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Willia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课外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课外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课外阅读《双龙洞》习题答案
课外阅读《双龙洞》习题答案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答案:
1、石笋的“笋”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S);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竹子头),再查(4)画。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有宫室 、器用 ,名目有四十多 。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 观赏) 黑暗——(漆黑 )
4、用“——”画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虽然工人们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5、用“ ”画出写内洞很大的句子。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
6、结合短文内容,你能说说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吗?
因其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而得名。
7、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颜色各异,你能想象其中的两种也将它们比做什么吗?
第一种:大佛的垂耳
第二种:突起的竹笋
8、本段抓住那几方面写的?
读了这段话后,我知道作者抓住内洞的黑、奇 、大三个方面,其中着力描写了内洞景物的“奇”,一是“形奇”,表现为形状变化多端的石钟乳和石笋;二是“色奇”,表现为颜色各异,三是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9、从画线的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
篇2:高中课外阅读训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课外阅读训练习题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
海棠花
季羡林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了,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
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1941年5月29日写于德国哥廷根)
小题1:作者为什么以海棠花为题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答。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 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何关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全文阐释文章最后一句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的含义及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 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中的远和近是指什么?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远和近的这种心理反差的理解。(不少于10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是全文行文的线索,(1分),因为文章开头由看到别人家园子里的海棠花到自家园子里的
海棠花,最后写到在异国他乡的海棠花,海棠花串起了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片断,自然唤起了乡
思。(2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1分)(答到要点即可)
小题2: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2分)
小题3:(1) 实写眼前的景物(晚霞)的壮观美丽(1分); (2)烘托作者内心浓浓的思乡之情(1分);(3)寄托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望(2分)。
小题4:此处的远指时空距离,近指情感(心理)距离;(2分)围绕只要我们找到了情感的寄托,距离将不再是阻隔谈即可,(1分)但必须举例阐释才行。(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
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短文海棠花贯穿全文,解此题时要讲清海棠花是如何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并借以抒发作者感情的。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划线句子含义,要紧密联系具体语境和本段中心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含义不能停留在字面,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理解远和近的正确含义,然后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篇3:课外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外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1993年1月底的一天清晨,人们在东京板桥区的石神井小河中栖息的成群野鸭里面突然发现了一只中箭的野鸭。一只褐色的野鸭,身负长箭,在水中和同伴们嬉戏。当它上岸觅食时,因为伤痛,只能单脚跳跃前行,显得十分艰难。这只受伤的野鸭每天都吸引了数百人有人看到它觅食困难,就把带来的食品专门投给它。心软的老太太,看到它身负重伤依旧无忧无虑,有时还受到其他野鸭的欺负,竟然流下了眼泪。这只野鸭好像意识到它是人们注意的对象,一天,它竟然飞行了六公里,来到野生动物园的水池。关心它的人们也跟踪来到这里。
1.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可看出这是一只受伤的'野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这只受伤的野鸭,人们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鸟儿从我做起,请写出自己的护鸟宣言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身负长箭;当它上岸觅食时,因为伤痛,只能单脚 跳跃前行,显得十分艰难。
2.①把带来的食品专门投给它;②为它流下眼泪;③跟踪它。
3.略。(言之成理即可)
篇4:课外阅读理解习题附参考答案
课外阅读理解习题附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载体。不管是什么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本本身。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体,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两样。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题库,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理解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不能是平面的、单一的。所谓“层次结构”,包括了表层和深层,构成文学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意蕴与意味。
文学文本有口语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说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起来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头文本的形式存在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原先也是口头传唱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曾经长期以口头形式传播。口语文本在流传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变异。口语的文学文本至今没有完全消失,近年常见的'人们在酒席间讲的笑话,有些就属于口语文学。在旅游的时候,导游有时也会给游客讲唱富有当地特色的口语文学。
(选白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开头的话》,有删改)
