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栗子包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作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如果你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请读一读《红军长征的故事》;如果你想知道团结的力量,请读一读《红军长征的故事》;如果你需要重温红色经典,那请你们读一读《红军长征的故事》……
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具备的。而是需要经过持久的刻苦磨炼,才能逐步形成。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好: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
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都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我们青少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我们的祖国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许多国家对我们国家虎视眈眈,想把我们挤兑下去,害怕我们的强大,甚至有些地方想搞分裂,搞独立。在他们进行这种丑恶行经的同时,我们更要勇敢面对。以极大的信心和毅力来面对挑战。
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不可分割。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用长征精神充实自己。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国防,提高国家的实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显示中国的世界地位,让世界人看看中国的强大,不让外敌有机可乘。
今天,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于祖国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用长征留下的这强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多崭新辉煌的历史,书写未来更动人的伟大 篇章!
篇2: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才知道红军不畏千辛万苦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不仅要翻山越岭,过沼泽地,没有东西吃,只有吃野菜,没有野菜吃,就吃草根,困难重重,但仍英勇地化解了敌人无数次围剿,并胜利会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我其中最难忘的就是《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了。主要讲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中国红军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篇3: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读物是关于党史书籍,今天我又捧起了心爱的革命书《死亡线上的新生》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书中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耐人寻味,还有他们之间亲如兄弟姐妹的战友情令我震憾,唏嘘不已。
故事描述了一个叫谭友林的政委得了伤寒病,病情严重。恰巧这时部队正要进入危险的草地区域,经过长途跋涉的战士们已经是寸步难行,更何况加上一个伤员更是举步艰难。看到这种情况,谭政委为了不拖累战友们,从大局出发,要求战友们放弃他。可没有一个人答应,没有一个人抛弃他,而是咬紧牙关,尽自已最大的能力抬着他一起前行。上级领导和医生也都很关切他,不管刮风下雨亲自给他采草药,煎药。就这样在同志们无微不至的料理下,谭友林终于康复了。
故事中无私奉献的战友情深深感动着我,故事中不怕劳苦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我。虽然主人公身体遭遇很多不幸,但遇到这些关心他,爱护他的战友们,他是幸福的。战友们的这种只为他人着想,舍已为人的精神让人无比敬佩。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却很脆弱,学习上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想退缩,就想逃避。记得今年刚开学,老师给我换了一位新同桌,她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而且字写得不是很好。问清原因才知道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每天都要深夜12点回家,家里没有人帮她检查作业。从那一刻起,我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学习上尽自已最大的能力帮助她。我了解我的同桌是一位最怕失去朋友这一弱点,于是当看见她作业写得马虎,字迹潦草时,我就会斩钉截铁地跟她说:“你不会字写得工整些吗?我最不喜欢我的朋友学习懒散,如果你再继续这样,我就和你绝交。”从那以后,每次看到她写作业时都很认真,有时字写得不端正,她会重新写一遍,直到写整洁清晰为止。