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敛敛落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希望大家喜欢。
篇1: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 毕业论文
摘 要
蒲松龄坎坷的1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他的《聊斋志异》是1部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1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为了进1步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我把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分为4类:1类是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1类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世俗女子;1类是挣脱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另1类则是超拔须眉之上的伟大女性。蒲松龄妇女形象的描述反映出她们的爱情、婚姻、友谊和幸福生活,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爱情道路的坎坷、地位的低下。因此,作者对她们寄予深深的同情,并赞扬了她们敢于反抗封建、勇于斗争的精神。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妇女形象;反封建礼教;分析研究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novelists in Chinese classica litrature, Pu Songling lived a life of trepidations and dashed hopes. His frustrations influenced his writing a great deal.In his lifetime,nothing but liteary creation could console his disgruntled soul.Reading his short stories,we can easily find the female imag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establishing his ideal life as well as relieving his stress and burden.As the most famous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in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the book present us varions radiant female characters.The paper tends to presont four types of female images from the book.The first type is the images with superpower spirits,travelling to an fro detween netherworld and earthlyworld. The secong type is the common females in ordainary life.And the third one is the against the feudal ethical codes.The last type is about those great women who surpass the males in their wits and wisdoms.
Key words: Pu Songling; Ghost Stories; female imge; antifeudal ethics; Analytical research
篇2:论《聊斋志异》中妖鬼的人性
摘要 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对莫须有的鬼狐妖怪无比害怕,认为非我族类全是杀人如麻嗜血成性的可怕生物,唯恐避之而不及。然而《聊斋志异》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奇幻的世界。在作品中自是有作恶食人的鬼,然而同时也有无数美好的感情和缘分发生在蒲松龄笔下的聊斋世界里。聊斋是一部奇情小说集,里面展示的各色鬼狐非人却似人,他们身上体现出人类的万千情感。他们的爱恨都是如此直接,而且知恩图报、有恩必返。而人类反而多有心思诡秘、心机深重,甚至贪得无厌、以怨报德之辈。妖尤有情,人何以堪?
关键词 鬼狐复仇 报恩 妖有情 人无情
《聊斋志异》这部短篇小说集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这是一部用传奇手法写成的“鬼狐史”。书中所记叙的事件无不奇奇怪怪,每一个故事又都是那么引人入胜,有时让人读得毛骨悚然。作者借写鬼、写狐、写那些似乎不是现实中能够发生的事,来鞭挞、揭露、讽刺人类社会中的残忍、野蛮、丑恶,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歌颂、抒发作者对人类社会所寄予的美好理想、美好情感,以及人世间的善良、美好和真情。
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对莫须有的鬼狐妖怪无比害怕,认为非我族类全是杀人如麻嗜血成性的可怕生物,唯恐避之而不及。然而《聊斋志异》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奇幻的世界。在作品中自是有作恶食人的鬼,然而同时也有无数美好的感情和缘分发生在蒲松龄笔下的聊斋世界里。作者所希望的美好事物,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当时的现实中难以见到,或者不能公开地歌颂,就只能让它们发生在超现实的社会里,发生在人与鬼、人与狐精之间。