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文本有着多样化的载体,并且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变化发展。B.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可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C.文学文本是以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组合体。D.文学文本由至今仍在特定环境中流传的口语的文学文本发展而来。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用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与货物没有区别的例子,表明第一文本是指各种各样记录文学符码的载体。B.第二段指出以语言文字为能指的文本与建筑等其他文本的区别,强调对前者的解读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C.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方式,从中外经典作品成型的角度分析口语文学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口语文本具有变异性。D.文章基本结构采用总分式,先从作为载体的第一文本人手,再深入到作为本体的第二文本,最后加以分类辨析。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文字之著于竹帛者”才是文学,口头文学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B.我们要研究的真正意义的文学文本就是被接受者掌握的第一文本的内容。C.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范围不包含文学符码的载体,而专注于阅读中的意义整体。D.建筑、绘画等文本由于具有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因而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
答案:
1.C
1.C
1.B 答案解析: 1.A选项见第一段画线,载体由过去的竹、帛、钟鼎、石碑到现在的电子技术等载体。B选项见第二段画线。D选项见第三段画线,“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无论古今中外。 “酒席间”“导游讲场当地特色”等皆说明“变异”的“特定环境”。C选项见第三段画线,原文只说“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并未说指向其“主要目的”。属无中生有。故错。
1.A选项《莎士比亚戏剧集》例,是为说明“第一文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不需太多关注”。故错。B选项是为强调二者“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故错。D选项,文章基本结构应该是层进式。先解释“载体”,再解释“本体”,在解释“分类”(因为节选,故只解释了“源头”)。故错。C选项,正确。
1.A选项见第三段画线。两个错,“竹帛”只是载体,载体是多样化的,参考1A分析;“口头文学即最早的文学”,并且“起源于劳动号子”。故错。C选项,参考2A,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范围不是不包含文学符码的载体,文中说是“不需太多关注”。故错。D选项,“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无中生有。B选项见第一段画线。“第二文本(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故正确。
篇5:课外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课外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东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小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1.吴玠送美女给岳飞,岳飞说皇帝日夜操劳政事,大将难道有时间安乐享受吗?这说明岳飞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飞严以治军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飞善待自己的.部下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表述。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飞为什么能经常打胜仗,“所向克捷”?用文中原语回答。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朝廷要提升岳飞的官职,岳飞总是说:“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说明岳飞有以国事为己任的思想品质。(意对即可)
2.岳飞严以治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格训练,休整时也不放松,要求穿上重甲训练;二是纪律严明,不拿老百姓的一草一木。(意对即可)
3.⑴士兵有病,他亲自为士兵调药;
⑵将士远离戍边,岳飞的妻子亲自到将士家慰劳;
⑶若有死于戍边的,就抚养他们的孤儿;
⑷有了颁赏的犒劳之物,就分给军士官吏。(意对即可)
4.“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用兵要讲究仁、信、智、勇、严。(意对即可)
5.这句话表现出岳飞不居功的思想品质。(意对即可)
篇6:习题及答案
两则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及答案
第一套
语言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差可拟
(5)去后乃至 (6)太丘舍去
(7)入门不顾 (8)与友期行
(9)时年七岁 (10)尊君在不
(11)相委而去 (12)下车引之
2. 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待君/久不至 B.即公/大兄/无奕女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人门/不顾
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
课内精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9、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2.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外选读・故事两则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③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⑤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⑥。(选自《宋学士文集》)
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⑦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⑧不买。子侄以为言⑨,元方日:“不尔⑩,是欺之也。”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窃:暗暗地。②已:止,罢。③已而:过后。④曷:何,怎么,为什么。⑤依,投靠。⑥恬若不见:安然得好像没有看见土偶。⑦直:通“值”,价钱。⑧遽(ju4)辞:立即推却。遽,急促。⑨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⑩不尔:不这样。
13.翻译下列句子。
(1)曷不听其所为?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不尔,是欺之也。
14. 简析这两则故事的选材和立意。
15、请举出与这两则故事类似的古人事例各一个,各用一句话概述。
思考探究
16.两篇文章同是刻画儿童形象的,但写法却不尽相同,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第二套
[课时训练]
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朝代)人___(姓名)组
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地点“____”人物____事件“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俄而雪骤( )( )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相委而去( ) 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 ....
公欣然曰( ) 太丘舍去( ) ...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
柳絮( ) 无奕( ) ..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阅读诗歌《春雪》,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 ,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
八、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
九、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二)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 “举...
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
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7、解释加点的字。
遗( ) 夜书( ) 说( ) 尚明( ) 以治( )
8、翻译下列句子。
①云而过书“举烛”。
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 。
(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
[注释] 秦青、薛谭:都是秦国著名的歌唱家。 饯:设酒食送。衢(qú):大路。
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 ( )
A、薛谭学讴于秦青:唱歌 .
B、未穷青之技:尽、全部 .
C、抚节悲歌:把住 .
D、响遏行云:阻止 .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薛谭学讴于秦青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B、饯于郊衢 有过于江上者 ..
C、未穷青之技 其邻人之父亦云 ..
D、人皆贺之 放之四海而皆准 ..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薛谭乃谢求反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
B、其邻人之父亦云 响遏行云 ..
C、自谓尽之,遂辞归 停数日,辞去 ..
D、(歌者)贵在中节 抚节悲歌 ..
