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小学生》阅读答案
“寡青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24岁的小学生》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4岁的小学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24岁的小学生》阅读答案
几年前,陕西青年佘(shé)世军告别山村父老乡亲,到山西一个小铁矿当矿工。因为他干活认真,为人老实,老板十分喜欢他,不久就让他当了小工头。佘世军在那一干就是六年,挣下了几万元。
前年,佘世军拿出3万元血汗钱,承包一个小铁矿,当上了老板,准备大干一场,挣(zhēng zhèng)些钱回去改变老家的落后面貌。
佘世军没文化,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跟别人签(qiān qiàn)约也只能请人代笔,便不会算帐(zhāng zhàng),做预算,只会模仿以前那老板的样子去干。
由于经营不善,才干了半年,就亏了不少钱。最后,只好忍痛把小铁矿关闭了。佘世军深有感触(chù zhù)地说:“我当老板只会在考勤表上打‘√’、画‘×’的,怎能不失败呢?”
小铁矿倒闭后,佘世军回到老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经过再三思考,终于作出了令人们吃惊的决定:进小学,从一年级学读起,不学出个名堂来,决不出山!
“佘世军要上小学了!”这一下子成了当地的“特大新闻”。可当他到学校报名时,校长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哩!佘世军讲了他自己没文化尽吃苦头的经历,校长被感动了,决定破格收下这个24岁的小学生。
去年9月1日,佘世军这个“大学生”含着热泪和六七岁的小同学一起,参加了学校的升旗仪式,开始了他迟来的小学生活。开学典礼后,他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读“a,o,e……”老师说:“世军同学学习很刻苦,每天要走十多里路来上学,可从不缺课。”不久,为了让佘世军早日完成学业,校长还亲自给这个“大学生”开小灶,加班加点超前上课哩!
佘世军的故事教育了山里人,大家认识到学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文化,就不能真正脱贫致富,更不能有美好的明天。
1. 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音节下画“ ”。
2.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因为他干活认真,为人老实,老板十分喜欢他。
②开学典礼后,他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读“a,o,e……”
3. 文中第六自然段中“他自己没文化尽吃苦头的经历”指的是
4. 文章已用“‖”分为四段,请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5. 请用几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6.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三言两语写下来。
篇2:《24岁的小学生》 阅读答案
几年前, 陕西青年佘(shé)世军告别山村父老乡亲,到山西一个小铁矿当矿工。因为他干活认真,为人老实,老板十分喜欢他,不久就让他当了小工头。佘世军在那一干就是六年,挣下了几万元。‖
前年,佘世军拿出3万元血汗钱,承包一个小铁矿,当上了老板,准备大干一场,挣(zhēng zhèng)些钱回去改变老家的.落后面貌。
佘世军没文化,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跟别人签(qiān qiàn)约也只能请人代笔,便不会算帐(zhāng zhàng),做预算,只会模仿以前那老板的样子去干。
由于经营不善,才干了半年,就亏了不少钱。最后,只好忍痛把小铁矿关闭了。佘世军深有感触(chù zhù)地说:“我当老板只会在考勤表上打‘√’、画‘×’的,怎能不失败呢?”
小铁矿倒闭后,佘世军回到老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经过再三思考,终于作出了令人们吃惊的决定:进小学,从一年级学读起,不学出个名堂来,决不出山!
