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2022-06-30 08:21: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橙子的小番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1: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课题:老人与海鸥 共2课时 第1课时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彦明 课型:新课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8个生字和“塑料、饼干、抑扬顿挫”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朗读和与小组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作者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海鸥动作、行为的句子,体会海鸥对老人深深的情谊。

二、预习学案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①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音以下字的读音,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褪( )色 撮( ) 抑( )扬顿挫( )

滇( )池 亲昵( ) 塑( )料 企( )盼

3、 结合上下文和工具书理解以下词语意思

抑扬顿挫

瞻仰

褪色

漩涡

三、导学案

1、朗读课文并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写了什么?

2、快速阅读课文,并说说从课文中你能读懂些什么?

①课文中写了老人的哪些事情?

②课文中写了海鸥的哪些事情?

3、你从哪些语段体会出老人爱海鸥的请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你的体会。

四、课堂检测

3、写出下列句子分别是对人物哪方面的描写,填序号。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语言描写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被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的褪了色。( )

2)“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 )

3)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

4)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1、生字

2、抄词并听写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2: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课题:老人与海鸥 第2课时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彦明 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2、过程与方法: 朗读与小组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抓住描写老人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

4、学习重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二、预习学案

1、听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三、导学案

1、 快速默读14--19自然段思考: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 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 ①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想不到”的事情。

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3、整体阅读课文划出最令你感动的画面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四、课堂检测

1.出示词组,感情朗读。

撮起嘴 炸了营

应声而来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连声鸣叫

起起落落 白色漩涡

2.用自己的话梳理全文。(可以用上以上词语)

3、填空

(1)照片上的老人( )地注视着周围( )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 )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2)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 )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 )着嘴,好像还在( )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 )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三导同步

2、假如你是一只被老人喂养并关心过的海鸥,你会对去世的老人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

老人谈海鸥 情深意浓

海鸥送老人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3: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彦明 课型:新授 审核: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2、过程与方法: 朗读与小组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抓住描写老人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

4、学习重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二、预习学案

1、听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三、导学案

1、快速默读14--19自然段思考: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①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想不到”的事情。

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3、整体阅读课文划出最令你感动的画面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四、课堂检测

1.出示词组,感情朗读。

撮起嘴 炸了营

应声而来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连声鸣叫

起起落落 白色漩涡

2.用自己的话梳理全文。(可以用上以上词语)

3、填空

(1)照片上的老人(        )地注视着周围(        )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          )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2)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          )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     )着嘴,好像还在(          )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          )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三导同步

2、假如你是一只被老人喂养并关心过的海鸥,你会对去世的老人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

老人谈海鸥           情深意浓

海鸥送老人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4:中华少年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课题:8中华少年 第1课时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彦明 课型:新课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记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诵,感受诗歌中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二、预习学案

1、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多音字组词

劲 哈 纤

3、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 )的高原 ( )的草原 ( )的宝岛

( )的黄土坡 ( )的方块字 ( )的唐诗宋词

4、解释下面的词语:

莽莽:

立地顶天:

蹒跚学步:

强悍:

阳关道:

艳阳天:

三、导学案

1、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自由朗读全文,试用简洁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的体会。

四、课堂检测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一片深情。

2、朗诵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1)“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故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十六朵鲜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课文分析下面的句子

1、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根植在我们心田。

2、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3、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中华少年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5:老人与海鸥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九厂小学上学期六年级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教案(语文)

授课教师 李继萍 学校 示范小学 授课内容 22.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在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语句背后深刻的人文内涵,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2.领悟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并在领悟品味的过程中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海鸥的动作体会文章的感情。

难点: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幻灯片、预习作业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3分钟)

1.导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这组课文的其他几篇,从中,我们了解到动物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感情。动物与人之间也会有深厚的感情,并且 明白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动物与人之间的感人的故事《老人与海鸥》。

