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给外甥女的信》阅读题及答案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题及答案

2024-06-19 07:35: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ohnny72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给外甥女的信》阅读题及答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给外甥女的信》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题及答案

篇1: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

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个世纪以前……伊雷娜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去年春天,我的女儿们养蚕。我那时候身体还很不舒服,有好几个星期不得不停止活动,所以我把蚕的结构观察了好久,我觉得很有趣。那些很活泼而且很细心的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着,真正感动了我。我看着它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虽然在工作上我或许还不如它们组织得那么好。我也是永远耐心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短促而且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完全不同。而且对自己的努力是否符合真理没有多大把握,我还是努力去做。我这么做,无疑是有什么使我不得不如此,有如蚕不得不做茧。那可怜的蚕即使不能把茧做成,也必须开始,并且依然那样小心地去工作;而若是不能完成任务,它死了就不能蜕变,就不能得到补偿。

亲爱的涵娜,我们每个人都吐丝做自己的茧罢,不必问原因,不必问结果。

阅读题:

1.居里夫人这封信的主旨是什么?

2.信的开头交待两个外甥对出生的说法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第2段“我看着它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为什么这么说?

4.“我这么做,无疑是有什么使我不得不如此”,《我的信念》中和这句话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我这么做”具体指什么?

5.文中居里夫人用蚕吐丝来自比,请说说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6.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你学习的榜样吗?如果有,请介绍给大家。

参考答案:

1.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做我们能做的事。

2.引出自己的观点。

3.因为“我”也是和蚕一样,永远耐心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

4.“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指献身科学。

5.告诉涵娜要像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不要问为什么。

篇2:《给外甥女的信》阅读及答案

居里夫人

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个世纪以前……伊雷娜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去年春天,我的女儿们养蚕。我那时候身体还很不舒服,有好几个星期不得不停止活动,所以我把蚕的结构观察了好久,我觉得很有趣。那些很活泼而且很细心的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着,真正感动了我。我看着它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虽然在工作上我或许还不如它们组织得那么好。我也是永远耐心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短促而且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完全不同。而且对自己的努力是否符合真理没有多大把握,我还是努力去做。我这么做,无疑是有什么使我不得不如此,有如蚕不得不做茧。那可怜的'蚕即使不能把茧做成,也必须开始,并且依然那样小心地去工作;而若是不能完成任务,它死了就不能蜕变,就不能得到补偿。

亲爱的涵娜,我们每个人都吐丝做自己的茧罢,不必问原因,不必问结果。

1.居里夫人这封信的主旨是什么?

2.信的开头交待两个外甥对出生的说法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第2段“我看着它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为什么这么说?

4.“我这么做,无疑是有什么使我不得不如此”,《我的信念》中和这句话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我这么做”具体指什么?

5.文中居里夫人用蚕吐丝来自比,请说说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6.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你学习的榜样吗?如果有,请介绍给大家。

篇3:《给外甥女的信》阅读及答案

1.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做我们能做的事

2.引出自己的观点

3.因为“我”也是和蚕一样,永远耐心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

4.“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指献身科学

5.告诉涵娜要像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不要问为什么

篇4:《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

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个世纪以前……伊雷娜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去年春天,我的女儿们养蚕。我那时候身体还很不舒服,有好几个星期不得不停止活动,所以我把蚕的结构观察了好久,我觉得很有趣。那些很活泼而且很细心的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着,真正感动了我。我看着它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虽然在工作上我或许还不如它们组织得那么好。我也是永远耐心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短促而且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完全不同。而且对自己的努力是否符合真理没有多大把握,我还是努力去做。我这么做,无疑是有什么使我不得不如此,有如蚕不得不做茧。那可怜的蚕即使不能把茧做成,也必须开始,并且依然那样小心地去工作;而若是不能完成任务,它死了就不能蜕变,就不能得到补偿。

亲爱的涵娜,我们每个人都吐丝做自己的茧罢,不必问原因,不必问结果。

篇5:《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

1.居里夫人这封信的主旨是什么?

