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
“huazi171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
2.1 注重地方文献,形成馆藏特色
地方文献中往往包含着大量的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其信息导向和决策功能,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重点地收集、存储地方文献,由此形成馆藏特色和优势,这是高校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建设最重要的着力点。每一个图书馆都要结合本地区,找准发展自己的着力点。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注重收集了回族文献资料;宁夏大学成立了回族研究所,特色藏书近册,形成了自己的馆藏优势,成为宁夏民族地方文献中心。而有些院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要么所占比例极不协调,许多地方特色的重要文献资料收藏不全或严重缺乏,要么即使是有一定的相关文献,却没有系统整理,专管专藏,因此难以形成重点和优势。抓住了文献资源的地方特色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馆藏特色和优势。
2.2 建立行之有效的地方文献收藏网络
2.2.1 和地方史志、党史整理、研究部门建立经常联系。和全省许多地区、市县建立了经常的联系,能够及时掌握地方志、党史类图书信息,及时购人自己需要的图书。
2.2.2 和全省各级政协、政府机构建立必要的联系。政协历年所出文史资料,在地方文献中的参考价值很大,但延续时间长,又均为薄薄的小册子,如果收藏的力度不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各级统计部门出版的统计年鉴和统计资料,是对各行业发展的量化反映,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但这些材料大多为内部出版,印数很少,只有及时搜集,才能保征搜集的连续化;各厅局经常印发大量的宣传资料、招商资料等,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反映当地现实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需要经常联系,加强搜集。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各地文联掌握基本情况,和各地文联、作协加强合作是搜集此类资料的最好途径。
2.2.3 各地高校图书馆和各拍卖机构与旧书市场建立联系。许多地方文献资料为内部出版或作者自费出版,在书目上根本查不到,更别说订到了,而从古籍拍卖会或古旧图书市场上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3 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
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地方文献能否为读者所了解,为大家所利用,关键在于地方文献的数字化、数据库建设和网站建设。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正处起步阶段,地方文献数字化身逢其时。在数字化建设中应该明确,数字化是手段,资源共享,便于利用才是最终目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特色上下功夫,建立有一定的规模、有效的检索功能和具有多媒体信息的特色数据库。图书馆应在统一领导下确定本馆的文献格局、人力及经费等现实条件和本校学科发展的文献需求,选择合适的主题,系统地收集整理书刊、文献、音像资料,运用文献重组技术,进行
深度标引和有序化,制成新颖独特的数据库。
2.3.1 对已收集整理的地方文献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对收集到的各种地方文献资料通过各种现行的数字化技术加以整理,制作音、像、文字资料一体化的系统数据库,开始时期的重点是要建立信息索引库。将馆藏量不足或利用率高的地方资源加工整理上网,从而加强网络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因此,每个图书馆在做好地方文献电子目录后经过对比,除了完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图书资料数字化和一部分公共图书资料的数字化供大家共享外,还需要针对所选主题搜集网上的资源,对其进行整理和加工,进行深度标引和有序化,形成“地方文献网络资源数据库”,以扩展馆藏资源。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购买相关的数字化产品,丰富和补充本馆的信息资源。
2.3.2 建立网站,促进资源共享。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料馆藏一旦形成,就要使其充分发挥功效。除提供实地查阅服务之外,还可以利用当今网络技术把最有价值、最有针对性的地方文献情报最快地提供给读者,更为便捷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如塔里木大学图书馆已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局域网工作站,将信息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将会大大提高信息服务的力度。但利用网络提供地方文献的信息服务,在当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何提高地方文献服务的针对性,如何充分体现地方文献资料的价值,及如何增强其有偿服务等均有待于摸索,这也是保持文献资料馆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3.3 加强横向联系,加快信息传递速度
图书馆之间要依靠网络搞好协作,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变个体地方文献馆藏为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地方文献共享资源,建立馆际互借,发挥整体效益,形成高校图书馆地方情报资料共享共用,充分提高地方文献资料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卢巧云.打造图书馆服务品牌的思考.图书情报知识,.6.
[2] 陈志仁.高校图书馆馆藏特色建设浅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0.1.
[3] 张英.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图书馆工作与研究,.3.