“佘世军要上小学了!”这一下子成了当地的“特大新闻”。可当他到学校报名时,校长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哩!佘世军讲了他自己没文化尽吃苦头的经历,校长被感动了,决定破格收下这个24岁的小学生。
去年9月1日,佘世军这个“大学生”含着热泪和六七岁的小同学一起,参加了学校的升旗仪式,开始了他迟来的小学生活。开学典礼后,他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读“a,o,e……”老师说:“世军同学学习很刻苦,每天要走十多里路来上学,可从不缺课。”不久,为了让佘世军早日完成学业,校长还亲自给这个“大学生”开小灶,加班加点超前上课哩!‖
佘世军的故事教育了山里人,大家认识到学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文化,就不能真正脱贫致富,更不能有美好的明天。
篇3:《24岁的小学生》 阅读答案
1. zhèng qiān zhàng chù
2. ①有好感 ②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3. 他用打工挣的3万元血汗钱承包了一个小铁矿,由于没文化,不会经营,才干了半年就亏了不少钱,最后只好关闭小铁矿。
4. 佘世军经过思考,决定进小学从一年级读起,校长破格收下这个24岁的小学生,佘世军开始了他迟来的小学生活。
5. 陕西青年佘世军用打工挣的3万元血汗钱承包了一个小铁矿,由于没文化,不会经营,最后只好关闭。经过思考,他认识到没有文化就不能真正脱贫致富,于是他从小学一年级读起,成了一名24岁的小学生。
6. 提示:围绕“学习文体知识重要”去写。
篇4:《24岁的小学生》 阅读答案
1. 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音节下画“ ”。
2.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因为他干活认真,为人老实,老板十分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开学典礼后,他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读“a,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第六自然段中“他自己没文化尽吃苦头的经历”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已用“‖”分为四段,请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用几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三言两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小学生阅读答案
课内阅读(6分)
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⒈ 这段话是按照从( )到( )的顺序写的,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分)
⒉ 这一段细节描写对全文表达中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⒊ 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凡卡什么样的心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⒈近,远 ;白房顶,烟囱,树木,雪堆,星星,天河
⒉通过回忆乡下生活的乐与现实生活的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烘托出了凡卡生活的悲惨,揭露了沙俄统治的黑暗。
⒊这段话主要写了凡卡回忆自己曾在乡下与爷爷一起守夜的情景,反映了凡卡快乐无比的心情。
篇6:小学生阅读答案
最有趣的要算金鱼吃食了。我拿了二十粒鱼饵扔进缸里。“乌龙”第一个发现鱼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游了过去,一口就吞了两粒。“绿小子”和“五花龙”也不甘示弱,冲了上去,过了几秒,它们便打了起来,这时,“小淘气”却在一旁吃起来,还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呢!
吃饱了的金鱼,有的在水草中穿来游去,像是在捉迷藏;有的在比赛吹泡泡,那一串串水泡像一串串珍珠。
瞧!还有的在水草丛中窃窃私语呢!
1.短文主要写了金鱼________和________。
2.短文中的金鱼根据特点,分别被作者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游得最快了。
3.文中有好几处比喻,我能找出其中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喜欢的动物是________,我也能用两句话写出它吃食时的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吃食;玩耍
2.乌龙;绿小子;五花龙;小淘气;乌龙
3.有的在比赛吹泡泡,那一串串水泡像一串串珍珠。(答案不唯一)
4.“略”(意思对即可)
篇7:小学生阅读答案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1、本段介绍了蝉哪些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介绍蝈蝈捕蝉时,拿鹰追捕云雀相比。那么蝈蝈与鹰相比有何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蝉所以被蝈蝈所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看待蝈蝈捕蝉这一生活细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国籍)_________ 家。