2.信的开头交待两个外甥对出生的说法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第2段“我看着它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为什么这么说?

4.“我这么做,无疑是有什么使我不得不如此”,《我的信念》中和这句话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我这么做”具体指什么?

5.文中居里夫人用蚕吐丝来自比,请说说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6.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你学习的榜样吗?如果有,请介绍给大家。

篇6:信阅读题答案

《信》阅读原文

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

篇7:信阅读题答案

5.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信口开河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通风报信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第③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7.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2分)

8.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4分)

【链接材料】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摘自《作文素材》20第1期)

篇8:信阅读题答案

5.D

6.作者列举这些“信”的经典事例,用来论证“‘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或“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7.不能。理由:第⑤段阐明“信”的重要性,第⑥段论述怎样做到人言可信不可畏,先讲原因后讲做法,逐层深入,符合认知规律。

8.①多进行“自心”的检点,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

②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③社会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作出相应惩罚。

篇9:《过信州》阅读题及答案

《过信州》阅读题及答案

过信州

元 高克恭

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傍。

风送落红搀马过,春风更比路人忙。

信州:在今江西信江上游的上饶市。

注释:

①信州:758年(唐乾元元年)江淮转运使元载奏请置州,隶江南东道,取其风俗淳厚、信可美哉之义而名。1227年(元代至元十四年)改为信州路,隶江浙 行省,辖上饶、玉山、弋阳、贵溪、永丰等5县。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改称广信府。1371年(洪武四年)由江浙归属江西行省。州、路、府治所均设上 饶。

②三千里:指路途遥远。唐代视信州为僻远之地。如白居易《送人贬信州官》云:“地僻山深古上饶,土风贫薄道程遥。”

③落红:落花。红:指花色。搀:扶持。此处引申为“牵”的意思。路人:行人。[1]

1、这首诗,是诗人春日过信州时所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2、简析第四句中“忙”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赞美了信州的山水,更赞美了一路追随诗人的春风,抒写了诗人尽兴观赏春景的喜悦之情。

2、一个“忙”字将春风、路人并写,这既是赞美春风,同时也是描述诗人自己,暗写出诗人对信州春景应接不暇之状。春风“忙”在一路装点出“二千里地佳山水”,还要为路人选花,扶马。而诗人也“忙”。“忙”在一路上左顾右盼,流连美景。一个“忙”宇写得新鲜俏皮,耐人寻昧。

作者

高克恭(1248—1310),元代著名画家。字彦敬,号房山。祖籍西域(今新疆),占籍大同(今属山西),后居燕京(今北京)。元大中时,为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 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与文同并驰。画山水,笔法严谨,别有气韵。

篇10:《父亲的信》阅读题及答案

《父亲的信》阅读题及答案

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费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1.“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上面的方格中。(不得超过50字)

2.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节划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

4.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与朱自清写的《背影》从内容、语言到写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填写下列表格。(“相同点”中,每个空格填写不得超过4个字。“不同点”中,“记叙线索”一栏,每空格填写不得超过5个字;“描写父亲的方法”一栏,每空格填写不得超过8个字。)

相同点

不同点

篇名

内容

《背影》

《父亲的信》

篇名

内容

《背影》

《父亲的信》

主题

记叙线索

语言

描写父亲的方法

阅读参考答案:

1、①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②我将会经常给父亲写信,③告诉他我在部队的一切都好(或答“我也像父亲那样……)该题有三个得分点。

2、不矛盾。写父亲“认真得很”,是从父亲来信的“仔细答复”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写父亲“随意马虎”,是从父亲来信的信纸和笔迹来说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矛盾。

3、“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或“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多划1句扣1分,扣完为止。

4、找到自己认为最受感动的一处给1分,说明理由的给2分。

5、

相同点

不同点

篇名

内容

《背影》

《父亲的信》

篇名

内容

《背影》

《父亲的信》

主题

父爱

记叙线索

背影

语言

平实(朴实)

描写父亲的方法

正面描写(有外貌、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我外貌、动作描写)

篇11:程信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程信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

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郤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

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 家:安家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 视:比照。

C.起兵部,寻转左侍郎 寻:不久

D.论者韪之 韪:正确。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信欲有为,而阻于圭 君幸于赵王

C.不得已而假之人 夫晋,何厌之有

D.若此,乃有司职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 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4分)

(2)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4分)

(3)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4分)

1.D

2.B

3.D

4.(1)天顺元年,程信被提拔为太仆卿。京卫的马匹以前(原来、过去)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

(擢、旧、征各1分,文意通畅1分。)

(2) 倘若(如果、假如)有警报,马匹不充足(供给),谁能承担这个过失(错误、罪过)?