(石永梅 塔里木大学图书馆)
〔出处〕 塔里木大学学报 第1期
篇2: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信息建设
〔摘 要〕 地方文献类型丰富特性复杂,是重要而特殊的信息源。本文根据当前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地方文献特色信息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4)05-0190-03
地方文献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1世纪,信息化已成为主导人类社会进程的历史洪流,高校图书馆以其巨大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成为“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作为具有“资政、励志、存史”重要价值的地方文献,长期以来不仅被文化部列为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高校图书的馆藏特色倍受高校和社会的重视。
1 地方文献的多重特性
1 1 地方文献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地方文献概念的解释,众说纷坛,尚无定论。广义指:地方文献是指一切与地区有关的文献,即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和内容述及本地的出版物;狭义指: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与地区有关的一切文献,从而排除了内容不涉及本地的地方人士著述和本地出版物。
1 2 地方文献类型丰富多样
按内容划分为:地方社会科学文献、地方自然科学文献、地方经济文献等等、而且按不同形式划分为以下各类。载体形式:甲骨地方文献、金石地方文献、手抄地方文献、缩微地方文献、视听型地方文献等等;文种形式:汉文地方文献、少数民族文地方文献、外文地方文献等等;著述形式:地方志、地方谱谍、地方丛书、地方工具书、地方图录、地方图录、地方笔记、日记、地方碑志、地方印章、票据和表格、地方信札、地方档案等;出版形式:地方图书、地方连续出版物等等;时代形式:古代地方文献、近代地方文献、现代地方文献等。
1 3 地方文献特性复杂多样,与一般文献比较,表现有多种特殊性
区域性:地方文献以一个地区为记范围,反映地方的人和事,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时代性: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历史的产物,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特征;广泛性:地方文献内容丰富,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类型多样,按不同标准划分众多类型,从内容到形式,明显具有广泛化;可靠性:地方文献多出自地方人士之手,史料详实、数据真实,具有权威可靠性。
1 4 地方文献的作用
地方文献是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地方文献资源,搞好地方文献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参考资料,促进科教事业的发展;为地方各行各级领导决策和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地区经济提供重要信息资源,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为编史修志、文艺创作提供资料及素材,繁荣文化事业;为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传统教育提供教育材料,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存地方文献资料,弘扬地区民族文化。
2 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制订了相关法规条例以确保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网络信息环境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地方文献资源的作用更加凸现,地方文献建设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1 1 社会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的现状
2 1 1 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受到普遍重视
自1982年12月文化部颁布《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省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以来,许多省(自治区、市)、市、县政府和宣传部门发出了关于征集地方文献的通知,明确规定凡本地出版机构和机关、团体编印出版的书刊资料,都应缴送本地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呈缴本”制度的地方法规作用。
2 1 2 设立了地方文献工作的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
早在20世纪60年代,首都图书馆就设立了地方文献特藏书库,并且与北京有关高校建立了北京地方文献协作组,90年代后,各地方、高校图书馆以自己的馆藏特色为基础,纷纷建立了地方文献部、库、柜(架)。
2 1 3 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加强
地方文献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地方文献悖离老化规律,有反复提供使用的信息价值。几十年来,各地、各类图书馆编制了大量的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编辑出版了各种地方文献资料汇编、文献综述、手册、年鉴、图集、名录等。
2 1 4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已经起步
随着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地方文献工作自动化已开始逐步实施,许多图书馆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作为地方文献工作自动化的重点,一批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已经完成和即将完成。如武汉大学的“湖北地方志全文数据库”、中山大学的“珠江三角洲文献数据库”等。
2 2 当前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存在的问题
2 2 1 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上还不够到位
到目前为止,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规性文件,所开展的地方文献工作也多是“自发”式的,因此一些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将地方文献工作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有的虽然制订了地方文献工作计划,但并没有真正去落实,导致地方文献工作不能顺利地有计划地开展。
2 2 2 地方文献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地方文献与其他文献一样,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具有不同的载体、版本,不同的生产、出版、发行单位,不同的保存单位和个人,而且还有内部档案、内部资料和许多未开发的零次(口头、实物)文献,仅靠市场订购或购买是很难搜集全的。在地方文献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各地政府部门虽然制订了许多措施,但并没有将地方高校图书馆纳入其中,而一些高校图书馆也没有积极主动地与地方建立协作关系,导致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2 2 3 地方文献工作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全国统一规划,没有具体的工作条例和标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上,对文献的收集标准、范围认识不一致,对收集重点、收集渠道不明确。在地方文献的整理上,或没有统一的分类、著录标准,缺乏便利、快捷的检索途径,没有进行集中的入藏、展示。在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多数难以入网,严重影响了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3 充分认识地方文献收藏工作的重要性是做好收藏工作的动力
