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伤春陈与义翻译赏析

伤春陈与义翻译赏析

2024-02-06 08:38: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雪儿_”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伤春陈与义翻译赏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伤春陈与义翻译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

伤春陈与义翻译赏析

篇1:伤春陈与义原文翻译赏析

伤春陈与义原文翻译赏析

伤春陈与义翻译赏析,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诗题虽是“伤春”,实际上却是一首感伤时势的诗,表达了诗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原文: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伤春字词解释:

⑴伤春:名为感伤春天,实则是忧伤国事。

⑵庙堂:旧时皇帝供奉祖宗神位的处所,借指朝廷。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⑶平戎:战胜入侵者。《新唐书·王忠嗣传》:(王忠嗣)节度朔方上平戎十八策。斩米施可汗,虏不敢近塞。

⑷坐使:遂使。

⑸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夕烽:夜里报警的烽火。《汉书·匈奴外传》:(胡骑入代)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李白《塞下曲》:“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此句实为夕烽照甘泉的倒装。

⑹上都:借指汴京,北宋京城。一说指建康或临安,当时均作为南宋京城选择地。尚未定。

⑺战马:金兵铁骑。

⑻此句意为汴京已经沦陷。

⑼穷海:僻远的海上。此处指温州(今属福建)海域。

⑽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处说飞龙不在天上而逃于海。皇帝在茫茫九州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是讽刺朝廷无能。“

⑾”初怪……岂知……“两句,有始料不及之意。

⑿孤臣:作者自指。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邵阳。

⒀霜发三千丈: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处借指忧国之情。

⒁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烟花一万重:杜甫《伤春》:“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意为离故乡太远,看不到故乡的春景。

⒂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延阁是汉代史官官署,向曾任秘阁直学士,故称。

⒃疲兵:经过苦战而疲惫不堪的军队。

⒄犬羊:对金兵的鄙称。敢犯犬羊锋:敢于抵挡侵略者的锋芒。《宋史·向子湮传》载,建炎四年二月,金兵进犯湖南,向组织军民抵抗,终于击退敌军。此二句从杜甫《诸将》“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化出。

伤春翻译:

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

伤春创作背景: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过江,攻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十二月,入临安(今浙江杭州)。第二年又攻破明州,迫使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陈与义当时正流落到湖南境内邵阳,居紫阳山,对着明媚春光,深感国势危急,伤时感事。杜甫曾有《伤春五首》,对吐蕃攻陷长安,代宗出走深表忧愤。南宋这时面临类似局面,作者便以《伤春》为题,写下了这首诗。

伤春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诗,实质上却在感伤时势,表现出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全篇雄浑沉郁,忧愤深广,跌宕起伏,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

首联“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二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叙国事的危急。上句“庙堂无策可平戎”,是说朝廷对于金兵的侵略不能也不敢抵抗,下句“坐使甘泉照夕烽”,是以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宫,来表示由于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抵抗,因此使得金兵长驱直入,从边境到达内地。这两句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皇帝,此为首顿。

颔联“初怪”二句,承上直写南宋小朝廷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把“坐使甘泉照夕烽”具体化。对这种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忧心如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而国势却如此危急,就更增加了诗人的伤感。这两句以“初怪”、“岂知”的语气,造成更强烈的惊叹效果,显得感情动荡,表达了局势出人意料之外的恶化,流露了诗人对高宗的失望之情,再次跌宕。

颈联“孤臣”二句,是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名句,直接抒发感慨,扣着题目写“伤春”。“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上句写伤,下句写春,由“每岁烟花一万重”的春,引起“孤臣霜发三千丈”的伤。作者用“孤臣”自指,一是表示流落无依,二是表示失去了皇帝。诗人把“白发三千丈”与“烟花一万重”两句李白,杜甫的名句合为一联,对仗贴切、工整,表现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杜甫有诗说:“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至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陈与义在别的诗中也说:“天翻地覆伤春色。”都是由春光烂漫与家国残破的对比之中,产生了莫大的忧伤。这也可以看出陈与义学习杜甫与江西诗派的不同之处。杜甫伤春,一方面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一方面说“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尽管为外族的入侵深深地忧虑,但还是相信国家终究是会恢复的。陈与义在这首《伤春》诗中,也从“万方多难”的现状中看到了希望。