蒲松龄从小就喜读《庄子》,《列子》等书,自称“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对鬼狐的故事心驰神往。另一方面,由于在现实生活的科举制度中遭到挫败,他也转而将现实生活的希望倾注于鬼狐世界,通过那个虚幻的世界来发泄不满。在《聊斋志异》的众多故事中,“鬼狐复仇”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叙事模式。在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作品的系列描写中,复仇主体的行动大致可分为现实的和超现实的。由于种种原因,受害苦主往往无力在现实中实施复仇,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鬼狐复仇”故事。
其一,鬼狐亦有感情,自然也有怨愤和不满。与阳世中人不同,鬼或狐狸精具有着人所不具备的一些超自然的本领,他们可以或来去无踪,不留痕迹地达到复仇的目的,或以让坏人吃苦的小惩罚实现报复的作用。这也正应验了一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如《瞳人语》中,方栋因轻薄地尾随了一“红妆艳丽”二八女郎而目内生出“瞳人”其后虽有所悔悟而数年修身养性,但仍有一目失明。正如“异史氏”曰:“轻薄者往往自辱,良可笑也。至于眯目失明,又鬼神之惨报也。”《霍生》中严生的妻子因
为被霍生戏谑为与其有染而被不明真相的丈夫逼打,不堪虐待上吊而亡。但其之魂却夜夜回来纠缠霍生,最后使霍生的妻子“数日寻卒”,“霍亦梦女子指数诟骂,一掌批其吻,惊而寤,觉唇际隐痛,扪之高起,三日而成双疣,遂成痼疾。不敢大言笑,启吻太骤,则痛不可忍。”鬼狐的这些小伎俩就使曾经作恶的人深受其苦。
其二,鬼狐替人报仇。《黄九郎》篇中的狐精九郎与何子萧的关系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同性恋”,或者是超越一般意义的知己好友。王太史是何子萧少时的同窗好友,因不满恶臣的贪暴,弹劾其却不果,反被恶臣挟逼致死。何子萧为了报朋友(王太史)之仇,借王太史之躯还魂,设宴邀请抚公,“九郎饰女郎,作天魔舞,宛然美女”。恶臣抚公“自得九郎,动息不相离。侍妾十余,视如尘土”。结果,“半年,抚公病”,一年内就暴死。这篇文章承续了传统的妖女以色惑人致死的模式,以离奇的情节,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人,鬼,狐”三界展开故事。将一位身份,性格复杂的狐精活生生地呈现于读者的面前。
在民俗心理中,对鬼狐这类超自然力的复仇,存在着理想化的想象。但蒲松龄笔下,有时写冥司的黑暗,鬼魂复仇的曲第一文库网折,也绝妙地表达出鬼狐复仇模式的深蕴。如《席方平》就具有类似的'代表性。席方平的魂魄赴冥司为父伸冤,是因为父亲被富人羊氏之鬼所凌迫致死,但冥告四次,复仇孝子却饱受冥间之苦,先是被拖了半个月,才得到审理;继而又备受刑具折磨,“惨冤不能自舒”,千金利诱与酷刑迫害并施,无非要阻止他继续诉讼。有些评论者以为作品中的冥司实为阳世官府的化身,是以此来揭露批判官吏贪赃枉法的本质,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却不能将破与立这两者等量齐观。如果说,二鬼用刑时的赞叹和关照尚属对席方平“孝”与锐意复仇钦敬,最终一系列枉法冥官如冥王、郡司、城隍等,被上帝殿下九王――二郎一一判罪惩治,席方平成功地复仇救父,仍属对冥间公理正义的确信。而主体复仇意志的坚忍不拔,也始终离不开冥法终究能伸张正义这一信念的诚笃。至于阳间的此类覆盆之冤,可真要冤沉海底了,罕有这种一线希望下的机会与执着。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历来是我们民族提倡的美德,《诗经》中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左传》中有结草报恩的故事,同样,《聊斋》中的花妖树精、狐仙鬼魅也演绎着一幕幕感人泣下的报恩故事,其中尤以《小翠》中的狐女小翠的报恩故事最为感人,此处便以这个作为典型来展现一下聊斋中深情的妖们。
小说开篇就告诉我们王侍御之子王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乡里无以为婚”,正值王夫妇愁眉不展之际,有一妇人不要聘金嫁其女小翠,王夫妇当然欣喜不已。美慧的小翠能窥知公婆的喜怒,且又不憎痴夫,王侍御夫妇当然会“宠惜过于常情”了。狐的报恩,若仅此而已,也算是对得住王家了。但小翠却煞费苦心,呕心沥血,为了王家的安宁和幸福,运筹帷幄,循序渐进,从三个方面实施报恩,即:彻底解除政敌王给谏对王侍御的危险;治愈王元丰的痴傻;为王元丰日后的夫妻恩爱创设条件。
具有先知能力的狐精很清楚,如果不解除王给谏对公爹的危险,王侍御一家迟早将丧失目前这种富裕、安宁的生活,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小翠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第一步报恩。小翠天天与痴夫、婢女“日事戏笑”,一副憨憨颠颠的模样。仔细想想,当每次戏嬉遭婆母责骂时,小翠总是“不惧”、“不言”,还“憨跳如故”,甚至被王给谏带走衮衣旒冕,王家认为将遭灭族之灾时,面对怒气冲冲的公婆,小翠却“含笑而告之”:“有新妇在,刀锯斧钺,妇自受之,必不令贻害双亲。”试想若不是小翠胸有成竹,胜券在握,她能如此镇定自若吗?她该花了多少心智,费了多少苦心,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呀!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
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中。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倘以科学的眼光来审视,鬼狐世界无疑是很荒谬的,汉代唯物主义者王充认为:“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世间不存在鬼和狐狸精是事实,但人们头脑中存在鬼狐的观念也是事实。蒲松龄,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两个朝代相交替的时代:他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辞世。动荡不堪的社会,触目惊心的现实,使这位出身于书香世家、聪明绝顶又敏感浪漫的文人,在广泛搜罗创作素材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写成这部奇特的盖世之作――《聊斋志异》。这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的反应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知。