参考答案:
1、捕蝉时动作敏捷迅速、勇敢顽强
2、同点:动作勇敢凶猛 不同点:鹰是以强欺弱,而蝈蝈是不甘示弱,敢于向比自己强壮的敌人挑战
3、略
4、略
5、《绿色蝈蝈》 法布尔 法国 昆虫学家
篇8:小学生阅读答案
我的小学生活
(1)我上小学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说起来很遥远,几乎是一个空白,但有几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2)先说打架。我生性是外温内热,平常少言寡语,对看不惯的事便要说便要骂,憋急了还会动拳头——一次姐姐被同学欺了,我不顾一切就去和他打架,谁赢谁输已经记不得了,甚至和我打架的同学叫什么名字也忘记了,只是后面的事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有人把我们打架的事报告给老师,和我同姓的老师把我叫去,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这还不算,他又用食指狠狠地在我头皮上锉,我头皮发胀发麻,疼得眼泪不住流了出来,可我没哭,更没有认错。
(3)再说逃学。夏天很热,太阳黄黄地晃眼,我就逃学,去稻田里掏螃蟹。那时候田里螃蟹很多,田埂边有蟹洞,只要看洞口的泥土颜色是不是新鲜就知道里面有没有螃蟹了,我钓鱼不行,掏螃蟹还是很得手的,没用多少时间,就掏了一串,怕也有十几只吧,然后就摆渡过了四叉河,走一个多小时,到泰南镇上玩,中午没饭吃,当然也不可能有零花钱,就拿一串螃蟹换两个烧饼,算是午餐。这事父母不知道,还以为我上学读书了,后来校长家访告了状,不过,父母并没有责备我,连一句话也没说,因为我念小学时的成绩一直很好。
(4)偷书看也是在小学的事。因为家贫,除了学校发的两本书,连一张纸片都没有,而我家的邻居是个地主,老太太嘴巴很啰嗦,老头比较严肃,却有一点书生气,他们的两个儿子是村里仅有的读书人,家里就有不少的古书,我在他家玩耍时看见,出于好奇,就拿(偷)了一本《列国志演义》回家看,小学的我居然也把这本书生吞活剥地啃完了,而且啃得津津有味,其实这也是我生平所看的第一本文学著作,我对文学的爱好就是从看这本书开始的。
(5)有了第一次偷书看的“乐趣”,后面就一发而不可收了。那时的农家孩子是不可能不干活的,我放学回家书包一丢就出门,主要是挑草沤肥什么的,所以也不可能在家里看书,晚上是早早就睡觉的,因为连煤油灯也是要节省了用的,可是对偷来的书又急不可耐地想看,便动了个坏主意——我的课桌很破很旧,桌面蛀蚀不堪,我就用小刀剐了一个洞,是上课时装着听课的样子,实际上在偷偷地看书,所幸的是老师始终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也没有哪个同学打小报告。于是我在邻居家偷了一本看完了还回去,然后再偷一本——始终只拿一本,所以老先生一直没有发觉……
(6)小学的生活无疑是贫苦而单纯的,但并不觉得乏味,即便穷,也过得无忧无虑,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吧——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起来既好笑又有些心酸:一次父亲给人家装豆饼(做肥料),我剥了一块啃了吃,那个香啊,至今还在口舌盘旋……
小题1:根据上下文,推测一下第四段加点的两个词语的含义。(2分)
①生吞活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围绕“我的小学”生活,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写?请加以概括。(4分)
小题3:第三段写到作者小时候逃学去掏螃蟹,家长为什么没有责备他?你怎样看待这件事?(2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起来既好笑又有些心酸”,为什么“既好笑”,“又有些心酸?”(2分)
小题5:本文写到作者所看的第一本文学著作《列国志演义》引发了他的文学爱好。你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吗?书名是什么?你为什么会记得它?(3分)
作品名:
记得的原因:
小题6:在回忆小时候的几件事里,重点写了“偷”书看书这件事。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偷”书看了,假如作者此时来到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对书中的内容不十分理解。②形容十分有趣味。
小题2:与同学打架、逃学抓螃蟹换烧饼、偷书看书、吃豆饼
小题3: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他父亲母亲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好就“一俊遮百丑”,连逃学的事也不加责备,不进行教育。
小题4:好笑:将作肥料的豆饼当食物啃了吃。心酸:小时候的生活太艰难了,想起来感到心酸。
小题5:(略)
小题6:(略)
小题1:试题分析:“小学的我居然也把这本书生吞活剥地啃完了,而且啃得津津有味”一句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把“我”读书的情态写得生动而形象,“生吞活剥”的原意是: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在句中的意思是对书的内容不是很理解。“津津有味”形容作者读书读得很有趣味。
