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心中这片绿散文
“风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走近心中这片绿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走近心中这片绿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走近心中这片绿散文
走近心中这片绿散文
一
家门前那玫红的碧桃、素洁的玉兰,窗外那粉嫩的红叶李、繁密的紫荆花,正相继开放着。这来之不易的晴天召唤着我,想去看望家园以外的春色。
通往植物园的班车上挤满了游人,那些次第开放的花儿们,此时并不缺少围观赞赏者。惦记着渭河上游的那片绿,想去看看春光中久违了的这一方青山绿水。
走出家门,阳光正暖。顺着沿河公路向西北方行走,已隐约可见宝鸡峡水库拦河大坝如一座山门般高高矗立着。一树新柳垂挂在山路旁的窑洞前,这里曾是山民们的家园,如今这些山民们大多已搬进了塬上的新村。走近,仍有几户留守的人家。
这一处农家小院尤显别致,崖畔的树木,装扮着土窑,成为农家庭院四季变换的画屏。那些低处的迎春花藤上,也已开满了金黄的小花,映得小院春意融融。
院里有三孔窑洞,中间这孔住人,左右两边分别堆放农具和用作厨房。
我问主人:“这些窑洞是什么时候挖的?”女主人说:“那是公社化时挖的牲口棚,后来没了牲口,我家就搬来住了。”院子右前方有两间瓦房,她告诉我们,“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习惯了,反觉得瓦房不舒服。”
女主人邀请我和家人走进窑洞里,男主人正在看电视,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洁白的墙壁上贴着陕西和中国地图。看我注视地图,男主人解释说:“二女儿在张家口打工,想女儿了,知道女儿在哪里,心里会踏实些。”
沿着山坡,已盖满了新居。路边的绿柳,田野里的桃花,衬得山坡上的白墙、青瓦、红门更鲜艳了。一列火车从山腰经过,如给山扎了一条青黑腰带。
二
路边砖窑里的工人,先把满山的黄土变成土坯,再用从外地拉来的煤烧成砖瓦,送往城乡。这些砖瓦,安卧在村落和高楼大厦间,给浮躁的街市,渗入了黄土地的厚重。
沿着渭河继续向上游行走,裸露的河床边分布着几家采沙场和采石场。满河滩的沙石,经过打捞、加工后,成为房屋、桥梁、道路的一份子。河流、山川,与我们息息相关。在这些沙石场边,麦苗已经返青,桃花也已经盛开。
一个多小时后,来到宝鸡峡水库大坝前。1958年动工,直到1974年才竣工的宝鸡峡,历时,足见施工难度之大,它是陕西最大的水利工程。它修建于渭河由甘肃进入陕西的峡谷地带,连接青山,横跨绿水,遏制渭河暴怒,缓解沿岸大地饥渴。宝鸡峡水库大坝,也是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的西大门。宝鸡峡水库附近的林家村,写有“八百里秦川到底部”的牌楼,在路旁嫩柳、绿水装扮下,古香古色中更显清秀。
宝鸡峡水库是渭河进入关中平原的第一个水龙头,高高的大坝挡住了我的视线,而登上大坝看望那片绿水的大门也因要保护这一水利设施而不再向游客开放。我心中的那一片绿色也被挡在了大坝之内。
奔腾的河水,只有在汛期才会开闸飞出,平时仅从大坝右侧闸口顺着引渭渠,缓缓向下游流去,宝鸡、咸阳等地的农田,大多靠引渭渠水灌溉。
氤氲水汽,把宝鸡峡装扮得如幻似仙。渭水在此收敛了冲出峡谷的怒气,积蓄了一池碧绿,任闸门张弛有度地差遣,有节制地驶向宽阔河床。再穿过八百里秦川,投身黄河怀抱。
我心中的那一片绿色,就是这绿莹莹的引渭渠水的前身——宝鸡峡水库。
要毫无遮拦地看到我心中的那片绿,必须沿着盘山公路,翻过高高的山梁,才能如愿。以前多次坐家人的摩托车前往,因这里并不通班车,独自出门的我,只能步行前往。盘山路弯弯曲曲,如螺旋般绕着山梁攀升,至少还有20多里。步行前去需要多少时间,我也不能确定,在去与不去之间犹豫,最终还是被心中那片绿吸引,决定步行前往。
三
天突然放晴,格外热,已有二十四五度了。脱了风衣,依旧汗津津的。
跨过宝鸡峡水库大坝下的渭河大桥,沿盘旋陡峭的环山公路向上攀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见了被宝鸡峡水库大坝和两岸高山环抱着的那一片绿。这积淀深厚的绿,如丝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有了河畔的杏花、桃花、新叶陪伴,这绿更耀眼了。这片从大山中流出,被大山庇护,被大坝拦住,远离尘世,没被污染,令我魂牵梦绕心生希望的绿,就在眼前。
有无数自然美,曾因人类涉足,而失色。宝鸡峡,这道人力修建的大坝,就是一台高悬的双面明镜,一面是未被污染的碧绿清流,另一面是裸露的河床上的荒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破坏环境,最终危害的是人类自己。
河对岸高山上,生长着一层浅淡、稀疏的荒草,山上也只七零八落地分布着几棵矮树。“封山禁牧”这四个耀眼白字,使有些贫瘠的高山,仿佛沦为刺字的囚徒。虽不知这字如何刺上,虽知这提示很有必要,但刺字本身难道不也是有伤自然美的败笔?
