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炊事班小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武陵春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武陵春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希望您能喜欢!
篇1:武陵春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武陵春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题和参考答案】
12.下列对此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B)
A.《武陵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避难时所作,反映了女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B.作品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真率自然,跌宕起伏,词风凄婉劲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国破、家亡、夫逝是女词人愁绪产生的原因,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载不动许多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D.词人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欲抑先扬,把她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生动真切。
1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新颖奇特,请你品一品。(可从修辞、写法等方面品析)(2分)
词人巧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化虚为实,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
篇2: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理解答案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理解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4、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5、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5分)
6、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2、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3、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4、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5、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6、我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自圆其说)
篇3:武陵春阅读答案
武陵春阅读答案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 舴艋:小船】
8、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案:
8、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9、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篇4:《武陵春》阅读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本词写于避难浙江金华期间,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去,流离无依。
8.词人情感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对此谈谈你的理解。(2分)
9.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2分)
答案:
8.答案:示例一以不同角度和层次表现屈曲而浓重的情感:上片落花残香触发词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既写出哀愁由隐到显的变化,又表明哀愁的浓重及其原因;下片另辟蹊径,以泛舟溪上意念产生和对这一意念的否定,写出哀愁难以承载的沉重,情感曲折跌宕,愈转愈深。
示例二借举止神情和心理表现出人物情感的抑扬曲折:倦于晨妆,蓄含了无尽的酸辛,睹物伤怀,想要倾诉话未出口却已泪水横流;内心欣喜于双溪春光,暗生泛舟溪上的想法,但担忧猛然袭来,沉重的悲愁又重新压上心头。
示例三下片用动词蓄势,使情感表现得婉曲而深沉:连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关联性的动词表现心理的变化。本来还在流泪,但听说双溪春色尚好,瞬间心生暖意,打算“泛轻舟”,但是内心的愁绪如此沉重,轻舟焉能承载?蓄势之后猛然跌宕,将情感表现得婉转而深沉。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按照0、1、2三类判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9.答案:示例一上片侧重于对艺术形象外形的表现,下片侧重于对内心的传达,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
示例二以“春天”节令为载体,使全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春日风吹雨打落花为尘,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残,自然触发了对悲惨际遇的回忆与内心的痛楚。双溪美好春色使词人产生泛舟意念,却因愁绪沉重轻舟难以承载而作罢。
示例三运思缜密独到。将“愁”比喻成可以装载的事物,且以夸张极言愁苦之沉重,极富创意。且其紧承上句“轻舟”而来,“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思维缜密,浑然天成,构3成完整意境。
示例四化精神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感的形象。词人别出心裁,赋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轻重的“愁”以重量,将内心愁绪的浓重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来。示例五情景交融。如以落花为背景依托抒写情感。落花已变成尘香,既暗示此前曾是风吹雨打、落花成阵的日子,又形象比况美好事物遭受摧残,也寄托了词人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际遇和沉重哀愁。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按照0、1、2三类判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篇5:《武陵春》阅读答案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完成下面题目。(6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中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
(2)上阕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绪?(2分)
(3)下面两个句子都是写“愁的经典句,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2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愁,这首词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正处于国破家亡夫死中的悲惨中,故悲愁极多。
(2)
a.借景抒情,通过萧瑟的景物“沉香花已尽渲染哀愁的情感。
b.通过“倦梳头“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内心哀愁。(答对一点即可)
(3)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比喻(拟)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多。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多而绵长。(一点1分)
附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篇6:《武陵春》阅读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2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参考答案: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8、①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5分)
②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5分)
参考答案:
)①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② 我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自圆其说)
7.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季节特征。
B.上片中的日晚倦梳头一句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C.物是人非事事休点出了女主人公无心梳妆打扮的原因。
D.舴艋舟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8.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描写了狂风袭击之后,只剩下一片残花败柳的凄凉景象。
B.下片描写心理活动。
C.词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将愁与舴艋舟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形象和生动。
D.女主人公的感情经历了低沉无奈欣喜的复杂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
7D 8D
篇7: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 舴艋:小船】
8、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案:
8、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9、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篇8: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题目: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何艺术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写愁的诗句较多,表现手法也很独特。请你阅读下列写愁的诗句,再联系本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表现手法,说说你的发现。
诗句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诗句二: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诗句三: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诗句四:
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张元干《谒金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失去亲人之后的孤独、凄苦和哀愁。
2.这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以具体写抽象,化无形为有形,将愁之深之重表达得具体可感而又淋漓尽致,堪称妙绝。
3.“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张性的比喻,通过视觉艺术形象,使之转化为可感的实体。
【武陵春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1.诗词阅读及答案
9.武陵春 李清照
10.李清照武陵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