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小知识
“recruitmen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幼儿礼仪小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幼儿礼仪小知识,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春节幼儿礼仪小知识
春节幼儿礼仪小知识
一、礼仪从见人打招呼开始
1、家长可以提前告诉孩子要来(或者要拜访)的客人的身份,应该如何称呼。
2、孩子面对不熟悉的人和环境自然会紧张,父母不要着急,更别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给孩子戴上“他就是不喜欢叫人”的帽子。
3、对于内向害羞的孩子,父母事先要说清楚:可以迟些叫人,但不可以不叫;另一方面也要代表孩子跟亲戚朋友解释。
4、年迈的长辈喜欢不停地抚摸孩子的头或是和孩子说话。有的孩子不喜欢这样,要么不耐烦地跑掉,要么表现的很害羞。对于这样的情况,父母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如果奶奶摸你的头,那表示她喜欢你。你可以对她笑一笑,然后轻轻地抓着她的手,和她友好地握手。”
二、祝福的话语要学会
1、如果宝宝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弱,爸爸妈妈们可以事先教会宝宝用手势打招呼,如: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等。
2、两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教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等简单的吉祥话和祝.
三、收红包也有讲究
1、拜年时,孩子会收到代表祝福的红包。父母要告诉孩子,长辈给红包时,要双手接住,然后礼貌的说“谢谢”。如果孩子害羞或者还不太会说话,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说“谢谢”。
2、需要注意的是:亲戚朋友给压岁钱时,大方的接受祝福红包,然后致谢。
四、做个礼貌的小客人
1、去做客时不要两手空空,应该带上一些小礼物以示礼貌。
2.、到达主人家后要先轻轻敲门,见到主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好、拜年。
3.、进入屋内后,要听从主人的安排。不能乱开抽屉,不能弄乱主人家的摆设,更不能床上床下乱跳。
4.、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就要告诉孩子,小主人对他家里的玩具具有支配权,不能跟人争抢,走的时候也不能擅自带走。
5、果皮、食品包装袋等要扔到垃圾桶里,或放到指定的'地方,不随处乱扔。
6、临走时要学会对主人的照顾、款待表示谢意,并邀请对方有机会到自己家里做客。
7、另外,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当自己和主人交谈时,孩子不能随意打断,有事需要说时,可以先通过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在父母允许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进餐礼仪
1、应该等待所有的人到齐,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会开始后方可用餐。
2、要好好地坐下来吃,不能跑来跑去,不能爬到桌子上,不能边玩边吃。
3、在餐桌上不要把筷子、勺子或刀叉当玩具,更不能敲打碗筷。
4、夹菜时,不要翻来覆去地挑拣,要小心夹菜,以免弄脏自己或者别人的衣服。
5、对准备食物的人表示感谢,吃完饭离开之前,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6、需要强调的是,当孩子说他吃饱了,爸妈就不要再劝他吃,也要帮助他拒绝其他亲友的劝吃,这是对孩子自己感觉的尊重。
六、接待客人的礼仪
1.、定要笑脸相迎。要教孩子主动开门问候,表示欢迎。
2、把客人领进门后,应该礼貌地请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后,孩子可以与父母一起准备茶饮、水果、零食、点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当接待的是和孩子差不多年纪的小客人时,要告诉孩子:小客人来了,应礼貌友善地接待对方,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将食品、玩具等与小客人分享
4、客人离开时,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将客人送到门口道别,并邀请客人下次再来。
篇2:幼儿礼仪知识
