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一个小面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会对减法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直观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等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问题。
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比20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
3.集体反馈,回顾计算法则。
4.把条件“年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改为“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让学生列出算式,引出新课。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2.直观操作,掌握算法
(1)说出自己计算中的思维过程。
(2)借助直观,分析错误原因。
①在拔计数器的过程中重点提问:
问题一: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结果十位是0,该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
问题二:从百位退“1”,十位上的珠子该怎么拔?(从百位上拿走一个珠子,同时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再从十位上拔出1个珠了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就是9个珠子。)
问题三:这时个位上的数是多少?(十位上退1当作10,和个位上的3合成13。)
②对照正确算法,分析错误原因。
③梳理算法。
在计算上,这题和我们刚才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④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P42“做一做”
2.探究验算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预设1 照原式再算一遍。
预设2 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是不是减数。
预设3 用差加上减数,看看是不是被减数。
(2)归纳验算方法。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①蜜蜂找家:P44练习九的第4题。
②笔算我最棒:P44练习九的第6题。
③找朋友:P45练习九的第9题。
(2)对比练习
527-18= 517-18= 507-18=
(四)全课小结
1.在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2.如何知道自己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篇2: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十位先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个位10个1。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0”。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不借住情境,让学生直接做纯计算的复习题,然后由复习题517-348,被减数从517到507,学生对这个变化并没有在实质上进行关注,但却引起了学生计算上新的飞跃。教师抓住从1到0,引导学生思考1和0到底有什么区别?学生发现1是有,0是没有,从有到无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从1到0带了了计算上的新问题。但这里教师的问题是:“0特别在哪里?”这样的提问是否指向性不够明确?
2、抓住关键问题。
很多老师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一遍遍地反复说算哩,说计算过程是肯定的.,关键是怎么说?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有效的课堂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
3、500-348
引导学生发现:减数与差末尾凑10,中间凑9。学生发现规律是否就是真正理解,学生可能会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为什么要末尾凑10,中间凑9呢?不断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个“0”是不同的,中间的“0”尽力了“借”与“被借”两个过程,而末尾的“0”只有借的过程,明确算理。
4、怎样的板书书写形式更能让学生理解
一般是在竖式上写出借与被借的关系。
她的课的板书是个位:17-8=9
十位:9-4=5修正后:10-1-4
百位:4-3=1
强调十位上的0为什么会变成9。
5、有比较性又可以增进理解的题目出现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练习当中穿插可以进行比较与辨析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中间有0之后出现一组练习,前面三道是个位不够减需要连续退位的,而最后一道题目是705-245,让学生发现不同,进行区别辨析,明确中间有0变成9是个位不够减的连续退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篇3: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于教材直接教学“连续退位”这个内容,所以学生要建立这样的数学模型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的特点和差异,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回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注重了: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5、由于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时我尽量做到生活化、童趣化。例如:把课本中的主题图用一种旅游的形式揭示出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欣赏了我国美丽云南的几个著名景点,同时又恰倒好处的进入到新知的学习。如学生认识线段图,我结合题意在让学生汇报所找到的数学信息的同时,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了线段图的.意思,然后,反问学生,这幅线段图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表述中进一步理解了线段图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再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线段图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因为新教材没有专门的应用题教学,一些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式都隐藏在计算教学中,所以当全体学生列出517—348算式后,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强化了已知总数—部分书=另一部分数这个数量关系数。
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比较重视让学生理解题意,忽略了学生对计算算理的叙述,所以有的学生在说算理时语言不规范,在练习设计没有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学而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
篇4: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退位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这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自己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自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美丽云南情景图根据情景图让学生自学数学书22页的内容,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学习从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并且知道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第二层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结果吗?把你的想法给同桌说说,交流估算方法。第三层次笔算517-348=,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知识,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教师走,思维逐步训练发展的阶段,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再交流算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最后老师把算法打到课件上,学生对着课件说,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个学生都很清楚,从而大家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第四层次当堂训练自己设计三个挑战,挑战一做一做,挑战二数学医院,挑战三送信,设计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关注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计算题教学最终落实到训练上,设计量足,方法算理想融合,做到人人到位。
但在课堂中,由于容量大,教学中时时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动得,说得比较多,整堂课显得很紧张,最后挑战三匆匆完成,整堂课学生虽掌握了基本算法,但在练习中发现学生计算准确率一点也不高,错误类型大致一是20以内退位减法做得不够熟练,二是连续退位时忘记借掉1个十,三是漏写抄错数字。在今后计算题教学中,自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醒学生要抄对题中的数字,计算过程一定要细心,计算完后及时检查等。
篇5:被减数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例8、“想想算算”,练习十四第5~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笔算被减数末尾有0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和验算。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1、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202-53=,做后提问是怎样减的,十位上为什么9减5?