聊斋是一部奇情小说集,里面展示的各色鬼狐非人却似人,他们身上体现出人类的万千情感。他们的爱恨都是如此直接,而且知恩图报、有恩必返。而人类反而多有心思诡秘、心机深重,甚至贪得无厌、以怨报德之辈。所谓的鬼狐作祟往往都是因为人类的作恶,从而导致了报复的恶果。两厢对比之下,我们难道不应该觉得惭愧么?人类是最骄傲的生物,自称“万物之灵长”。然而大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存在,我们才会过于复杂,以至于失去了纯真的情。妖尤有情,人何以堪?
篇3:论李商隐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论李商隐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一、女性是其情感生活的载体
李商隐的心灵善感、早熟多思使他对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充满了期盼,表现在诗歌中就是两情相悦。这类诗歌中的女性,大多聪颖、美丽,而又多才多艺,如《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做裙钗。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李商隐不愧是一个善于捕捉形象的诗人,只寥寥数笔,就把一个纯洁任性、多才多艺的少女形象活脱脱的放在我们面前。据前人考证,此女实有其人,其名为柳枝。柳枝在李商隐感情生活中地位极重,影响极深。这类诗歌,把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把那种在痛苦中执着追求的精神,都非常强烈的表现出来了,从中也反衬出作者情感寄托的理想。
李商隐在虚拟的神话世界中也同样的表达出了这种情感期望,如《重过圣女祠》:“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作者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神与人相糅合,构造了一个似真似幻,亦实亦虚的世界:细雨如梦,轻轻的飘洒在屋瓦上;灵风柔弱,整日也吹不满祠前的神旗。这里有道教神话典故中的女子萼绿华、杜兰香与人相恋的爱情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作品有一个共同点:诗中女性的爱情生活俱以悲剧告终。实际上,这也是李商隐情感理想落空、破灭的一种隐寓性表现。由于现实生活感情的不幸,他只有寄托在诗歌中,因此这些女子不一定是实有其人的,而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二、女性是其个人身世不遇的理想载体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常被同情的对象主要是宫中女子与道姑。李商隐在同情她们的同时,借以抒发自己人生失意的苦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共识,使李商隐与她们达成一致。如他对自戕以邀宠的宫女表示深切的同情:“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梦泽》)。他对宫女得失恩宠的挽叹“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未保恩”(《槿花》)。“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宫辞》)。在特殊的'题材之歌咏中融入广泛的人生体验,视角独特,感慨深沉。他对宫女的身世、际遇的哀婉和同情也有几分是为自己的,因为诗人也有为世所弃,远贬他方的经历。同病相怜更触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所以他不自觉的选择了宫女做为他抒发人生苦闷,身世不遇的的载体。
此外,在其诗歌中,还有一类女性,他们圣洁、坚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人们心目中美丽的化身。她们已脱离人间的烟火气,已脱离了男性赏玩的目光而具有了冷肌玉骨的超逸之美,因而抒发了作者特殊的感情,有较深的寄托。他的《圣女祠》其一:“消息期青鸟,逢迎异紫姑。”“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无来。”其二:“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常着五铢衣。”诗歌把圣女越描写得圣洁庄严,高不可攀,这种追求的意义也越值得珍惜。在他歌咏这类题材时,自然触发并融入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人生感受,故感情内涵深沦虚括。
三、女性是其政治寓意的载体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唐朝的辉煌已近西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宦官专权,党争不断,藩镇割据,表面虚浮的热闹之下危机重重,有志于重振国运的文人士子一面无限感伤追忆往昔,一面从历史中去找亡国之训、治国之方。由于儒家“女祸亡国”的观念根深蒂固,李商隐也在所难免为之所禁锢。“与国君有联系的女性很自然的成为社会政治的对立面,对社稷江山有不可阻挡的瓦解力。是她们引发国君不加修饰的感情,并导致亡国的悲剧”(蔡燕《李商隐诗歌女性形象两极化倾向对其诗风的影响》)。如《北齐》二首,其一:“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其二:“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这些诗以古讽今,以写陈事而刺当朝。他也经常借本朝早期史实,特别是利用唐玄宗的失政,对当朝皇帝进行讽谏。如《华清宫》:“华清恩宠古无伦,犹恐娥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情感失意与身世不遇所演绎的悲情二重奏,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女性化书写。女性丰富了李商隐的诗歌内容,更重要的是李商隐对女性的关注以及从中所体现出来对女性生命价值的一种认可。而同时,因了对女性世界的描写,李商隐寄寓其中的深挚的感情与理想也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以女性世界这一独特的方式宣泄他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使他笔下的女性更显神秘动人之魅力!
