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
“冲锋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
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
所谓“自我”,指的是人们依据周围环境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而“健康的自我”指的是人们依据周围环境的反应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正确认识及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如果幼儿形成了健康的自我,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的。这将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获得客观的自我知觉、积极的自我意向与公正的自我评价,为他们人格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之感,丧失基本的自尊与自信,并导致自我知觉失真、自我意向消极、自我评价不公,从而使得人格的发展陷入混乱状态。
幼儿对自我的认识过程,大致包括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第一个问题是:“我是谁?”幼儿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有意识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优缺点、兴趣、爱好,了解自己生活圈子里的父母、教师、同伴等等。第二个问题:“我是什么样的孩子?”幼儿了解自己后,逐渐明白“原我是这样的”。但他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接受自己,却在很大程度上受成人和同伴的影响。第三个问题是:“我往何处去?”幼儿了解并接受了自我后对自己今后的目标和计划也有了模糊和朦胧的意识,并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想有什么成就等问题开始有了兴趣。
综上所述,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逐渐发展和内化的。自我的形成从生命的最初期开始,随着经验的增加,幼儿逐渐形成了一个自我的系统,以保证自我的内在一致性。幼儿得到的任何新的经验,都是借着自我已经积累的一切信念和态度来理解的。如果新的经验与原有的自我不协调,幼儿就会忽视或摒弃新的经验,或者调节原有的自我。由此,幼儿的自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而任何重大的改变都要调整系统,这使得自我概念的改变极为不易。
在幼儿自我的发展中,由于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认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自我认识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他们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尤其是在幼儿形成自我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成人的鼓励与支持是能够促进他们对自己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的,而幼儿能够接受自己,对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形成健康的自我。
健康的自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健康的自我能够增强自信心,幼儿的自信心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有着正相关。如果幼儿对自己的看法是比较消极的,那么,幼儿就是自卑的。其次,从自我的发展来看,幼儿的自我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将来的改变需要调整整个系统,幼儿期自我的形成在以后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幼儿期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尤为重要。第三,健康的自我够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幼儿只有形成健康的自我,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性活动,发挥巨大的创造潜力。第四,健康的自我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是因为,自我的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幼儿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能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因此,他们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能提出活动的目的,并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他们以独立的活动的主体身份主动地和周围的'人交往,并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而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那么,教师能为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提供哪些帮助呢?
1.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谓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指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表现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这样开放的环境里,人际关系亲密、安定、平等、合作,大家彼此尊重和关心他人的自我,而不以自己的自我去强求别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依靠幼儿,在班级活动的各个方面发挥幼儿自主自治的作用。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保教工作的常规与要求不是教师对幼儿的单向制约,而是出自幼儿意愿的行为规则;班级的整洁与环境的美化不能仅仅由教师主观安排与布置,而应由师生共同来创设与使用;活动角的设置、玩具的使用,活动的评价,都应该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下的平等行为。其次,在集体舆论中要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在发生违反规则的事件时,教师可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形成舆论。再次,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向老师提意见和建议。作为教师更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如在错怪了孩子或忘记了承诺后应马上承认自己的失误并及时向幼儿致歉。这样做不仅能赢得幼儿的尊敬,而且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戒备心理,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幼儿才会自然地、心甘情愿地、充满感情地视自己为班集体的一员,并为集体感到自豪;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任何心理不健康和性格冷漠,不会损害幼儿,健康自我的形成和发展。
2.鼓励幼儿,使幼儿充满自信
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幼儿缺乏自信时给予开导、支持和鼓励;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要以自己的需要、要求代替幼儿的需要和要求。做到前者是容易的,但往往也给幼儿造成一种“上对下”的心理压力;做到后者是不容易的,因为教师只有成为幼儿的“朋友”而非“权威”,才能平等地接受幼儿的观点和态度。
为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应该采取“不加判断”的态度。当幼儿有某种经验、反应、感受时,教师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现实存在或真实现表现加以接受,并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教师只有真正接受幼儿的现实,幼儿才有可能接受自己,并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是值得被注意和接受的。在此基础上,幼儿才能形成乐观的、积极的对自我的态度和信念,当然,当幼儿的经验、反应、感受存在明显的错误时,教师也应该采取客观的态度,提请幼儿重新考虑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不谙世事的幼儿,而要以“朋友”的身份提出个人的意见,这对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是极为重要的。
3.用爱心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幼儿健康的自我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的。教师应帮助他们以满腔的热诚、富于同情与仁爱之心走向人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爱成长的唯一方法是给予更多的爱。因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首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成长的情感世界一般比较内隐、含蓄,幼儿的情感表达则直接而外露,这就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其次,教师不仅要善于真诚地向幼儿坦露心迹,表达自己个人的一些内心感受,使幼儿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教师形象,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再次,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建立良好的充满爱的集体,让幼儿感受到爱与温暖。
篇2:论自我的统一功能与健康人格的形成
论自我的统一功能与健康人格的形成
本文通过全面回顾西方人格理论家关于自我与人格健康关系的理论观点,认为不同理论流派的人格心理学家都主张:(1)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要素;(2)自我对其内部以及对经验具有统一功能;(3)自我的统一状态是人格健康程度的`标志。因此,形成一个积极、统一的自我概念系统就成为在人格教育乃至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中心目标。
作 者:邓成琼 张锋 DENG Cheng-qiong Zhang Feng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B849 关键词:自我 健康人格 自我的统一功能篇3:以赏识教育促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论文
以赏识教育促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论文
赏识是对幼儿的欣赏与认同,它是一种精神催化剂,可以给予幼儿自信心,推动幼儿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赏识教育是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由此所产生的一种符合现代幼儿园活动原则的教学方法。在开展赏识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们树立自尊、自信,引导幼儿积极向上,走向成功。学前教育是幼儿成长、发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对于成人的表扬和认同有着极大的期望。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使用恰当的赏识和心理暗示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在幼儿园活动中开展赏识教育呢?