小题2:试题分析:“我上小学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说起来很遥远,几乎是一个空白,但有几件事,至今记忆犹新”,接下来,作者就讲述了发生的几件事,第2段“先说打架”;第三段“再说逃学”;第4段“偷书看也是在小学的事”;第6段写的是吃豆饼的记忆。
小题3:试题分析:“后来校长家访告了状,不过,父母并没有责备我,连一句话也没说,因为我念小学时的成绩一直很好”。对于家长的做法,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家长太惯着孩子,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家长这样做不好。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都要观点鲜明,理由充分合理。
小题4:试题分析:“小学的生活无疑是贫苦而单纯的,但并不觉得乏味,即便穷,也过得无忧无虑,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吧——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起来既好笑又有些心酸……”,好笑是因为作者接下来说的这件事很好笑:将做肥料的豆饼吃了,还吃的很香。心酸是因为“小时候生活贫苦而乏味”。
小题5:试题分析:作者因为一本文学著作《列国志演义》引发了他的文学爱好,我们读过的很多书,每一本书都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任意选择
小题6: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就“偷书”事件对作者说几句话。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只要符合语境和生活实际都可以。注意语言表述要流畅,大方得体。
篇9:小学生阅读答案
骆驼尽情欣赏着自然界的美,忘记了饥渴,也忘记了踏上寻宝古道以来的辛劳。
忽然“哗啦”一声,湖面涌起一股水柱,从里面走出一位十分标致的仙女。她笑盈盈地向来自远方的骆驼问候,还从珍宝盒里取出一串漂亮的珍珠项链奖给他。骆驼说自己已经有了驼铃,这个装饰品用不上。仙女又拿出一块雕着骆驼肖像的金牌,表彰骆驼长期以来在沙漠里驮人载货的功劳。骆驼说他在沙漠赶路得到过大家的'帮助,这块奖给个人的金牌他不能要。仙女又拿出翡翠、玛瑙、琥珀、水晶、珊瑚,还有夜光璧、金刚钻、绿宝石和猫儿眼,任他挑选。可是骆驼对这些值钱的东西都看不上眼,不是不合用,就是对大家没有多大好处,于是很有礼貌地一一谢绝了。
仙女觉得骆驼更加可爱了。她笑吟吟地问他究竟要寻什么样的宝。骆驼说,这地方实在太美了,要是有个宝能把他居住的沙漠变成这个样子就好了。仙女笑了笑:“你的愿望不会落空的。”说着,她身子一步步地往后退,刹那间不见了。
7.节选部分之前都是写的骆驼所受到的苦难,到这里却写的优美的环境和仙女的奖励,有什么作用?(4分)
8.骆驼为什么坚决地谢绝仙女的奖赏与表彰呢?(2分)
9.骆驼要寻的宝究竟是什么?表现出骆驼怎样的品质?(4分)
答案:
7.这样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骆驼为大家谋利益而寻宝坚定不移的高尚品格,不管处境是坏是好,都不能动摇它的思想与意志。
8.表明骆驼寻宝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念,而是一心为家乡在着想。
9.骆驼是寻能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宝。表现了骆驼坚忍不拔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篇10:《大哥》小学生阅读答案
《大哥》小学生阅读答案
我整日惦念、想着回家。其实父母早就不在世了,老家只有大哥大嫂,我整日幻化他们在那里忙上忙下、没日没夜、跑来颠去奔波的情形。本来为日子奔波这在哪里也是一样的,我有三位哥哥,不管在哪里他们何不是这般样子过日子?然而让我揪心的时常想起大哥和大哥住着的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尤其大哥还在,我思念和留恋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了。
汽车到了树林召,我急需再换乘乡间汽车行上50里,方可到家。我有两种选择,一是坐8路车到桥头站,到了那里离老家还有3公里需步行;另外是坐19路车可以直接到家,可是坐19路车我必须在树林召等待4个小时方才有车发往。我在树林召打电话把我的出行告诉大哥,大哥知道我要回家,已经来到树林召,便在那头说“你坐8路车哇!8路车每15分钟到桥头一趟!我骑摩托车到桥头接你……”我赶忙打住。我说“看情况再定吧!”当我听说他要接我,我心里就打定主意,我要坐19路车回去。我不想劳累已经75岁的大哥,骑着摩托车到桥头去接我。
汽车来到大哥屋后,我从车踏板上跨到地下来,猛然看见大哥就在近前。他一身草灰色衣服和身边的衰草打成一片,脸色也和那些土地和草的颜色很相近,我的眼神也不太好,所以在车上东张西望时我竟然没有看见。大哥伸手接过我的提包,紧紧地打量我,我突然看见嫂子也在近旁,她扬起脸来问我:“他四爹,你回来了?”我叫了一声嫂子,又说:“嫂子好!嫂子好!……就有些想流泪。大嫂腰弯得很深,已经依托着拐杖行路,和我说话需要仰起大半个脸。
回到家里,坐了片刻,我起身到大哥的房间周围看那些庄稼。玉米已经很有成色了,玉米棒子已经白黄,早过了啃青的时节,一小片西瓜地里躺着几颗碗口那么大的瓜蛋子,相貌衰败,了无生气。我挑了一棵黑皮色西瓜打开吃,竟然是童年时的记忆里的那种瓜味。想起春天里我曾经和大哥说起,怎样才能吃到小时候那样瓤口的瓜?”大哥说“那就不能施化肥!”接着他又说,“可是不施化肥,现在的地已经不长庄稼了。”我手里这个拳头大的果实,口味本色,大概就是不施化肥结出的硕果吧!”