篇4:《百合花》书评:论《百合花》中的“女性视角”
《百合花》是茹志鹃于1958年3月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茹志鹃原籍杭州,生于上海,主要作品有《百合花》 、《静静的产房》 、《春暖时节》 、《如愿》 等。本文主要的探讨对象是她的作品《百合花》 。
作品《百合花》主要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我”结识了老乡——一个害羞的通讯员。在部队向人民借被子时,他找了当地一个新媳妇借却遭到了新媳妇的拒绝。在“我”的帮助下小通讯员从新媳妇那里借到了作为她嫁妆的新被子,他临走时把自己的衣服挂破了,后来这个新媳妇来帮忙擦洗伤兵,通讯员牺牲。新媳妇为他缝衣服,并把自己的新被子盖在了他的遗体上。
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相对于作品的其他方面,我更关注作品的视角问题,这篇文章是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进行叙述。
什么是“女性视角”呢?
所谓“女性视角”,是指以女性的心理角度看问题的方式,与本文时间相差不远的杨沫的《青春之歌》也是这样,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来讲述林道静的成长历程。它关注女性角色心理历程的转换过程,以人道的情怀关注人自身的生命价值,并用女性化的笔触展现出来。
为什么可以说它是“女性视角”呢?
其一,在取材上从小处着眼,她所描写的就是最普通的战士,最真实的老百姓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大将军,伟大的领袖如何如何。她去勾画有意味的生活侧影,善于细致、深入的探索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变化。在普遍追求宏大、严肃风格的文学时代,她的作品是文坛上一缕清新的风。
其二,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变化,纵观整篇文章,从各处的描写中可见一斑。例如开头对景物的描写“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然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潮湿的香味。”这是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不够宏大,但却足够真实,足够细腻;再比如“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一般人看起来是战争化的“伪装”,到了作者这里,倒成了“装饰点缀”;至于那“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的描写就更不用说了;还有最初与通讯员的谈话,不是多么革命化的话题,就是普通的家长里短,这又哪是其他那些宏大的视角所会描写到的内容;不停的回忆家乡的场景,以及描写到的几个来帮忙的普通妇女的羞涩就更可以说明问题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女性视角在文中的具体体现。茅盾曾经这样评价这篇小说“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千个短篇小说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这是茅盾对作品为数不多的赞叹之语,也说明了文章的细腻程度。
这样的作品出现在当时的文坛上并广为人们传颂的原因
在我看来这样作品的出现并盛行并不是什么偶然,一方面是扎根于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有作者个人的原因。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
首先,在经济角度上来说,当时全国上下大炼钢铁使得经济出现“虚假繁荣”的现象,领导人对经济做出误判,只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却忽视了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轻工业等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工业极其不发达,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温饱。一部分人开始思考革命的意义,“大鸣大放”的文章相对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作家开始关注人民的疾苦与日常的细节。这无疑催生了女性视角开始在各类文章中大放异彩,因为它可以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进行描述为优势在文坛驰骋,这是其它的视角所不能够很好展现的。
其次,在政治角度上来说,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反右派斗争在这时正火热。人们彼此不信任对方,造成了社会集体性的“信任危机”,形势紧张,人心不古。每当在这种时候,人们在追忆过去和畅想未来方面总是有天然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于是,人们开始怀念战争时期的美好人性,在这样的怀念的潮流的影响下,女性视角无疑是受欢迎的,因为它更为细腻生动,它是以女性的视角去讲述故事,它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容易成为人们的“精神避风港”,由此也更加可以唤起人们对那个特殊年代下淳朴人性的呼唤。
