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去黄褐斑 中医治疗黄褐斑方法
“jt194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中药去黄褐斑 中医治疗黄褐斑方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中药去黄褐斑 中医治疗黄褐斑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中药去黄褐斑 中医治疗黄褐斑方法
黄褐斑是很多女性的烦恼,尤其是生育后的女性更容易长黄褐斑。虽说现在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并不少,但还是有很多女性喜欢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方法,那接下来就介绍一下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怎么做。
女性白皙的肌肤很容易就被黄褐斑摧毁,黄褐斑是一种顽固色斑,让无数女性为之愁苦。女美自然会积极去斑,对于去斑方法,很多女性就倾向于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术,如果爱美的你还不知道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怎么做,那就来听听专家的介绍吧。
专家介绍说,女性之所以会受黄褐斑的困扰,主要是因为内分泌不协调,体内的气血运行不顺畅,经脉不通顺,导致淤血在体内不断地停留,形成了气滞不畅,营养难以达到皮肤表层,肌肤缺少养分的同时黑色素不断地增加,形成脸部的斑点,斑斑点点令人好不伤心。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方法还是很多的,那就来看看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怎么做吧。
中药去黄褐斑:中医非常注重内外调理,因此治疗黄褐斑也会辨证地施治,通过服用一些调整内分泌的纯中药保健品来调理,通过化淤通络、改善循环,从而调整内分泌,消除体内淤积,使人体机能恢复到良好的生理状态。例如肝肾阴虚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丸;气血不调和者可服用逍遥丸、舒肝丸、白凤丸。血瘀型则用桃红四物汤及通窍活血汤加减
熏蒸去黄褐斑:对黄褐斑,早在《内经》中就有“渍汗以为形”的理论,认为通过熏蒸、汽浴等可以解“阴阳怫郁之气”,通过药气中白芷、附子、茯苓、白僵蚕、红花等所含挥发性中药成分的作用,达到温透腠理、行气解郁、排毒化浊的作用;同时,熏蒸时的温热刺激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机能,使代谢产物较大程度被排泄,进而达到抑制黑素颗粒的形成或增加其降解的目的。
针灸去黄褐斑:针灸美肤方面是通过针刺、灸疗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调动机体内在因素,调理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抵御外邪入侵而达到延缓衰老,去除色斑。
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方法是中医全息去斑疗法,知名专家亲诊,根据求美者黄褐斑的症侯,进行脏腑辩证,制定个性化去斑方案,调理脏腑,排毒养颜、,实现美白淡斑的效果,而且标本兼治。,从源头去斑。
篇2: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主要是采用中药面膜治疗。具体方法为先洁面,磨砂去死皮,按摩10~15分钟,然后将中药面膜(内含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白芨、僵蚕、白丁香等活血化瘀、增白祛斑药物)加乳剂基质配成霜剂敷于面部5分钟,再上石膏粉成热膜敷面部30分钟。然后去膜,清洗面部。也可选择具有色素还原作用的维生素c针剂或3%白降汞软膏涂擦患处。
耳穴刺血
(一)取穴
主穴:热穴、疖肿穴、皮质下。
配穴:内分泌、脾、胃。
热穴位置:与对耳轮上脚内侧缘同一直线的对耳轮部。
疖肿穴位置:位于耳后上部。
(二)治法
采用耳穴刺血之法。以主穴为主,再根据全身症状用配穴。令患者端坐,常规作穴位消毒,用眼科15号小手术刀片或三棱针, 刺破表皮0.1厘米,出血后以75%酒精棉球3个,挤干后连续拭净血迹。再用消毒干棉球压盖刺孔,防止感染。每次只刺一穴,隔日刺血1次,穴位交替使用,15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复查,如不愈者则可继续治疗2~3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7~10天。施术前应向病人说明治疗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在用75%酒精棉球拭耳血时要轻轻活动外耳轮,避免用力挤捏,造成出血不畅。刺孔敷盖的干棉球嘱患者要保持24小时不脱落,此期间避免着水,遇有刺孔愈合欠佳者,避免重复在原处刺血,防止感染或延误愈合。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面颊、子宫、内分泌、皮质下。
