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及鉴赏

《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及鉴赏

2024-01-12 09:01: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anti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及鉴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及鉴赏

篇1:《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及鉴赏

【诗句】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出处】

唐·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意思】

城外的老树, 在秋风中,日夜发出萧瑟之声,这秋色、秋声使人倍感孤寂、凄清。此 情此景,即使喝酒也不能醉,也难以消解离愁,歌声也不能排除别忧, 只是空寄其情。诗句充分显现诗人与杜甫的友情之深,对其思念之 切。

注: 鲁酒、齐歌,鲁、齐皆指山东。传说楚王大会诸侯,鲁赵诸国 献酒,管酒的官向赵国索酒未得,把味薄的鲁酒充赵酒进献。 楚王认为赵以薄酒进献不恭,派兵围邯郸。从此以后,借鲁酒 代薄酒。作此诗时诗人正在山东的沙丘,诗意是说独饮鲁酒, 觉得无味难以喝醉,暗喻难以排忧。

【全诗】

篇2:《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及鉴赏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鉴赏】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太白于子美甚疏”,从此诗来看,事实并不这样。但在现存李白诗中,提到杜甫的确实非常少。估计都已散失,没有编入集中。幸好还有两三首保存下来,使人可略见太白对子美深情之一斑。

看上去,这是一首征人出塞的歌,表达了戍边士卒休兵息战的愿望。但是它并不是一般的厌于兵事的牢骚,而是通过对历史上御戎安边的思考,从根本上抒发了诗人欲使“海县清一,寰区大定” 的治国安邦的宏伟抱负。

李白生活的时代号称盛唐。文人们吟咏边事,多以建功立业,报效家国为己任,所歌多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的`慷慨赴死之辞。然而作为怀抱 “海县清一”大志的李白,于此诗中却一反常态,显露出他极为冷静的一面。他把眼光投向历史的深处,显出不同流俗的见解:

篇3: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翻译赏析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篇4: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翻译赏析

(1)高卧:这里指闲居。《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沙丘:“沙丘就坐落在大汶河南下支流分水口附近(大汶河呈东西流向)此沙丘城应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

(2)日夕:朝暮,从早到晚。

(3)“鲁酒”两句:《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

(4)汶水:鲁地的河流名,河的正流在现代叫大汶河,源出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市、徂徕山、汶上县,入运河。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①鲁、齐:是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山东。

②沙丘城:今山东临清,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李白与杜甫情谊深厚,这是历史上公认的事实,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美谈。李白直接写给杜甫的诗有两首,《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其中之一。诗可能写于天宝四载(公元745年)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这两句是说,友人离去,自己连痛饮酣醉的兴趣也没有了,齐歌也无意欣赏,歌唱者只能徒有其情。酒不能销愁,歌无法忘忧,此种情谊,非比寻常,大大加重了抒情的分量。

篇5: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翻译赏析

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使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

自从你离开之后,每天晚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城边的老树,以及萧瑟的风吹叶动之声。

本想借酒消愁,可酒太薄,不能醉人;本想借歌解忧,可齐歌虽艳,却听之无绪。

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篇6: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翻译赏析

这首诗作于746年(即天宝四年,一说作于天宝五年)秋。744年(天宝三年)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33岁,却仍未进入仕途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梁园(河南商丘)相会,并同游孟诸(山东单县)、齐州(济南)等地。分手后,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高如贵天师授道箓,正式履行仪式入了道籍。杜甫寻找道师未遇。第二年秋,两人又在东鲁会面。他们情投意合,亲密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白同寻范十隐居》)的地步。不久两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也东游吴越。此后便再未会面。

篇7: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现存的李白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这正是“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一段千古佳话,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更还有一首诗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律体的盛行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然不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赏析

2.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

3.李白诗词《沙丘城下寄杜甫》的诗意赏析

4.《沙丘城下寄杜甫》鉴赏

5.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及注释

6.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7.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篇8:《沙丘城下寄杜甫》的诗意及鉴赏

作者: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⑵?高卧沙丘城⑶。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⑷。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⑸。

思君若汶水⑹,浩荡寄南征⑺。

【《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及鉴赏】相关文章:

1.沙丘城下寄杜甫

2.杜甫《沙丘城下寄》赏析

3.《白帝》杜甫诗鉴赏

4.杜甫诗审美鉴赏

5.杜甫的诗鉴赏

6.杜甫《绝句》全诗解读

7.杜甫《丽人行》全诗赏析

8.《平城下》唐诗鉴赏

9.李白《高句丽》全诗鉴赏

10.杜甫《高都护骢马行》全诗鉴赏

下载word文档
《《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及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