最后,在文化角度上来说,文坛上长期缺乏“另一种声音”。人民的精神生活相对比较单一甚至是匮乏,人们开始呼唤不同种类作品的出现。而当时由于女性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也使得一部分人的“女性意识”觉醒,开始自主的去发出属于女性的声音,这也催生了“女性视角”作品的出现。
从作者个人的原因来看:
作者自幼丧母失父,和祖母一起生活,祖母去世后,进入孤儿院,后又进入上海妇女文化班学习,由此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芽。而后在青年时期又受到杨沫的影响,身为老师的身份又给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当时是小学老师,她平时接触最多的也是孩子们,心理也会相对比较单纯和偏向于女性化,文如其人,作品自然也会流露出这样的特性。
由此,文坛上出现了这样的作品。
女性视角的好处
不可否认的是,《百合花》的出现无疑是当时文坛上的一股“清流”,给当时中国文坛增添了多样化色彩。
其一,由于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去写一段故事或是一份情感,且大多数由女性书写。与别的作品相比,它无疑是更为细腻的。这并不是我的刻板印象或是怎么样,女性更胜一筹的心思的细腻在其他女性的作品中也可以窥见一斑,例如前文提到的杨沫的《青春之歌》乃至是后来冰心的作品抑或是我们如今熟知的席慕蓉等人,无一不是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打动人心的。
其二,与其他一些逻辑性较强或是热情赞颂新中国的作品(如《红旗谱》等)相比,《百合花》这样的文章更具有真实性,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讲,就是更为“接地气”,它更能去贴合普通民众的心理,拨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其三,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正是由于它较强的抒情性,让它成为当时甚至是现在人们心中的一块“避风港”。
女性视角存在的局限性。
其一,女性视角大多由女性作家书写,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偏向于扁平化。如严歌苓的大部分作品中,人物形象较为单一;再比如如今大火的《哈利波特》系列中,桀骜却深情的天狼星,深不可测的斯内普教授,一生曲折的邓布利多校长,懦弱却又勇敢的罗恩。这一切的男性人物形象都较为丰满,但唯独赫敏,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只会争着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好学生形象,性格单一而不具备复杂性,甚至连她的变化也不像其他男性人物那样大。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再做赘述。
其二,女性视角出发,会更容易去注重所谓“得体的优雅”,而不去勇敢的揭露与鞭挞社会的黑暗面。这并不是说女性就不能担当起社会的重任。但是,在《百合花》中,我们看到的人物形象似乎都是“好的,美的”,即使是新媳妇不愿意借被子,但最终在“我”的劝说下,还是“大义凛然”的借出了自己的新婚嫁妆。当然我并不是说做出这样的设置不恰当或是怎么样,只是说,作者以女性视角出发,会不自觉的将人物美化成自己心中的样子,描绘成一个在“幸福旋涡中的女神”的形象。她们会去避免描写社会的黑暗面,但这个社会的黑暗面却又是客观存在并且是不得不去或者说是更值得去关注和描写的。
其三,在行文中,女性视角会使得文中出现大量的细节。适当的细节当然会增加文章的色彩,可是随处可见的细节却会使文章变得繁复冗杂,从而使原本想要表达的主题弱化甚至掩盖掉了原本的主题,喧宾夺主。
其四,人们对女性视角作品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该类作品的多元化发展。使它的发展就像是大家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永远走不出上海的弄堂里一般,似乎它永远都应该是这样,它应该按照人们想象中的路线去发展一样。你不能逾越这个边界,你要永远的待在这个框框中去进行你的写作,只因为大家希望你是这样的。
是否可以避免女性视角的局限性?
当然可以!文学史上自然也有以女性视角写出巨著的,《简·爱》便是这样一部巨著,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一位女子的成长经历特别是恋爱经历为主线,塑造出了一位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人物形象。她描写的也是女性,她也是女性视角,但她并没有拘泥于女性狭小的世界,而是热情讴歌赞美独立的女性形象,让其中的女性人生无限的被拉长延伸,描绘出了一个女性的大写的人生,由此成为巨著。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小人物的世界是没有价值的,小人物的世界决不应被忽视,恰恰,文学需要这样的关照与发掘。《百合花》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是《百合花》应得到的赞颂。
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看待“女性视角”的作品呢?