然后拿到我面前调皮地问:“我还是你好朋友吗?”看着她一行行娟秀的字,我笑了,她也笑了。那是友谊中最真诚的微笑。在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她都会积级主动问我,直到弄懂为止。老师布置最多的作业,手写得最累,她从不叫一声苦,都能按时完成。脸上还总是挂着笑容。经过半年的努力,她的字迹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知道她的进步与她平时认真刻苦是分不开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会有收获。我真希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想退缩的这些同学们,多看看革命书籍,多向前一辈的革命者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了不拖班级的后腿,为了不成为社会的累赘,赶紧端正态度,在学习道路上发扬长征精神,一定会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篇4: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死亡线上的新生》这篇故事。我感受到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有困难不能丢下他不管,友爱亲情是最重要的。
故事讲的是红军在长征路上,潭政委因为雨下得太大,食物不够,条件非常简陋,而且身子又很虚弱病了。在要去的路上,他宁愿让站友们把自己捆在牲口上,也不愿连累朋友。贺师长很担心,便让杨医生来给他治病。在杨医生的细心照顾下,潭政委的病情好转些了。有一次,杨医生冒着掉队的危险,不顾自己的生命还要给潭政委采草药治他的病。终于在战友们的关心下,在杨医生和贺师长的精心照顾下,潭政委可以骑牲口了。战友们,贺师长等人都高兴极了,潭政委也非常感动。
这样团结友爱的精神使我感动。但在生活中,却有一件事使我到现在还感到惭愧。那是在去年春天,我来到同学小区,想跟他比赛跑步。开始了,我们两个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了出去。突然那个同学被小石子绊倒了。我看了,心里突然冒出一个自私的念头:不扶他,自己赶快跑,拿第一。想着,就跑到了终点。但我没有高兴,我知道这是自私的刑为。这使我感到惭愧,也使我跟那个同学不再是最好的朋友了。
朋友只间一定要互相帮助,自己热心地帮助别人,从而自己也有好处。
篇5: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后,就想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想起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这么漫长的征途中,我们的红军战士经历了千千万万个艰难困苦,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
在故事中,谭是一个坚强不屈,关心战友。为他人着想的人。他虽然重病在身,也不愿让战士为他挑担架,而让战士把他捆在马上不让他掉下来。他们不仅要进入草地行走,而且还要经过恐怖的沼泽地。从大局出发,他要求战士放弃他,可没有一人答应他,他这种无私的精神我们要向他学习。战士们有好吃的都让给他,医生们也冒着危险去给他采草药。在战友们的精心照顾下,谭终于康复了。
我读了以后,非常钦佩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想想红军,现在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争取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篇6: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今晚,我一口气读完了《红军长征故事》,里面一个个坚强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面主要讲了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等种种磨难中发生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读完之后,不禁令人感慨。
小兰十一、二岁就参加红军,翻过一座座雪山,越过一片片草地,成年人都快顶不住,可她为什么能随红军这样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原因就是她身上有一种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贺子杰身上有13块弹片都不吭一声,人们称刘伯承将军为“军神,活着的钢板”,在贺子杰这位女人身上更也是可见一种的。
共产党为什么取胜?国民党军为什么战败?这不是因为国民党军不会打仗,而是因为他们每到一处就抓壮丁,抢粮食,到处闹得鸡飞狗跳。结果最后有伤员没人抬,被围剿没有引路,而八路军的仁义政策正好体现了一种顺应民心的作用,这一路打仗才势如破竹,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假如共产党也像国民党一样,共产党怎么会取胜?
在我们生活与学习中,也要向革命前辈学习,譬如在学习,偷懒是不可取的,必须持之以恒,成绩才能提高;生活中,不怕吃苦,不气馁,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当我想偷懒时,耳边都会响起这样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时,我又会放弃偷懒的念头,继续投身于学习之中。
是的,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只要牢记“长征精神”,就没有什么困难就过不去了。踏着“长征的足迹”前进,永不言败!