吃罢瓜,抬头看了一眼天,兰瓦瓦的,秋高气爽,金色的阳光谱线一条条地呈现,似乎能数得清看得见。秋风将庄稼的硬叶子吹得刷刷响,携带者一丝凉意,我忽然很怀旧。想起了童年时的时光,想起了很多事情,想起了母亲、妹妹、父亲和几个哥哥们,想起那些飘在四处过日子的同伴们。尤其母亲的身影在我眼前活生生地晃动。
我又来到屋后那条防洪大堤上,堤里堤外的庄稼都长得一样旺盛。想起当年大哥当队长时,这条大坝决了堤,他跳进决口里阻挡泥土,让社员们往他怀前抛土,当时水已经漫到他的脖子……长河现在在绿地那边,水势已经很小了。
偶尔有一两个人走过来,走到我近前,而我们不认识,彼此审视后走开,走过去了。只有那些土地,还是老样子,还是那样不变化,而所种植的庄稼变了,在不停地变换。
大嫂知道我要啃青玉米,便说:“一直给你们留着,就是不会来,现在咱的已经老得吃不成了,我给你跟邻居要去。”我说:“买一点也行,现在都是商品,种地越来越困难……”她说:哪用哩,或谁家的掰几个就行,你能吃多少?”不多一会儿,她就抱回了十多穗老大的玉米来。她坐在屋檐下剥那外边的绿皮时我问“是谁家的?怎么要到的'?”她说:“是在近处玉米地里掰的。?她特别说出一大串我童年伙伴的名字,是那伙伴所种的玉米。”我问:“你和人家怎样打招呼的?”她说: “打甚招呼哩!以后见面告诉他,不告诉也行,几棒玉米嘛!”
那玉米的个头有尺八长,我怀疑是马料玉米。大嫂也看出我的心事,说:“就是人吃的玉米!不是饲料玉米!人家专晚种的,是要卖青玉米的……”
煮熟后一口啃下去,果然又香又甜!证明是啃青的好玉米!只是那个头也太大了,大得令我不敢相信,已经与饲料“马牙玉米”无二致。
傍晚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大哥就打开电视歪着看节目,我也昏昏地跟着看,不久就睡着了。睡梦中忽听得大嫂喊吃饭!“不是已经吃过玉米了么?不吃了!”我说。大哥大嫂一起说:“吃点玉米那能哩!赶快起来吃饭。”
大嫂给我端来一海碗挂面荷包蛋,三个荷包蛋把碗面全盖满了,汤水眼看要往外流。我夹起一个要给大哥,大嫂说:“吃你的,锅里还有!”大哥把碗往我面前示一下说:“这不是,有哩!”大哥碗里只有些鸡蛋碎片。可我没敢再吱声,知道这三颗荷包蛋是要我全吃下的,我也没到厨房里验证还有多少。
第二天早晨五点,我就睡不着了、躺不住了。打鸣公鸡的歌声那么高亢嘹亮,我在心里反复铭记它的乐谱,感觉那鸣声呈现的乐谱可以作成一首好听的歌。我到院子走了一阵,来到鸡窝前,鸡们都很安静地似睡着,包括刚才直着嗓子打鸣的公鸡。我又走到猪圈前,猪们哼哼唧唧地酣睡。又走到羊圈前,羊们跪卧着反刍,有一只小尾寒羊看见我便跑过来,身后有三只蹒跚学步的小羊羔勉强跟着,是夜里刚刚生下来的。大哥已经走出院子来了,我把惊喜发现告诉他,他一笑,说:“我昨晚接的羔,尽是母的,连个公的也没有!语气里似有不如人意。我疑惑地说:全是母的好哇!几年之后,就是一群羊了。”他说:“母的长不大,公的能长肉,能杀得吃肉哇!”
