十足,骄横无限,“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统治者不论常年和灾年,放纵享受总是尽情的,挥霍无度的。这样,通过如上描写,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不顾民生,腐败享乐至极的情状展示出来了。诗篇接下来一转,只用两句写了百姓的生活,“是岁江南旱,瞿州人食人”,只十个字,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然而,只这两句,实在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通鉴·唐纪五十三》载的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南方旱饥”,虽只有四个字,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不是灾情非常严重,史书是不会记载的。既然灾情严重,白居易《轻肥》的描写就是真实的了。因此,白居易的《轻肥》是一首现实主义诗篇,它反映了唐宪宗元和四年真实的社会面貌,这篇诗也映射出封建社会面貌的一般情形。这首诗对人们今天深刻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首诗对我们今天如何为官、如何冶国也是有启示意义的。

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诗人洞察了社会的真实情形,敢于说真话,描写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了社会的本质;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诗篇的表达效果;诗句的顺序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三点写法是值得诗友注意学习的。

《轻肥》写作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确是十分精彩的一笔!

《轻肥》古今点评

1.与少陵忧黎元同一心事。(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2.诗贵和缓优柔,而忌率直迫切。元结、沈千运是盛唐人,而元之《舂陵行》、《贼退诗》,沈之“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已落率直之病。乐天《杂兴》之“色禽合为荒,政刑两已衰”,《无名税》之“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空”,《轻肥》之“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买花》篇之“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等,率直更甚。(吴乔《围炉诗话》)

3.结句斗绝,有一落千丈之势。(弘历《唐宋诗醇》)

《轻肥》作者简介

《轻肥》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是产诗量最多的诗人,且诗歌的质量很好。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篇8:轻肥 白居易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作品介绍】

《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原文】

轻肥⑴

意气骄满路⑵,鞍马光照尘⑶。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⑷。

朱绂皆大夫⑸,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⑹,走马去如云。

樽溢九酝⑺,水陆罗八珍⑻。

果擘洞庭橘⑼,脍切天池鳞⑽。

食饱心自若⑾,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⑿!

【注释】

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⑺樽溢九酝:樽指陈酒的器皿。九酝:美酒名。

⑻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⑽脍切:将鱼肉切做菜。鳞池鱼:大海的鱼。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白话译文】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赏析】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诗题“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此诗采用了写书的风格,白描的写法,真切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公。文学作品应反映生活的真实,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轻肥 白居易]

【白居易诗歌轻肥赏析】相关文章:

1.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2.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3.长恨歌赏析白居易

4.白居易全唐诗赏析

5.白居易诗歌经典名句

6.白居易的诗歌特点

7.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8.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赏析

9.清明夜 白居易 赏析

10.白居易遗爱寺赏析

下载word文档
《白居易诗歌轻肥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