我们一定要牢记“长征精神”啊。
篇7: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今年正值我们伟大的党建立95周年,根据学校的要求,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红军长征故事》一书,读完后,对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
有了感性的认识。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红军破关夺卡,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两年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底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数不尽的艰难险阻,而我们的红军战士靠两只腿,长驱二万余里,纵横中国十一个省。最后,胜利冲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保存了革命力量,取得了战略性的
伟大胜利。
在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无坚不摧的强大战斗力量。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彭德怀这个军团长面对战士一个个因饥饿昏倒下去的时候,他心急如焚,为了给战士充饥,他选择了自己徒步走出草地,忍痛割爱,杀掉了情同战友的大黑骡子。《丰碑》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为了让一位战士温暖些,军需处长竟把身上厚厚的棉衣让给了那位战士,结果自己冻死在寒冷的雪山上。难道那位军需处长没有权利穿那棉衣吗?不,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战士们受苦。这就是我们红军战士的优秀品质。有了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无畏,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正是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共产党人众志成城,才铸就了新中国,成就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辉煌!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来的勇敢、智慧、友谊、团结、顽强••••••这些精神将时刻激励着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是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的神圣责任,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时刻以长征精神为动力,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在学校我们要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要学好每一科知识,孜孜不倦地学习,用科技来强国,我们要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祖国永远巨人般屹立于世界之林。
篇8: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读完这厚厚的一本《长征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写过的那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发生在70多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是一部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
这本书主要讲述红军战士之间的战友之情,书中也有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故事,但讲的是他们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感人经历。还讲述了一些并不为人所知甚至是一些无名无姓的小人物的感人故事。如女红军战士张尚文为了不暴露自已十多位战友,她毅然牺牲了自已的孩子。虽然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她革命到底的决心永远不会动摇。再如……
从毛主席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一些伤病员,而自己却饿着肚子中我感到自己很惭愧。我是一个独生子女,家里人都围着我转。我从来不懂得和别人分享,一看到别人拿我的东西,我就会大叫,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的自私!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伟大精神,值得我去改正我那自私的坏毛病,去学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看过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的人还看了:
1.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2.读红军长征故事有感
3.红军长征个人心得体会
篇9:红军长征短篇故事精选
14岁的王玉清正在地主家干活,听见有人说红军来了。地主恶狠狠地告诉他:“‘红胡子’杀人不眨眼,专吃小孩子。”当时,地主都把贺龙的部队称为“红胡子”。
王玉清不信,就跑出去看,他发现红军对穷苦百姓很和气,很好,对地主很凶。王玉清立即去报名参加红军,几天后,他成为了红军无线电台的一名战士。