2、 准备练习。如果把202-53改成200-53,你会算吗?请学生试一试。
学生练习后,老师板书竖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竖式。
二、教学例8
1、 出示例8,列出竖式提问:这道题被减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不够减,要怎么办?十位上、百位上又都是0,要怎么办?
2、 被减数千位退1到百位是几,千位上剩下几?再从百位退1到十位是几?百位上剩下几?十位再退1到个位是几,十位上剩几?想一想,现在个位是几?十位、百位上还有几?千位上呢?
3、 让学生计算这一题。并验算。
4、 教学“想一想”。
(1) 如果把-538改成-538,你会算吗?
(2) 指名板演,其余在下面练习。
三、巩固练习
1、 做“想想算算”第1题
2、 做完后提问:前两题十位、百位上都用几去减的?为什么第三题十位上不是用9去减,百位上要用9去减?
3、 做“想想算算”第2题
让学生看着第2题,验算每一个竖式,把做错的地方改正。并说出错在哪?
4、 做练习十四第6题。做完后提问:哪些数位上是用9减几的?为什么?
5、 说出下面各题,哪些数位上要用9减5?为什么?
6、
4000 4001 4010 4100
- 555 - 555 - 555 -555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6题第二题,第7、8题。
篇6:小学二年级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初步掌握这种退位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514-317= 2631-784=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1)出示例7。老师写出竖式,并在计数器上拔403。
提问:个位够减吗?个位不够减要从哪一位退1?十位上是0,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
老师边在计数器上演示,边和讲解:个位上3减7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是0,就要再从百位上退1。这时老师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拔去一个珠子,并在竖式上把百位上的4划去,在它的上面写3。
提问:从百位退1给哪一位?是几个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把百位上拔起的`一个珠子拔去,在十位上拔上10个珠,在竖式的十位上将0划去,在它的上面写上10。
提问:再从十位上退1给哪一位?是几个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十位上拔去1个珠子,在个位上拔上10个珠子,并在竖式的十位上将10划去,在它的上面写9,在个痊上将3划去,在它的上面写13。
请学生把刚才退位的过程在小组里完整地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一说退位过程。
提问:现在被减数个位上应该是几?够不够减去7,得几?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拔去7,在竖式横线下的个位上写6。
提问:现在被减数十位上是几?为什么是9?十位上要减去几,得几?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计数器上拔去2,在竖式横线下的十位上写7。
提问:现在被减数百位上是几?要减去几?得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计数器上的百痊上拔去1,并在竖式横线下的百位上写2。
让学生看着黑板完整地说一说计算过程。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7,然后再请学生回答:退位以后,每一位分别是几减几,为什么?
老师示范竖式的书写格式,并指出平时计算时,除了退位点以外,退位过程一般不写。
2、做课本第69页上的“想想做做”。
做完后让选取几道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做练习十四第2题前两题。
4、说出下面哪一道题十位上用9减8,哪一道题用10减8。
篇7:《被减数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被减数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在之前的一些简单的万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把知识较牢固地掌握好。但在接下去的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连续退位的知识上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在开始的教学中,我利用练习题导入:6007-809=,9001-1241=,通过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再次思考:“被减数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要怎么办?”结合学生的回答,我进行小结:“计算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当个位上不够减的时候要从十位上退1做10;当十位上不够减的时候要从百位上退1做10。然后再和本位上的数相加起来,再减去本位上的减数。”
在简单的热身计算后,我开始出示例题:-366 =。引导学生看完题目后,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思考解决方法,我直接讲解:“被减数是多少?(2000)它要减去多少?(366)现在我们从个位开始算起,个位上是0,它要减去6,够不够减呢?那要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前面复习过的退位减法的方法并回答)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做10,那么这时十位上有没有办法退1给个位呢?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十位上是0,不能退)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说:向百位借啊)”通过这一问一答的过程,学生借助退1做10的方法加深了对退位知识的理解。当引导学生理解了每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的知识点后,我让学生来独立计算这道题,可是在巡视时却发现学生的计算结果都存在错误,经过认真检查,发现学生虽然了解了退位的方法,但是退位后各位上数的变化学生仍不明白。这就使我的思路陷入一片迷惘中,如何能让学生既能了解退位的方法,又能正确地掌握退位后各位一数的变化呢?这时我想起了用一个土方法来进行教学。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易的计数器图,并相应地画出2000在计数器上的表示,学生一看就理解了。接着又用同样的教学引导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位的进退,不同的是在每一次退位的同时我用画珠子的方法来表示退位下来的'结果,例如说当百位不够减的时候,向千位借1,那我就从千位上划掉一个珠子,然后在百位上再画10个珠子,表示千位上退1、百位上进10。接着随着讲解百位上的退位时,又从百位上划掉一个珠子,然后在十位上再画上10个珠子,表示退位的变化。借助这种方法学生很快理解了退位的方法和退位后各位上数的变化,并能够很快地计算出得数。在接下去的巩固练习中,学生都能认真并且正确地解答出练习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真正感觉到以前在心理学中所学到的一个知识:“比起听到的东西,学生更愿意相信所看到的东西。”,也许我更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到知识,而不是用空虚的比喻来让他们接受知识,这点就需要借助更多的教学工具或是生活实践知识才能达到,同时也需要教师能从学习中、生活中查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相对于其他教师,我做得还不够,只有更多地与学生沟通,与其他教师交流,才能让我的教学得到更好的进步。
篇8: 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我认为取等了以下的成功:
一是努力的创设了一个同学们相对校为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深入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三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在教学中的想、说、摆的三大环节中同学们已经摆出多种方法,在这里我将他们的各种摆法的思维过程在黑板上全部板书出来,让大家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同学们发现书上的那种是利用了已经学过的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口算中相对简单一些。
四是算法升华。就是离开借位点,直接进行计算。
五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人文性等。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在练习中反复过多,有过去的应试教育时代的影子。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听不够。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正。
篇9: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11.2
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原创:.11.2)
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原创:2017.11.2)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
重视直观操作,明晰算理。在教学例3时,如何让学生理解403-158的算理,掌握正确的算法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中没有呈现如何去分析理解,只是通过小精灵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该怎么退1呢?如果教师仅仅抛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的解答结果: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个位13-8=5,十位9-5=4,百位4-1-3,403-158=345;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个位13-8=5,十位是0不够退1,向百位退1,个位13-8=5,十位9-5=4,百位,3-1-2,403-158=245;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个位13-8=5,十位10-5=5,百位4-1-3,403-158=355。对于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第二种解题思路,但是对于抽象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在十位上为什么变成9-4会产生疑问,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通过对学生课前的预设,我在教学中采用借助计数器来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思考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十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无法退1,这时进行追问,十位1个珠子也没有怎么退1,这时学生会想到,继续向摆位退1,此时我拨动珠子,百位退去1个珠子,十位拨上10个珠子,现在学生可以看到十位上借来了10个珠子,就可以从十位退去1个珠子,个位就可以用13-8=5,十位是9-5=4,百位3-1=2,同时教师结合算理,书写竖式,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十位上变成9-5=4的`计算原因。通过这样的直观操作,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理解了十位上为什么要变成9再减的道理。从学生的眼神和练习的反馈来看,效果是非常好的。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在计算中没有出现连续退位,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改进措施: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在新课讲解时让学生完整叙述计算的过程,特别是十位的计算到底是几减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熟练掌握程度。
篇10: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及验算教学反思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三年级上册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连续退位减的方法,但是对于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确实很难理解,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给个位10个1。
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教学上,学生理解了算理,计算方法就自然掌握了。现在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为了学生能轻松学会本节课,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计算练习,口算10道题,每节课进行口算练习,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笔算学生已经掌握的退位减法,说一说应注意是什么,复习回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研究学习作准备。
二、注重计算过程中算理的理解,抓住关键问题提问。多让学生讲讲计算的过程,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三、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十位的计算方法却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应是多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0上有点看作9,其他数上有点看少1”这一规律,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四、直观图示的有效使用,具体形象,很好的辅助教学。计算教学枯燥无味,特别是对算理的讲解上,老师反复强调,学生却很难理解。这节课我利用计数器的直观图示,很好的帮助了我,对计算过程的每一步详细生动,学生感兴趣,容易理解。
1、画计数器使算理的呈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计算507—348,出示计数器507,个位减去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而十位上是零,没有珠子,只能再向百位借一,返回到十位上是10个10,再借给个位一个10,那么个位是17—8,十位上本来借来10个10,可是借给了个位1个10,还剩9个10。随着珠子的移动变化,学生很好的理解了算理。并根据直观演示,编了计算口诀: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后,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学生非常感兴趣,开心的读了一遍,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马上就记住了。
2、减数末尾有零的减法迎刃而解被减数中间有零的减法学生理解掌握后,末尾有零的减法就很容易了,学生自己计算,竖式的呈现课件以动画的形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十位上“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xxx”,从百位借一,“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做9”在孩子们开心的朗朗歌诀中、欢快的笑声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
