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最优环境工程方案遴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最优环境工程方案遴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023-07-09 08:43: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月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最优环境工程方案遴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最优环境工程方案遴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优环境工程方案遴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篇1:最优环境工程方案遴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最优环境工程方案遴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建立了遴选最优环境工程方案的层次结构模型.模型兼顾了效益与投资,不仅简化了专家或决策者的'判断难度,而且判断结果直观,各方案的优劣对比清晰.给合某啤酒废水治理工程项目,介绍了层次分析模型应用于工程方案遴选中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应用此模型对环境工程方案进行优选比较科学、简便.

作 者:万金保 侯得印 万兴 WAN Jin-bao HOU De-yin WAN Xing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昌,330029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9(5) 分类号:X5 关键词:多目标决策   层次分析   遴选模型  

篇2:智能交通管理数据粒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智能交通管理数据粒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本文分析了交通管理数据粒度的必要性,建立了粒度模型,阐述了对数据仓库中早期细节级、当前细节级、轻度综合级、高度综合级数据的分类管理及促使业务流程数据与决策信息形成有效流转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粒度化历史数据变动情况和查询统计要求,提出辅助决策数学模型和相关系统自动报警指标临界值.进一步分析了粒度模型在智能辅助决策IDSS中的应用.

作 者:张爱华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设施处,广州,510640 刊 名:广东公安科技 英文刊名:GUANGDONG GONGAN KEJI 年,卷(期): 17(3) 分类号:U4 关键词:智能交通   管理数据   粒度模型   IDSS  

篇3: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摘要: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建立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江西省的乐安河进行了水质评价,介绍了模型应用于水质评价中的'计算过程,证明该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为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作 者:万金保    侯得印    WAN Jin-bao    HOU De-yin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鄱阳湖生态与生物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 期 刊:中国给水排水  ISTICPKU  Journal:CHINA WATER & WASTEWATER 年,卷(期):, 22(20) 分类号:X820.2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    水质模型    污染控制   

篇4:神舟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神舟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综合分析了神舟飞船研制管理历程,提炼了项目管理成熟过程,在研究了国际上典型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神舟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应用步骤和应用方法.

作 者:袁家军 王卫东 欧立雄 YUAN Jiajun WANG Weidong OU Lixiong  作者单位:袁家军,王卫东,YUAN Jiajun,WANG Weidong(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94)

欧立雄,OU Lixiong(西北工业大学,西安,710072)

刊 名:航天器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GINEERING 年,卷(期): 16(1) 分类号:V57 关键词:神舟   项目管理   成熟度模型   应用  

篇5:莫尔包络线对数模型方程的建立与应用

莫尔包络线对数模型方程的建立与应用

从研究岩石破坏机理着手,结合室内相关岩石力学试验,建立莫尔包络线对数模型方程,并对其进行参数率定,得出应用范围、变化趋势和岩石的破坏机制,简化岩石破坏强度的研究,可推广到其它的岩石力学实验中.

作 者:胡广鑫 曹广祝 王瑞兵 杨碧 HU Guang-xin CAO Guang-zhu WANG Rui-bing YANG Bi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科系,云南,650093 刊 名:云南地质 英文刊名:YUNNAN GEOLOGY 年,卷(期): 28(2) 分类号:P642.3 关键词:对数模型方程   莫尔包络线   极限应力圆   最小二乘法   岩石剪切破坏  

篇6:基于Pro/ENGINEER的三维零件信息模型建立与应用

基于Pro/ENGINEER的三维零件信息模型建立与应用

(作者未知)

引言

如何准确而有效地建立零件信息模型是CAD/CAPP/CAM集成的核心内容,目前零件信息模型是基于特征造型技术。最通常的做法是:先按照特征分类建立特征库,然后根据造型的实际需要进行基本特征调用,利用特征之间的布尔运算建立零件模型。

这种方法有几点不足之处:

1).为了方便地构造各种复杂零件模型,特征库尽可能包含所有的基本特征,这一点目前做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2).当前特征识别技术还不够成熟,如何对特征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

