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春来江水绿如蓝全诗

春来江水绿如蓝全诗

2023-04-21 08:09:4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埼玉素人马友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春来江水绿如蓝全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春来江水绿如蓝全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来江水绿如蓝全诗

篇1: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前面是什么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用十几个字概括了江南春景,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运用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可谓是别出心裁。

篇2:春来江水绿如蓝写景作文

春来江水绿如蓝写景作文

春——一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一个细雨绵绵,情丝万缕,彷徨迷茫的季节。

它虽没有夏季的“透心凉”,但也不像夏季这般吃人难耐;它岁没有秋季的硕果累累,但也不像秋季这般匆匆忙;它虽没有冬季这般“银装素裹”,但也不像冬季那般寒冷刺骨。而春季,本就是一个外出踏青的'大好时节。

湘江孕育着它的一代代,奔流不息。铁架桥上的车辆络绎不绝,湘江河上的船只也稀稀落落,湘江和边上的行人也乐此不疲的走一走。青树在水中的倒影更加朦胧,绿叶飘落到水中泛起一片涟漪慢慢,如一叶扁舟随水而流向远方。

坐船到湘江河上游一游,一层一层的白浪在阳光底下泛出晶莹而耀眼,鸟儿与之共舞,鱼而与之嬉戏,睡莲与之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顷刻间,说来就来的雨滴丝线般滴落,各色的花伞映入眼帘。那一双双紧挨着的身影,在雨中显的那么温馨。

漫步在想见边上,稀稀疏疏的嫩叶给了余地一次又一次跳跃的平台,使之绽放四溅,娇花在叶的衬托下更加艳压群芳,修长的柳枝轻飘在江面,顺着水流的方向,像一条条被抓住尾巴的蛇,挣扎不前,一双双相拥而走的行人擦肩而过,怎不也会有一种恬适之情。

好尽不待人。转眼之间,时间就在着脚步之下一点点流逝,夜晚来的快了些,细雨也随着光亮一同消失在江面。一轮明月半挂在暗黑的天空,月光倒映在江面,更显朦胧,夜晚的湘江有怎么能不美。

车灯屡屡,打在水面上波光凌凌,美好的时间总是去得太快了些,踏上回家的道路,频频回头,只愿多留下那些不待人的美。

篇3:《琵琶行》全诗

〔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小姐。

〔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

〔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篇4:《落花》全诗

【诗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出处】唐·李商隐《落花》。

【意思】诗句从空间、时间上描写了落花乱飞的情状:飘拂纷飞的落花连接曲陌,延绵不断,无尽无休地送走了斜晖。 两句诗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 的内心不平静。诗人以落花喻自己,如同与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告别。 诗的画面沉重黯淡,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哀。

篇5:《落花》全诗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全诗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 (846),作者正闲居永乐(今山西永 济)。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 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以落花寓慨 身世,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起笔叙事:酒宴散去,客人终 于离去。曲终人散,人去楼空,剩下我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里,看落花满 地,随风乱飞。诗人赋闲无事,落寞无 成,心境颓然,恰逢朋友来聚,宽慰心 怀。岂知欢聚后留下的寂寞与悲凉比 往日更深几层! 前一句叙事,看似平淡,实则为后文写景抒情铺一高台, 尤其一个“竟”字,含万端感触。清代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起笔得势, 入手即不同人,以下迎刃而解矣……李玉溪之‘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高格响调,起句之极有力、最得势者。”

颔联承接首联继续描写诗人站在小园里所见之景:花影迷离,模糊了 曲折的小径,连着远处西边凄凉的落晖。此联表面写景,实则兼叙事与抒 情。客人远去,诗人伫立远望,驻足时间之长,目送距离之远,对朋友留恋 之深,对自己身世伤感之重,尽在这两句之间。言有尽而意无穷,把伤感与失落之情延伸到远处。

颈联直抒胸臆:我柔肠寸断,不忍心扫去这满地落红,这可是我望眼 欲穿盼来的呀,他们还是匆匆离我而去!此联既是写落花,也写客人离 去;诗人既伤落花也悲己,语意丰富,意境哀怨凄楚,令人潸然泪下。此两 句最具柔情,给人以柔弱怜悯之意。