众所周知,对于一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如何,决定着此项工作完成得是否圆满。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要做得好,必须加深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识上去了,行动起来就有了动力。
3 1 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对图书馆形成特色至关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们正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大步前进。各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越来越注意挖掘自己的地方潜力,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在此大环境中,各高校图书馆,除了搞好本身馆藏建设外,还应该注意形成自己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存在价值,特色就是生命力。毋庸置疑,在文献收藏方面的特色也是图书馆的特色之一。对于处于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地方文献的收藏是其在文献收藏方面形成地方特色的必经之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图书馆对于地方文献的收藏如何,决定着它能否成为有别于其他馆,而具有自己特色的图书馆藏。
3 2 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是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首先依赖地方文献的收藏,离开了收藏工作,其他的读者服务等工作也就失去了根基。所以收藏工作对于图书馆工作之重要性显而易见。同时,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又是直接在为本地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服务。就地方文献的性质而言,它是地方历史和各类地方专业史的基本史料。对当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篇3: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信息建设
由于文献载体形式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文献信息数量的高速增长,读者需求的多样性等变化,使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同样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有待探讨和解决。
4 1 地方文献建设工作要走共建共享的道路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仅靠这些优势来保障其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地方文献信息的特点和工作规律,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必须走协作和共建共享的道路,呼吁地方政府在规定地方文献的“呈缴”范围时,应将高校图书馆纳入其中,以完善高校馆的文献建设保障体系。
4 2 地方文献的收集在考虑学校发展的`同时要充分体现本校的学科专业特点
地方文献的采访原则要求地方文献的收集应有目的、有计划。目的性是采访的文献必须符合读者需求,计划性是采访的文献要适应学校的发展。高校文献工作的性质及其服务对象,决定其藏书的成分与内容要兼有地方性、综合性、史料性和专业性等多种性质,读者的需求又决定其选择专业吻合的高校图书馆来检索和咨询地方文献。在收集地方文献资源时,不能盲目地追求多而全,不加选择地收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高校图书馆要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靠得是自己的学科专业文献优势。近几年来,地方高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设置与地方经济建设相关的专业,这使得教学科研对地方文献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收集地方文献资源时,既要考虑自身发展,又要从学科专业出发,又要从保存地方史料、开展乡土教育的角度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不可盲目从事。
4 3 正确区别和对待不同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工作研究
数字图书馆的实现,使各种电子文献迅速增长,这一趋势影响和改变了馆藏文献信息的结构,也影响和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如何正确入藏不同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资源,是搞好文献信息工作的关键。我们知道,电子出版物信息储量大,体积小,检索方便,界面生动活泼,价格低廉,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资源共享。但电子文献容易失去原始性,容易改,难以防伪,不便于长期保存。印刷文献虽不具备电子文献的优点,但印刷文献历史悠久,适应领域广泛,是最直接便利的信息资源,也是电子网络资源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印刷文献能较好地保存文献的各种原始面貌,如各种版本、书法、绘画、手笔、票据、证券、契约等,且便于长期保存。地方文献与其他文献的重要区别在于,一些地方文献具有不再生性,既不能复制,也不能再造,需要完好无损地保存其原始面貌,其史存价值是电子文献无法实现的。因此,在地方文献的采集中,要合理建立一种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结构,这种结构要注意信息内容是否完整,是否便于读者利用和史存价值的实现,而不是关注文献载体是否齐全。
4 4 在馆藏地方文献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由于地方文献内容丰富、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数量庞大,在管理和利用时往往费时费力还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则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也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建库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4 4 1 数据库的划分和确定
地方文献种类的繁多,一个馆不可能同时建全所有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应根据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可行的方案,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确定是建立书目数据库还是全文数据库。
4 4 2 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数据库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它不仅直接影响数据库的使用效果,更决定其应用前景。在建库时,必须对数据库结构、录入数据格式和字段的定义给予规范化界定,并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使其符合图书馆网络建设发展的要求。
4 5 建立有特色的专业队伍
图书馆要培养一支有知识、事业心强、能吃苦、肯钻研的高素质开发研究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的组合既要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才,也要吸纳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综合使用,有利于地方文献开发和咨询工作的开展,各学科之间能互相取长补短,还要配备有经验进行深层次加工和开发人员,还要提高其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历史文献知识、补缺地域文化知识、强化咨询服务知识和更新信息技术知识等,才能保证地方文献服务工作高水平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文翰.浅说图书馆地方文献发掘整理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J].图书馆学刊,1994,(5):50-51.