一行白鹭翩翩飞来,增添了山水的'清幽静美,也给我带来了意外惊喜。坐落在山崖边的西秦美院学生,正在用画笔描摹山水的灵气和生机。这些新一代“靠山吃山”的山里孩子,正在以家乡的美丽山水历练腾飞的羽翅。那河畔的迎春花,泛出绿意的小草叶,也在摇头晃脑吟诵着春的诗行。
远远望见绿水旁有人影在晃动,走近才看清有几个工人正在河堤上忙碌着植树。河床很深,站在盘山公路边向下看,会有些眩晕。植树的工人,有些年纪已不轻了,他们既为植一片新绿出力流汗,还时刻面临着坠入水中的风险,确实令人敬仰。
这时水面上传来“嘟嘟嘟”的发动机声,有一个小黄点在晃动。走近才看清是一只游艇,如一条大鱼在水面上行驶,泛起的水波,如舞动的绿绒。对岸的树木,将影子投在熠熠闪光的水面上,绘成明暗相映成趣的山水画卷。
为拓宽这条盘山公路,挖断了一些山梁,裸露在路边的这些山的肌肤上,插进了密密麻麻直径约有10多公分的白色塑料管子,这是前几次来时未曾看到的,这些管子有什么用呢?走近才发现,这些管子里,已插入了迎春花藤,以这种方式,给山裸露的肌肤缝制新衣,不能不说是一种创造。期待明年春天,能看到满坡迎春花开。
四
渭河在此已被右前方的大山阻隔,只能远望,无法亲近。山前有条清澈的六川河正在此处汇入渭河,为水库增添了一份绿意。陇海线跨越六川河上的复式铁路桥,穿过眼前的几道山岭,再跨越远方的渭河大桥进入甘肃境内。铁路桥上,客车、货车进出陕甘,络绎不绝。这时恰好有列货车行驶在六川河复式铁路桥上,正要潜入山洞,离开秦川,驶入陇界。
沿着六川河方向的盘山公路再前行,小河顺着山势宛转,在流入渭河前,河道中冲击成一座半岛形的小洲,这是六川河在融入渭河前,摆出的终场造型。这别出心裁的造型,恰似一条悠闲俯卧水中,随时准备吞吐、吸纳,调节旱涝的蛟龙;更似一道屏风,让六川河的风景,有了变化,有了情致。
阳光下,六川河水也如绿丝绒般柔软闪亮。水的青绿与山梁河畔的嫩绿遥相呼应。相信这早春的绿,会和春风一起,染醉山岭。
对于这片我所钟爱的绿,以前虽多次拍照留念,这次却也依旧拍了很多。再次珍藏这片绿,唯恐若干年后,只能在心中,回忆里,照片上看到这片绿。
夕阳西下,极目眺望,撒满金辉的秦岭山,冲出峡谷的渭河水,站在岸边的我,也都染上了春的生机,融化在眼前的这一片碧绿中。
我们的心灵,既需要一方可以亲近的净土,播撒梦想的种子;更需要一片可以亲近的绿水,催生这粒梦想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走进心中这片绿,愿这青山绿水永存!