尾联:我惜春爱花,一片痴情,但春花却随着春天毫不留恋归去,只留 下我泪沾衣裳湿。尾联也是直接抒情,抒发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 与失落。我满怀爱花惜花之情,得来的却是沾湿了满袖的眼泪。其凄凉 无奈之情如清代曲复《唐诗成法》卷五所言:“结句如腊月二十三夜听唱 ‘你若无心我便休’,令人心死。”

全诗看似咏落花,怀友人,实则诗人咏物伤己,以花喻己,表漂泊无依 且无奈之情。皆因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于是悲苦失望之际,借花 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落花》一诗手法巧妙,即事抒怀,触景伤情,以花 喻人,且想象丰富,全诗笼罩着伤春惜花悼花之愁绪,情思如痴,委婉动 人,尽显李商隐缠绵哀怨诗风。

篇6: 横眉冷对千夫指全诗

参考资料一: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全诗赏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出自中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诗歌《自嘲》

《自嘲》

作者:鲁迅年代:民国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创作背景】

《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那里的“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十分爱幼子荼,一次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他牵着玩。不巧幼子荼跌了一跤,因此扯掉了景公的牙齿。

清朝洪亮吉《北江诗词》卷一引钱季重诗:“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将“孺子牛”解释为“小孩子”。

鲁迅此诗作于一九三二年。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载:“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在此之前的十月五日,郁达夫请鲁迅吃饭,同席有柳亚子。“闲人”指鲁迅自己。“打油”是鲁迅对自己诗作的谦词。

鲁迅晚年得子,疼爱有加。那天去赴宴时,郁达夫借此开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遂用“横眉”一联回答他。郁达夫又打趣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一说,我又得了半联,能够凑成一首小诗了。”这便是鲁迅创作此诗的由来。

【赏析】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那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那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就应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

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明白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因此“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胁.迁都洛阳,一向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因此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一样的态度。这两句不仅仅好处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千夫指”的来源,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那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

鲁迅在那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那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关于《自嘲》,在解释上还有一些分歧,能够讨论一下。

其次是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但是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

‘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齐的。”

再看前人写的“解嘲”,在后一部分是怎样说的。东方朔说的是“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扬雄说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说的是“慎修所志,守尔天符”。都是讲自己安于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讽刺别人的。一说讽刺但是问政治的人,是不恰当的。要讽刺的主要是敌人,对但是问政治的人是教育问题,不是讽刺他们。鲁迅讲的“躲进小楼”同前人的“廓然独居”,安于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处,当然两者的精神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退守,后者是战斗。

“躲进小楼”怎样战斗呢?是不是以小楼为壕堑作壕堑战呢?我们只知道当敌人攻进城市作街道战时,才躲在小楼里,以小楼为掩蔽袭击敌人。鲁迅反文化“围剿”而战,怎样以小楼作壕堑呢?反文化“围剿”而战,必须要利用报刊作为战斗阵地,向敌人进攻,离开了报刊这个战斗阵地,即使躲进小楼,又怎样去攻击敌人呢?鲁迅的壕堑战,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来蒙蔽敌人的眼睛,是这样来掩蔽自己,进攻敌人,而不是“躲进小楼”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三说恐怕不贴合实际。四说认为“躲进小楼”是坚守阵地,“成一统”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齐。但原句是说“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即躲在小楼里成为一统天下,并不是以小楼为据点,再同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才成为一统天下的。正因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才和“管他冬夏与春秋”相应,外界的政治气候不论怎样,管他呢!即不管的`意思。倘以小楼为据点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齐,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气候,怎样能够不管呢?因此四说不免求之过深。

那么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因此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此句表现了鲁迅坚决与反对派斗争到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来源:诗词名句网)

参考资料二:

篇7: 横眉冷对千夫指全诗

【自嘲】

作者:鲁迅

原文: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俱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

1、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2、破帽:原作“旧帽”。

3、漏船载酒:用【晋书·毕卓传】中的典故:“得酒满数百斛(hú)……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漏船:原作破船”。“中流:河中。

4、横眉:怒目而视的样貌,表示愤恨和轻蔑。

5、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那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更指小孩子,意思是说鲁迅把期望寄托在小孩子身上,就是未来的期望。

6、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7、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在的气候、环境有怎样的变化