王玉清非常聪明,加上他又虚心向老战士请教,到部队才一个星期,就很快学会了电台的使用方法,首长们都喜欢把电报交给他发。在行军的途中,贺龙留给他的印象最深刻。由于王玉清做事干练麻利,又聪明,贺龙很喜欢他,经常把很重要的电报交给他,还常常用手指弹王玉清的脑袋,表示夸赞。在行军最艰难的时候,贺龙还总是在队列中,给大家鼓劲,大家喜欢叫他贺老总,很远就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他还时不时地用亲切的口气问小战士们:“苦不苦?累不累?”
有一次,平时总是喜欢开玩笑的贺老总,神情非常严肃,两道浓眉都拧成了疙瘩。原来,王玉清接到一个紧急电报,交给了贺老总,内容是说蒋介石调了重兵和飞机要围堵红军,这时候的红军刚刚抢占了渡口,可是江上没有桥,船又少又小。贺老总看了以后非常焦急,部队可是他的生命啊。最后,大家想了一个办法,用木排代替木船过江,简单又省时间,过了江,贺老总又变得谈笑风生了。
进入草地没几天,王玉清就断粮了。电台的炊事班长知道后,把自己仅有的两把炒面给了王玉清。王玉清说什么也不要,对班长说:“你把粮食给了我,你怎么渡过难关?”班长说:“走一步算一步吧。你还年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需要这些吃的,革命的路还很长,你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后来他们走散了,王玉清再也没有见到他。
过了一段时间,连野菜都找不到了。不少战友走着走着就倒下去了,身边的战友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帮着将刚刚牺牲的战友掩埋好。看着战友们一个一个倒下去,王玉清也失去了走出草地的信心,就坐在一条水沟边休息。四五天没有吃一点东西的王玉清,头晕目眩,浑身无力。突然,他发现水沟里有鱼,可是他没有力气下去捉,即使有力气,也不敢下去,好多战友都为了抓小鱼陷入这样的水沟里,再也没有出来。有出来。
就在王玉清绝望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来,军帽上不是别着两根缝衣针吗?为什么不去钓鱼呢?他把针烧红后弯成钩,拴上线,在沟里碰碰运气。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居然钓到了两条小鱼。他高兴极了,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还能多活几天。
后来,这个方法被许多战友借鉴。他们就是靠着这个小鱼钩,边走边钓鱼,终于,走出了草地。
篇10:红军长征短篇故事精选
在红军长征的途中,除了路途艰难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干粮是红军战士最重要的食物,然而,有人在路上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有干粮吃。接着,关于干粮的各种故事也随之而来……
谢益先同志日常言语不多,工作可比谁都做得多。来到部队以后,很快就成了一名很好的红军战士,一到战场上,他就奋不顾身地冲杀敌人,恨不得把所有反动派消灭光。但对贫苦的人民,却恨不能把心都掏给人家。
部队到了毛尔盖,上级决定在这里筹粮,准备过草地。那时虽然是收获季节,可是由于部队多,粮食少,每人只分了三四斤麦子。大家都把它看成宝贝,缝个布袋装起来,走路带着它,睡觉枕着它,有人还在袋子上绣了自己的名字。谁心里都明白,这不仅是三四斤麦子,而是自己的生命啊!缺了它,要想活着走出草地更加困难了。
就这样战士们带着这仅有的一点点口粮,踏上了漫无边际的草地。一天,他们正在没膝的水草中走着,忽然听见前面有孩子的哭声。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一个面黄肌瘦的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坐在路边,哭声是那妇女怀里的孩子发出来的。看他们瘦得皮包骨头的样子,就知道饥饿在折磨着他们母子三人。但母亲总是母亲,虽然她已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仍一面拍着怀里的孩子,一面安慰着:“好孩子,别哭,明天妈给你买烧饼吃。”身旁那个大点的听说烧饼,抬起头来,有气无力地问:“妈妈,能买到烧饼吗?”母亲脸上滚着泪珠,呜咽着,再也说不出话来了。我们的心像被什么击打着,人们都在这里停了停,有的抓了一把炒麦递给了那个妇女,有的摸了摸已干瘪了的粮袋含着眼泪走开了……
部队又继续前进,但行列里却见不到谢益先了。大家正在着急,他从后面赶上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问他:
“你怎么掉队了,病了吗?”
“没有,看那两个孩子来着!”
“你认识他们吗?”
“我怎么会认识他们呢!那个妇女说,她是川陕根据地的,亲人都被国民党杀了,房子也被烧了,她和一些老乡在红军的掩护下,才带着孩子逃出了虎口。如今他们断粮了,大人还好说,可是孩子怎么能受得了?”
听了他的话,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部队默默地前进着。
从那以后,谢益先有了不寻常的变化:以前,一到宿营地,他就急忙帮大家弄水,拾柴,烧水;现在呢,只要放下背包,他就一个人走开,等大家吃完东西,他才露面,要是问他:“吃了吗?”他就拍拍自己的肚子说:“吃饱了!”次数多了,大家就不信了。后来,秘密终于暴露了。原来他是有意避开大家,去找野菜吃。遇到没有野菜的地方,就干脆喝点凉水了事。
这样下去怎么行呢?班长对他说:“你多少还是吃点粮食,要是不够,大家可以凑点!”
“日子长着呢,能省就节省点。班长,你放心,我还有呢!”他坦然地回答。
“别把身体拖垮了!”
“没什么,在家里吃苦吃惯了。”
话是这样说,但他的身体却越来越不顶事。我们常常看到他走在路上直打晃,也常常看到他皱着眉头不声不响地紧腰带。那时候我们都很瘦,但他瘦得比我们更历害。就是这样,他的工作仍丝毫没有松懈,有事就和别人抢着干,哪次到远处送信都少不了他。
终于有一天他支持不住了,一步一喘,几步一歇。领导见他跟不上队,就叫副班长扶着他在后面走。就在路上休息的时候,他躺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后来听副班长说,他在牺牲以前,嘴里还喃喃地叨咕:“那两个孩子不知怎么样了?”直到副班长告诉他,到团里送信的同志曾经看到那个妇女还跟着团部的时候,他那瘦削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大约是走出草地的那天吧,战士们又见到了那个妇女。她带着两个孩子站在路边正东张西望,一下子认出了战士们,便高兴地走过来,笑着向他们打招呼:
“喂,同志,姓谢的同志在吗?”
