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比较试题及解析
“盐粒和火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诗词比较试题及解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诗词比较试题及解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诗词比较试题及解析
诗词比较试题及解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8.对李清照的《渔家傲》这首词,近代梁启超评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黄蓼园赞曰:“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请谈谈此词的豪放特色(4分)
9.这两首词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8.《渔家傲》以浪漫主义开篇,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梦境,作者驾着浪漫与想象的小舟,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答题重点是“浪漫”“想象”“真实融入梦境”。
9.两词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江城子》刻画出一个激昂慷慨、“狂”态不减当年的志士形象;《渔家傲》则塑造了一个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不满人间黑暗,憧憬天上光明,追求美好幻想,寻找精神归宿的才女形象(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
篇2:诗词解析
精选诗词解析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红尘。清风随月饮,山魍伴孤坟。
生生轮回事,岁岁蹉跎寻。六合周宇内,问酒伴花魂。
我欲乘风去,学做太白人。奈何心蠹蠢,不足高者论。
我借一壶酒,把盏醉心吟。生死堪不破,何时度迷津。
酒随人自醒,人在酒诗轮。无明心自主,方为见性人。
解释:
我有一壶好酒,这壶好酒足以让我平生得到慰藉。
我于清风朗月下,与月邀歌,把酒吟欢时,那山头的孤魂野鬼在坟头清冷的游移、踟蹰。
啊,我也是那山头的孤魂野鬼啊,只是如今还活在世上。
可是面对生死轮回,我也如那鬼魂一般,在蹉跎着生命,在生命面前无法明白的.活着。
这寰宇六虚的世界里,我迷惑之中,还与花儿相互依恋,做那流连花间的风流公子。
我本打算乘着清风上九霄揽月,做那与李白一样的诗仙。
可是我又没有那灵妙的心,因为自己的愚蠢和无知,很难与那么高的人谈玄论道。
我今天借着一壶酒,把那如痴如醉的心事道出来说与你知。
可是面对生死,如果不能勘破其中的关窍证得真如本性,什么时候才是度脱彼岸的时候?
当我心中的无明还那么深,我的心还常常被境界所牵染,又怎么能说是自主生死的人呢?
唯有明心见性之人,才是我所要求得的啊。
篇3:诗词解析参考
诗词解析参考
秦观《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①,迢迢清夜徂②。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月除③。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④。
[注释]
①丽谯(qiáo):彩饰楼门。
②小单(chán)于:唐曲有《小单于》。
③徂(cú):过去,逝。
④峥嵘:本意为高峻险阻,引伸为严峻、凛厉。
⑤郴(chēn)阳:湖南省郴州市,在衡阳南。
[赏析]
此词写困居郴州贬所的孤寂凄凉,上阕写寒夜梦醒,只感觉庭院深深,听到城楼门头传来阵阵边地乐曲,漫长的清夜又过去了。反映了羁居贬所的凄凉困境。下阕就梦断写异乡飘泊的孤独幽怨。接近除夕,还没有见亲人来信,正是引发梦中相思及梦断悲苦的原因。词尾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味。全词凄婉动人,浅谈之中蕴有深味,很有感染力量。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
二庭归望断,
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
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
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
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
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
空令汉国羞。
鉴赏
咸亨元年(670),吐蕃入侵,薛仁贵任逻娑道行君大总管出征西域,骆宾王也加入军队并任奉礼郎。
在军中,他创作了许多边塞诗,既描写了艰苦的边地战争生活,壮丽的边塞风光;又抒写了爱国报君的热忱和望乡思归的情愫。
这首诗大约作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骆宾王随军征战到蒲类津(今新疆巴里坤湖东南岸),夜晚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将眼前景、心中情诉诸笔端,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辗转征战的境况。诗歌以低沉的慨叹开头:“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又岂能凯旋而归;归期遥遥,又岂能不令人哀愁。这里的“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主要是战争的发展形势无法令人乐观。敏感而富有侠气的诗人,又如何能不为国家和民族而担忧哀愁呢!“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并不完全是状物写景,而兼有比兴之意,内涵极其丰富复杂。自南来的山路还条条连着中原土地,通往京城。而离家万里的征人,眼望着归路不能归,却还要像北去的流水一样不断向前开拔。此其一。另一方面黄河源头的水流千里,据说还潜行地下,但终归流向了中国的腹地。征人们的心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不论奔赴哪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这是天性使然。诗人浮想联翩,构思奇特,措词朴实自然。“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秋夜里北风清冷,故乡的明月照临朔漠,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这里利用细节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行军的路上,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此处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但千军万马已跃然纸上。传递战报的烽烟直逼戍楼,一个“上”字,战火之紧急不言而喻。这两句诗照应题目,描绘出蒲类津宿营的真实状况。交战前夜,诗人感情如何呢?“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致胜,赢得功名利禄。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慨。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这首诗也有影射此事之意。
这首五言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其次诗人善于用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崇尚勇武、渴望建功、不耻降低职务等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骆宾王《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
