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无题》的阅读答案

《无题》的阅读答案

2023-05-19 08:32: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weir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无题》的阅读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无题》的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无题》的阅读答案

篇1:无题阅读答案

无题阅读答案

黑板上赫然写着:学费总计97.5元。

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里的汗浸湿了。

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角里出那线的……

“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个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

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

母亲说:“娃,你等着!”

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

一会,母亲提着一个盖有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吗?” ‘

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他到了学校,老师正为这个项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

“进来吧!”老师说。

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老师拿着他的成绩单,看着这几十元钱和一篮鸡蛋—一

愕然无语!

1.读第二段的 “盯” “攥”突出了他内心的.......

2.读第三段,你体会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孩子,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3.“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的哭了”,此时,他心里...........

4.老师“愕然无语”是因为.............

5.短文戛然而止,但似乎没有写完故事的结尾,请你给他补写一个简短的结尾

6.课文主要写.......的事,赞美了.......................;但............现象也将引起我们的深思,这正是“无题”胜有题的用意。

参考答案:

1、带来的'钱不够学费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2、是一个懂事而又不想使母亲为难的孩子。

是处处为儿子着想、疼爱儿子的母亲。

3、既伤心又感动

4、因为老师内心深深得被震动了。

5、过了一会儿,老师两眼微红,哽咽道:“去读书吧,你的学费你不用再操心了。”

6、文章写的是学生入学时交学费的事,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交不起学费的现象。

篇2:无题阅读答案

无题阅读答案

无题阅读答案

①有人说,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

②我认为,人一辈子只做两件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③因为,人一辈子能把饭吃得很香,把觉睡得很甜,确实是不容易的事。

④年轻时,林清玄因为失恋而痛苦不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⑤禅师告诉他:“人,需要修炼。”

⑥林清玄问:“怎么修炼啊?”

⑦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⑧林清玄反问:“难道吃饭、睡觉也得修炼吗?”

⑨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凡人吃饭时,左顾右盼,想这想那,千般计较,万般思虑;睡觉时,颠倒梦寐,梦这梦那,思绪万千。修行者,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他念啊!”

⑩“可是,怎么才能做到‘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呢?”

⑾“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那样,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就没有什么可迷惑、污浊我们的了。”

⑿林清玄陡然开悟。

⒀梁漱溟也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⒁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是必需的,而有些是完全用不着的,比如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等。这些,都是负担,应该果断地删除它!就像电脑中的垃圾文件、错误信息一样,及时删除,操作才能顺利进行。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路就会越走越长,心就会越走越静。

13.文章第⒁段中“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一语中的“包袱”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前后文说说。(2分)

答:

14.结合语境对划线句“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作简要赏析。(2分)

答:

15.仿写文中句子,使之构成一组符合语境的排比句。(2分)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

16.请给这篇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2分)

17.梁漱溟说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是最难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4分)

答:

【答案】

13.(2分)“包袱”是指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思想杂念。(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

14.(2分)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浮躁喧嚣的尘世间,只要抛开杂念,保持心灵的澄澈,就会活得轻松愉快的道理。(赏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15.(2分)(句式和字数相同,语意连贯,符合语境即给分)

【示例】你不能选择出生,但你可以把握命运。

你不能获得财富,但你可以武装头脑。

16.(2分)(只要能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主题,语言精练就可给分)

【示例】一辈子两件事 心,应该是一池清水

17.(4分)(此题是开放题。句子理解2分,要围绕人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来回答;生活经历2分,要联系实际,语言简明通顺)

篇3:《无题》阅读答案

黑板上赫然写着:学费总计97.5元。

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里的汗浸湿了。

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角里出那线的……

“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个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

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

母亲说:“娃,你等着!”

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

一会,母亲提着一个盖有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吗?” ‘

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他到了学校,老师正为这个项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

“进来吧!”老师说。

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老师拿着他的'成绩单,看着这几十元钱和一篮鸡蛋—一

愕然无语!

阅读题:

1.阅读文章,试复述故事梗概。

2.他为什么在走向校门口时一步一回头?

3.他真的觉得读书不好吗?原因是什么?

4.他为什么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5.试给文章加个合适的标题。

6.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续写此文。

篇4:《无题》阅读答案

1.(略)

2.学费不够,但又舍不得离开学校

3.他想读书,但又不愿为本来就贫穷的家里增加负担

4.对母亲的感激,重返学校的喜悦

5.(略)

6.(略)

篇5:《无题》 阅读答案参考

①有人说,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

②我认为,人一辈子只做两件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③因为,人一辈子能把饭吃得很香,把觉睡得很甜,确实是不容易的事。

④年轻时,林清玄因为失恋而痛苦不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⑤禅师告诉他:“人,需要修炼。”

⑥林清玄问:“怎么修炼啊?”

⑦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⑧林清玄反问:“难道吃饭、睡觉也得修炼吗?”

⑨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凡人吃饭时,左顾右盼,想这想那,千般计较,万般思虑;睡觉时,颠倒梦寐,梦这梦那,思绪万千。修行者,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他念啊!”

⑩“可是,怎么才能做到‘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呢?”

