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传略阅读答案
“ttrri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诸葛亮传略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诸葛亮传略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诸葛亮》阅读答案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三国志.诸葛亮传》)
1.选出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A.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常住机芯其中
C.咨臣以当世之事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2.选出对下列各组划线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受任于败军之际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B.躬耕于南阳 先主于永安病笃
C.先帝不以臣卑鄙 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D.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贤能为之用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他的人格品质也备受世人推崇。谈谈你心中的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①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企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够使国家安定,最终成就大事业。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开放性题。关键要有自己的观点,如:我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超群智慧,是可钦可敬的。……或:我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且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加以评说,意思对即可)
篇2:《诸葛亮》阅读答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遂许先帝以驱驰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又名“鬼市”云 (《山市》)
C.躬耕于南阳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D.以告先帝之灵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分)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 )
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参考答案
1.B(2分)
2.兴办、增加(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出现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3.①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②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共4分,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篇3:《诸葛亮》阅读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答案:
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20.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阅读答案
篇4:《诸葛亮》阅读答案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写成一个聪明的人。但是,也正是从《三国演义》中。我发现诸葛亮并不聪明。 第一,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当陷入具体事务,事情不分大小,皆决于己,这是领导者的大忌。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是决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53岁病死与他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有关。这能说他聪明吗? 第二,诸葛亮不仅不会用人,而且往往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地方用错人,并导致严重后果。战争无情义可言,倘若在赤壁大战中,在华容道上把关、张,或关、赵两人位置对换一下,这样不是既让关羽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不杀之恩,又可瞄棼售曹操,岂不两全其美?但是,诸葛亮没有这样做。他错用关羽,结果放虎归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在荆州驻守人选上,他选择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尔后,刘备又被东吴火烧连营,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一连串的事件,其源皆出于错用关羽。至于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自己也差点成为司马懿的阶下囚,则是妇孺皆知的事。宋欧阳修说:“用兵之要,先择于将臣。”而诸葛亮不会用人和错角人,却用天意”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 第三,诸葛亮的不聪明还反映在他不能招贤纳才,蜀国君臣平庸,后期更无大将“镯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便是一个明证;刘备死后,在诸葛亮执掌大权期间,虽招了一个姜维,但也未能保住蜀国江山,足见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聪明人。蜀国和魏国,力量对比悬殊,况且刘备死后,蜀国元气大伤,但诸葛亮还要六出祁山,进攻魏国。虽说吴蜀这时已重归于好,诸葛亮口上说联合东吴,行动却一意孤行,六出祁山。当时陆逊还在,倘若吴蜀联手,东西夹击,司马懿也要在漫长战线疲于奔命,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如果一二次失败还情有可原,那么三四五六次的失败只能说明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敢取而代之,实无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决断。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若阿斗无才,可取而代之。这是群臣都听见的,还怕什么?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 总之,诸葛亮虽在具体某一仗中能取胜,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的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误,这能说诸葛亮聪明吗?
1、解释词语。
事必躬亲: __________________
一蹶不振:__________________
妇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诸葛亮“愚忠”、曹操“卷土重来”,加点词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3、“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句中加点的“屡战屡败”能否改为“屡败屡战”?为什么?
4、人们历来对诸葛亮极尽赞美之辞,而本文作者却对诸葛亮的“聪明”质疑。文中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质疑”,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逐层推进的吗?
