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辅导: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
“神鹰阿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中药学》辅导: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药学》辅导: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中药学》辅导: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它们的意义如下:
(一)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二)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三)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四)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归纳来说,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 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凡沉降的药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 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
升降浮沉,既是四种不同药性,同时在临床上又作为用药的原则,这是它的重 要意义。因为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下、表、里的不同,病势有上逆和下陷的 差别,在治疗上就需要针对病情,选用药物。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胃气上 逆的呕吐,当用姜半夏降逆止呕,不可用瓜蒂等涌吐药;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耆、党参、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 病位在表者,宜发表而不宜收敛,因表症须发汗解表,当用紫苏、生姜等升浮药, 而不能用浮小麦、糯稻根等收敛止汗药;病位在里者,宜清热、泻下或温里、利水 等沉降药,不宜用解表药等。如肝阳上逆的头痛,误用升散药,反而造成肝阳更为 亢盛的情况;脾阳下陷的泄泻,误用泄降药,反而造成中气更为下陷、以致久泻不
止的症状。
升降浮沉,也是对药性认识的一种归纳方法,并且在应用上和药物的归经有密 切联系。例如,肺病咳嗽,当用肺经药物,但又须区分病势的惰况,考虑升浮沉降 的药物;如果由于外邪束肺、肺气失宣引起的咳嗽,当用升浮药发散外邪、宣畅肺 气,如麻黄、桔梗等;如肺虚久咳就应该用敛肺止咳的五味子、诃子药性沉降的药 物来治疗。又如,气分上逆的病症,应当用沉降药来治疗,但又须区别属于何经的 病症,如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就要用半夏、丁香等胃经降逆药;肺气上逆、咳嗽
气喘,就要用旋覆花、白前等肺经降逆药。
升降浮沉的药性,一般来说和药物的性味、质地有一定关系。
在药性方面来说,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味属苦、酸 、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因此有“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散 、热无沉降”的说法。
在药物质地方面来说,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种子、果实 、矿石以及质重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
但是,上述情况又并不是绝对的,还必须从各种药物的功效特点来考虑,例如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在性味和质地方面,药物的升降浮沉也是如此,如苏子 辛温、沉香辛微温,从性味来说应是升浮,但因为质重,所以作用为沉降;胡荽子 药用种子应是沉降,但因为药性辛温,所以作用为升浮等等。此外,通过药物的炮 制, 也能使升降浮沉有所转化, 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敛、盐制则下行
篇2: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习题: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习题: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
一、A1型题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
A.药物有无毒副作用
B.作用部位的选择性
C.作用趋向性
D.药物有无补泻作用
A.药物作用的.峻猛与否
答案:C.
(2)下列哪一组药物的性、味,其作用趋向一般属于升浮?
A.甘、辛,凉
B.辛、苦,热
C.辛、甘,温
D.甘、淡,寒
E.酸、咸,热
答案:C.