“叫谢什么?我们这里有好几个姓谢的。”
“咳,就是不知道叫啥名,问他几次,他也不说。要不是他留下的这一条粮袋,我连他姓什么也不知道呢!”说着,她拿出一条洗得干干净净的干粮袋,上面用白线歪歪扭扭地绣了一个“谢”字。这不是谢益先的吗?怎么到她的手里了呢?
没等他们询问,她就说开了:“那可真是个好同志,救命恩人哪!那天,你们都走了过去,他站在我们跟前问长问短,直看着我那空米袋子摇头。后来,他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我。这可不行,粮食就是命,我怎么能收下呢?可他说:‘拿着,大人好办,孩子不吃东西不行啊。’说着,丢下粮袋就走了。我怎么喊,也喊他不应,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也不吭声。哎!多亏这些干粮哪,要不,我们娘儿三个早就饿死了……”说到这里,她又问那个姓谢的同志在哪里。
这时,战士们才明白,谢益先不吃粮食,是因为他没有粮食了。谢益先同志啊!在这生死的边缘上,他所想的只是别人!大家都忍不住落下泪来。
“出了什么事儿?”那个妇女收起了笑容,不安地问。
“他……他死了!”有个同志回答。
妇女愣住了,眼圈红了,紧接着两颗亮晶晶的泪水,顺着她那干瘦的面庞流下来。她低下头,两手抖动着紧紧抓住那条已经空了的粮袋,两眼呆呆地看着上面那个“谢”字。
“妈妈,别哭,今天不就走出草地了吗?”那个大孩子扯着母亲的衣角说。
母亲从梦中惊醒,弯下腰。对孩子一字一泪地说:“今天是要走出草地了。孩子,可要记住呀,我们是红军叔叔用生命救出来的啊……”
篇11:红军长征短篇故事精选
14岁的王玉清正在地主家干活,听见有人说红军来了。地主恶狠狠地告诉他:“‘红胡子’杀人不眨眼,专吃小孩子。”当时,地主都把贺龙的部队称为“红胡子”。
王玉清不信,就跑出去看,他发现红军对穷苦百姓很和气,很好,对地主很凶。王玉清立即去报名参加红军,几天后,他成为了红军无线电台的一名战士。
王玉清非常聪明,加上他又虚心向老战士请教,到部队才一个星期,就很快学会了电台的使用方法,首长们都喜欢把电报交给他发。在行军的途中,贺龙留给他的印象最深刻。由于王玉清做事干练麻利,又聪明,贺龙很喜欢他,经常把很重要的电报交给他,还常常用手指弹王玉清的脑袋,表示夸赞。在行军最艰难的时候,贺龙还总是在队列中,给大家鼓劲,大家喜欢叫他贺老总,很远就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他还时不时地用亲切的口气问小战士们:“苦不苦?累不累?”