5、选出对本文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判断最准确的一项:( )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6、《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他三大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聪明吗?》答案:
1、凡事都必须自己亲自过问。
受到挫折,不能再振作起来。
连妇女和儿童都知道。
2、“愚忠”是褒贬结合,褒中有贬,表明作者对诸葛亮既惋惜又讽刺:“卷土重来”则为贬义。表明作者持否定态度,带有憎恶之情。
3、不行。“屡战屡败”是贬义,而“屡败屡战”则是赞美其精神,为褒义,改换后在表达效果上有了明显变化,且不符合文意。(意对即可)
4、①诸葛亮事必躬亲,不分大小;②诸葛亮不会用人;③诸葛亮不能招贤纳才:④诸葛亮不自量力,缺乏自知之明;⑤诸葛亮缺少勇气和决断。不是逐层推进,而是并列关系。
5、A
6、《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篇5:《诸葛亮》阅读答案
诸葛亮论
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兖,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共知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4、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据许、兖,南牧荆、豫 牧:统治
B、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 逆:迎接
C、不过捐数十万金 捐:捐献
D、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 竦动:震动
参考答案:C 捐:舍弃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 、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 、乃始治兵振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参考答案:B。A介词,趁着;动词,接着。 C介词,和;动词,赞同。 D副词,前一个才,后一个于是、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孔明失败的原因在于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后文又说不能利用智谋来离间曹氏兄弟是诸葛亮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
B、苏轼认为孔明可以借曹丕即位之机去离间、讨伐曹氏政权并瓦解他们。这表明苏轼并不反对靠诈力取得天下。
C、苏轼认为蜀国和魏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
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深刻,但因为自己只是一介书生,因而终究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和理解,不会被人们重视采用的。
答案:B。 A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说法不合理。 C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在文中无依据,原文只是说诸葛亮失败的原因。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深刻在文中无依据,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是说只是书生的一家之言,可以说说却没有什么用处。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
(2)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参考译文:(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勉强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该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特威劫臣之译对一个1分,文意通2分。) (2)又不能竭尽他的智谋,来使曹氏兄弟间断绝手足之情,他们屡次出战而屡次败退是理所当然的啊。(奋绝手足宜一个1分,文意1分。)
篇6:《诸葛亮》阅读答案
诸葛亮传略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①,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②,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③南征,荆州刘琮④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⑥。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②扰乱:**。③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④刘琮:刘表之子。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⑥吴会:吴国。⑦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文化常识]
“九州”之说。我国古代历来有“九州”之说,意为中华大地由九州组成。但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上指冀(今山西一带)、兖(今河北一带)、青(今山东一带)、徐(今徐州一带)、扬(今长江下游地区)、荆(今湖北、湖南一带)、豫(今河南一带)、粱(今四川一带)、雍(今陕西、甘肃一带)。而《吕氏春秋》上有幽州而无梁州;《尔雅》上有幽州、营州而
无青州、梁州。上文所说的荆州与益州(今四川一带)是古代两大行政区划。
[思考与练习]
解释:①少________②逸________③殊量________④纳________⑤既_________⑥
拜________
2.翻译:①时人异焉___________________;②众寡而无立锥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③权既宿服仰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__________之战。
参考答案:
诸葛亮传略
1.①年轻时
②超出
③特殊的才能
④交
⑤已
⑥任命
2.①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②人数少而且没一块地盘;
③孙权早就敬佩刘备。
3.赤壁
篇7:《诸葛亮》阅读答案
事后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有今古二型。今天说的“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是,在一件事情已经出现之后,就自夸“早不出山人所料”,大有一贯正确的气概。在历史上的事后诸葛亮,却不是这样大言不惭的。这可以从“失街亭”这个三国故事中取证。
以诸葛亮之智,( )有街亭之失,事后,诸葛亮怎样对待这件事呢?