1. “您好、谢谢、不客气”为孩子开启良好交际的大门。
儿童时期常听父母讲到这些,孩子就会进行模仿,继而变成自己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2. 向别人问话时前面加入“请问”,如果要打断某人做事,跟别人说话,加一句“打扰了”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教养。
3. 拒绝别人时,不优柔寡断,应不卑不亢地说“不”,这也需要父母告诉孩子的。
通过观察与实践,孩子会渐渐理解到采用适当的态度,即使拒绝也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4、“言必信,行必果”,守时是主要靠言传身教的一项基本礼仪,儿童时期如果在这种氛围长大,就能形成守时、负责的良好品质。
告诉孩子,无论由于什么原因而迟到,都要向对方表示抱歉。
不然的`话,容易令孩子形成别人时间不重要,为他人着想不值得的错误理念。
5、“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告诉孩子,别人根本不会关心你讨厌什么,当孩子对某些事情不满时,可以跟小伙伴随便说说,但不要传得人尽皆知。
6、进房间时先敲门。
7、别人跟你打招呼,一定记得礼貌回应。
下次记得也问候他们。
8、打一通陌生电话,记得要先表明自己身份,而不是一开口就说找谁谁。
9、要让孩子明白,嘲笑别人,这只会显示出自己的软弱,对被嘲笑的人来说更是件残酷的事。
10、懂得分享。
这个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它不是人类本能,唯有在良好环境里和多年教育督导中才能令孩子了解分享的真谛。
11、教孩子适时的帮助他人,当帮助别人时,懂得享受到善意所带来的“助人悦己”感觉。
当然,父母也要向孩子传授适度,即在不确定是否需要帮助时进行询问。
12、公众场合就算再无聊也要保持安静,也是需要靠言传身教来习得的一项基本礼仪。
13、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要遮住嘴,并且公开场合不要抠鼻孔。
14、不要伸手去拿桌子上离自己比较远的东西,请旁边的人帮你传过来。
15、告诉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教育时家长不要在孩子插嘴时回应其要求,否则孩子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
篇3:幼儿礼仪知识
一、与朋友相处时,要怎么做?
1.不要随意叫他人绰号。
2.除非是赞美别人,否则不要去评头论足。
3.不要以任何理由对他人开过分的玩笑,这对于别人来说,都会是残忍的。
4.当别人问你近况时,回答完问题后,你可以同样地反问他,以示关心。
5.当你在朋友家的时候,同样要对TA的爸爸妈妈表示感谢。
(出去做客,都要感谢主人的招待哦!)
二、与人交谈时,用什么礼貌用语?
1.在请求别人做事的时候,要说“请”字。
2.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
(这个人往往就会愿意再帮你一次哦!)
3.如果你需要立刻获得某人的关注,用“不好意思,打扰了”来开始谈话是最礼貌的方式。
4.如果你撞到了人,就立刻说“对不起”。
三、和大人交往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1.在长辈面前,不要说脏话,他们听到后会不开心。
(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能说脏话!)
2.除非有紧急情况,否则不要打断大人之间的谈话。
等他们谈完事情后,自然会注意到你,并且会给你相应的回应。
3.大人让你帮忙的时候,不要抱怨,给他们一个灿烂的笑容吧!
4.当你遇到家人、老师或邻居的时候,你可以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
如果他们说“要的”,你也许在帮助他们的同时,还能学到新技能哦!
四、在公众场合,怎么做才算有礼貌?
1.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捂住嘴;千万不要在公众场合挖鼻子。
2.开门的时候,先环顾四周,看下是否有人也需要开门,不要立刻松开门把手。
3.入座时,在膝盖上放一块纸巾,必要时就能拿它擦嘴。
4.正确使用餐具。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可以询问爸爸妈妈,或者看看周围的大人是怎么使用的。
5.即使现场演出或讲座很无聊,也要安静地坐着。
因为演员、演讲者在尽力做到最好。
五、还有什么礼貌好习惯需要养成?
1.房间门关闭时,请敲一下门,等有回应之后再进去。
2.打电话的时候,先告诉对方自己是谁,然后再说你想找谁。
3.在得到允许前,不要乱摸桌子上的东西。
4.当你对要做的事情存有疑问时,可以先征求他人的允许,这能让你避免之后的尴尬。
5.收到礼物时,要心怀感激并且说“谢谢”。
在互联网时代,手写的感谢卡会变得与众不同。
篇4:幼儿礼仪知识
一、带孩子出去做客应注意什么事?