篇2:喜欢这片绿散文
喜欢这片绿散文
同事说山坡那边有一片芦苇花开了,非常美,就沿着路线找了很久,没找到芦苇,找到了一片茅草地。茅草长的有小腿高了,很茂盛。这是一块高坡地,被茅草覆盖,绿色的气势一下就冲出来了。人在草丛中一站成了焦点,随手一照,那绿画面,象似特别的背景。
当时就想,如果一个大大的晴天,突然刮起了风,这些草在风中偏来偏去,接着又下着雨,那会成了一种怎样的景象?那些草上的蚂蚱,是如果地慌慌张张跳来跳去,蝴蝶会向那儿飞呢?本来应该享受的一场丰盈的野外聚会,就这样匆匆散离。
走过去是几个不相连的玉米地,长势正旺,说是培育的第一代种子地,不能与其它玉米花粉相传,所以地与地之间相距较远了。地与地之间就成了茅草疯长的营盘,茅草就自由自在的蔓延。好在这儿没有牛羊来,也没人割草,这应该就是草的乐园。于是,蚂蚱来了,螳螂来了,蝴蝶来了,野雀岂能落后,也来安家了。
草丛中有一条长长的路,很瘦。很胆小,怯怯地从草的脚下穿过,还常常被草欺负,只好左拐右弯地绕过去,不小心还没了去处。图片
我沿路走过,细草抹着脖颈,发痒,低头看见几种细草相互交织。记起一句话:结草衔环。难道是不让我前去看什么?抬望眼,除了几株结籽的草,摆着半尺长的穗在眼前晃,就是几朵不起眼的小花。我是偏偏要去的,这一片风景现在属于我,起码眼下是这样的。我抬起脚,迈过去,不管脚下伤害了哪株草。为了观赏自己开心的风景,谁能顾及那么多呢?至于草儿相结为报答谁,就不是我的事了,开心了是王道嘛。草儿为谁感恩,我是不会在意的。
玉米地中的第一代种,因地势高低割离开来,自然也孤独,但它目的很明确,只为更多代的收获。我对这种孤独还是很敬威的,我跑到这儿来呢,仅仅是因为有人说这儿有片芦苇花开的正当好,目的`也很简单,虽然也有孤独的份儿在内,但相比它们我却苍白了些。不仅打扰了这儿的平衡,而且打乱了这儿的平静,因为鸟飞着在叫,蝴蝶飞远了不理我。
假如我不来,这些美丽依然如旧,相安无事。我想,既然来了就融入了罢,于是看见了丰满的草丛,看见了草的一点点情怀,见证了不属于我的一个世界。虽然我来了,但真不能与它们融合,因为我不属于它们,它们也不属于我。
如果这些草种植在花园,是不是会身价百倍了?平台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好像我们没有考虑过草真实的意愿,只是按我们所想,这下草应该满足了。静下心来一想,还是草心态最正常,在这里,它生活的很好,在花园它依然是草,也会因生长环境改变而处之泰然。究其本源,它们到那儿都是以谦卑的姿态过着,懂得初心不变,一切随缘。
别人赏花,我看草。就这样,虽然我不懂草,那有什么关系。喜欢这片绿,虽然草儿也许并不喜欢我。
篇3:喜欢这片绿抒情散文
喜欢这片绿抒情散文
同事说山坡那边有一片芦苇花开了,非常美,就沿着路线找了很久,没找到芦苇,找到了一片茅草地。茅草长的有小腿高了,很茂盛。这是一块高坡地,被茅草覆盖,绿色的气势一下就冲出来了。人在草丛中一站成了焦点,随手一照,那绿画面,象似特别的背景。
当时就想,如果一个大大的晴天,突然刮起了风,这些草在风中偏来偏去,接着又下着雨,那会成了一种怎样的景象?那些草上的蚂蚱,是如果地慌慌张张跳来跳去,蝴蝶会向那儿飞呢?本来应该享受的一场丰盈的野外聚会,就这样匆匆散离。
走过去是几个不相连的玉米地,长势正旺,说是培育的第一代种子地,不能与其它玉米花粉相传,所以地与地之间相距较远了。地与地之间就成了茅草疯长的营盘,茅草就自由自在的蔓延。好在这儿没有牛羊来,也没人割草,这应该就是草的乐园。于是,蚂蚱来了,螳螂来了,蝴蝶来了,野雀岂能落后,也来安家了。
草丛中有一条长长的路,很瘦。很胆小,怯怯地从草的脚下穿过,还常常被草欺负,只好左拐右弯地绕过去,不小心还没了去处。图片