⑾“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那样,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就没有什么可迷惑、污浊我们的了。”

⑿林清玄陡然开悟。

⒀梁漱溟也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⒁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是必需的,而有些是完全用不着的,比如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等。这些,都是负担,应该果断地删除它!就像电脑中的垃圾文件、错误信息一样,及时删除,操作才能顺利进行。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路就会越走越长,心就会越走越静。

(选自《读者》第6期)

13.文章第⒁段中“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一语中的“包袱”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前后文说说。(2分)

答:

14.结合语境对划线句“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作简要赏析。(2分)

答:

15.仿写文中句子,使之构成一组符合语境的.排比句。(2分)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

16.请给这篇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2分)

17.梁漱溟说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是最难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4分)

答:

篇6:《无题》 阅读答案参考

13.(2分)“包袱”是指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思想杂念。(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

14.(2分)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浮躁喧嚣的尘世间,只要抛开杂念,保持心灵的澄澈,就会活得轻松愉快的道理。(赏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15.(2分)(句式和字数相同,语意连贯,符合语境即给分)

【示例】你不能选择出生,但你可以把握命运。

你不能获得财富,但你可以武装头脑。

16.(2分)(只要能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主题,语言精练就可给分)

【示例】一辈子两件事 心,应该是一池清水

17.(4分)(此题是开放题。句子理解2分,要围绕人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来回答;生活经历2分,要联系实际,语言简明通顺)

篇7:《无题》的阅读答案

1.(1)hè(2)chàn

2.表明“他”因带来的钱不够学费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3.C

4.“母亲明白了”

5.伤心而感动

6.突出了老师揭开红布后的惊异、疑虑等神态。

7.围绕同情、关心、帮助这一中心仿说。

8.语言动作神态

9.B

篇8:《无题》阅读答案席慕容

无题

席慕容

在旧的户籍法 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长久以来,我们家里就有三个山西人,一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包袱。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慈儿甚至还说过我:

“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一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一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

“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一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

“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图瓦共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晚上他们在台上一开始唱,我的眼泪就一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还有一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想,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一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

“妈妈,带我去蒙古。”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动身了。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拿着桌上的菜单读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到了蒙古,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这句话好像说得太满了一点。等到过了几天,我们飞到更北的布里雅特蒙古共和国时,她胃里的“乡愁”就慢慢出现了。到了离开乌兰乌德的旅馆,开车穿越山林到贝加尔湖,住进了画家朋友在湖畔的木屋的那几天,慈儿真可说是什么都吃不下去了。眼前的风景是美得不能再美的人间仙境,然而每天的食物却是蒙古得不能再蒙古的传统滋味;羊肉、马奶酒还都是小事,有一天竟然在野鸟静静回旋、野花怒放的河边现杀现烤羊肝给她吃,晚餐桌上是画家的夫人、女儿和女秘书忙了一个下午灌好的血肠,煮了满满的一大盘,大家都劝我的女儿要多吃几口。临睡之时,慈儿悄悄在枕边对我说,这几天晚上她都在默念王府饭店的菜单,回北京之后,可不可以去点一客扬州炒饭?

当然,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在王府饭店的餐厅里,慈儿的快乐是看得见的。后来,我去德国时,就一五一十都转述给父亲听,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

12.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乡愁?(3分)

答:

13.慈儿在纽约听完音乐会后,为什么会产生想去蒙古的念头?(4分)

答: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9分)

(1)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4分)

答:

(2)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5分)

答: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席慕容《乡愁》中的“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一句的理解。(6分)

链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篇9:《无题》阅读答案席慕容

12.(3分)示例一:“我”的乡愁,女儿的乡愁,父亲的乡愁示例二:妈妈的乡愁,慈儿的乡愁,外公的乡愁

13.(4分)①妈妈是蒙古人,并在家会不时发作“乡愁 ”。②音乐会上的蒙古歌曲,拉近了慈儿与蒙古的距离(让她感到“离他们好近、好亲”)。③身在异国他乡的慈儿理解了妈妈的乡愁,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④慈儿想去看妈妈的故乡,亲身感受妈妈的乡愁。(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14.

(1)(4分)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我”的“乡愁”像病一样不由自主爆发的情状,(2分)表现了“我”浓烈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

(2)(5分)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形象写出了父亲在听完“我”的转述后发出的感慨:对慈儿不喜欢吃故乡的美食而感到惋惜,对自己吃不到故乡的美食而感到遗憾,(2分)表现了父亲的思乡之情。(1分)(意思答对即可)

15.(6分)

①“我”在台北,慈儿在纽约,父亲在德国都会产生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乡愁超越了空间的限制。(3分)②“我”在台北乡愁不时地“发作”,年长的父亲远在德国、心系故土,思乡之情愈加浓烈,说明了乡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像一棵树一样不停地生长,永不老去。(3分)(意思答对即可)

【《无题》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无题阅读答案

2.无题阅读题训练

3.无题 李商隐

4.无题翻译

5.无题小诗

6.李商隐 无题

7.《无题》诗歌

8.无题李商隐

9.无题赏析

10.无题-250字作文

下载word文档
《《无题》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