(3)作用趋向于沉降的药物气味多是:
A.苦、甘,温
B.酸、苦,寒
C.辛、苦,热
D.甘、咸,温
E.辛、甘,寒
答案:B
(4)酒炙药物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有收敛作用
B.有降下作用
C.有升提作用
D.有下行作用
E.无影响
答案C
(5)醋炙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有收敛作用
B.有降下作用
C.有升提作用
D.有下行作用
E.无影响
答案A
(5)盐炙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升提
B.下行
C.发散
D.收敛
E.无影响
答案B
(6)升浮药的作用趋向是:
A.向上、向外
B.向下、向里
C.向气、向血
D.向阴、向阳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7)沉降药的作用趋向是:
A.表示发散、上升
B.表示能降逆、泄利
C.表示向气、向血
D.表示向阴、向阳
E.以上均不是-
答案B
(8)病变在上在外在表时一般宜选用药性属者:
A.沉
B.降
C.升浮
D.沉降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9)肝火上炎时宜选用药性属()者:
A.上浮
B.发散
C.降逆
D.升提
E.以上都不宜
答案C
(10)病势下陷者宜选用药性属()者:
A.凉
B.寒
C.降
D.升
E.以上均不宜
答案D
(11)升降浮沉的理论形成于:
A,明朝时代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金元时代
E.宋朝时代
答案D
二、B1型题
A.病势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呃逆
B.病势表现为向下,如泄利、脱肛、子宫下垂
C.病势表现为向外,如自汗、盗汗
D.病势表现为向内,如表证不解
E.以上均不是
(1)具有降的作用趋向的药物能治疗:
(2)具有升的作用趋向的药物能治疗:
答案(1)A(2)B
A.病变在上在表的疾病,如头痛、头晕
B.病变在下在里的疾病,如腹痛、腹泻
C.病势逆上者,如肝火上炎头痛、目赤
D.病势陷下者,如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
E.以上都不是
(3)升浮药可治:
(4)沉降药可治:
答案(3)D(4)C
篇3:《中药学》辅导:药性理论(三)升降浮沉
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升降浮沉是用以概括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药物性能,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升降浮沉的确定,是依据药物各自所具有的功效和所治的具体病证,其具体确定方法是依据相对于病证的病势趋向而言的。人体的各种病证,往往因气机升降出入障碍而表现出不同的病势趋向。常见的,如呕吐、喘咳之向上,泄利、脱肛、子宫下垂之向下,自汗、盗汗之向外,表证不解之向内。能针对这些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
掌握药物的升降浮沉,可以充分利用其作用趋向以纠正机体功能失调,使之恢复正常;也可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为: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
依据药物各自所具有的功效和所治的具体病证,一般具有解表、升阳、祛风、散寒、涌吐、开窍、透疹、温阳益气等功效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表证,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风湿痹痛,中寒泄利,神智不清,疹发不畅,阳虚气弱等病证
者,多为升浮之性;具有清热、泻下、利水渗湿、安神、潜阳、息风、止呕、止咳平喘、收敛固涩、消导积滞功效的药物,常用于治疗里热,热结便秘,水肿,小便不利,失眠多梦,肝阳上亢,呕吐,喘咳,饮食积滞等病证者,多为沉降之性。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有四气五味,从实际情况看,具有升浮趋向的药物,大多为温热、辛甘之品;具有沉降趋向的药物,大多为寒凉、酸苦咸涩之物。故前人往往将四气五味作为影响和确定药物升降浮沉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均是从不同角度去概括药物的作用特点,两者实为间接关系,故都不能作为影响和确定对方的绝对因素。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还有药物的质地轻重,前人曾比较重视药物升降浮沉趋向与其质地的关系,认为花叶等质轻之药大多升浮,果实种子类、金石介类等质重药物大多沉降。然而例外者甚多,不少花类药有沉降之性(如芫花、款冬花、槐花、旋覆花……),质重者亦不乏升浮之品。因两者间并无本质联系,故不能将质地轻重作为判断和解释药物升降浮沉性能的主要依据。
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质,是各药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与其主要功效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李时珍认为“升降在物”,但通过有目的的配伍和炮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向,因此李时珍又说药物之升降“亦在人也”。常用的炮制方法,如“酒制升提,姜制发散,┈盐制入肾而走下”就是这个意思。
篇4:《中药学》辅导:中药的性能-归经
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龙胆草能归 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 症的功效....。
药物归经这一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由于经络能够沟通人体的 内外表里,所以一旦人体发生病变,体表的病症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 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各个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产生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如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抽搐 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 咳,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用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用麝香、菖蒲能苏醒神志,说明它们能归人心经....。由此可见,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用药也必须有温(治寒症)、清(治热 症)、补(治虚症)、泻(治实症)等区分。但是发病脏腑经络又是不一致的,如 热性病症,又有肺热、胃热、心火、肝火.... 等, 在用药治疗时,虽然都需要根 据“疗热以寒药”的原则选用性质寒凉的药物,然而还应该考虑脏腑经络的差异, 鱼腥草可清肺热、竹叶可清胃热、莲子心可清心火、枯草可清肝火,就是由于它们归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同样原因,对寒症也要进一步分肺寒,脾寒....,虚症要分脾虚、肾虚....,实症要分燥屎里结(大肠实)、痰饮停聚(肺实)....。在疗上,温肺的药物,未必能暖脾;清心的药物,末必能清肺;补肝的药物,未必能补肾、泻大肠的药,未必能泻肺……,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药物归经的重要意