配穴:肺、肾、肝、脾、大肠、外鼻。
(二)治法
采用耳穴敷贴之法。先以耳穴探测仪找到穴区敏感点,每次主穴必贴,配穴根据症情酌加。用王不留行子或磁珠(强度为380高斯)作为压物,置于0.7×0.7平方厘米的小方胶布上,敷贴于敏感点。即予按压2~3分钟,使耳廓潮红发热。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敷贴一侧耳,隔日换贴1次,15次为一疗程,两耳输换交替贴敷。一般需三个疗程。
耳针加体针
(一)取穴
主穴:肾、肝、脾、内分泌。
配穴:均为体穴,按色素沉着部位选加:前额区配上星、阳白;颧颊区配颊车、四白;鼻梁配印堂、迎香:上唇配地仓。
(二)治法
每次主穴均取。采用耳穴毫针刺及贴敷相结合。即一侧耳穴针刺,方法为,以5分长之28号不锈钢毫针,在敏感点刺入,不宜过深透过耳软骨,有胀痛即可。另一侧耳以王不留行子或磁珠贴敷。隔日1次,两耳交替轮用。配穴用针刺法,以28~30号毫针(长1.0~1.5寸),均采用向色素沉著区方向斜刺,得气后,予小幅度捻转轻刺激。耳针和体针均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体针亦隔日1次,和耳针同步进行,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针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迎香。
配穴:肝俞、肾俞、气海。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
上穴均取。先针配穴(双侧),进针后平补平泻,然后在针柄上置1~3厘米艾条施灸5~10分钟。针双侧迎香,待针下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并在黄褐斑中央施无瘢痕灸3~7壮。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日。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背三角区。
配穴:耳背部静脉。
背三角区位置:位于背部,在大椎穴和两侧肺俞穴点所组成的三角形之区域内。
(二)治法
背三角区,用皮肤针叩刺,每次选择1~2个叩刺点形成15个左右出血点即可,叩刺后用2号玻璃罐闪火法拔罐,出血量掌握在1毫升以内。耳背部静脉,挑选显露者,以手术刀尖点刺,出血3滴即可。上述方法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刺血
(一)取穴
主穴:耳背沟、胃、热穴。
配穴:均为体穴,分3组:1.大椎、至阳;2.身柱、筋缩;3.神道、命门。
(二)治法
采用刺血之法。耳穴刺血法:每次选1个穴区(一侧),严格消毒后,用手术刀或三棱针快速刺划出血,注意不可过深伤及软骨,只可刺破表皮,用挤干之酒精棉球轻轻吸去渗出之血,直至血液凝固为止,随后用消毒敷料按压。出血量以每次使用2~4个棉球为宜。
体针法:每次选1组穴,可用左拇、食指捏紧穴区皮肤以防痛,右手执皮肤针(梅花针)行重度叩刺,直至局部明显渗血,用闪火法拔上大号玻璃罐,每次吸拔15~20分钟,以出血3~5毫升,局部皮肤出现瘀紫或深红为度。耳体针法,同时进行,开始隔日1次,穴位轮流使用,显效后,每周1次,2~3个月为一疗程。 女性月经期间不宜治疗。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耳尖、面颊、额、颞、外鼻;2、阿是穴。
配穴:内分泌、肾、脾、肺、缘中、内生殖器。
(二)治法
主穴为主。第一组采用刺血法,耳尖必取,按揉至耳廓充血后用消毒三棱针迅速刺入1~3mm,出针后,用双手拇食轻挤四周,每次放血10~15滴;余穴按病灶相应部位取之,以三棱针点刺破皮为度,以渗出血珠为佳。第二组以0.5~1寸毫针直接刺在皮损区,或包围皮损区针刺。一般正中直刺一针(皮下),四周斜向中心横刺四针(皮内),留针30分钟。
配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天按压耳穴3~4次,按压至耳廓发热或有烧灼感。
上法均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皮肤针加罐
(一)取穴
主穴:华佗夹脊、督脉大椎~命门段、膈俞、肺俞。
(二)治法
上穴均取,让患者俯卧于床,常规消毒穴区后,以皮肤针先叩剌华佗夹脊,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再以同法叩剌大椎到命门段。接着用小号玻璃罐(罐口涂润滑油),用闪火法在上述穴区拔走罐1~2遍,不留罐。肺俞和膈俞,先以皮肤针叩剌至局部潮红,分别拔罐,留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按摩调理黄褐斑
操作方法:
(1)按摩足太阳膀胱经,由足跟外上行,由上而下刺激5遍。在肝俞、肾俞、脾俞、三焦俞等穴位稍停片刻按揉之。
(2)食指指压足小趾外束骨穴。每秒按一次,共按5~10次。
(3)在背腰中线督脉部位、由上而下推擦5遍,再以背椎为中线,用手掌分别向左右两旁推擦10遍以上。
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根治发病因素。