我认为,女性视角的确应该被发现,应该被重视,应该被推崇,但被发现被重视被推崇的,应该是更为完备的“女性视角”。它可以以“小细腻”窥见“大情怀”;可以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去关照这个世界;它既能“俯下身”也能“向远望”。它规避了“女性视角”的局限性,变“废”为宝,使作品更加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优势。
现如今,“母性书”“父性书”都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这无疑是可喜的。我们应允许和鼓励其存在以实现文学的多样化,由此推动文学的良性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女性视角在本文中并没有成为“绊脚石”,或许它有不足的地方,但它仍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而这篇文章也仍然是文学洪流中一朵瑰丽的浪花。当人们看惯了战争的宏大和残酷之后,你仍然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找到最后的那一丝温情。
作者:刘若凡
公众号:三十六摄氏度
篇5:论《飘》中思嘉的女性意识
论《飘》中思嘉的女性意识 - 毕业论文
摘 要
《飘》为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作。她惟1的作品《飘》1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主要描写处于战争年代里的女主人公的生活、情感经历及内心体验,有着浓郁又复杂的`女性意识。《飘》历经数已经夺得了经典的位置。之所以能够获得经典之美称,主要源于作品中的几个主人公的形象的塑造:尤其是女主人公思嘉,她本是大家闺秀却深陷经济与感情的困境,但是她从不向困苦低头,她不甘平庸、力图开拓奋进、执著追求,追求女性自我价值。处在南北战争中,她争强好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1个不屈不挠的女性形象,她敢爱、敢恨、敢做、敢为、敢于打破成规陋习。
关键词:思嘉的形象;执著;爱情观;婚姻观;女性意识
ABSTRACT
Gone with the wind Does for American female writer MargueriteMitcher. Her only work Gone with the wind as soon as passed through is published has then become in the American novel the most best-selling work. The main description is in the war age heroines life, the emotion experience and the innermost feelings experience, have the rich complex female to realize Gone with the wind had been through repeatedly for dozens of years already to capture the classics position. Therefore can obtain laudatory name of the classics, main source in work several leading characters images appearing: Heroine Scarlet`s, she originally is in particular the lady of a renowned family actually depth economy and the sentimental difficult position, but ever to poverty-stricken does not lower the head, she unwilling is mediocre, tries hard to develop advances boldly, inflexible the pursue, has realized the feminine self- value. Occupies in the Civil War, she, for reaches the goal to resort to all means, is an indomitable feminine image, she dares to like, to dare to hate, to dare to do, to dare for, to dare to break the convention vulgar customs, has the new times feminine idea.
Key words:Scarlets image; inflexible; Love view; Marital view; Feminine consciousness
篇6: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论文
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论文