一节本来非常难以理解掌握的计算课,我这样设计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得扎实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自如,这不仅是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有效直观图示的使用对教学的帮助更是功不可没。
篇11: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学会验算减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一、复习旧知
90-37= 321-272 = 456-89=
二、自主学习
自学例3,尝试列竖式计算403-158,并且验算。
竖式计算: 403
- 158 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
□□5
验算方法1: 验算方法2:
三、小组合作,展示质疑。
1、小组交流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抽生展示,注意:(1)对位格式(2)说计算过程(3)强调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是0怎么办?十位上又怎么算?
3、怎样验算计算结果对不对?验算的方法有哪几种?
四、巩固提升,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42页的做一做。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500-437= 1000-599= 508-229= 602-375=
3、完成练习九第3、4、5题。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做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的验算时,一般有哪几种方法?
篇12:小学三年级数学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4例2和练习十六1、2、6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能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
2、指名板演
3、用任意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
展示算法多样化
估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完成
指导竖式计算,说计算方法,板书竖式计算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认识:
十位是0就要先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借1给个位当10再减
最后集体交流
3、小结
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练习六1、2题
篇13:二年级数学《被减数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被减数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例8、“想想算算”,练习十四第5~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笔算被减数末尾有0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和验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指名板演,集体练习。202-53=,做后提问是怎样减的,十位上为什么9减5?
2、准备练习。如果把202-53改成200-53,你会算吗?请学生试一试。
学生练习后,老师板书竖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竖式。
二、教学例8
1、出示例8,列出竖式提问:这道题被减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不够减,要怎么办?十位上、百位上又都是0,要怎么办?
2、被减数千位退1到百位是几,千位上剩下几?再从百位退1到十位是几?百位上剩下几?十位再退1到个位是几,十位上剩几?想一想,现在个位是几?十位、百位上还有几?千位上呢?
3、让学生计算这一题。并验算。
4、教学“想一想”。
(1)如果把-538改成-538,你会算吗?
(2)指名板演,其余在下面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完后提问:前两题十位、百位上都用几去减的?为什么第三题十位上不是用9去减,百位上要用9去减?
3、做“想想算算”第2题
让学生看着第2题,验算每一个竖式,把做错的地方改正。并说出错在哪?
4、做练习十四第6题。做完后提问:哪些数位上是用9减几的?为什么?
5、说出下面各题,哪些数位上要用9减5?为什么?
6、
4000400140104100
-555-555-555-555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6题第二题,第7、8题。
篇14:《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这是三年级上册连续减法例2,这是在学习了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采取全生本的方式进行的,从整体上看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主动,有质疑、有交流、有互动,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孩子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已经基本成型。
从细节看,课前三分钟环节还是向以前一样,由孩子们按照原来的方式准备课前三分钟的内容,第一道问题就震惊了全场,389+156=?这个问题要让三年级的孩子口算确实存在难度,连我也有些蒙场。因此我决定对课前三分钟进行改进,改成20以内加减法口算,因为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
整个课堂孩子反应非常好,倾听仔细,发言积极,质疑非常到位,就到点上。我很是欣喜,孩子们计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刹不住。原本以为很成功的一堂课,其实却是失败的。
1.只过分追求方法多样性,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缺乏练习的环节。
2.笔算竖式没有突出,孩子们板书上书写太乱。
经过教研员的点化让我茅塞顿开,在板书设计上,我应该把507-438这个算式下面的位置流出来,专门进行竖式计算的演练,以此来突出重点——竖式计算。
教师还应该把控一下时间,在孩子汇报的方法过多时,教师应该选择喊停,让剩余的方法放到课下交流,给孩子们一些练习的时间。
在方法多样性的汇报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别人已经呈现的方法上进行改进,优化,提出更加优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没有层次的罗列。
如果是那样的话层次会非常清晰,课堂会非常完美。有了专家的建议,我试着用上面的方法来讲例3,整百数减三位数。相同的小研究设计,用专家指点过的方式进行授课,确实有不一样的惊喜效果。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孩子们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十分兴奋,这是我做生本以来的第一次兴奋,刻骨铭心。
篇15:小学二年级数学被减数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被减数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教案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笔算被减数末尾有0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和验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指名板演,集体练习。202-53=,做后提问是怎样减的,十位上为什么9减5?