诗意: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样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赏析: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其中“运交华盖”是说生逢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交了倒霉的坏运。“欲何求”、“未敢”都带有反语的意味,是极大的愤激之词,反衬出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残暴,形象地描画和揭示了一个禁锢得像密封罐头那样的黑暗社会,概括了作者同当时国民党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证明他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不抱任何幻想,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极端蔑视和无比的憎恨。由此衬托无产阶级战士不畏强暴,碰壁不回的革命精神。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其中“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处。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十分险恶。作者在“破帽“与“闹市”,“漏船”与“中流”这两不相应且对立的事物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过”和一个“泛”,再一次形象地表现出作者临危不惧、激流勇进的战斗精神,衬托出革命战士在险恶环境中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这两句诗流露出诙谐、乐观的情趣,表现出寓庄于谐的特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集中地体现出作者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前四句叙写处境和战斗行动,这两句揭示内心深处的感情,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这句是全诗主题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感情表达的最高潮。

“躲进个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其中“小搂”是作者居住的地方。“躲进”有暂时隐避下来的意思。“躲”字,融合着巧与敢的双重意味。前一句十分风趣地道出了作者当时战斗环境的特点和善于斗争的艺术,反映出作者自信、乐观的心境和神情。后一句写无所畏惧、韧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把前一句的战斗资料揭示得更加鲜明,使寓庄于谐的特色表现得更加突出。既证明作者不管形势怎样变幻,前途如何艰险,决心为革命坚持不懈地斗争,又是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的辛辣讽刺。这一语双关的结尾,增强了本诗的主题(sbkk8)。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鲁迅从自己深受迫害,四处碰壁中迸发出的愤懑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的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

参考资料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古诗词作品《自嘲》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

横眉:怒目而视的样貌,表示愤恨和轻蔑

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那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更指小孩子,意思是说鲁迅把期望寄托在小孩子身上,就是未来的期望

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在的气候、环境有怎样的变化

【译文】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赏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集中地体现出作者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前四句叙写处境和战斗行动,这两句揭示内心深处的感情,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这句是全诗主题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感情表达的最高潮。

“躲进个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其中“小搂”是作者居住的地方。“躲进”有暂时隐避下来的意思。“躲"字,融合着巧与敢的双重意味。前一句十分风趣地道出了作者当时战斗环境的特点和善于斗争的艺术,反映出作者自信、乐观的心境和神情。后一句写无所畏惧、韧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把前一句的战斗资料揭示得更加鲜明,使寓庄于谐的特色表现得更加突出。既证明作者不管形势怎样变幻,前途如何艰险,决心为革命坚持不懈地斗争,又是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的辛辣讽刺。这一语双关的结尾,增强了本诗的主题。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鲁迅从自己深受迫害,四处碰壁中迸发出的愤懑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的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

篇8:村居全诗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篇9:不拘一格降人才全诗

注释:

1、浩荡: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3、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4、落红:落叶。

5、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6、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7、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8、恃(shì):依靠。

9、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10、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11、己亥:时间。

12、降:降生,降临,出现。

诗意: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伤。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表达了诗人反对侵略,改变政治面貌,渴望人才辈出的思想感情。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应该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己亥杂诗龚自珍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己亥杂诗的诗意

篇10:近水楼台先得月全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全诗

《断句》

作者:苏麟

原文: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诗意:

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赏析: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着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怎么办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不说吧,心里又很不平衡。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千万别忘了自己!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

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他吟诵着诗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它借自然景色来比喻因靠近某种事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范仲淹很有学问,一看这诗句自然明白了苏麟的心思()。

这两句诗后来就流传开了,经过压缩也形成了成语“近水楼台”,不过有了些贬义。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利用某种方便而获得照顾,率先牟利的情况。在流传中“易为春”也常常写作“早逢春”。

【春来江水绿如蓝全诗】相关文章:

1.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

2.春色满园关不住全诗

3.黄河之水天上来全诗

4.《江雪》全诗

5.苏轼 水调歌头 全诗

6.李白《将进酒》全诗

7.将进酒 李白 全诗

8.杜甫《绝句》全诗解读

9.年年岁岁花相似全诗

10.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

下载word文档
《春来江水绿如蓝全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