有一次,平时总是喜欢开玩笑的贺老总,神情非常严肃,两道浓眉都拧成了疙瘩。原来,王玉清接到一个紧急电报,交给了贺老总,内容是说蒋介石调了重兵和飞机要围堵红军,这时候的红军刚刚抢占了渡口,可是江上没有桥,船又少又小。贺老总
篇12:红军长征故事
8月22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省赣州市拉开帷幕。活动开始前,101岁老红军王承登老人来到记者们中间,倾情讲述当年艰苦的长征岁月。
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攀铁索桥......回忆起80多年的岁月,老人记忆犹新:在翻越夹金山时,他和战友们冒着高山严寒向上攀登;过草地时,曾十几天没开伙,饿了就以野草充饥,困了背靠背抱着枪睡觉;攀铁索桥时,下面就是奔腾的河水,有的战友掉下去瞬间就看不见人影......1934年10月,王承登随部队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途,“再苦再难也坚信胜利”,虽然已经是期颐之年,王老依然精神矍铄,思路谈吐清晰,讲起来话铿锵有力,中气十足。
“子弹从这里射进,从这里射出,脸打歪了,血流了不少,眼泪不停地流。”王承登比划着,说起让他印象深刻的负伤经历,“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右耳被子弹打穿,从此丧失了听力,你们讲话大点声。”站在老人身边的医务工作人员,提醒采访的记者。
15岁便参加革命的王承登戎马一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征时,在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当通讯员班长。长征结束后,在山西115师686团二营担任排长。“为了劝降日本官兵,红军战士还专门学习一些日语词汇。”说到动情处,老人张口讲了几句日语,向记者解释其中的含义。
回忆百年风雨沧桑,老人不断感慨,打江山不容易。“希望年轻人要爱党爱国爱家,要吃苦耐劳,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他重心长地地说。
“不能忘记老一辈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长征精神,要让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这种奋斗的力量在一代代人中赓续下去。”听完老人的讲述,参加这次走转改活动的青年编辑小潘坦言,心情很激动,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篇13: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初夏的夜晚,轻轻合上《红军长征的故事》,聆听窗外轻柔的风声,心头不禁思绪万千。脑海里金沙江、泸定桥、大渡河、大草地、腊子口这几个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的地名不时涌现着。一幅幅壮怀激烈的画面,一首首气势磅礴的诗篇,不禁让我缅怀起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英烈。
毛主席说的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这遥远的路程中,他们穿的是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草树皮,但他们的身上凝聚的却是英勇顽强的精神!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
我们要学习红军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和红军相比,真是惭愧极了。
读了这本书,我很有感触。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用战士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美好生活。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篇14: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500字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红军创造出来的神话,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艰苦、不屈不饶的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八句诗、五十六个字,诉说了红军万里长征的坚心!这段历史将永远铭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我利用晚上剩余的时间,大略地看了看《红军长征的故事》,从书中我知道:八万红军在长征路上历尽艰辛、尝尽自然界中的艰苦,最终,他们翻越了大约二十座山岭,渡过了三十多个河流,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昭昭路程!
在这遥远的路程中,他们穿的是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草树皮,但他们的身上却凝聚的是英勇顽强的精神!长征途中有许多令人感慨,令人心寒的故事:飞渡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过草地的情景,当时,因为彭德怀的部队负责殿后,而前面的部队因饥饿将野菜挖出来吃,每次等前面部队挖过野菜后,后面部队就找不到野菜了。所以彭德怀的部队中的战士们都因饥饿昏倒在地,这时,彭德怀不惜杀了一直陪伴着他的大黑骡子来为战士们充饥。这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员,又驮粮食,功德无量,显然彭德怀很不舍,可为了战士,他只能忍痛割爱,那天晚上,战士们吃的津津有味,伤员们也都恢复了精神,可彭德怀一口也吃不下……
读了这本书,我很有感触。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用战士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美好生活。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篇15: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500字
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年,因战略需要,红军从江西出发,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二万五千里,历时两年,到达目的地。
红军长征的故事很多。在红军长征路上,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金色的鱼钩》、《丰碑》、《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这些故事虽已成为过去,但在我们心里永远不会磨灭,读着这些故事,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感到有无穷的力量在身上蔓延。红军长征途中战斗也多。红军长征不仅遇到饥饿和寒冷,还时时有被敌人袭击的危险,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同敌人展开搏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红军长征途中虽然艰苦但也有欢乐。在很多人看来,红军长征是很艰苦的,一定没有多少欢乐,其实不是,红军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不怕困难,有一颗勇于战胜困难的心。有时候,他们坐在一起,谈论生活,说笑话,讲故事,一起分享得来的食物,一起唱着革命的歌谣……
从书本里,我们读着关于长征的历史资料,雪山草地这些令人畏惧的字眼,与长征联系得很紧,在红军眼里,爬雪山过草地,是非常平常的事。中国工农红军书写了一部神奇的历史。
篇16: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500字
党的阳光下在阳光下静静地读着这个故事,闻着纸张的清香,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体验着以前长征的艰辛,铭记着党在我心中。——题记
前几天,我们学完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读着这些诗歌和文章的时候,好像那一位位勇敢顽强的英雄,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一个个故事,是多么令人感动!为了让士兵喝上新鲜的鱼汤,而自己饿得牺牲了的炊事班班长;为了战士却不顾个人安危的周副主席;这些人,这些故事汇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赞歌!“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同志说得好呀!道出了不到革命根据地,不打败日本侵略者,不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决不是“好汉”的宏伟志向和坚强决心。今年是中国建党__周年。我就一直在思索,党在我心中是什么?轻启记忆的小河,小时候,党在我心中是映照着红旗的隆隆炮火,是攻城拔寨勇往直前的人民解放军的嘹亮军歌,是纪念馆中斑斑的血衣,是墙上的巨幅画像中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的新中国……那时候,党在我心中是遥远而神奇的。系上红领巾的我开始注意,家乡的泥泞小路变得宽敞平坦,偏僻的小城里人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蓝天,大人们都说:“党的政策好啊!”