3).在实际进行零件造型过程中,设计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而准确地选择所想要的特征,大大影响建模速度。

4).现有的特征分类方法与机械加工方法并不是一一对应,一种加工方法可能对应几个基本特征,根据特征和加工方法一一对应的原理,应将其作为复合特征存储在特征库中,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这类矛盾还有待解决。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文首先明确零件信息模型内涵,并在分析连杆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特征规划和设计,然后利用特征减造型的方法(Destructive Modeling with Feature),直接构造零件模型,进而建立零件信息模型,而不是遵循常规的特征分类与造型的方法,较成功地实现特征设计与机械加工过程的统一,即每一个特征与连杆每一种加工方法保持一致。

1、基于特征的零件信息模型

特征是用于完整表达零件信息的集合单元,是一定形状、语义和抽象的结合[1]。一个完整的零件模型不仅是零件数据的集合,还应反映出各类数据的表达方式及相互间的关系。只有建立在一定表达方式基础上的零件模型,才能有效地被各种应用系统接受,完整的零件信息模型应包括:管理特征、形状特征、精度特征、材料特征和技术特征。

(1) 形状特征。描述具有一定工程意义的功能几何形状信息,分为主特征和辅特征。主特征用于构造零件的主体形状结构。辅特征用于对主特征的修饰,它附加于主特征之上,也可附加于另一辅特征之上。形状特征是产品设计、制造人员考虑问题的焦点,也是其他信息的载体。

(2) 精度特征。用于描述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粗糙度公差等信息,尺寸与公差特征是联系设计与制造的重要属性,在特征设计中,对尺寸与公差特征进行分析,并直接对零件信息模型建立尺寸与公差特征,可以清楚地表示形状特征的非几何属性以及形状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材料特征。用于描述零件材料的种类代号、性能、热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方式等信息。

(4) 技术特征。用于描述零件的性能、功能等信息。

(5) 管理特征。用于描述零件的管理特征,如零件名称、设计者、设计日期、数量、图号、版本等信息。零件的几何/拓扑信息是基础。特征层是核心,特征层中各种特征子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特征间的语义关系,使特征成为构造零件的基本单元具有高层次的工程含义,从而支持CAPP、NC编程,加工仿真对零件数据的需求。

2、三维零件信息模型的建立

建立零件信息模型的关键是做好特征规划,如图1所示。采用直接建模技术可以分层次对结构进行设计,在不同层次建立相应的参数化特征模块,每一个特征由一组唯一决定该特征的参数来描述。现以柴油机中的连杆为例,利用Pro/ENGINEER软件,对三维零件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和设计步骤加以说明。

1) 连杆功能和结构分析

连杆是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它将作用于活塞顶面的膨胀气体的压力传给曲轴,推动曲轴旋转,同时受曲轴的驱动而带动活塞压缩汽缸内的气体。连杆结构复杂,其通常在大头处分开为连杆体和连杆盖两部分,连杆杆身是工字型截面,而且从大头到小头逐步变小。如果不作任何特征规划,直接运用特征造型技术构建连杆三维模型,造型很容易失败,难以获得较理想的结果,因为连杆结构复杂,不是简单的特征加减就可以完成的。

2)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连杆特征设计与机械加工密切相关,每一种加工方法与一个特征相对应,这是特征规划的基本原则。连杆毛坯是锻造件,连杆体和连杆盖整体锻造。连杆的主要加工工艺过程如下:铣连杆大小两端面→钻小头孔,扩至尺寸值,拉小头孔,并保证尺寸和表面粗糙值→铣大头定位凸台→从连杆上切下连杆盖→锪连杆盖上的螺帽凸台,钻螺栓孔,加工螺纹→把连杆和连杆盖用螺栓固定在一起,镗大头孔。