2、准备练习。如果把202-53改成200-53,你会算吗?请学生试一试。
学生练习后,老师板书竖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竖式。
二、教学例8
1、出示例8,列出竖式提问:这道题被减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不够减,要怎么办?十位上、百位上又都是0,要怎么办?
2、被减数千位退1到百位是几,千位上剩下几?再从百位退1到十位是几?百位上剩下几?十位再退1到个位是几,十位上剩几?想一想,现在个位是几?十位、百位上还有几?千位上呢?
3、让学生计算这一题。并验算。
4、教学“想一想”。
(1)如果把-538改成-538,你会算吗?
(2)指名板演,其余在下面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完后提问:前两题十位、百位上都用几去减的?为什么第三题十位上不是用9去减,百位上要用9去减?
3、做“想想算算”第2题
让学生看着第2题,验算每一个竖式,把做错的地方改正。并说出错在哪?
4、做练习十四第6题。做完后提问:哪些数位上是用9减几的?为什么?
5、说出下面各题,哪些数位上要用9减5?为什么?
篇16: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7页例4。
学习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学习准备:教学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一、导学
1、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17页的两组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2、学习目标(学生看)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计算,使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计算方法,独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数学并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3、自学指导
1)你能说说计算方法吗?
2)说一说算式的差与减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你理解吗?
二、学生自学
学生按自学指导要求看书、自学例题。教师发现学生好的方法及时表扬、奖励星章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三、小组内学生互学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和作解决问题。
四、展示
1、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并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其它小组作补充、质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进行补充教学,归纳总结。
五、测评
1、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2、完成书上相关的练习题。
3、完成课堂作业;练习四第1、2、3、4题
篇17:《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苏教版《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连续退位减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知识点。这是笔算减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行讲解。
在新课的一开始,我复习了千以内的退位减法,出示了224-108,让学生自己计算并说说退位减法的算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接着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这里的教学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引发认知冲突,利用例题内容列出算式204-108,让学生试算,当学生发现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减。按照已有认知结构,要从十位退1。但是,被减数十位上是0,无法直接退1,怎么办?许多学生都在苦思冥想,有的皱着眉头,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看着我,当我问及怎么了?学生抢着说:老师,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但十位上是0怎么退啊?这时小华说:老师我会我会。我说:那你说说怎么办?小华说:可以先从百位上退,退给十位,然后再退给个位。我问学生你们听明白了吗?许多学生摇着头说:不明白。我笑着说:小华刚才说得很对,只是大家还是不太理解,那么我们借助我们的好朋友,计数器来看一看好吗?学生点头,我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出了204,然后问学生现在要减去108,你们看一看在个位上,能不能从4里面减去8?学生说:不能。应该从十位上拨掉一个一珠子,加到个位上再减。可是,现在十位上有珠子吗?没有。那应该怎么办啊?学生说:从百位上退1个。百位上退1,那应该在哪一位上拨10个珠子呢?一个百是多少个十呢?10个十应该在哪一位上拨10呢?学生说:在十位上拨10个珠子。我问:为什么?学生:因为1个百是10个十。我笑着说:你们真聪明。现在十位上有10个珠子了,你们看能不能退给个位?学生说:可以了。从十位拨掉一个珠子,个位现在是多少了?是14。14能不能减8?能。个位是6。十位现在是多少个珠子了?9。9-0得多少?9。百位上是几?1。减去1还有没有?没有。现在得多少?96。现在你们想一想刚才的过程。个位不够减,从哪一位退了?先退给谁再退给谁?同桌说一说。然后又请同学站起来说,经过说,发现许多学生理解了隔位退位减的道理。现在你们明白了小华所说的了吗?你们现在会列竖式了吗?学生说会了。独立完成后,又让学生对着自己的竖式说了计算过程。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如果光针对竖式,直接从百位退1,不借助其他的学具,而是抽象理解的话,学生很难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做?我借助了计数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出可以从百位退,通过拨珠计算,体会隔位退位的算理。在实践后,我更能体会到这段感性认识安排的必要性。然后把拨珠计算提升成竖式计算,经历比较深刻的数学化过程,水到渠成。最后再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明确隔位退位的步骤和方法。