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阅读答案
“yudis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谒金门阅读答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谒金门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谒金门阅读答案
(南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篇2:谒金门阅读答案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表现了闺中人急迫盼望丈夫归来又极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国民俗中以喜鹊鸣叫为吉祥。“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几”极写闺中人的惊喜,失望、复惊喜复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妇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啊。双喜鹊的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真是人不如禽。“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假设旧愁可以忘记,即使旧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烦又多得没有地方容纳了。“着”多解,这里当安置、容纳解。与该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藻,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其中的“着”均为安置之意。(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堪与辛弃疾《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云山千叠”相比美。
过片描写了景物。“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明显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妇的惜春自怜。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来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扬作者“字新”欣赏其“瘦雪”的.形容。“一痕”即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青春而逝,红颜将老,恰如流水年华一去不再,触景伤情,其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助无奈跃然纸上。“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写景抒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虽然已是败花残枝,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寡情的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此词上阕重在心理描写,对闺中人的深沉挚受、痴情盼望的刻画极其深刻。下阕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贴切自然。艺术上达到极高境界。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词风,“间涉幽峭之书,绵邈之音”《谒金门》是词人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个人资料: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篇3:谒金门阅读答案
(宋)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①一痕墙角,青子②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注:①瘦雪:白色的梅花。 ②青子:青梅。
1.这两首词都借 和 来写闺怨。(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词是如何表达“闺怨”的。(5分)
答案:
1.喜鹊 风(东风或春风) 花(蕊或萼) (以上3个意象任选其中2个即可,每空1分)
2.第一首词通过女主人公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节描写)(1分),逗引鸳鸯,揉扯花蕊,貌似悠闲,却深刻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1分)。(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合理也可)
第二首上阕重在心理描写,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悱恻(1分)。下阕以花喻人,梅花凋谢的暮春景色意味着思妇的惜春自怜(1分),寡情的东风更加凸显内心痛楚(1分)。(或从衬托的角度,分析合理得1分)
(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合理酌情赋分)
谒金门创作背景:无
篇4:谒金门阅读答案
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谒金门字词解释:
①瘦雪:白色的梅花。
②青子:青梅。
篇5:谒金门五月雨阅读答案
陈子龙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谒金门字词解释:
⑴凉雨:一作“疏雨”。
⑵平芜:草木丛生之旷野。
⑶断虹:一作“断红”。
⑷费得炉烟无数: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烟,指炉火。
谒金门翻译:无
篇6:谒金门五月雨阅读答案
谒金门创作背景:无
谒金门赏析:
这首词的标题是“五月雨”五月雨也就是梅子黄时雨,柳宗元诗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词中所写,正是这种景象。
上片写景,在那黄莺儿啼叫的地方,满天正飘洒着雨丝,“疏雨”是间歇的雨,“摇荡”形容雨丝飘洒的状态,正所谓“雨丝风片”,再加上间断的莺啼,再准确不过地写出了梅雨的特点。极目远眺,平野之上没有行人,只见残剩的红花缀在绿树上,经过雨的冲洗,显得格外鲜亮。“极目平芜人尽去”,可能取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雨天行人稀少,树是那样绿,花是那样红,词人的.观察总是十分细腻、具体的。
下片写情,主要写词人的感受。江南梅雨季节,湿度大,衣物易生霉,本来古代上层家庭就好在室内薰香,此时此地更要点燃炉香来除湿。所以说: “费得炉烟无数”此亦从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化出。梅雨季节,江南正处于冷暖空气交会地带,故而多雨,并且气温多变,早晚甚至还会感到轻微的寒意,词中说“只有轻寒难度”,正是指的这种气候,“难度”则属于诗人的感受了。最后两句由雨写到转晴,忽雨忽晴也止是梅雨季节的特点,诗人强调的是由雨转晴完全在不知不觉之间,“疏雨”似乎一直在下着,然而忽然看见西楼边上露出了花影,天已放晴了。阳光照射下,才有花影。这花影摇曳着,摆弄着阳光。时间已接近傍晚,花影随着太阳光线移动,就好像在催促着薄暮的到来。这里“弄”字“催”字都用得很巧妙。在词中“弄”是一个很有表现力的动词,与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张词写月光照射下,花影在轻轻摇动,于寂静中显出动态,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首词取法这一 “弄”字,也用得相当精彩,不说“花弄影’,而说“花影弄晴”,晴是阳光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花影摇动引起光线的明暗变化,这样就有了新的创造。而接言的“催薄暮”,用一个动词“催”字,赋予花影以感情的色彩。薄暮是自然到来的,在花影轻摇中阳光渐渐移去,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催促傍晚的到来,感觉十分细腻,表达则十分精彩。
前人评陈子龙词“婉丽、清艳”、“情深一往,情韵凄清”。他的词属于“婉约”派,这一派认为词的本质就应该是婉转缠绵、含而不露的。在陈子龙的词中一些细腻曲折的表达,确实体现了这种特点。但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本人的归宿,却是与柔情蜜意、轻歌曼舞的生活不甚相容的,所以前人又特别强调他的“艳”不是浓得化不开的艳,而是“清艳”。情韵更不是“婉媚”,而是“凄清”。在他存世的数十首词中,大都是抒写节候变化和自然风物的,其中也颇多批评时事的寓意和忧时伤世感情的曲折表达,至于本篇,主要用赋体写成。既然找不到什么寄托的根据,我们且将它作为一篇描写节候风物的佳作来欣赏吧。
个人资料:
陈子龙(1608D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篇7:谒金门阅读答案王庭筠-谒金门王庭筠阅读答案
谒金门阅读答案王庭筠-谒金门王庭筠阅读答案
谒金门阅读答案王庭筠_谒金门王庭筠阅读答案,谒金门是作者王庭筠的一首描写闺怨的词。谒金门原文:
谒金门
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谒金门字词解释:
①瘦雪:白色的梅花。
②青子:青梅。
谒金门翻译:无
谒金门阅读答案:
试题: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岛煨尤铩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
(宋)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①一痕墙角,青子②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注:①瘦雪:白色的梅花。 ②青子:青梅。
1.这两首词都借 和 来写闺怨。(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词是如何表达“闺怨”的。(5分)
答案:
1.喜鹊 风(东风或春风) 花(蕊或萼) (以上3个意象任选其中2个即可,每空1分)
2.第一首词通过女主人公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节描写)(1分),逗引鸳鸯,揉扯花蕊,貌似悠闲,却深刻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1分)。(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合理也可)
第二首上阕重在心理描写,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悱恻(1分)。下阕以花喻人,梅花凋谢的暮春景色意味着思妇的惜春自怜(1分),寡情的东风更加凸显内心痛楚(1分)。(或从衬托的角度,分析合理得1分)
(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合理酌情赋分)
谒金门创作背景:无