(2)怀孕后出现黄褐斑者,一般只做面部按摩,并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或产前产后服维生素C,每日一克,有抑制色素合成的作用。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多忧虑。
篇3:治疗黄褐斑方法
黄褐斑的治疗:
1、中医药物祛斑,其实就是运用中药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这样就可以达到祛斑的目的。要注意的是有活血化瘀法、疏肝理气法、温阳补肾法之分。然而食疗方法就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就是应用饮食的寒、热、温、凉、等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从而来进行防斑治斑的一种方法。
2、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酒精饮料、辛辣食物。平时还要定时的涂抹抗菌药膏,这些都可以涂抹于患部。激光去黄褐斑的部位大家应该早晚以温水及肥皂水清洗,一定要注意杀菌,然而在治疗后患者还要注意防晒。
3、激光去黄褐斑就是应用激光仪产生的高强度的光束,激光类型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光线颜色。激光的肉眼色就是去黄褐斑方法的关键。皮肤颜色不同吸收的激光也就会不同,并且利用激光能量令染料颗粒崩解汽化,然而色素就会逐渐的消退。
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对在治疗黄褐斑的问题上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的患者额还是要在我们的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不可以抱着侥幸的态度进行。
黄褐斑食疗方法:
1、干柿去斑方:干柿子,天天食之,久食有效。功效润心肺,去黑斑。适用于面部黑斑、雀斑。
2、桃仁牛奶芝麻糊:核桃仁30克,牛乳300克,豆浆200克,黑芝麻 20克。先将核桃仁、黑芝麻放小磨中磨碎,与牛乳、豆浆调匀,放入锅中煮沸,再加白糖适量,每日早晚各吃1小碗。功效润肤悦颜。适用于皮肤黄褐斑及皱纹皮肤。
3、猪肾薏苡仁粥:猪肾1对,去筋膜、臊腺,切碎,洗净,与去皮切碎的山药100克,粳米200克,薏苡仁50克加水适量,用小火煮成粥,加调料调味分顿吃。具有补肾益肤功效。适用于色斑、黑斑皮肤。
4、牛奶核桃饮:牛奶、豆浆、黑芝麻各200克,核桃300克。将核桃、芝麻放入小石磨中;牛奶和豆浆混匀,慢慢倒入小石磨中边倒边磨,磨好后倒入锅内煮沸,后加入少量白糖调味,也可在煮沸时,打入生鸡蛋,边搅边煮。每日1次,每次1小碗。可经常食用。
5、山楂橘皮饮:山楂、橘皮各适量,加水共煮,待凉,用纱布滤渣取汁加蜂蜜调用。
6、美肤汁:雪梨100克,甘蔗200克,葡萄300克,蜂蜜100克。将雪梨、甘蔗、葡萄洗净搅汁去渣,与蜂蜜混合装瓶备用。早晚各吃10毫升,用开水兑。
7、消斑饮:黄豆、绿豆、赤豆各100克,白糖适量。将上述豆洗净浸泡至胀后混合捣汁,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用白糖调味饮服,1日3次。
8、羊奶鸡蛋羹:羊奶250毫升,鸡蛋2个,冰糖50克。用清水适量将冰糖煮溶,倒入羊奶煮沸,打入鸡蛋,搅拌均匀煮沸,即可食用。
9、三仁美容粥:桃仁、甜杏仁、白果仁各10克,鸡蛋1个,冰糖10克,粳米50克。将桃仁等3味研成细末;粳米淘洗干净,放沙锅内,加桃仁等 3味中药细末和适量水,旺火煮沸,打入鸡蛋,改用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白糖调匀。每日1剂,早餐食用。20剂为1个疗程,间隔5日后可接着用下1个疗程。
黄褐斑吃什么对身体好
1、多喝水。
2、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草莓、桃等。
3、要经常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西红柿、青辣椒、山楂、鲜枣、猕猴桃、新鲜绿叶菜等。
黄褐斑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刺激性食物易使皮肤老化。尤其咖啡、可乐、浓茶、香烟、酒等。
2、戒掉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
篇4:简单去黄褐斑方法
绿豆百合汤去除黄褐斑
首先,准备适量的绿豆、百合、赤小豆,将材料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泡半个小时。用大火煮沸之后,再用小火进行炖煮,最后加入食盐或者白糖调味。绿豆和百合中富含的维生素可以让黑色素还原,去除黄褐斑。
柠檬冰糖汁去除黄褐斑
首先,取新鲜的柠檬榨成汁液,然后加入适量的冰糖一起搅拌饮用。每天坚持饮用一杯,可以有效应对黄褐斑!柠檬中富含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脸部的色素斑,起到白嫩皮肤的作用!