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
歌舞入长安。
鉴赏
弘道元年(683), 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把持朝政,废中宗(李哲)为庐陵王,立相王(李旦)为睿宗,重用武三思等人,排斥异己,刑法严苛,引起人民不满。不久被贬为柳州司马的李敬业提出“匡复唐室”
的口号,在扬州起兵征讨武则天,一时响应者甚众,起兵十来天就纠集了十多万人,震惊了全国。被贬为临海丞的骆宾王也投奔李敬业麾下,任匡复府的艺文令,负责军中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草拟了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讨武曌檄》),义愤填膺地历数武则天“近狎邪辟,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之罪。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可看作《在军登城楼》诗的注脚:“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作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致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就是诗人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和估计,也是本诗的创作背景,《在军登城楼》与《讨武曌檄》作于同一时期,可以说是檄文的高度艺术概括。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两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
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
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
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
秦观《如梦令·春景》
如梦令·春景①
门外绿荫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②。
人静,人静,风弄一枝花影。
[注释]
①曾慥《乐府雅词》及黄升《花庵词选》以为曹组作。
②金井:雕饰华丽的井栏。
[赏析]
这首小令题为“春景”,情因景生。“风弄一枝花影”,以动写静,妙绝。
秦观《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①。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释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即韶光。
赏析
这首愁情词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由春愁、离恨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尤末句,其却仍“流不尽,许多愁”!极尽夸张之能事。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表达出想排遣忧愁而不可能的无限烦恼。
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②,萋萋刬尽还生③。念柳外青骢别后④,水边红袂分时⑤,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⑦。怎奈向⑧、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⑨,黄鹂又啼数声⑩。
[注释]
①八六子:杜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
②恨如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③刬:同”铲“.
④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⑤袂(mèi)红:红袖,指女子,情人。
⑥娉婷:美貌,指美人。
⑦”春风“句: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⑧怎奈向:即怎奈、如何。宋人方言,”向“字为语尾助词。
⑨销凝:消魂凝恨。⑩黄鹂:又名黄莺。
[赏析]
这是首伤人之作。开头由情直入,由春草比离恨,含蓄空灵,”柳外青骢别“,”水边红袂分“,对仗工稳,色彩鲜明,”怆然暗惊“又回到现实,含无限凄楚之感。下阕由追忆情人的美貌和柔情,承上启下,”那堪“以下又一对句,落花纷纷,残雨蒙蒙,在凄迷之景中融入深切的怀人之情,更生苦愁。”黄鹂“啼声在愁境中缭绕,让声音展示更空阔的愁怀,含无限深长的情思。
篇4:眼儿媚诗词鉴赏及试题解析
眼儿媚诗词鉴赏及试题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2)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
篇5:历史文化试题解析
得分:91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经学在宋代称为:0.0分?A、官学?B、佛学?C、道学?D、名学我的答案:A2下列关于玄宗表述正确的是:1.0分?A、《老子》、《庄子》?B、《春秋》
?C、《尚书》?D、《论语》我的答案:A3《仪礼》是礼制文论的汇编1.0分?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我的答案:D4()衍生于论辩明实问题的形名家传统1.0分?A、
名家?B、法家?C、墨家?D、儒家我的答案:A5我国第一部算数经典是()1.0分?A、《周髀算经》?B、《九章算数》?C、《缀术》?D、《五曹算经》我的答案:A6()被列为“六经”之首
1.0分?A、《尚书》?B、《诗经》?C、《春秋》?D、《周易》我的答案:D7反映宇宙事物必然性的本质和法则称为:1.0分?A、民为邦本?B、国家?C、道心?D、民心我的答案:C
8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1.0分?A、藏是盛放东西的竹篾?B、经是佛发表的言论记录而成的文本?C、律是指清规戒律?D、论是指僧侣的言论记录而成的文本我的答案:D9移风易俗中的风是在哪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1.0分?A、社会环境?B、人文环境?C、政治环境
篇6:历史文化试题解析
下列属于研究中国传统史学基本方法的代表是()。
A、太谷学派
B、稷下学派
C、阳明学派
D、乾嘉学派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2
()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最为重视的。
A、辞章
B、考据
C、义理
D、观点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3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指由于受到认识的限制,我们是无法认识历史的。()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就遵从原典精神而言,古文经学比今文经学走得更远一点。()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国学”这一概念,从清末民初到现在,其内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
清代三大史学名著指()。
A、《读通鉴论》《十七史商榷》《二十四史》
B、《廿二史札记》《读通鉴论》《廿二史考异》
C、《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
D、《读通鉴论》《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文献的三个主流是纪传体正史、纪事本末体、编年体