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既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活动,也是发挥创新精神,发展演绎推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被减数十位上是0,没有1可退,因而从百位上退1,当十用,而这时十位上就有10了,再从十位上的10中退1给个位是他们解决新矛盾的设想,提出这样的策略已经是一种创新。他们依据1个百是10个十,从百位上拨去1颗算珠的同时,十位上拨上10颗算珠;依据1个十是10个一,再从十位上拨去1颗算珠的同时,个位上拨上10颗算珠,演绎思维伴随着拨珠动作而展开,领会退位原理也就是在其中。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应从百位上退1到十位后再继续减。然后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在教学试一试1000-537=时,如果按照教材这样教学,我认为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千以内的隔位退位减法的算理,但如果让学生在刚刚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完成1000-537=,这种需要三次退位且十位和百位都是0,从千位退1后才能计算的'题目,计算原理与例题虽然相同,但隔位退位的跨度大,步骤多,学生计算起来的难度很大。为了降低难度我就在这之前设计了500-416=,先让他们试一试,学生已经知道算理,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不够退,就从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0-6=4,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明白了十位应是9-1=8,百位是4-4=0(不写)。等做完这题,再让学生做书上的试一试,这样难度减少了很多。大部分学生都会做了。
整个教学过程还比较顺利,但是,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很理想。总有少数学生漏点退位点,也有个别学生即使点上了退位点,在计算时也忽略了它的存在,再就是把减法算成加法,把数字抄错,书写格式不正确等等。根据出现的问题我反思改进如下:
1、加强口算练习,每次上课前3分钟,让学生逐步达到听到算式就能说出结果。
2、在教学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
3、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多创设机会让学生讲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十位的计算方法却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映出是多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这一规律0头有点看作9,其他数上有点看少 1 ,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4、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多分析比较计算方法。
篇18: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题2和例题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减法的简便算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对错。
85+15=100( ) 23+77=100( ) 55+55=100( ) 15+95=100( )
85+25=100( ) 33+77=100( ) 55+45=100( ) 15+95=100( )
启发学生悟出:凡是十位相加是9,再加进位1就刚好是100了。若是十位相加是10,又加进位1就是110了。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2:507-348
2、教师先让学生试算,然后再通过坚式讲解。
5 0 7
- 3 4 8
1 5 9
师边示范边讲解:
个位:7减8还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应从百位退1,当作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给个位,当作10个一,这时十位就剩9个十。十位退的一个10与个位的7相加得17,17-8=9,在个位上写9。
十位:从百位上退1后,十位上是10,又退给个位1个十,十位上是9,9-4=5,十位上写5。
百位:百位是5,退给十位一个十位后,剩下4,4-3=1,在百位上写1,最后结果是159。
教师讲解完后之后,让学生自己再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教学例题3。
提问:大家想怎样算呢?看谁的想的方法多?(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把讨论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然后汇报。)
(1)竖式计算(方法一):
5 0 0
- 1 8 5
3 1 5
个位:0减5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上是0,向百位退1,当做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给个位,当做10个一,这时,十位就只剩下9个十,十位退的一个十,与个位的0相加得10,10-5=5,在个位上写5。
十位:从百位上退一后,十位上是10,又退给个位1个十,十位上就是9,9-8=1,十位上写1。
百位:原来是5,退给十位一个十后,剩下4,4-1=3,在百位上写3,最后结果是315。
(2)可以把185看成100+85(方法二)。
500-185就可看成从500里减去100再减去85。500-100=400,400-85=315。
(3)185接近200,比200少15(方法三)。
500-185也可以看成500里减去200,多减了15,要再加15。500-200=300,300+15=315。
(4)另外的思考方法。
小结: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就用哪种方法来做。
4、练习。
7 0 0 8 0 0 2 0 0 0
-2 0 7 - 4 9 6 - 4 7 8
三、完成练习六的第1题,第2题。
总结:计算时需细心,做完后要检查,下一节课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计算准确率高。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