芦荟黄瓜去除黄褐斑
芦荟补水,黄瓜祛斑美白,将二者放入榨汁机榨汁,然后加入珍珠粉调成糊状,然后敷脸。早晚各一次,能有效去除祛黄褐斑。坚持一个月左右就会发现黄褐斑慢慢消失。
桃仁芝麻糊去除黄褐斑
准备核桃仁30g、牛奶适量、黑芝麻20g,然后将核桃仁、黑芝麻研碎,再与牛奶一起放入小锅中煮沸,加入适量的白糖一起搅拌均匀食用。早晚各使用一小碗,可以起到润肤的作用,适用于黄褐斑和皱纹的皮肤。
杏仁蛋清去除黄褐斑
先将杏仁煮软了然后去皮,再搅烂弄成泥状,加入新鲜的蛋清混合,做成蛋清杏仁面膜。每天敷一到两次,特别是脸上有黄褐斑的地方。蛋清有美白的作用,杏仁对皮肤也好,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可以有效去除黄褐斑。
食盐去除黄褐斑
用食盐加上白芷粉、菊花粉,然后调和一些白醋,加水混和成为糊状,敷在脸上有斑的地方,隔天敷一次,祛斑效果很好。
苹果蜂蜜去黄褐斑
准备一个新鲜的苹果,然后将其洗干净去皮,切成小块,捣成泥状,再加入适量的蜂蜜一起搅拌成糊状,在洁面后涂抹在脸上,静待20分钟后洗去即可。长期坚持使用可以淡化脸部的黄褐斑,使肌肤变得白暂透亮!
土豆片去除黄褐斑
不想弄得复杂的话买一个新鲜的土豆就可以祛斑了。将土豆切成薄片,越薄越好,然后把脸蛋洗干净之后就可以敷脸了。土豆可以给肌肤补水,吸收脸上的黑色素,让肌肤变得滋润有弹性,超级实用的小偏方哦。
篇5:什么方法去黄褐斑
去黄褐斑的方法
1、核桃仁牛奶
它的做法很简单,我们需要准备的有核桃仁30g、牛奶300g、豆浆200g,黑芝麻20g。把核桃仁和黑芝麻磨碎后,加入牛奶和豆浆中混合均匀,然后放入锅中加热煮沸,最后加入适量白糖即可。每天早晚各吃一小碗,能够有效去除斑点哦,适用于黄褐斑和有皱纹的皮肤。
2、猪腰薏苡仁粥
需要准备好一对猪腰、山药100g,粳米200g和薏苡仁50g。猪腰洗干净后切碎备用,100g的山药洗干净后去皮切碎。将山药、猪腰、粳米和薏苡仁一同放到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用慢火煮成粥,然后再加入适当的调味即可食用。这款粥品有着补肾益肤的作用。对于黄褐斑、雀斑以及黑斑等皮肤有着不错的治疗功效。
3、杏仁皮牛奶面膜
将适量的杏仁去皮后捣烂,拌入适量的鸡蛋清,混合均匀后在每晚睡觉前把它敷在干净的脸上,过夜,第二天用适量的稀释白酒冲洗干净,然后按照正常的洗脸护肤操作即可。
4、柿子叶+凡士林
将适量的柿叶研成粉末状,然后加入适量融化的凡士林,搅拌混合成膏状后涂抹在需要淡斑的位置即可。
5、苹果面膜
将苹果去皮以后切成块,这样方便捣碎,然后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泥状,均匀的涂抹在脸上,如果是干性或者敏感性肌肤,可以加入适量的鲜牛奶或者动物油,油性皮肤可以加入蛋清,十五分钟以后清洁面部即可。
6、番茄面膜
用半个番茄搅碎成糊状,可以加入两滴甘油,放入冰箱,每天敷脸一次,坚持一段时间以后色斑会自然隐退,这种方法对于去除雀斑很有效果。
7、香菜面膜
将带根的香菜清洗干净,然后放入水中煎煮,煮开后将菜汤过滤出来,防止一旁冷却成温水以后,用来洗脸,坚持使用会淡化色斑,并滋润肌肤。
去除黄褐斑最快的小妙招
1、果皮淡斑法——西瓜皮
西瓜皮是非常容易让人摔跤的果皮,扔了也没好处,还不如来做做美容工作。西瓜中有很多重要的有益身体健康和美容的化学物质,并且非常容易被肌肤吸收,能有效的改善肌肤的面部皮肤,让皮肤更加滋润营养美白。可以用西瓜皮外擦脸部,还能有效的抑制由于日照产生的面部色素沉着,让脸上斑点不再哦!
