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语段阅读答案
“huangcairu52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初中小语段阅读答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初中小语段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初中小语段阅读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 (2)怎么 (3)通“饲”,喂养 (4)名“马鞭子”
2、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篇2:初中小语段阅读答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5。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见( )
(3)策之不以其道( )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1)只是 (2)通“现”,显现 (3)鞭打 (4)通晓,明白
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4、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篇3:《一面》语段阅读答案
《一面》语段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共13分)
甲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乙
这事到现在已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8.甲文中的“他”指代的对象是________,也就是文中变换复指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9.甲文中最能概括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0.甲文中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哪两种?(2分)
11.乙文中表明“一面”使“我”的生命有了支柱的一句话是( )(2分)
A.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B.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C.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D.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12.乙文中为什么说“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2分)
参考答案:
10.鲁迅 同志 朋友 父亲 师傅 战士
11.如同
12.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13.议论和抒情
14.C 15.B
16.geming尚未成功,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去完成鲁迅先生未竟的事业。
篇4:语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是要求背诵的语段,请将语段括号中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层次清晰,下面对于第二段的写作顺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植物到动物
B.由整体到局部
C.由总写到分写
D.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3.这段文字语言优美,美就美在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下面对这段文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B.描写时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见动,静动交错变化运用,整个画面给人生机勃勃、如临其境的感觉。
C.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来描写动植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
D.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使用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连词等,使语言丰富多彩。
参考答案:
1.光滑 紫红 轻捷 缠络
2.C
3.A
篇5: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xiàn,但我可以有如此多的方式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善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jì也是如此。无论处于什么样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
有时候,当我孤独地坐着等待生命大门关闭时,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就会像冷雾一样陇罩着我。远处有光明、音乐和友谊,但我进不去,命运之神无情地挡住了大门。我真想义正词严地提出抗议,因为我的心仍然充满了热情。但是那些酸楚而无益的'话语流溢在唇边,欲言又止,犹如泪水往肚里流,沉默浸透了我的灵魂。然后,希望之神?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当做我的快乐。
(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流溢浸透() 缺xiàn()沉jì()
(2)文中“_________”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欲言又止”中,“欲”的意思是___________;“义正词严”中,“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我”对人生挫折的深刻理解。
参考答案:
(1)yìjìn陷寂
(2)陇罩笼罩
(3)打算 严厉
(4)抒情
篇6:《苏州园林》语段阅读答案
《苏州园林》语段阅读答案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对第一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第二段“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加点字“这”指代的是()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B.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C.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对这两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配合。
B.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自然之趣。
C.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D.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整齐划一。
4.第一段第⑩句引用了诗句“鱼戏莲叶间”,对引用这句诗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C.增添了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说明文语言更生动,可读性更强。
参考答案:
1、A
2、B
3、D
篇7:文言文语段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语段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共10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小题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悉以咨之( )
(3)其谁可为之( ) (4)国人称善焉(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小题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遗:给予;咨:询问;为:担任;善:好。
小题2:亲近贤臣,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国君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啊。
小题3:亲近贤臣,远小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小题4:公正无私等,思想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的“遗”是古今异义字词。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色挠“长跪”“谢”“酣”“诣”,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读懂文章,抓住“用人”这一信息点,从两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结合第三题的解答,还是从“重用人才”这个角度谈。
篇8:《苏州园林》重点语段阅读及答案
《苏州园林》重点语段阅读及答案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叶圣陶 ,名 绍钧 ,著名的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图画] 。
8.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 ③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敞 。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分类别)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初中小语段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3.初中小作文
4.阅读的语段
9.初中小日记怎么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