我沿路走过,细草抹着脖颈,发痒,低头看见几种细草相互交织。记起一句话:结草衔环。难道是不让我前去看什么?抬望眼,除了几株结籽的草,摆着半尺长的穗在眼前晃,就是几朵不起眼的小花。我是偏偏要去的,这一片风景现在属于我,起码眼下是这样的。我抬起脚,迈过去,不管脚下伤害了哪株草。为了观赏自己开心的风景,谁能顾及那么多呢?至于草儿相结为报答谁,就不是我的事了,开心了是王道嘛。草儿为谁感恩,我是不会在意的。
玉米地中的第一代种,因地势高低割离开来,自然也孤独,但它目的很明确,只为更多代的收获。我对这种孤独还是很敬威的`,我跑到这儿来呢,仅仅是因为有人说这儿有片芦苇花开的正当好,目的也很简单,虽然也有孤独的份儿在内,但相比它们我却苍白了些。不仅打扰了这儿的平衡,而且打乱了这儿的平静,因为鸟飞着在叫,蝴蝶飞远了不理我。
假如我不来,这些美丽依然如旧,相安无事。我想,既然来了就融入了罢,于是看见了丰满的草丛,看见了草的一点点情怀,见证了不属于我的一个世界。虽然我来了,但真不能与它们融合,因为我不属于它们,它们也不属于我。
如果这些草种植在花园,是不是会身价百倍了?平台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好像我们没有考虑过草真实的意愿,只是按我们所想,这下草应该满足了。静下心来一想,还是草心态最正常,在这里,它生活的很好,在花园它依然是草,也会因生长环境改变而处之泰然。究其本源,它们到那儿都是以谦卑的姿态过着,懂得初心不变,一切随缘。
别人赏花,我看草。就这样,虽然我不懂草,那有什么关系。喜欢这片绿,虽然草儿也许并不喜欢我。
篇4:走近你我心中的定陶散文
在春芽萌发的时节,我在染绿的梦里,一遍遍呼喊着你的名字,向你靠近、再靠近,分享你那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羡慕你的美丽与多娇;拜读你生命的律动和变迁;赞美你的骄傲与自豪!
春风十里,杨柳滴翠,我贴近你的胸口,聆听你两千多年来——慢慢跳动的脉搏。用颤抖的手抚摸着你的心窗,感知你的宽怀与博大。可我这拙朴稚嫩的文笔,生怕不能诠释你的睿智与深邃,于是就在我的生命里,日夜默念着一首歌谣——走近你、我心中的定陶。读懂你,就是读懂几千年的骄傲!
从西周的仿山古墓群,似看到一个庞大的奴隶王朝,游览仿山庙会、读“阿谷停云”的故事,见证古有“天下之中”的富庶、领略村姑的美妙。听金戈铁马下的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居定陶,十年励志、经商三致千金,开创出一代商圣的骄傲。从春秋战神吴起,看刘邦登基建立大汉王朝,更有千古传诵的“大风歌”。观左山禅寺、官堌堆、“梁台绕雾”与“戚堌晚鸭”等八景,无不凸显出一处处风光优美的妖娆。更有那“黄肠题凑”大型汉墓,曾被列为国家重大考古发掘的成果……
我心中的定陶,你的.每一根神经,传出的都是激情与欢跃。新世纪的你,如今承载着70万家乡人的重托,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开始了新的崛起与赛跑。规划建设崭新的府前一条街,新建宏伟大气的欧亚半岛,从开发新河到范蠡商场扩建改造,西关农贸城新颖别致的繁华,一个个雨后春笋般的小区鳞次栉比,直冲云霄。北接市区融入菏泽,千年古城一朝撤县划为定陶区,融入大市不再是往日的口号。随着那机场、高铁站、新万福河航道码头的落成,将助推各种新兴产业和发展要素快速的聚集、膨胀与领跑。
于是,我用虔诚的心情拜谒你,那些生命时光里的浓墨重彩,怎能不令人顶礼膜拜、津津乐道?今生能做为您的儿女,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自豪!甘洒一腔热血和汗水,与你一起加入拼搏的赛道,乐于付出和奉献,齐心协力把家园建设的更美好。悠悠岁月易飘逝,一生不论是在你的怀抱,还是到天涯海角,永不忘、一颗赤子之心的回报——我心中的定陶!
篇5:我爱这片绿抒情散文
我爱这片绿抒情散文
十余年前,带着梦想与期盼,走进军营,记下了最初的军旅感怀,现每每读来,总能勾起我对那段岁月的回忆......