2.简介背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离我们很近的昆明。昆明的海鸥叫做红嘴鸥,来自北西伯利亚,从贝加尔湖穿越俄罗斯和整个中国来到昆明过冬,之后再集体返回。红嘴鸥不远万里来到昆明,成了昆明一道亮丽的风景。红嘴鸥虽然不是昆明的,但却是昆明的骄傲!昆明人在和海鸥相处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老人与海鸥,是最感人的人鸥奇缘。老人叫吴庆恒,一辈子都是孤身一人。海鸥到昆明后,他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孩子。他的住所离翠湖10多公里,他每天坚持步行来回20多公里来喂海鸥。他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元,他留下了很少的生活费,其余的全部用于海鸥。他用鸡蛋、面粉、玉米面、白糖做成鸥粮喂海鸥。曾救助了多只受伤的海鸥,给很多只海鸥取了名字,他可以把它们一个个从水里叫上岸。他天天和它们交谈,它们站在他的肩膀上、头上,亲密无间,形同父子。1995年的一天,老人再也没来,他病逝了。他的遗像放在翠湖,海鸥成群结队的来和他告别,久久不愿离去。人们为了纪念他,给他在翠湖立了一个塑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一动人的情景。

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预习,请同学们说一说:根据课文叙述的情景,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

新知探究 疑难梳理(30分钟)

(一).课件出示自读建议:从课文中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感人的一幕?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三).问题预设:

呈现课文第二个场景:

A: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

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

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

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家属。

理解:“瞻仰”中所包含的对老人的敬爱,“家属”

中包含对老人的亲密。老人与海鸥虽

不是亲人,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C: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

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

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D: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

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理解:“白色漩涡”。

2.它们为什么如此狂叫、如此疾飞?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意,我大胆打破课文顺序,直接把学生带入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情。然后引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感人的一幕?并带着这些问题到上文中找答案。

(四)、品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令人感动的部分,并由此引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感人的一幕?

2.到上文中找出出现这感人的一幕的原因,并用笔勾画出来。

3.完成自学作业,并进行小组讨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4.通过这些描写老人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使我们感受到,老人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钱省下来买东西喂海鸥,还给海鸥起名字,与他们亲切对话,在老人的眼里,这些海鸥就像他的孩子一样。正因为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海鸥,才出现了感人的这一幕。

运用拓展(5分钟)

课件出示拓展练习

假如你目睹了课文中海鸥送别老人的感人的这一幕,你会说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后小结(2分钟)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由得又想起了那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正因为老人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海鸥,所以才会出现文中这感人的一幕。也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的感情。

[老人与海鸥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6: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河口二小 六年级(4)班

主备人 毛彩英 参备人

学习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品味、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感情。

2、领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重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现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感情。

【自主学习】

读一读

应声而来      大塑料袋      肃立不动

相依相随      白翼天使      抑扬顿挫

饼干丁        撮起嘴        吉祥鸟

褪色        扇动       乐谱      亲昵

歇落        滇池       企望      盘旋

瞻仰        旋涡       似的

【导入新课】

在昆明翠湖旁,矗立着一尊塑像每年秋天,当海鸥来临时,有一个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都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他的名字叫吴庆恒,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海鸥老人。他为海鸥做了些什么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人与海鸥》,了解这位海鸥老人。

【合作探究】

课文按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写老人喂海鸥、老人谈海鸥,第二部分写了海鸥念老人.

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读课文的2-13段,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这部分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细细品读,做一做简要的批注。

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合作探究二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海鸥送老人”部分,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海鸥的心情。

【达标检测】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小狗黑子的眼睛》.

1、画出文章中体现我与黑子深厚感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表现我和黑子之间的深情厚谊.

【整理总结】

写作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情感。

【课外拓展】

【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

老人谈海鸥     人和动物和谐之美

海鸥送老人

[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7:月光曲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课题:《月光曲》 第一课时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元学 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莱茵河、蜡烛、陌生、盲姑娘、琴键、微波粼粼、霎时、记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4、学习重难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预习学案

1.我能行:我愿意多读几遍课文,我能解决本课的生字词,并把生字词写下来。

lái yīn hé là zhú máng gū niáng mò shēng

( ) ( ) ( ) ( )

qín jiàn wēi bō lín lín shà shí jì lù

( ) ( ) ( ) ( )

2.我思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把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大声地朗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查贝多芬的相关资料。

三、导学案

小组合作交流:

1、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给文章分层次。

3、这个传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4、从兄妹俩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5、盲姑娘听完贝多芬弹得第一首曲子后,说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心情?