1.主人门开了,要先问好。
2.主人请了,才能进去。
到里面不能像在自己家里,到处乱跑或随便翻东西。
3.主人招待餐点时,要说谢谢。
4.大人在谈话时,小孩不能打断或插话。
5.如果主人家中也有小孩,则可带些玩具,和小主人一起分享。
6.离去时,一定要对主人表示感谢之意,也要提醒小孩,不能私自带走别人的玩具或物品。
有时让小孩也当当小主人,让他们明白当主人的辛苦,也让他们看到不同客人的好坏,久了自然会明白该如何当个好客人。
篇5:礼仪小知识
个人仪容
(1)发型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
(2)面部清爽。男性宜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保持口腔清洁。
(3)表情自然。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
(4)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洁净。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握手礼
(1)握手时,伸出右手,适当用力紧握对方右手;注视着对方,微笑致意或简单问候、寒暄,不可左顾右盼;应起身站立并且摘下帽子,不可把另一只手放在口袋里,不带着手套去握手。
(2)握手顺序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在正式场合,以上级先伸手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以长辈、女士、已婚者先伸手为礼;在社交场合,以先到者先伸手为礼;在师生之间,以老师先伸手为礼;在接待来客时,以主人先伸手为礼,客人告辞时,以客人先伸手为礼。
男士与女士握手不宜时间过长、力度过大。在多人同时握手时,不可出现交叉握手。不可跨着门槛握手。如果手脏、手凉或者手上有水、汗时,不宜与人握手,主动向对方说明不便握手的原因。
递接名片礼
(1)名片应双手呈递,将正面朝向接受方。接受名片时双手承接。
(2)接受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有不明之处可向对方请教。
(3)接受的名片不可随手乱放或在上面压上其他物品。
接受对方名片后,如没有名片可交换,应主动说明,并告知联系方式。如尊者、长者不主动交换名片,可委婉提出,不宜直接索取。
登门拜访礼
(1)拜访前应预约时间。如确需临时造访或推迟拜访,应征得主人同意并表示歉意。在时间选择上,尽量避开用餐时间。
(2)进门前先轻声敲门或揿按门铃,等到主人招呼进门后方可入内。进门后,向主人及其在场家人问好,如有其他客人在场,也应问好。
(3)与主人交谈时,可以对主人的家庭状况做一般了解,但不可盘问细节。如有要事商谈,应尽快进入正题;交谈过程中,注意倾听,不可独自滔滔不绝。
(4)临时造访或礼节性拜访,时间不可太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
(5)告辞时,对主人及其在场家人的接待表示感谢。出门后,主动请主人“留步”。
如欲带其他人一同前去拜访,应事先说明,征得同意。进入主人住处后,应跟在主人身后走动,在指定座位落座,不可探头探脑甚至长驱直入;如欲参观,应在主人引导下进行;未经主人邀请或许可,不得进入卧室。
日常生活礼仪小知识四则
1、“拱手抱拳”有讲究
拱手礼大多数情况应该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压住右手。
拱手抱拳看似平常,但其中蕴含很多我国的传统礼俗。
“过年好,给您拜年啦!”双手抱拳拱手,互相行礼,既表达一种尊敬祝福之情,又有几分传统
味道在其中。殊不知,这双手的高低、左手右手谁压着谁还有说法。中国古代以左为大。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拱手礼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用左手压住右手则象征或表达了中国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当然也有特例:在出席葬礼的时候可是右手压左手,平常可千万别搞错了。
现在,我们正站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在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今天,我们理应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精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酒满茶半”有说道
在当今社会,以茶待客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方式。
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奉茶时应该注意:茶不要斟得太满,以七八分满为宜。否则就有逐客之嫌。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特别是小辈应双手接过,点头致谢。以茶待客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普遍行为,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3、“转动饭盘”有方向
在聚会吃饭时,经常会遇到带转盘的圆桌,转转盘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中也有学问。如果饭局上有长幼之别,为表敬意,一道菜刚上来,应先转到主人、主宾,或长者、尊者面前,待其享用之后,其他人再慢慢转转盘。并且转转盘时应顺时针转动,忌讳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转转盘,或快速旋转转盘。这样不但会使其他人的筷子“落空”,也会给人一种不尊不敬的感觉。