3) 特征规划和设计

通过以上对连杆功能、结构及加工工艺特点的分析,将连杆模型分成特征层次,连杆的模型由这些各自独立的特征组合而成。

4) 基于Pro/ENGINEER平台下连杆的特征造型

实体模型

本文连杆的实体模型采用特征减造型方法。所谓特征减造型方法就是先建立零件的毛坯模型,然后用逐步除去特征的方式来建立零件模型。下面介绍连杆具体造型过程 。

1. 连杆的毛坯造型过程

(1)确定分模面和拔模斜度,选择合理的分模面是毛坯锻造生产的第一步,所以造型过程也应最先确定分模面和拔模斜度。

(2) 采用“拉伸”方法,生成连杆的下料模型。

(3) 使用“拔摸”方式,生成7°的拔模斜度。

(4) 采用“曲面减切材料”的方法,及使用“倒圆角”的功能,产生连杆体中间的连接部分。

(5) 采用“减切材料”的方式,得到连杆大头形状。

(6) 采用“减切材料”的方式,在大头孔的位置形成冲孔连皮。

2.按照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进行的连杆造型

(1) 用“减切材料”方式生成铣大、小两端面,保证尺寸要求。连杆的大、小头端面的加工通常是连杆加工过程的最初程序,因为这是整个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定位基面,它的加工质量对整个连杆的加工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造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大、小头两端面的构建。

(2) 选取同轴“孔”方式生成小头孔,并保证尺寸和表面粗糙值。

(3) 以“旋转减切材料”的方式生成大头定位凸台。

(4) 以“CUT”方式切开连杆大头,将连杆分成连杆盖和连杆体,把连杆分为两部分是为了能够满足后续加工和装配的需要。

(5) 以“拉伸减切材料”的方式锪连杆盖上的螺帽凸台,“孔”方式钻螺栓孔,采用“螺旋扫描减切材料”的方式生成螺纹。

(6) 把连杆和连杆盖用螺栓装配在一起,镗大头孔。大头孔与轴瓦及曲轴、小头孔与活塞销能紧密配合,减少冲击的不良影响和便于传热,必须要保证大头孔与小头孔的形状、公差,所以在造型中要建好大头孔与小头孔的模型。

至此,连杆的三维几何模型已建立。

4、数控程序和加工仿真

Pro/ENGINEER在设计NC加工制造程序上提供了功能强大的Pro/NC模块。利用它可以建立一个三维加工仿真环境,自动编制的数控加工程序,对刀具的走刀路线进行仿真,观察工件的切削情况,验证是否发生过切及干涉和预测误差,避免加工失败。 Pro/NC运用图像法编程技术进行自动编程,由软件引导编程,因此编程思路清晰。避免了人工编程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人为误差。图像法自动编程技术就是把零件的每个加工过程都可以看成对组成该零件的形状特征组进行加工。利用CAPP将CAD和CAM的信息连接起来,即CAPP能够直接从CAD接受零件信息,生成有关工艺规程文件,并依此为依据,生成NC代码。利用该技术,使数控编程人员不再对那些低层次的几何信息(如:点、线、面、实体)进行操作,而转变为直接对符合工程技术人员习惯的特征进行数控编程,大大提高了编程效率。在数控程序验证后,将设计加工制造程序所产生的CL DATA,经Pro/NCPOST进行数据的转换,可直接得到适用于实际加工所需的NC CODE。

5、结束语

本文对连杆零件的特征进行较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了其信息模型,利用Pro/NC模块完成连杆的加工仿真与自动编程,验证了基于特征减造型方法的正确性,基本实现连杆CAD/CAM的集成,提高设计效率。

篇7: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阈值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阈值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阈值计算是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前提,也是总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改进型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建立的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阈值计算模型,使得各项污染因子的实际排放量一一对应于某个非零权重值.该模型先综合评价了系统大气环境质量等级,再根据不同评价结果计算单项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阈值.若系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综合等级为Ⅲ级,则可以计算最小削减阈值,使得综合等级达到Ⅱ级标准;若系统综合等级已经为标准等级,则可以计算最大控制阈值,使得综合等级仍保持Ⅱ级标准.实例分析了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等级为Ⅲ级,若综合等级要达到Ⅱ级标准,则主要污染物SO2、NO2和PM10的单因子排放浓度最小削减阈值分别为0.0390 mg・m-3,0.0410 mg・m-3和0.0912 mg・m-3,即三种污染物的最小削减率分别为22.69%,27.62%和21.58%时,才能保证综合等级达标.