论文摘要:五四女作家群体在她们的作品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体现在三方面:对旧家庭制度压抑女性的抗议,对新旧交替时期女性困境的揭露,女性群体意识的唤醒。
论文关键词:五四运动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说道:“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1],其中“一间屋子”象征写作环境。五四运动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领域的启蒙运动为女性创作提供了“一间屋子”。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第一代女作家应运而生,如陈衡哲、谢冰心、庐隐、石评梅、冯沅君、凌叔华和苏雪林等。
这些女作家对女性自身的问题表现出了高度关注,正如杨义所说:“妇女题材是她们心灵世界的聚光点。陈衡哲的小说集《小雨点》(她只有一个小说集)共十篇小说,有六篇是写妇女的。冰心的小说接触面较广,但她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还是妇女题材的小说……庐隐的小说写女性的占了她作品的百分之八十。凌叔华的《花之寺》和《女人》集的十八篇小说几乎全写妇女。石评梅的作品,现在看到十几篇,有九篇是写女性的。冯沅君的三个小说集,除《劫灰》中有一两篇不是纯粹写妇女的,其余作品都以描写新旧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为主”。[2]本文将深入五四女性文学文本中,对其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
一.对旧家庭制度压抑女性的抗议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通过对旧家庭观的的猛烈攻击,旧家庭制度在理论层面上虽已失去了存在的正当性,但在实践层面上却仍然岿然不动,依旧延续着对女性的箝制功能,特别是对于中下层女性,尤其如此。在苏雪林的自传体小说《棘心》中,主人公杜醒秋的母亲便是旧家庭制度的受害者。她写道:“惟有那做婆婆的,终日与媳妇厮守在一起,旧式妇女,多不读书,不明大义,气量又比男性天然来得仄狭、自私、琐碎、喜于猜忌,她对于一个媳妇,若感觉不满意,磨折起来,那简直是附骨之疽,疗之不愈,剜之不可,一直要挨到那做婆的两脚一蹬,那做媳妇的才有出头之日……醒秋的母亲,便是这种不良家庭制度下牺牲者之一。但她自十六岁嫁到杜家起,一直到现在‘大衍之庆’的年龄止,始终是她婆婆跟前一个没有写过卖身契的奴隶,没有半点享受,没有半点自由。”[3]由上可见,醒秋的母亲便是大家庭结构和家长专制的牺牲品。醒秋对母亲的深情里饱醮着同情,这种感情贯穿着她人生的重大选择。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新青年,醒秋艰难的求学既是为理想的圆满,又是为改善母亲的生活状态,“那时我的愿望并不大;只望学成之后,在教育界服务,每月有一二百元的进款……便将母亲从乡下接出来,住在上海,雇个细心女仆伺候她。”作者将小说命名为“棘心”,是取《诗经・凯风》中“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之义。她以旧家庭的反叛者的姿态欲废去包办婚姻,但预料到这一举动将使母亲代受其“过”的结局,“不过祖母的咕哝,叫母亲怎受得下?这一位家庭里的‘慈禧太后’对于这个饱受新思潮影响、满脑子充塞革命观念的醒秋,固毫无办法,对于那多年绝对服从她的媳妇,则仍可控制自如。她是要透过她的关系压迫孙女的”。为了母亲,醒秋放弃了毁婚的念头,她感到:“我终不能为了一己的幸福,而害了母亲!”[3]由此可推断,若不是对母亲的同情与爱怜,醒秋可能会选择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醒秋之母的遭遇不是特例,而是那个时代的家庭女性共同的命运。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不仅是醒秋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也是对那些在旧家庭里忍辱负重的所有女性的关怀与同情,以及对旧家庭制度的强烈不满。
石评梅在《董二嫂》一文中讲述了“我”回家省亲的一段见闻。“我”沉浸在“穆静慈爱的环境”中,突然隔壁传来一阵女人“惨呼哀泣”的声音,打听得知是董二在母亲的怂恿下笞打董二嫂。董二嫂“是给咱挑水的董二的`媳妇,她婆婆是著名的狠毒人,谁都惹不起她;耍牌输了回来,就要找媳妇的气生。董二又是一个胡涂人;听上他娘的话就拼命的打媳妇”。[4]“我”热衷于女性解放运动,欲劝说董二娘,因家人曾经尝试此法,反遭诬陷,故叫“我”放弃了努力。过几天得知了董二嫂死的消息。这事使“我”震惊:“‘十年媳妇熬成婆’,大概他们觉的女人本来不值钱,女人而给人做媳妇,更是命该倒霉受苦的!因之他们毫不干涉,看着这残忍野狠的人们猖狂,看着这可怜微小的人们呻吟!是环境造成了这个习惯,这习惯又养了这个狠心。”家长专制和夫权统治仍像绳索一样牢牢地套在广大女性的颈脖上,一个女性生命在家庭暴力中消逝,政府和周围人“视若罔睹”、“听若罔闻”,“董二嫂死了!不过像人们无意中践踏了的蚂蚁,董二仍然要娶媳妇,董二娘依尽要当婆婆,一切形式似乎都照旧。”[4]在既存的性别制度和家庭制度下,董二嫂的遭遇也是中国女性的普遍遭遇。
