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竹马子诗歌及作品注释

竹马子诗歌及作品注释

2023-12-09 08:13: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tomyou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竹马子诗歌及作品注释,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竹马子诗歌及作品注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竹马子诗歌及作品注释

篇1:竹马子诗歌及作品注释

《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篇2:竹马子诗歌鉴赏

竹马子诗歌鉴赏

竹马子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对雌霓挂雨,雄风指槛,微收烦暑。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

凭高尽日凝伫。

赢得消魂无语。

极目霁霏霏,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

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鉴赏

《竹马子》是柳永的自度曲。从意境上讲,这首词属柳永的雅词,其中不只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而且也是对封建文人命运的凭吊,整体情绪沉郁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漫游江南时抒写离情别绪之作,所表现的景象雄浑苍凉。词人将古垒残壁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特异景象联系起来,抒写了壮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种,色泽偏暗。雄风是清凉劲健之风。这两个词语雅致而考究,表现了夏秋之交雨后的特有现象。孤垒危亭之上,江边烟渚之侧,更加能够感到时序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这一组意象构成了雄浑苍凉的艺术意境,词意的发展以渐觉两字略作一顿,以一叶惊秋,残蝉噪晚进一步点明时序。素商即秋令。这里,词人的悲秋情绪逐渐向伤离意绪发展,于是他又览景想前欢了。从前欢一语来推测,词中所怀念当是帝都汴京和作者过从甚密的一位歌妓。可是往事已如过眼烟云,帝都汴京遥远难以重到。

上阕的结句已开始从写景向抒情过渡,下阕便紧接而写想前欢的心情。柳永不像其他词里将想前欢写得具体形象,而是仅写出目前思念时的`痛苦情绪。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很具情感表达的深度。离别之后,旧情难忘,因离别更添加新愁;又因难聚难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积,以致使人无法排遣。易和难既是对比关系又是因果关系,这对比与因果就是所谓成追感的内容。尽日凝伫、消魂无语形象地表现了无法排遣离愁的精神状态,也充分流露出对故人的诚挚而深刻的思念,并把这种情绪发挥到极致。最后作者巧妙地以黄昏的霁霭、归鸦、角声、残阳的萧索景象来衬托和强化悲苦的离情别绪。特别是结尾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两句,意味极为深长,把一已羁旅苦愁拓展为人世兴衰的浩叹。

这首词虚实相生,情与景的处理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上片首九句写景,属实写;后三句写情属虚写。虚实相生,善于抓住时序变化,描绘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下片则相反,前五句抒情,属虚写;后五句写景,属实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这种交错的布局,不仅使整体结构富于变化,而且如实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特定环境中活动变化的过程。全词意脉相承,严谨含调,是一首优秀的长调慢词。

篇3:柳永的词《竹马子》注释翻译及赏析

柳永的词《竹马子》注释翻译及赏析

竹马子①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②,雄风拂槛③,微收烦暑④。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⑤。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⑥,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注释]

①竹马子:柳永创调,见《乐章集》。又名《竹马儿》。竹马:儿童游戏,折竹子骑来当马。

②雌霓:虹双出,色鲜艳者为雄,色暗淡者为雌,雄曰虹,雌曰霓。

③雄风:雄骏之风,此雌风相对而言。

④烦暑:别本作“残暑”。

⑤素商:秋天。

⑥霁霭:晴烟。

【译文】

登上孤零零的荒凉土垒,站在高亭上举目远望,见到的是烟雾弥漫的幽静沙洲。雨过天晴,暗霓挂雨升起,阵阵秋风劲吹门槛,酷暑燥热略微收敛。才渐渐感到时节已是清秋,晚蝉声声聒噪,似乎也是在告知金秋已来到。观赏眼前秋景回想昔日欢爱之人,可怜她远在那烟云迷蒙的京都。