早饭又是下挂面。做饭的时候,嫂子拿来了十三个鸡蛋,她说十个让我带走,三个是预备早上让我吃的,继续做荷包蛋。他们自己做饭已经成了难事,难以作出其他花样了,而且家里只剩十三个鸡蛋。我说我不吃荷包蛋了,也不带走鸡蛋。嫂子说:“还有六只母鸡在下蛋,等积攒多了,让我以后回来拿。吃饭的时候我问大哥:”地里的活干不动了吧?”大哥回答说干不动了。我问:“除了吃挂面,还吃什么?”大哥回答说还有米饭。
他抻着脖子,往下咽饭,我看见与老年时的父亲完全一样。突然想哭,突然想到大哥也已经老了。
19 路汽车已经来到大哥屋后。我听见车响急忙跑出去,大哥正和司机说话,并回过头来看我。我听见身后有声音,回过头,看见嫂子正慌慌地跟在后面跑,我忙说: “嫂子,快回哇!”嫂子说:“他四爹,你有空再回来!再回来!”我说:“回来,我一定回来!”我看见嫂子眼里转出泪。我说:“嫂子,你和大哥都多保重!多保重!”大哥也看着我,我眼里也流开了泪:“大哥,你注意身体……”大哥说:“喔,快上车哇,人家车不等的……”
车启动了,大哥和大嫂站在那里,脸朝着我这边,背后是他们居住的那座土房子,地上的野草很旺盛也很衰败,颜色和他们身影混合在一起模糊一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瓤口( ) ②反刍( ) ③蹒跚( ) ④积攒( )
2.家,往往是与父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父母已经不在了,除了大哥外,还有三个哥哥的,“我”为什么独想大哥?“我整日惦念、想着回家”,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我”回家的“频率”?(4分)
3.“我”还不能说是荣归故里,但毕竟也是省亲。回到家乡一般人的感觉、感情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4分)
4.久居城市,还是喜欢吃小时候的那一口儿。在啃青玉米的这件事情上,表现了城市与乡村、“我”与嫂子的怎样不同?(3分)
5.哥嫂生活清贫,小鸡生的蛋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产出,和待客的唯一、最好的佳肴了。从哥嫂家的经济状况和大哥碗里的鸡蛋碎片来看,还有必要“到厨房里验证还有多少”吗?“早饭又是下挂面”,我问:“除了吃挂面,还吃什么?”你怎样看待、评价作者的这句问话?(4分)
6.对于生活困难的农户来说,小鸡生蛋就是银行,母羊生崽则是更大的银行了。那么大哥为什么不喜欢都是母羊,而愿意有几只公羊呢?(4分)
7.兄弟手足,一奶同胞,但更为重要的感情纽带在文中已有表述,你认为是哪句话?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分)
参考答案:
1.①ráng ②chú ③pán ④zǎn
2.①虽然父母不在,但长兄如父;更主要的是只有大哥还在老家生活着,这是“老根据地”,既是父母生活的地方,也是父母养育自己、自己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这就是唯一回忆父母、小时生活的地方。 ②很久很久没有回老家了,从乡亲们都不认识了,从大哥大嫂的依依相别。
3.我忽然很怀旧。想起了童年时的时光,想起了很多事情,想起了母亲、妹妹、父亲和几个哥哥们,想起那些飘在四处过日子的同伴们。尤其母亲的身影在我眼前活生生地晃动。
4.农村的人情味道更浓、更淳朴一些,彼此关系融洽、亲密,几穗苞米谈不到“商品”问题。可以告诉主家,也可以不告诉的。
5.①没有必要,全部用来招待“他四爹”了,锅里哪还会有呢!不去看,不要让大哥大嫂太难为情。 ②“他四爹”所说是关心地询问,但说法不太得体,挂面是他们待客的佳肴了,不会有太多的,自己又怎舍得吃呢!
6.公羊能够杀肉吃,不是自己嘴馋,而是弟弟来时可以有荤腥招待。
7.①他抻着脖子,往下咽饭,我看见与老年时的父亲完全一样。突然想哭,突然想到大哥也已经老了。 ②父子感情重于弟兄,这很正常;看到大哥咽饭的样子像晚年的父亲,知道大哥已是晚年。由大哥想到父亲,再由父亲而不敢再想下去。
【《24岁的小学生》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6.《绿》阅读答案
7.海燕阅读答案
8.《想念》阅读答案
9.乡愁阅读答案
10.海啸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