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寄宝学翻译
“Susi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蓦山溪寄宝学翻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蓦山溪寄宝学翻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蓦山溪寄宝学翻译
刘子E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
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
平台戏马,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
客来何有?草草三杯酒。
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
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篇2:蓦山溪寄宝学翻译
①浮烟:漂浮着烟雾。
②冷雨:寒凉的雨。
③还:返回,这里是又到了、又是的意思。
④平台戏马:用的是项羽的故事。当年项羽曾在戏马台指挥操演兵马。“戏马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南郊云龙山下。后来,南北朝时的宋武帝刘裕也于重九在这里大会宾客。
⑤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⑥搔首:挠头,心绪烦乱焦急或有所思考时的动作。
⑦何有:没有什么。
⑧草草:草率,苟且:这里是马马虎虎的意思。
⑨三杯:指几杯,不是实指。
篇3:蓦山溪寄宝学翻译
天空中漂浮着明霞的烟雾,寒凉的风不时送来冷雨,今日是重阳节。秋天去了,日月如梭,秋天又来到了;可是菊花却你啊念依旧盛开。项羽在戏马台指挥操演兵马的遗址还在,可是,现在到那里去寻找像项羽那样的英雄人物来报效国家呢。重阳时节,既不饮酒,也不赏菊,只是在低矮的.茅舍前,在竹篱的东面,长时间地站在那些地方,不断地挠头。客人来后没有什么招待,只有马马虎虎的几杯浊酒。喝醉了,一切都可解脱了,千万不要贪求它那像斗大的金印。我已经衰老了,只好归隐,可是有谁跟我一起归隐呢?在田垄间割麦子,到溪边去网鱼,但愿不要落在别人后头。
篇4:蓦山溪寄宝学翻译
试题: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4分)
2.作为一首重九寄人之作,作者眼中的重九景物一反常人眼中的美景,全都改变了颜色。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4分)
答案:
1.全词表现了词人因救国无人,国事无望,而希望过隐居生活的思想。(2分)上片“无处问英雄”,既是作者感叹往昔英雄的永逝,也是对当世英雄的寻觅,他为没有英雄人物可报祖国而焦虑。(1分)下片写作者想在昏醉中寻求解脱与安慰,所以客来后只有“草草三杯酒”,并劝宝学最好与自己一道“赋归来”,去过隐居生活。(1分)
2.①用“浮烟冷雨”形容重九,与通常的秋高气爽的天气不同,为全篇笼罩一层寒冷阴霾的气氛。(1分)②“但黄花、年年如旧”,面对年年开放的菊花,却没有一丝的喜悦。(1分)③“茅舍底,竹篱东”是重阳赏菊的地方,但作者却既不把酒,也不采菊,而是“伫立时搔首”。(1分)④“草草三杯酒”并不是为赏菊助兴,而是要自己“一醉万缘空”。(1分)
篇5:蓦山溪寄宝学翻译
这首词的两片各有中心。上片是“无处问英雄”。“平台戏马”系用项羽典故。“戏马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南郊云龙山下,昔日项羽曾在此操练兵马。后来,刘裕也于重阳节在此大会宾客。项羽、刘裕,皆一时豪杰,但时过境迁,英雄已逝。“无处问英雄”,既是作者对已逝英雄的感叹,也是对当世英雄的寻觅,但他不知理想的英雄在何处。由于作者为没有英雄人物可报效祖国而焦虑,所以他才感到重阳时节“浮烟冷雨”的压抑,才觉得“年年如旧”的只有黄花,也才“伫立时搔首”。下片的中心是“一醉万缘空”。正因为作者要在昏醉中寻找解脱与安慰,所以客来后才只有“草草三杯酒”,所以才劝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与作者一道“赋归来”,去过“芟垅麦,网溪鱼”的隐居生活。把上下两片联系起来,那么全词的主旨应该是:深感救国无人,国事无望,作者遂欲断绝万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心突出,组织紧密,是这首词的特色。
刘子E生活在南北宋交替之际,国家面临覆亡危险,急需济世之才。当时善于带兵的大将并不少,但他们互不信任,彼此掣肘、猜忌,致使宋军节节失利。这阕词中“无处问英雄”一语蕴含着作者极深沉的时事之叹,不是普通的吊古诗词。
这是一首重阳寄人之作。词中全用与重阳有关的物事,经过加工处理,作者有意识地改变了它们的面貌,使其更好地为抒情达意服务。比如,词篇一开始用“浮烟冷雨”形容就跟秋高气爽的时节相异。作者勾画这幅天色,是要为全篇笼罩一层寒冷阴霾的气氛。
至于三、四句提点黄花,不去欣赏也未描写,只说是“但黄花、年年如旧”。说只有黄花“年年如旧”,言外之意是,此外的一切都不“如旧”,这就深化了“无处问英雄”的感慨。“茅舍底,竹篱东”是重阳赏菊的地方,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李清照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吟咏。不过,此篇的主人公于此,却不把酒,也不赏菊,而是“伫立时搔首”。
这里,词篇再现人物形象,把作者忧国的情绪推到了高峰。词人过重阳也并非无酒,比方说客来之后就有“草草三杯酒”。只是这里的饮酒,并非是为赏菊助兴,也不是为了登高催诗,而是作者要自己“一醉万缘空”,要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以上写黄花、写竹篱、写饮酒,都直接触及社会现实,同单纯的赏菊的品酒、慕求清高是大相径庭的。接下去,“病翁”是刘子E自号。“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以示归隐之意。陶渊明以爱菊闻名,这事本身也就和重阳有关。不过刘子E的“赋归来”乃是要“芟垅麦,网溪鱼”,并非有意恋菊。总之,只因作者的心绪不佳,所以在他眼里的重阳美景全都变了样;而出现在作者笔下的、改变的风物又反衬和强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是这阕词存在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个人资料:
刘子(1101~1147),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其父刘k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为父庐墓三年。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所在今福建莆田)通判,因体弱多病而辞职。筑室故乡屏山下潭溪边,号“病翁”,人称“屏山先生”。《宋史》有传。1147年(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文靖。有《屏山集》二十卷。《疆村丛书》辑其《屏山词》一卷。
他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
篇6:蓦山溪 寄宝学
[宋]刘子翚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
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
平台戏马,无处问英雄;
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
客来何有?草草三杯酒。
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
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作品赏析
这首词的两片各有中心。上片是“无处问英雄”。“平台戏马”系用项羽典故。“戏马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南效云龙山下,昔日项羽曾在此操练兵马。后来,刘裕也于重阳节在此大会宾客。项羽、刘裕,皆一时豪杰,但时过境迁,英雄已逝。“无处问英雄”,既是作者对已逝英雄的感叹,也是对当世英雄的寻觅,但理想的英雄又在何处呢!由于作者为没有英雄人物可报效祖国而焦虑,所以他才感到重九时节“浮烟冷雨”的压抑,才觉得“年年如旧”的只有黄花,也才“伫立时搔首”。下片的中心是“一醉万缘空”。正因为作者要在昏醉中寻找解脱与安慰,所以客来后才只有“草草三杯酒”,所以才劝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与作者一道“赋归来”,去过“芟垅麦,网溪鱼”的隐居生活。把上下两片联系起来,那么全词的主旨应该是:深感救国无人,国事无望,作者遂欲断绝万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心突出,组织紧密,是这首词的'特色。
刘子翬生活在南北宋交替之际,国家面临覆亡危险,急需济世之才。当时善于带兵的大将并不少,但他们互不信任,彼此掣肘、猜忌,致使宋军节节失利。
这阕词中“无处问英雄”一语蕴含着作者极深沉的时事之叹,不是普通的吊古诗词。
这是一首重阳寄人之作。词中全用与重阳有关的物事,经过加工处理,作者有意识地改变了它们的面貌,使其更好地为抒情达意服务。比如,词篇一开始用“浮烟冷雨”形容就跟秋高气爽的时节相异。作者勾画这幅天色,是要为全篇笼罩一层寒冷阴霾的气氛。
至于三、四句提点黄花,不去欣赏也未描写,只说是“但黄花、年年如旧”。说只有黄花“年年如旧”言外之意此外的一切都不“如旧”,这当然就深化了“无处问英雄”的感慨。“茅舍底,竹篱东”是重阳赏菊的地方,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李清照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吟咏。不过,本篇的主人公于此,却不把酒,也不赏菊,而是“伫立时搔首”。
这里,词篇再现人物形象把作者忧国的情绪推到了高峰。自然,词人过重九也并非无酒,比方说客来之后就有“草草三杯酒”。只是这里的饮酒,并非是为赏菊助兴,也不是为了登高催诗,而是要自己“一醉万缘空”,要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以上写黄花、写竹篱、写饮酒,都直接触及社会现实,同单纯的赏菊的品酒、慕求清高是大相径庭的。接下去,“病翁”是子翬自号。“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以示归隐之意。陶渊明以爱菊闻名,这事本身也就和重阳有关。不过刘子翬的“赋归来”乃是要“芟垅麦,网溪鱼”,并非有意恋菊。总之,只因作者的心绪不佳,所以在他眼里的重九美景全都变了样;而出现作者笔下的、改变风物又反衬和强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种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是这阕词存在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篇7:《蓦山溪·寄宝学》阅读答案及赏析
《蓦山溪·寄宝学》阅读答案及赏析
蓦山溪 刘子晕①
寄宝学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秋去又秋来,但黉花、年年如旧。
平台戏马②,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
客来何有?草草三杯酒。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③?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注]①刘子翠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
②“平台戏马”用项羽典故。当年项羽曾在“戏马台”指挥操演
兵马。后来,刘裕也于重九在此大会宾客。
③“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4分)