[2]何荣先.浅谈地方文献的征集收藏与开发利用[J].中州今古,,(2):45-47.
[3]陆建芳.地方文献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0,(4):58-62.
[4]王效良.构建当代地方文献体系的几点思考[J].津图学刊,,(1):6-10.
[5]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5.
[6]赵奇钊,周彤.民族地方文献工作之我观[J].情报杂志,,(2):71-72.
作者简介:何志兰(1959-),女,湖北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襄樊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管理及读者服务工作。
〔出处〕 现代情报 5月第5期
篇4: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摘 要:文章阐明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具体论述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的搜集原则与搜集方法、科学管理措施,并提出了在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各馆还应加快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步伐,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专家队伍,建立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地方文献馆藏体系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02-0065-02
篇5: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对民族地方文献的管理主要采用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两种形式。前者是根据文献版本类型的不同划归到不同科室管理,与非民族地方文献混合排架;后者是单独设置民族地方文献部室,将各种各样民族地方文献集中于地方文献特藏库或专门的全开架阅览室。实践证明,集中管理优于分散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既方便于读者的查找与使用,又便利于图书馆员对文献的查漏补缺,调查统计文献资源利用情况。集中管理主要由五个工作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应重视。
3.1 详细登录
刚采集到馆的民族地方文献,不管新旧,均应及时验收。指定专人,按文献的类型与载体形式分别进行财产登记造册。
3.2 科学分编
先按民族语言文字归类,再依地方文献学科内容属性分编,取著者号为书次号,集中同类型同著者的不同著作,便于管理与查检。
3.3标准著录
民族地方文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标引著录,各馆都应创造条件,以CNMARC作为机读目录数据格式,为建立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打好基础。
3.4合理排架
民族地方文献应采用集中专藏、分类排架管理模式。设立民族地方文献专用库和阅览室,并划分成若干馆藏区,根据不同文种、不同载体类型、不同外表特征,购置不同样式的书架、柜橱,分门别类存放各种民族地方文献。
3.5 严格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订读者借阅规则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文献管理细则。二是专人负责,配备具有地方文献知识、熟悉馆藏,既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又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篇6: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信息数字化的关键是数字转化技术,尤其是对不同载体形式存贮的文献信息数字化,基于我国目前对文献信息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和民族地方文献自身的特点,对民族地方文献信息数字化可分别采用两种数字转化方式。
4.1 第一种方式
对民族地方文献的主要载体形式--纸质文献可采用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KD3.0(标准版用户)系统,通过扫描将纸制文档变成图像存放到计算机里,并借助OCR识别系统,把图像还原成文字,然后再进行编辑、排版、标引等深加工,从而将大量的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
4.2 第二种方式
由于民族地方文献形式和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为保持碑文、木刻、图片、手稿、族系家谱等版本原貌,应通过扫描,以图像存贮方式作为原版显示,并录入必要的检索标引字段,作为建库的知识点,从而达到高质高效地完成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数字化。虽然这种方式要占用较大的存贮空间,但保留住民族文献的原貌风格,能真实反映出地方文献的特色。
4.3 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
随着教育网、科研网、校园网等多种网络的开通,人们对民族地方文献信息的网上需求越来越多,开发建设民族地方文献信息数据库势在必行。所以,应选择特定专题,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将散见于地方文献中有关资料信息汇集起来,建立专题文献信息数据库,供读者检索使用。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比制成卡片或印刷成册更能发挥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效益。至于对多媒体形式的民族地方文献,可暂时只建立目录数据库,适当揭示报道馆藏状况,待多媒体数字化转换技术成熟之后再予建库。
篇7: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在960万km2国土上,民族自治区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64%,大部分是边疆地带。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在我国历代的政治、经济、边防和多元文化舞台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少数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对繁荣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增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都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8: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要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达到现代化水平,使其充分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同心同德、协作协调的民族地方文献专家队伍。就专职民族地方文献工作队伍而言,应由操作型、研究型、管理型三种专业人员组成。后两种人员应当是复合型人才,对民族地方文献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应有所了解,是“百科全书”式的通才。他们还得在民族文献学的某个领域、某一方面或对某一个学科有较深的造诣。只有由这样的专家组成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队伍,才能生产出高品质、多档次、受欢迎的民族地方文献信息新产品。合格的民族地方文献专家除了应具备必需的科技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培养人才要与时俱进,及时引进一批头脑灵、能耐大、本质好的青年人来从事民族地方文献工作,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民族地方文献专家队伍。
[参考文献]
[1] 李杰.我国的民族文献及其建设.图书馆,1992(5).