2、醋泡鸡蛋淡斑法——醋泡鸡蛋
取一个干净的瓶子,倒入适量白醋,然后把一个鸡蛋洗干净,放入白醋里浸泡,一定要注意要密封好,醋要没过鸡蛋,待鸡蛋浸泡七天后,蛋壳变软了,就把鸡蛋取出,放入碗里,用针挑开软化的薄皮,待蛋清流出来后,把蛋皮和蛋黄丢弃,每天用蛋清涂脸一次,就可以有效祛斑,配合按摩可以有效去除脸部色斑。
3、洗脸淡斑法——淘米水
把白米放入容器中,倒入自来水,搓洗后留下第2次洗米水备用。将留下的洗米水经过一夜沉淀后,取乳白色状的洗米水,倒入洗脸盆中。 加入约洗米水1.5倍的温水即可。可帮助保持肌肤的滋润。用洁面乳洗脸后,用淘米水按摩肌肤3分钟,再用温水清洗,可预防雀斑的产生,令肌肤白皙细腻。
篇6:女性黄褐斑治疗方法
主要是采用中药面膜治疗。具体方法为先洁面,磨砂去死皮,按摩10~15分钟,然后将中药面膜(内含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白芨、僵蚕、白丁香等活血化瘀、增白祛斑药物)加乳剂基质配成霜剂敷于面部5分钟,再上石膏粉成热膜敷面部30分钟。然后去膜,清洗面部。也可选择具有色素还原作用的维生素c针剂或3%白降汞软膏涂擦患处。
耳穴刺血
(一)取穴
主穴:热穴、疖肿穴、皮质下。
配穴:内分泌、脾、胃。
热穴位置:与对耳轮上脚内侧缘同一直线的对耳轮部。
疖肿穴位置:位于耳后上部。
(二)治法
采用耳穴刺血之法。以主穴为主,再根据全身症状用配穴。令患者端坐,常规作穴位消毒,用眼科15号小手术刀片或三棱针, 刺破表皮0.1厘米,出血后以75%酒精棉球3个,挤干后连续拭净血迹。再用消毒干棉球压盖刺孔,防止感染。每次只刺一穴,隔日刺血1次,穴位交替使用,15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复查,如不愈者则可继续治疗2~3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7~10天。施术前应向病人说明治疗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在用75%酒精棉球拭耳血时要轻轻活动外耳轮,避免用力挤捏,造成出血不畅。刺孔敷盖的干棉球嘱患者要保持24小时不脱落,此期间避免着水,遇有刺孔愈合欠佳者,避免重复在原处刺血,防止感染或延误愈合。
(三)疗效评价
共治283例,共痊愈165例,显效52例,有效24例,无效42例,有效率为85.2%。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面颊、子宫、内分泌、皮质下。
配穴:肺、肾、肝、脾、大肠、外鼻。
(二)治法
采用耳穴敷贴之法。先以耳穴探测仪找到穴区敏感点,每次主穴必贴,配穴根据症情酌加。用王不留行子或磁珠(强度为380高斯)作为压物,置于0.7×0.7平方厘米的小方胶布上,敷贴于敏感点。即予按压2~3分钟,使耳廓潮红发热。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敷贴一侧耳,隔日换贴1次,15次为一疗程,两耳输换交替贴敷。一般需三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50例,结果痊愈120例,显效98例,有效7例,无效15例,其总有效率为94.0%。
耳针加体针
(一)取穴
主穴:肾、肝、脾、内分泌。
配穴:均为体穴,按色素沉着部位选加:前额区配上星、阳白;颧颊区配颊车、四白;鼻梁配印堂、迎香:上唇配地仓。
(二)治法
每次主穴均取。采用耳穴毫针刺及贴敷相结合。即一侧耳穴针刺,方法为,以5分长之28号不锈钢毫针,在敏感点刺入,不宜过深透过耳软骨,有胀痛即可。另一侧耳以王不留行子或磁珠贴敷。隔日1次,两耳交替轮用。配穴用针刺法,以28~30号毫针(长1.0~1.5寸),均采用向色素沉著区方向斜刺,得气后,予小幅度捻转轻刺激。耳针和体针均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体针亦隔日1次,和耳针同步进行,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81例,痊愈34例,显效4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
针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迎香。
配穴:肝俞、肾俞、气海。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