B、私人性文献记载的准确性往往大过官方记载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语出克罗齐
D、《十七史商榷》是王鸣盛的作品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典章制度文献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属于这类文献的是()。
A、《唐六典》
B、《资治通鉴》
C、《史记》
D、《明夷待访录》
我的答案:D得分:0.0分
4
《史记》的文笔在“二十四”中显得特别,因其叙述带有个人情感。()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在进行版本校勘时,选择一个最好版本为主,再辅以其他版本相互校勘,这个最好的版本称为()。
A、选本
B、校本
C、原本
D、底本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资治通鉴》的“资”是指()。
A、资质
B、资助
C、资源
D、资格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预期的读者是大众百姓。()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目前“二十四史”最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版本。()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采用了()治理国家。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下列成书规模最大的著作是()。
A、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
B、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
C、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D、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我的答案:D得分:0.0分
3
《四库全书》是()修编完成的。
A、清朝雍正年间
B、清朝乾隆年间
C、清朝康熙年间
D、清朝顺治年间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4
目前《资治通鉴》最好的版本是顾颉刚牵头组
织校勘的版本。()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下列属于地理方面的方志类书籍是()。
A、《元和郡县图志》
B、《华阳国志》
C、《读史方舆纪要》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西方史学界学者集体编纂的中国通史类书籍是()。
A、《剑桥中国史》
B、《哈佛中国史》
C、《国史大纲》
D、《古代中国与世界》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通史书籍探讨问题的深入程度往往高于专史书籍。()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关于学者傅斯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现代史学界领军人物
B、于1948年去了台湾
C、著有《国史大纲》
D、将西方治学方式传播到了中国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2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是()主编的。
A、傅斯年
B、郭沫若
C、李泽厚
D、李学勤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史前时代需要通过非文献的途径进行研究。()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项有缺憾的功绩。()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明朝以前,统治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A、赋税问题
B、徭役问题
C、南北问题
D、对外交流问题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的作者是()。
A、王明珂
B、拉铁摩尔
C、黄仁宇
D、翦伯赞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下列哪本书采用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A、《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B、《国史大纲》
C、《华阳国志》
D、《资治通鉴》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4
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国史探微》是()的著作。
A、王明珂
B、黄仁宇
C、陈寅恪
D、杨联陞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者王永兴为我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B、《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的作者是王明珂
C、《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的作者是李开元
D、杨联陞是一位华裔学者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3
关于年鉴学派,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法国
B、认为历史是由精英人物创造的
C、强调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整体”
D、历史的变化要在很长时间里才能凸显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4
日本学界对中国六朝史的研究,水准很高。()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研究的制高点人物是()。
A、傅斯年
B、田余庆
C、毛汉光
D、李开元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的作者是唐长孺
B、《中国中古政治史论》的作者是黄仁宇
C、政治史的研究核心是统治阶级的活动
D、《论轮台诏》的作者是钱穆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东晋门阀政治》的作者还著有()。
A、《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B、《中国大历史》
C、《唐代统治阶层社会变动》
D、《拓跋史探》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魏晋南北朝时候,贵族与庶民的对立并不明显。()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文明冲突论”是()提出的。
A、毛汉光
B、拉铁摩尔
C、卡赞斯坦
D、亨廷顿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篇7:谷雨诗词解析
谷雨诗词解析
谢中上人寄茶
唐·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赏析:谷雨是采茶的时节,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谷雨时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
唐·齐己
枪旗冉冉绿丛园,谷雨初晴叫杜鹃。
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春泉。