1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套答案
1.(1)家庭聚会 (2)不久,一会儿 (3)??的样子 (4)相比 (5)于是,才(6)放弃 (7)回头看 (8)约定 (9)当时 (10)通“否”(11)丢下、舍弃(12)拉
2.B 3.C 4.(1)谢太傅 (2)陈太丘 (3)客人 (4)陈太丘
5.例如:第(3)句,诗人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
6.(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7.(1)向空中撤一把盐差不多可以和白雪纷纷相比。
(2)还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起。
(3)(约定)正午不来,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节。
8.温馨和谐。 9.如“鹅毛大雪”等。 10.(1)惭愧。 (2)轻视。
11.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12.做人要明礼、守信;为人要不卑不亢,敢于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等。言之成理即可。
13.(1)怎么不就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呢?
(2)在长明灯的照映下拿起书来读。
(3)不这样说出实情,那是欺骗人家。
14.《王冕读书》选取王冕小时候读书的经历,表现了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陆少保卖宅》选取陆少保卖宅失败的例子,表现他具有诚信的美德。
15.例如:(1)匡衡凿壁偷光。 苏康映雪读书。 (2)北宋诗人晏殊在考试中遇到与自己做过的题目相同,竟要求换题。
16.可从文章写法、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分析。
第二套答案
一、南朝宋 刘义庆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二、不如 乘 不久、一会儿 急 差不多可以相比 约定同行 丢下 回头看 拉 高兴地 离开
三、B 四、A 五、C 六、B
七、(一)1.fù zhòu nì xǜ 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4.?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 ?(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6.略
(二)、7.七言绝句 咏物诗 8.拟人、比喻 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9.略
八、A.期 古义:约定 动词 今义:日期 名词 B.去 古义:离去、距离 今义:前往 C.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D.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九、(一)1.《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6.略
(二)7.送 在晚上书写 通“悦” 崇高 治理得好、太平8. ①一边说一边将“举烛”二字误写到了信上。 ②国家是治理好了,但“举烛”二字却不是郢人写信的愿望。 9.寓意: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
(三)10.C 11.B 12.B 13.那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林也仿佛被震动了;那歌声优美洪亮,响彻天空,连云彩也好像伫立静听。 14.寓意 :学无止境。 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会有成就。
篇7:女娲补天课外阅读答案
女娲补天课外阅读答案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氺。苍天补,四极正,淫氺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
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冀州,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注释】
[1]本篇选自《淮南子·览冥训》。《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著的一部综合性论说著作,其思想于诸子中属杂家学派。女娲(wā蛙),女神名,据说是我国化育万物的古创生神,有“抟(tuán团)黄土作人”的故事流传。该篇讲述的是女娲补天止水、拯救人类的又一奇迹。
[2]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此指折断。
[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尚书·禹贡》称九州之名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水中陆地。
[4]天不兼覆:此指天体有塌落而不能全面覆盖大地。
[5]地不周载:此指大地有崩裂溢水而不能周全地容载万物。
[6]爁炎(lànyàn烂焰):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
[7]浩洋:水广大盛多的样子。
[8]颛(zhuān专):纯朴厚实。
[9]鸷鸟:凶猛的鸟。攫(jué决):抓取。
[10]鼇(áo熬):同“鳌”,海里的一种大龟。
[11]黑龙:此当指水怪雨神之属,杀之以止水。济:救助。冀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带。此代指九州大地。
[12]水涸(hé禾):这里指洪水消退了。涸:干枯。
[13]狡虫:凶猛的禽兽。
【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引号的字:
(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2)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3)“断”鳖足以立四极。
(4)狡虫死,颛民“生”。
2 .《女娲补天》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气魄和精神?
3 . 在熟读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回答,女娲为什么补天 ?女娲怎样补天?
【阅读答案】
1.(1)覆盖(2)停止(3)斩断(4)生存
2 .《女娲补天》表现了一种与天地抗争,心怀苍生,智慧辛劳的精神与气魄。
3 .因为四极废九州裂,百姓无法生存,女娲不忍百姓遭受天灾,所以补天,她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女娲补天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女娲补天的故事】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篇8:两袖清风课外阅读答案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后人称颂。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管区老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手下人拦住他说:“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
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也办不成啊!”
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上司啊!”
“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哪!”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说着,甩起两只袖子对手下人说:“你看,这里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你带的'是什么?”
“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清廉()贿()俸禄()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称颂()搜刮()治理()
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清廉()称颂()
4、文中的“两袖清风”表面上是__________的意思,实际上是用来赞扬于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谦进京带的是()。
参考答案:
2、称赞剥削整治
3、腐*批判
4、袖管里的风清正廉洁
5、自己管区内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
【课外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3.《诗》习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