上穴均取。先针配穴(双侧),进针后平补平泻,然后在针柄上置1~3厘米艾条施灸5~10分钟。针双侧迎香,待针下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并在黄褐斑中央施无瘢痕灸3~7壮。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日。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5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3例,有效1例,其总有效率为10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背三角区。
配穴:耳背部静脉。
背三角区位置:位于背部,在大椎穴和两侧肺俞穴点所组成的三角形之区域内。
(二)治法
背三角区,用皮肤针叩刺,每次选择1~2个叩刺点形成15个左右出血点即可,叩刺后用2号玻璃罐闪火法拔罐,出血量掌握在1毫升以内。耳背部静脉,挑选显露者,以手术刀尖点刺,出血3滴即可。上述方法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86例,结果痊愈(色斑全部消失)102例,显效(色斑消退达80%以上)131例,有效(色斑明显减轻,但未达到显效标准)23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95.5%。
刺血
(一)取穴
主穴:耳背沟、胃、热穴。
配穴:均为体穴,分3组:1.大椎、至阳;2.身柱、筋缩;3.神道、命门。
(二)治法
采用刺血之法。耳穴刺血法:每次选1个穴区(一侧),严格消毒后,用手术刀或三棱针快速刺划出血,注意不可过深伤及软骨,只可刺破表皮,用挤干之酒精棉球轻轻吸去渗出之血,直至血液凝固为止,随后用消毒敷料按压。出血量以每次使用2~4个棉球为宜。
体针法:每次选1组穴,可用左拇、食指捏紧穴区皮肤以防痛,右手执皮肤针(梅花针)行重度叩刺,直至局部明显渗血,用闪火法拔上大号玻璃罐,每次吸拔15~20分钟,以出血3~5毫升,局部皮肤出现瘀紫或深红为度。耳体针法,同时进行,开始隔日1次,穴位轮流使用,显效后,每周1次,2~3个月为一疗程。 女性月经期间不宜治疗。
(三)疗效评价
共治240例,痊愈151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其总有效率为100%。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耳尖、面颊、额、颞、外鼻;2、阿是穴。
配穴:内分泌、肾、脾、肺、缘中、内生殖器。
(二)治法
主穴为主。第一组采用刺血法,耳尖必取,按揉至耳廓充血后用消毒三棱针迅速刺入1~3mm,出针后,用双手拇食轻挤四周,每次放血10~15滴;余穴按病灶相应部位取之,以三棱针点刺破皮为度,以渗出血珠为佳。第二组以0.5~1寸毫针直接刺在皮损区,或包围皮损区针刺。一般正中直刺一针(皮下),四周斜向中心横刺四针(皮内),留针30分钟。
配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天按压耳穴3~4次,按压至耳廓发热或有烧灼感。
上法均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288例,痊愈69例,显效97例,好转1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6.9%。
皮肤针加罐
(一)取穴
主穴:华佗夹脊、督脉大椎~命门段、膈俞、肺俞。
(二)治法
上穴均取,让患者俯卧于床,常规消毒穴区后,以皮肤针先叩剌华佗夹脊,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再以同法叩剌大椎到命门段。接着用小号玻璃罐(罐口涂润滑油),用闪火法在上述穴区拔走罐1~2遍,不留罐。肺俞和膈俞,先以皮肤针叩剌至局部潮红,分别拔罐,留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59例,经5个疗程治疗,痊愈45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1%。
按摩调理黄褐斑
操作方法:
(1)按摩足太阳膀胱经,由足跟外上行,由上而下刺激5遍。在肝俞、肾俞、脾俞、三焦俞等穴位稍停片刻按揉之。
(2)食指指压足小趾外束骨穴。每秒按一次,共按5~10次。
(3)在背腰中线督脉部位、由上而下推擦5遍,再以背椎为中线,用手掌分别向左右两旁推擦10遍以上。
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根治发病因素。
(2)怀孕后出现黄褐斑者,一般只做面部按摩,并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或产前产后服维生素C,每日一克,有抑制色素合成的作用。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多忧虑。
【中药去黄褐斑 中医治疗黄褐斑方法】相关文章:
10.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