(脱、给、咎各1分,文意通畅1分;)

(3) 守备重臣,是用来防备(防止)意外事件的。

(所以、谨、非常、判断句各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中“韪”字后带有宾语“之”,为意动用法,意为“认为……正确。”解答本题最好的方法是代入法,如果解释为“正确”,后面的句子就讲不通。就可以排查出答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于:介词,被。A.以:介词,把 / 连词,表修饰。C.之:代词,君王的大权 /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D.乃:副词,表判断,是 / 副词,竟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①表明程信督战果敢;③皇帝对程信建议的认可;⑤表明程信想做事而不能如愿。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一些名次性的词语可根据情况照搬,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擢”译为提拔,“旧”译为以前(原来、过去),“征”译为征用;(2) “脱”译为倘若(如果、假如),“给”译为充足(供给),“咎”译为过失(错误、罪过);(3)“所以”译为“是用来……的”,“谨”译为防备(防止),“非常”译为意外事件,句式“……” 为判断句式。

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程信,字彦实,他的祖先是休宁人,洪武年间戍守河间,于是在那里安家。程信考中正统七年进士,被授予吏科给事中。也先侵犯京城,程信督率军队守卫西城门。都督孙镗攻击也先失利,想进城,程信不让进,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孙镗越战越勇,也先于是退却。

景泰元年,请求赈济京城附近的饥民,恢复河间因用兵而被罢免、遣送的学官、生徒,皇上都批复可以。第二年二月,出任山东右参政,监督往辽东运输军粮。巡抚寇深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交付程信测算考核。程信立即打碎它,说:“为什么置人于死地呢?”寇深因此不喜欢程信。

天顺元年,提拔为太仆卿。京卫的马匹以前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三营大将诉说太仆为人苛刻而急切,请求皇上更改让马匹隶属兵部。程信说:“高皇帝命令太仆管理马匹数量,不要让他人知道。如果隶属兵部,马匹增减,太仆不能知道。倘若有警报,马匹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皇上认为程信的话是对的,于是像以前一样隶属太仆。第二年,改任左佥都御史,巡视辽东。都指挥夏霖骄恣不守法,佥事胡鼎揭发他四十条罪状,程信把这事报告给皇上,把夏霖关到锦衣卫监狱。门达说程信不应当代替胡鼎上奏,当时寇深正掌管都察院,因为从前的隙怨,弹劾程信。追究其罪,被关进钦犯监狱,降职为南京太仆少卿。因母丧归家。

成化元年,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人屡次叛乱,攻陷合江等九个县。朝廷决议发大军征讨。以襄城伯李瑾任总兵官,晋升程信为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路进军。程信与李瑾居中调度。转战六天,攻破敌寨七百五十多座。前后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记功,程信进升兼任大理寺卿,与白圭共同管理兵部。程信想有所作为,但被白圭阻碍,多次称病。改任南京兵部,参议军务。第二年辞官,一年后去世。谥号襄毅。

程信征讨南蛮时,皇上特许他可以便宜行事。直到班师回朝,不曾擅自奖赏杀戮一人。他说:“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有幸事情集于我一身,总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说:“守备重臣,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像这些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评论者认为他做得对。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给外甥女的信阅读及答案

2.《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

3.阅读题及答案

4.《敏而好学》阅读题及答案

5.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6.《兵车行》阅读题及答案

7.《咏柳》阅读题及答案

8.掌声阅读题及答案

9.雨中阅读题及答案

10.《坐井观天》阅读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