4、“领导站姿”有学问
领导接受采访时:背手和双手自然垂放都不可取,背手显得不亲民,双手自然垂放显得太拘谨,正确的做法是左手握右手手腕置于小腹前,但也不能一直这个姿势不变,应该根据采访的内容适当做出扬手、比划、点头等动作,以加强力度,而且显得随意大方又不失风度。
篇6:礼仪小知识
接待人员应懂得基本的引导礼仪,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下面就介绍几个常见场所的引导礼仪:
楼梯的引导礼仪
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工作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工作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应注意客人的安全。
电梯的引导礼仪
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客厅里的引导礼仪
客人走入客厅,接待工作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客人坐下后,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走廊的引导礼仪
接待工作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客人走在内侧。
篇7:礼仪小知识
一、幼儿个人礼仪:
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二、亲子礼仪
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三、师幼礼仪
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幼儿家长知道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幼儿!
幼儿礼仪教育知识?
1.生活礼仪:(1)用餐礼仪: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2)仪容仪表: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卫生的习惯;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坐、站、走。(3)交往礼仪: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作客的礼节;能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具体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2.公共场所礼仪:初步了解“七不规范”的要求,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能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
篇8:礼仪小知识
1.礼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家;
2.我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3.礼仪中最美的笑是嫣然一笑;
4.在我国提前2--3分钟到达地点为最好;
5.握手作为当代世界上最为普遍的一种表达见面、告别、祝贺、安慰、鼓励等感情的礼节;
6.支配式握手也称“控制式握手”,双握式握手美国人称政客式握手;在众多人握手时,勿交叉握手;
7.行礼者拒受礼者2米左右进行;行礼时身体上部向前倾约15度----90度;
8.交谈礼仪是指人们在交谈活动中应遵循的礼节和应讲究的仪态等;
9.恩格斯曾经说过“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的优越感的表现;
10.听可分为泛听和聆听两种;
11.很早以前就有《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仪专著;
12.《礼记》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礼仪学古典专著。
篇9:礼仪小知识
【幼童日常生活礼仪】
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父母要教给孩子——
对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呼您;
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呼老师、师傅、同志、阿姨、叔叔等;
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
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
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
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
得到帮助时说谢谢。
而做到这些,一方面,主要靠父母在接人待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教材;另一方面,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仪容常规
