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毛泽东走长征的故事

毛泽东走长征的故事

2023-07-02 08:38:0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请叫我锦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毛泽东走长征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毛泽东走长征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毛泽东走长征的故事

篇1:毛泽东走长征的故事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热泪盈眶。

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篇2:毛泽东走长征的故事

在长征途中,因为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还曾闹出过笑话。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在敌人的“围剿”和反“围剿”中艰难行进的,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有时候为了摆脱困境,连吃饭的铁锅都要丢掉,更不要说带书了。为了每天有书看,毛泽东只能东借西借。有一天,红军队伍经过一个村庄,毛泽东命令队伍在村外扎好营地,然后派警卫员去村里借书。

毛泽东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小王,你去村里看看有没有读书人,想办法帮我弄‘水浒’和‘三国’来。”警卫员找了几个读书人,其中有一个私塾先生,他知道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好兵,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听说红军首长需要“水壶”和“三锅”用,私塾先生二话不说,拿出家里的水壶就给了警卫员,可是,他家里实在没有“三锅”,只有“一锅”,但他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一口烧饭铁锅交给了警卫员。

警卫员谢过私塾先生,喜洋洋地把水壶和铁锅带回了驻地。警卫员说:“主席,水壶拿来了,村里人没有一家有‘三锅’,我就借来了‘一锅’。”毛泽东抬头一看,禁不住笑了。他把警卫员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小王呀,你有空要抓紧学习文化知识才行啊。我要你去借的是中国四大名著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而不是烧水的水壶和做饭的铁锅。”警卫员听了满脸愧色,他连忙把水壶和铁锅还给了私塾先生,并说明了原委。私塾先生重新拿出了自己珍藏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并叫警卫员带路,亲自把书送给了毛泽东。

没想到,这位私塾先生也是一个三国迷,当他和毛泽东聊起三国的历史,听到毛泽东对中国未来的预测以及世界形势的发展,分析得头头是道,禁不住无限感慨。他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篇3:毛泽东长征的故事

毛泽东长征的故事 乌江南岸,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热泪盈眶。

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毛泽东长征的故事 云贵交界,毛泽东险失妻子贺子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日夜兼程,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再往前走,就将进入云南省境。只要北渡金沙,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扭转被动局面了。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他的妻子贺子珍头上。

1935年4月23日,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子珍隐蔽,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安排伤员隐蔽。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弹。贺子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到处鲜血涔涔,倒在血泊中。经医生检查,发现她身上17处负伤。贺子珍苏醒后,对大家说:“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说完,又昏迷过去。

目睹此状,大家十分难过,特别是毛泽东专门派来负责照顾贺子珍的警卫员吴吉清焦急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战友们一面急忙把血泊中的贺子珍抬上担架,一面急派骑兵飞奔红军总部,通知毛泽东。

不一会,村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身披大衣、一脸风尘的毛泽东一跳下马,就快步走到贺子珍的身旁,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不省人事的妻子,拉着她的手连呼:“子珍!子珍!……”想着妻子在革命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统帅不禁轻轻捧着贺子珍的头,抽泣起来。

毛泽东长征的故事 二郎山旁,毛泽东恸哭警卫班长胡昌保

毛泽东在指挥红军飞渡天险大渡河后,于1935年6月上旬的一天,亲率军委纵队翻越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他和警卫员一起艰难地往山上爬。途中,毛泽东不时地讲故事和笑话,逗得大家直笑。走到半山腰的开阔地时,他说:“歇歇脚吧!”说着,就在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大家也围着他坐下。

正在说笑之际,忽然,毛泽东的警卫班长胡昌保摆手示意大家停下。这时,大家才听清头顶上响起了嗡嗡的马达声,抬头一看,从东南方向来了几架敌机。毛泽东急忙让大家隐蔽,可来不及了。人们还没来得及跑开,敌机便俯冲下来,扔下了几颗炸弹。呼啸的炸弹成群落地开花,爆炸声震耳欲聋。其中一颗炸弹落在离毛泽东很近的地方。眼疾手快的警卫班长胡昌保大喊一声“主席———”,随即猛地向毛泽东扑去,趁势将他推向一边。瞬间,毛泽东刚刚休息的地方腾起了烟柱。大家不顾一切地围了过来,只见胡昌保双眼紧闭,浑身是血,倒在地上。所幸,毛泽东没有受伤。满身尘土的毛泽东蹲在胡昌保身旁,一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头,一边轻轻地呼唤着:“小胡,昌保同志……”在毛泽东的呼唤下,胡昌保缓缓地苏醒过来。他微微睁开双眼,看到毛主席就在身边,忙问:“主席,您受伤没有?”“没有,小胡,我很好!”胡昌保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毛泽东连忙喊卫生员给胡昌保包扎。

“主席,我不行了……还是留给……”“昌保,你会好的!”毛泽东哽咽地说。

胡昌保躺在毛泽东的怀里,望着围在身旁的警卫班战友们,缓缓而吃力地说:“同志们,不要难过!你们替我保卫好主席吧!”