答:全词表现了词人因救国无人,国事无望,而希望过隐居生活的思想。(2分)上片“无处问英雄”,既是作者感叹往昔英雄的永逝,也是对当世英雄的寻觅,他为没有英雄人物可报祖国而焦虑。(1分)下片写作者想在昏醉中寻求解脱与安慰,所以客来后只有“草草三杯酒”,并劝宝学最好与自己一道“赋归来”,去过隐居生活。(1分)
2.作为一首重九寄人之作,作者眼中的重九景物一反常人眼中的美景,全都改变了颜色。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4分)
答:①用“浮烟冷雨”形容重九,与通常的秋高气爽的天气不同,为全篇笼罩一层寒冷阴霾的气氛。(1分)②“但黄花、年年如旧”,面对年年开放的菊花,却没有一丝的喜悦。(1分)③“茅舍底,竹篱东”是重阳赏菊的地方,但作者却既不把酒,也不采菊,而是“伫立时搔首”。(1分)④“草草三杯酒”并不是为赏菊助兴,而是要自己“一醉万缘空”。(1分)
作者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其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
赏析:
《蓦山溪·寄宝学》是南宋词人刘子翬的一首作品。作者生活的年代社会动荡,国家面临覆亡危险,词中借重阳节怀古来感叹时事,表达了作者担忧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两片各有中心。上片是“无处问英雄”。“平台戏马”系用项羽典故。“戏马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南郊云龙山下,昔日项羽曾在此操练兵马。后来,刘裕也于重阳节在此大会宾客。项羽、刘裕,皆一时豪杰,但时过境迁,英雄已逝。“无处问英雄”,既是作者对已逝英雄的感叹,也是对当世英雄的寻觅,但他不知理想的英雄在何处。由于作者为没有英雄人物可报效祖国而焦虑,所以他才感到重阳时节“浮烟冷雨”的压抑,才觉得“年年如旧”的`只有黄花,也才“伫立时搔首”。下片的中心是“一醉万缘空”。正因为作者要在昏醉中寻找解脱与安慰,所以客来后才只有“草草三杯酒”,所以才劝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与作者一道“赋归来”,去过“芟垅麦,网溪鱼”的隐居生活。把上下两片联系起来,那么全词的主旨应该是:深感救国无人,国事无望,作者遂欲断绝万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心突出,组织紧密,是这首词的特色。
刘子翬生活在南北宋交替之际,国家面临覆亡危险,急需济世之才。当时善于带兵的大将并不少,但他们互不信任,彼此掣肘、猜忌,致使宋军节节失利。这阕词中“无处问英雄”一语蕴含着作者极深沉的时事之叹,不是普通的吊古诗词。
这是一首重阳寄人之作。词中全用与重阳有关的物事,经过加工处理,作者有意识地改变了它们的面貌,使其更好地为抒情达意服务。比如,词篇一开始用“浮烟冷雨”形容就跟秋高气爽的时节相异。作者勾画这幅天色,是要为全篇笼罩一层寒冷阴霾的气氛。
至于三、四句提点黄花,不去欣赏也未描写,只说是“但黄花、年年如旧”。说只有黄花“年年如旧”,言外之意是,此外的一切都不“如旧”,这就深化了“无处问英雄”的感慨。“茅舍底,竹篱东”是重阳赏菊的地方,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李清照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吟咏。不过,此篇的主人公于此,却不把酒,也不赏菊,而是“伫立时搔首”。
这里,词篇再现人物形象,把作者忧国的情绪推到了高峰。词人过重阳也并非无酒,比方说客来之后就有“草草三杯酒”。只是这里的饮酒,并非是为赏菊助兴,也不是为了登高催诗,而是作者要自己“一醉万缘空”,要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以上写黄花、写竹篱、写饮酒,都直接触及社会现实,同单纯的赏菊的品酒、慕求清高是大相径庭的。接下去,“病翁”是刘子翬自号。“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以示归隐之意。陶渊明以爱菊闻名,这事本身也就和重阳有关。不过刘子翬的“赋归来”乃是要“芟垅麦,网溪鱼”,并非有意恋菊。总之,只因作者的心绪不佳,所以在他眼里的重阳美景全都变了样;而出现在作者笔下的、改变的风物又反衬和强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是这阕词存在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篇8:蓦山溪梅 翻译 赏析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曹组所创作的一首词,以咏梅来寄托了自己有才不得重用的抑郁心志。
原文:
蓦山溪・梅
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蓦山溪・梅字词解释:
①蓦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蓦溪山》。《清真集》入“大石调”。双片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韵,后片四仄韵。亦有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者,列为别格。
②洗妆真态:洗净脂粉,露出真实的姿容。铅花御:用脂粉化妆。铅华:脂粉。御:用。此处作涂抹、修饰讲。
③竹外一枝斜:用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阁,竹外一枝斜更好。”
④天寒日暮: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⑤“无处”句:意谓无人欣赏。
⑥“风细细”三句:意谓在风雪之中江边的梅花更没有人来挹其清香。
⑦廉纤:细微,纤细,形容连绵不绝。韩愈《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问蚯蚓鸣。”
⑧供断:供尽,无尽地提供。东阳:南朝梁沈约,曾东阳守。
⑨东阳:指南朝梁曾任东阳太守的沈约。因不得志瘦损之事,此处喻作者自己。
【蓦山溪寄宝学翻译】相关文章:
6.蓦山溪 中州乐府,蓦山溪 中州乐府张中孚,蓦山溪 中州乐府的意思,蓦山溪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