四、课堂检测

根据句子的意思,概括词语,相信你能行!

(1 ) 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 )

(2 )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 )

(3)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 )

(4 ) 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 )

五、课后作业

生字、背第九自然段。导学案

六、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贝多芬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课题:26月光曲 第二课时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元学 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背诵课文的8、9、10三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学习重难点: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预习学案

1、背诵

2、听写词语

3、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茵( ) 激( ) 腊( ) 粼( )

菌( ) 缴( ) 蜡( ) 鳞( )

微( ) 谱( ) 盲( ) 霎( )

徽( ) 普( ) 育( ) 霞( )

瞎( ) 恬( ) 键( ) 烛( )

割( ) 括( ) 健( ) 蚀( )

三、导学案

小组合作交流:

1、 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首,又弹一首曲子?

2、 学习第九自然段。

3、 兄妹两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能看到?有几幅画面?

4、 贝多芬为谁创作《月光曲》?

5、 评价贝多芬。

四、课堂检测

选词填空

幽静 清幽 恬静 清秀 干净

( )的脸 ( )的月光 ( )的小路

( )的教室 她的脸很( )

五、课后作业

同步、三导

六、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贝多芬---关心穷苦人(高尚情怀)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月光曲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8:《位置》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是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学习过程】

一、交流讨论:我们全班有____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请你们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呢?

二、探索新知

(一)、阅读第2页例题1主题图和问题

1、想一想教师是如何确定张亮位置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如何确定第几列、第几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

(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

(注意你的书写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尝试归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和它的书写格式。

5、交流讨论,完成P3“做一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小提示: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二)、观察P3例2出示的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1、思考方格纸上的竖线与横线分别对应着例1的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表示大门所在的位置吗?__________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含义?__________

2、用数对分别表示熊猫馆、猴山、大象馆、海洋馆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比较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X,4)表示大象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在方格纸上至少要几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独立完成书本P5第3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5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一第1、2、5、7题。

2、拓展提高:练习一第6、8题。阅读了解P7“生活中的数学”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篇9:有的人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课题:20有的人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元学 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预习学案

一、听写词语: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灭亡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二、了解作者

三、背诵诗歌

三、导学案

小组合作交流:

1、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划分节奏。

3、诗歌采用了什么写法?

4、“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

5、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6、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课堂检测

小练笔: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五、课后作业

册子

背诵并默写

六、板书设计

20*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生 骑 人民恨

对比

虽生犹死 俯 人民爱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有的人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10:一面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课题:19一面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元学 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窖、赫、译、懊、莽、捻、挲、颓、捏、熏、憎、虐这12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地窖、赫然、翻译、懊悔、莽撞、捻着、摩挲、颓唐、捏着、熏黑、憎恶、虐待、踌躇、历尽艰苦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边学习边运用,进一步了解鲁迅,同时能积累好词好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学案

1、了解背景。

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摩挲(suō shuō) 踌躇(zhù chú)

抚摩(mó mō) 憎恶(zēnɡ zènɡ)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恳( ) 窖( ) 择( ) 灰( )

恳( ) 窑( ) 译( ) 恢( )

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用手轻轻摩擦。 ( )

2.热情周到或情谊深厚。 ( )

3.刚刚显露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或迹象。 ( )

4.做错事或说错话,后悔不应该这样。 ( )

5.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 )

三、导学案

小组合作交流: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分析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3、这三处外貌描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4、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5、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体会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以下问题:

(1)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2)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

(3)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7、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四、课堂检测

择优录取(辨析破折号用法,填序号)。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未说完

C.表示插说内容 D.表示话题转换

1.我向里面望了望--阴天,暗得很。 ( )

2.哦!您,您就是-- ( )

3.一个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 )

4.这天气真坏透了--他怎么还没有来? ( )

五、课后作业

同步、三导

六、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一面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用心灵去倾听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2.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3.语文百花园六导学案第一课时语文百花园六导学案第一课时语文百花园六导学案第一课时语文百花园

4.小桥流水人家 学案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5.第一课时最大公因数(一) 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6.八上《老人与海》导学案

7.六年级上册语文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8.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位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9.un ün第一课时精彩教学案

10.《桥》第一课时学案

下载word文档
《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