尾联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二句,落笔很有力量。诗人对向子諲是歌颂的,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冒犯野兽一般的金国侵略军的锋锐之气,是具有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诗人在这里显然是以在长沙的向子諲与在“庙堂”的当权派作对比,向子諲“疲兵敢犯犬羊锋”,而“庙堂”都是“无策可平戎”。所以对向子諲的歌颂,就包含了对“庙堂”当权派的批判。“疲兵敢犯犬羊锋”,不仅笔调苍凉悲壮,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向子諲卫国精神的无限崇敬之情。“敢犯”二字,气势凌云。诗人用“稍喜”二字就表明了他的.讥讽的意图。“稍喜”并不是说向子諲的抗金值不得大喜,而是说在“庙堂无策可平戎”的局面下,还有向子諲的“疲兵敢犯犬羊锋”,使人看到了—线希望,在忧伤之中带来了一点欣慰。

这首诗作也深刻地反映了南宋前期战乱动荡的社会现实。诗中一方面对南宋朝廷不采取抵抗政策,一味退却逃跑,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向子諲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进行热情地讴歌。这种鲜明的主战态度,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这首《伤春》体现了陈与义南渡后的诗风开始转变,能卓然成家而自辟蹊径。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说陈与义“建炎以后,避地湖峤,行路万里,诗益奇壮。……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这些评语并非溢美之辞,而是符合南渡后陈与义的诗风特征的。“此诗真有杜忠”这是极有见地的。尽管诗人的爱国感情没有杜甫那样的深厚和强烈,但是在这首七律中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思,沉雄浑成的艺术风格,已经不是在形貌上与杜甫相似,而是在气味上逼近杜甫。

另外,整首诗雄浑沉郁、忧愤深广,也有“江西诗派”作品的影子,但又突破了江西诗风。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篇2:伤春,伤春陈与义,伤春的意思,伤春赏析

伤春,伤春陈与义,伤春的意思,伤春赏析 -诗词大全

伤春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体裁:七律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篇3:春寒陈与义翻译赏析

,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这首诗与其说是写春寒,倒不如说是咏海棠,陈与义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到对海棠的描写中,让这首诗成为咏物的上乘之作。

原文: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字词解释: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春寒翻译: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

春寒袭人,也侵凌着初春的花朵,怎不叫人担忧。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

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春寒背景:无

春寒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v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相关推荐:

陈与义 临江仙 赏析

送人归京师翻译诗歌鉴赏

篇4:雨陈与义翻译赏析

雨陈与义翻译赏析

原文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雨字词解释:

1.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2.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3.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雨翻译:

连续十日的潇潇细雨,稳当地送走了那炎炎夏日。闲居在京的`我看到那南飞的燕子,不觉感叹又过了一年,回首往事,恍如一梦。梧桐树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已面目而非。那滴落在身上的秋雨冰凉透骨,我不禁想到自己家徒四壁,本想到京城干一番事业,却事与愿违。在这个繁华的京城,群居着众多高官,他们居高位而无所作为,谁会注意我这个流寓异乡的异客?独立在秋风中,任无情的秋风地吹动着我的衣角。

雨赏析:

这首诗并不是单纯的描写雨中景物,而是写动物、植物以及诗人在雨中的感受,透过数层,从深处拗折,在空中盘旋。一二两句:点出雨,说十日萧萧之雨(“萧萧”同“潇潇”,风雨声),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三、四两句:离开雨说,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决非常人意中所有。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燕子与梧桐并无此种感觉,乃是诗人怀旧之思、失志之慨,借燕子、梧桐以衬托出来而已。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五、六句: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觉。“一凉恩到骨”,“凉”上用“一”字形容,已觉新颖矣,而“一凉”下用“恩”字,“恩下又用“到骨”二字,真是剥肤存液,迥绝恒蹊。这句话既说明了秋雨到来的凉爽舒适对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恩赐,又何尝不是这个失落和才子对皇恩的期盼!七八两句宕开去说。是说穷居寥落之感。在繁华浩穰的京城之中,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言外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慨。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v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篇5:牡丹陈与义翻译赏析

,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这首诗的诗题是咏物,实际上是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园之情。