高人梦惜藏岩里,白硾封题寄火前。
应念苦吟耽睡起,不堪无过夕阳天。
赏析: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杜鹃)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杜鹃开始啼春,人们也开始采制春茶。谷雨前采制的新茶叫“雨前茶”。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叫“谷雨茶”,又叫“二春茶”。
谷雨茶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人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
诗中首句“枪旗冉冉绿丛园”就是描写一芽一嫩叶的春茶冲泡开的景象。
老圃堂
唐·曹邺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赏析:“邵平瓜”即东陵瓜。邵平在秦朝时为东陵侯,秦朝灭亡后,在长安城东青门外种瓜,瓜味甜美,当时人称之为“东陵瓜”。后世就用“邵平瓜”来美称退休官员的瓜田。
谷雨将“谷”和“雨”联系在一起,蕴含着“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之后,雨水充足,便于谷物生长。所以农谚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是播种的时候了。
谷雨后一日子大
再有诗次其韵
唐·王炎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平畴翠浪麦秋近,老农之意方扬扬。
吾侪饱饭幸无事,日繙芸简寻遗芳。
闲中更觉春昼长,酒酣耳热如清狂。
自怜藿食徒过计,袖手看人能蹶张。
赏析:诗人在谷雨后到郊外散步,缓缓而行,花香浓郁,矮墙上小花红的白的,簇成一片,看到这迷人春色,感觉自己也充满活力,想到麦浪翻滚的时候,老百姓会喜笑颜开,又想到自己无所事事,整天踏春寻芳,空闲之中更觉的白昼长,时不时醉意陶然,愿意平淡过日子,看别人纵横驰骋。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
寄包、贺二公
唐·孟浩然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
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
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
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赏析: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候春天已经接近尾声。
诗人在谷雨这一天,正赶上天晴,是春游的大好日子,于是与朋友一起游览镜湖,清澈的湖水,能看清水中的游鱼;湖上的水鸟叫声啾啾,像是在和人交流感情;风吹得船帆鼓鼓,一路观看了夏禹穴和越王城等历史遗迹。诗人游历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寄送给没去游览的朋友,以与朋友同乐。
水龙吟·牡丹
宋·曹组
晓天谷雨晴时,翠罗护日轻烟里。
酴醿径暖,柳花风淡,千葩浓丽。
三月春光,上林池馆,西都花市。
看轻盈隐约,何须解语,
凝情处、无穷意。
金殿筠笼岁贡,最姚黄、一枝娇贵。
东风既与花王,芍药须为近侍。
歌舞筵澡,满装归帽,斜簪云髻。
有高情未已,齐烧绛蜡,向阑边醉。
赏析:三月春光,谷雨时节,“千葩浓丽”,在皇家园林,或者花市之中,钟情的只有牡丹,不须说出,凝望的眼神有无穷的情意。
既然牡丹贵为花王,芍药也只能做她的贴身侍卫。歌舞筵席需要牡丹,也被人装饰衣裳,插于发髻。面对此花,还需秉烛夜赏,在阑干边沉醉。
木兰花慢
谷雨日,王君德昂约牡丹之会,
某以事夺,北来祁阳道中,偶得此词以寄
元·王恽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艳,红烂灯枝。
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
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
春风百匝绣罗围。看到彩云飞。
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
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
归纵酴醿雪在,不堪姚魏离枝。
赏析:上阕写牡丹的美丽以及观赏的快乐,下阕写留恋忘返,归去后无所凭藉。
“着意追欢”,“留恋光景”,终究还是“回首差池”,美好的一切终将逝去,坐在草地上,看着斜阳,夜晚即将来临,白昼的喧闹将归于平静。
芍药
唐·王贞白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赏析:节气到了谷雨,时至暮春,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而在暮春之末,芍药独领风骚。
芍药盛开时,玉兰凋零,牡丹谢落,百花残败,所以说“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唐·周朴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赏析:春日融融,草色青青,诗人却在旅途之中,不免愁烦,以致抱怨虽然节气过了谷雨,风变得还不够暖。
题伍彬屋壁
唐·廖融
圆塘绿水平,鱼跃紫莼生。
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
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
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赏析:诗人描写了优美的谷雨春景画面:池塘里绿水悠悠,已经生长出了紫莼,鱼儿不时跳出水面;牛犊在草地上撒欢,跑得越来越远;水沟边的篱笆里,有爬虫在鸣叫。
而这美好的田园风光是诗人不再追逐功名利禄,“深村老退耕”后体验和享受的。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宋·林和靖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赏析:“腻绿长鲜”是对谷雨茶的赞美,春季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茶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茶叶鲜活,香气怡人。
“瓶悬金粉”指越僧灵皎饮茶时所使用的涂有金粉的汤瓶。林和靖饮茶没有金瓶可用,他也不以为意,看着茶盏中浮起点点琼花已是心满意足了。
宋时点茶以茶筅在盏中搅动打出茶沫,琼花、筋点、雪浪皆指茶汤经搅拌后所起的沫饽。
不在意用具奢华与否,只关注茶汤本身,这也是林和靖冲淡性情的体现。
谷雨
宋·朱槔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
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
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赏析:大自然有它自身的规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机巧终究无用,事功也是徒然,沉默不语,体味大道。
谷雨
明·方太古
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
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
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
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
赏析:细细微风,双蝶舞于花前;簌簌小雨,布谷鸣于林外。想飞升红尘之外,无奈没有仙鹤可以乘驾;渔舟之上,头戴青色斗笠,身穿绿色蓑衣,笑叹人生如梦,而游玩山水足以修生养性。
七言诗
清·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赏析:谷雨前后,大好春茶上市,诗人品尝香茗,看看不风不雨的好天气,院子里的亭亭翠竹,兴致来了画几笔山水竹枝,这才是人生的乐趣啊!