孩子从小就应该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续长发;女孩子不烫发,不化妆,不穿高跟鞋,不配戴成人的首饰。
这就要求父母首先在这方面要有一定的`修养,并给孩子做出最好的示范。如,房屋装饰、色彩要力求简洁、雅致;父母衣着样式要大方,色彩要适宜,并经常保持整洁,让孩子从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父母的衣着上,逐渐懂得一些审美概念。
体态语言
迎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时要面带微笑,送别他们时要伸臂摆手;与小朋友合作或言和的时候要紧握对方的手等。
正确的体态语言显示出孩子良好的家庭教养和行为习惯,而对于小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动作系统还没完善,所以即使最简单的动作也可能掌握不好,因此,父母不用对孩子有过高要求,只要训练孩子有正确使用体态语言的意识就可以了。
迎宾待客
有客人时,鼓励而非强迫的引导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
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
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
客人走时父母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父母可以和孩子说: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父母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
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自然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篇10:礼仪小知识
按照国际礼仪的说法,人们在交往中,实际上有这样一些不同的距离:
第一种距离,是私人距离。
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一般是半米或小于半米,准确地讲就是半米之内,乃至无穷接近。这些对象主要是家人、朋友和恋人,换一个人恐怕就不行了。在欧美国家,即使是同性,如果两人不熟,离得这么近也容易产生误会。在中国,如果两个女同学关系不错,在宿舍里就有可能两个人挤到一张床上说悄悄话。这在欧美很罕见,搞不好会被别人说是同性恋。
第二种距离,是交际距离。
交际距离,又称为常规距离,是在一般性人际交往中,或站或坐或立或行时和外人保持的正常距离,半米到一米半之间。俗话说的一步之遥,不近不远。离得太远,有排斥和抵触的心理。离得太近,侵害别人的私人空间,让别人感到压抑和不快,这是常用距离。
第三种距离,是礼仪距离。
它就是向别人表示尊敬的距离,又叫做敬人的距离。一般是一米到三米之间的距离。
比如一个标准的会议厅,主席台和第一排的距离大概就是这个尊重距离。有意拉开距离,距离产生美感和尊严。如果主讲者和演说者离第一排的人太近,采用亲密距离和常规距离,如果说话时声调突然一变,慷慨激昂,吐沫星子有可能喷出来,离得太近的人可能会被溅一脸。有三米左右的距离,大概就不会产生这种问题了。
第四种距离,是公共距离。
公共距离指的是三米之外。这种距离在国际社会又叫做有距离的距离,实际上是指在公众场合,跟陌生人应该保持的距离。这一点非常重要。
篇11:礼仪小知识
一.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礼仪也是一种学问,有特定的要求,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中无处不在。
二.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在家里,我们是孩子是晚辈;在学校,我们是学生或者是老师;走到社会,我们会是同事或者上下级关系;所以说摆正位置很重要。
再一个就是端正态度,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应学会善解人意,换位思考。同时也要记得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折磨自己。
三.谈话的内容和形式
平时我们会说这个人会说话,这个人有思想,其实内容很重要。
最重要的还是说话形式,谈吐清晰,工作中最好使用普通话交往,避免粗声大嗓,所谓有礼不在声高。在交谈中我们还要学会跟交谈对象互动,互动是形成良性的反馈。
还有不要打断对方,打断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即使对方说的话你不赞同也要等他把话说完。不质疑对方,有句话说别把聪明放在脸上,自己在心里头掂量掂量就好了,不要给对方找难看,当众说出来挺尴尬的。正所谓良言一句三月暖,恶言一句六月寒。
四.不涉及个人隐私
不问收入、不问年龄、不问婚姻家庭、不问健康问题、不问个人经历,现代社会比较尊重个人隐私,关心有度,在与人交谈中,不该知道的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五.电话的礼仪
1.接电话要及时:专业讲法叫做响铃不过三声,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如果响铃大于五声,要有一种歉意,跟对方说抱歉;也不要铃声一响就接,对方还没做好准备,会受到惊吓。
2.择时通话:打电话时间很重要,公事公办,周末、假日、早上七点之前、晚上八点之后非上班时间最好不要打电话。
3.待接电话:如果对方找的人不在,先告诉他找的人不在,再问来者何人,有何事?