谒金门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表现了闺中人急迫盼望丈夫归来又极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国民俗中以喜鹊鸣叫为吉祥。“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几”极写闺中人的惊喜,失望、复惊喜复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妇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啊。双喜鹊的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真是人不如禽。“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假设旧愁可以忘记,即使旧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烦又多得没有地方容纳了。“着”多解,这里当安置、容纳解。与该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藻,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其中的“着”均为安置之意。(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堪与辛弃疾《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云山千叠”相比美。
过片描写了景物。“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明显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妇的惜春自怜。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来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扬作者“字新”欣赏其“瘦雪”的形容。“一痕”即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青春而逝,红颜将老,恰如流水年华一去不再,触景伤情,其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助无奈跃然纸上。“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写景抒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虽然已是败花残枝,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寡情的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此词上阕重在心理描写,对闺中人的深沉挚受、痴情盼望的刻画极其深刻。下阕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贴切自然。艺术上达到极高境界。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词风,“间涉幽峭之书,绵邈之音”《谒金门》是词人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个人资料: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篇8:谒金门王庭筠阅读答案
《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金奁集》入“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四仄韵。谒金门王庭筠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谒金门原文:
谒金门
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谒金门字词解释:
①瘦雪:白色的梅花。
②青子:青梅。
谒金门翻译:无
篇9:谒金门王庭筠阅读答案
试题: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
(宋)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①一痕墙角,青子②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注:①瘦雪:白色的梅花。 ②青子:青梅。
1.这两首词都借 和 来写闺怨。(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词是如何表达“闺怨”的。(5分)
答案:
1.喜鹊 风(东风或春风) 花(蕊或萼) (以上3个意象任选其中2个即可,每空1分)
2.第一首词通过女主人公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节描写)(1分),逗引鸳鸯,揉扯花蕊,貌似悠闲,却深刻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1分)。(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合理也可)
第二首上阕重在心理描写,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悱恻(1分)。下阕以花喻人,梅花凋谢的暮春景色意味着思妇的惜春自怜(1分),寡情的东风更加凸显内心痛楚(1分)。(或从衬托的角度,分析合理得1分)
(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合理酌情赋分)
谒金门创作背景:无
谒金门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表现了闺中人急迫盼望丈夫归来又极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国民俗中以喜鹊鸣叫为吉祥。“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几”极写闺中人的惊喜,失望、复惊喜复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妇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啊。双喜鹊的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真是人不如禽。“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假设旧愁可以忘记,即使旧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烦又多得没有地方容纳了。“着”多解,这里当安置、容纳解。与该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藻,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其中的“着”均为安置之意。(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堪与辛弃疾《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云山千叠”相比美。
过片描写了景物。“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明显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妇的惜春自怜。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来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扬作者“字新”欣赏其“瘦雪”的形容。“一痕”即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青春而逝,红颜将老,恰如流水年华一去不再,触景伤情,其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助无奈跃然纸上。“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写景抒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虽然已是败花残枝,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寡情的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此词上阕重在心理描写,对闺中人的深沉挚受、痴情盼望的刻画极其深刻。下阕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贴切自然。艺术上达到极高境界。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词风,“间涉幽峭之书,绵邈之音”《谒金门》是词人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个人资料: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篇10:题谒金门五月雨阅读题目以及答案
题谒金门五月雨阅读题目以及答案
语文诗歌题谒金门五月雨上阕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上片写景,在那黄莺儿啼叫的地方,满天正飘洒着雨丝,“疏雨”是间歇的雨,“摇荡”形容雨丝飘洒的状态,正所谓“雨丝风片”,再加上间断的莺啼,再准确不过地写出了梅雨的.特点.极目远眺,平野之上没有行人,只见残剩的红花缀在绿树上,经过雨的冲洗,显得格外鲜亮.“极目平芜人尽去”,可能取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雨天行人稀少,树是那样绿,花是那样红,词人的观察总是十分细腻、具体的.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 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 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 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 ,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宋代名李好古者非止一人,这里指的是写《碎锦词》的李好古。
1.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5分)
2. 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5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2分)借燕子无法找到旧巢,表现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利失所,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3分)
2.(6分)意思是如果东风能把敌人吹走,那就把东风封为万户侯。(3分)表达了作者渴望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之情。(3分)
【谒金门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