面对此景勾起我对往昔的回忆,但如今只能频添许多新愁,想和故友再聚已很难如愿做到。站在高处终日凝望,我默默无语黯然魂销。看远方雨晴后烟雾朦胧,几只晚鸦乱飞,暮色苍茫江城萧索。听南楼画角声声,又把夕阳送走。

【评点】

《竹马子》也是柳永自创。整首词的意境清雅,其中既抒发了词人个人的离愁别恨,也对封建文人命运进行了凭吊,整体基调沉郁而又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在漫游江南时所作,首先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全篇多景语,描绘出一幅雄浑苍凉的景象。同时,词人又寓情于景,含蓄不尽,余味无穷。上片写途中登荒凉孤垒所见风雨初停的寒冷暮色,览景追怀,感慨帝都迢递、政治失意、旧欢一去不返。“登孤垒”、“临烟渚”,不免使人产生一种苍凉凄清之感。“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句中,“雌霓”和“雄风”二词用得极妙。“雌霓”是一种色泽偏暗的虹,而“雄风”是一种清凉劲健的风,二者用于此处,既准确表现出了夏秋之交雨后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又显得相当雅致和考究。此时词人静临烟渚,站在孤垒上,倚靠危亭远望,深切地感受着这种时序的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正是这一组独特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渐觉”二字稍稍一顿,引出“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从而进一步明确点出了当时的时序为深秋。至此,词人通过孤垒、危亭等意象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雌霓、雄风等特有景象相结合,借着点名时序,抒写了壮士悲秋之感慨。接着,词人的情绪又慢慢地由悲秋向伤离别的方向发展,于是开始“览景想前欢”了。其中的“前欢”,当是词人曾在帝都汴京时来往比较密切的一位歌妓。然而“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现在远离汴京,难以重返,那些往事也都如过眼云烟一样逝去了。这一句是过渡句,使整首词从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下片紧接着上片,继续写“想前欢”之事。不过,本词中的“想前欢”并不像别的词中类似之处写得那样具体形象,而仅仅写出了现在回想过往事情时的痛苦之情。“新愁易积,故人难聚”,把词人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更深了。旧情本来就难忘,而离别又凭空增添了更多新愁;别后难以相聚,又使得愁上加愁,旧愁新愁层层堆积,无法排遣。“易”和“难”在本句中既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比关系,更是一种因果关系。由于无法排遣离愁,词人只能“尽日凝伫”,“销魂无语”,而词人对故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这两个动作,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极目”以后五句,词人提到了霁霭、暝鸦、画角、残阳等意象,这些意象个个都能给人一种萧索凄凉之感,从而有力地衬托出内心的愁闷和悲苦。尤其是“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二句,很自然地把自己一人的羁旅之愁拓展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下片把不见故人的孤独愁怀抒写得哀婉而真挚,与上片呼应,同时又以江城凄迷萧索暮色作结,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这首词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艺术造诣极高。上片通过时序的变化,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从而把全词的抒情基调摆在了读者面前。其中,前九句都是写景,后三句是写情;前九句是实写,后三句是虚写。下片则是前五句抒情,后五句写景;前五句是虚写,后五句是实写。通篇这种情与景交错的布局,使得这首词从整体结构上看起来变化有致,灵活顺畅,丝毫不呆板。同时,这样的布局也有利于状写词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过程。全词结构严谨,流畅自如,堪称长调慢词中的佳作。

[赏析]

这也是词人晚年羁旅行役之作。通过登临感怀,抒发孤独忧伤的愁绪,寄托一种美人迟暮、前途无望的感慨。上阕写初秋雨后凄凉,残蝉噪晚,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不由地追忆以前在京城的欢乐。下阕感叹自己愁怀难遣,朋友难聚,又正值秋晚,暮鸦飞鸣,残阳西落,江城萧索更令人感伤。此作写景抒情,措辞雅丽,善用典故,表现出词人高雅的文化修养和善于借景言情的深厚功力。