一、讲究赏识艺术,尊重幼儿认知需求
幼儿由于年龄、认知、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与成年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表达自己情感态度的方式也与成年人不同。幼儿独特的心理、语言表达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尽管在成人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但是这种想象正是他们思维、创造的结果,我们可以将幼儿的这种行为看作是一种艺术表象。幼儿教师需要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艺术行为,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审美标准来评判幼儿,更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果而对幼儿进行千篇 一律的训练,站在幼儿的角度来审视他们的行为,对其予以肯定,有利于培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园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赏识教育建立在对幼儿自尊的保护上,在尊重幼儿人格的基础上,善于用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对其进行赏识。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画下自己眼中的春天的时候,有一个孩子仅仅用树叶颜色由浅绿到深绿的变化来展现他眼中的春天,这是一种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果。我会对这个孩子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也要留心观察生活,并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以激励性的语言来赏识幼儿,不仅指对幼儿的成功进行肯定,还要在幼儿失败的时候给予激励。让幼儿能够真正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丧失斗志。面对幼儿的失败,我们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来让幼儿进行体验,在尊重和信任中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二、搭建赏识舞台,尊重幼儿表现需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独特性。一个幼儿即便表现得再差,他也有自身的闪光点。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短,亦有所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才能,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潜能。我们在活动中,需要抛弃世俗的教学观念,善于观察、发现、分析幼儿,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并为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注重为幼儿搭建被赏识的舞台。例如,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某孩子不喜欢说话,其表达能力极差。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直接对其进行批评,而是先观察他,通过联系家长了解原因,此后我会在课下找他聊聊天,鼓励他勇敢地张开嘴巴说话,即便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只要是完整的,我就会对他进行表扬。同时,我还鼓励他多和小朋友交流,为他搭建交流的机会。在班级开展讲故事、小品表演等活动的时候,我会鼓励这个孩子积极参与,使他在舞台表演中勇于开口说,敢于表现自己。通过教师的“赏识”,给了他说话的勇气,使他培养起了成功的心态。幼儿在学前教育中,被赏识,才能不断敞开心灵,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以至不断成长、进步。
三、激发自赏学习,尊重幼儿接纳需求
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效果随着教师赏识意识的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受挫。而且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下,他们对自己正处于什么阶段,现在是什么发展状况,将来的发展中会面临哪些问题,将来会有哪些发展等都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楚的认识,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怀着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但是由于他们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也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这时,我们在幼儿园活动中需要引导幼儿悦纳自我,赏识自我,这是帮助幼儿真正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在活动中常常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擅长做什么,有什么特长、优点。在实际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此时,我会让孩子们一起帮同伴找一找他的优点。有的说:“他画画很好”,有的说:“他总是帮助我们打扫卫生”……听到其他同伴的表扬,这个幼儿感到很开心,他没想到自己觉得很普通的一件事,别人会表扬自己。自此以后他做得越来越好。通过这种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受到他人的赏识,还会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对自我进行肯定,对自己充满信心。综上所述,赏识是镶嵌在心灵上一个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是一种精神催化剂,是前进的原动力。教师需要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赏识,使幼儿能够真正认识自己,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与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相关文章:
2.幼儿健康工作计划
3.幼儿健康教案
4.帮助孩子实现自我
6.幼儿自我评价
10.幼儿安全健康小常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