作 者:徐卫国 张清宇 魏玉梅 丁峰 XU Wei-guo ZHANG Qing-yu WEI Yu-mei DING Feng  作者单位:徐卫国,XU Wei-guo(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浙江,杭州,310027;武警杭州指挥学院,文化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23)

张清宇,魏玉梅,ZHANG Qing-yu,WEI Yu-mei(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浙江,杭州,310027)

丁峰,DING Feng(武警杭州指挥学院,文化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23)

刊 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AGRICULTURE & LIFE SCIENCES) 年,卷(期): 32(6) 分类号:X51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   阈值   灰色聚类   综合评价   白化函数  

篇8:橡胶原材料生产损耗管理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1、概述

控制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损耗率,是生产管理者必须确定的管理目标之一,橡胶件生产过程中总原材料种类有200多种,常用配方数目100多个。一个配方平均包含10多种原材料,同一种原材料可能在多个配方中使用。目前平均每月生产60个配方的混炼胶,总混炼胶重量在5吨至8吨之间。

2、管理目标

原材料损耗控制目标为2%以内。这个目标是根据橡胶行业中平均损耗水平制定。造成损耗的原因包括:混炼胶的报废;加工过程中物料的正常损耗;原材料使用、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损耗。

3、管理目标实施步骤与测评方法

3.1每种原料计量重量,填写领料单从仓库中领出,月底分类汇总每一种原料的总领用重量;

3.2将原材料按照配方比例加工成混炼胶后,称量混炼胶重量后流入下工序混炼胶仓库。月底分别统计每个配方的累积入库重量;

3.3月底盘点领出原材料结存重量、盘点未流入下工序仓库的混炼胶重量;

3.4测评材料损耗系数的计算方法:以材料氧化锌(A)为例,A材料的投料量=A材料上月结存重量 本月领用A材料总重量 上月结存混炼胶中包含A材料的重量-本月A材料的结存量-本月结存混炼胶中包含A材料的重量;A材料的产出量=含有A材料的每一个配方的入库混炼胶重量* 该配方中A材料重量系数的总和;A材料的绝对损耗量=A材料的投料量—A材料的产出量;A材料损耗系数=A材料的绝对损耗量/A材料投料量。

4.材料损耗系数计算模型的设计

4.1模型的输入

需要接受用户输入的数据表包括4个,分别见表一、表二、表三、表四。

4.3程序模型的建立

4.3.1B、C、D、H、I、J、K项获得

在表五中,B,C两项可由表一、二直接调用获得,D项可以由表四汇总后调用获得。H,I,J,K四项可按照3.4中的计算公式获得。这些数据的自动生成,在程序设计,参数传递,数据计算调用方面都比较简单,在这里略去不谈。

4.3.2混炼胶重量分解为原材料重量数学模型的设计

4.3.2.1分解模型的描述

对于E、F、G三项都是将多个配方不同的混炼胶重量,按配方分解成原材料重量,然后按照原材料类型分类汇总后获得。描述为数学模型即为:有N个不同配方的混炼胶,配方编号为X1,X2,X3,……,Xn;这些配方的基本配合已知,混炼胶重量分别为 W1、W2、W3、……,Wn;请计算出一共使用多少种原材料,每种原材料的消耗重量各是多少?在这个模型中用户输入当月生产混炼胶的配方编号和胶料重量,模型输出原材料种类和汇总后的重量[1]。

4.3.2.2分解模型的计算流程

在这里需要引入基本配方表,基本配方表数据结构设计为表六的形式。其中的“配方编号”为外部主关键字,是同表一、表二、表三相关联的主索引。所有的生产配方都要预先录入到这张基本配方数据表中来。