采茶歌
清·乾隆帝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赏析:乾隆皇帝是爱茶之人,知道谷雨前后的茶最有味,也知道采茶的辛苦和百姓生活的艰难,或真或假,还是流露出一点惭愧的。
浣溪沙·樱桃
宋·曾觌
谷雨郊园喜弄晴,满林璀璨缀繁星。
筠篮新采绛珠倾。
樊素扇边歌未发,葛洪炉内药初成。
金盘乳酪齿流冰。
赏析:谷雨节气,樱桃成熟。这首词把树上还未采摘的樱桃比喻为“繁星”,采摘后比喻为“绛珠”,食用时比喻为仙药和乳酪,表达了对樱桃的喜爱;
浣溪沙
宋·仇远
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
正当谷雨弄晴时。
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
一年弹指又春归。
赏析:谷雨时节,绿水满池,红花紫花装饰了树林,柳絮飞舞,走过湿滑的苔藓,转过射鸭廊,在低矮的阑干边,画眉小槛那里赏花,弹指一挥间,春天又要过去了。
点绛唇
宋·李铨
一朵千金,帝城谷雨初晴后。
粉拖香透,雅称群芳首。
把酒题诗,遐想欢如旧,花知否。
故人清瘦,长忆同携手。
赏析:牡丹作为群花之首,泼粉散香,一朵价值千金。喝酒吟诗,想像自己如同旧时一样欢乐,花儿是否知道这些,经常思念过去的人儿,一起携手并坐。
金盏倒垂莲·牡丹
宋·曹勋
谷雨初晴,对晓霞乍敛,暖风凝露。
翠云低映,捧花王留住。
满阑嫩红贵紫,道尽得、韶光分付。
禁御浩荡,天香巧随天步。
群仙倚春似语。遮丽日、更著轻罗深护。
半开微吐,隐非烟非雾。
正宜夜阑秉烛,况更有、姚黄娇妒。
徘徊纵赏,任放濛濛柳絮。
赏析:翠云早霞,暖风露珠,好像都在奉承花中之王;神仙也为牡丹穿上轻罗。但是欣赏她还是夜晚点烛最佳,此种美,不是柳絮纷飞那种境界能体验的。
诉衷情·宫中牡丹
宋·曹勋
西都花市锦云同,谷雨贡黄封。
天心故偏雨露,名品满深宫。
开国艳,正春融,露香中。
绮罗金殿,醉赏浓春,贵紫娇红。
赏析:“黄封”指黄封酒。宫中牡丹,国色天香,深宫之中,绮罗金殿,红紫颜色之中,富贵之气弥漫。
篇8:诗词的解析
关于诗词三首的解析
一、赏析《使至塞上》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又称“诗佛”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早年的边塞诗写得粗犷豪放,和他晚年清新飘逸的山水诗迥然不同。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一色、荒凉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只有黄河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长”字便自然涌上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与“直”都用得逼真传神,无怪乎《红楼楚》里说“合上羽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观。要说再找两个字来换这两个字,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
二、赏析《泊秦淮》
建康(南京)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的游乐场所。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
三、赏析《无题》
简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诗词比较试题及解析】相关文章:
8.中秋月的诗词解析
9.留别王维诗词解析
10.琵琶行诗词详细解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