党在我心中,开始变得伟大、亲切,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么模糊了,而是变得真切。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能看到他们的踪影。它已是溶入我灵魂的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激情。它已成为我毕生不变的信念。它已溶入在我的生活中,它已溶入在我的工作中,它溶入在我的血液。我们现在的一切,都与党密不可分,在党建立九十周年之际,让我又忆起了漫漫长征途,又忆起了红军的气势磅礴,这也提醒了我们:心中要永远记着党,记着国家,因为是他们给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这熟悉的歌声从我耳边响起,坚定了我将发扬党那伟大而又无私的精神,坚定了我要孜孜不倦的学习,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做一名称职的中国人
篇17:《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一篇故事后我很感动:这个故事说的是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纵横十几个省,不仅在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的同时,还要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努力取得他们对红军的支持,《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肖永卓)。红军在长征中有90%的路程行进在少数民族地区,先后经过了苗、瑶、侗、壮、水、布依、纳西、彝、藏、羌、东乡等少数民族杂居或聚居地区。在红军到达这些地方之前,反动派就对红军进行造谣污蔑,并和当地反动的封建地主勾结,强迫当地群众烧粮、烧房,胁迫群众上山躲藏,不准给红军带路当通司(翻译),企图置红军于绝境。在这些困难面前,红军不气馁、努力克服困难。在每经过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都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宁可自己挨饿,也不动少数民族群众的一粒粮食;宁可在外受冻,也不擅自进老乡家门,读后感《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肖永卓)》。通过广大红军的努力宣传,一些受蒙蔽的少数民族群众渐渐认识了红军,他们不仅热情款待红军,还从方方面面帮助红军,在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感人至深的'故事。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遇到了困难也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努力把事情做好,只要付出了努力,不过事情成功与否都没有遗憾。
篇18:《红军长征》读后感
每当读红军长征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时,我就会想起那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么漫长的征途中,我们的红军战士又经历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沼泽遍地的大草原,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前进的道路,更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谁也没有想到这里蕴藏着重重杀机。很多战士就在这片草原上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但其他战士前赴后涌,没有退缩。战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读了以后,非常钦佩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想想红军,现在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再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我们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要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的伟业,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的!当然,这也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
篇19:《红军长征》读后感
今年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两万五千里,这个数字见证了一段血与火的征程,一场生与死的进击。在漫漫长征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战胜了我们常人不可想象的苦难。红军将士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刻学习。
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长征精神。在当今教育中,要把这种宝贵的精神信仰贯穿于日常教育学习中,培养我们下一代的不怕艰苦,不畏艰难的精神。80年过去了,长征依旧是永远不可遗忘的一段峥嵘岁月,印证了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更要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努力开展党的各项事业。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长征精神时刻感染着我们基层工作者。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就要发挥长征精神,多花一些力气,多吃一点苦头,在基层锻炼自己的意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篇20:《红军长征》读后感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作文】相关文章:
5.红军长征演讲稿
9.红军长征路线体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