原文:

牡丹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牡丹字词解释:

①一自:自从。

②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③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④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⑤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⑥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牡丹翻译: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牡丹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

牡丹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v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相关推荐: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翻译赏析

观雨陈与义赏析翻译

篇6:杨万里《伤春》与陈与义《伤春》比较阅读答案

杨万里《伤春》与陈与义《伤春》都是非常有名的佳作,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伤春

宋·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伤春

宋·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

初怪上都②闻战马, 岂知穷海看飞龙③。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④,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句——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宫。②上都——指南京(商丘),这时还没有建都临安。③飞龙,指皇帝。④向延阁——名子諲,当时做长沙太守。金兵南下时,曾率领军民抵抗,阻止了金兵的攻势。

(1)两诗均以“伤春”为题,伤春的原因是否相同?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书本传评价陈与义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徐”,请结合本诗颈联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杨万里《伤春》与陈与义《伤春》比较阅读答案

(1)不相同,杨诗是处于病中和愁中而无心去欣赏春天的美景;陈诗是因为朝廷昏庸无能,节节败退,自己年华早逝,苦心孤诣却无人能解而伤感。

(2)①比喻夸张抒写自己年华早逝,无力回天一颗真心无人能解的愁苦;

②“乐景写哀”诗中通过年年盛放的灿烂春花寄托自己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国家复兴的希望次次破灭的悲哀。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情遥深,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突过古人。(意思对即可)

篇8:早行陈与义翻译赏析

早行陈与义翻译赏析

原文: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早行字词解释:

①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②星斗:特指北斗星。

③阑干:横斜的样子。

早行翻译:

露水降落,我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感到丝丝的寒意;仰望天空,北斗星横斜着分外光明。孤单单地,我半醒半睡地过了座小桥,耳边传来稻田深处唧唧虫鸣。

早行背景:无

早行赏析:

这首早行诗,写的是诗人在天还没亮时孤身一人在道上行走的感受。一般诗,只要诗题带有“早”字,譬如“早行”、“早衰”、“早梅”、“早春”,无不在“早”字上灌注笔墨,这首诗也是如此。从第一句起,“露侵”是早,天亮以前,气温最低,正是露水凝结的时候。“露侵驼褐晓寒轻”,全句也是表现早行的感觉。因为早行,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有了厚毛衣,仍感到冷,一是露侵,二是在风露中已经行走了多时。第二句写星光灿烂,是因为黎明前天格外暗,地面一片漆黑,所以天上的星光特别显得明亮。第三句写寂寞是说明因为时间早,路上没有行人,更觉孤单;“和梦过”说自己还沉酣在昨晚的睡境中,因为起得早,还没睡够,所以还在马上边走边打瞌睡,懵懵~~地前行。

第四句描摹稻田虫鸣,是黑暗中应有的情景,又以声音衬托寂静,突出时间还早。诗人就是如此从视觉、听觉,乃至感觉,全方位地写出早行的种种情况,给人以回味。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为后世称道,陈与义这首诗,在状情绘物上很具特色,可追攀温诗。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南宋群贤小集》收有张良臣的《晓行》诗云:“千山万山星斗落,一声两声钟磬清。路入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二者不知是否有祖述关系。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v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篇9:登岳阳楼陈与义其一翻译赏析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楼阁上的旌旗静止,夕阳黄昏缓缓下降。

我登临的地方,是岳阳楼(吴国和蜀国的分界地)。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登岳阳楼其一创作背景:无

【伤春陈与义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虞美人陈与义翻译赏析

2.元日陈与义赏析

3.樱桃,樱桃陈与义,樱桃的意思,樱桃赏析

4.海棠,海棠陈与义,海棠的意思,海棠赏析

5.陈与义的诗词《春寒》赏析

6.春寒,春寒陈与义,春寒的意思,春寒赏析

7.暝色,暝色陈与义,暝色的意思,暝色赏析

8.岸帻,岸帻陈与义,岸帻的意思,岸帻赏析

9.感事,感事陈与义,感事的意思,感事赏析

10.秋夜独酌,秋夜独酌陈与义,秋夜独酌的意思,秋夜独酌赏析

下载word文档
《伤春陈与义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