首先是严于执法,追究大将马谡的责任,依军法办事,斩了马谡。要知道马谡这个人是诸葛亮最器重、最爱护的将领,但是既然因为他违反军令而丢失了街亭,那就无法迁就了。说是挥泪斩马谡,是实有其事的。他不仅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而且是“赏不遣远,罚不阿近”,在法律面前不袒护自己的亲信。
事后诸葛亮做到的第二件事是,在失误面前,把自己摆进去,勇于担当责任。因为刘备早就关照过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堪重用。而今( )失了街亭,这是由于自己无知人之明的缘故。因此上表请求处分自己,降了三级使用。
事后诸葛亮做的第三件事,是总结失误的教训。他认为街亭之失,不是因为兵太少了,而是在于主将指挥不当。于是他就“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要求下面揭发他的错误,争取化失败为成功之母。
这是历史上事后诸葛亮的真面目。这跟当今自称一贯正确的事后诸葛亮是大异其风格的。当今的马谡也还不少,造假药呀,倒买进口汽车呀,违法乱纪,无所不为。奇怪的是没有一位事后诸葛亮挺身而出,来个挥泪斩马谡;也不见有哪位事后诸葛亮出面引咎自责“明不知人,虑事多暗”.有如诸葛亮在失去街亭后所做的那样。相反,说不定有些诸葛山人还在失街亭后自夸一贯正确呢。
问题:
1.本文针对现实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_____。
2.概括文中划线句子中“这”指代的内容。(限18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在文中括号内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 既然
B.果然 居然
C.居然 果然
D.既然 果然
参考答案:
1.领导者应该如何对待工作中出现的失误(问题)。(或“领导者应该如何对待工作中的‘马谡’和自己”。)
2.严于执法、勇担责任、总结教训。
3.C
篇8:《诸葛亮》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躬耕于南阳 (2)先主器之
(3)先主遂诣亮 (4)孤不度德量力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l.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3分)
答案:
9.(4分)
(1)亲身 亲自
(2)器重 看重
(3)往 到 拜访 访问
(4)衡量 估计 推测 考虑
10.(2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6分)
(1)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卑鄙”“枉屈”“顾”,各1分)
(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已”1分;宾语前置句1分;句意通顺1分)
12.(3分)
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
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篇9:《诸葛亮》阅读答案
周瑜听说曹军已经中了连环计,就带领众将登上了江边的山头,远望江北。他正为自己的计谋将要成功而高兴的时候,忽然西北风刮起了一面旗,旗角正好飘在周瑜的脸上,周瑜不觉猛地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只见他仰面跌倒,口吐鲜血,昏迷了过去。
周瑜病倒,他手下的将领也都心头沉重。鲁肃来到江边,想请诸葛亮想想办法。诸葛亮了解了周瑜得病的情况后,就对鲁肃说:“我可以治好周瑜的病。”鲁肃说:“要是真能治好,那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说着马上就一同来到周瑜的军帐中。周瑜躺在病床上,嘴里还哼哼唧唧。鲁肃看了越发难过,诸葛亮微笑着说:“我有一个药方可以治好都督的病。”周瑜一震,忙说:“请先生指教。”诸葛亮让手下的人都退出病房,提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四句话:想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他写好了就送到周瑜面前说:“都督,这就是你的病根子。”周瑜接来一看,万分惊奇:“呀!他真像神仙一样,竟然已经看出了我的心事。”于是不得不请教诸葛亮:“先生既然已经知道了我的病根,请问,用什么药可以治好呢!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请马上告诉我吧!”诸葛亮根据自己的天文气象知识,想告诉周瑜刮东南风的具体日子,但是他知道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比他强的人,对他不能直说。就故意说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事,需要在南屏山造一座“七星坛”,由他来亲自登坛、做法、借东风。周瑜有了上次草船借箭的事,这次自然相信了,“病”也一下子好了。他精神抖擞地下令赶紧到南屏山筑七星坛,同时调兵遣将做好准备,只要东南风一刮,就向西北进发。诸葛亮早就嘱咐了刘备,让他与周瑜的大军同时进发,共破曹操;同时也通知大将赵云,隐蔽到南屏山,到时候接自己回去。
公元208年12月20日(冬至)那天半夜,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势越来越猛,诸葛亮的预见十分准确。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精神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兵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写在纸上的两句话的意思。
3、根据文章中的内容,展开想象,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周瑜猛地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说:“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请马上告诉我吧!”诸葛亮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可分成三段,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呢?请写两个故事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容精神振作的样子。 调动军队,派遣将领。
2.①要想打败曹军,适宜采用火攻;②作战的其他方面已做好准备,只需刮东南风。
3.(1)欲破曹公,需借东风,这东风从哪来呢 (2)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比他强的人,对他不能直说
4.诸葛亮帮助周瑜破除心病,巧借东风。
5.空城计 舌战群儒
【诸葛亮传略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3.诸葛亮台词
4.诸葛亮颁奖词
5.《绿》阅读答案
6.海燕阅读答案
7.《想念》阅读答案
8.乡愁阅读答案
9.海啸阅读答案
10.大鼠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