当我穿上绿军装,走进军营的第一天起,默默地,我将自己献给了这片国防绿。
第一次走进这静悄悄的大院,笔直的马路干干净净,成排的白杨整整齐齐。在我看来,这里的一切都好像充满了神秘。从此,带着无限的好奇,军营生活写满了我的日记。记不清多少次摸爬滚打,数不清流下了多少汗滴,只记得这身上的每一处伤痕啊,都记载着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也许有人会叹息,军营生活没有新意,真的后悔当初来这里。是啊,平淡如纸的日子里,没有七彩的阳光,没有醉人的灯红酒绿,有的只是震天的吼声,似铁的纪律。可是,我们怎能忘记,正是这乏味的平淡无奇,才锻炼出了我们强健的身体,优良的作风和严谨的纪律。起床、集合、操练、休息,这公式化的生活定理,正是无数革命先辈成长的轨迹。
我们回忆,烽火硝烟中,为了人民的自由,为了祖国的独立,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崛起,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安居,万户千家的欢声笑语,换来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还记得雷锋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一颗无私的胸怀,始终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徐洪刚,一名解放军的“子弟”,为了人民的安危,用鲜血捍卫了人间正义,用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支军民鱼水的颂曲......由此,人民给了他们崇高的荣誉,为了什么?是因为他们有惊天的壮举,还是为了身上的那一抹橄榄绿?
昨天,我们都各自怀着多彩的梦想,在人生的舞台上找寻着自己。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成为经理......,可今天,为了完成一种神圣的'使命,我们都披上了这片国防绿。轻轻擦去妈妈脸上的泪花,送给她一个庄严的军礼,带着乡亲父老的嘱托,走进军营这片诱人的芳草地。从此,我们从先辈手中接过鲜红的“八.一”军旗,历史的重担在我们身上高高扛起,为了人民的和平,为了祖国的腾飞,为了数代人梦寐以求的共产主义,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战友们,不要再彷徨,不要再叹息,青春的年华怎么能付给空洞的华丽?是水滴,就应汇入大海;是雄鹰,就应在长空搏击。热爱这片绿吧!因为,我们都是她的热血儿女。如果军营是春天,那我们便是小草,也给这温馨的季节增添一抹绿意,一点生机。如果军营是大海,那我们就是浪花中的一滴,在澎湃的海潮中去显示大海神奇的威力。
看,鲜红的军旗在晨曦中冉冉升起。迎着这飘扬的军旗,内心顿生一股浩然正气,抬起右手,幻化成一个肃穆、持久的军礼。战友们,自豪吧,因为这军旗,因为这身绿,我们足可以顶天!足可以立地!
篇6:只为心中那一抹绿散文
只为心中那一抹绿散文
又到周末,总会忙里偷闲,回老家的宅院走走。尽管早在十多年前,我就迁居县城,但真正有亲近感和归属感的还是老宅。开开窗,掸掸尘,扫扫院,为果木花草浇浇水,剪剪枝,驱驱虫,坐在敞亮通透的房间小憩一会儿,让氤氲心底的尘俗在静怡中一丝一缕地淡化,那惬意不是能在县城的家所享受到的。
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淋,老宅已露出些许衰相,但那一院的果木却越发篷碧。两棵核桃树的树冠竟然超越同龄银杏;石榴、柿子挨挨挤挤,枝头上挂着的一个个小精灵,你映我衬,浑然天成。风拂过枝桠,一院的浓碧宛若涌动的湖水。那些小精灵在阳光里撒欢跳跃,我的周身便沁芳弥漫。
“孙媳妇,回家看看呀?”邻家奶奶每每听到门响,都会摇着那既可驱虫蚊又可纳凉健体的芭蕉扇,颠着一双小脚,颤颤巍巍地走来打招呼。
“闲着没事,家来散散心,透透气。”我已习惯用这话回应邻家奶奶。
“孙媳妇欺负俺没进过城吧。就算俺见识短,可也知道城里人那日子过得,要多恣儿就有多恣儿,出门有轿车,上楼有电梯,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一直听说城里到处都是散心的好地儿,一直都见那些年轻人巴巴地往城里钻,还从来没见有城里人往乡里跑。你这文化人就会糊弄俺这斗字不识的睁眼瞎。”邻家奶奶也习惯了用这话噎我。
邻家奶奶的观点:好乡不如破城。
我不否认烙印在老人意识里的陈念,也不否认城市某些方面远远优越乡下。不只是面前的老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所看到的都是都市的光鲜,都市的繁华,都市的飞跃。只有静下来细细品思,才意识到都市越来越不适于栖居。交相辉映的霓虹灯,炫耀身价的车辆,嘈杂的人流,在演奏现代旋律的同时,其毒副也正一步步侵蚀原本美好的生态。
