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2023-12-19 08:42: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罐头小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篇1: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学会验算减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一、复习旧知

90-37=             321-272 =           456-89=

二、自主学习

自学例3,尝试列竖式计算403-158,并且验算。

竖式计算:  403

-  158         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

□□5

验算方法1:               验算方法2:

三、小组合作,展示质疑。

1、小组交流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抽生展示,注意:(1)对位格式(2)说计算过程(3)强调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是0怎么办?十位上又怎么算?

3、怎样验算计算结果对不对?验算的方法有哪几种?

四、巩固提升,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42页的做一做。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500-437=          1000-599=      508-229=      602-375=

3、完成练习九第3、4、5题。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做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的验算时,一般有哪几种方法?

篇2: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题2和例题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减法的简便算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对错。

85+15=100(   )   23+77=100(  )    55+55=100(  )    15+95=100(  )

85+25=100(   )   33+77=100(  )    55+45=100(  )    15+95=100(  )

启发学生悟出:凡是十位相加是9,再加进位1就刚好是100了。若是十位相加是10,又加进位1就是110了。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2:507-348

2、教师先让学生试算,然后再通过坚式讲解。

5 0 7

-  3 4 8

1 5 9

师边示范边讲解:

个位:7减8还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应从百位退1,当作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给个位,当作10个一,这时十位就剩9个十。十位退的一个10与个位的7相加得17,17-8=9,在个位上写9。

十位:从百位上退1后,十位上是10,又退给个位1个十,十位上是9,9-4=5,十位上写5。

百位:百位是5,退给十位一个十位后,剩下4,4-3=1,在百位上写1,最后结果是159。

教师讲解完后之后,让学生自己再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教学例题3。

提问:大家想怎样算呢?看谁的想的方法多?(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把讨论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然后汇报。)

(1)竖式计算(方法一):

5 0 0

-  1 8 5

3 1 5

个位:0减5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上是0,向百位退1,当做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给个位,当做10个一,这时,十位就只剩下9个十,十位退的一个十,与个位的0相加得10,10-5=5,在个位上写5。

十位:从百位上退一后,十位上是10,又退给个位1个十,十位上就是9,9-8=1,十位上写1。

百位:原来是5,退给十位一个十后,剩下4,4-1=3,在百位上写3,最后结果是315。

(2)可以把185看成100+85(方法二)。

500-185就可看成从500里减去100再减去85。500-100=400,400-85=315。

(3)185接近200,比200少15(方法三)。

500-185也可以看成500里减去200,多减了15,要再加15。500-200=300,300+15=315。

(4)另外的思考方法。

小结: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就用哪种方法来做。

4、练习。

7 0 0                  8 0 0                 2 0 0 0

-2 0 7               - 4 9 6              -  4 7 8

三、完成练习六的第1题,第2题。

总结:计算时需细心,做完后要检查,下一节课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计算准确率高。

篇3: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第四课时    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减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减法。

2、 经历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与策略。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正确运用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

77-25=     65-47=        34-26=        57-32=        87-43=

二、自主学习

1、观看大屏幕主题图,理解统计表图意。

例1、生产了(      )部动画片,生产了(     )部动画片,20比20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式:  435-322=(   )部

竖式是这样写的:

4 3 5                 从(     )位减起

-  3 2 2

---------------

□□□

例2、比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式:   435-86=(   )部

4 3 5                 十位怎样算呢?

-  8 6

-------------

□□□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再减,十位剩2不够减8,再从百位退1,合起来是12,12减8等于4。

2、笔算:

844-21=                   355-123=             278-75=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  )(   )对起,先从(    )算起,再从(  )减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再减。

四、当堂检测:

1、笔算:

844-21=              355-123=             278-75=

406-102=             354-66=              480-85=

2、完成课本41页做一做。

3、完成课本44页练习九第1题 。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篇4:《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会对减法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直观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等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问题。

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年比20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

3.集体反馈,回顾计算法则。

4.把条件“2005年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改为“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让学生列出算式,引出新课。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2.直观操作,掌握算法