篇4:宋词《竹马子·登孤垒荒凉》译文注释及鉴赏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宋朝: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古诗简介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是宋代词人柳永晚年的羁旅行役之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通过登临感怀,抒发孤独忧伤的愁绪,寄托一种美人迟暮、前途无望的感慨,境界廖廊,极苍凉之致。上阕写初秋雨后凄凉,残蝉噪晚,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不由地追忆以前在京城的欢乐;下阕感叹自己愁怀难遣,朋友难聚,又正值秋晚,暮鸦飞鸣,残阳西落,江城萧索更令人感伤。全词层层铺叙,情景交融,措辞雅丽,善用典故,表现出词人高雅的文化修养和善于借景言情的深厚功力。

篇5:宋词《竹马子·登孤垒荒凉》译文注释及鉴赏

《竹马子》是柳永的自度曲。从意境上讲,这首词属柳永的雅词,其中不只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而且也是对封建文人命运的凭吊,整体情绪沉郁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漫游江南时抒写离情别绪之作,所表现的景象雄浑苍凉。词人将古垒残壁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特异景象联系起来,抒写了壮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种,色泽偏暗。“雄风”是清凉劲健之风。这两个词语雅致而考究,表现了夏秋之交雨后的特有现象。孤垒危亭之上,江边烟渚之侧,更加能够感到时序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这一组意象构成了雄浑苍凉的艺术意境,词意的发展以“渐觉”两字略作一顿,以“一叶惊秋,残蝉噪晚”进一步点明时序。“素商”即秋令。这里,词人的悲秋情绪逐渐向伤离意绪发展,于是他又“览景想前欢”了。从“前欢”一语来推测,词中所怀念当是帝都汴京和作者过从甚密的一位歌妓。可是往事已如过眼烟云,帝都汴京遥远难以重到。

上阕的结句已开始从写景向抒情过渡,下阕便紧接而写“想前欢”的心情。柳永不像其他词里将“想前欢”写得具体形象,而是仅写出眼前思念时的痛苦情绪。“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很具情感表达的深度。离别之后,旧情难忘,因离别更添加新愁;又因难聚难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积,以致使人无法排遣。“易”和“难”既是对比关系又是因果关系,这对比与因果就是所谓“成追感”的内容。“尽日凝伫”、“消魂无语”形象地表现了无法排遣离愁的精神状态,也充分流露出对故人的诚挚而深刻的思念,并把这种情绪发挥到极致。最后作者巧妙地以黄昏的霁霭、归鸦、角声、残阳的萧索景象来衬托和强化悲苦的离情别绪。特别是结尾“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两句,意味极为深长,把一已羁旅苦愁拓展为人世兴衰的浩叹。

这首词虚实相生,情与景的处理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上片首九句写景,属实写;后三句写情属虚写。虚实相生,善于抓住时序变化,描绘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下片则相反,前五句抒情,属虚写;后五句写景,属实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这种交错的布局,不仅使整体结构富于变化,而且如实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特定环境中活动变化的过程。其间大量运用双声词,如“一叶”、“残蝉”等;以及叠韵词,如“荒凉”、“旷望”等;多处句间用韵,如“凉”与“望”、“雨”与“暑”等。句中平仄四声的交错运用,从而造成音律谐婉、铿锵动人的妙境。全词意脉相承,严谨含蓄;景凄情哀,铺叙有致;意境开阔,格调清雅,气韵浑厚;语言清丽,音律谐婉,悲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长调慢词。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现存有大量诗篇。

【竹马子诗歌及作品注释】相关文章:

1.诗歌作品

2.关于竹的诗歌

3.元旦的竹诗歌

4.马致远《夜行船·秋思》作品注释

5.建党100周年诗歌作品

6.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品

7.绘画作品展示:蒋风白兰竹绘画

8.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

9.劝学翻译及注释

10.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

下载word文档
《竹马子诗歌及作品注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