义。
但是,在应用药物的时候,如果只掌握药物的归经,而忽略了四气、五味、补 、泻等药性,同样也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某一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可能有的属寒、有的属热,也有可能有的属实、有的属虚,那就不能因为重视归经,而将能归该经 的药物不加区分地应用。相反,同归一经的药物种类很多,有清、温、补、泻的不 同,如肺病咳嗽,虽然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都能归肺经,在应用时却不一样 ,黄芩主要清肺热、干姜主要能温肺、百合主要补肺虚、葶苈子主要泻肺实....,在其它脏腑经络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归经是中草药性能之一,性味也是中草药的 另一方面的性能,其它还有升降浮沉、补泻等性能,应该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能,才能在临床治疗中更好地运用各种中草药。
关于药物的归经,古代文献上又曾将它和“五味”联系起来,认为:
味酸 --- 能入肝。
味苦 --- 能入心。
味辛 --- 能入肺。
味甘 --- 能入脾。
味咸 --- 能入肾。
这种归纳,虽然对一部分药物是符合的,但绝大部分与客观实际情况并不一,不能作为规律性来认识。
篇5:《中药学》辅导: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
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味,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其中的“性” 又称为“气”,是古代通用、沿袭至今的名词,所以四气也就是四性。性和味的作 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 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 次于热、凉次于寒。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感 受风寒、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 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的。如果生了疗疮、热疗、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 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的。
中草药的药性,通过长时期的临床实践,绝大多数已为人们所掌握,如果我们 熟悉了各种药物的药性,就可以根据“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和“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针对病情适当应用了。一般是,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此外,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较为平和,称为“平”性。由于平性药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作用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
凉、平正气,而一般仍称为四气。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各种滋味的作用如下:
(一)辛 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 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
(二)甘 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
(三)酸 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
(四)苦 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热、燥湿、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物,大多数有苦味。
(五)咸 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
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是这样的:
(一)淡 就是淡而无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大多数是淡味。
(二)涩 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
由于淡味,没有特殊的滋味,所以一般将它和甘味并列,称“淡附于甘”;同时,涩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因此,虽然有七种滋味,但习惯上仍称“五味
”。
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种药物既具有一定的气,又具有一定的味。 由于气有气的作用,味有味的作用,必须将气和味的作用综合起来看待,例如,紫 苏性味辛温,辛能发散,温能散寒,所以可知紫苏的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芦根性
味甘寒,甘能生津,寒能清热,所以可知芦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生津……等。
一般说,性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药物,功效也 就有所区别;性同味不同、或味同性不同的药物在功效上也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点 。例如,同样是寒性药,若味不相同,或为苦寒,或为辛寒,其作用就有所差异,如黄连苦寒、可以清热燥湿,浮萍辛寒、可以疏解风热;同样是甘味药,但气有所 不同,或为甘温,或为甘寒,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黄耆甘温?可以补气,芦根甘寒 、能清热生津。所以,在辨识药性时,不能把药物的气与味孤立起来。
在临床具体应用时,一般都是既用其气、又用其味的,而在特殊应用的时候,配合其它药物,则或用其气,或用其味。
【《中药学》辅导: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相关文章:
8.浮沉经典台词
9.《浮沉》观后感
10.浮沉台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