(1)说出自己计算中的思维过程。

(2)借助直观,分析错误原因。

①在拔计数器的过程中重点提问:

问题一: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结果十位是0,该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

问题二:从百位退“1”,十位上的珠子该怎么拔?(从百位上拿走一个珠子,同时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再从十位上拔出1个珠了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就是9个珠子。)

问题三:这时个位上的数是多少?(十位上退1当作10,和个位上的3合成13。)

②对照正确算法,分析错误原因。

③梳理算法。

在计算上,这题和我们刚才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④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P42“做一做”

2.探究验算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预设1 照原式再算一遍。

预设2 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是不是减数。

预设3 用差加上减数,看看是不是被减数。

(2)归纳验算方法。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①蜜蜂找家:P44练习九的第4题。

②笔算我最棒:P44练习九的第6题。

③找朋友:P45练习九的第9题。

(2)对比练习

527-18= 517-18= 507-18=

(四)全课小结

1.在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2.如何知道自己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篇5: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十位先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个位10个1。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0”。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不借住情境,让学生直接做纯计算的复习题,然后由复习题517-348,被减数从517到507,学生对这个变化并没有在实质上进行关注,但却引起了学生计算上新的飞跃。教师抓住从1到0,引导学生思考1和0到底有什么区别?学生发现1是有,0是没有,从有到无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从1到0带了了计算上的新问题。但这里教师的问题是:“0特别在哪里?”这样的提问是否指向性不够明确?

2、抓住关键问题。

很多老师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一遍遍地反复说算哩,说计算过程是肯定的.,关键是怎么说?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有效的课堂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

3、500-348

引导学生发现:减数与差末尾凑10,中间凑9。学生发现规律是否就是真正理解,学生可能会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为什么要末尾凑10,中间凑9呢?不断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个“0”是不同的,中间的“0”尽力了“借”与“被借”两个过程,而末尾的“0”只有借的过程,明确算理。

4、怎样的板书书写形式更能让学生理解

一般是在竖式上写出借与被借的关系。

她的课的板书是个位:17-8=9

十位:9-4=5修正后:10-1-4

百位:4-3=1

强调十位上的0为什么会变成9。

5、有比较性又可以增进理解的题目出现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练习当中穿插可以进行比较与辨析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中间有0之后出现一组练习,前面三道是个位不够减需要连续退位的,而最后一道题目是705-245,让学生发现不同,进行区别辨析,明确中间有0变成9是个位不够减的连续退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篇6:小学三年级数学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4例2和练习十六1、2、6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能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

2、指名板演

3、用任意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

展示算法多样化

估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完成

指导竖式计算,说计算方法,板书竖式计算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认识:

十位是0就要先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借1给个位当10再减

最后集体交流

3、小结

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练习六1、2题

篇7: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设 计 者 陈晓宏

课    时 第 9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与以往知识的联系,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3个盘子,6个苹果.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复习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回答问题。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板书: 0+0+0二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板书:0×3二0

教师:“0×3”表示什么呢?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   5×6=

4×3=    6×5=

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 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板书:3×0=0 ,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

教师先出示112×4.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学生回答。

反馈

3个0相加.

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学生说出得数。

学生一齐读一遍.

独立完成。

学生用竖式计算。 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与以往知识的联系,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

四、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 独立完成作业。

计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0×3=0

3×4=   5×6=

4×3=    6×5=

3×0=0

0×0=0 教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设 计 者 陈晓宏

课    时 第 10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难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使学生经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题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复习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3  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学生口算,找出这两组题目的共同特点。 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的过程,初步感知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9.

出示例题350X3,提问:这道题怎样笔算?

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小结: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学生回答。

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学生列竖式计算。

先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讲评。

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学生独立列竖式完成。

直接写出得数。

独立完成练习题。

篇8:人教版三年级《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课件设计:

1、课题

2、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3、图书室照片

出示例题: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4、欢迎大家到数学王国游玩!

