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广阳杂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go51tf”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节选自《广阳杂记》阅读理解附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节选自《广阳杂记》阅读理解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 节选自《广阳杂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节选自《广阳杂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
【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连指药物。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笑不止 ( ) ②子宜急归 ( )
③其人至镇江( ) ④何以书示其人(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惧之以死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蛱》) B.皆以美于徐公(《邻忌讽齐王纳谏》)
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以一书寄何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2分)
译文: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2分)
译文:
4.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2分)
答案
1.(1)停止(2)应该(3)到达 (4)拿给……看
(2)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把握,完成时,可联系课内文言文。
(2)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把握。例句中的“以”为介词,解释为“用、拿”。C项中的“以”与之同义。A项中的“以”为动词,解释为“认为”;B项中的“以”为动词,解释为“认为”;D项中的“以”为连词,解释为“因为”。
2.遂/以一书/寄何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停顿的把握。完成时注意划分两处。
3.(1)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
(2)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解析:此题考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同时注意句式。
4.①了解病人的病因,对症治疗。
②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疗法。
③能够预知病情痊愈的时间。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应先大致理解文章的内容。医术的高明是从书信内容体现出来的.。
【附译文】明朝末年,高邮有一个叫袁体庵的神医。有一个应举的人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高兴地发了疯,大笑不止,找袁体庵诊治,裳体庵大惊,说:“你这病已经不能治了!活不了十天了!你应该赶快回家,迟了就怕赶不上回到家里了,你路过镇江的时候,一定要去找何医生再诊治一下。”袁医生就写了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医生。这个举人到了镇江,病已经好了,他把袁医生的信交给何医生,何医生把信给他看,上面写着:“这人高兴到极点发了疯。高兴到极点心窍就打开了,却又不能关闭,这不是用药能治的。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使他忧愁抑郁,这样就可以让他的心窍重新闭上,到镇江的时候应当已经痊愈了。”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呀,也真是神了。
篇2:《广阳杂记》节选阅读答案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
【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连指药物。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笑不止 ( ) ②子宜急归 ( )
③其人至镇江( ) ④何以书示其人(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惧之以死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蛱》) B.皆以美于徐公(《邻忌讽齐王纳谏》)
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以一书寄何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2分)
译文: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2分)
译文:
11.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2分)
篇3:《广阳杂记》节选阅读答案
8.(1)停止(2)应该(3)到达 (4)拿给……看(2)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把握,完成时,可联系课内文言文。(2)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把握。例句中的“以”为介词,解释为“用、拿”。C项中的“以”与之同义。A项中的“以”为动词,解释为“认为”;B项中的“以”为动词,解释为“认为”;D项中的“以”为连词,解释为“因为”。
9.遂/以一书/寄何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停顿的把握。完成时注意划分两处。
10.(1)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 (2)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解析:此题考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同时注意句式。
11.①了解病人的病因,对症治疗。②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疗法。③能够预知病情痊愈的时间。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应先大致理解文章的内容。医术的高明是从书信内容体现出来的。
【附译文】 明朝末年,高邮有一个叫袁体庵的`神医。有一个应举的人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高兴地发了疯,大笑不止,找袁体庵诊治,裳体庵大惊,说:“你这病已经不能治了!活不了十天了!你应该赶快回家,迟了就怕赶不上回到家里了,你路过镇江的时候,一定要去找何医生再诊治一下。”袁医生就写了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医生。这个举人到了镇江,病已经好了,他把袁医生的信交给何医生,何医生把信给他看,上面写着:“这人高兴到极点发了疯。高兴到极点心窍就打开了,却又不能关闭,这不是用药能治的。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使他忧愁抑郁,这样就可以让他的心窍重新闭上,到镇江的时候应当已经痊愈了。”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呀,也真是神了。
篇4:《汉书·疏广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汉书·疏广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解析:B.敏:聪敏。如《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A项中的之为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C项皆可理解成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D项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例如: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答案:B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①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②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③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④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⑤不欲益其过而生怨。⑥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①在说明自己的内心真实感情;⑥表明是自己对于财物的态度。
答案: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解析:B.虽然中途曾经后悔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B
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解析:注意损益所以飨的翻译。
答案:(1)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2)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
篇5:《物破自有时》阅读理解附答案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乃开燕③,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恿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厚重如此。
【注释】①知北都:在北都做知州。②中外亲:中表亲。③开燕:开设宴席。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云耕者入冢而得( )(2)乃开燕( )(3)玉盏俱碎( )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呢?
小题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1)说 (2)于是,就 (3)都
小题2:(3分)A
小题3:(3分)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比较各句翻译的区别,尤其是关键字词“故”“罪”的解释,根据原句的含义一一比较,判断正误。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读懂内容,针对问题在文中搜寻相关情节,抓住文中关键句子理解作答即可。
【节选自《广阳杂记》阅读理解附答案】相关文章:
10.一诺千金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