远离喧嚣,远离浮华,远离雾霾,远离污染,走进自然,寻回原始生态,是呼吁,亦是时尚。很多有钱人都在想方设法去乡村买田筑房,庄园别墅已不为鲜。
工作之余,与同事闲聊,无不艳羡那些庄园的主儿。是啊,谁不想坐拥几十亩良田,筑一栋小洋楼?房前凉亭泳池,房侧花圃蔬果,房后竹林绿树;养几只鸡鸭,放几许牛羊,种几亩五谷;春看万紫千红,夏听浓荫飘蝉,秋享五谷硕果,冬赏冰天飞雪;食天然之农耕时代口味,居原始之绿色低碳。
憧憬是美好的,然现实却无法皆尽人意。芸芸众生,不可能谁都会拥有自己的庄园。有人说,我们这些工薪层还在为“一箪食,一瓢饮”堪忧,美丽的庄园也只能去做做梦罢了。
我却不尽为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晋代五柳先生打造出来的绿色雅居。我没有先哲的才思,没有先哲那极高的文学造诣,却有着远远优越先哲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我,虽有城乡两栖居,仍不可能“躬耕自资”。但我坚信,只要能像先哲那样安贫乐贱,尊重自然,固守自然,就不难看到心所向往的'那片生态园。
都市也好,乡村也好,不管我们身居何地,不管是华厦还是蜗居,不管是庄园还是方丈之室,只要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坚守心中的那一抹绿,就不难享受到“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诗意栖居;只要我们在物质日益丰裕之时,能坚守心中那一抹绿,就不难看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只要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始终坚守住心中的那一抹绿,“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掬一缕风的惬意,揽一泓月的清白与通透,煮一壶甘泉,品一杯香茗,尽情呼吸”的日子就永不飞逝。
五柳先生的“桃花源”,刘禹锡的“陋室”,归有光的“项脊轩”,无不在昭示我们,走进自然容易,打造农耕时代的口味容易,寻回原本的绿色低碳亦非难事,根本无需丰厚的物质后盾。
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件衣,使用有节;一棵树,一盆花,一片草,一条河,一只鸟,爱护有加,我们的头顶就会是绿天,我们的脚下就会是绿地,我们的世界就会是一个巨大的绿色庄园。
看看敞亮通透的房舍,看看满院的金果葱茏,看看门前的小河流水,再看看老人手里的芭蕉扇,我哑然笑了。
哦,农耕时代的味道和原始的绿色低碳岂不就在眼前?
篇7:我爱这片淡绿散文
我爱这片淡绿散文500字
赤橙黄绿青蓝紫,而我唯独喜欢的只是她——这片淡绿。
马莲湖娴静地躺在这片金色的宝地上,当我第一次来到马莲湖的时候,就有一种朦胧的说不出的喜爱之情。远处的天是蓝蓝的,没有一片云彩,没有一只鸟儿,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的纱巾轻轻飘在上面。近处,水是浅绿的,绿得那么纯真,那么可爱,水中没有一丝的杂物,就连喜欢嬉戏的小鱼儿,也似乎不忍心打破这一片静静的绿,游到水底去了,水面像一块无瑕的宝石,一片淡绿的初春的牧场。
我打心眼里喜爱这片淡绿。
当我第二次来到马莲湖的时候,才觉得第一次的喜爱竟是那么的幼稚,观察得竟是那么的肤浅。这次我真正看到了绿的风姿,她是这样的吸引人,这样的美丽。
我置身于小船之上,任其漂游,在不知不觉中,已身处茫茫的湖心了。这时,我才觉得世界竟是这样的美。环顾四周,看不到任何一点的杂色,只觉得周围都是一片惹人的绿。我怎样才能描述这可爱的.绿呢?《辞海》中那些华丽的词藻,那些优美的句子,能描述眼前这片绿吗? 我忘情地伸出双手,捧一把纯洁碧绿的湖水闻了闻,觉得她比梅花更香。我又捧了一把纯真的绿,顿时心里有无比的轻松,精神也为之振奋。
我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我的心随着船儿在这片绿色中漂流。
啊! 我快成仙了,突然觉得船儿已离水而起,飞进了一片翡翠的世界。
我要把这片绿色带走,让她永远陪伴着我。
我爱这片纯真的绿,梦幻般的绿。
【走近心中这片绿散文】相关文章:
1.走近安然散文
2.走近乌镇散文
3.心中那片绿作文
4.走近新年散文欣赏
7.绿萝青青散文
10.她心中的那片绿散文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