胡昌保看着大家,然后慢慢地闭上眼睛,头一歪,倒在了毛泽东的怀中。

毛泽东把胡昌保轻轻放下,叫人取来一条毛毯,盖在烈士遗体上。面对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士,他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水从宽阔的脸颊上不停地流下来。

篇4:毛泽东长征路上的故事

“你的饭给我吃一点好吗?”

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我们跟随毛主席行军,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行军中,出发早,吃饭早,各人都自带午饭。有一次我们行军休息,大概是上午十点多钟,大家照例拿出自带的午饭吃。那天毛主席因起来得晚些,没带上午饭。我们吃饭时,毛主席到了。他坐在我旁边,对我说:“起来迟了,早饭没吃,也没带上午饭,我的肚子饿得很,你的饭给我吃一点好吗?”我就把饭给他吃了。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我们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三年还是那双旧袜子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我由白区厦门到漳州,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我盯着他的袜子看,主席把脚一伸,对我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自从我们一同行军,见到的就是这条毛毯,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没收的毛毯,并不是完全没有,但是他不要。

毛泽东长征入川南

1935年2月12日天刚蒙蒙亮,毛泽东随中央纵队由云南威信向四川方向前进。

毛泽东原来的计划是红军在威信、镇雄一带滇黔边区休整,而此时川军郭勋祺率3个旅由四川宜宾珙县的洛亥、王场入滇追向威信,刘兆藜旅从筠连向云南彝良县牛街推进堵截红军西进之路,驻高县的袁如骏部伺机援堵,陈万仞部并指挥达凤岗旅西进宜宾县的横江和屏山县一线加强防堵,范子英、潘佐两个旅扼守叙永、古宋、珙县、长宁,潘文华的“南岸剿总”指挥部2月11日从泸州移驻宜宾就近指挥所部;孙渡率滇军1个旅由贵州毕节向镇雄急进,另调滇军两个旅急赴滇川边镇雄、威信。毛泽东洞察敌人以川滇军南北夹击压迫中央红军于地势险峻、气候恶劣、给养困难的滇边威信、镇雄边区的企图,建议全军掉头向东回师川南叙永、古蔺,东渡赤水河。中革军委采纳毛泽东的建议,于2月10日19时30分以朱德名义向各军团发出《关于我军离开扎西向雪山关进军的指示》。《指示》指出:“迅速脱离川敌之侧击,决于明11日起转移雪山关及其以西地域,争取渡河先机。”11日20时中革军委电令各军团为准备与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和黔军作战,“争取向赤水河东发展,决改向古蔺及以南地域前进,并相机占领古蔺城”。

凌晨的寒风夹杂着密密麻麻的细雨,扑打在毛泽东的身上。他抹去流淌在脸庞的雨水,感到寒意裹身,两腿不太听使唤。想到今天是沿着数日前西进云南的路线穿插于敌人之间回师川南,避实就虚迂回辗转出其不意地摆脱敌人保存自己,十分欣慰,步子渐渐加快了。

13日夕阳西下的时候,毛泽东随红一军团到达川滇交界的叙永县分水岭。在随行人员引导下毛泽东沿着曲曲折折的溪沟,踏过几道小桥来到鱼洞沟宿营。安排住房的军部副官向毛泽东报告:不了解红军的房主人,在风闻红军快来时就跑了。毛泽东听了副官的报告默默地走出房屋,见房前溪水潺潺,沟边崖头树冠裸露着光秃秃的灰色枝条,直挺挺地伸向早春晚霞的天空;屋后岩壁如屏。信步踏至院坝边缘的毛泽东放眼沟边浅草滩,几头黄牛正摇着尾巴悠然地啃食嫩草。他想起副官的话,急呼:“昌奉,去把牛牵回牛栏拴好!”陈昌奉应声而去,耳畔传来毛泽东的叮嘱:“要加上一些夜草哟!”陈昌奉边跑边回答:“知道了,请主席放心。”

第二天傍晚,毛泽东到达营盘山宿营。按2月10日军委电令编入中央纵队的军委纵队和红一军团也在这一地域汇合。刚驻足的毛泽东叫警卫员取来地图,他对照军委二局送来的侦察报告细细查看起来。一声“报告——”,毛泽东转过头来见是黄参谋,示意近前坐下。“有什么新情况?”毛泽东问。黄参谋说:“红军经过苗族聚居的枧槽沟时,苗民纷纷躲进密林或岩洞窥视。见红军纪律严明,不进民宅,鸡犬不惊,便走出密林山洞,按苗族礼节在路旁向赶路的红军献上米酒和食物。”听了黄参谋的讲述毛泽东十分高兴地说:“你们认真执行了总部颁发的尊重少数民族的命令,很好!用行动教育和团结了苗族群众,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帮助!”