这里以表三入库混炼胶登记为例,简述分解计算流程。计算方法参阅程序注释部分,变量全部是汉语意思的拼音首字母。

PRODUCE原材料分解.prg[2]

SELECT入库登记表

SETFILTERTO日期>=aand日期<=b&&选定表三中入库时间介于日期a到日期b时间段内的入库纪录,时间 a,b接受用户输入指定。

SUM入库重量for日期>=aand日期<=btoe&&计算总混炼胶入库重量,赋值给变量e.下面程序将每一次每一种胶料的入库重量依次进行分解.

SCAN&&扫描循环,从入库登记表的第一个记录开始。逐一验证历次入库胶料中,是否含有该指定材料,若有即分解出相应的重量保存到临时表中.

PFBH=配方编号& amp;&将表三中记录的“配方编号”复制到变量pfbh保存,实现参数传递。

RKZL=入库重量&&将表三中入库重量复制到变量rkzl,实现参数传递。

SELECT基本配方表

SUM基本配合 TOHJFORALLTRIM(UPPER(配方编号))=ALLTRIM(UPPER(PFBH))&&对于配方编号先进行标准格式化,在表六中找出配方编号同表三中的要分解的配方编号相一致的记录,将这些记录的基本配合求和得到该配方的总份数,将这个汇总份数复制给变量HJ.

&&将数据库记录指针移到该配方、该指定材料,

LOCATEFORALLTRIM(UPPER(配方编号))=ALLTRIM(upper(PFBH))ANDALLTRIM(upper(材料名称))=ALLTRIM(UPPER(C))&& amp;”C”是用户指定的原材料名称。

IFFOUND&&判定该配方中是否含有用户指定的原材料。

XHZL=(RKZL*基本配合)/HJ&&如果配方中含有该材料,将入库重量乘以基本配合再除以配方总份数即获得该材料的消耗重量,将这个计算结果保存到变量XHZL(消耗重量)中。

INSERTINTO消耗重量表 VALUES(C,PFBH,RKZL,XHZL)ENDIF&&将计算的结果保存到临时表“消耗重量表”当中 ENDSCAN&&完成扫描循环.

SELECT消耗重量表&&选定临时表

SUM消耗重量todforALLTRIM(原材料名称)=ALLTRIM(C)&&汇总临时表中,给定材料名称的总消耗重量,赋值到变量d当中INSERTinto消耗定额汇总表values(C,d)&&将用户指定的材料名称C以及汇总的消耗重量d,复制到临时表“消耗定额汇总表“保存,完成指定材料的分解。

在上面的程序中,完成了某段时间内用户指定的某一种材料的分解。每月实际使用的材料用 100多种,在上面程序中再加一个控制循环,逐一将配方表中存在的所有的原材料名称迭代赋值给上面程序中的变量”C”,即可完成所有原材料的分解[3]. 程序代码为:

SELECT消耗重量表

REPLACE消耗重量with0,配方编号with“”,胶料重量with0all

SELECT提示表

REPLACE配方编号with“”,备注with“”all

SELECT消耗定额汇总表

REPLACE定额消耗重量with0,原材料名称with“”all&&以上代码为初始化清零代码,将贮存计算结果的临时表全部清空。 SELECT基本配方表

SELECT材料名称distinctfrom基本配方表intoarrayww&&计算出基本配方表(表六)当中一共有多少种不重复的原材料名称,将这些原材料名称复制到数组WW中。