4.谁先挂问题:地位高的人先挂,长辈先挂,上司先挂,如果对方是自己的客户,应遵循客户至上的原则,为客户服务,客户先挂。
六.请客人吃饭时
1:量入为出,不管是请熟人还收生人,避免普张浪费,大吃大喝。
2.吃菜也是一种学问,不要问对方想吃什么?爱吃什么?有经验的都是问对方不吃什么,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这个一定要注意。
3.举止,餐桌上不吸烟、让菜不夹菜、祝酒不劝酒、不再餐桌上整理服饰、吃饭不发出声音,有教养的人在餐桌上这些举止都是要注意的。
七.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
自我介绍时间要短,长话短说,没话别说,内容要完整。一般来讲自我介绍有四点:单位、部门、职务、姓名,这四点要一气呵成。
介绍他人先介绍主人,因为客人有优先知情权,所以先介绍自己人,后介绍外人,这是常识,是对客人的尊重。
礼仪严格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不讲规矩是个人素质也是个人教养问题。
所以我们在交往中要摆正自己和他人的位置,交往以对方为中心,端正自己的态度,善于接受他人。
篇12:礼仪小知识
1礼貌待人保安全
这礼貌待人其实是为咱的安全着想。请不要为了抄近路而翻越围墙、栏杆、绿篱;划船时,穿越桥洞或狭窄水道时不要争先抢行;行走在曲折小路、中桥时,要主动为老幼妇孺让行;遇到狭窄、险峻的山道路口,更要互相关照,缓慢而行,攀山越河,一定要量力而行。凭个人兴趣,做一些冒失、危险的事情也将给他人带来危险。
2走一路但不要丢一路
大家出去游玩,多是想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聊聊天、赏赏景,再来些水果,想起来都觉得惬意。可是就有不自觉的人,走一路、吃一路、丢一路,你恨不得能顺着果皮(核)找到他们行走的路线。
3拍照留念有学问外出游玩
拍照留念如果忽视了其中的礼仪,也会让人不快。比如咱拍照的时候,发现有人走近而妨碍镜头时,应该礼貌地向人打招呼,或者索性等人家过去再拍,大声叫嚷、斥责或是上前推拦只能带来矛盾和不快。当必须穿过别人拍照地点时,应先示意或是等候别人拍照后再通过。如果几批游人要在同一地方照相时应该互相谦让,不要争抢。当然在这种时候,拍照者也不要长时间占用景点。
4古树不喜欢“烟熏火燎”
公园是公共场所,在那里吸烟是不礼貌不负责任的做法。其实不仅很多人不喜欢闻到烟味,公园中的古树也禁不起“烟熏火燎”,香烟头更为一些公园的古迹带来隐患。到了森林公园里,吸烟就不仅仅是缺乏公德及礼仪的问题了,很可能会引起火灾,不要因小事疏忽而酿成大祸。
5轻声细语斯文说话是美德
好多人到了公共场合就兴奋,大声喧闹、嬉笑打闹,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点不愉快,就大声的吵闹,还有人在非运动场所踢球、滑旱冰,丝毫不在意影响和妨碍他人游览、休憩。
旅游观光礼仪常识
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1、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2、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3、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
4、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
6、尊重别人权利。不强行和外宾合影,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
7、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不讲粗话。
8、提倡健康娱乐。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黄、赌、毒。
旅游观光的基本礼仪
1、游览观光:凡旅游观光者应爱护旅游观光地区的公共财物。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2、宾馆住宿:旅客在任何宾馆居住都不要在房间里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客人。对服务员要以礼相待,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
3、饭店进餐:尊重服务员的劳动,对服务员应谦和有礼,当服务员忙不过来时,应耐心等待,不可敲击桌碗或喊叫。对于服务员工作上的失误,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语,加以讽刺。
特殊地点旅游观光礼仪(寺院)
1、不能著背心、打赤膊、穿拖鞋、着装得体,整洁朴素,女众进入寺院不得穿短裙及坦胸露背、无衣袖的衣服。
2、遵守寺院规矩,言行有礼。
3、当寺内举行宗教仪式或做佛事时不能高声喧哗干扰;
4、未经寺内职事人员允许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宿舍)等地方;
5、为了保持道场的清净严禁将一切荤腥烟酒及其制品带入寺院;
6、珍惜福报,爱护寺院物品。以惜福习劳,不损坏、浪费、侵损寺院財物。
【幼儿礼仪小知识】相关文章:
2.幼儿礼仪知识挂图
3.生活礼仪小知识
4.西餐礼仪小知识
5.旅游礼仪小知识
7.餐桌礼仪知识
8.服饰礼仪知识
9.礼仪知识问答题
10.男生礼仪知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