2月15日,毛泽东等到达古蔺县白沙场。他和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被安排在鱼塘湾一座瓦屋里住宿。趁警卫员在拾掇,毛泽东走出屋门,登上房侧小土岗观赏川南山村景色:群山簇拥,郁郁葱葱,清凌凌的白沙河水从山岩一泻而下穿越3个坝子,灌溉着两岸阡陌纵横的农田,嫩绿的麦苗宛如茵茵地毯;依山傍水的白沙场街道略成丁字形,红军战士的歌声和四川老乡的谈笑声不时从街市传来……毛泽东环视:房前栽有橙柑、植有杨柳,屋后翠竹成荫、古树参天,屋宇高朗、四周清幽……“主席,这是最新敌情!”军委二局负责人的话让毛泽东从白沙场旖旎山乡景色中回过头来。二局负责人继续说:“敌人至今还没有发现我们从云南威信回到四川已4天了,仍在部署向威信地区的进攻呢!”毛泽东问:“古蔺地区的敌我态势怎样?”这位负责人说:敌人方面,川军主力追击中央红军西进云南威信县后,川军长江“南岸剿总”指挥部第三路清乡司令周化成部奉命驻守古蔺,一面飞电报告上司潘文华,一面赶筑工事加固城防;命令4个民团中队堵截红军,不敢与红军接触的民团出城不远即缩退城内。红军方面,三军团驻距白沙场20公里的回龙场,一军团分驻锅厂、新场,五、九军团分驻白沙场附近。看了情报,毛泽东高兴地说:“那好,既然把滇军和川军甩在距白沙场三四天路程的威信了,那么我们可以从从容容地在白沙场休息,安安心心地安排一些事情。”说着,约上张闻天向红军总部驻地——崔家祠堂走去。与周恩来、朱德商量后,通知中央政治局成员、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来开会。

会议从15日开到16日,制定了中央红军东渡赤水河,以消灭黔军王家烈为主要作战目标的《三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作出停止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的决定。完成两项议题后毛泽东发言:“过去,党中央与中革军委为了赤化四川,同四方面军取得更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当时决计放弃以遵义为中心的川滇地区,向长江继续前进。由于川滇军阀集中全力利用长江天险布防阻拦我们,更由于党中央与中革军委不愿因为地区问题而牺牲我们红军的`有生力量,所以停止向川北发展,而决定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根据地。”说到这里,毛泽东环顾会场,与会者在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话,大多数人在小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着。他继续说:“由于敌强我弱,军情瞬息万变,胜负往往系于千钧一发之际。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把握的战斗。因此,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新路、有时走老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毛泽东燃起一根烟,吸了两口又说:“为了求得有把握的胜利,我们必须取得云贵川广大群众的拥护。”“发展与组织他们的斗争,号召他们加入红军,发展游击战争,建立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是我们全体同志的神圣任务。”毛泽东最后指出:“政治局的成员都应该利用在白沙休整的机会直接去向广大指战员进行讲解,使每一个红色战士都明确留在川滇黔边战斗的目的和任务,提高战斗力……”“报告主席,贺子珍同志分娩了!”毛泽东的讲话被干部休养连党支部书记董必武派来向毛泽东报告的人的话音打断。来人望着谈兴正浓的毛泽东郑重地说:“董老‘强烈要求’主席无论多么忙,必须到子珍同志身边去!”

毛泽东起身望着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说:“请你们将会议主要议决整理成文字材料,是否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形式,请大家斟酌。向二、六军团和四方面军通报有关情况的文电,今天要发出去!”周恩来催促毛泽东:“快去,子珍同志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你。”朱德、张闻天走上来说:“润之,放心吧,这几件事我们一定办好!向指战员宣讲战略方针重大改变等,下午我们就分头去做。”毛泽东向与会者表示歉意和感谢后,迈步离开会场,大步走出崔家祠堂。

篇5:长征毛泽东诗词

长征毛泽东诗词

两万五千里长征,在这段路上,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诗词。

1、《七绝·莫干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2、《清平乐·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3、《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4、《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5、《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6、《忆秦娥》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篇6:毛泽东长征诗词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篇7:毛泽东长征诗词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毛泽东走长征的故事】相关文章:

1.毛泽东小故事

2.有关毛泽东的故事

3.长征故事开场白

4.《长征故事》读后感

5.长征故事演讲稿

6.简短长征故事

7.读《毛泽东的故事》有感

8.红军长征故事演讲稿

9.《长征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10.毛泽东单腿老花镜的故事

下载word文档
《毛泽东走长征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