FOReachcinww&&FOR循环,将数组WW中每种原材料逐一赋值给给变量C。

DO原材料分解&& 调用子程序模块——原材料分解.PRG。

ENDFOR SELECT消耗定额汇总表

sum(定额消耗重量)tof&&将分解后的所有原材料重量汇总,赋值给变量f,这个f值显示给用户,如果f值同先前所有混炼胶重量汇总e相等,即可验证分解正确无误。

4.3.2.3分解模型用户操作界面与结果输出

在图一中给出了2月份入库混炼胶的分解实例,用户输入起始日期和截止日期后,单击“全部材料汇总核算”即可生成“原材料分解汇总表”,“原材料分解明细表”两张分解结果,前一张表是后一张表的按材料名称的汇总结果。总体汇总计算量庞大,耗时2-3分钟。如果要察看某一种特定的原材料,可在原材料名称栏中,输入原材料名称,单击“计算”按钮,即可在生成的两张表中察看指定材料的信息,计算一种材料,速度很快,瞬间响应。“保存”按钮可将计算结果保存为xls格式。分解原材料消耗定额汇总值与入库混炼胶总重量显示相等,指示用户,分解成功,没有配方遗漏。如果不相等,就要单击按钮“验证配方完整性”,系统给出一张提示表,提醒用户,有一些新配方已经投入生产,但是在基本配方表中还没有录入该配方的基本配合数据。

将表2、表3中的选定数据,按上述方法逐一分解,即可生成相应的原材料分解汇总表,再结合表一、表四数据的调用,即可自动生成最终用户需要的材料损耗系数表,即表五。

5模型的应用

将每月盘点表,混炼胶入库表、原材料领料表录入系统,即可自动逆向分解,计算出严格的理论消耗定额重量,与实际的投产重量相比较即可计算出每一种材料损耗系数,这组数据是是管理考核目标的定量测评结果,是掌握生产过程中材料流向的重要信息数据,是严格约束员工行为、考核员工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暴露出生产管理中的一些漏洞,提供给决策者改善机会的有力工具。

篇9:四维通量法施工扬尘排放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四维通量法施工扬尘排放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摘要:建立了一种与美国环保局推荐的暴露高度浓度剖面法类似、应用实测数据计算施工扬尘排放量的数学模型--四维通量法模型,以及一套与该模型相匹配的施工扬尘排放量监测方案.采用四维通量法计算施工扬尘排放量,更加简洁方便,并且可以较好地消除偶然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干扰.将北京城近郊区40多个建筑工地的实测数据代入该数学模型所得到的.北京市施工扬尘中TSP排放因子为0.492 kg/(m2・30 d),在数值上是美国环保局AP-42文件推荐排放因子的1.83倍.建议采用本研究得出的本地化排放因子来建立北京市施工扬尘排放清单.作 者:田刚    黄玉虎    李钢    TIAN Gang    HUANG Yu-hu    LI Gang  作者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 期 刊:环境科学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 30(4) 分类号:X513 关键词:施工扬尘    排放因子    四维通量    数学模型   

篇10:人体髋关节周围肌肉三维生物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人体髋关节周围肌肉三维生物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建立精确、接近生理的髋关节周围肌肉三维生物力学模型.方法:以股骨头、髋臼的'中心为原点建立股骨及骨盆的右手正交坐标系,将髋关节周围起于骨盆的肌肉的股骨、骨盆附着点的三维坐标位置进行了测量定位.结果:测得了髋关节周围起于骨盆的22块肌肉的股骨、骨盆附着点的三维坐标位置.结论:本模型全面描述了髋关节周围肌肉的三维特征,提高了其反映关节生物力学环境的准确性.

作 者:徐青镭 倪卫明 万年宇  作者单位:徐青镭,万年宇(青岛海军401医院骨科,山东,青岛,266071)

倪卫明(上海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

刊 名:伤残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MEDICAL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年,卷(期):2003 11(3) 分类号:A574.2 关键词:髋关节   生物力学   模型  

【最优环境工程方案遴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相关文章:

1.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数学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教学方案

3.膜分离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4.建立党员活动室方案

5.冶金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6.环境工程与管理专业面试自我介绍

7.社区建立老年活动方案

8.A/O工艺硝化与反硝化反应专家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9.信息化与企业信用体系建立

10.试论中国职业法官的定位与遴选

下载word文档
《最优环境工程方案遴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