速度快车

420×6       370×5

130×9      450×4     1500×3

5、数学门诊部

(1)计算230×4时,积的末尾有一个0。( )

(2)计算25×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150×4=60 (  )

6、设计广场

( )×( )=2400

单位:漓渚镇棠棣小学 执笔:俞华良 邮编:312039 邮箱:sxyhl5722@126.com

设计思想:

1、教学是一门艺术,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此,教师应从思想上树立现代教育的新理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

2、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主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3、在真实有效的课堂中,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是:由简入难、循序渐进。教学时教师要科学的掌握分寸,在设计教学时认真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设计时要适当加强练习的密度,在体现梯度的同时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技巧。

教材分析:

1、练习二十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其中第一题要求列竖式计算。第二题介绍了蚕吐丝的资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好与兴趣。第三题是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每台电风扇的价格是140元,括号下的问号表示求4台一共要多少元。第五题是表格式计算题,是一道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比较练习题。第七题是改错题,改正之前应要求学生先说出错误的原因,再进行订正。第八题的连加计算题要求学生用乘法计算,可先让学生观察,看出连加题中是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因此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来计算。

2、练习题目种类多样,有图文结合的应用问题、改错题、表格题等。这些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学情分析:

1、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后的一个配套练习。因此在熟练掌握计算方法上,能清楚地区分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的不同之处显得尤为重要。

2、三年级学生感知能力、抽象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尽可能的使枯燥的计算多些趣味性。

3、每班同学的基础各有不同,教师设计时应掌握全体性原则,在发展优等生的同时,照顾到其他同学,让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任何数与0相乘积都得0的算理。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能正确区分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课前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可开小火车或其它形式。)

7×0   0×9   5×0    0×0   8+0   3-0    2×3  4×8   8×5      20×3  40×8  80×5  200×3   400×8   800×5  3000×3    700×2    3×5+8    4×2+7     7×4+2

2、计算填空(小黑板,请同学回答。)

(1)150×3先把150看作( )十;然后3乘15个十得( )十,也就是( )。

(2)1900×3先把1900看成( )个百;2乘19个百得( )个百,也就是( )。

3、用竖式计算(黑板上进行板演,教师随后进行批改分析。)

(1)604×4    107×5     205×3    306×5

(2)570×4    108×4     230×5    430×3

4、我来当个小医生(改错题)

208 3501200

× 4 × 6× 5

---- ---- ------

8032 410600

二、应用题练习

(1)、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先请同学审题,然后列式计算,同时教师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2)、学校买了4台电风扇,每台140元。一共要用多少元?

(3)、王叔叔平均1小时能检测230个零件,他每天工作8小时,共能检测多少个零件?(审题分析时可渗透热爱劳动的思想。)

三、拓展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先请学生尝试,再教师进行分析和讲解。)

981+982+983+984+985+986+987

=984×(    )

=(   )

2、想一想:

用竖式计算:2030×3

要求:(1)观察因数特点。

(2)独立进行尝试练习

(3)说说想法和计算过程。     板书:2030

×  3

------

6090

练一练:6050×4

先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再和前一题进行比较,说说异同点。

相同点:计算的方法、方式一样,算理一样;

异同点:一个有进位,一个没进位。

3、 课堂小结。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是一致的,不管是两位数、三位数,还是四位数,也不管多位数的中间有0的、没有0的,或是末尾的0的,乘一位数时,都必须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只是当多位数的末尾有0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0不必与一位数相乘,只要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后面补上0就可以了,有几个0,补几个0.

四、巩固练习。

1、练习:用竖式计算。

(1)2800×3    1350×5     2060×4  350×4   50×6    205×4

(2)校园里有3棵桔树。第一年产桔子306个,第二年的产量是第一年的2倍,第二年产桔子多少个?

(3)学校组织学生去春游,四年级有120人参加,五、六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年级的3倍。五、六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多少?

2、数学课堂作业本。

知识结构:按循序渐进与由简入难的原则进行。

镇街交流意见:

教师使用体会: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2.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3.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4.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5.用心灵去倾听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6.小桥流水人家 学案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7.万以内数的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8.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10.笔算乘法(不进位)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下载word文档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