二.对新旧交替时期女性困境的揭露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人们是带着旧的社会关系去迎接新的观念。许多男性此前因袭传统习惯,在家已娶妻生子;而在外求学或工作期间,感受新思潮的影响,又不满于既有的婚姻,渴慕与新女性自由恋爱,于是就酿出了一幕幕为另寻新欢而休妻弃子的悲惨故事。女性小说在讴歌自由恋爱、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时,也对那些被抛弃的女性寄予了关怀与同情。 石评梅在《弃妇》中,讲述了表嫂被弃的故事。表哥家是一个专制的旧家庭,表哥结婚后到上海读大学,爱上一个女学生,于是要求与表嫂离婚,并写信向“我”解释此事。“我”的嫂子得知此消息后,责备表哥,“表哥也太不对,他不会为这可怜旧式环境里的女子思想;他只觉着自己的妻不如外边的时髦女学生,又会跳舞,又会弹琴,又会应酬,又有名誉,又有学问的好。”[4]
在石评梅的另一篇小说《林楠的日记》里,“我”――林楠在家养老抚幼,丈夫琳在外工作,夫妻俩恩爱情深,“我”日夜盼望着琳的归来。他终于归来了,可是这次态度冷漠,举止反常:“我情似水,怎奈君心如铁,从前那样温柔深爱的琳,近在咫尺远若天涯。”原来他爱上了女大学生钱颐青,“我”十分痛苦:“上帝呵!我没有伟大的力量,灭熄我心底的悲愤之火。但是琳有个力量逼迫他,离开我,遗弃我,令我的生命沉落。这种局面一布置,我自然是一个最痛苦最可怜的妇人。”[4]“我”成为弃妇,“维系我幸福的链子断了,我将向黑暗的深洞沉落下去。”
在这两篇小说中,集中表达了对弃妇的同情。弃妇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特殊群体,承受着新旧两种文化的箝制。一方面,她们受到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甘居家庭,通过为媳、为妻、为母来实现价值,充当了旧时代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她们又被新女性所排挤,成为新时代的弃妇。时代的前进已不容她们躲进传统观念和生活中寻求庇护,而现代观念和生活方式又将她们抛离,新旧文化的双重压迫造就了她们可悲的命运,在被弃后找不到生命的支点。但她们在现实中的被弃并没有导致在女性作品中的被弃,女作家们以敏锐的眼光和自觉的女性意识关注这一社会现象,同情之余为她们立言,为她们呐喊,为她们寻求出路。林楠的好友黛――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女性,劝林楠道:“时代已经变了,而且你也是师范毕业的学生,受过相当的中等教育,犯不上真个屈伏在如此家庭中过这样的痛苦的日子。”[4]顺应时代,迎赶时代,才是弃妇的自救之路。
三.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
此时期的女性作品中还表现出了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在庐隐的小说《秦教授的失败》中,秦教授的母亲,一个饱受丈夫多妻苦楚的女性,诘问丈夫:“哼,世界上就是你们男人是王,我们作女人的应当永沉地狱,对不对?”“莫非凡是女人,都要让她受这种龌龊气吗?”[5]以全体女性的名义大胆地向传统性别观念、多妻制度宣战。凌叔华在小说《女儿身世太凄凉》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感慨,“中国女人太容易叫人糟蹋了”,“女子没有法律实地保护,女子已经叫男人当作玩物看待几千年了”。[6]这些女性都是旧制度和观念的牺牲品,都有着悲苦的命运,但她们并不哀叹自己的不幸,也不谴责某一个给她们带来不幸的男人,而是着眼于女性全体,质疑性别观念和制度本身,表明她们已具备了女性群体意识。更重要的是,她们还萌发了以女性群体的抱团合力来改变女性处境的愿望。在庐隐的小说《蓝田的忏悔录》中,蓝田说:“我如果能与世界全女性握手,使妇女们开个新纪元,那么我忏悔以前的,同时我将要奋斗未来的。”[5]这说明女性已从沉梦中醒来,去追逐解放的光芒。
女性的女性意识是女性解放的前提条件。五四女性小说中凸显出的女性意识,既反映了少数精英女性具有了女性意识,也激发和唤醒了女性群体的女性意识的复苏,在中国女性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上海:三联书店,1989:2.
[2]杨义.杨义文存[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5.
[3]苏雪林.棘心[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3-4,159.
[4]石评梅.石评梅散文小说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247,248-250,436-437,528-533.
[5]庐隐.庐隐散文小说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392,393,378.
[6]凌叔华.爱山庐梦影[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9.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相关文章:
2.聊斋志异读后感
10.聊斋志异原文及其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