[2] 包金玲.加强民族地方文献建设.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
[3] 陆建芳.地方文献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
[4] 彭延炼.论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1).
[5] 乔惠萍.浅议地方文献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2).
〔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第2期
篇9: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各种载体的民族地方文献。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全面、系统、详细地了解到我国各少数民族区域的历史沿革,不同时代的经济兴衰、自然风貌变迁、习俗文化演进,以及当今的天文地理、矿产资源、科学技术发展等状况。搜集、整理、加工、入藏民族地方文献是一项十分复杂、艰苦、细致的工作。其涉及面广、历史久远、分散,是一项民族地方文库建设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人继往开来,不断努力进取。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各馆的性质、任务、服务对象等实际情况,对民族地方文献确定搜集范围,制订并遵循搜集原则和搜集方法。
2.1 民族地方文献的搜集原则
2.1.1 地域性原则。合理确定其地域范围,既要搜集本地区地方文献,也要搜集与本地区相关的周边地区的地方文献。
2.1.2 系统性原则。对民族地方文献中的连续出版物、多卷书和丛书等,应尽量搜集齐全,确保文献的完整性和学科的系统性。
2.1.3 针对性原则。各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服务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搜集各种载体民族地方文献,以便形成特色馆藏中的特色。
2.1.4 协调性原则。大力促进馆际协调分工合作,明确各馆搜集民族地方文献的侧重点,建立地区性民族地方文献信息网络,为实现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打下良好基础。
2.1.5 时效性原则。对一些时效性强的民族地方连续出版物或重点收藏的珍善本影印件都应及时采集及时加工入藏。凡发现漏订或缺藏,一经查明原因,均应采取措施及时补缺。
2.1.6 适效性原则。合理确定民族地方文献的收藏复本,避免相同内容不同载体的文献重复采集,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形成最佳馆藏结构体系。
2.2 民族地方文献的搜集方法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塞外边疆地带,交通不便,对民族地方文献应广开搜集渠道,拓宽搜集途径,采取多种搜集方法。
2.2.1 征订。经常与各类公开出版发行机构保持联系,通过文献征订目录订购公开出版发行的民族地方文献。
2.2.2 零购。通过互联网络了解一些非邮发的内部交流地方刊物出版发行的动态;定期去书店、书市、书摊、书展会采集或函购。
2.2.3 交换。鉴于民族地方文献固有的特点,各馆都受人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全方位采集各种民族地方文献是很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少数民族地区各高校图书馆应加入本地区图协民族地方文献搜集协作网络,各馆对所搜集到的地方文献互通有无,进行无偿或有偿交换。
2.2.4 征集。少数民族地区常年活跃着一大批扎根于民间、潜心钻研民族地方文化艺术的专业人士。他们因工作需要,长年致力于挖掘搜集整理修订本民族地方文献,手中都掌握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精品,有的家里还形成小规模颇具特色的藏书楼。各高校馆应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积极主动与他们联系、接触,建立友谊,宣传征集民族地方文献的'目的和用途,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从个人手里无偿征集来的珍善本,各馆除了妥善保存外,还应及时给捐赠者签发收藏证书或给予表扬奖励。
2.2.5 析出复制。有许多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被收录在大型丛书、文集、报刊等文献中,凡能查检到的均应在遵守版权和著作权的前提下,通过复印、扫描摘抄、剪辑等手段进行复制搜集。
【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相关文章:
10.地方文献工作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